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364545Y - 一种自动识别atx电源和at单电源并正常开机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识别atx电源和at单电源并正常开机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364545Y
CN201364545Y CNU2009201352873U CN200920135287U CN201364545Y CN 201364545 Y CN201364545 Y CN 201364545Y CN U2009201352873 U CNU2009201352873 U CN U2009201352873U CN 200920135287 U CN200920135287 U CN 200920135287U CN 201364545 Y CN201364545 Y CN 201364545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power supply
pin
transistor
at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92013528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晓明
王青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NORC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NORC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NORC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NORC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92013528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364545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364545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364545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30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the management of residential or tertiary loads, i.e. smart grids as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y in the buildings sector, including also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and the control,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management systems at local leve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20/00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end-user stationary applications or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Controlling,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thereof
    • Y04S20/20End-user application control systems

Landscapes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识别ATX电源和AT单电源并正常开机电路,其包括供电电路,因在供电电路的输入端上分别设置有第一、二STANDYBY电源转换电路,ATX-POWEROK高低电平检测电路,正12伏电源转换电路,5V/3.3V电源转换电路,延时整形电路,线性电源转换电路。使用时,5VSB端的电源先出来,有足够的时间使第一二STANDYBY电源转换电路的信号准备好,而后VCC5端和VCC3端的电源信号才出来,使得和ATX电源的上电时序一致,可以有效达到避免ATX电源和AT单电源之间发生电路短路和相互干涉影响的现象发生,同时,也可以正常实现AT单电源正常开机,另外,本实用新型具有使用方便、可自动识别ATX电源和AT单电源。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识别ATX电源和AT单电源并正常开机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路,具体是一种应用于工业电脑或电源领域中一种自动识别ATX电源和AT单电源并正常开机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不断向前发展,PC的功能或性能越来越全面或强大,同时,也伴随着PC的功耗越来越大,开机时序也越来越复杂。现有IBM公司生产的AT电源不能满足现代的功耗和时序要求,随后,为了满足上述功耗和时序的要求,INTEL公司的ATX电源就应运而生。然而在目前的工业电脑或者电源设备上同时都设计了ATX电源和AT单电源,另外,专门给工业设计的主板也同时有ATX和AT单电源接口。但是,实际工作使用时,只能使用其中的一种电源。同时,两种电源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短路和相互干涉影响。例如:在X86架构里使用AT电源开机往往因为没有standby电源而导致不能按照正常的ATX上电时序开机导致开机不良。为了解决上述的发生短路和相互干涉影响问题,采用传统的跳线来隔离方式,即当使用ATX电源时,把ATX部分的跳线帽跳上,当使用AT电源时,把AT部分的跳线帽跳上,但是,当ATX(AT)电源损坏或者其他原因不得不切换成AT(ATX)电源时就需要开机箱去拔插跳线帽,给实际的工业生产作业带来很大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不仅可以避免ATX电源和AT单电源之间发生电路短路和相互干涉影响的现象发生,而且还具有使用方便、自动识别ATX电源和AT单电源以及实现AT单电源正常开机。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一种自动识别ATX电源和AT单电源并正常开机电路,其包括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在供电电路的输入端上分别设置有第一、二STANDYBY电源转换电路,在第一STANDYBY电源转换电路的输入端上设置有ATX-POWEROK高低电平检测电路,在ATX-POWEROK高低电平检测电路的输出端和第二STANDYBY电源转换电路共同相交处设置有正12伏电源转换电路,该正12伏电源转换电路输出端上设置有5V/3.3V电源转换电路,在正12伏电源转换电路与5V/3.3V电源转换电路之间设置有延时整形电路,在正12伏电源转换电路与第二STANDYBY电源转换电路之间设置有用于反相控制的线性电源转换电路。
依据上述主要技术特征,所述ATX-POWEROK高低电平检测电路包括ATX电源座子电路、与ATX电源座子电路相互配合的第一晶体管电路、晶体管反相电路以及处理电路构成的;所述的ATX电源座子电路包括ATX电源座子、设置于ATX电源座子引脚14上的电阻R1和电容C1以及设置于ATX电源座子引脚8上电容C2;所述的第一晶体管电路包括晶体管Q3、设置于晶体管Q3集电极上的电阻R2、设置于晶体管Q3基极上的电阻R2以及设置于晶体管Q3上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容C3;所述的晶体管反相电路包括场效应管Q4、连接于场效应管Q4一端的另一场效应管Q5以及连接于场效应管Q4另一端上的第二晶体管电路,所述第二晶体管电路包括晶体管Q6、连接于晶体管Q6集电极上的电阻R28以及连接于晶体管Q6基极上的电阻R27;所述的处理电路包括芯片U1、连接于芯片U1引脚3上的电容C4、连接于芯片U1引脚1上的并联连接电阻R8、R9、连接于芯片U1引脚4上的电容CE1。
依据上述主要技术特征,所述第一STANDYBY电源转换电路包括芯片U3、连接于芯片U3引脚5上的电容C10、连接于芯片U3引脚7上的电阻R12、连接于芯片U3引脚6上的电阻R23,连接于芯片U3引脚1与引脚5之间电阻R13、稳压二极管D2,连接于芯片U3引脚1与引脚8之间电容C8,分别连接于芯片U3引脚2、引脚4上的电阻R16、R18,分别连接电阻R16、R18上的场效应管Q7、Q9,连接于场效应管Q7上的电容CE3、C6,连接于场效应管Q9上的电阻R19、电容C12、电感L2,连接于电感L2输出端上的电容CE5。
依据上述主要技术特征,所述第二STANDYBY电源转换电路包括芯片U2、连接于芯片U2引脚5上的电容C9、连接于芯片U2的引脚7上的电阻R10、连接于芯片U2的引脚6上的电阻R22,连接于芯片U2的引脚1与引脚5之间电阻R11、稳压二极管D1,连接于芯片U2的引脚1与引脚8之间电容C7,分别连接于芯片U2的引脚2、引脚4上的电阻R14、R15,分别连接电阻R14、R15上的场效应管Q6、Q8,连接于场效应管Q6上的电容CE2、C5,连接于场效应管Q8上的电阻R17、电容C11、电感L1,连接于电感L1输出端上的电容CE4。
依据上述主要技术特征,在第一STANDYBY电源转换电路与第二STANDYBY电源转换电路之间连接有隔离电路,该隔离电路包括第三晶体管转换电路以及与第三晶体管转换电路相互对应的第四晶体管转换电路;所述第三晶体管转换电路包括晶体管Q10,集电极连接有OPS-5端,基级连接有ATX-PWROK端,发射极接地;所述的第四晶体管转换电路包括晶体管Q11,集电极连接有OPS-3端,基级连接有AT-PWROK端,发射极接地。
依据上述主要技术特征,所述的延时整形电路包括放大管U4A、连接于放大管U4A输出端上的放大管U4B,连接于放大管U4A输入端上的电阻R24、电容C13以及晶体管Q12,连接于放大管U4A输出端上的电阻R25,连接于放大管U4B输出端上的电阻R25。
依据上述主要技术特征,所述线性电源转换电路包括第一线性电源转换电路以及与第一线性电源转换电路相互对应的第二线性电源转换电路,所述的第一线性电源转换电路包括场效应管Q13,连接于场效应管Q13引脚1上的电容C15,连接于场效应管Q13引脚4上电容C14,分别连接于场效应管Q13引脚3上电容CE6、C16、C17、C18;所述的第二线性电源转换电路包括场效应管Q14,连接于场效应管Q14引脚3上的电容CE7、C20、C21、C22。
依据上述主要技术特征,所述的延时整形电路包括延时电路与带施密特触发器的非门74LCX06的波形整形电路。
依据上述主要技术特征,所述线性电源转换电路可以为使用MOSFET电路和电解电容组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因在供电电路的输入端上分别设置有第一、二STANDYBY电源转换电路,在第一STANDYBY电源转换电路的输入端上设置有ATX-POWEROK高低电平检测电路,在ATX-POWEROK高低电平检测电路的输出端和第二STANDYBY电源转换电路共同相交处设置有正12伏电源转换电路,该正12伏电源转换电路输出端上设置有5V/3.3V电源转换电路,在正12伏电源转换电路与5V/3.3V电源转换电路之间设置有延时整形电路,在正12伏电源转换电路与第二STANDYBY电源转换电路之间设置有用于反相控制的线性电源转换电路。使用时,5VSB端的电源先出来,有足够的时间使第一二STANDYBY电源转换电路的信号准备好,而后VCC5端和VCC3端的电源信号才出来,使得和ATX电源的上电时序一致,可以有效避免之前使用AT电源导致的开机不良问题又避免了因电源使用不当烧坏产品的问题,在不清楚是AT还是ATX电源时现在可以随意使用都不会对主板造成损害,既安全又实用,极大方便了初级使用电脑者,从而达到避免ATX电源和AT单电源之间发生电路短路和相互干涉影响的现象发生,同时,也可以正常实现AT单电源正常开机,另外,本实用新型具有使用方便、可自动识别ATX电源和AT单电源。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自动识别ATX电源和AT单电源并正常开机电路的方框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ATX电源座子电路的电路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晶体管电路的电路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晶体管反相电路的电路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处理电路的电路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隔离电路的电路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STANDYBY电源转换电路的电路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STANDYBY电源转换电路的电路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延时整形电路的电路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线性电源转换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至图10所示,下面结合具体一种自动识别ATX电源和AT单电源并正常开机电路,其包括供电电路、第一、二STANDYBY电源转换电路、ATX-POWEROK高低电平检测电路、延时整形电路、线性电源转换电路、5V/3.3V电源转换电路以及正12伏电源转换电路。
所述ATX-POWEROK高低电平检测电路包括ATX电源座子电路、与ATX电源座子电路相互配合的第一晶体管电路、晶体管反相电路以及处理电路构成的;所述的ATX电源座子电路包括ATX电源座子、设置于ATX电源座子引脚14上的电阻R1和电容C1以及设置于ATX电源座子引脚8上电容C2;所述的第一晶体管电路包括晶体管Q3、设置于晶体管Q3集电极上的电阻R2、设置于晶体管Q3基极上的电阻R2以及设置于晶体管Q3上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容C3;所述的晶体管反相电路包括场效应管Q4、连接于场效应管Q4一端的另一场效应管Q5以及连接于场效应管Q4另一端上的第二晶体管电路,所述第二晶体管电路包括晶体管Q6、连接于晶体管Q6集电极上的电阻R28以及连接于晶体管Q6基极上的电阻R27;所述的处理电路包括芯片U1、连接于芯片U1引脚3上的电容C4、连接于芯片U1引脚1上的并联连接电阻R8、R9、连接于芯片U1引脚4上的电容CE1。
所述第一STANDYBY电源转换电路包括芯片U3、连接于芯片U3引脚5上的电容C10、连接于芯片U3引脚7上的电阻R12、连接于芯片U3引脚6上的电阻R23,连接于芯片U3引脚1与引脚5之间电阻R13、稳压二极管D2,连接于芯片U3引脚1与引脚8之间电容C8,分别连接于芯片U3引脚2、引脚4上的电阻R16、R18,分别连接电阻R16、R18上的场效应管Q7、Q9,连接于场效应管Q7上的电容CE3、C6,连接于场效应管Q9上的电阻R19、电容C12、电感L2,连接于电感L2输出端上的电容CE5。
所述第二STANDYBY电源转换电路包括芯片U2、连接于芯片U2引脚5上的电容C9、连接于芯片U2的引脚7上的电阻R10、连接于芯片U2的引脚6上的电阻R22,连接于芯片U2的引脚1与引脚5之间电阻R11、稳压二极管D1,连接于芯片U2的引脚1与引脚8之间电容C7,分别连接于芯片U2的引脚2、引脚4上的电阻R14、R15,分别连接电阻R14、R15上的场效应管Q6、Q8,连接于场效应管Q6上的电容CE2、C5,连接于场效应管Q8上的电阻R17、电容C11、电感L1,连接于电感L1输出端上的电容CE4。
在第一STANDYBY电源转换电路与第二STANDYBY电源转换电路之间连接有隔离电路,该隔离电路包括第三晶体管转换电路以及与第三晶体管转换电路相互对应的第四晶体管转换电路;所述第三晶体管转换电路包括晶体管Q10,集电极连接有OPS-5端,基级连接有ATX-PWROK端,发射极接地;所述的第四晶体管转换电路包括晶体管Q11,集电极连接有OPS-3端,基级连接有AT-PWROK端,发射极接地。
所述的延时整形电路包括放大管U4A、连接于放大管U4A输出端上的放大管U4B,连接于放大管U4A输入端上的电阻R24、电容C13以及晶体管Q12,连接于放大管U4A输出端上的电阻R25,连接于放大管U4B输出端上的电阻R25。所述的延时整形电路包括延时电路与带施密特触发器的非门74LCX06的波形整形电路。所述线性电源转换电路可以为使用MOSFET电路和电解电容组成。
所述线性电源转换电路包括第一线性电源转换电路以及与第一线性电源转换电路相互对应的第二线性电源转换电路,所述的第一线性电源转换电路包括场效应管Q13,连接于场效应管Q13引脚1上的电容C15,连接于场效应管Q13引脚4上电容C14,分别连接于场效应管Q13引脚3上电容CE6、C16、C17、C18;所述的第二线性电源转换电路包括场效应管Q14,连接于场效应管Q14引脚3上的电容CE7、C20、C21、C22。
供电电路的输入端上分别连接有第一、二STANDYBY电源转换电路,在第一STANDYBY电源转换电路的输入端上连接有ATX-POWEROK高低电平检测电路,第二STANDYBY电源转换电路的输入端上连接有正12V电源转换电路,该正12V电源转换电路的输出端上连接有5V/3.3V电源转换电路,正12V电源转换电路受第二STANDYBY电源转换电路的反相控制,在第二STANDYBY电源转换电路与正12V电源转换电路之间设置有线性电源转换电路。
ATX电源在上电成功后,都会输出一个正5V电平的ATX_PWROK信号,而AT单电源是没有此信号的,线性电源转换电路来隔离ATX电源本身自带的+5V/+3.3V电源和AT单电源通过电源芯片转换出来的+5V/+3.3V电源。
当使用ATX电源供电时,ATX_PWROK高低电平检测电路为高电平,经过线性电源转换电路后,OPS_3和OPS_5为低电平,芯片U1和芯片U2不工作,不能通过5V/3.3V电源转换电路转出+5V、3.3V电源,而由于ATX电源有5Vstandby电源即图中的5VSB1,经过场效应管Q4反相后,ATX_PWROK_ON为低电平,P沟道MOSFET导通,5VSB1转化成了5VSB。此5VSB便可以用作X86架构主板S5待机需要的电流。5VSB经过一个LDO转成X86架构的PC南桥和开机需要的3.3V standby电源3.3VSB。
当使用AT电源时,信号ATX_PWROK为低,晶体管Q10、Q11不导通,OPS_3和OPS_5不受控制,芯片U1和芯片U2正常工作,转出+5V和+3.3V电源,即5VSB2和3.3VSB2。而由于ATX_PWROK为低电平,经晶体管Q3反相后,AT_PWROK_ON1为高电平,将场效应管Q5导通,5VSB2转化成5VSB。ATX_PWROK高低电平检测电路反相后为高电平,经RC延时电路,送二级74LCX06电路整形,输出+12V电平的AT_POWER_ON2,此信号可以使场效应管Q13/Q14、MOSFET导通,5VSB2和3.3VSB2分别转换成VCC5和VCC3。此VCC5和VCC3即可和ATX电源的VCC5/VCC3短接在一起,产生X86主板需要的各种电压。传统的做法是将5VSB和VCC5短接在一起。
综上所述,因在供电电路的输入端上分别设置有第一、二STANDYBY电源转换电路,在第一STANDYBY电源转换电路的输入端上设置有ATX-POWEROK高低电平检测电路,在ATX-POWEROK高低电平检测电路的输出端和第二STANDYBY电源转换电路共同相交处设置有正12伏电源转换电路,该正12伏电源转换电路输出端上设置有5V/3.3V电源转换电路,在正12伏电源转换电路与5V/3.3V电源转换电路之间设置有延时整形电路,在正12伏电源转换电路与第二STANDYBY电源转换电路之间设置有用于反相控制的线性电源转换电路。使用时,5VSB端的电源先出来,有足够的时间使第一二STANDYBY电源转换电路的信号准备好,而后VCC5端和VCC3端的电源信号才出来,使得和ATX电源的上电时序一致,可以有效避免之前使用AT电源导致的开机不良问题又避免了因电源使用不当烧坏产品的问题,在不清楚是AT还是ATX电源时现在可以随意使用都不会对主板造成损害,既安全又实用,极大方便了初级使用电脑者,从而达到避免ATX电源和AT单电源之间发生电路短路和相互干涉影响的现象发生,同时,也可以正常实现AT单电源正常开机,另外,本实用新型具有使用方便、可自动识别ATX电源和AT单电源。

Claims (9)

1、一种自动识别ATX电源和AT单电源并正常开机电路,其包括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在供电电路的输入端上分别设置有第一、二STANDYBY电源转换电路,在第一STANDYBY电源转换电路的输入端上设置有ATX-POWEROK高低电平检测电路,在ATX-POWEROK高低电平检测电路的输出端和第二STANDYBY电源转换电路共同相交处设置有正12伏电源转换电路,该正12伏电源转换电路输出端上设置有5V/3.3V电源转换电路,在正12伏电源转换电路与5V/3.3V电源转换电路之间设置有延时整形电路,在正12伏电源转换电路与第二STANDYBY电源转换电路之间设置有用于反相控制的线性电源转换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识别ATX电源和AT单电源并正常开机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ATX-POWEROK高低电平检测电路包括ATX电源座子电路、与ATX电源座子电路相互配合的第一晶体管电路、晶体管反相电路以及处理电路构成的;所述的ATX电源座子电路包括ATX电源座子、设置于ATX电源座子引脚14上的电阻R1和电容C1以及设置于ATX电源座子引脚8上电容C2;所述的第一晶体管电路包括晶体管Q3、设置于晶体管Q3集电极上的电阻R2、设置于晶体管Q3基极上的电阻R2以及设置于晶体管Q3上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容C3;所述的晶体管反相电路包括场效应管Q4、连接于场效应管Q4一端的另一场效应管Q5以及连接于场效应管Q4另一端上的第二晶体管电路,所述第二晶体管电路包括晶体管Q6、连接于晶体管Q6集电极上的电阻R28以及连接于晶体管Q6基极上的电阻R27;所述的处理电路包括芯片U1、连接于芯片U1引脚3上的电容C4、连接于芯片U1引脚1上的并联连接电阻R8、R9、连接于芯片U1引脚4上的电容CE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识别ATX电源和AT单电源并正常开机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STANDYBY电源转换电路包括芯片U3、连接于芯片U3引脚5上的电容C10、连接于芯片U3引脚7上的电阻R12、连接于芯片U3引脚6上的电阻R23,连接于芯片U3引脚1与引脚5之间电阻R13、稳压二极管D2,连接于芯片U3引脚1与引脚8之间电容C8,分别连接于芯片U3引脚2、引脚4上的电阻R16、R18,分别连接电阻R16、R18上的场效应管Q7、Q9,连接于场效应管Q7上的电容CE3、C6,连接于场效应管Q9上的电阻R19、电容C12、电感L2,连接于电感L2输出端上的电容CE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识别ATX电源和AT单电源并正常开机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STANDYBY电源转换电路包括芯片U2、连接于芯片U2引脚5上的电容C9、连接于芯片U2的引脚7上的电阻R10、连接于芯片U2的引脚6上的电阻R22,连接于芯片U2的引脚1与引脚5之间电阻R11、稳压二极管D1,连接于芯片U2的引脚1与引脚8之间电容C7,分别连接于芯片U2的引脚2、引脚4上的电阻R14、R15,分别连接电阻R14、R15上的场效应管Q6、Q8,连接于场效应管Q6上的电容CE2、C5,连接于场效应管Q8上的电阻R17、电容C11、电感L1,连接于电感L1输出端上的电容CE4。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自动识别ATX电源和AT单电源并正常开机电路,其特征在于:在第一STANDYBY电源转换电路与第二STANDYBY电源转换电路之间连接有隔离电路,该隔离电路包括第三晶体管转换电路以及与第三晶体管转换电路相互对应的第四晶体管转换电路;所述第三晶体管转换电路包括晶体管Q10,集电极连接有OPS-5端,基级连接有ATX-PWROK端,发射极接地;所述的第四晶体管转换电路包括晶体管Q11,集电极连接有OPS-3端,基级连接有AT-PWROK端,发射极接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识别ATX电源和AT单电源并正常开机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延时整形电路包括放大管U4A、连接于放大管U4A输出端上的放大管U4B,连接于放大管U4A输入端上的电阻R24、电容C13以及晶体管Q12,连接于放大管U4A输出端上的电阻R25,连接于放大管U4B输出端上的电阻R2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识别ATX电源和AT单电源并正常开机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电源转换电路包括第一线性电源转换电路以及与第一线性电源转换电路相互对应的第二线性电源转换电路,所述的第一线性电源转换电路包括场效应管Q13,连接于场效应管Q13引脚1上的电容C15,连接于场效应管Q13引脚4上电容C14,分别连接于场效应管Q13引脚3上电容CE6、C16、C17、C18;所述的第二线性电源转换电路包括场效应管Q14,连接于场效应管Q14引脚3上的电容CE7、C20、C21、C2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识别ATX电源和AT单电源并正常开机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延时整形电路包括延时电路与带施密特触发器的非门74LCX06的波形整形电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识别ATX电源和AT单电源并正常开机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电源转换电路可以为使用MOSFET电路和电解电容组成。
CNU2009201352873U 2009-03-05 2009-03-05 一种自动识别atx电源和at单电源并正常开机电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364545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9201352873U CN201364545Y (zh) 2009-03-05 2009-03-05 一种自动识别atx电源和at单电源并正常开机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9201352873U CN201364545Y (zh) 2009-03-05 2009-03-05 一种自动识别atx电源和at单电源并正常开机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364545Y true CN201364545Y (zh) 2009-12-16

Family

ID=414752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920135287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364545Y (zh) 2009-03-05 2009-03-05 一种自动识别atx电源和at单电源并正常开机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364545Y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00822A (zh) * 2010-03-24 2011-09-28 研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同时兼容atx电源和at电源的开机电路及计算机
CN104407668A (zh) * 2014-10-29 2015-03-1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基于x86系统架构的板卡自动上电的板卡
CN106160188A (zh) * 2015-04-03 2016-11-23 新巨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模块化冗余式电源供应器
CN106200854A (zh) * 2016-07-04 2016-12-07 山东超越数控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种供电模式下的双主控模块系统开机方法
CN110377135A (zh) * 2019-07-26 2019-10-25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psu的管理方法、系统及装置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00822A (zh) * 2010-03-24 2011-09-28 研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同时兼容atx电源和at电源的开机电路及计算机
CN102200822B (zh) * 2010-03-24 2015-02-04 研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同时兼容atx电源和at电源的开机电路及计算机
CN104407668A (zh) * 2014-10-29 2015-03-1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基于x86系统架构的板卡自动上电的板卡
CN104407668B (zh) * 2014-10-29 2017-07-28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基于x86系统架构的板卡自动上电的板卡
CN106160188A (zh) * 2015-04-03 2016-11-23 新巨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模块化冗余式电源供应器
CN106160188B (zh) * 2015-04-03 2018-10-12 新巨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模块化冗余式电源供应器
CN106200854A (zh) * 2016-07-04 2016-12-07 山东超越数控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种供电模式下的双主控模块系统开机方法
CN106200854B (zh) * 2016-07-04 2018-12-25 山东超越数控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种供电模式下的双主控模块系统开机方法
CN110377135A (zh) * 2019-07-26 2019-10-25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psu的管理方法、系统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45460B (zh) 一种用于实现热插拔的通信模块及终端
CN201364545Y (zh) 一种自动识别atx电源和at单电源并正常开机电路
CN103530265B (zh) 实现电子设备的cf卡安全热插拔的装置及方法
CN103576816B (zh) 开关机控制电路
CN101359247B (zh) 主机板电源适配电路
CN105095137A (zh) 控制芯片及连接模块
CN204119411U (zh) 一种具有遥控功能的触摸电视控制装置
CN203552220U (zh) 一种复用触摸显示屏的触控设备
CN202261591U (zh) 掉电加速放电电路
CN206370027U (zh) 一种简单实用纯硬件上电开机电路
CN207765958U (zh) 一种低压控制器用高可靠性电源电路
CN202210373U (zh) 数字电路与微处理系统开发板
CN113541121B (zh) 一种热插拔保护电路、插接装置、电子设备
CN202455111U (zh) Usb快速充电适配器
CN204178168U (zh) 一种用于拼接屏显示器及其它部件的延时启动装置
CN105759929B (zh) 电源时序电路及具有该电源时序电路的笔记本电脑
CN207337358U (zh) 一种智能蓝牙鼠标
CN203706002U (zh) 一种改善待机功耗的电路
CN208094245U (zh) 外置声卡
CN201611635U (zh) 数字式多时基往复循环型时间继电器
CN204557469U (zh) 芯片控制的usb切换器
CN105718407A (zh) 芯片控制的usb切换器
CN202661578U (zh) 自动加电导通和自动检测的调试设备
CN101430926B (zh) 存储器重设装置
CN204440068U (zh) 一种24l继电器控制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216

Termination date: 2017030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