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355463Y - 薄型笔记型电脑 - Google Patents
薄型笔记型电脑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355463Y CN201355463Y CNU2009200073488U CN200920007348U CN201355463Y CN 201355463 Y CN201355463 Y CN 201355463Y CN U2009200073488 U CNU2009200073488 U CN U2009200073488U CN 200920007348 U CN200920007348 U CN 200920007348U CN 201355463 Y CN201355463 Y CN 201355463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otebook computer
- housing
- slim notebook
- those
- sli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Power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薄型笔记型电脑,包含第一壳体、第二壳体、液晶面板,与圆筒型电池。液晶面板为设置于第一壳体中,且液晶面板较靠近第一壳体的前端。第二壳体具有凸向第一壳体的凸出部,圆筒型电池为设置于第二壳体的凸出部中,其中凸出部与圆筒型电池位于液晶面板外侧。通过上述笔记型电脑的配置,可减少笔记型电脑的厚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且特别是涉及一种笔记型电脑。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科技的日益进步以及电脑产业的应用普及,各式各样的可携式电子产品已普遍地应用在日常生活之中。其中,笔记型电脑由于具有处理大量数字化资讯的强大功能以及方便携带的外观尺寸与重量,因而受到社会大众的喜爱与广泛应用。
参照图1,其是绘示现有技术中的笔记型电脑的系统堆叠示意图。笔记型电脑100的主要构件包含有液晶面板110、键盘120、电池130、电路板140,及连接端口150。其中由于液晶面板110的尺寸几乎等同于系统的尺寸,且难以缩减,使得系统堆叠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举例而言,键盘120多是直接地设置在液晶面板110的下方,电路板140与电池130则是堆叠在键盘120的下方,用于与外部端子相连的连接端口150也是位于键盘120下方,而与键盘120重叠。
现有技术的笔记型电脑100的堆叠方法多是将键盘120配置在液晶面板110下方,而其他的构件如电池130、电路板140,及连接端口150再由键盘120往下堆叠,由于元件堆叠的情形相当严重,使得笔记型电脑100的厚度无法有效地缩减。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笔记型电脑的配置,用以减少笔记型电脑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提出了一种薄型笔记型电脑,包含第一壳体、第二壳体、液晶面板,与圆筒型电池。液晶面板为设置于第一壳体中,且液晶面板较靠近第一壳体的前端。第二壳体具有凸出部,圆筒型电池为设置于第二壳体的凸出部中,其中凸出部与圆筒型电池位于液晶面板外侧。薄型笔记型电脑更包含两连接机构,位于第二壳体的凸出部中,以与第一壳体连接。
其中两连接机构分别位于圆筒型电池的两端。每一连接机构包含有固定端,薄型笔记型电脑包含有配置于第二壳体中的电路板,两固定端为固定在电路板上。每一连接机构包含一转轴部,第一壳体具有两开口,分别与两转轴部耦接。每一转轴部具有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且第一端的直径小于第二端的直径。液晶面板更包含有至少一传输线,传输线是经由转轴部的第一端进入第二壳体。第一壳体的开口与转轴部的第二端耦接。每一连接机构包含一扭力产生部,扭力产生部位于第二端。薄型笔记型电脑更包含有至少一高厚度元件,此高厚度元件设置于第二壳体的凸出部,并位于圆筒型电池外侧。高厚度元件包含视频图形阵列(video graphics array;VGA)连接端口或是RJ45连接端口。薄型笔记型电脑更包含有设置于第二壳体中的键盘,高厚度元件位于键盘的一侧。凸出部为凸向第一壳体,当薄型笔记型电脑未掀盖时,一部分的圆筒型电池高出键盘。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将液晶面板向前移动,使第二壳体可具有凸出部以容置圆筒型电池,且不额外增加薄型笔记型电脑的长度。其中凸出部与圆筒型电池均位于液晶面板的外侧,且圆筒型电池不与液晶面板重叠,以减少元件堆叠的高度,使薄型笔记型电脑的厚度进一步缩减。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其可将液晶面板向前移动,使第二壳体可具有凸出部以容置圆筒型电池,且不额外增加薄型笔记型电脑的长度。其中凸出部与圆筒型电池均位于液晶面板的外侧,且圆筒型电池不与液晶面板重叠,以减少元件堆叠的高度,使薄型笔记型电脑的厚度进一步缩减。
附图说明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附图的详细说明如下:
图1绘示现有技术中的笔记型电脑的系统堆叠示意图;
图2绘示本实用新型的薄型笔记型电脑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3绘示本实用新型的薄型笔记型电脑第二实施例的部分立体视图;
图4绘示本实用新型的薄型笔记型电脑第二实施例的上视图与其局部放大图;
图5A与图5B分别绘示本实用新型的薄型笔记型电脑第三实施例的不同方向的侧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笔记型电脑 110:液晶面板
120:键盘 130:电池
140:电路板 150:连接端口
200:薄型笔记型电脑 210:第一壳体
212:支架 214:开口
220:第二壳体 222:凸出部
230:液晶面板 232:传输线
240:键盘 250:圆筒型电池
260:连接机构 262:固定端
264:转轴部 265:第一端
266:第二端 268:扭力产生部
270:电路板 282:通用序列汇流排连接端口
284:RJ45连接端口 286:视频图形阵列连接端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附图及详细说明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了解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后,当可由本实用新型所教示的技术,加以改变及修饰,其并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与范围。
参照图2,其是绘示本实用新型的薄型笔记型电脑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图。薄型笔记型电脑200中包含有第一壳体210与第二壳体220,其中薄型笔记型电脑200的液晶面板230是配置在第一壳体210中,而键盘240是配置在第二壳体220中。第二壳体220具有一凸出部222,凸出部222为凸向第一壳体210的方向。薄型笔记型电脑200包含有圆筒型电池250,圆筒型电池250为配置在第二壳体220的凸出部222中,且圆筒型电池250与凸出部222均是位于液晶面板230的外侧。
本实施例中的液晶面板230在设计时可略为前移,以配置在较靠近第一壳体210的前端,将后端的空间挪移出来作为第二壳体220的凸出部222所需的布局。而圆筒型电池250的设置位置也设计为略微上移,使圆筒型电池250可配置在因液晶面板230前移而产生的凸出部222之中,且不额外增加薄型笔记型电脑200的长度。第二壳体220的凸出部222为凸向第一壳体210,当薄型笔记型电脑200未掀盖时,一部分的圆筒型电池250会高出键盘240。
参照图3,其是本实用新型的薄型笔记型电脑第二实施例的部分立体视图。薄型笔记型电脑200更包含有两连接机构260,连接机构260为设置在圆筒型电池250的两端,且与圆筒型电池250一起设置在第二壳体的凸出部(本图中未绘示)。薄型笔记型电脑200中包含有电路板270,电路板270为配置在第二壳体中。连接机构260包含有固定端262,固定端262为固定在电路板270上,以有效地提高连接机构260的结构强度。
连接机构260包含有转轴部264,转轴部264为分设于圆筒型电池250的两端。每一转轴部264具有一第一端265与一第二端266,其中第一端265为靠近圆筒型电池250的一端,且第一端265的直径小于第二端266的直径。
参照图4,其是本实用新型的薄型笔记型电脑第二实施例的上视图与其局部放大图。第一壳体210中具有用以固定液晶面板230的支架212,支架212上具有两开口214,以与转轴部264耦接,使第一壳体210可相对于第二壳体掀起或是盖上。
由于第一壳体210中的液晶面板230需与第二壳体中的系统件连接才可作动,因此,本实施例中的转轴部264的第一端265与第二端266分别具有不同的直径,其中第一端265的直径小于第二端266的直径。支架212上的开口214为与第二端266耦接。液晶面板230具有至少一传输线252,传输线232为经由直径较小的第一端265进入第二壳体220。即转轴部264在出线处的直径缩减,使传输线232可顺利地穿过。
其中连接机构可更包含有扭力产生部268,扭力产生部268较佳地可位于转轴部264的第二端266,以提供第一壳体210与第二壳体220定位时所需的摩擦力。扭力产生部268可为弹片组、垫片、凸轮等元件。
参照图5A与图5B,其分别是本实用新型的薄型笔记型电脑第三实施例的不同方向的侧视图。薄型笔记型电脑200包含有设置在第一壳体210中的液晶面板230,与设置在第二壳体220中的键盘240、圆筒型电池250、电路板270。薄型笔记型电脑200更包含有多个连接端口,如通用序列汇流排(universal serial bus;USB)连接端口282、RJ45连接端口284、视频图形阵列(video graphicsarray;VGA)连接端口286等。通用序列汇流排连接端口282可设置在键盘240下方。
RJ45连接端口284与视频图形阵列连接端口286为具有较高厚度的元件,本实用新型的薄型笔记型电脑200可将RJ45连接端口284、视频图形阵列连接端口286或是其他种类的高厚度元件改为设置在圆筒型电池250的两侧,而圆筒型电池250为设置在第二壳体220的凸出部222之中。相比较于传统的笔记型电脑中将这些高厚度元件设置在键盘240之下,本薄型笔记型电脑200的高厚度元件为设置在圆筒型电池250外侧,且位于键盘240的一侧,如此可有效地减少元件堆叠厚度。
本实施例中更包含将视频图形阵列连接端口286的宽度缩减,使其宽度与圆筒型电池250的宽度相符。举例而言,圆筒型电池250可为18650锂电池,圆筒型电池250含外壳的直径约在210mm,传统的视频图形阵列连接端口的宽度约在31mm左右,本实施例的视频图形阵列连接端口286的宽度可修改为20.5mm。
由上述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可知,应用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将液晶面板向前移动,使第二壳体可具有凸出部以容置圆筒型电池,且不额外增加薄型笔记型电脑的长度。其中凸出部与圆筒型电池均位于液晶面板的外侧,且圆筒型电池不与液晶面板重叠,以减少元件堆叠的高度,使薄型笔记型电脑的厚度进一步缩减。
Claims (12)
1.一种薄型笔记型电脑,其特征在于,包含: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具有凸向该第一壳体的一凸出部;液晶面板,设置于该第一壳体中,且该液晶面板较靠近该第一壳体的前端;圆筒型电池,设置于该第二壳体的该凸出部中,其中该凸出部与该圆筒型电池位于该液晶面板外侧;以及两连接机构,位于该第二壳体的该凸出部中,以与该第一壳体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型笔记型电脑,其特征在于,该两连接机构分别位于该圆筒型电池的两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型笔记型电脑,其特征在于,每一该些连接机构包含一固定端,该薄型笔记型电脑包含一电路板,配置于该第二壳体中,该两固定端为固定在该电路板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型笔记型电脑,其特征在于,每一该些连接机构包含一转轴部,该第一壳体具有两开口,分别与该两转轴部耦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薄型笔记型电脑,其特征在于,每一该些转轴部具有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第一端的直径小于该第二端的直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薄型笔记型电脑,其特征在于,该液晶面板还包含至少一传输线,该些传输线经由该转轴部的该第一端进入该第二壳体。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薄型笔记型电脑,其特征在于,该些开口与该些转轴部的该第二端耦接。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薄型笔记型电脑,其特征在于,每一该些连接机构包含一扭力产生部,该扭力产生部位于该些转轴部的该第二端。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型笔记型电脑,其特征在于,该薄型笔记型电脑包含至少一高厚度元件,该些高厚度元件设置于该第二壳体的该凸出部,并位于该圆筒型电池外侧。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薄型笔记型电脑,其特征在于,该些高厚度元件包含视频图形阵列连接端口或是RJ45连接端口。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薄型笔记型电脑,其特征在于,该薄型笔记型电脑还包含一键盘,设置于该第二壳体中,该些高厚度元件位于该键盘的一侧。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薄型笔记型电脑,其特征在于,当该薄型笔记型电脑未掀盖时的一部分的该圆筒型电池高出该键盘。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9200073488U CN201355463Y (zh) | 2009-02-20 | 2009-02-20 | 薄型笔记型电脑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9200073488U CN201355463Y (zh) | 2009-02-20 | 2009-02-20 | 薄型笔记型电脑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355463Y true CN201355463Y (zh) | 2009-12-02 |
Family
ID=414118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U200920007348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355463Y (zh) | 2009-02-20 | 2009-02-20 | 薄型笔记型电脑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355463Y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968158A (zh) * | 2011-09-01 | 2013-03-13 | 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可折迭电子装置 |
-
2009
- 2009-02-20 CN CNU2009200073488U patent/CN201355463Y/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968158A (zh) * | 2011-09-01 | 2013-03-13 | 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可折迭电子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562854U (zh) | 磁性连接器及具有该磁性连接器的电子设备 | |
TWM412534U (en) | Wire module capable of simultaneously supporting rapid charging and data transmission for electronic device | |
CN207199901U (zh) | 插座电连接器 | |
CN201355463Y (zh) | 薄型笔记型电脑 | |
CN105098893A (zh) | 一种终端设备及其电池 | |
CN201725328U (zh) | 通用无线usb升级系统 | |
TWM357643U (en) | Thin notebook computer | |
CN202534892U (zh) | 一种usb连接接口转换器 | |
CN202444163U (zh) | 多用转接器 | |
CN202230459U (zh) | 双面触控面板及移动终端 | |
CN213634414U (zh) | 一种可进行数据交互的笔记本电源适配器 | |
CN201355462Y (zh) | 薄型笔记型电脑 | |
CN101409734A (zh) | 电子装置 | |
CN203521705U (zh) | 插座连接器 | |
CN201233982Y (zh) | 排线跳线连接装置 | |
CN102480090A (zh) | 一种usb接口组合装置 | |
CN201054627Y (zh) | 一种移动终端 | |
CN218214069U (zh) | 一种内置扩展接口的平板键盘 | |
CN201821140U (zh) | 一种usb设备的电源 | |
CN102074856A (zh) | 一种多功能usb延长线 | |
CN201438274U (zh) | 一种终端设备及触摸屏 | |
CN203760350U (zh) | 一种人机操作界面的薄膜按键 | |
CN200976423Y (zh) | 具有强化固定机构的连接器 | |
CN201523121U (zh) | 一种电子连接器的锁紧块结构 | |
CN201859970U (zh) | 连接器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202 Termination date: 20160220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