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327553Y -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327553Y
CN201327553Y CNU2008202138919U CN200820213891U CN201327553Y CN 201327553 Y CN201327553 Y CN 201327553Y CN U2008202138919 U CNU2008202138919 U CN U2008202138919U CN 200820213891 U CN200820213891 U CN 200820213891U CN 201327553 Y CN201327553 Y CN 201327553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rystal
crystal indicator
optical sheet
glasses
lc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21389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海滨
何章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ROVIEW LED LIGHTING (SHENZHEN) CO Ltd
Proview Tech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ROVIEW LED LIGHTING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ROVIEW LED LIGHTING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PROVIEW LED LIGHTING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82021389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327553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327553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327553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由液晶屏玻璃和驱动电路板构成的液晶屏玻璃组品、若干光学片、主板组件及后壳,其是将液晶屏玻璃组品、若干光学片依序叠合排列,通过与之适配的面框和压条对应夹固形成一整体液晶显示面板后,再固定或活动卡扣于所述后壳上,所述主板组件置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和后壳之间。本实用新型采用各零件分散叠合,整体夹固之设置方式,使之不再具有繁重的附加构件,可大大节约产品材料,减少加工环节,从而节约生产成本和加工成本,还可减少液晶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厚度和重量,较佳地达到了液晶显示器日益轻薄化要求。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克服了简化结构后引起的光学结构定位、防震、防滑、防辐射等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液晶显示装置应用得越来越广,如液晶显示器、液晶电视、PC一体机等显示设备,无论是应用于哪一种产品,也无论是应用于哪一领域,追求体积轻量化、节约加工成本及能源,俱是目前现代产品追求的目标。目前,现有的液晶显示面板主要是由面框、液晶屏、主板模块、金属支架组合后再与后壳连接而成,其中,所述液晶屏主要由前框、液晶玻璃模块、中框、光学片、光源、灯罩以及背板组成,上述构件通常是先加工组装成相应的组合模块后再装配而成,因而需另外增加中框和背板等部件固定,使得液晶显示面板的厚度通常较厚,成本较高,工艺也比较复杂,而且背板通常为一金属构件,更使得整个液晶显示装置比较笨重。因此,有必要突破传统设计理念,找寻一种新设计,该设计能简化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降低成本,满足目前液晶显示器日益轻薄化得发展趋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采用多个附加构件进行固定而引起加工成本较高、整体重量重之缺陷。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一液晶屏玻璃组品、若干光学片、主板组件及后壳,所述液晶屏玻璃组品包括液晶屏玻璃和驱动电路板,本实用新型是将液晶屏玻璃组品、若干光学片依序叠合排列,通过与之适配的面框和压条对应夹固形成一个整体液晶显示面板后,再固定或活动卡扣于所述后壳上,所述主板组件置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和后壳之间。
优选地,与所述液晶屏玻璃相邻的光学片为第一光学片,所述第一光学片与所述液晶屏玻璃相邻面为第一光学片的出光面,出光面的背面为入光面。
优选地,所述依序叠合排列的各光学片包括若干光学膜片、导光板和反光板。
优选地,所述各光学膜片为依序排列的上扩散片、增光片和下扩散片,所述第一光学片为上扩散片。在所述第一光学片与其邻接的光学片之间,还设有间隔片,进一步地,所述间隔片或为至少一条形构件,贴合于所述第一光学片入光面上,或为一框架构件,贴合于第一光学片入光面四周。
在所述液晶屏玻璃与导光板之间,还夹设有弹性垫,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垫或为至少一条形构件,或为一框架结构,贴合于导光板周边。
在所述反光板的上下两端,还向外延伸有一弯曲部,该弯曲部含有一凹形腔,所述凹形腔内装有一发光体,该发光体通过两灯座固于反光板上。优选地,所述面框上设有用于液晶屏玻璃组品或/和各光学片定位之定位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面框为一中空的四方形框体,由两横框和两侧框构成,所述定位结构设置于所述两横框或/和两侧框之背面,所述定位结构为用于液晶屏玻璃组品定位之第一定位部或/和用于各光学片定位之第二定位部。
其中,所述第一定位部为设置于面框之两横框或/和侧框背面之至少一横向定位部或/和一纵向定位部。
所述第二定位部设置于面框之侧框背面,所述各光学片两侧向外延伸有可与所述第二定位部对应配合之凸缘。
优选地,所述压条为上、下或/和左、右对应于面框之至少两金属条形板状构件,所述压条上开设有至少两个可容定位件穿越之定位孔;所述面框上设有至少两个与压条定位孔对应的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上开设有可与压条定位件配合固定之螺孔。
所述后壳上开设有已向外突出的凹形腔,所述主板组件置于该凹形腔内,其包括前隔离罩、后隔离罩及主板,所述前隔离罩、后隔离罩相互扣合形成一整体,所述主板置于前隔离罩、后隔离罩扣合后形成的空腔内,所述主板组件与液晶面板之间,设有柔性垫块II。
所述后壳与液晶显示面板之间,设有柔性垫块I。
有别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是将组成显示面板之各基本零件依序叠合排列,再通过与之适配的面框和压条对应夹固后形成一个整体面板,然后再与后壳和主板组件相应配合构成整个装置。本实用新型结构采用各零件分散叠合,整体夹固之设置方式,使之不再具有繁重的背板和中框,可大大节约产品材料,减少加工环节,从而节约了生产成本和加工成本,同时,还可减少液晶显示装置的厚度和重量,较佳地达到了液晶显示器日益轻薄化要求。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克服了简化结构后引起的光学结构定位、防震、防滑、防辐射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各光学片零件分解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面框、液晶玻璃组品、各光学片整体夹固后之断面图;
图3B为本实用新型各构件装配断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面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面框整体夹固后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主板组件结构分解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后壳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组装后之背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图3A、图3B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一液晶屏玻璃组品(opencell)、若干光学片、主板组件18及后壳17,所述液晶屏玻璃组品包括液晶屏玻璃2和驱动电路板3,其是将液晶屏玻璃组品、若干光学片依序叠合排列后,通过压条14将各零件夹固于对应的面框1上,使之形成一个整体液晶显示面板后,再固定或活动卡扣于所述后壳17上,所述主板组件18可置于液晶显示面板和后壳17之间。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各分散的零件相应叠合,再进行统一夹固,有别于现有技术中先组合成模块,再集合装配的构成方式,既可减少加工工序,同时还可减少由现有技术结构而衍生的附加构件,如中框、背板等,故而降低了加工成本、材料成本及装配成本,又可降低产品的重量,进一步达到了液晶显示装置整体轻薄化的目的。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用于实现显示功能之各零件包括:液晶屏玻璃2、驱动电路板3及叠合排列之若干光学片,所述液晶屏玻璃2与光学片邻接,其中与液晶屏玻璃2相邻的光学片为第一光学片。所述光学片包括若干光学膜片、导光板10和反光板13。具体地,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展示的光学膜片包括扩散片和增光片7,其中扩散片可分设上扩散片5和下扩散片8,上扩散片5、增光片7、下扩散片8依序叠合排列。所述扩散片的主要用于发散光束,能给液晶显示屏提供均匀的面光源;增光片7的主要作用是修正光的方向,增加光线的使用效益,提高整体的辉度;导光板10的作用是引导光线方向,提高液晶显示光辉度及控制亮度均匀;反光板13的作用是将未进入导光板10的光进行反射,使其重新通过导光板10传输到液晶屏上。
如图1、图2所示,所述第一光学片为上扩散片5,所述上扩散片5和下扩散片8分别位于增光片7的两个侧面,其中第一光学片---上扩散片5之两面分别为出光面51和入光面52,所述出光面51与液晶屏玻璃2邻接。在所述上扩散片5与增光片7之间,还设有间隔片6。所述间隔片6可为至少一条形构件,如图1、图3所示为两条平行设置的构件,贴合于所述上扩散片5之入光面52的两侧,也可为一框架构件,贴合于上扩散片5的入光面52四周。所述增光片7与下扩散片8借助间隔片6定位后与导光板10的一面叠合,导光板10的另一面与反光板13叠合,所述反光板13与导光板10叠合的面为一光滑面,用于反射光线到导光板10中。
所述间隔片6可以由橡胶等材料制成,具有一定弹性,可用于定位增光片7和下扩散片8,同时可保持上扩散片5与增光片7之间具有一微小间隔,防止由于上扩散片5与增光片7叠合引起的偏光现象。
上述描述为一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还可针对上述结构设置做一些变形,比如,可省略下扩散片8和增光片7。
如图2所示,所述反光板13上下两端向外分别延伸有一弯曲部131,该弯曲部131分别包括第一边1311及整个反光板板面之第二边1312,所述第一边1311和第二边1312之间的空隙形成两凹形腔1313。在所述两凹形腔1313内,分别装有一发光体14,所述发光体14呈长条状,可以是任意发光组件,比如可以是冷阴极荧光灯或者由若干LED形成的长条状LED灯,该发光体14两端通过两灯座11粘贴或采用其它方式固于反光板13上。这种结构,将现有技术之灯罩和反光板结合在一起,可节约加工材料,减少装配工序,同时可进一步减少液晶面板厚度方向的尺寸。
由于本实用新型反光板13同时作为发光体14之安装构件,因此,具体实施例中,反光板13的厚度应比现有常用反光板稍厚,以保持适当的强度。同时,由于反光板13为一非金属构件,一体成型的弯曲部131容易产生回弹,因此,本实用新型还设有有两粘合条9,装配时,用于将反光板13之第一边1311内侧粘合于导光板10上,防止其产生变形。
上述零件依序叠合,如图1、图3A、图3B所示,在所述液晶屏玻璃2与光学片之间可夹设有弹性垫4,以保持液晶屏玻璃2与光学片之间一适当之间隙,防止由于光学片受热膨胀而引起光学片的变形。在本具体实施例中,可在液晶屏玻璃2和导光板10之间,夹设有弹性垫4。所述弹性垫4可以为一体成型而成的环形或框架形结构,贴合于导光板10的出光面四周;也可以为至少一条形构件,如平行设置的两条形构件,贴合于导光板10的出光面两侧。所述弹性垫4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由橡胶材料或者其它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既可使液晶屏玻璃2与导光板10之间保持一定间隔,同时对液晶屏玻璃2在垂直于其平面方向进行定位。同时,弹性垫4在受外力作用时会产生一定的弹性形变,可避免外部振动对整个产品带来的影响,且在压力作用下可使液晶屏玻璃2与导光板10紧密结合,能防止外部灰尘入侵,污染玻璃面,影响成像效果。另外,由于弹性垫材料的摩擦系数通常比较大,在压力作用下,弹性垫4和液晶屏玻璃2之间的摩擦力也比较大,故而还能有效防止液晶屏玻璃2滑动。
为了防尘,可在下扩散片8、导光板10之侧面还可设置一防尘片(图中未示),该防尘片可粘贴于下扩散片8、导光板10的侧面,也可置于下扩散片8、导光板10的侧面与面框1之间的间隙内并固定。
如图1、图3A、图3B、图5所示,为了良好的固定液晶屏玻璃2及叠合排列之若干光学片,本实用新型通过面框1上之结构设计与压条14对应配合将液晶屏玻璃2及各光学片夹固。所述压条14为上、下或/和左、右对应于面框1之至少两金属条形板状构件,本实用新型图示实施例为上下设置的两金属压条。一方面金属构件具有较高的强度,厚度较薄时同样可较好的压固各组件,另一方面,可选择可覆盖驱动电路板3之长度,并借助金属条本身的特性,同时起到防电磁干扰的作用。在所述压条14上,开设有至少两个定位孔16。
如图1、图4、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在面框1上设有用于液晶屏玻璃组品或/和各光学片定位之定位结构。具体地,所述面框1为一中心中空的四方型框体,由两横框101和两侧框102构成,在所述两横框101或/和两侧框102之背面,设有用于液晶屏玻璃组品或/和各光学片定位之定位结构。本实用新型所述设置于面框1上定位结构为用于液晶屏玻璃组品定位之第一定位部或/和用于各光学片定位之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包括至少一横向定位部107或/和一纵向定位部104,可为液晶屏玻璃组品之横向或/和纵向定位。同时,所述第一定位部与面框1之侧壁和底面连接,可增强定位部之强度,同时也可起到在面框1设置加强筋之作用。在所述侧框102上,设有至少两个与压条定位孔16对应的固定柱105,所述固定柱105可置于纵向定位部104与面框1侧壁形成的收容空间内,其上开设有可与压条定位件15配合固定之螺孔106。两定位件15可穿越压条定位孔16,旋合于螺孔106内,通过压条14将液晶屏玻璃组品及各光学片紧紧夹固于面框1上,同时可使整个液晶显示面板外表统一、美观。
为加强面框1本身的强度,本实用新型在两横框101和两侧框102之背面,还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之加强肋109;为便于后续与后壳的装配,在所述两横框101和两侧框102之背面,还设有至少一卡扣108。
如图4、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定位部103设置于面框1之侧框102背面,对应地,所述各光学片两侧向外延伸有一凸缘,其为上扩散片凸缘53、增光片凸缘71、下扩散片凸缘81、导光板凸缘111,反光板凸缘132,可与所述第二定位部103对应配合,装配时,各光学片侧面的凸缘可置于两第二定位部103之间,从而达到对光学片之横向和纵向定位的目的。同时,所述第二定位部103与面框1之侧壁和底面连接,可增强定位部之强度,也可起到在面框1设置加强筋之作用。如图6所示,所述主板组件18包括前隔离罩181、后隔离罩183及系统主板182,所述前隔离罩181、后隔离罩183均由金属材料制成,可隔离主板182产生的电磁波和辐射,其对称含有一腔体,相互扣合形成一盒状整体,所述系统主板182置于前隔离罩181、后隔离罩183扣合后形成的盒状空腔内。如图1、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在所述后壳17上设计有一稍微外凸的凹形腔172,其上设有两定位销(图中未示出),所述主板组件18置于光学片和后壳17之间,通过定位销定位后置于上述凹形腔172内。
如图1、图7所示,在所述后壳17与反光板13之间,还夹设有两平行设置的柔性垫块I 19,所述柔性垫块I 19为条形构件并可固定于后壳17上,与反光板13两侧贴合。柔性垫块I 19可选用泡棉,可利用泡棉的弹性,吸收各零件加工误差和装配误差,支承反光板13之平整度,而且还可以吸收外部震动,具有防震功能。
由于本实用新型省略了传统显示装置的背板,为了将主板组件18与反光板13分隔开,在主板组件18与反光板13之间,还设置有一柔性垫块II 20,所述柔性垫块II 20可以是橡胶等有一定弹性的材料制成。所述柔性垫块II 20可贴合或粘接于前隔离罩181上。
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在后壳17周边设置有多个卡扣部171,可与面框1对应设置的卡扣108配合,便于与面框1的定位及连接。
本实用新型组装过程如下:
1)将液晶屏玻璃2放于面框1上,利用面框1上的横向定位部107和纵向定位部104将液晶屏玻璃2定位,并将液晶屏玻璃2上的驱动电路板3翻开;
2)将各光学膜片依序叠放于液晶屏玻璃2上,利用光学膜片上的各凸缘,结合面框1之侧框102上的第二定位部103将各光学膜片定位于面框1上;
3)将发光体12置于灯座11上,再将灯座11粘贴固定于导光板10侧面,然后将发光体12置于反光板13的弯曲部131内,从而将导光板10、发光体12和反光板13组装在一起。由于反光板13材料的特性,其弯折而成的弯曲部131可能不易定型,因此,可将弯曲部131的第一面1311粘贴固定于导光板10上,也可将第二面1312粘贴固定于导光板10上。
4)将导光板10、发光体12和反光板13组装的整体放置于下扩散片8上,并使导光板10的出光面与下扩散片8相邻,利用导光板10和反光板13的凸缘,结合面框1上的第二定位部103定位于面框1上;可适当设计第一定位部的高度,使导光板10的出光面可置于横向定位部107和纵向定位部104的上表面上,也可在导光板10的出光面粘贴弹性垫4,以保持液晶屏玻璃2与光学片的间隙,同时对液晶屏玻璃2在垂直于其平面方向进行定位。
5)利用金属压条14压于反光板13背面,并将压条定位件15--螺钉或卡扣固定于面框1上,然后将液晶屏玻璃2上的驱动电路板3固定于金属压条14上,从而完成液晶面板的组装。
6)最后,将后壳17卡扣固定于面框1上,并可在后壳17与液晶面板之间设置可起防震作用的弹性垫,便完成图8所示整个显示装置的组装。
本实用新型可为液晶显示器、液晶电视或者计算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一液晶屏玻璃组品、若干光学片、主板组件及后壳,所述液晶屏玻璃组品包括液晶屏玻璃和驱动电路板,其特征在于,其是将液晶屏玻璃组品、若干光学片依序叠合排列,通过与之适配的面框和压条对应夹固形成一个整体液晶显示面板后,再固定或活动卡扣于所述后壳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与所述液晶屏玻璃相邻的光学片为第一光学片,所述第一光学片与所述液晶屏玻璃相邻面为第一光学片的出光面,出光面的背面为入光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依序叠合排列的各光学片包括若干光学膜片、导光板和反光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光学膜片为依序排列的上扩散片、增光片和下扩散片,所述第一光学片为上扩散片。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片与其邻接的光学片之间设有间隔片。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片或为至少一条形构件,贴合于所述第一光学片入光面上,或为一框架构件,贴合于第一光学片入光面四周。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屏玻璃与导光板之间夹设有弹性垫。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垫或为至少一条形构件,或为一框架结构,贴合于导光板周边。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板上下两端向外延伸有一弯曲部,该弯曲部含有一凹形腔,所述凹形腔内装有一发光体,该发光体通过两灯座固于反光板上。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框上设有用于液晶屏玻璃组品或/和各光学片定位之定位结构。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框为一中空的四方形框体,由两横框和两侧框构成,所述定位结构设置于所述两横框或/和两侧框之背面,所述定位结构为用于液晶屏玻璃组品定位之第一定位部或/和用于各光学片定位之第二定位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为设置于面框之两横框或/和侧框背面之至少一横向定位部或/和一纵向定位部。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部设置于面框之侧框背面,所述各光学片两侧向外延伸有可与所述第二定位部对应配合之凸缘。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条为上、下或/和左、右对应于面框之至少两金属条形板状构件,所述压条上开设有至少两个可容定位件穿越之定位孔;所述面框上设有至少两个与压条定位孔对应的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上开设有可与压条定位件配合固定之螺孔。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上开设有已向外突出的凹形腔,所述主板组件置于该凹形腔内,其包括前隔离罩、后隔离罩及主板,所述前隔离罩、后隔离罩相互扣合形成一整体,所述主板置于前隔离罩、后隔离罩扣合后形成的空腔内,所述主板组件与液晶面板之间,设有柔性垫块II。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与液晶显示面板之间,设有柔性垫块I。
CNU2008202138919U 2008-11-25 2008-11-25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327553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2138919U CN201327553Y (zh) 2008-11-25 2008-11-25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2138919U CN201327553Y (zh) 2008-11-25 2008-11-25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327553Y true CN201327553Y (zh) 2009-10-14

Family

ID=411795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213891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327553Y (zh) 2008-11-25 2008-11-25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327553Y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44887A (zh) * 2012-03-23 2012-08-22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结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3162138A (zh) * 2013-03-06 2013-06-19 杭州斯络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用平板灯
CN103197447A (zh) * 2013-04-02 2013-07-10 四川长虹光电有限公司 无围框一体机结构
CN105911732A (zh) * 2011-03-25 2016-08-31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led显示设备
WO2021036310A1 (zh) * 2019-08-27 2021-03-04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11732A (zh) * 2011-03-25 2016-08-31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led显示设备
CN102644887A (zh) * 2012-03-23 2012-08-22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结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3162138A (zh) * 2013-03-06 2013-06-19 杭州斯络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用平板灯
CN103162138B (zh) * 2013-03-06 2014-11-05 杭州斯络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用平板灯
CN103197447A (zh) * 2013-04-02 2013-07-10 四川长虹光电有限公司 无围框一体机结构
CN103197447B (zh) * 2013-04-02 2016-06-01 四川长虹光电有限公司 无围框一体机结构
WO2021036310A1 (zh) * 2019-08-27 2021-03-04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04546C (zh) 液晶显示器的背光组件和使用背光组件的液晶显示器模件
CN102818193B (zh) 一种直下式led背光模组及其显示装置
CN101893211B (zh) 背光模块及其胶框单元构造
CN201327553Y (zh)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CN207354474U (zh) 一体式背板结构
CN101487946A (zh)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WO2016107049A1 (zh) 框体组件及包含该框体组件的显示装置
CN101738752A (zh)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CN201327554Y (zh)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
CN106773201B (zh) 液晶显示器及其显示面板
CN201348697Y (zh)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CN101738751A (zh)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
CN201348687Y (zh)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夹固构件
CN201348699Y (zh)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CN201348698Y (zh)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CN101750794A (zh)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CN210323669U (zh) 一种减少车载全贴合显示屏mura的安装结构
CN209980680U (zh) 一种具有前后拆装电源功能的安装结构及显示屏
CN103307504A (zh) 背光模组及电视机
CN207516695U (zh) 直下式无边框液晶模组
CN202551204U (zh) 一种液晶电视
CN202442219U (zh) 背光模组及电视机
CN219916631U (zh) 显示装置
CN219936243U (zh) 一种曲面屏模组及显示屏
CN212302171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01206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014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110606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014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014

Termination date: 201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