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382628Y - 动力式热管传导系统 - Google Patents

动力式热管传导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382628Y
CN201382628Y CN200920106023U CN200920106023U CN201382628Y CN 201382628 Y CN201382628 Y CN 201382628Y CN 200920106023 U CN200920106023 U CN 200920106023U CN 200920106023 U CN200920106023 U CN 200920106023U CN 201382628 Y CN201382628 Y CN 201382628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heat pipe
conducting system
cooler
pipe conduc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1060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万辅君
宋一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ACON TECHNOLOGY (BEIJING)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BEACON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BEACON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BEACON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BEACON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BEACON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201060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382628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382628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382628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动力式热管传导系统,包括:充有工质的冷却器、散热器、连接气管、连接液管,以及设置在所述连接液管中的流体泵;所述冷却器分别以连接气管和连接液管与散热器相连。本实用新型传热效率高、传热距离远、调节方便的动力式热管传导系统,可以将热量高效率地从一个温度较高的区域传递到一个温度较低的区域。

Description

动力式热管传导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传导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动力式热管传导系统。
背景技术
空调技术是目前应用十分广泛的一项技术。空调的原理是逆卡诺循环,即通过压缩、冷凝、节流、蒸发的过程,使工质在制冷系统中实现传热,工质相变过程中要吸收或散发热量,将低温区域的热量传到高温区域实现制冷循环。但是,空调系统在实现将高温区域的热量传送到低温区域时,(如冬季制冷),其正常运行需要采取特殊的设计方案,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而这种运行方式仍然需要压缩机运行,通过压缩和节流来实现制冷工况,增加了能源消耗。
为了节约能源,人们发明了热管。热管是利用工作流体(工质)的蒸发与冷凝来传递热量。热管一般由管壳、吸液芯和端盖组成,制作方法是将热管内部抽成真空状态,然后充入特殊成分的液体,这种液体沸点很低,容易沸腾;管壁有吸液芯,由毛细多孔材料构成。热管的一端为蒸发部,管内液体在该部分吸收管外的热量,蒸发成为气体;气体沿着管腔移动到热管另一端的冷凝部,在冷凝部放出热量,凝结成液体;液体再利用毛细现象沿吸液芯移动到蒸发部。这样,热管就把热量从一端传导到了另一端。由于热管利用了相变时吸收或放出的气化潜热来传递热量,其传热效率远远高于一般的仅利用显热传递的热传导方式。
但是,热管的结构特点导致了其在应用中也具有局限性:
1、热管是利用毛细管的浸润现象实现液态工质在冷凝部和蒸发部的传递,单根热管的热量传递小,且传递距离受到很大限制。
2、热管技术是在一根热管上集中了气相和液相两种状态的工质,无法实现对工质流量的分配和控制,因此无法设计为变流量调节的制冷系统。
采用普通传热工质,如水,将室内热量传递到大气环境也是常用散热技术,但是该技术在环境温度低于零摄氏度时,需采用防冻措施,且传热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传热效率高、传热距离远、调节方便的动力式热管传导系统,可以将热量高效率地从一个温度较高的区域传递到一个温度较低的区域。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动力式热管传导系统,包括:
充有工质的冷却器、散热器、连接气管、连接液管,以及设置在所述连接液管中的流体泵;
所述冷却器分别以连接气管和连接液管与散热器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流体泵为磁力泵。
进一步地,所述磁力泵包括电机、内磁转子、外磁转子隔离套及叶轮,所述电机与外磁转子相连,所述叶轮与所述内磁转子相连,所述内碰转子与外磁转子之间设有隔离套。
进一步地,所述的动力式热管传导系统还包括:
用于调节流体泵转速的控制器,与所述流体泵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流体泵为变频调节流量泵。
进一步地,所述的动力式热管传导系统还包括:
用于调节工质流量的调节阀,设置在所述连接液管中,与所述控制器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工质的固态/液态临界温度在-150摄氏度以下。
进一步地,所述工质为氟利昂。
进一步地,所述的动力式热管传导系统还包括:
用于将液态工质分成多路的分液头,连接在所述连接液管与所述冷却器之间。
本实用新型利用常温、中低压下可发生气液两相转换的物质作为传热工质,应用液态传热工质在冷却器中气化时吸收的气化潜热将高温区域的热量传递到处于低温区域的散热器,再在散热器内释放热量而转变成液相,流体泵加快液态传热工质的流动速度,因此其传热效率大大高于利用显热来直接传导热量的方法。另外,本实用新型将流体泵应用在从散热器到冷却器之间的液体管路中,提高传热工质流动速度,可将用于吸热汽化的冷却器和用于放热凝结的散热器分开独立设置,可以使得传热距离非常远,并且可以方便地调节工质的流量,以适应不同的冷热源温度及调节传热量,而散热器所处的低温区域可以是自然环境、可以是通过常规制冷空调设备制出的冷水,还可以是地下水等。本实用新型应用广泛,可实现在过渡季节和冬季对有散热需要的区域实行散热,同时也可应用在冬季和夏季的新风热回收系统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动力式热管传导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动力式热管传导系统的多路散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动力式热管传导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动力式热管传导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动力式热管传导系统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散热器,2.冷却器,3.分液头,4.流体泵,5.连接液管,6.连接气管,7.调节阀,8.旁通管,9.冷凝器,10.蒸发器,11.风机,12压缩机,13.阀门,14.第一盘管,15.第二盘管,16.热交换器,17.第一换热盘管,18.第二换热盘管,19.三通切换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动力式热管传导系统包括冷却器2和散热器1,冷却器2与散热器1之间分别设有连接液管5和连接气管6,连接液管5中设有流体泵4。连接液管5与冷却器2之间设有分液头3,将连接液管5分成多路后与冷却器2连接。冷却器2用于冷却室内空气,散热器用于将热量散发到室外环境中。
工质采用以氟利昂为代表的中温传热工质,其在中压(1~15Bar)下的沸点温度在-30~50摄氏度之间,通过改变压力可以控制其沸点温度。工质在冷却器2吸热气化,气化后的气态工质经连接气管6进入散热器1,在散热器1内放出热量,重新凝结成液态;液态的工质在流体泵4的作用下经连接液管5进入冷却器2。经过该循环,本实用新型的系统将热量由高温区传导到低温区,从而实现热传导。由于本实用新型利用了工质相变时吸收和放出的气化潜热来传递热量,因此其传热效率非常高,可以达到纯铜导热能力的上百倍。由于本实用新型将吸热的冷却器2和放热的散热器1分别独立设置,二者之间通过连接管连接,连接液管5上设有流体泵4,因此可以实现远距离传热。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应用是常年高发热场所的高效散热器。将图1中的冷却器2设置在常年高发热场所内,并可加设风扇加强空气对流,用于吸收常年高发热场所散发出的热量;将图1中的散热器1设置在室外或其它低温环境,用于将工质从常年高发热场所吸收的热量散发出去。本应用也可以是专为高发热量服务器使用的嵌入式服务器专用空调。
在进入冷却器2之间,液态工质可以由分液头3分成多路进入冷却器2,提高换热效率。将流体泵设置在连接液管5上的好处是,液态工质的密度大,因此流体泵的流量可以相对较小,以节省能量。在以氟利昂为传热工质时,流体泵4最好是磁力泵。使用磁力泵的好处是密封性能好。磁力泵由电动机、外磁转子、内磁转子及不导磁的隔离套组成,电动机与外磁转子相连,内磁转子与叶轮连接。当电动机带动外磁转子旋转时,磁场能穿透空气隙和非磁性物质,带动与叶轮相连的内磁转子作同步旋转,实现动力的无接触传递,将动密封转化为静密封。由于泵轴、内磁转子被泵体、隔离套完全封闭,从而彻底解决了“跑、冒、滴、漏”等问题,消除了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介质通过泵密封泄漏的安全隐患。当然,根据需要也可以采用其它类型的泵,例如可以应用于氟利昂系统的全封闭水泵。
由于在应用中可能需要调节流量,以适应不同的冷热源温度,调节传热量,因此可以采用变频调节流量泵,变频调节流量泵与控制器相连,以调节流体泵的转速,从而控制工质流量,达到调节传热量的目的。也可以在连接液管5上设置调节阀,由控制器控制调节阀的开量来调节工质流量。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动力式热管传导系统,可以由一个散热器1配多个冷却器2使用,每个冷却器2的连接液管5上分别设置有一个调节阀7,由此可以实现“一拖多”系统。该结构也可以应用于多区域散热场所,即当室内有多个发热区域时,可以在每个发热区域各设置一套冷却器,多套冷却器并联后输出到一套散热器进行散热,从而可以提高系统的集成度,便于安装,降低成本。
如图3所示,是本实用新型与压缩机制冷系统并联使用的一应用实施例的示意图。该实施例中,包括一套压缩机制冷系统,该系统与现有技术的压缩机制冷系统相同,也包括冷凝器9、膨胀阀、蒸发器10和压缩机12。另外,本实施例中,在冷凝器9的一侧还设有散热器1,在蒸发器10一侧还设有冷却器2,散热器1与冷却器2之间通过连接管连接,连接管有两根,分别为连接液管5和连接气管6,使冷却器2与散热器1之间形成回路,在连接液管5上设有流体泵4。冷却器2、散热器1及连接管中充有工质。上述装置中,冷凝器9及散热器1设置在机房的室外,其余装置如蒸发器10、压缩机12、膨胀阀和冷却器2等设置在机房室内。在需要时,可以在冷凝器9和蒸发器10一侧设置风机11,以提高散热效率。
在夏季,室外气温高于室内气温,此时,散热器1及冷却器2不工作,由冷凝器9、膨胀阀、蒸发器10和压缩机12构成的压缩机制冷循环工作,将室内热量搬移到室外,保持室内恒温。
在春秋过度季节,当室外气温低于室内气温一定值(一般为2~3度)时,开启散热器1及冷却器2,此时,由冷凝器9、膨胀阀、蒸发器10和压缩机12构成的压缩机制冷循环和由散热器1及冷却器2构成的自然冷却循环同时工作。但是,由于自然冷却循环利用室内外温差将部分室内热量传递到室外,承担了部分制冷负荷,因此可以降低压缩机制冷循环的负荷,节约部分能量。
在冬季,室外气温远低于室内气温,此时,由冷凝器9、膨胀阀、蒸发器10和压缩机12构成的压缩机制冷循环停止工作,完全由散热器1及冷却器2构成的自然冷却循环将室内热量传递到室外,整个制冷过程完全由室内外温差完成,系统只有维持制冷工质循环的流体泵4及加速散热的风机11(如果有)消耗能量,从而大大节约了能源。
在应用中,为了适应不同的负荷,保持室内温度恒定,流体泵可以采用变频调节流量的流体泵,还可以在连接管中设置调节阀,以达到精确调节流量的目的。
如图4所示,是本实用新型与压缩机制冷系统并联使用的另一应用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压缩机制冷系统的结构与现有技术相同,包括蒸发器10、压缩机12、冷凝器9、膨胀阀及其它附属配件,本实用新型是在压缩机12前后加装一旁通管8,并在旁通管8上设置阀门13;同时,在冷凝器9与蒸发器10之间的管路上并联一根连接液管5,并在连接液管5上设置流体泵4和阀门13。该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如果室外温度(即冷凝器9所处的环境温度)高于室内温度(即蒸发器10所处的环境温度),则关闭旁通管8和连接液管5上的阀门13,利用制冷剂在蒸发器10、压缩机12、冷凝器9和膨胀阀之间形成的逆卡诺循环来实现制冷;如果室外温度低于室内温度一定的数值(一般是2~3摄氏度以上),则打开旁通管8和连接液管5上的阀门13,制冷剂在蒸发器10、旁通管8、冷凝器9和连接液管5之间形成热管式循环来将室内热量传递到室外。这样,在室外温度较低时(例如冬季),就可以关闭压缩机12,从而实现节能的目的。
如图5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机房专用空调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原理图。该实施例中,包括一套压缩机制冷系统,该系统与现有技术的压缩机制冷系统相同,也包括冷凝器9、膨胀阀、蒸发器10和压缩机12。另外,本实施例中,在冷凝器9的一侧还设有散热器1,在蒸发器10其中第一盘管14的进出口分别与膨胀阀和压缩机12相连,第二盘管15的进口与冷却器1相连,出口与流体泵4相连,流体泵4通过连接管与一热交换器16的第一换热盘管17的进口相连,热交换器16的第一换热盘管17的出口与冷却器1相连;热交换器16的第二换热盘管18内充有水,其进出口连接机房室内的吸热设备。上述装置中,热交换器16设置在室内,其余的装置设置在室外。其中,在以氟利昂为传热工质时,上述流体泵4最好是磁力泵。在冷却器1的进出口上设置旁通管8,形成冷却器和旁通管两条支路,在旁通管8与连接管相连处设置三通切换阀19,通过三通切换阀19可以在两条支路之间切换。
在夏季,通过三通切换阀19关闭冷却器支路,打开旁通管支路,由冷凝器9、膨胀阀、蒸发器10和压缩机12构成的压缩机制冷循环工作,在蒸发器10内,参与压缩制冷循环的第一盘管14将第二盘管15内的工质降温,第二盘管15内的工质降温后流经室内的热交换器16的第一换热盘管17,工质在热交换器16内吸收第二换热盘管18内循环介质(例如水)的热量,然后经旁通管8再回到蒸发器10,形成循环,传导室内热量。热交换器16的第二换热盘管18内的水再输送到室内各服务设备处,为服务设备降温。
在春秋过度季节,室外气温略低于室内气温时,通过三通切换阀19打开冷却器支路,关闭旁通管支路,压缩制冷循环同时工作。此时,工质流经冷却器1时,在冷却器1内被初步降温,然后在蒸发器10内被进一步降温。从而可以部分降低压缩机制冷循环的负荷,节省部分能源。
在冬季,室外气温远低于室内气温,此时,冷却器支路打开,旁通管支路关闭,由冷凝器9、膨胀阀、蒸发器10的第一盘管14及压缩机12构成的压缩机制冷循环停止工作,由冷却器1、蒸发器10的第二盘管15及热交换器16构成的制冷循环工作,工质在热交换器16内吸收热量后,在冷却器1内被冷却,然后在蒸发器10内进一步降温。此时,完全由自然冷却循环来保持室内温度,从而节省了大量能源。
以上应用均可使用在低于零摄氏度以下,最低达到-40摄氏度的环境。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Claims (9)

1、一种动力式热管传导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充有工质的冷却器、散热器、连接气管、连接液管,以及设置在所述连接液管中的流体泵;
所述冷却器分别以连接气管和连接液管与散热器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式热管传导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体泵为磁力泵。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式热管传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力泵包括电机、内磁转子、外磁转子隔离套及叶轮,所述电机与外磁转子相连,所述叶轮与所述内磁转子相连,所述内碰转子与外磁转子之间设有隔离套。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式热管传导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于调节流体泵转速的控制器,与所述流体泵相连。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式热管传导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体泵为变频调节流量泵。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式热管传导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于调节工质流量的调节阀,设置在所述连接液管中,与所述控制器相连。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式热管传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质的固态/液态临界温度在-150摄氏度以下。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动力式热管传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质为氟利昂。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式热管传导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于将液态工质分成多路的分液头,连接在所述连接液管与所述冷却器之间。
CN200920106023U 2009-03-03 2009-03-03 动力式热管传导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382628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106023U CN201382628Y (zh) 2009-03-03 2009-03-03 动力式热管传导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106023U CN201382628Y (zh) 2009-03-03 2009-03-03 动力式热管传导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382628Y true CN201382628Y (zh) 2010-01-13

Family

ID=415261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10602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382628Y (zh) 2009-03-03 2009-03-03 动力式热管传导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382628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30685A (zh) * 2011-06-08 2011-11-02 四川依米康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双动力源泵节能空调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CN105003968A (zh) * 2015-07-15 2015-10-28 深圳市共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自然冷却的机架式空调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30685A (zh) * 2011-06-08 2011-11-02 四川依米康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双动力源泵节能空调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CN102230685B (zh) * 2011-06-08 2012-12-19 四川依米康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双动力源泵节能空调机组的控制方法
CN105003968A (zh) * 2015-07-15 2015-10-28 深圳市共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自然冷却的机架式空调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88392B (zh) 一种热管热泵复合系统
CN101387456B (zh) 寒冷地区冷暖浴一体的空气源热泵装置
US20100038441A1 (en) Energy system with a heat pump
WO2006063532A1 (fr) Dispositif a tube de chauffage exploitant l’energie froide et application dudit dispositif
CN102798184B (zh) 一种热管热泵复合系统
CN200996757Y (zh) 一种双源双工况热泵节能系统
CN106225043A (zh) 热泵系统和供暖系统
CN103629842B (zh) 一种相变热泵系统
CN101476833A (zh) 一种高效冷媒传热系统
CN201844486U (zh) 一种半导体制冷空调装置
CN210892235U (zh) 一种内置重力热管自然冷多联制冷系统
CN109357426B (zh) 用于机房和房间的组合式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1288351Y (zh) 挖掘机液压油自动高效散热系统
CN109340960B (zh) 机房和房间的组合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9269143B (zh) 一种新型吸收式热泵及其应用方法
CN109341138B (zh) 机房和热水系统的组合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3868276A (zh) 一种超导式复合源热泵系统
CN201382628Y (zh) 动力式热管传导系统
CN203413886U (zh) 热管辅助动力节能空调
CN1381701A (zh) 一种适于大温差、可充分利用能源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
CN202074747U (zh) 换热装置
CN205939504U (zh) 一种动力热管一体机空调系统
CN205209006U (zh) 绿色地源热泵空调热回收系统
CN210033735U (zh) 一种模拟地热发电的高温和低温热水自循环系统
CN109757906B (zh) 一种能源系统的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HANGHAI BINKEN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048 Beijing City West Sanhuan Road No. 50 Bo building block C2 Room 501

Co-patentee after: SHANGHAI BINKEN ELECTRIC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BEACON TECHNOLOGY (BEIJ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44 Beijing City West Sanhuan Road No. 50 Bo building block C1 room 1108

Co-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BINKEN ELECTRIC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BEACON TECHNOLOGY (BEIJING)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0929

Address after: 100048 Beijing City West Sanhuan Road No. 50 Bo building block C2 Room 501

Patentee after: BEACON TECHNOLOGY (BEIJ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48 Beijing City West Sanhuan Road No. 50 Bo building block C2 Room 501

Co-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BINKEN ELECTRIC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BEACON TECHNOLOGY (BEIJING) Co.,Ltd.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ANHUI BEACON ELECTRIC Co.,Ltd.

Assignor: BEACON TECHNOLOGY (BEIJING)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4340000185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Dynamic heat pipe conducting syste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113

License type: Exclusive License

Record date: 20141222

LICC Enforcement, change and cancellation of record of contracts on the licence for exploitation of a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113

Termination date: 2016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