CN201388182Y - 可适应变化力矩的永磁风力发电机稳频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可适应变化力矩的永磁风力发电机稳频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388182Y
CN201388182Y CN200920147107U CN200920147107U CN201388182Y CN 201388182 Y CN201388182 Y CN 201388182Y CN 200920147107 U CN200920147107 U CN 200920147107U CN 200920147107 U CN200920147107 U CN 200920147107U CN 201388182 Y CN201388182 Y CN 201388182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nerator
control
switch
module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1471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毕大川
陈泽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INSTITUTE FOR FRONTIER SCIENCE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INSTITUTE FOR FRONTIER SCIENC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INSTITUTE FOR FRONTIER SCIENCE filed Critical BEIJING INSTITUTE FOR FRONTIER SCIENCE
Priority to CN2009201471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388182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388182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388182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Eletrric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适应变化力矩的永磁风力发电机稳频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包括用于检测开关阵列状态、检测发电机电参数和控制定子绕组通断的控制箱,以及用于控制所述控制箱运行的工控机。该实用新型通过将发电机的每一个定子绕组与单独的开关相连,可由控制系统控制其实现多级负载的要求。同时,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系统内采用ADRC,可以准确控制每一个开关的开启与闭合,进而控制定子中接通绕组的个数,从而控制了转子的转速,实现对发电机输出电压频率的调整,使发电机的输出电压频率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数值。

Description

可适应变化力矩的永磁风力发电机稳频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力发电机的控制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够稳定输出电压频率的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大趋势下,风力发电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众所周知,风力发电的核心部件,即,风力发电机是由风能带动桨叶旋转,进而带动转子旋转,使线圈切割磁力线产生电流。当绕组线圈匝数和磁场强度都固定时,风力发电机的电压频率与转子的转动速率成正比。因此,只要转速恒定,风力发电机的电压频率就能维持不变。然而,经常发生的情况是,随着风能发生变化,其对桨叶的推动力也将不断发生改变,进而影响了转子的转动速率,致使发电机的电压频率发生变化。因此,如何获得稳定的电压频率是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目前,常用的稳定发电机输出电压频率的方法是将发电机发出的频率变化的交流电首先通过整流器整流成直流电,然后再通过逆变器将直流电变换为恒定频率的交流电。这种方法虽然能够使发电机的电压频率稳定,但是,其设备结构复杂、价格昂贵,在发电机组成本中占有相当比例。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适应变化力矩的永磁风力发电机稳频控制系统,该系统可以根据风力的实际变化控制绕组开关的开启与闭合,从而可以控制定子绕组的接通数量,由此使发电机在将机械能转变为电能的过程中直接得到稳定的电压频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可适应变化力矩的永磁风力发电机稳频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包括用于检测开关阵列状态、检测发电机电参数和控制定子绕组通断的控制箱,以及用于控制所述控制箱运行的工控机。工控机包括用于监控发电机、控制箱及开关阵列模块的运行状态的控制模块、用于采集开关状态信号并输出开关控制信号的控制信号采集模块和用于采集发电机电信号的电信号采集模块。控制箱包括用于控制绕组接通个数的开关阵列模块、用于检测发电机电参数的发电机电信号检测模块。
在该控制系统内,发电机的待检测电参数经过开关阵列模块输入到所述发电机电信号检测模块,发电机电信号检测模块的信号输出端均与工控机内的电信号采集模块的信号输入端相连,电信号采集模块的输出端与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控制模块内的控制器对输入信号进行处理,并将开关控制信号通过控制信号采集模块传输至开关阵列模块,用于控制开关的开启与闭合。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发电机的每一个定子绕组与单独的开关相连,可由控制系统控制发电机实现多级负载的要求。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系统内采用ADRC,由此可以准确控制每一个开关的开启与闭合,进而控制定子中接通绕组的个数,这样可以控制转子的转速,实现对发电机输出电压频率的调整,并使发电机的输出电压频率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数值。同时,由于利用了本实用新型的发电机在将机械能转变为电能的过程中能够直接得到稳定的电压频率,无变频器的设计大大降低了风力发电的装机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阵列式稳频永磁风力发电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阵列式稳频永磁风力发电机去掉端盖时的定子和转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所示阵列式稳频永磁风力发电机的定子和转子阵列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所示阵列结构的一组定子和转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可适应变化力矩的永磁风力发电机稳频控制系统示意图;
图6是利用开关对定子绕组进行开启或者闭合控制的电路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7是发电机的稳频控制系统的控制流程图。
附图标记:
1电机轴;2定子;3转子;21绕组;31永磁体;4电机壳;
5固定部;6工控机;7控制箱;8风力发电机;9开关;
61控制模块;62电信号采集模块;63控制信号采集模块;
71风力发电机电压频率检测模块;72开关阵列模块;
73开关检测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以及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示出了阵列式稳频永磁风力发电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中所示风力发电机去掉端盖时的定子和转子的结构示意图。从以上两图中可见,该阵列式稳频永磁风力发电机包括定子2和分别安装在其两端的两个端盖4,该定子2和两个端盖4围成一个腔体,其上共轴线地设置定子2的电机轴1从该腔体内向外突出。在该电机轴1上还安装有转子3,而且该转子3套接于定子2内。
在本实施例中,定子2的外周上设有多个用于将其固定在塔架上的固定部5。并且,电机壳4上开设有多个通孔,该通孔用于将发电机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及时散出,有利于发电机的正常工作。
图3示出了阵列式稳压永磁风力发电机的定子2和转子3的阵列结构,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定子2和转子3采用阵列式结构,根据风力的大小,可以对定子2和转子3阵列的工作方式进行粗调,即,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使只有若干组定子2工作,也可以使多组定子2同时工作。这样,可以保证发电机8在不同的风力条件下能够具有差别不大的转速,进而能够产生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相同的电压频率,为后续的并网创造有利条件。
从图中可见,定子2、转子3以及电机轴1具有相同的轴心,转子2固定于电机轴1上且套接于定子2内,其可由电机轴1带动而在定子2内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子2和转子3的数量均为4个,但亦可实施为其他的数量。
图4示出了一组定子2和转子3的结构。具体而言,在转子3的外圆周上按照预定间隔均匀地设置有多个永磁体31,而在定子2的内圆周上按照预定间隔均匀地设置有多个绕组21。该永磁体31和绕组21均沿转子3和定子2的径向设置,且中心线都通过电机轴1的轴心。本实用新型的绕组21的个数为3的倍数,将所有绕组21按照1,2,3......的顺序编号,序号被3除后余数相等的所有绕组21之间均以并联方式连接成一组,在所有的组与组之间以串联方式连接,并且在每个绕组21上均设置有可由外部电控系统控制实现开启与闭合的开关。
在本实施方式中,永磁体31为“U”型宽温钕铁硼永磁体,绕组21为缠绕在“U”型轭铁的线圈绕组。所有绕组21的导线缠绕方式和线圈数目均相等,并且,在本是实施方式中,所有的绕组21均为独立的一个线圈,但亦可实施为由多个子绕组串联而成。
在本实用新型中,定子2上绕组21的数目为36个,转子3上永磁体31的数目为24个。当风能带动桨叶运动进而带动电机轴2旋转时,转子3也将随电机轴2一起在定子2内旋转。由于绕组21在定子2上、永磁体31在转子3上都是均匀分布的,因此,在转子3的旋转过程中,同时有12对绕组21和永磁体31相遇,即,定子2和转子3的耦合度为12。如果当次耦合瞬间对应的定子绕组21编号为s1,s4,...,s34,下一次耦合瞬间对应的定子绕组21编号为s2,s5,...,s35,再一次耦合瞬间对应的定子绕组21编号为s3,s6,...,s36,这样,当发生三次耦合后,所有的定子绕组21均与永磁体31相遇过,完成一个循环过程。当转子3继续旋转时,耦合瞬间对应的定子绕组21的编号又恢复到s1,s4,...,s34,由此开始了下一个循环过程。
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子永磁体31与定子绕组21相遇时,由于绕组21的线圈切割磁力线,因此能够产生周期为T的正弦波电流,并且转子3与定子2发生前后两次耦合的时间间隔为T/3,这样,编号为s1,s4,...,s34的绕组产生电流的相位与编号为s2,s5,...,s35的绕组产生电流的相位就相差120度。因此,可以把编号为s1,s4,...,s34的绕组21并联作为三相电中的第一相,把编号为s2,s5,...,s35的绕组21并联作为三相电中的第二相,把编号为s3,s6,...,s36的绕组21并联作为三相电中的第三相,由此便产生了三相电。本实用新型的永磁体31与定子绕组21并不限于数量为(24、36)的组合,只要是满足永磁体31与定子绕组21的数量比值为2/3的其他组合,均可以在本实用新型中实施。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的可适应变化力矩的永磁风力发电机稳频控制系统示意图。该稳频控制系统包括用于检测开关阵列状态、检测发电机电参数和控制定子绕组通断的控制箱7,以及用于控制控制箱运行的工控机6。该工控机6包括用于监控发电机8、控制箱7及开关阵列模块72的运行状态的控制模块61、用于采集开关状态信号并输出开关控制信号的控制信号采集卡模块62和用于采集发电机8的电信号的电信号采集模块63。控制箱7包括用于控制绕组21接通个数的开关阵列模块72、用于检测发电机8的电参数的发电机电信号检测模块。
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关阵列模块72上的开关为双向开关晶闸管。发电机的待检测电参数为发电机的电压频率。发电机电信号检测模块包括用于检测发电机电压频率的发电机电压频率检测模块71。
发电机8的电压频率信号经过开关阵列模块72输入到发电机电压频率检测模块71,发电机电压频率检测模块71的信号输出端均与工控机6的电信号采集模块62的信号输入端相连,而电信号采集模块卡62的输出端与控制模块61的信号输入端相连。这样,通过电信号采集模块62,发电机8的电压频率信号得以传输至控制模块61。在控制模块61的内部采用ADRC对输入信号进行处理,得到开关控制信号,并将该开关控制信号传输至开关阵列模块72,用于控制开关的开启与闭合。其中,ADRC技术请参看本申请人曾申请的题为“磁悬浮抗震控制器及其控制方法”且公开号为CN101077694A的专利申请,该专利申请中的内容可以作为本申请内容的补充。
除上述的描述以外,控制箱7还进一步包括用于检测开关的状态的开关检测模块73,该开关检测模块73的信号输入端与开关阵列模块72的开关状态输出端相连,其信号输出端通过控制信号采集模块63将开关状态信号输送至工控机6内的控制模块61。
此外,在控制箱7内的发电机电压频率检测模块71上设有交流电压互感器,该交流电压互感器首先将发电机电压按比例下降后,该电压频率检测模块71再进行检测并采样。
当发电机8工作时,如果风力发生变化,则其对发电机桨叶的推动力也将不断发生改变。为了保证发电机8的输出电压频率恒定,就要求转子时刻保持恒定的转速。这就要求发电机的阻力矩必须时刻随风力的变化进行调整:当风力变大时,发电机的阻力矩相应变大;反之,发电机的阻力矩随风力的变小而减小。
当风力变大时,风力对桨叶的推动力加大,转子3的转速提高,发电机8的输出电压频率增大。此时,发电机8的电压信号经过开关检测模块73传输至开关阵列模块72,再传入发电机电压频率检测模块71,经过该发电机电压频率检测模块71取样并将取样信号传输至电信号采集模块62,经过该电信号采集模块62将取样的发电机电压频率传输至控制模块61的内部。在本实施例中,控制模块61内采用了ADRC对输入的发电机8的电压频率信号进行处理。当发现发电机8上的电压频率高于额定值时,发出增大发电机阻力矩的命令,即,通过控制信号采集模块63向开关阵列模块72传输信号,增加闭合开关的数量,进而增多开通的定子绕组21的数量,使发电机的阻力矩增大,转子3的转速降低,由此使得发电机8的输出电压频率降低。
当发电机8的电压频率与额定值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相等时,控制模块61不再发出增大或减小发电机阻力矩的命令,从而使开通的绕组21的数量恒定,进而使发电机转动力矩和阻力矩维持平衡,因此保证了转子3有恒定的转速,进而产生恒定的电压频率。
图6示出了利用开关8对定子绕组21进行开启或者闭合控制的模块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子绕组21的开关8为双向开关晶闸管,且该双向开关晶闸管的数量与定子绕组21的数量相等。每个双向开关晶闸管与一个绕组21相连,用于控制该绕组21的开启与关闭。双向开关晶闸管的阳极与绕组21连接,其阴极经过负载电阻接地,由此形成一个闭合回路。控制模块61经过ADRC输出的控制命令传输至控制信号采集模块63的信号输入端,并经该控制信号采集模块63将控制命令传输至双向开关晶闸管,进而控制该双向开关晶闸管的开启与闭合,从而实现了发电机8的定子绕组21的切断与开通,调整了发电机8的转子3的转动阻力矩,进而调整了转子3的转动速度,也即调整了发电机8输出电压的频率。
图7为发电机的稳频控制系统的控制流程图。其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接通工控机6和控制箱7的电源;
第二步:控制箱7内的开关检测模块73检测开关阵列模块72上的开关状态,并把检测信号通过控制信号采集模块63传输至工控机6的控制模块61内;
第三步:控制箱7内的风力发电机电压频率检测模块71检测发电机8的电压频率,并把发电机电压频率的采样值通过电信号采集模块62传输至工控机6的控制模块61内;
第四步:控制模块61根据电信号采集模块62传输来的风力发电机的电压频率采样值、以及电压频率的额定值,通过其内的控制器对发电机8的电压频率进行控制,使之保持与额定值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一致。
当进行稳频控制时,首先开启工控机6和控制箱7的电源,然后,控制箱7的开关检测模块73检测开关阵列模块72上开关9的状态,并把检测信号通过控制信号采集模块63传输至工控机6的控制模块61内。
与此同时,在控制箱7内,风力发电机电压频率检测模块71检测发电机8的电压频率值并采样。该采样值通过电信号采集模块62传输至控制模块61内。控制模块61内的控制器根据发电机8的电压频率和额定值的比较值发出控制命令,从而实现了发电机电压频率的稳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模块61内的控制器为ADRC,其控制步骤包括:
安排过渡过程步骤:将电压频率的额定值作为设定值,生成ADRC的过渡过程中间变量;
扩张状态观测步骤:将发电机8的电压频率作为被控输出值,将开关9的导通个数作为控制量,生成ADRC的系统估计中间变量;
控制量生成步骤:根据过渡过程中间变量和系统估计中间变量最终生成实际控制量。
当进行稳频控制时,将电压频率的额定值作为设定值输入ADRC的安排过渡过程装置,生成过渡过程中间变量,将接收到的风力发电机8的电压频率和开关检测模块检73测到的开关9的导通个数分别作为ADRC的被控输出值和控制量,然后将它们输入扩张状态观测器,生成系统估计中间变量。最后将过渡过程中间变量和该系统估计中间变量共同输入控制量生成器生成发电机的新的控制量,即,开关阵列模块72中的开关9的导通个数。具体的控制命令是:当发电机8的电压频率低于额定值时,控制模块61向开关阵列模块72上的双向开关晶闸管发出开启信号,使其开启,从而关断定子绕组21;若发电机8的电压频率高于额定值时,控制模块61向开关阵列模块72上的双向开关晶闸管发出闭合信号,使晶闸管关闭,接通定子绕组21。
经过上述过程,ADRC完成了一次运算。如果此时发电机8的电压频率和额定值的差距大于误差允许的范围,ADRC将进行下一次循环控制,直至发电机8的电压频率和额定值的差距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此时,定子绕组21的接通个数稳定,发电机的电压频率稳定。
以上所披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可以理解,依据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中限定的实质和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可适应变化力矩的永磁风力发电机稳频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用于检测开关阵列状态、检测发电机电参数和控制定子绕组通断的控制箱,以及用于控制所述控制箱运行的工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控机包括用于监控发电机、控制箱及开关阵列模块的运行状态的控制模块、用于采集开关状态信号并输出开关控制信号的控制信号采集模块和用于采集发电机电信号的电信号采集模块,所述控制箱包括用于控制绕组接通个数的开关阵列模块、用于检测发电机电参数的发电机电信号检测模块,其中,
所述发电机的待检测电参数经过所述开关阵列模块输入到所述发电机电信号检测模块,
所述发电机电信号检测模块的信号输出端均与所述工控机内的电信号采集模块的信号输入端相连,
所述电信号采集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所述控制模块内的控制器对输入信号进行处理,并将开关控制信号通过所述控制信号采集模块传输至所述开关阵列模块,用于控制所述开关的开启与闭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频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箱进一步包括用于检测开关的状态的开关检测模块,该开关检测模块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开关阵列模块的开关状态输出端相连,其信号输出端通过控制信号采集模块将开关状态信号输送至所述工控机的控制模块。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频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机的待检测电参数为发电机电压频率,所述发电机电信号检测模块包括用于检测发电机电压频率的发电机电压频率检测模块。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稳频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控制箱内的发电机电压频率检测模块上设有用于使电压按比例下降以便测量的交流电压频率互感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频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阵列模块上的开关个数与发电机定子绕组的个数相等,并且所述的每个开关均与一个对应的发电机定子绕组相连。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频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为双向开关晶闸管。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频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内的控制器为ADRC。
CN200920147107U 2009-04-13 2009-04-13 可适应变化力矩的永磁风力发电机稳频控制系统 Expired - Lifetime CN201388182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147107U CN201388182Y (zh) 2009-04-13 2009-04-13 可适应变化力矩的永磁风力发电机稳频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147107U CN201388182Y (zh) 2009-04-13 2009-04-13 可适应变化力矩的永磁风力发电机稳频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388182Y true CN201388182Y (zh) 2010-01-20

Family

ID=415807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147107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388182Y (zh) 2009-04-13 2009-04-13 可适应变化力矩的永磁风力发电机稳频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388182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94113B (zh) * 2009-04-13 2011-05-25 北京前沿科学研究所 可适应变化力矩的永磁风力发电机稳频控制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94113B (zh) * 2009-04-13 2011-05-25 北京前沿科学研究所 可适应变化力矩的永磁风力发电机稳频控制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amtharan et al. Fault ride through of fully rated converter wind turbines with AC and DC transmission systems
Haque et al. A novel control strategy for a variable speed wind turbine with a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generator
US7095597B1 (en) Distributed static var compensation (DSVC) system for wind and water turbine applications
CN100486093C (zh) 风力发电用全功率型交直交变流器的控制结构
CN103541860B (zh) 用于自适应地控制风电场涡轮机的方法和装置
US8519568B2 (en) Inrush current protection for wind turbines and wind farms
Chen et al. STATCOM controls for a self-excited induction generator feeding random loads
CN100505469C (zh) 柔性交流双馈型风力发输电系统
Liu et al. Control design of the brushless doubly-fed machines for stand-alone VSCF ship shaft generator systems
Maharjan et al. Real-time simulation for active and reactive power control of doubly fed induction generator
CN102305914A (zh) 风力发电实验装置
CN102119480A (zh) 发电机
López-Ortiz et al. Modelling of a wind turbine with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generator
CN101594113B (zh) 可适应变化力矩的永磁风力发电机稳频控制系统
Chen Implementation of a three-phase switched reluctance generator system for wind power applications
CN101350527A (zh) 变速驱动系统
CN101594112B (zh) 可适应变化力矩的永磁风力发电机稳频控制方法
CN101594019B (zh) 阵列式稳频永磁风力发电机
CN201388182Y (zh) 可适应变化力矩的永磁风力发电机稳频控制系统
CN105991075B (zh) 发电装置
US20190097426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testing power modules
CN209389723U (zh) 一种十八相直驱永磁同步风电装置
Dranca et al. Design and control of a direct-driven three-phase switched reluctance generator for micro-wind power applications
Aljarhizi et al. Static Power Converters for a Wind Turbine Emulator Driving a Self-Excited Induction Generator
Hazra et al. Power conversion and control of a pole-modulated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generator for wave energy gener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12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9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