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377810Y - 矿井通风瓦斯燃烧器自动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矿井通风瓦斯燃烧器自动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377810Y
CN201377810Y CN200820181787U CN200820181787U CN201377810Y CN 201377810 Y CN201377810 Y CN 201377810Y CN 200820181787 U CN200820181787 U CN 200820181787U CN 200820181787 U CN200820181787 U CN 200820181787U CN 201377810 Y CN201377810 Y CN 201377810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d methane
coal
mine ventilation
burner
control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201817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贤钊
林其钊
马培勇
唐志国
李永玲
俞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USTC
Original Assignee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UST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USTC filed Critic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USTC
Priority to CN2008201817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377810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377810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377810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井通风瓦斯燃烧处理领域,尤其涉及瑞士卷结构矿井通风瓦斯燃烧器的自动控制系统。本控制系统包括热电偶,硅碳棒加热元件,瓦斯浓度计,瓦斯气流量计,蒸汽流量计,电动调节阀,可编程控制器,上位机。其特征是用可编程控制器作为下位机,采集燃烧器各点温度、瓦斯浓度、瓦斯流量、蒸汽流量工作参数,按照一定的程序,驱动蒸汽流量电动调节阀、硅碳棒加热元件来实现在瓦斯气浓度变化时燃烧区始终在燃烧器中心的多孔介质内。本实用新型用科学、程序化的控制代替了人工凭经验的控制方法,避免了燃烧区漂移到中心区外围的换热单元中,有效的提高了燃烧器的燃烧效率和热效率,延长了燃烧器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矿井通风瓦斯燃烧器自动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井通风瓦斯气燃烧处理领域,尤其涉及瑞士卷结构的矿井通风瓦斯燃烧器自动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煤层气俗称瓦斯,其主要成分为CH4,是存在于煤矿中的伴生气体。目前全世界每年因煤矿开采而排入大气中的CH4总量为2500万吨,随着煤炭产量的增加,预计到2010年将增至2800万吨,其中70%(中国为90%)为煤矿通风瓦斯(VAM,浓度低于1%)。将瓦斯直接排放到大气中,一方面造成了有限的不可再生资源的巨大浪费;另一方面甲烷又是很强的温室气体(温室效应约为CO2的21倍),还会造成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因此,合理利用煤矿通风气中的低浓度瓦斯具有节能和环保双重意义。
然而我国现有瓦斯利用还局限于30%以上浓度,浓度在0.1~5%范围内的超低浓度煤层气的合理利用,国内尚无成熟技术。美国、加拿大等国已经率先开始了低浓度(0.1%-1%)瓦斯的利用研究。采用的燃烧技术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美国Sequa公司和瑞典ADTEC(现已被MEGTEC合并)研制开发的热流转反应器技术(Thermal Flow-Reversal Reactor即TFRR),另一类是加拿大能源多样化实验室和NRcan研制的催化流转反应器技术(CatalyticFlow-ReversalReactor即CFRR)。然两者均存在的问题是需要定期的气流换向;而且为了避免大量散热,维持燃烧稳定进行,反应器周围需有良好的绝热层,致使设备结构及操作复杂。
笔者所在实验室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环形燃烧器(公开号CN101016992A)和一种低浓度煤层气燃烧及热能利用装置(授权公告号CN201149252Y),可解决上述两种装置存在的问题。
对于一种低浓度煤层气燃烧及热能利用装置,其由外围的瑞士卷结构的换热器单元和中心的燃烧区构成,其中外围的换热器单元为钢质材料,不耐高温;中心燃烧区由耐高温的刚玉管构成,刚玉管内填充多孔介质,多孔介质中置入硅碳棒电加热元件起点火启动作用。然笔者在进一步的实验和研究中发现,当瓦斯气浓度发生变化时,会导致中心区温度的变化,若中心区温度过高,则瓦斯气在进入中心区之前,已被预热到了燃点而着火,使燃烧反应区提前;反之若中心区温度过低则会导致燃烧反应区后移,控制好中心区的温度波动范围可以保证燃烧反应区稳定在中心的多孔介质内。然而运行时采用人工手动控制和简单的仪表控制方法并不能很好地控制好中心区的温度,导致燃烧区从中心区的多孔介质漂移到外围的换热单元中,大大降低燃烧器的使用寿命,并造成了瓦斯气燃烧不完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已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使得燃烧器在燃烧不同浓度瓦斯气时燃烧区始终在中心区的多孔介质内,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采用可编程控制器作为核心的自动控制系统,其根据燃烧器中心区的温度高低及其变化速度,控制蒸汽流量电动调节阀开度和硅碳棒加热元件的开启和关闭;实时取出燃烧器多余的热量或输入燃烧器缺少的热量,维持燃烧器的热平衡,控制中心区的温度,使燃烧反应区始终稳定在中心区的多孔介质内。
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可编程控制器、上位机、热电偶、瓦斯流量计、瓦斯浓度计、蒸汽流量电动调节阀、蒸汽流量计、调压器。热电偶输出信号直接输入到可编程控制器的热电偶输入模块;瓦斯流量计、瓦斯浓度计、蒸汽流量计的输出信号均为工业标准的4~20mA信号,输入可编程控制器的模拟量输入(AI)模块;蒸汽流量电动调节阀输入可编程控制器的模拟量输出(AO)模块,用4~20mA信号调节阀的开度;由于硅碳棒的电阻很小,在高温下仅有几个欧姆,故用调压器将其工作电压调低,调压器的通断由可编程控制器的开关量输出(IO)信号控制。可编程控制器通过通讯电缆与上位机通讯,实现对整个燃烧器系统工作参数的集成显示,记录和保存;并能按照一定的程序对整个燃烧器的工作过程进行监控,对出现的问题能及时诊断报警。
目前国内外有各种系列的可编程控制器生产,本矿井通风瓦斯燃烧器自动控制系统的可编程控制器采用SIMATIC S7300系列,其具有丰富的I/O接口模块和很高的可靠性,采用模块化结构适应了各种工业控制需要,通过STEP7编程软件可以实现不同的控制策略。上位机采用普通的商用计算机,组态软件使用WINCC6.0。由于燃烧器中心区的温度较高,所以采用S型热电偶,其正极为铂铑合金,负极为纯铂金,外管材质为刚玉,可长期工作在0-1600℃,燃烧器外围的换热单元温度较低,故采用经济实用的铠装K型热电偶即镍铬-镍硅热电偶,其可长期工作在0-1000℃。电动调节阀采用ZDLJP型电子式电动单座调节阀。
本实用新型利用可编程控制器采集燃烧器工作的温度,瓦斯浓度、流量等信号,按照一定的控制程序,驱动蒸汽流量电动调节阀、硅碳棒加热元件执行机构实现工作过程的自动控制,并在上位机中集中显示系统的工作参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用科学的,程序化的控制代替了人工的凭经验的控制方法,有效的避免了燃烧区漂移出中心区,提高了燃烧器的使用寿命和瓦斯气的燃烧效率,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矿井通风瓦斯燃烧器和控制系统总体组成图;
图2为本自动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控制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在公知技术中,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实质是一种专用于工业控制的计算机,其硬件结构基本上与微型计算机相同,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存储器、电源。CPU是PLC的控制中枢,它按照PLC系统程序赋予的功能接收并存储从编程器键入的用户程序和数据,实现用户特定的控制功能;存储器包括存放系统软件的系统程序存储器和存放应用软件的用户程序存储器;电源是PLC正常工作的基础。PLC以扫描的方式进行工作,工作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输入采样、用户程序执行和输出刷新三个阶段。在整个运行期间,PLC的CPU以一定的扫描速度重复执行上述三个阶段。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推出PLC取代传统继电器控制装置以来,PLC得到了快速发展,功能不断完善,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应用。
针对以上所述,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热电偶、硅碳棒加热元件、瓦斯浓度计、瓦斯流量计、蒸汽流量计、电动调节阀、可编程控制器、上位机。
根据燃烧器的工作要求,应控制燃烧反应区在燃烧器中心耐高温的多孔介质内,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心区在垂直方向的路径较长,会存在一比较大的温度分布梯度,因此用3个沿垂直方向布置的S型热电偶来监控,并用这三个点温度的平均值作为控制参数;外围的换热器单元共6圈且温度一般在1000℃以下,因此用6根铠装K型热电偶来监控。热电偶输出的信号通过热电偶专用的屏蔽线接入PLC的热电偶输入模块接口。硅碳棒的加热功率为6kW,与调压器连接,调压器的通断由PLC的开关量输出(IO)信号控制。蒸汽发生器出口的水蒸气通过电动调节阀和涡街流量计进入燃烧器,电动调节阀采用ZDLJP型电子式电动单座调节阀,其内含伺服功能,接受统一的4~20mA或1~5V.DV标准信号,故将其接入PLC的模拟量输出(AO)模块。涡街流量计采用LUGB-99型,其输出的信号接入PLC的模拟量输入(AI)模块。PLC根据中心区的温度来调节电动调节阀的开度,并由流量计将实时的流量反馈给PLC,并在上位机中显示。在燃烧器进口处安装瓦斯浓度和流量计,其输出的4~20mA标准信号接入PLC的模拟量输入(AI)模块接口。
本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程序流程图如图3所示,程序流程图是一个对系统状态参数以及设定参数进行分析、判断、处理的过程。整个装置启动后,首先对系统的手动、自动2种工作方式进行选择;若选择自动工作模式,则开始采集各个测量点的数值,若采集到的数值存在错误则报警,若数据无误,则判断中心区的温度是否高于设置的温度。若高于设定温度,自动关闭硅碳棒加热元件并启动蒸汽流量电动调节阀,取出多余热量;若中心区温度低于设置的温度时,启动硅碳棒电加热元件,为燃烧器输入热量;以控制中心区的温度波动,使燃烧区始终稳定在中心的多孔介质内。本自动控制系统不仅能完成上述控制,而且能按照一定的程序对燃烧器运行中的各个部件进行监控,出现异常情况时自动报警和诊断,并提示故障发生的部位和故障类型,在出现断电、断蒸汽、燃烧器熄火等情况时可使系统各个检测元件和执行机构自动进入安全状态;可编程控制器通过通讯电缆和上位机进行通讯,将系统的工作参数传输到计算机中进行存储和集成显示,让系统的工作参数一目了然。

Claims (2)

1.一种矿井通风瓦斯燃烧器自动控制系统包括热电偶温度计、硅碳棒加热元件、瓦斯浓度计、瓦斯流量计、蒸汽流量计、电动调节阀、可编程控制器、上位机;其特征是用西门子S7-300可编程控制器作为下位机,采集燃烧器各点温度、瓦斯浓度、瓦斯流量、蒸汽流量工作参数,按照一定的程序,驱动ZDLJP型电子式电动单座调节阀、硅碳棒加热元件来实现燃烧区域在瓦斯气浓度变化时始终在燃烧器中心的多孔介质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井通风瓦斯燃烧器自动控制系统,其特征是可编程控制器采用西门子S7-300,上位机组态软件采用WINCC6.0,温度的测量采用S型、K型热电偶。
CN200820181787U 2008-12-20 2008-12-20 矿井通风瓦斯燃烧器自动控制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377810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20181787U CN201377810Y (zh) 2008-12-20 2008-12-20 矿井通风瓦斯燃烧器自动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20181787U CN201377810Y (zh) 2008-12-20 2008-12-20 矿井通风瓦斯燃烧器自动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377810Y true CN201377810Y (zh) 2010-01-06

Family

ID=415179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2018178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377810Y (zh) 2008-12-20 2008-12-20 矿井通风瓦斯燃烧器自动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377810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45963A (zh) * 2010-04-16 2010-09-29 镇江中煤电子有限公司 煤矿瓦斯高效、节能自动排放系统
TWI785851B (zh) * 2021-10-19 2022-12-01 品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鍋爐動態監測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45963A (zh) * 2010-04-16 2010-09-29 镇江中煤电子有限公司 煤矿瓦斯高效、节能自动排放系统
TWI785851B (zh) * 2021-10-19 2022-12-01 品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鍋爐動態監測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97732B (zh) 一种蓄热式燃气加热炉控制系统
CN103354888B (zh) 利用易燃气体和空气的低浓度气体混合物的具有稳定热能回收的方法以及用于实施所述方法的倒流装置
CN202993157U (zh) 一种通过plc控制的蒸汽锅炉
CN102353763A (zh) 一种测试煤炭自燃发火期小型模拟装置
CN203489359U (zh) 一种锅炉监控系统
CN201377810Y (zh) 矿井通风瓦斯燃烧器自动控制系统
CN204085218U (zh) 一种蓄热式燃气加热炉控制系统
CN202018027U (zh) 全自动燃煤锅炉自动控制系统
Zečević Energy intensification of steam methane reformer furnace in ammonia production by application of digital twin concept
CN204901785U (zh) 超低浓度瓦斯燃烧系统
CN101440963A (zh) Swiss-roll矿井通风瓦斯燃烧器自动控制系统
CN202125935U (zh) 锅炉节能控制系统及其配套使用的氧含量检测装置
CN205313585U (zh) 一种高炉热风炉精确燃烧控制系统
CN201507945U (zh) 燃油燃气锅炉控制调整和远程监控系统
CN102323809A (zh) 用于合成氨生产的造气车间综合控制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Sun et al. Transient Study on the HTR-PM with TINTE-vPower Coupling Code Package
ZHANG et al.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of biomass pyrolysis gas carbon compound furnace based on PLC
CN202012902U (zh) 一种油田燃油注气锅炉plc控制装置
CN113970890A (zh) 一种基于数字仿真的火电机组自启停系统及其开发方法
CN209196894U (zh) 一种多燃料低氮有机热载体炉装置
CN113683054A (zh) 高温裂解甲烷制氢反应器装置的保护系统及应用方法
Beausoleil-Morrison et al. The simulation of fuel cell cogeneration systems within residential buildings
CN208781056U (zh) 一种工业废气、废水焚烧热能回收控制系统
CN108393187A (zh) 一种水渣立磨系统温度自动控制方法
CN204619740U (zh) 一种紧凑型瓦斯氧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106

Termination date: 201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