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319176Y - 光学移动轨迹模块 - Google Patents

光学移动轨迹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319176Y
CN201319176Y CNU2008201776467U CN200820177646U CN201319176Y CN 201319176 Y CN201319176 Y CN 201319176Y CN U2008201776467 U CNU2008201776467 U CN U2008201776467U CN 200820177646 U CN200820177646 U CN 200820177646U CN 201319176 Y CN201319176 Y CN 201319176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reflection ray
imaging len
path assembly
light p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17764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赖键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E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YE System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E Systems Corp filed Critical KYE Systems Corp
Priority to CNU20082017764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319176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319176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319176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一种光学移动轨迹模块,装设于计算机输入装置内,计算机输入装置在一平面上相对位移,且计算机输入装置具有供一对象接触并在其表面上移动的透光片。光学移动轨迹模块包括有电路板、第一投影组、第二投影组及至少一转向光程组件,电路板上电性设置有一光传感器,第一投影组相对于透光片,第二投影组相对于平面,转向光程组件设置于二投影组与光传感器之间,以导引二投影组所射出的感测光线至光传感器而产生相对应的控制信号。

Description

光学移动轨迹模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移动轨迹感知器,特别是一种具有转向光程组件的光学移动轨迹模块。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不论是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还是笔记型计算机(Notebook)等计算机设备,已成为大众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上不可或缺的便捷工具,然而计算机设备必须通过如鼠标、触控板、轨迹球等指针输入装置,才能执行计算机设备的窗口接口的操控。
以光学式鼠标为例,光学式鼠标由装设于鼠标底部的光学感应模块投射出光线,且此光线自一对象表面折射回光学感应模块的光传感器中,以检测经对象表面折射的光线的变化,进而产生一对应的光标移动信号。而使用者如欲控制例如窗口页面的卷动时,仍必须透过设置于鼠标顶部的滚轮的操作转动,使与滚轮相连接的编码器输出一控制信号,以对应控制窗口页面的上下卷动。
近年来,还发展出具备有光标操控功能及执行预设功能的光学感知模块(Touch Control module),完全取代了现有鼠标的光学感应模块与按键的功能。光学感知模块设置于鼠标装置的上壳体,使用者可选择性地以鼠标底部的光学感应模块操控光标位置,或是通过手指在光学感知模块上的滑动,而产生一对应的控制信号。
现有光学感知模块的各光学组件相互堆栈,以形成完整的光学路径,因此发光二极管与光传感器之间的投射距离必须相对拉长,以使发光二极管射出的光线可准确地折射至光传感器中,且必须使用多个光传感器与光学系统以分别产生手指在光学感知模块上滑动的卷动控制信号及鼠标底部在平面上位移的光标控制信号,这些都造成光学感知模块所占据的空间必须随之增加,使得装设有光学感知模块的电子装置的体积大幅增加而无法薄型化,因此目前除了应用于鼠标等计算机指针输入装置外,很难再搭载于如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DA)、平板计算机等便携电子装置。
另外,现有光学感知模块具备多个光传感器与光学系统,因此在制造上必须考虑鼠标装置内部的各零组件与光学感知模块之间的布线设计,致使工艺工序相对地增加,且光传感器的价格昂贵,使得装设有光学感知模块的电子装置的价格居高不下,无法满足现今消费者对电子产品必须轻薄且价格低廉的需求。
中国台湾专利第M304078号专利案所揭示的光标控制机构,其机构内部的光源所产生的光束由分光镜的一侧射入,而将入射在分光镜的光分出两道光束,一道循着原来的路径继续前进而投射至球体表面,另一道光束则向下折射至鼠标工作桌面,以透过影像传感器检索影像。
第M304078号专利案虽解决了鼠标装置内必须装设多个传感器的问题,但第M304078号专利案中经由分光镜分出的二道光束分别投射至球体与工作桌表面后将产生散射,并且散射的光束会再折射回光源,导致鼠标装置的光学感测效率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光学轨迹感测模块,用来改良现有光学感知模块必须使用多个光传感器,使得光学感知模块的体积无法轻薄化,导致组装过于复杂及制造成本过高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一实施例的光学轨迹感测模块,装设于一计算机输入装置内,其中计算机输入装置的上表面具有一透光片,以供一对象接触并在其表面上移动,计算机输入装置的下表面在平面上相对位移。光学轨迹感测模块包括有电路板、第一投影组、第一转向光程组件、第二投影组、第二转向光程组件、及成像透镜。电路板上电性设置有光传感器,第一投影组相对于透光片,第一转向光程组件位于第一投影组与光传感器之间,第二投影组相对于平面,第二转向光程组件位于第二投影组与光传感器之间,成像透镜设置在二转向光程组件与光传感器之间。二投影组分别使对象及平面产生第一反射光线与第二反射光线,并通过二转向光程组件分别导引反射光线通过成像透镜并折射至光传感器,以使光传感器产生对应于不同反射光线的控制信号。
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光学轨迹感测模块,装设于一计算机输入装置内,其中计算机输入装置的上表面具有一透光片,以供一对象接触并在其表面上移动,计算机输入装置的下表面在平面上相对位移。光学轨迹感测模块包括有电路板、第一投影组、第二投影组、转向光程组件、及成像透镜。电路板上电性设置有双光谱式光传感器,第一投影组相对于透光片,第二投影组相对于平面,转向光程组件位于第一投影组与第二投影组之间,成像透镜设置于转向光程组件与双光谱式光传感器之间。二投影组分别使对象及平面产生第一反射光线与第二反射光线,并通过转向光程组件分别导引不同波长的反射光线通过成像透镜并折射至双光谱式光传感器,以使双光谱式光传感器产生对应于不同反射光线的控制信号。
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光学轨迹感测模块,装设于一计算机输入装置内,其中计算机输入装置的上表面具有一透光片,以供一对象接触并在其表面上移动,计算机输入装置的下表面在平面上相对位移。光学轨迹感测模块包括有电路板、第一投影组、第一转向光程组件、第二投影组、第二转向光程组件、及成像透镜。电路板上电性设置有双光谱式光传感器,第一投影组相对于透光片,第一转向光程组件位于第一投影组与双光谱式光传感器之间,第二投影组相对于平面,第二转向光程组件位于第一转向光程组件与双光谱式光传感器之间,成像透镜设置于第二转向光程组件与双光谱式光传感器之间。二投影组分别使对象及平面产生第一反射光线与第二反射光线,并通过二转向光程组件分别导引不同波长的反射光线通过成像透镜并折射至双光谱式光传感器,以使双光谱式光传感器产生对应于不同反射光线的控制信号。
本实用新型的功效在于,使用单一个光传感器与合并光路模块的相互配合,使得光学轨迹感测模块无须使用过多的光传感器,即可达到以不同波长的感测光线及多种信号取样时间进行位移计算的功能,且本实用新型的光学轨迹感测模块的体积亦因光路模块化的设计而得以大幅降低,达到薄型化的目的。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0光学移动轨迹模块
110电路板
111光传感器
112双光谱式光传感器
1121滤光单元
1122第一滤光片
1123第二滤光片
1124光信号接收区
120第一投影组
121第一光源
122第一成像透镜
130第一转向光程组件
140第二投影组
141第二光源
142第二成像透镜
150第二转向光程组件
160第三成像透镜
170双面反射式棱镜
200计算机输入装置
201上表面
202下表面
210透光片
220物件
230第一物件
240第二物件
300平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光学轨迹感测模块,应用于一计算机输入装置,此计算机输入装置包括但不局限于鼠标、轨迹球、游戏控制器等计算机周边输入装置,并可内建于笔记型计算机、音响主机、数字相框等计算机外设产品之中。以下关于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中,将以鼠标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但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光学移动轨迹模块100,装设于一计算机输入装置200内,其计算机输入装置200的上表面201具有一开口,以容置一透光片210,并供一对象220(例如为使用者的手指)接触并在其表面上移动,且计算机输入装置200以下表面202与一平面300相接触,并可在平面300上相对位移。其中,透光片210使用的材质可为透明塑料、亚克力或是玻璃等不让光学移动轨迹模块100的感测效率降低的透光板或是透镜,且透光片210具有滤光的功能,以避免外界光线的干扰。另外,透光片210可为平板式透光板、单凹透镜、双凹透镜、单凸透镜、双凸透镜等型态,但并不以此为限。
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光学移动轨迹模块100包括有一电路板110、一第一投影组120、一第一转向光程组件130、一第二投影组140、一第二转向光程组件150、及一第三成像透镜160。其中,电路板110电性设置有一光传感器111,用以接收对象220及平面300的反射影像。第一投影组120具有一第一光源121及一第一成像透镜122,第一光源121与第一成像透镜122相对于透光片210设置,且第一光源121可射出一第一感测光线。第一转向光程组件130设置于第一投影组120与光传感器111之间。第二投影组140具有一第二光源141及一第二成像透镜142,第二光源141与第二成像透镜142相对于平面300设置,且第二光源141可射出一第二感测光线,并穿过下表面202的开口。第二转向光程组件150设置于第二投影组140与光传感器111之间。第三成像透镜160设置于第一转向光程组件130及第二转向光程组件150与光传感器111之间。
如图1所示,当第一光源121朝向透光片210射出第一感测光线,位于透光片210上位移的对象220(譬如为手指)产生一第一反射光线至第一成像透镜122,并通过第一转向光程组件130导引第一反射光线通过第三成像透镜160并折射至光传感器111,以使传感器111感测对象220在透光片210上的位移并产生相对应的第一控制信号;当第二光源141朝向平面300射出第二感测光线,平面300产生一第二反射光线至第二成像透镜142,并通过第二转向光程组件150导引第二反射光线通过第三成像透镜160并折射至光传感器111,以使传感器111感测平面300的第二反射光线并产生相对应的第二控制信号。而位移检测与计算的方式,至少可为影像检测式或是光学检测式,因为这部分不是本专利的标的所以不作详细说明。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第一转向光程组件130与第二转向光程组件150为反射镜,但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也可采用不同型态的导光手段,并不以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实施例为限。另外,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光传感器111可为电荷耦合组件(Charged Coupled Device,CCD)或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CMOS),而第一光源121与第二光源141可为发光二极管(LED)或是激光二极管等类似的发光组件,以发射具指向特性的光线。
如图2,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光学移动轨迹模块100,装设于一计算机输入装置200内,其计算机输入装置200的上表面201具有一透光片210,以供一对象220(例如为使用者的手指)接触并在其表面上移动,且计算机输入装置200以下表面202与一平面300相接触,并可在平面300上相对位移。其中,透光片210使用的材质可为透明塑料、亚克力或是玻璃等不让光学移动轨迹模块100的感测效率降低的透光板或是透镜,且透光片210具有滤光的功能,以避免外界光线的干扰。另外,透光片210可为平板式透光板、单凹透镜、双凹透镜、单凸透镜、双凸透镜等型态,但并不以此为限。
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光学移动轨迹模块100包括有一电路板110、一第一投影组120、一第二投影组140、一双面反射式棱镜170、及一第三成像透镜160。其中,电路板110电性设置有一双光谱式光传感器112,用以接收对象220及平面300的反射影像。第一投影组120具有一第一光源121及一第一成像透镜122,第一光源121与第一成像透镜122相对于透光片210设置,且第一光源121可射出具有第一波长的第一感测光线。第二投影组140具有一第二光源141及一第二成像透镜142,第二光源141与第二成像透镜142相对于平面300设置,第二光源141可射出具有第二波长的第二感测光线,且第二波长与第一波长不同。双面反射式棱镜170设置于第一投影组120与第二投影组140之间。第三成像透镜160设置于双面反射式棱镜170与双光谱式光传感器112之间。值得注意的是,图1中的第一转向光程组件130及第二转向光程组件150,在本实施例中,可共同构成为一双面反射式棱镜(X prism)170,通过其中的镀膜面,使得第一反射光线或是第二反射光线具有穿透或是反射的性质。
如图2所示,当第一光源121朝向透光片210射出第一感测光线,对象220产生一第一反射光线至第一成像透镜122,并通过双面反射式棱镜170导引第一反射光线通过第三成像透镜160并折射至双光谱式光传感器112,以使双光谱式光传感器112感测对象220在透光片210上的位移并产生相对应的第一控制信号;当第二光源141朝向平面300射出第二感测光线,平面300产生一第二反射光线至第二成像透镜142,并通过双面反射式棱镜170导引第二反射光线通过第三成像透镜160并折射至双光谱式光传感器112,以使双光谱式光传感器112感测平面300的第二反射光线并产生相对应的第二控制信号。
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双光谱式光传感器112还包括有一滤光单元1121及一光信号接收区1124。滤光单元1121还具有一第一滤光片1122及一第二滤光片1123,第一滤光片1122用以滤出具有第一波长的第一反射光线,第二滤光片1123用以滤出具有第二波长的第二反射光线。光信号接收区1124设置于滤光单元1121的一侧,用以接收第一反射光线及第二反射光线。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光信号接收区1124可为影像变化传感器(image detection sensor),譬如电荷耦合组件(Charged Coupled Device,CCD)或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CMOS),用以检测手指移动所产生的影像变化;同理,亦可为一种光折射变化传感器(radiation detection sensor),用以检测光折射后的物理性质变化,进而取得对应的影像数据。
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利用不同波长的第一反射光线与第二反射光线,以使双光谱式光传感器112判断由对象220或是平面300所折射的光线,以对应检索并计算对象220或平面300的位移量。
如图3,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第三实施例的光学移动轨迹模块100,装设于一计算机输入装置200内,其计算机输入装置200的上表面201具有一透光片210,以供一对象220(例如为使用者的手指)接触并在其表面上移动,且计算机输入装置200以下表面202与一平面300相接触,并可在平面300上相对位移。其中,透光片210使用的材质可为透明塑料、亚克力或是玻璃等不让光学移动轨迹模块100的感测效率降低的透光板或是透镜,且透光片210具有滤光的功能,以避免外界光线的干扰。另外,透光片210可为平板式透光板、单凹透镜、双凹透镜、单凸透镜、双凸透镜等型态,但并不以此为限。
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光学移动轨迹模块100包括有一电路板110、一第一投影组120、一第一转向光程组件130、一第二投影组140、一第二转向光程组件150、及一第三成像透镜160。其中,电路板110电性设置有一双光谱式光传感器112,用以接收对象220及平面300的反射影像。第一投影组120具有一第一光源121及一第一成像透镜122,第一光源121与第一成像透镜122相对于透光片210设置,且第一光源121可射出具有第一波长的第一感测光线。第一转向光程组件130设置于第一投影组120与双光谱式光传感器112之间。第二投影组140具有一第二光源141及一第二成像透镜142,第二光源141与第二成像透镜142相对于平面300设置,且第二光源141可射出具有第二波长的第二感测光线,其中第二波长与第一波长可为相同或不同。第二转向光程组件150设置于第一转向光程组件130与双光谱式光传感器112之间。第三成像透镜160设置于第二转向光程组件150与双光谱式光传感器112之间。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第一转向光程组件130与第二转向光程组件150为反射镜,然而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也可采用不同型态的导光手段,并不以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实施例为限。
如图3所示,当第一光源121朝向透光片210射出第一感测光线,对象220产生一第一反射光线至第一成像透镜122,并通过第一转向光程组件130导引第一反射光线通过第二转向光程组件150及第三成像透镜160并折射至双光谱式光传感器112,以使双光谱式光传感器112感测对象220于透光片210上的位移并产生相对应的第一控制信号;当第二光源141朝向平面300射出第二感测光线,平面300产生一第二反射光线至第二成像透镜142,并通过第二转向光程组件150导引第二反射光线通过第三成像透镜160并折射至双光谱式光传感器112,以使双光谱式光传感器112感测平面300的第二反射光线并产生相对应的第二控制信号。
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双光谱式光传感器112还包括有一滤光单元1121及一光信号接收区1124。滤光单元1121还具有一第一滤光片1122及一第二滤光片1123,第一滤光片1122用以滤出具有第一波长的第一反射光线,第二滤光片1123用以滤出具有第二波长的第二反射光线。光信号接收区1124设置于滤光单元1121的一侧,用以接收第一反射光线及第二反射光线。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值得注意的是,透光片210也可同时设于该下表面202的开口处,使得该计算机输入装置200的两侧,均可同时感测一对象230、240(例如为使用者的手指)的位移并产生一对应的控制信号。透光片210使用的材质可为透明塑料、亚克力或是玻璃等不让光学移动轨迹模块100的感测效率降低的透光板或是透镜,且透光片210具有滤光的功能,以避免外界光线的干扰。另外,透光片210可为平板式透光板、单凹透镜、双凹透镜、单凸透镜、双凸透镜等型态,但并不以此为限。
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光学移动轨迹模块100包括有一电路板110、一第一投影组120、一第一转向光程组件130、一第二投影组140、一第二转向光程组件150、及一第三成像透镜160。其中,电路板110电性设置有一双光谱式光传感器112。第一投影组120具有一第一光源121及一第一成像透镜122,第一光源121与第一成像透镜122相对于上表面201的透光片210设置,且第一光源121可射出具有第一波长的第一感测光线。第一转向光程组件130设置于第一投影组120与双光谱式光传感器112之间。第二投影组140具有一第二光源141及一第二成像透镜142,第二光源141与第二成像透镜142相对于下表面202的透光片210设置,且第二光源141可射出具有第二波长的第二感测光线,并穿过下表面202的开口,且第二波长与第一波长不同。第二转向光程组件150设置于第一转向光程组件130与双光谱式光传感器112之间。第三成像透镜160设置于第二转向光程组件150及双光谱式光传感器112之间。其中,第一转向光程组件130及第二转向光程组件150共同构成为一双面反射式棱镜(X prism)170,通过其中的镀膜面,使得第一反射光线或是第二反射光线具有穿透或是反射的性质。
如图4所示,当第一光源121朝向上表面201的透光片210射出第一感测光线,位于透光片210上位移的第一对象230产生一第一反射光线至第一成像透镜122,并通过第一转向光程组件130导引第一反射光线通过第二转向光程组件150及第三成像透镜160并折射至双光谱式光传感器112,以使双光谱式传感器112感测第一对象230在透光片210上的位移并产生相对应的第一控制信号;当第二光源141朝向下表面202的透光片210射出第二感测光线,第二对象240产生一第二反射光线至第二成像透镜142,并通过第二转向光程组件150导引第二反射光线通过第三成像透镜160并折射至双光谱式光传感器112,以使双光谱式传感器112感测第二对象240的第二反射光线并产生相对应的第二控制信号。
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双光谱式光传感器112还包括有一滤光单元1121及一光信号接收区1124。滤光单元1121还具有一第一滤光片1122及一第二滤光片1123,第一滤光片1122用以滤出具有第一波长的第一反射光线,第二滤光片1123用以滤出具有第二波长的第二反射光线。光信号接收区1124设置于滤光单元1121的一侧,用以接收第一反射光线及第二反射光线。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光信号接收区1124可为影像变化传感器(image detection sensor),譬如电荷耦合组件(Charged Coupled Device,CCD)或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CMOS),用以检测手指移动所产生的影像变化;同理,也可为一种光折射变化传感器(radiation detection sensor),用以检测光折射后的物理性质变化,进而取得对应的影像数据。
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利用不同波长的第一反射光线与第二反射光线,以使双光谱式光传感器112判断由上表面201或是下表面202上的对象230、240所折射的光线,以对应检索并计算上表面201与下表面202的第一对象230或第二对象240的位移量。
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光学移动轨迹模块,利用单一个光传感器与不同型态的合并光路的模块化设计,使得光学移动轨迹模块具备多种不同的信号取样时间以及可使用不同波长的感测光线,以达到两个以上的信号检索与位移计算的功能,并且大幅缩减光学移动轨迹模块的体积及简化其工艺,以达到薄型化、降低制造成本及提升组装性的目的。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光学移动轨迹模块,装设于一计算机输入装置内,该计算机输入装置的上表面具有一透光片,以供一对象接触并在其表面上移动,且该计算机输入装置的下表面在一平面上相对位移,其特征在于,该光学移动轨迹模块包括:
一电路板,电性设置有一光传感器,用以接收该对象及该平面的反射影像;
一第一投影组,用以射出一第一感测光线至该对象,并使该对象产生一第一反射光线;
一第一转向光程组件,设置于该第一投影组与该光传感器之间;
一第二投影组,用以射出一第二感测光线至该平面,并使该平面产生一第二反射光线;
一第二转向光程组件,设置于该第二投影组与该光传感器之间;以及
一第三成像透镜,设置于该第一转向光程组件及该第二转向光程组件与该光传感器之间;
其中,该第一转向光程组件导引该第一反射光线通过该第三成像透镜并折射至该光传感器,该光传感器感测该对象的位移并产生一对应的第一控制信号;
其中,该第二转向光程组件导引该第二反射光线通过该第三成像透镜并折射至该光传感器,该光传感器感测该平面并产生一对应的第二控制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移动轨迹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投影组具有一第一光源及一第一成像透镜,该第一成像透镜相对于该透光片,该第一光源朝向该物件射出该第一感测光线,该对象产生该第一反射光线至该第一成像透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移动轨迹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投影组具有一第二光源及一第二成像透镜,该第二成像透镜相对于该平面,该第二光源朝向该平面射出该第二感测光线,该平面产生该第二反射光线至该第二成像透镜。
4.一种光学移动轨迹模块,装设于一计算机输入装置内,该计算机输入装置的上表面具有一透光片,以供一对象接触并在其表面上移动,且该计算机输入装置的下表面在一平面上相对位移,其特征在于,该光学移动轨迹模块包括有:
一电路板,电性设置有一双光谱式光传感器,用以接收该对象及该平面的反射影像;
一第一投影组,用以射出一第一感测光线至该对象,并使该对象产生一第一反射光线,且该第一反射光线具有一第一波长;
一第二投影组,用以射出一第二感测光线至该平面,并使该平面产生一第二反射光线,且该第二反射光线具有一第二波长;
一转向光程组件,设置于该第一投影组与该第二投影组之间;以及
一第三成像透镜,设置于该转向光程组件与该双光谱式光传感器之间;
其中,该转向光程组件导引该第一反射光线通过该第三成像透镜并折射至该双光谱式光传感器,该双光谱式光传感器感测该对象的位移并产生一对应的第一控制信号;
其中,该转向光程组件导引该第二反射光线通过该第三成像透镜并折射至该双光谱式光传感器,该双光谱式光传感器感测该平面并产生一对应的第二控制信号。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移动轨迹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投影组具有一第一光源及一第一成像透镜,该第一成像透镜相对于该透光片,该第一光源朝向该物件射出该第一感测光线,该对象产生该第一反射光线至该第一成像透镜。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移动轨迹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投影组具有一第二光源及一第二成像透镜,该第二成像透镜相对于该平面,该第二光源朝向该平面射出该第二感测光线,该平面产生该第二反射光线至该第二成像透镜。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移动轨迹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向光程组件为一双面反射式棱镜。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移动轨迹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光谱式光传感器还包括有一滤光单元及一光信号接收区,该滤光单元用以分别滤出具有该第一波长的该第一反射光线,及滤出具有该第二波长的该第二反射光线,该光信号接收区设置于该滤光单元的一侧,用以接收该第一反射光线及该第二反射光线。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移动轨迹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滤光单元还包含有一第一滤光片及一第二滤光片,该第一滤光片用以滤出具有该第一波长的该第一反射光线,该第二滤光片用以滤出具有该第二波长的该第二反射光线。
10.一种光学移动轨迹模块,装设于一计算机输入装置内,其特征在于,该光学移动轨迹模块包括有:
一电路板,电性设置有一双光谱式光传感器;
一第一投影组,用以射出一第一感测光线至一第一对象,并使该第一对象产生一第一反射光线,且该第一反射光线具有一第一波长;
一第一转向光程组件,设置于该第一投影组与该双光谱式光传感器之间;
一第二投影组,用以射出一第二感测光线至一第二对象,并使该第二对象产生一第二反射光线,且该第二反射光线具有一第二波长;
一第二转向光程组件,设置于该第一转向光程组件与该双光谱式光传感器之间;以及
一第三成像透镜,设置于该第二转向光程组件与该双光谱式光传感器之间;
其中,该第一转向光程组件导引该第一反射光线通过该第二转向光程组件及该第三成像透镜并折射至该双光谱式光传感器,该双光谱式光传感器感测该第一对象的位移并产生一对应的第一控制信号;
其中,该第二转向光程组件导引该第二反射光线通过该第三成像透镜并折射至该双光谱式光传感器,该双光谱式光传感器感测该第二对象的位移并产生一对应的第二控制信号。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移动轨迹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投影组具有一第一光源及一第一成像透镜,所述的第二投影组具有一第二光源及一第二成像透镜。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移动轨迹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转向光程组件及该第二转向光程组件共同构成为一双面反射式棱镜。
CNU2008201776467U 2008-11-20 2008-11-20 光学移动轨迹模块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319176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1776467U CN201319176Y (zh) 2008-11-20 2008-11-20 光学移动轨迹模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1776467U CN201319176Y (zh) 2008-11-20 2008-11-20 光学移动轨迹模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319176Y true CN201319176Y (zh) 2009-09-30

Family

ID=411979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177646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319176Y (zh) 2008-11-20 2008-11-20 光学移动轨迹模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319176Y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43482B (zh) * 2009-10-21 2012-07-04 昆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多光学组件的执行方法及其笔型光学输入装置
CN105278756A (zh) * 2014-05-28 2016-01-27 培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轨迹撷取装置及其移动轨迹撷取模块
WO2020140741A1 (zh) * 2019-01-02 2020-07-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2367589A (zh) * 2020-11-27 2021-02-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耳机、耳机组件、电子系统、佩戴检测组件及穿戴设备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43482B (zh) * 2009-10-21 2012-07-04 昆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多光学组件的执行方法及其笔型光学输入装置
CN105278756A (zh) * 2014-05-28 2016-01-27 培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轨迹撷取装置及其移动轨迹撷取模块
WO2020140741A1 (zh) * 2019-01-02 2020-07-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模组及显示装置
US11238262B2 (en) 2019-01-02 2022-02-01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2367589A (zh) * 2020-11-27 2021-02-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耳机、耳机组件、电子系统、佩戴检测组件及穿戴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49726B2 (en) Optical trace detecting module
JP5166713B2 (ja) レーザスペックルを使用する位置検出システム
CN102081483B (zh) 光学感测模块
CN102023764B (zh) 一种光学定位装置及方法
TWI433009B (zh) 光學式觸控裝置
CN102073420B (zh) 触控显示装置
CN201319176Y (zh) 光学移动轨迹模块
CN100594474C (zh) 光学滑垫
US9201511B1 (en) Optical navigation sensor and method
US20110090515A1 (en) Optical Sensing System
TWI585655B (zh) 觸控用之光學板結構、包含其之觸控式顯示面板及觸控式液晶顯示器
KR100970129B1 (ko) 광 포인팅 장치 및 동작 방법
CN203070234U (zh) 鼠标装置
CN201218933Y (zh) 光学轨迹感测模块
CN101685350B (zh) 计算机输入装置、双光谱式数据输入处理方法及其传感器
CN202995627U (zh) 光学感测式输入装置
KR101044145B1 (ko) 광학 포인팅 장치
CN102236478B (zh) 光学式触控显示装置
CN201247452Y (zh) 光学移动轨迹模块
CN101916151B (zh) 光学板结构、包含其的触控式显示面板及触控式液晶显示器
CN101685352B (zh) 时差式计算机输入装置及其数据输入处理方法和其传感器
CN1202466C (zh) 光电鼠标
CN202133953U (zh) 便携式电子装置
CN101685351B (zh) 计算机输入装置、双核式数据输入处理方法及其传感器
US8896553B1 (en) Hybrid sensor modu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930

Termination date: 2013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