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373342Y - 照明装置 - Google Patents

照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373342Y
CN201373342Y CN200820175953U CN200820175953U CN201373342Y CN 201373342 Y CN201373342 Y CN 201373342Y CN 200820175953 U CN200820175953 U CN 200820175953U CN 200820175953 U CN200820175953 U CN 200820175953U CN 201373342 Y CN201373342 Y CN 201373342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lighting device
holder
light emitting
projection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201759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维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lor Stars Inc
Original Assignee
Color Star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lor Stars Inc filed Critical Color Stars Inc
Priority to CN2008201759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373342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373342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373342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露一照明装置,是主要包括:一底座、以及多个发光模块。该底座更包括有:一投射面以及一结合面,且于该底座上冲压有多个固定座,而该固定座是为该投射面往该结合面方向冲压出的倾斜开口,并与该底座呈一预设角度的弯折,且该固定座是以环形阵列的方式,并沿着该底座的该中央处平均分布于该底座的该投射面上。该发光模块是位于该结合面且固定于该固定座之上,通过调整固定座被冲压的倾斜角度,可以调整发光模块的投射光线往该底座外侧投射的角度与范围,以达到扩大照明范围的目的。

Description

照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照明装置,尤指一种利用一发光模块通过一底座所冲压出的多个具倾斜投射角度的固定座,以达到增加照明范围的目的的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市面上各式各样的照明装置,通常使用110或220伏特的卤素灯泡作为照明的来源,其耗电量高且容易发热,相对的寿命也非常短,平均寿命只有几个月,在这个电价高涨的年代,不仅非常不环保,且其所散发的高热亦容易造成电线走火等危险意外。
现阶段所使用的照明装置无论是白炽灯、荧光灯、金卤灯、无极荧光灯、无汞荧光灯、以及照明用LED(Light Emitting Diodes;发光二极管),都具有自身特有的光电性能,安全性能及环保性能。然而,LED灯在照明的应用中具有很强的潜在优势,应用场合及市场比例会迅速扩大,将来可能会完全取代传统光源。随着照明科技的发展,对未来照明光源的评价不仅仅是着眼于光效范畴,还应强调照明效果、光的舒适性、光的生物效应、光的安全性评价,以及环保性能、资源消耗的评价。
LED灯与传统的白炽钨丝灯泡以及日光灯相互比较,LED发光二极管的体积小,可以依据应用对象,允许多颗组合、发热量其低无比、耗电量又小,寿命又长,而且从环保的面向来观察的话,可以回收不会变成环境污染的废弃物等,用来承接传统照明器具作为下一个世代的照明器材。其中,发热量低、耗电量小,都是来自于它”低电压”、”低电流”动作的特点。
更由于LED转换效率高,耗电量是一般灯泡的十分之一,使用寿命可达10万小时以上,较钨丝灯泡的1000小时及日光灯的5000小时,至少高出15倍以上,封装完成后,具备防震、耐天候的特性,新的封装技术可使得产品兼具轻薄短小的特性,亦可改善钨丝灯泡容易因为行驶震动而损坏的缺点,且耗电量也比较低,故国内各家照明大厂均朝向进化为LED灯组以取代传统卤素灯泡或钨丝灯泡的趋势。
因此,业者推出一种以LED发光模块做为光线来源的照明装置,利用LED发光模块的低耗电量等特性来改善传统卤素灯泡及钨丝灯泡的缺失,并配合所固定的灯座进一步将LED发光模块倾斜一角度,藉此达到广角照明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照明装置,以解决现有照明装置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照度范围大,光线均匀的照明装置。为达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照明装置,其是主要包括有:一底座、以及多个发光模块。该底座更包括有:一投射面以及一结合面,且于该底座上冲压有多个固定座,而该固定座是为该投射面往该结合面方向冲压出的倾斜开口,并与该底座呈一预设角度的弯折,且该固定座是可以环形阵列的方式,并沿着该底座的该中央处平均分布于该底座的该投射面上。该发光模块是位于该结合面且固定于该固定座之上。该固定座是以环形阵列的方式,并沿着该投射面的中心处平均分于该底座之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该照明装置通过一底座上所冲压出的多个固定座,令结合于该固定座上的该发光模块倾斜一预设角度,能增加照度范围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有益效果在于在于该固定座是以环形阵列的方式,并沿着该底座的中心处平均分布于该底座之上,可以使光线均匀投射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有益效果在于在于,该照明装置更包括一操控单元且配合一控制模块,从而可运用无线或有线操作该发光模块进行变换投射模式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为本实用新型照明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为本实用新型照明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为本实用新型照明装置的操作示意图;
图4A~图4E是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照明装置的底座实施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照明装置;11、11a、11b、11c、11d、11e-底座;111-投射面;1111-中央处;1112-透光孔;112-结合面;113、113’-固定座;1131、1131’-透光孔;1132、1132’-长边;1133、1133’-短边;12-发光模块;121-LED单元;122-散热单元;1221-散热鳍片;13-控制模块;14-操作模块;141-RF无线射频元件;142-有线遥控端;2-传输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更清楚地描述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照明装置,以下将配合图式详细说明之。
请参阅图1所示,图1是为本实用新型照明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其中,如图1所示,该照明装置1是包括有:一底座11、以及多个发光模块12。该底座11更包括有:一投射面111以及一结合面112,且位于该投射面111的中央处1111设有多个透光孔1112。该投射面111是提供该发光模块12所投射的光线进行反射;该结合面112是提供该发光模块12结合于其上。
该底座11上则冲压有多个固定座113、113’,该固定座113、113’是为该投射面111往该结合面112方向冲压出的倾斜开口,且于该固定座113、113’上设有多个透光孔1131、1131’,并与该底座11呈一预设角度θ的弯折。而该固定座113、113’是可以环形阵列的方式,并沿着该底座11的该中央处1111平均分布于该底座11的该投射面111上。
该固定座113、113’与该底座11通过冲压所形成的倾斜预设角度θ可以依据不同照明环境所需的照度范围大小而改变弯折的角度。也就是说,该底座11经冲压后所形成的该固定座113、113’,其倾斜面大致朝向该底座11外侧方向,且该预设角度θ越大则投射角度与范围就越大。反之,该预设角度θ越小则朝向该底座11外侧投射的角度与范围就越小,而投射的光线则大致聚集于该底座11的投射面111上,使其拥有较佳的聚光的效果。该预设角度θ最佳为10度~60度。
该发光模块12更包括:至少一LED单元121、以及一散热单元122。该发光模块12是位于该结合面112之上且分别固定于该底座11的该中央处1111以及该固定座113、113’之上,令该发光模块12的LED单元121得以分别透过该透光孔1112、1131、1131’伸出于该投射面111之上。
该散热单元122是为一铝挤成型且具有多个散热鳍片1221的散热体,通过该散热鳍片1221将该LED单元121所产生的热能散发于空气中。位于该底座11的中央处1111所固定的该发光模块12是为该照明装置1正投射的照明光源,而位于其周围的该固定座113、113’上所结合的该发光模块12是将该发光模块12投射光线呈一预设角度往该底座11外侧投射,藉以达到较大且均匀的照明范围。
该发光模块12可以是一高功率LED变色条、或高功率LED单色条其中之一。该高功率LED变色条是可以是RGB(红、绿、蓝)三原色的LED单元121混光所构成的发光模块12。该高功率LED单色条是以单一色系的LED单元121所构成,例如:白光、蓝光、红光、以及绿光等等的LED单元121。该发光模块12是可通过一防水材料以保护该LED单元121不受外界潮湿而引起短路现象,例如:防水胶、防水垫圈或是防水套等将该发光模块12进行封装,藉此进一步达到防水、防潮的目的。
请参阅图2并配合图1所示,图2是为本实用新型照明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如图2所示,其中,本实用新型照明装置1的该底座11外形是为平行四边形,而于该底座11上所冲压的该固定座113、113’更包括有相对两长边1132、1132’以及相对两短边1133、1133’。该长边1132、1132’其中的一边以及两短边1133、1133’是经冲压后与该底座11的该投射面111形成一倾斜开口,而该倾斜开口的预设角度θ也就是提供该发光模块12往该底座12外侧的投射角度,且该固定座113、113’更可依客制化改变其倾斜投射角度,以增加照明的面积。该固定座113、113’更以环形阵列的方式,并沿着该底座11的该中央处1111平均分布于该底座11的该投射面111上。
于本实施例中,以该底座11平行四边形其中一边为基准,间隔设有两固定座113、113’,令两固定座113、113’各别的两长边1132、1132’相互呈平行状态排列,并沿着该底座11的中央处1111且对应于该底座11之外形平均环形分布,且该固定座113、113’经冲压所产生的倾斜面均朝向该底座11之外侧。
如图2所示,以相邻两固定座113、113’为一组,要说明的是,每一组亦可以是三个甚至更多个相互平行的该固定座113所构成,并以四组平均环形阵列的方式配合该底座11之外形,达到两固定座113、113’以漩涡状环绕于该中央处1111的四周,其中,每一组的两固定座113、113’其同一侧的该短边1133、1133’是分别平行对应且间隔垂直相邻另一组的该固定座113、113’的该长边1132、1132’;而每一组的两固定座113、113’其另一同侧的该短边1133、1133’则分别朝向该底座11之外侧。
也就是说,由于该固定座113、113’平均且间隔环绕于该底座11的中央处1111所设的该透光孔1112周围,以令该固定座113、113’上所结合的该发光模块12可以均匀的将该LED单元121所投射的光线透过该固定座113、113’上所设的该透光孔1131、1131’由该底座11外围360度均匀扩张一照明范围。
请参阅图3所示,图3是为本实用新型照明装置的操作示意图;如图3所示,其中,该照明装置1更包括:一控制模块13、以及一操作模块14。该控制模块13是设置于该底座11的该结合面112上,且分别与该发光模块12电性连接,并控制该发光模块12进行投射光线的调整。
该操作模块14是配合该控制模块13进行该照明装置1的远端操控。该操作模块14是包括有:一RF(RadioFrequency)无线射频元件141、以及一有线遥控端142。该RF无线射频元件141,以无线传输讯号与该控制模块13进行控制指令的传递沟通。该有线遥控端142是通过一传输线2电性连接于该控制模块13的方式以进行该照明装置1的操控,达到混光、以及渐变的功能。
以下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该底座11其他较佳实施例中,因大部份的元件是相同或类似于前述实施例,故相同的元件与结构以下将不再赘述,且相同的元件将直接给予相同的名称及编号,并对于类似的元件则给予相同名称但在原编号后另增加一英文字母以资区别且不予赘述,特此说明。
请参阅图4A~图4E所示,图4A~图4E是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照明装置的底板实施例图;如图4A~图4E所示,其中,该底座11之外形可以是圆形、椭圆形、多边形、以及四边形其中之一。如图4A所示,其中,与前实施例的该底座11不同处在于,该底座11a之外形是为一圆形,而该固定座113是分别以环形阵列的方式,且沿着该底座11a的该中央处1111平均分布于该底座11a的该投射面111上。也就是说,该固定座113同样以四组环形阵列的方式平均且间隔环绕于该底座11a中央所设的透光孔1112周围,以令结合于该固定座113上的该发光模块12(参图1所示)均匀的将该LED单元121所投射的光线往该底座11a外围360度均匀扩张一照明范围。
如图4B所示,其中,与前实施例的该底座11不同处在于,该底座11b之外形是为椭圆形,而该固定座113是分别以四组环形阵列的方式,且沿着该底座11b的中央处1111平均分布于该底座11b的该投射面111上。更配合该底座11b椭圆的扁平长条外形,造成相对应的两组该固定座113距离该中央处1111的该透光孔1112较远,而另外相邻的两组的该固定座113则距离该中央处1111的透光孔1112距离较近,以令结合于该固定座113上的该发光模块12(参图1所示)均匀的将该LED单元121所投射的光线往该底座11b外围360度均匀扩张一长条状的照明范围。
如图4C所示,其中,与前实施例的该底座11不同处在于,该底座11c之外形是为多边形其中的八角形,而该固定座113是分别以四组环形阵列的方式,且沿着该底座11c的八角外形以该中央处1111为基准平均分布于该底座11c的该投射面111上。也就是说,该固定座113平均且间隔环绕于该底座11c中央所设的透光孔1112周围,以令结合于该固定座113上的该发光模块12(参图1所示)均匀的将该LED单元121所投射的光线往该底座11c外围360度均匀扩张一照明范围。
如图4D所示,其中,与前实施例的该底座11不同处在于,该底座11d之外形是为两相对弧形边缘配合两平行的边缘所构成的长条状,而该固定座113是分别以四组环形阵列的方式,且沿着该底座11d的该中央处1111平均分布于该底座11d的该投射面111上,以令结合于该固定座113上的该发光模块12(参图1所示)均匀的将该LED单元121所投射的光线往该底座11d外围360度均匀扩张一长条状的照明范围。
如图4E所示,其中,与前实施例的该底座11不同处在于,该底座11e之外形是为长方形,且大致于该底座11e的该中央处1111设有呈阵列型态排列的多个透光孔1112,并于该透光孔1112的两侧边且配合该底座11e之外形相对冲压出多个平行排列的固定座113,且该固定座113经冲压后其倾斜面是分别朝向该底座11e外侧,以令结合于该固定座113上的该发光模块12(参图1所示)均匀的将该LED单元121所投射的光线往该底座11e两侧外围均匀扩张一长条状的照明范围。
综上所述,于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中的照明装置,其中,该照明装置1是包括有:一底座11、以及多个发光模块12。该底座11更包括有:一投射面111以及一结合面112,且位于该投射面111的该中央处1111设有多个透光孔1112。该底座11之外形可以是四边形、圆形、椭圆形、以及多边形其中之一。
更于该底座11上冲压有多个固定座113,而该固定座113是为该投射面111往该结合面112方向冲压出的倾斜开口,且于该固定座113上设有多个透光孔1131,并与该底座11呈一预设角度θ的弯折。而该固定座113是以环形阵列的方式,并沿着该底座11的该中央处1111平均分布于该底座11的该投射面111上。
该固定座113与该底座11所形成的预设角度θ可以依据不同照明环境所需的照度范围大小而改变。该底座11经冲压后所形成的该固定座113,其倾斜面大致朝向该底座11外侧方向,且该预设角度θ越大则投射范围就越大。反之,该预设角度θ越小则朝向该底座11外侧投射的范围就越小,而投射的光线则大致聚集于该底座11的投射面111上,使其拥有较佳的聚光的效果。该预设角度θ最佳为10度~60度。
该发光模块12更包括:至少一LED单元121、以及一散热单元122。该发光模块12是固定于该底座11的该中央处1111以及该固定座113之上,令该LED单元121得以分别透过该透光孔1112、1131伸出于该投射面111之上。该散热单元122是为一铝挤成型且具有多个散热鳍片1221的散热体,通过该散热鳍片1221将该LED单元121所产生的热能散发于空气中。
该照明装置1更包括:一控制模块13、以及一操作模块14。该控制模块13是控制该发光模块12进行投射光线的变换调整。该操作模块14是配合该控制模块13进行该照明装置1的远端手动操控。该操作模块14可以是一RF无线射频元件141或一有线遥控端142其中之一,以操作该控制模块13进一步控制该照明装置1以达到混光、渐变的功能。
而该固定座113是可以环形阵列的方式,环绕于该底座11中央所设的透光孔1112周围,更可配合不同的该底座11之外形平均且间隔环绕于该中央处1111的该透光孔1112周围,以令结合于该固定座113上的该发光模块12均匀的将该LED单元121所投射的光线往该底座11外围360度均匀扩张一照明范围。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不应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可应用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专利范围内容所界定技术精神及其均等变化所含括的范围为主。即大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及修饰,仍将不失本实用新型的要义所在,亦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故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状况。

Claims (17)

1.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一底座,该底座包括:一投射面以及一结合面,且在该底座上冲压有多个固定座,且该固定座是为该投射面往该结合面方向冲压出的倾斜开口,并与该底座呈一预设角度的弯折;以及
多个发光模块,是位于该结合面且固定于该固定座之上;
其中,该固定座经冲压后其倾斜面是分别朝向该底座外侧,且该固定座是以环形阵列的方式,并沿着该投射面的中央处平均环绕于该底座之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发光模块更包括:至少一LED单元、以及一散热单元;其中,每一LED单元是结合于一个散热单元之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底座在位于该投射面的中央处设有多个透光孔,该发光模块固定于该结合面的中央处,该LED单元透过该透光孔伸出于该投射面之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于该固定座上设有多个透光孔,该发光模块的该LED单元透过该固定座上的该透光孔伸出于该投射面之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单元是为铝挤成型,且其上方具有多个散热鳍片,通过所述散热鳍片将该LED单元所产生的热能散发于空气中。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模块是使用防水材料保护该LED单元,藉此达到防水的效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的固定座与该底座所弯折的预设角度为10度~60度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底座之外形是四边形、圆形、椭圆形、以及多边形其中之一。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发光模块是一高功率LED变色条、或高功率LED单色条其中之一。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照明装置更包括:
一控制模块,是设置于该底座的该结合面上,且控制该发光模块进行投射光线的调整;以及
一操作模块,是配合该控制模块进行该照明装置的远端操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操作模块包括一RF无线射频元件,并以无线传输讯号与该控制模块进行控制指令的传递沟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操作模块包括一有线遥控端,并通过一传输线与该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13.一种照明装置的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投射面以及一结合面,更于该底座上冲压有多个固定座,该固定座是为该投射面往该结合面方向冲压出的倾斜开口,并与该底座呈一预设角度的弯折,且该固定座经冲压后其倾斜面是分别朝向该底座外侧;其中,该固定座是以环形阵列的方式,且沿着该投射面的中央处环绕于该底座之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照明装置的底座,其特征在于,经冲压后的该固定座与该底座所弯折的预设角度为10度~60度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照明装置的底座,其特征在于,该底座之外形是四边形、圆形、椭圆形、以及多边形其中之一。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照明装置的底座,其特征在于,该底座在位于该投射面的中央处设有多个透光孔,以提供多个发光模块固定于该结合面的中央处,令该发光模块上的多个LED单元透过该透光孔伸出于该投射面之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照明装置的底座,其特征在于,于该固定座上设有多个透光孔,以提供一发光模块上的多个LED单元透过该固定座上的该透光孔伸出于该投射面之上。
CN200820175953U 2008-12-02 2008-12-02 照明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373342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20175953U CN201373342Y (zh) 2008-12-02 2008-12-02 照明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20175953U CN201373342Y (zh) 2008-12-02 2008-12-02 照明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373342Y true CN201373342Y (zh) 2009-12-30

Family

ID=414994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2017595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373342Y (zh) 2008-12-02 2008-12-02 照明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373342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498591R1 (es) * 2013-03-22 2014-10-13 Proton Electronica, S.L.U. Dispositivo de adaptación de agrupaciones unitarias led a luminarias de alumbrado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498591R1 (es) * 2013-03-22 2014-10-13 Proton Electronica, S.L.U. Dispositivo de adaptación de agrupaciones unitarias led a luminarias de alumbrado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62199B2 (en) Solid state lighting components
CN202493944U (zh) 照明装置
EP2430355B1 (en) Solid state lighting devices having remote luminescent material-containing element, and lighting methods
KR101419954B1 (ko) 조명 장치 및 조명 방법
CN102473703B (zh) 具有第一、第二和第三组固态发光体的照明设备以及照明布置
EP2105653A2 (en) Uniform intensity LED lighting system
CN103874876A (zh) 照明装置
CN201373342Y (zh) 照明装置
CN101373057A (zh) 发光二极管光源及室外照明装置
CN208846113U (zh) 一种cob光源的g9灯
CN202203717U (zh) 一种可代替传统陶瓷金卤灯的par灯
CN103644538A (zh) 一种基于太阳能的促使辣椒开花的led系统
CN205014130U (zh) 一种led基板带
KR20140117848A (ko) 의료용 조명등 광원모듈
CN202091902U (zh) 一种led灯
CN207179223U (zh) 驱蚊灯具
CN204756537U (zh) Led照明灯具
CN204285039U (zh) 一种接线盒盖板led灯
CN103644506A (zh) 一种基于太阳能的促使茄子开花的led系统
CN204785760U (zh) 一种新型led照明灯
CN201043741Y (zh) 高效led照明装置
CN103644522A (zh) 一种基于太阳能的促使丝瓜开花的led系统
TWM354701U (en) Illuminating device
CN103672691A (zh) 一种基于太阳能提高油菜叶片叶绿素的led系统
CN103672700A (zh) 一种基于太阳能的提高卷心菜叶片叶绿素的led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230

Termination date: 2013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