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325676Y - 一种空气缓冲袋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气缓冲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325676Y
CN201325676Y CNU2008202356650U CN200820235665U CN201325676Y CN 201325676 Y CN201325676 Y CN 201325676Y CN U2008202356650 U CNU2008202356650 U CN U2008202356650U CN 200820235665 U CN200820235665 U CN 200820235665U CN 201325676 Y CN201325676 Y CN 201325676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lation inlet
bag
sealing edge
edge
film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23566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连忠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U20082023566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325676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325676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325676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ffer Packag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缓冲袋,特别是指一种包括袋体、充气空腔以及充气口的空气缓冲袋,其中,该充气空腔是设置在该袋体中的,而该充气口是开设在该袋体上并连接在该充气空腔与外部空间之间的,进一步,该充气口包括第一充气口以及第二充气口,该第一充气口以及该第二充气口是分别对应设置在该袋体两侧的,再,该第一充气口与该第二充气口之间连接有连通道。所以借助这样的结构设计达到方便操作者向其中充气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空气缓冲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袋体,特别是指一种包括袋体、充气空腔以及充气口的空气袋,其中,该充气空腔是设置在该袋体中的,而该充气口是开设在该袋体上并连接在该充气空腔与外部空间之间的,进一步,该充气口包括第一充气口以及第二充气口,该第一充气口以及该第二充气口是分别对应设置在该袋体两侧的,再,该第一充气口与该第二充气口之间连接有连通道。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物流产业的发展,将特定的物品输送至不同的地点供特定的人员操作或者使用已经成为现今社会分配社会资源的一种主要方式,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运输物流产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而就人们的传统认知而言,人们在运输物品的时候都需要应用一些能够抵抗外部冲击力的缓冲模块,比如,固体泡沫或者工业海绵等等,在具体操作的时候,运输者需要将这些缓冲模块填塞进被运输物品与外包装箱之间的空隙中,在运输的过程中借助填塞在被运输物品与外包装箱之间空隙中的缓冲模块的自身抗冲击力的特性,达到以牺牲缓冲模块的损失来保全被运输物品的目的。但是就如上所述的运输过程中必然需要应用到大量的缓冲模块,但是传统的缓冲模块,比如,固体泡沫或者工业海绵等等在具体使用的时候还存在着诸多缺点,现在分别叙述如下。
首先,传统的缓冲模块通常都只有一种物理状态,当运输者完成运输工作之后,该缓冲模块还是要占据一定的空间,这样人们就必须选择特定的地点对该缓冲模块进行储存,而此为传统技术的主要缺点之一。
其次,由于如上的该缓冲模块通常都是采用固体泡沫或者工业海绵等材料制成的,而这些材料的降解速度都是比较长的,所以当这类缓冲模块被遗弃之后,必然对环境造成较大的污染,而此为传统缓冲模块技术的又一缺点。
根据如上所述的情况,现在出现了一种气体缓冲袋,其主要是利用充气设备在塑料薄膜中充气,之后利用封口设备将冲入该塑料薄膜内的气体密封在该塑料薄膜中,以达到利用气体的特性制造出缓冲模块的目的,但是这样的气体缓冲袋在具体使用的时候也存在着诸多的缺点。首先,如上所述的这种气体缓冲袋其在整个的生产过程中必然需要应用到大量的机械设备,且生产工艺相对比较烦琐。其次,由于如上所述的这种气体缓冲袋其生产工艺比较烦琐,所以生产制作这种气体缓冲袋的生产效率必然十分低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创作人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缺点,经过苦心研究,多年实践终于有本实用新型一种空气缓冲袋得以诞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缓冲袋,由于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其大部份的空间体积都是由充入的充气空腔的气体所造成的,因此,在使用完后,可以释放充气空腔内的气体即可很大程度地减小本实用新型的空间体积,而此是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缓冲袋,借助其构造是由塑料薄膜制作而成的,而且其在非使用状态的时候体很积小且重量较轻,在使用完毕后,容易对其进行回收利用,因此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此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缓冲袋,且借助本实用新型独特的结构设计可方便生产者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充气的工作,以达到提升生产效率的目的。
为了解决以上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空气缓冲袋,其包括袋体、充气空腔以及充气口,该充气空腔是设置在该袋体中的,而该充气口是开设在该袋体上并连接在该充气空腔与外部空间之间的,进一步,该充气口包括第一充气口以及第二充气口,该第一充气口以及该第二充气口是分别对应设置在该袋体两侧的,再,该第一充气口与该第二充气口之间连接有连通道。
进一步,该袋体包括上薄膜层、下薄膜层以及密封缘,其中,该上薄膜层具有上表面以及下表面,而该下薄膜层是与该上薄膜层相对应的,其同样具有上表面以及下表面,且该上薄膜层的下表面是与该下薄膜层的上表面相对应的,该密封缘是设置在该上薄膜层的下表面与该下薄膜层的上表面之间的,且借助该密封缘、该上薄膜层的下表面以及该下薄膜层的上表面围绕形成该充气空腔,该充气口以及该连通道是设置在该袋体的该上薄膜层以及该下薄膜层之间的。
进一步,该袋体的该密封缘包括上密封缘、下密封缘、左密封缘以及右密封缘,其中,该左密封缘与该右密封缘相对应,并且该左密封缘以及该右密封缘的一端是分别都与该下密封缘相交的,而该左密封缘以及该右密封缘的另外一端与该上密封缘之间间隔有特定的距离,以形成该充气口的该第一充气口以及该第二充气口,且借助该密封缘的该上密封缘、该下密封缘、该左密封缘、该右密封缘、该上薄膜层的下表面以及该下薄膜层的上表面围绕形成的该充气空腔为矩形。
再,该袋体的该密封缘包括上密封缘、下密封缘,该下密封缘的两端分别与该上密封缘之间间隔有特定的距离,以形成该充气口的该第一充气口以及该第二充气口,且借助该密封缘的该上密封缘、该下密封缘、该上薄膜层的下表面以及该下薄膜层的上表面围绕形成的该充气空腔可以为任意形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包括袋体、充气空腔以及充气口的空气缓冲袋,同时,本实用新型其主要是由塑料薄膜材料制成的,所以其自身重量小。进一步,由于本实用新型在结构上包括充气口而该充气口具有第一充气口以及第二充气口,该第一充气口以及该第二充气口是分别对应设置在该袋体两侧的,再,该第一充气口与该第二充气口之间连接有连通道,所以借助这样的结构设计达到方便操作者向其中充气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非充气状态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非充气状态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袋体充气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充气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非充气状态下的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非充气状态下的主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袋体连续排列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7所示)一种空气缓冲袋,其包括袋体10、充气空腔20以及充气口30,该充气空腔20是设置在该袋体10中的,而该充气口30是开设在该袋体10上并连接在该充气空腔20与外部空间之间的,进一步,该充气口30包括第一充气口31以及第二充气口32,该第一充气口31以及该第二充气口32是分别对应设置在该袋体10两侧的,再,该第一充气口31与该第二充气口32之间连接有连通道40。
进一步,(如图1至4所示)该袋体10包括上薄膜层11、下薄膜层12以及密封缘13。
其中,该上薄膜层11具有上表面111以及下表面112。
而该下薄膜层12是与该上薄膜层11相对应的,其同样具有上表面121以及下表面122。
且该上薄膜层11的下表面112是与该下薄膜层12的上表面121相对应的。
该密封缘13是设置在该上薄膜层11的下表面112与该下薄膜层12的上表面121之间的,且借助该密封缘13、该上薄膜层11的下表面112以及该下薄膜层12的上表面121围绕形成该充气空腔20。
该充气口30以及该连通道40是设置在该袋体10的该上薄膜层11以及该下薄膜层12之间的。
进一步,(如图5所示)该袋体10的该密封缘13包括上密封缘131、下密封缘132、左密封缘133以及右密封缘134,其中,该左密封缘133与该右密封缘134相对应,并且该左密封缘133以及该右密封缘134的一端是分别都与该下密封缘132相交的。
而该左密封缘133以及该右密封缘134的另外一端与该上密封缘131之间间隔有特定的距离,以形成该充气口30的该第一充气口31以及该第二充气口32。
且借助该密封缘13的该上密封缘131、该下密封缘132、该左密封缘133、该右密封缘134、该上薄膜层11的下表面112以及该下薄膜层12的上表面121围绕形成的该充气空腔20为矩形。
(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佳实施例中,该袋体10的该密封缘13包括上密封缘131、下密封缘132A,该下密封缘132A的两端分别与该上密封缘131之间间隔有特定的距离,以形成该充气口30的该第一充气口31以及该第二充气口32。
且借助该密封缘13的该上密封缘131、该下密封缘132A、该上薄膜层11的下表面112以及该下薄膜层12的上表面121围绕形成的该充气空腔20可以为任意形状。
(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在使用的过程中,该袋体10可设置为若干个,且相邻的该袋体10彼此前后连接,也就是说若干该袋体10的该充气口30彼此头尾相互连接,操作者在向本实用新型的该袋体10中充气的时候只需要将一充气头B插入该袋体10的该充气口30之第一充气口31中,而后借助其他设备的辅助动作,可快速的将若干多个该袋体10的充气空腔20中都分别充满气体。

Claims (4)

1.一种空气缓冲袋,其包括袋体、充气空腔以及充气口,该充气空腔是设置在该袋体中的,而该充气口是开设在该袋体上并连接在该充气空腔与外部空间之间的,其特征在于,该充气口包括第一充气口以及第二充气口,该第一充气口以及该第二充气口是分别对应设置在该袋体两侧的,再,该第一充气口与该第二充气口之间连接有连通道,进一步,该袋体包括上薄膜层、下薄膜层以及密封缘,其中,该上薄膜层具有上表面以及下表面,而该下薄膜层是与该上薄膜层相对应的,其同样具有上表面以及下表面,且该上薄膜层的下表面是与该下薄膜层的上表面相对应的,该密封缘是设置在该上薄膜层的下表面与该下薄膜层的上表面之间的,且借助该密封缘、该上薄膜层的下表面以及该下薄膜层的上表面围绕形成该充气空腔,该充气口以及该连通道是设置在该袋体的该上薄膜层以及该下薄膜层之间的。
2.依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缓冲袋,其特征在于:该袋体的该密封缘包括上密封缘、下密封缘、左密封缘以及右密封缘,其中,该左密封缘与该右密封缘相对应,并且该左密封缘以及该右密封缘的一端是分别都与该下密封缘相交的,
而该左密封缘以及该右密封缘的另外一端与该上密封缘之间间隔有特定的距离,以形成该充气口的该第一充气口以及该第二充气口。
3.依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空气缓冲袋,其特征在于:且借助该密封缘的该上密封缘、该下密封缘、该左密封缘、该右密封缘、该上薄膜层的下表面以及该下薄膜层的上表面围绕形成的该充气空腔为矩形。
4.依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缓冲袋,其特征在于:该袋体的该密封缘包括上密封缘、下密封缘,该下密封缘的两端分别与该上密封缘之间间隔有特定的距离,以形成该充气口的该第一充气口以及该第二充气口。
CNU2008202356650U 2008-12-25 2008-12-25 一种空气缓冲袋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325676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2356650U CN201325676Y (zh) 2008-12-25 2008-12-25 一种空气缓冲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2356650U CN201325676Y (zh) 2008-12-25 2008-12-25 一种空气缓冲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325676Y true CN201325676Y (zh) 2009-10-14

Family

ID=411776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235665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325676Y (zh) 2008-12-25 2008-12-25 一种空气缓冲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325676Y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28368B (zh) 一种气压式可回收再利用的快递包装箱及其充放气装置
CN101513952B (zh) 可重复利用的多功能立体密封包装材料
CN102556501B (zh) 一种五层结构的空气包装袋及其制造方法
WO2014131137A1 (zh) 具有充气包装袋的箱体
CN205034523U (zh) 双重保护的充气包装体
CN201325676Y (zh) 一种空气缓冲袋
CN206511380U (zh) 一种基于缓冲气柱袋的衬垫
CN103407693B (zh) 包装盒
CN210213294U (zh) 一种新型药品包装袋
CN103662411A (zh) 一种快递包装盒
CN201573884U (zh) 充气囊体装置
CN202147962U (zh) 回收袋
CN201301061Y (zh) 可重复利用的多功能立体密封包装材料
CN208897610U (zh) 一种液体备胎收纳包
CN201468238U (zh) 充气伞
CN201159311Y (zh) 用于特殊形体的气体包装袋的气阀
CN206704898U (zh) 一种用于背光产品包装的插入式吸塑盒
CN218949916U (zh) 一种可收缩复合包装袋
CN209852976U (zh) 一种耐腐蚀避光式集装袋
CN201077602Y (zh) 缓冲气囊包装袋
CN207107475U (zh) 一种用于粉末运输车厢的动态变形组合风床
CN206579892U (zh) 一种气柱袋自动充气机
CN206857178U (zh) 一种可折叠循环使用环保物流包装盒
CN100540412C (zh) 气体包装袋的制造方法及其设备
CN206107961U (zh) 气体密封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014

Termination date: 201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