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289828Y - 低压电器过载保护智能调试装置 - Google Patents

低压电器过载保护智能调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289828Y
CN201289828Y CNU2008201532034U CN200820153203U CN201289828Y CN 201289828 Y CN201289828 Y CN 201289828Y CN U2008201532034 U CNU2008201532034 U CN U2008201532034U CN 200820153203 U CN200820153203 U CN 200820153203U CN 201289828 Y CN201289828 Y CN 201289828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energising
cylinder
pull bar
operated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15320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武山
张敏良
郑刚
钱华
高伟
韩国建
范狄庆
潘智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OPLE'S ELECTRICAL APPLIANCE FACTORY SHANGHAI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
Original Assignee
PEOPLE'S ELECTRICAL APPLIANCE FACTORY SHANGHAI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OPLE'S ELECTRICAL APPLIANCE FACTORY SHANGHAI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 filed Critical PEOPLE'S ELECTRICAL APPLIANCE FACTORY SHANGHAI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82015320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289828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289828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289828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种低压电器过载保护智能调试装置。为了提供一种装置,解决自动化调节锁紧螺钉螺母的问题,提出了以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a.装置机架;b.装置电路;c.提供试验大电流的电流机构;d.用于输送试验大电流的大电流输送线;e.位置支架;f.产生触点压力的触点压力机构;所述的触点压力机构包括通电头;所述的通电头包括上通电头、下通电头;g.对低压断路开关进行压紧定位的压紧定位机构;h.具有五个自由度、可同轴旋转的内外套筒调节锁紧机构;等等。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自动化、流水化的对低压断路开关进行调节、锁定作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等。

Description

低压电器过载保护智能调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生产、检验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低压电器过载保护智能调试装置。
背景技术
低压断路开关,又称低压断路保护开关,它的前部装有把柄,在正常的情况下,拨动把柄可以接通或切断电路;在异常的情况下,流过开关的负载电流超过额定值时,安装在开关内的双金属片会发烫、产生弯曲动作,造成低压断路开关自动跳闸、切断电流,从而达到保护电源线路和用电器的目的。
随着科学的进步、技术的发展,自动化生产水平的日益提高,采用流水线式的大规模生产其单件成本明显降低;与此同时,需要科技人员不断解决工业自动化生产过程中的许多具体的技术问题。
对低压断路开关的制造和调试而言,国内外最先进的技术水平是:在人工的参与下,进行单件单程的调试。
目前,在低压断路开关的生产中,对双金属片上的螺钉、螺母所进行的调节、锁定工作,迫切需要实现作业过程的自动化和流水化。但是,现有技术和现有设备,不能解决该问题或达到该目标。
经检索,在公开的专利中或其他的文献报道中,也未发现有现成的设备、装置或技术,能对低压断路开关的过载保护性能进行高度自动化或流水化的调试。
发明内容
在低压断路开关的生产中,对双金属片上的螺钉、螺母所进行的调节、锁定工作,迫切需要解决作业过程自动化和流水化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装置,它能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如下的设计方案。
1.一种低压电器过载保护智能调试装置,包括:
a.装置机架;所述的装置机架包括主框架和分支架;所述的分支架与主框架固定联接;
b.装置电路;所述的装置电路中设置智能部件;所述的装置电路包括检测电路,控制电路,电源电路;所述的电源电路包括:总电源开关,交流电源电路,直流电源电路;
c.提供试验大电流的电流机构;
d.用于输送试验大电流的大电流输送线;
e.位置支架和作为装置工作对象的低压断路开关;低压断路开关摆放在位置支架上;
f.产生触点压力的触点压力机构;所述的触点压力机构包括通电头;所述的通电头包括上通电头、下通电头;
g.对低压断路开关进行压紧定位的压紧定位机构;
h.具有五个自由度、可同轴旋转的内外套筒调节锁紧机构;
所述的内外套筒包括内套筒和外套筒,内套筒位于外套筒内,内套筒和外套筒的中心轴线重合;内外套筒设置在内外套筒调节锁紧机构的上部;所述的五个自由度是指内外套筒能够进行:X轴方向的来回移动,Y轴方向的来回移动,Z轴方向的来回移动,在X轴和Z轴构成的平面中进行的转动,围绕Z轴进行的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所述的旋转是指:内套筒和外套筒既可同时进行顺时针旋转、同时进行逆时针旋转,也可在内套筒停止转动的情况下,外套筒单独进行顺时针、逆时针旋转;
所述的总电源开关,其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相连接、其输出端与交流电源电路相连接;所述的直流电源电路,其输入端与交流电源电路相连接;所述的电流机构,其输入端与总电源开关的输出端相连接、其输出端通过大电流输送线与通电头相连接;
所述的位置支架与装置机架固定联接或者所述的位置支架通过分支架与主框架固定联接;
所述的触点压力机构与位置支架固定联接;触点压力机构的通电头与低压断路开关的接线端为离合关系,所述的合是抵连接;
所述的压紧定位机构与装置机架固定联接或者压紧定位机构通过分支架与装置机架固定联接,压紧定位机构与低压断路开关为离合关系,所述的合是抵连接;
所述的内外套筒调节锁紧机构与装置机架固定联接;或者所述的内外套筒调节锁紧机构的底部、装置机架的底部,二者都与地面固定联接。
2.所述的触点压力机构,包括:空气压缩机,第一拉杆位置气缸和第一位置电磁阀,第二拉杆位置气缸和第二位置电磁阀,通电气缸和通电电磁阀,上通电头,下通电头,上通电拉杆,下通电拉杆,第一绝缘部件,第二绝缘部件,弹性压力分机构,压力绝缘板,作为大电流输送线的第一连接软线、第二连接软线;
第一拉杆位置气缸,其设置在位置支架的上方、并与位置支架固定联接;第一绝缘部件既与第一拉杆位置气缸的输出轴固定联接、又与位置支架上下滑动连接;第一连接软线与上通电头固定电联接;上通电头与上通电拉杆的一侧端部固定联接;上通电拉杆的杆身与第一绝缘部件左右滑动连接;通过弹性压力分机构,上通电拉杆的另一侧端部与压力绝缘板既抵连接、又滑动连接;
第二拉杆位置气缸,其设置在位置支架的下方、并与位置支架固定联接;第二绝缘部件既与第二拉杆位置气缸的输出轴固定联接、又与位置支架上下滑动连接;第二连接软线与下通电头固定电联接;下通电头与下通电拉杆的一侧端部固定联接;下通电拉杆的杆身与第二绝缘部件左右滑动连接;通过弹性压力分机构,下通电拉杆的另一侧端部与压力绝缘板既抵连接、又滑动连接;
压力绝缘板与通电气缸的输出轴固定联接,通电气缸与位置支架固定联接;
空气压缩机、第一位置电磁阀、第一拉杆位置气缸,三者通过气体管顺序气路连接;空气压缩机、第二位置电磁阀、第二拉杆位置气缸,三者通过气体管顺序气路连接;空气压缩机、通电电磁阀、通电气缸,三者通过气体管顺序气路连接;
空气压缩机的接线端、第一位置电磁阀的接线端、第二位置电磁阀的接线端、通电电磁阀的接线端,分别通过电线与控制电路相连接。
3.所述的触点压力机构和弹性压力分机构包括:四个限位销柱,两根压缩弹簧,第一气缸安装板,第二气缸安装板,开设螺孔的上拉杆连接块,开设螺孔的下拉杆连接块,两根螺杆及其配套的螺母、垫圈,四个导套和四个导柱;所述的导柱位于导套内、且两者滑动连接;所述的螺孔和所述的螺杆,其螺纹配合;
所述的第一绝缘部件为一上一下的两块长板,在每一块长板的两端各开设一个安装孔;上通电拉杆是开有两个槽孔的长条块,长条块的截面为矩形;上通电拉杆位于第一绝缘部件的两块长板之间;上通电拉杆与两块长板滑动连接;两根限位销柱,分别穿过上通电拉杆的两个槽孔、两块长板的安装孔,并且限位销柱和长板固定联接;上通电拉杆的一端与上通电头的中部固定联接,上通电拉杆的另一端与上拉杆连接块固定联接;上通电头,其上端与第一连接软线固定电联接,其下端为突起的形状、并与低压断路开关的接线端为离合关系,所述的合是抵连接;
所述的第二绝缘部件为一上一下的两块长板,在每一块长板的两端各开设一个安装孔;下通电拉杆是开有两个槽孔的长条块,长条块的截面为矩形;下通电拉杆位于第二绝缘部件的两块长板之间;下通电拉杆与两块长板滑动连接;两根限位销柱,分别穿过下通电拉杆的两个槽孔、两块长板的安装孔,并且限位销柱和两块长板固定联接;下通电拉杆的一端与下通电头的中部固定联接,下通电拉杆的另一端与下拉杆连接块固定联接;下通电头,其下端与第二连接软线固定电联接,其上端为突起的形状、并与低压断路开关的接线端为离合关系,所述的合是抵连接;
所述的压力绝缘板,在其上部开有上槽孔、在其下部开有下槽孔;
在一根螺杆上依序设置螺母、上拉杆连接块、压力绝缘板、垫圈、压缩弹簧、垫圈、两个螺母;其中,螺杆穿过上拉杆连接块的螺孔和压力绝缘板的上槽孔,并且螺母、上拉杆连接块、螺杆三者通过螺纹固定联接;
在另一根螺杆上依序设置螺母、下拉杆连接块、压力绝缘板、垫圈、压缩弹簧、垫圈、两个螺母;其中,螺杆穿过下拉杆连接块的螺孔和压力绝缘板的上槽孔,并且螺母、下拉杆连接块、螺杆三者通过螺纹固定联接;
压力绝缘板的中部与通电气缸的输出轴固定联接、或者压力绝缘板的中部通过连接块与通电气缸的输出轴固定联接;
第一气缸安装板既与第一拉杆位置气缸的输出轴固定联接、又与第一绝缘部件的下部长板固定联接;在第一气缸安装板的两端各固定联接一根导柱,对应设置的两个导套与位置支架固定联接;
第二气缸安装板既与第二拉杆位置气缸的输出轴固定联接、又与第二绝缘部件的上部长板固定联接;在第二气缸安装板的两端各固定联接一根导柱,对应设置两个导套与位置支架固定联接。
4.所述的压紧定位机构包括:空气压缩机,定位气缸和定位电磁阀,型号转换气缸和型号电磁阀,型号转换垫块;
在低压断路开关所在部位的一侧,设置定位气缸;定位气缸与装置机架固定联接,定位气缸的输出轴与低压断路开关为离合关系或者定位气缸输出轴的轴伸与低压断路开关为离合关系;所述的合是抵连接;
在低压断路开关所在部位的另一侧,设置型号转换垫块和型号转换气缸;型号转换气缸与装置机架固定联接,型号转换气缸的输出轴与型号转换垫块为拆卸式固定连接,型号转换垫块与低压断路开关为离合关系,所述的合是抵连接;
空气压缩机、定位电磁阀、定位气缸,三者通过气体管顺序气路连接;空气压缩机、型号电磁阀、型号转换气缸,三者通过气体管顺序气路连接;
空气压缩机的接线端、定位电磁阀的接线端、型号电磁阀的接线端,分别通过电线与控制电路相连接。
5.所述的低压电器过载保护智能调试装置还包括把柄拨动机构;
所述的把柄拨动机构包括,空气压缩机,推拉气缸和推拉电磁阀,移动气缸和移动电磁阀,下部设有推块和拉块的推拉杆,推拉连接板,把柄位置检测器;
推拉杆的上部与推拉气缸的输出轴固定联接;推拉气缸与移动气缸的输出轴通过推拉连接板固定联接,移动气缸与装置机架固定联接;把柄位置检测器设置在推拉杆所在的区域并与分支架固定联接;把柄位置检测器通过电线与装置电路相连接;
空气压缩机、推拉电磁阀、推拉气缸,三者通过气体管顺序气路连接;空气压缩机、移动电磁阀、移动气缸,三者通过气体管顺序气路连接;
空气压缩机的接线端、推拉电磁阀的接线端、移动电磁阀的接线端,分别通过电线与控制电路相连接。
6.所述的低压电器过载保护智能调试装置还包括冷却机构;
所述的冷却机构包括:空气压缩机,气体通断电磁阀,气体流量调节阀,出气口接头;
所述的下通电头上开孔;空气压缩机、气体通断电磁阀、气体流量调节阀,出气口接头,依序通过气体管气路连接,所述的出气口接头设置在下通电头的开孔位置;
空气压缩机的接线端、气体通断电磁阀的接线端、气体流量调节阀的接线端,分别通过电线与控制电路相连接。
7.所述的电流机构,包括含有控制线圈的通电接触器、电子调压器、变压器、电流互感器、含有控制线圈的气动开关、低压断路开关、含有控制线圈的相电流切换器、稳流控制器;
通电接触器的输入两端与总电源开关的输出两端相连接;通电接触器、电子调压器、变压器三者顺序连接,所述的顺序相连接是指前者的输出两端与后者的输入两端相连接;变压器输出的一端、电流互感器的初级绕组、含控制线圈的气动开关、低压断路开关、含控制线圈的相电流切换器、变压器输出的另一端,串联连接;
电流互感器的次级绕组与稳流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接;稳流控制器的输出两端与电子调压器的输入两端相连接;
控制电路和稳流控制器由双向线路连接,所述的双向线路是指稳流控制器通过线路向控制电路传送电流大小的信号、控制电路通过线路向稳流控制器传送控制信号;控制电路的输出端通过电线分别与通电接触器的控制线圈、相电流切换器的控制线圈、气动开关的控制线圈相连接。
8.所述的智能部件是指以下三者的任意一者:
a.计算机;
b.可编程序控制器;
c.计算机和可编程序控制器,计算机的控制信号输出端与可编程序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输入端相连接,可编程序控制器的输出端与后续电路各执行机构的接线端相连接。
9.所述的内外套筒调节锁紧机构,包括:能够进行X方向移动和Y方向移动的X-Y工作台,支架,转动部件,转动框,移动部件,移动框,执行调节锁紧任务的旋转机构;
所述的支架与X-Y工作台固定连接;转动框通过转动部件与支架转动连接;移动框通过移动部件与转动框移动连接;旋转机构设置在移动框上;
所述的旋转机构,包括外套筒,内套筒,外层柔性节,内层柔性节,第一扭矩控制器,第二扭矩控制器,第一电磁离合器,电磁制动器,用于实现同轴目的的同轴零部件,上连接体,外连接体,内连接体,具有双轴的空心轴电机;
所述的双轴为外轴和内轴,外轴为开设通孔的空心轴,外轴的孔径大于内轴的外径,内轴位于外轴内、且两者处于同一轴线;外轴和内轴,两者都向外延伸出空心轴电机的两个端面;在空心轴电机内部,外轴位于电机转子的中央、并且与转子固定联接;
空心轴电机以竖直姿态与移动框的框身固定联接;
在空心轴电机的下侧,
外轴与外连接体连接,内轴与内连接体连接;内轴、内连接体位于外轴、外连接体的中央;
外连接体与移动框转动连接;外连接体和内连接体通过第一电磁离合器吸合连接,第一电磁离合器与移动框固定联接;第一扭矩控制器,其探测部件和信号接收部件,二者对应设置,探测部件设置在内轴上、信号接收部件与移动框固定联接;内连接体的下端位于电磁制动器内,电磁制动器与移动框的下部固定联接;
在空心轴电机的上侧,
所述的外套筒、外层柔性节、上连接体、外轴,从上到下依序固定连接;所述的内套筒、内层柔性节、内轴,从上到下依序固定连接;所述的内套筒、内层柔性节、内轴设置在外套筒、外层柔性节、上连接体、外轴的中央;第二扭矩控制器,其探测部件设置在外轴上、或设置在上连接体上,其信号接收部件对应设置并与移动框固定联接;移动框的上部,与外轴转动连接或者与上连接体转动连接。
10.所述的外层柔性节和内层柔性节,是采用弹性良好的塑料或橡胶材料制成的管状物,其外壁或其内壁或其内外壁开设封闭的凹槽,所述的凹槽截面形状为矩形或圆弧形;
所述的转动部件,包括第一销子转动付,第二销子转动付,角度电机,角度电机支架,含有螺母座和推拉丝杠的第一丝杠付;所述的螺母座,其一端开设用于转动的圆孔,其另一端开设内螺纹,推拉丝杠的一端旋入内螺纹、二者旋转滑动连接;
所述的支架和转动框通过第一销子转动付转动连接;第一丝杠付的螺母座,其开设圆孔的一端通过第二销子转动付和转动框转动连接;推拉丝杠的另一端与角度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联接;角度电机通过角度电机支架与支架转动连接;
所述的移动部件,包括移动电机,第二电磁离合器,第三电磁离合器,上下销子,开设孔眼的上下销子座,螺母体,上部开设外螺纹的杆体,二者啮合的主动齿轮和被动齿轮;所述的螺母体和杆体,二者螺纹配合;
所述的移动电机以竖直姿态与转动框固定连接,移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第二电磁离合器与杆体的下端吸合连接,第二电磁离合器与转动框固定连接;杆体的下部与转动框转动连接;杆体的杆身设置在被动齿轮的中央和第三电磁离合器内,杆体和被动齿轮转动连接、杆体和被动齿轮还通过第三电磁离合器吸合连接,第三电磁离合器与转动框固定连接;
所述的螺母体与移动框的上部固定联接,杆体的螺纹部分与螺母体旋转滑动连接;杆体的顶部与转动框转动连接;
所述的主动齿轮和外轴固定联接、或者主动齿轮和上连接体固定联接,所述的固定联接是同轴固定联接;
所述的上下销子座与移动框的下部固定联接,上下销子位于上下销子座的孔眼内并滑动连接,上下销子与转动框固定联接;
所述的上下销子为方柱形、上下销子座的孔眼为方形,或者所述的上下销子为圆柱形、上下销子座的孔眼为圆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现有技术和创新技术整合为一体,组合形成一个崭新的装置,由该装置自动化、流水化的对低压断路开关进行调节、锁定作业;还有,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大、使产品的一致性得到了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中的实用新型装置示意图;
图2是图1在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2的A向视图;
图4是图1在I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4在II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实施例二中的内外套筒调节锁紧机构示意图;
图7是图6在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图7经实用化设计处理后的图;
图9是图6在I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0是图6在II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1是图6在IV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2是图11的A向视图;
图13是实施例三中的实用新型装置电原理框图;
图14时是实施例四中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X-Y工作台;2.调节锁紧机构;3.装置机架;4.激光传感器;5.低压断路开关;6.推拉杆;7.推拉气缸;8.推拉连接板;12.第一连接软线13.上通电头;14.上通电拉杆;14-1.下通电拉杆;15.弹性压力分机构;16.压力绝缘板;17.通电气缸;18.第一拉杆位置气缸;18-1.第二拉杆位置气缸;19.下通电头;20.出气口接头;21.第二连接软线;23.电流机构;26.型号转换气缸;27.型号转换垫块;30.移动气缸;31.定位气缸;50.位置支架;52.第一绝缘部件;53.第二绝缘部件;54.第一气缸安装板;55.第二气缸安装板;
101.工作台下层;102.工作台中层;103.安装板;119.第一导轨;120.第二导轨;122.第一转动轴;123.第一支承座;125.第一电机;126.第一连接零件;127.第二转动轴;128.第二支承座;130.第二电机;131.第二连接零件;
202.支架;203.转动框;204.移动框;205.外套筒;206.内套筒;207.外层柔性节;208.内层柔性节;209.第一扭矩控制器;210.第二扭矩控制器;211.第一电磁离合器;212.电磁制动器;213.空心轴电机;214.外轴;215.内轴;216.第一销子转动付;217.第二销子转动付;218.角度电机;219.角度电机支架;220.螺母座;221.推拉丝杆;222.移动电机;223.第二电磁离合器;224.第三电磁离合器;225.上下销子;226.上下销子座;227.螺母体;228.杆体;229.主动齿轮;230.被动齿轮;231.限位开关;
A.总电源开关;B.通电接触器;C.电子调压器;D.变压器;E.电流互感器;F.气动开关;H.相电流切换器;I.稳流控制器;J.装置电线;K.可编程序控制器;L.含有计算机的控制电路;M.假负载。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在生产低压断路开关5的过程中,需要对开关中过载保护机构双金属片上的螺钉、螺母进行调节和锁定。
在现有的技术中,上述对过载保护机构双金属片上的螺钉、螺母,所进行的调节、锁定工作是由人工进行的。
由人工进行的调节、锁定工作,通常的步骤是:第一步是将待作业的低压断路开关5搬到工作台上;第二步是用手工的方式,将连接导线与低压断路开关5的接线端相连接;第三步是,通过连接导线向低压断路开关5输送检测电流、并在规定的时间内保持持续输送稳定的电流;第四步是,由于检测电流持续流过双金属片,所以使双金属片弯曲动作,或者双金属片虽有弯曲动作的倾向、但不足以产生动作,因而,由操作人员手工使用小套筒调节螺钉,以达到使双金属片恰好弯曲动作、处于临界状态;第五步是,再由操作人员手工使用大套筒,旋转、锁定螺母(此时螺钉不能旋转;否则,整定的电流参数被改变),确保双金属片弯曲动作时的电流参数稳定不变。
以上描述的人工调节、锁定工作,存在的问题是:1.劳动生产率低,即产量低;2.工人劳动强度大;3.产品的技术参数一致性差,受到操作工人的技术水平、工作态度和思想情绪的影响很大;4.无法实现作业生产的流水作业和全自动化。
为此,提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低压电器过载保护智能调试装置。
为了完成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和克服以下一系列的技术问题。
第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实用新型装置中的作业机构,需要具有以下的运动自由度:
X方向的自由度,即可以作水平左右方向的移动;
Y方向的自由度,即可以作水平前后方向的移动(或者相对于附图而言:在水平面上作穿入或穿出纸面的移动);
Z方向的自由度,即可以作上下方向的移动;
螺钉、螺母,其轴线如果不是垂直的,那么,作业机构还需要能够进行角度的变化、调整,目的是使作业机构与螺钉、螺母位于同一轴线;
在调节和锁定螺钉、螺母时,需要能够进行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的旋转。
当装置解决了上述五个运动自由度的问题后,还需要解决第二个问题,即螺钉调节完成后,如何保持螺钉不动、锁紧螺母的问题。因为螺钉调节完成后,需要对螺钉的状态保持不变、即锁紧螺母,但是,在锁紧螺母的时候又往往造成螺钉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第三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在作业中,需要将作业对象----低压断路开关5定位,即使得低压断路开关5在空间的位置固定不变,以免作业对象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移动、变化;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则所有的操作无法进行。
第四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在装置中,低压断路开关5既要能够被放入和取出、又要能做到通电部件可以按一定的压力与低压断路开关5的接线端接触送电;如果压力太小,将在接线端接触送电处出现较大的接触电阻,如此,不仅无法正确进行调节操作,而且还会产生火花或发烫,烧坏通电部件和低压断路开关5的接线端,严重时还会将通电部件和接线端融化为一体、无法脱离;如果压力太大,轻则使低压断路开关5的接线端变形,重则将使低压断路开关5破裂。
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很好地解决了上述一系列的技术难题。
关于电路中自动化方面的技术,这是一个非常成熟的技术领域,有大量的书籍、文献等,对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实施本实用新型时,不存在无法克服的技术困难。所以,在本实用新型的文件中,如无特别指出的,均为现有的普通技术,按照本实用新型文件的有关提示,都能得到实现,限于篇幅的关系,属于普通、现有技术的内容,就不再重复赘述了。
下面,先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总体的描述、说明和解释。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低压电器过载保护智能调试装置,包括:a、b、c、d、e、f、g、h项;下面,描述有关的情况。
a.装置机架3;所述的装置机架3包括主框架和分支架;所述的分支架与主框架固定联接。
一般而言,一个装置或设备等,都需要有机架,用以安装、固定各个机构、零部件;同样的,本实用新型装置也需要有装置机架3,以安装、固定各个机构、部件等等。
b.装置电路;所述的装置电路中设置智能部件;所述的装置电路包括检测电路,控制电路,电源电路;所述的电源电路包括:总电源开关A,交流电源电路,直流电源电路。
c.提供试验大电流的电流机构23。
试验大电流的大小和通电持续时间的长短,对于不同规格、型号的低压断路开关而言,是不同的。对某一具体型号、规格的低压断路开关5,当按照规定的大小接通电流并持续规定的时间长短时,双金属片应当发热弯曲动作,从而造成该低压断路开关跳闸,即切断了低压断路开关的通路,进而保护低压断路开关后续连接的电路,起到过载保护的作用。
d.用于输送试验大电流的大电流输送线。在本实用新型装置中,大电流输送线,应视情况而决定采用铜排或硬质铜导线或铜质软线。比如,与上通电头13、下通电头19相连的大电流输送线,应使用铜质软线,因为上通电头13和下通电头19需要移动变化;行走在装置机架上的,可以采用铜排,并通过绝缘材料使铜排与装置机架形成固定连接。
e.位置支架50和作为装置工作对象的低压断路开关5;低压断路开关5摆放在位置支架50上。
设计时,可以考虑是由手工或其他自动化机构将低压断路开关进行摆放的,所谓的摆放是初步放置、不精确放置、非最后固定不变放置的意思。低压断路开关5最后固定不变的精确放置,需要由压紧定位机构来实现。
f.产生触点压力的触点压力机构;所述的触点压力机构包括通电头;所述的通电头包括上通电头13、下通电头19。
上通电头13和下通电头19构成一对通电头,用以输送试验大电流的流进和流出。上通电头13和下通电头19应该使用铜材料制作。
g.对低压断路开关5进行压紧定位的压紧定位机构。
如果不对低压断路开关进行压紧定位,本实用新型装置就不能顺利进行其他操作。
h.具有五个自由度、可同轴旋转的内外套筒调节锁紧机构。
所述的内外套筒包括内套筒206和外套筒205,内套筒206位于外套筒205内,内套筒206和外套筒205的中心轴线重合;内外套筒设置在内外套筒调节锁紧机构的上部;所述的五个自由度是指内外套筒能够进行:X轴方向的来回移动,Y轴方向的来回移动,Z轴方向的来回移动,在X轴和Z轴构成的平面中进行的转动,围绕Z轴进行的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所述的旋转是指:内套筒206和外套筒205既可同时进行顺时针旋转、同时进行逆时针旋转,也可在内套筒206停止转动的情况下,外套筒205单独进行顺时针、逆时针旋转。
对于以上的描述,需要指出的是,所谓“在X轴和Z轴构成的平面中进行的转动”,一旦发生了这种转动后,Z轴也发生了因转动而产生的变化、即偏离了垂直的方向,所以,本实用新型中的Z轴方向,既包括垂直的方向、也包括因这种转动而造成的非垂直的方向。
所述的总电源开关A,其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相连接、其输出端与交流电源电路相连接;所述的直流电源电路,其输入端与交流电源电路相连接;所述的电流机构23,其输入端与总电源开关A的输出端相连接、其输出端通过大电流输送线与通电头相连接。
所述的位置支架50与装置机架3固定联接或者所述的位置支架50通过分支架与主框架固定联接;
所述的触点压力机构与位置支架50固定联接;触点压力机构的通电头与低压断路开关5的接线端为离合关系,所述的合是抵连接。
本实用新型文件在此处以及其它之处,多次使用“------为离合关系,所述的合是抵连接”的语句。现予以说明,并且本说明普遍适用;说明:该语句的意思是指:两个物体之间,存在两种空间连接关系,一种是两者分离、脱离的,另一种是两者合在一起的连接关系、并且合在一起的连接关系为抵连接关系。
所述的压紧定位机构与装置机架3固定联接或者压紧定位机构通过分支架与装置机架3固定联接,压紧定位机构与低压断路开关5为离合关系,所述的合是抵连接。
所述的内外套筒调节锁紧机构与装置机架3固定联接;或者所述的内外套筒调节锁紧机构的底部、装置机架3的底部,二者都与地面固定联接。
在制造和使用本装置时,位置支架50、触点压力机构、压紧定位机构、内外套筒调节锁紧机构、以及其他的机构或零部件,它们固定连接的位置或方法是可以变化的,因此,对照本实用新型而言,仅仅是变化固定连接位置或方法的装置,则依然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使阅读者能快速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以上内容,下面简略地描述本装置的操作情况。
A.将作业对象低压断路开关摆放到位置支架50上。
B.使用压紧定位机构,将低压断路开关压紧,使低压断路开关在空间上固定。
C.使用触点压力机构,将本装置的上下通电头与低压断路开关的接线端进行接触式连接,并且在接触处始终保持一定的接触压力。
D.使用电流机构23,并通过大电流输送线、上下通电头向低压断路开关输送试验大电流。
E.使用内外套筒调节锁紧机构;在控制电路的指挥下,内外套筒到达调节双金属片动作的螺钉、螺母的位置,先由内套筒调节螺钉,当低压断路开关的过载保护电流调试合格后,再由外套筒锁紧、固定螺母。
F.装置复位。
上面,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总体的描述、说明和解释。下面,对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说明和解释。
1.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所述的触点压力机构,包括:空气压缩机,第一拉杆位置气缸18和第一位置电磁阀,第二拉杆位置气缸18-1和第二位置电磁阀,通电气缸17和通电电磁阀,上通电头13,下通电头19,上通电拉杆14,下通电拉杆14-1,第一绝缘部件52,第二绝缘部件53,弹性压力分机构,压力绝缘板16,作为大电流输送线的第一连接软线12、第二连接软线21。
说明:在本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可以实施的动作是:1.将上通电头13和下通电头19与低压断路开关的接线端进行接触式连接;2.在接触处始终保持接触压力;3.能方便地摆放和取出低压断路开关,即对低压断路开关的摆放和取出不造成无法进行的障碍。
第一拉杆位置气缸18,其设置在位置支架50的上方、并与位置支架50固定联接;第一绝缘部件52既与第一拉杆位置气缸18的输出轴固定联接、又与位置支架50上下滑动连接;第一连接软线12与上通电头13固定电联接;上通电头13与上通电拉杆14的一侧端部固定联接;上通电拉杆14的杆身与第一绝缘部件52左右滑动连接;通过弹性压力分机构,上通电拉杆14的另一侧端部与压力绝缘板16既抵连接、又滑动连接。
第二拉杆位置气缸18-1,其设置在位置支架50的下方、并与位置支架50固定联接;第二绝缘部件53既与第二拉杆位置气缸18-1的输出轴固定联接、又与位置支架50上下滑动连接;第二连接软线21与下通电头19固定电联接;下通电头19与下通电拉杆14-1的一侧端部固定联接;下通电拉杆14-1的杆身与第二绝缘部件53左右滑动连接;通过弹性压力分机构,下通电拉杆14-1的另一侧端部与压力绝缘板16既抵连接、又滑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文件中,多次使用“固定电联接”词语,其意思是:既有机械意义上的固定联接,又有电学意义上的电连接,电连接是指两者电路连通、电流可以流通。
从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第一拉杆位置气缸18和第二拉杆位置气缸18-1,是对称设置的。
压力绝缘板16与通电气缸17的输出轴固定联接,通电气缸17与位置支架50固定联接;
空气压缩机、第一位置电磁阀、第一拉杆位置气缸18,三者通过气体管顺序气路连接;空气压缩机、第二位置电磁阀、第二拉杆位置气缸18-1,三者通过气体管顺序气路连接;空气压缩机、通电电磁阀、通电气缸17,三者通过气体管顺序气路连接。
空气压缩机的接线端、第一位置电磁阀的接线端、第二位置电磁阀的接线端、通电电磁阀的接线端,分别通过电线与控制电路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文件中,多处使用了“分别通过电线------连接”和“通过电线分别------连接”的语句,为防止发生不同的理解,特做如下普遍适用的说明。
上述语句中的分别,就是单独连接的意思。以“空气压缩机的接线端、第一位置电磁阀的接线端、第二位置电磁阀的接线端、通电电磁阀的接线端,分别通过电线与控制电路相连接”为例,其意思就是:空气压缩机的接线端通过电线与控制电路相连接、第一位置电磁阀的接线端过电线与控制电路相连接、第二位置电磁阀的接线端通过电线与控制电路相连接、通电电磁阀的接线端通过电线与控制电路相连接。
不能理解为:空气压缩机的接线端、第一位置电磁阀的接线端、第二位置电磁阀的接线端、通电电磁阀的接线端,四个接线端相互连接后再与控制电路相连接。
控制电路可以通过电线分别命令空气压缩机、第一位置电磁阀、第二位置电磁阀、通电电磁阀的开和关。
在本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以及其他的技术方案中,用到了空气压缩机,对此有如下普遍适用的说明。
空气压缩机,可以固定安装在本装置机架3上;也可以设置在本装置机架3外,通过电线和气体管与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各个部分构成为一体。
2.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所述的触点压力机构和弹性压力分机构包括:四个限位销柱,两根压缩弹簧,第一气缸安装板54,第二气缸安装板55,开设螺孔的上拉杆连接块,开设螺孔的下拉杆连接块,两根螺杆及其配套的螺母、垫圈,四个导套和四个导柱;所述的导柱位于导套内、且两者滑动连接;所述的螺孔和所述的螺杆,其螺纹配合。
所述的第一绝缘部件52为一上一下的两块长板,在每一块长板的两端各开设一个安装孔;上通电拉杆14是开有两个槽孔的长条块,长条块的截面为矩形;上通电拉杆14位于第一绝缘部件52的两块长板之间;上通电拉杆14与两块长板滑动连接;两根限位销柱,分别穿过上通电拉杆14的两个槽孔、两块长板的安装孔,并且限位销柱和长板固定联接;上通电拉杆14的一端与上通电头13的中部固定联接,上通电拉杆14的另一端与上拉杆连接块固定联接;上通电头13,其上端与第一连接软线12固定电联接,其下端为突起的形状、并与低压断路开关5的接线端为离合关系,所述的合是抵连接。
所述的第二绝缘部件53为一上一下的两块长板,在每一块长板的两端各开设一个安装孔;下通电拉杆14-1是开有两个槽孔的长条块,长条块的截面为矩形;下通电拉杆14-1位于第二绝缘部件53的两块长板之间;下通电拉杆14-1与两块长板滑动连接;两根限位销柱,分别穿过下通电拉杆14-1的两个槽孔、两块长板的安装孔,并且限位销柱和两块长板固定联接;下通电拉杆14-1的一端与下通电头19的中部固定联接,下通电拉杆14-1的另一端与下拉杆连接块固定联接;下通电头19,其下端与第二连接软线21固定电联接,其上端为突起的形状、并与低压断路开关5的接线端为离合关系,所述的合是抵连接。
所述的压力绝缘板16,在其上部开有上槽孔、在其下部开有下槽孔。
在一根螺杆上依序设置螺母、上拉杆连接块、压力绝缘板16、垫圈、压缩弹簧、垫圈、两个螺母;其中,螺杆穿过上拉杆连接块的螺孔和压力绝缘板16的上槽孔,并且螺母、上拉杆连接块、螺杆三者通过螺纹固定联接。
在另一根螺杆上依序设置螺母、下拉杆连接块、压力绝缘板16、垫圈、压缩弹簧、垫圈、两个螺母;其中,螺杆穿过下拉杆连接块的螺孔和压力绝缘板16的上槽孔,并且螺母、下拉杆连接块、螺杆三者通过螺纹固定联接。
压力绝缘板16的中部与通电气缸17的输出轴固定联接、或者压力绝缘板16的中部通过连接块与通电气缸17的输出轴固定联接。
第一气缸安装板54既与第一拉杆位置气缸18的输出轴固定联接、又与第一绝缘部件52的下部长板固定联接;在第一气缸安装板54的两端各固定联接一根导柱,对应设置的两个导套与位置支架50固定联接。
第二气缸安装板55既与第二拉杆位置气缸18-1的输出轴固定联接、又与第二绝缘部件53的上部长板固定联接;在第二气缸安装板55的两端各固定联接一根导柱,对应设置两个导套与位置支架50固定联接。
3.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所述的压紧定位机构包括:空气压缩机,定位气缸31和定位电磁阀,型号转换气缸26和型号电磁阀,型号转换垫块27。
在低压断路开关5所在部位的一侧,设置定位气缸31;定位气缸31与装置机架3固定联接,定位气缸31的输出轴与低压断路开关5为离合关系或者定位气缸31输出轴的轴伸与低压断路开关5为离合关系;所述的合是抵连接。
在低压断路开关5所在部位的另一侧,设置型号转换垫块27和型号转换气缸26;型号转换气缸26与装置机架3固定联接,型号转换气缸26的输出轴与型号转换垫块27为拆卸式固定连接,型号转换垫块27与低压断路开关5为离合关系,所述的合是抵连接。
空气压缩机、定位电磁阀、定位气缸31,三者通过气体管顺序气路连接;空气压缩机、型号电磁阀、型号转换气缸26,三者通过气体管顺序气路连接。
空气压缩机的接线端、定位电磁阀的接线端、型号电磁阀的接线端,分别通过电线与控制电路相连接。
在以上的文字中,定位气缸31输出轴的轴伸是指:输出轴在定位气缸31缸体外的延长部分。有两种办法可以实现延长,一种是定位气缸31专门定制,使输出轴做得特别长;另一种是制造一个延长物体、并将延长物体与输出轴在同一轴线上固定联接。
在以上的文字中,型号转换气缸26的输出轴与型号转换垫块27为拆卸式固定连接,也就是讲,不使用焊接方法固定联接,如果使用焊接方法固定联接后,无法进行拆卸。因为调试不同型号、规格的低压断路开关,需要经常变换各种尺寸的型号转换垫块27。
4.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所述的低压电器过载保护智能调试装置还包括把柄拨动机构。
所述的把柄拨动机构包括,空气压缩机,推拉气缸7和推拉电磁阀,移动气缸30和移动电磁阀,下部设有推块和拉块的推拉杆6,推拉连接板8,把柄位置检测器。
推拉杆的上部与推拉气缸7的输出轴固定联接;推拉气缸7与移动气缸30的输出轴通过推拉连接板8固定联接,移动气缸30与装置机架3固定联接;把柄位置检测器设置在推拉杆6所在的区域并与分支架固定联接;把柄位置检测器通过电线与装置电路相连接。
空气压缩机、推拉电磁阀、推拉气缸7,三者通过气体管顺序气路连接;空气压缩机、移动电磁阀、移动气缸30,三者通过气体管顺序气路连接;
空气压缩机的接线端、推拉电磁阀的接线端、移动电磁阀的接线端,分别通过电线与控制电路相连接。
5.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所述的低压电器过载保护智能调试装置还包括冷却机构。
所述的冷却机构包括:空气压缩机,气体通断电磁阀,气体流量调节阀,出气口接头。
所述的下通电头19上开孔;空气压缩机、气体通断电磁阀、气体流量调节阀,出气口接头,依序通过气体管气路连接,所述的出气口接头设置在下通电头19的开孔位置。
空气压缩机的接线端、气体通断电磁阀的接线端、气体流量调节阀的接线端,分别通过电线与控制电路相连接。
6.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所述的电流机构23,包括含有控制线圈的通电接触器B、电子调压器C、变压器D、电流互感器E、含有控制线圈的气动开关F、低压断路开关5、含有控制线圈的相电流切换器H、稳流控制器I。
通电接触器B的输入两端与总电源开关A的输出两端相连接;通电接触器B、电子调压器C、变压器D三者顺序连接,所述的顺序相连接是指前者的输出两端与后者的输入两端相连接;变压器D输出的一端、电流互感器E的初级绕组、含控制线圈的气动开关F、低压断路开关5、含控制线圈的相电流切换器H、变压器D输出的另一端,串联连接。
电流互感器E的次级绕组与稳流控制器I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接;稳流控制器I的输出两端与电子调压器C的输入两端相连接。
控制电路和稳流控制器I由双向线路连接,所述的双向线路是指稳流控制器I通过线路向控制电路传送电流大小的信号、控制电路通过线路向稳流控制器I传送控制信号;控制电路的输出端通过电线分别与通电接触器B的控制线圈、相电流切换器H的控制线圈、气动开关F的控制线圈相连接。
7.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所述的智能部件是指以下三者的任意一者:
a.计算机;
b.可编程序控制器;
c.计算机和可编程序控制器,计算机的控制信号输出端与可编程序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输入端相连接,可编程序控制器的输出端与后续电路各执行机构的接线端相连接。
8.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所述的内外套筒调节锁紧机构,包括:能够进行X方向移动和Y方向移动的X-Y工作台1,支架202,转动部件,转动框203,移动部件,移动框204,执行调节锁紧任务的旋转机构。
所述的支架202与X-Y工作台1固定连接;转动框203通过转动部件与支架202转动连接;移动框204通过移动部件与转动框203移动连接;旋转机构设置在移动框204上。
上述支架202、转动框203、移动框204,可以用一体的方法制造,也可以用分体的方法制造。用一体的方法制造,如翻沙浇铸。用分体的方法制造,如各段先分别制造完成,然后组装完成。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文件中,所述的转动框203、移动框204,其结构形式还可以包括带一个或数个支架(或称支臂、伸出臂,当然这些支架等是与转动框203、移动框204主体固定联接的。也就是讲:转动框203及其固定联接在它上面的支架,在本实用新型文件中都被称为转动框203;移动框204及其固定联接在它上面的支架,在本实用新型文件中都被称为移动框204。
当X-Y工作台1作X方向或Y方向移动时,显然,支架202、转动框203、转动部件、移动框204、移动部件、旋转机构被一并带动,作X方向或Y方向的移动。
当转动框203通过转动部件与支架202发生角度转动变化时,移动部件、移动框204、旋转机构也随之发生角度转动变化,其目的是:让旋转机构与工件对象的螺钉、螺母调整到同一轴线上。
当移动框204通过移动部件与转动框203发生上下移动变化时,可以使旋转机构也产生上下移动变化。
下面,对旋转机构进行说明、介绍和解释。
所述的旋转机构,包括外套筒205,内套筒206,外层柔性节207,内层柔性节208,第一扭矩控制器209,第二扭矩控制器210,第一电磁离合器211,电磁制动器212,用于实现同轴目的的同轴零部件,上连接体,外连接体,内连接体,具有双轴的空心轴电机213。
扭矩控制器,也称之为扭矩传感器。
内套筒206用于调节螺钉、外套筒205用于锁定螺母。柔性节可以克服振动、晃动、小范围内的位置误差等问题,当出现这些问题时,内套筒206和外套筒205依然可以与螺钉、螺母进行位置对接,以及调节、锁定作业。
所述的双轴为外轴214和内轴215,外轴214为开设通孔的空心轴,外轴214的孔径大于内轴215的外径,内轴215位于外轴214内、且两者处于同一轴线;外轴214和内轴215,两者都向外延伸出空心轴电机213的两个端面;在空心轴电机213内部,外轴214位于电机转子的中央、并且与转子固定联接。
具有双轴的空心轴电机213,如果在买不到现成产品的情况下可以用普通电机进行改制、或在普通电机的基础上进行专门的制造。空心轴电机213和现有普通电机相同的是:两者都有机壳、定子、转子和转动轴,转动轴位于转子的中央、并与转子固定连接。两者所不同的是:现有普通电机只有一根实心转动轴,而空心轴电机213有双轴,外轴214相当于普通电机的实心转动轴,内轴215位于外轴214的中央,可以使用轴承或其他的同轴零部件、使内轴215和外轴214保持同轴,轴承或其他的同轴零部件设置的位置,可以在电机内、也可以在电机外。电机转动时,转子直接带动外轴214转动、但并直接不带动内轴215转动。在电机内,外轴214也不对内轴215直接传递转动力矩;在电机外,在电磁离合器吸合的情况下,内轴215被吸合转动。
三种连接体----上连接体、外连接体和内连接体,它们的性质、作用和目的是:连接体是内轴215或外轴214的同轴延伸部分,用于传递转动力矩。更详细的,还有如下五点需要说明:第一,在制造空心轴电机213的时候,为了生产和运输的方便,对原本可以一体制造的内外轴和连接体,有意设计为分段制造;第二,连接体和内外轴无法制造为一体;比如,连接体直径粗大、外轴或内轴的直径细小(因转子中央的安装尺寸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下,连接体与内外轴只能分体制造;第三,电机在工作时,其内部的转子只带动外轴转动,转子并不直接带动内轴转动;第四,对于具体的某一连接体,可以是一段、也可以由多段组成;可以由相同性质的零部件组成、也可以由不同性质的零部件组成;第五,连接体是将内轴215或外轴214的转动力矩向外传递,这种传递可以是刚性的、也可以是柔性的,所谓刚性传递,是指内轴215或外轴214转动多少角度、连接体就严格地转动多少角度;所谓柔性传递,是指内轴215或外轴214转动了一定的角度,连接体转动的角度基本保持相等、但稍有差异,比如,使用了某一型号的扭矩控制器,该扭矩控制器由前后两段组成,其前段与内轴215或外轴214固定联接、其后段再与后续的其它零部件连接,在这种情况下,扭矩控制器既是一个控制扭矩力的装置、又是一个连接体,在传递转动力矩的时候,扭矩控制器的前段和后段,二者之间还会发生同轴小角度的相对转动。
空心轴电机213以竖直姿态与移动框204的框身固定联接;
在空心轴电机213的下侧:
外轴214与外连接体连接,内轴215与内连接体连接;内轴215、内连接体位于外轴214、外连接体的中央;
外连接体与移动框204转动连接;外连接体和内连接体通过第一电磁离合器211吸合连接,第一电磁离合器211与移动框204固定联接;第一扭矩控制器209,其探测部件和信号接收部件,二者对应设置,探测部件设置在内轴215上、信号接收部件与移动框204固定联接;内连接体的下端位于电磁制动器212内,电磁制动器212与移动框204的下部固定联接;
在空心轴电机213的上侧:
所述的外套筒205、外层柔性节207、上连接体、外轴214,从上到下依序固定连接;所述的内套筒206、内层柔性节208、内轴215,从上到下依序固定连接;所述的内套筒206、内层柔性节208、内轴215设置在外套筒205、外层柔性节207、上连接体、外轴214的中央;第二扭矩控制器210,其探测部件设置在外轴214上、或设置在上连接体上,其信号接收部件对应设置并与移动框204固定联接;移动框204的上部,与外轴214转动连接或者与上连接体转动连接。
上面介绍了内外套筒调节锁紧机构的结构,下面介绍它的动作原理。
第一步骤,将内套筒206、外套筒205移动到工件对象螺钉、螺母的空间所在位置。
在控制电路的控制和指挥下:X-Y工作台1在水平X、Y轴的方向上进行驱动、调节位置;移动部件动作,对移动框的高度进行调节;转动部件动作,对转动框的角度进行调节。本步骤完成时,内套筒206不仅将螺钉套入,而且内套筒和螺钉具有相同的角度、即内套筒206和螺钉为同一根中心轴线。
第二步骤,调节螺钉。
在控制电路的控制和指挥下,并在移动部件将移动框204按一定速度升高的同时,空心轴电机213转动,外轴214转动,第一电磁离合器211吸合、内轴215转动,外层柔性节207和内层柔性节208转动,外套筒205和内套筒206转动;其中,内套筒206转动即对螺钉进行调节;还有,如果对螺钉调节过头的话,自动化电路还可以命令空心轴电机213反过来转动、同时命令移动部件也反向动作,如此反复,直至螺钉调节到目标位置。
螺钉调节到目标位置的瞬间,同时发生三个动作:1.第一电磁离合器211释放,内轴、内层柔性节208和内套筒206失去动力源;2.电磁制动器212吸合,使内轴、内层柔性节208和内套筒206立即停止转动;3.移动部件停止移动动作,即停止移动框204的升高或降低。
第三步骤,锁紧螺母。
在自动化电路的控制和指挥下,电磁制动器212继续保持吸合、内套筒206被强制限制为不转动的状态但仍然可以随外套筒205一起升降,空心轴电机213转动,外轴214、外层柔性节207、外套筒205转动;外套筒205转动即为旋转螺母,当螺母被拧紧到位、无法再被转动时,第一扭矩控制器209发出信号,空心轴电机213停止转动。
第四步骤,复位。
在自动化电路的控制和指挥下,移动部件动作,降低移动框204的高度;X-Y工作台1和转动部件恢复到初始的位置。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第一点是:在第二步骤中,若出现异常的情况,如螺钉卡住或螺钉已经调节到底的位置,无法继续旋动螺钉,此时,第二扭矩控制器210发出信号,空心轴电机213停止转动。自动化电路可以发出警告信息,如声音或文字或图案,以便操作员进行人工干预、处理。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第二点是:当第一电磁离合器211吸合时,内、外套筒可以一同正转或反转;当第一电磁离合器211断电释放、电磁制动器212通电吸合时,内套筒206停止转动,而外套筒205单独进行转动。
另外,再介绍和说明扭矩传感器即扭矩控制器的相关技术问题。扭矩传感器,是一种现有的成熟产品,市场上有多种多样的型号、规格产品及生产厂商供选择。
在实施制造本实用新型时,可选择的扭矩传感器,由前后两段组成,其前段与内轴或内连接体或外轴或外连接固定联接、其后段再与后续的其它零部件连接。在这种情况下,扭矩传感器既是一个检测扭矩力的装置、又是一个连接体。有的扭矩传感器,在传递转动力矩的时候,扭矩控制器的前段和后段,还会发生同轴小角度的转动。
另外,再介绍和说明扭矩传感器(即扭矩控制器)的相关技术问题。扭矩传感器,是一种现有的成熟产品,市场上有多种多样的型号、规格产品及生产厂商供选择。
在实施制造本实用新型时,可选择的扭矩传感器,由前后两段组成,其前段与内轴15或内连接体或外轴14或外连接固定联接、其后段再与后续的其它零部件连接。在这种情况下,扭矩传感器既是一个检测扭矩力的部件、又是一个连接体。有的扭矩传感器,在传递转动力矩的时候,扭矩控制器的前段和后段,还会发生同轴小角度的转动。
在实施制造本实用新型时,可以选用一种由内外两圈组成的扭矩传感器,其内圈与内轴15固定联接,其外圈与内连接体或外轴14或外连接固定联接、其后段再与后续的其它零部件连接。在这种情况下,扭矩传感器既是一个检测扭矩力的部件、又是一个连接体。有的扭矩传感器,在传递转动力矩的时候,扭矩控制器的前段和后段,还会发生同轴小角度的转动。
在实施制造本实用新型时,可以选用一种使用无线技术的扭矩传感器。该无线技术的扭矩传感器,分为信号检测部分和信号接收部分,信号检测部分将检测到的扭矩信号用无线方法传递给信号接收部分,信号检测部分所需的电能由信号接收部分用无线方法传递过来。在这种扭矩传感器中,利用两组环形变压器非接触地传递能源及信号,克服了集流环及无线电遥测的一系列问题。可以购买现成的无线技术扭矩传感器,也可以对现成的无线技术扭矩传感器产品购入后进行改造,或者直接向生产此类产品的厂家专门定做。
在信号检测方面,建议优先考虑使用应变片的技术手段。该应变片使用粘合剂将其粘贴在所要检测的部位,该部位在受力的情况下只要发生微小的变化,应变片的电阻或其他的物理量就会出现变化,经后级电路的取样、放大、整形和判断,就可以得知扭矩的大小情况。
另外,用无线方法检测内轴15或内连接体的扭矩时,应当考虑信号被屏蔽的问题,如果无法解决,则可以对起屏蔽作用的钢铁材料制作的零部件,改用铝材或高强度塑料制造。铝材的优点是取材和加工方便,对磁场信号的屏蔽和干扰很小;高强度塑料的优点是去屏蔽的效果更好,强度也有保证。
9.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所述的外层柔性节207和内层柔性节208,是采用弹性良好的塑料或橡胶材料制成的管状物,其外壁或其内壁或其内外壁开设封闭的凹槽,所述的凹槽截面形状为矩形或圆弧形。内、外套筒,在旋转工作时,一是会受到各种振动的影响,二是内、外套筒和螺钉、螺母的位置,特别中心轴线,可能或多或少的存在偏差。采用柔性节,可以很好地克服两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外层柔性节207的内径要大于内层柔性节208的外径。封闭的凹槽就是形成圈形的凹槽。弹性良好是指:为了实现本进一步技术方案的目的,选用的材料应弹性良好,材料太硬、刚性太大不行,材料太软、缺乏刚性也不行。
所述的转动部件,包括第一销子转动付216,第二销子转动付217,角度电机218,角度电机支架219,含有螺母座220和推拉丝杠221的第一丝杠付;所述的螺母座220,其一端开设用于转动的圆孔,其另一端开设内螺纹,推拉丝杠221的一端旋入内螺纹、二者旋转滑动连接。
所述的支架202和转动框203通过第一销子转动付216转动连接;第一丝杠付的螺母座220,其开设圆孔的一端通过第二销子转动付217和转动框203转动连接;推拉丝杠221的另一端与角度电机218的输出轴固定联接;角度电机218通过角度电机支架219与支架202转动连接。
当自动化电路命令角度电机218转动时,其输出轴带动推拉丝杠221转动,造成推拉丝杠221在螺母座220内旋进或旋出,进而使螺母座220连同转动框203向左或向右转动,转动的圆心点位于第一销子转动付216上的销子轴心上。
所述的移动部件,包括移动电机222,第二电磁离合器223,第三电磁离合器224,上下销子225,开设孔眼的上下销子座226,螺母体227,上部开设外螺纹的杆体228,二者啮合的主动齿轮229和被动齿轮230;所述的螺母体227和杆体228,二者螺纹配合。
所述的移动电机222以竖直姿态与转动框203固定连接,移动电机222的输出轴通过第二电磁离合器223与杆体228的下端吸合连接,第二电磁离合器223与转动框203固定连接;杆体228的下部与转动框203转动连接;杆体228的杆身设置在被动齿轮230的中央和第三电磁离合器224内,杆体228和被动齿轮230转动连接、杆体228和被动齿轮230还通过第三电磁离合器224吸合连接,第三电磁离合器224与转动框203固定连接。
所述的螺母体227与移动框204的上部固定联接,杆体228的螺纹部分与螺母体227旋转滑动连接;杆体228的顶部与转动框203转动连接。
所述的主动齿轮229和外轴214固定联接、或者主动齿轮229和上连接体固定联接,所述的固定联接是同轴固定联接。
所述的上下销子座226与移动框204的下部固定联接,上下销子225位于上下销子座226的孔眼内并滑动连接,上下销子225与转动框203固定联接;
所述的上下销子225为方柱形、上下销子座226的孔眼为方形,或者所述的上下销子225为圆柱形、上下销子座226的孔眼为圆形。
此外,主动齿轮229和被动齿轮230,前者直径小、厚度大,后者直径大、厚度小。
移动部件驱动移动框204进行上下运动,再由上下运动的移动框204来带动内套筒206、外套筒205的上下移动。
以下,对二种移动情况,分别予以说明。
第一种移动情况。
特点:第二电磁离合器223通电吸合、第三电磁离合器224断电释放。
动作:当移动电机222接通驱动电源后,电机输出轴转动,在第二电磁离合器223吸合带动下、杆体228转动;由于杆体228上部与螺母体227旋转滑动连接、螺母体227设置在移动框204上,所以当杆体228转动时,就会造成移动框204向上或向下的运动。
时间:发生在空心轴电机213启动前,以及空心轴电机213转动结束后。
效果:在空心轴电机213启动前发生的移动,是为了快速将内、外套筒提升到目标高度;在空心轴电机213转动结束后发生的移动,是为了快速将内、外套筒下降复位。
第二种移动情况。
特点:第二电磁离合器223断电释放、第三电磁离合器224通电吸合。
动作:空心轴电机213正向旋转,一方面带动内、外套筒作正向拧紧转动,另一方面带动主动齿轮229正向转动,被动齿轮被动转动,由于第三电磁离合器224通电吸合,杆体228也跟着正向转动,从而使移动框204向上移动,带动内、外套筒也向上移动。
反过来,如果空心轴电机213作反向旋转,也会一方面带动内、外套筒作反向松开转动,另一方面带动主动轮反向转动,从而使移动框向下移动、带动内、外套筒也向下移动。
以上文字中所谓的正向和反向,系为假设,假设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描述和便于理解。
时间:发生在空心轴电机213驱动内、外套筒调节螺钉、锁定螺母的期间。
效果:采用主动齿轮229直径小厚度大、被动齿轮230直径大、厚度小的技术方案,可以使:内、外套筒前进速度和移动框的提升速度,二者达到同步;同时做到:移动框的高度调节更精细。
上下销子225采用圆柱形以及上下销子座226的孔眼采用圆形的,其好处是加工方便、滑动性能好。上下销子225采用方柱形以及上下销子座226的孔眼采用方形的,其好处是可以加强移动框204的稳定性、克服移动框的摆动和摇晃。
为了使移动框具有更好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在实施制造时,可以安装限制块,在转动框203的上部边缘和转动框203的下部边缘,每一处以固定联接方式安装两块限制块,让移动框204位于两块限制块之间,并使移动框204和限制块为滑动连接关系。
实施例一
结合图1至图5进行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中的实用新型装置示意图;图2是图1在I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图2的A向视图,图3中对内容作了简化处理;图4是图1在II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图4在II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的标号说明:
1是X-Y工作台;2是调节锁紧机构;3是装置机架;4是激光传感器;5是低压断路开关;6是推拉杆;7是推拉气缸;8是推拉连接板;12是第一连接软线13是上通电头;14是上通电拉杆;14-1是下通电拉杆;15是弹性压力机构;16是压力绝缘板;17是通电气缸;18是第一拉杆位置气缸;18-1是第二拉杆位置气缸;19是下通电头;20是出气口接头;21是第二连接软线;23是电流机构;26是型号转换气缸;27是型号转换垫块;30是移动气缸;31是定位气缸;50是位置支架;52是第一绝缘部件;53是第二绝缘部件;202是支架;203是转动框;204是移动框;205是外套筒;206是内套筒;207是外层柔性节;208是内层柔性节;209是第一扭矩控制器;210是第二扭矩控制器;211是第一电磁离合器;212是电磁制动器;213是空心轴电机;214是外轴;215是内轴;216是第一销子转动付;217是第二销子转动付;218是角度电机;219是角度电机支架;220是螺母座;221是推拉丝杆;222是移动电机;223是第二电磁离合器;224是第三电磁离合器;225是上下销子;226是上下销子座;227是螺母体;228是杆体;229是主动齿轮;230是被动齿轮;231是限位开关。
在本实施例中,分两个部分进行介绍。
本实施例第一部分介绍如下。
第一部分介绍的是内外套筒调节锁紧机构,但对X-Y工作台1和旋转机构等内容的描述并不展开,在实施例二中,将对X-Y工作台1和旋转机构等内容进行详细的介绍。
在本实施例中,自动化电路中使用计算机参与控制,另外还有检测机构。检测机构将工件对象螺钉螺母的空间位置、以及螺钉螺母与内外套筒的空间距离等数据,传送给计算机,计算机经计算后,通过相关的控制电路向装置中的各机构发出一系列动作指令。
关于转动部件的介绍。
转动部件有,第一销子转动付216,第二销子转动付217,角度电机218,角度电机支架219,含有螺母座220和推拉丝杠221的第一丝杠付。
其中,螺母座220,它的一端开设用于转动的圆孔,另一端开设内螺纹,推拉丝杠221的一端旋入内螺纹、二者旋转滑动连接。
支架202和转动框203通过第一销子转动付216转动连接;第一丝杠付的螺母座220,其开设圆孔的一端通过第二销子转动付217和转动框203转动连接;推拉丝杠221的另一端与角度电机218的输出轴固定联接;角度电机218通过角度电机支架219与支架202转动连接。
当自动化电路命令角度电机218转动时,其输出轴带动推拉丝杠221转动,造成推拉丝杠221在螺母座220内旋进或旋出,进而使螺母座220连同转动框203向左或向右转动,转动的圆心点位于第一销子转动付216上的销子轴心上。
关于移动部件的介绍。
移动电机222以竖直姿态与转动框203固定连接,移动电机222的输出轴通过第二电磁离合器223与杆体228的下端吸合连接,第二电磁离合器223与转动框203固定连接;杆体228的下部与转动框203转动连接;杆体228的杆身设置在被动齿轮230的中央和第三电磁离合器224内,杆体228和被动齿轮230转动连接、杆体228和被动齿轮230还通过第三电磁离合器224吸合连接,第三电磁离合器224与转动框203固定连接。
螺母体227与移动框204的上部固定联接,杆体228的螺纹部分与螺母体227旋转滑动连接;杆体228的顶部与转动框203转动连接。
主动齿轮229和外轴214固定联接、或者主动齿轮229和上连接体固定联接,所述的固定联接是同轴固定联接。
上下销子座26与移动框204的下部固定联接,上下销子225位于上下销子座226的孔眼内并滑动连接,上下销子225与转动框203固定联接。
所述的上下销子225为方柱形、上下销子座226的孔眼为方形,或者所述的上下销子225为圆柱形、上下销子座226的孔眼为圆形。
所述的主动齿轮229和被动齿轮230,前者直径小、厚度大,后者直径大、厚度小。
关于内外套筒调节锁紧机构动作步骤的情况介绍。
第一步骤。检测机构将工件对象螺钉螺母的空间位置、以及螺钉螺母与内外套筒的空间距离等数据,传送给计算机,计算机经计算后,通过相关的控制电路向装置中的各机构发出一系列动作指令。
第二步骤。内外套筒调节锁紧机构进行X方向的移动,Y方向的移动,Z方向的移动,和以销子轴线为圆心的转动销子位于第一销子转动付16中。这些移动和转动的目的,是使内、外套筒的位置和工件对象螺钉螺母的位置接轨。在本步骤中,空心轴电机213处于停止状态。
上述X方向的移动和Y方向的移动,由X-Y工作台1完成。转动工作由转动部件完成。
Z方向的移动,由移动部件来完成,即移动部件驱动移动框204进行向上运动,再由向上运动的移动框204来带动内套筒206、外套筒205的向上移动。此时,第二电磁离合器223通电吸合、第三电磁离合器224断电释放,给移动电机222接通驱动电源,电机输出轴转动,在第二电磁离合器223吸合带动下、杆体228转动;由于杆体228上部与螺母体227旋转滑动连接、螺母体227设置在移动框204上,所以当杆体228转动时,就会造成移动框204向上运动。
当内、外套筒的位置和工件对象螺钉螺母的位置接轨后,本步骤结束,Y方向的移动、Z方向的移动、以销子轴线为圆心的转动全部停止,移动电机222也停止转动。
第三步骤。本步骤的任务是调节螺钉、锁紧螺母。
控制电路命令第二电磁离合器223断电释放、第三电磁离合器224通电吸合,空心轴电机213旋转、第一电磁离合器211通电吸合。
由于空心轴电机213旋转,一方面使内、外轴一同旋转,从而带动内、外套筒作拧紧转动,另一方面带动主动齿轮229转动,被动齿轮被动转动,由于第三电磁离合器224通电吸合,杆体228也跟着正向转动,从而使移动框204向上移动,带动内、外套筒也向上移动。
由于采用主动齿轮229直径小厚度大、被动齿轮230直径大、厚度小的技术方案,可以使:内、外套筒前进速度和移动框的提升速度,二者达到同步;同时做到:移动框的高度调节更精细。
第四步骤。当螺钉调节到位时,计算机及控制电路命令第一电磁离合器211释放、电磁制动器212吸合,造成内套筒206停止转动。
外套筒205继续旋转、继续上升;内套筒206虽然停止转动,但仍然随外套筒205一起上升。
第五步骤。内套筒206停止转动,外套筒205旋转、上升,就意味螺钉不动、螺母在锁紧。
当螺母被锁紧到位时,外套筒205卡住,第二扭矩控制器210发出信号给自动化电路,计算机及控制电路切断空心轴电机213的驱动电源,外套筒205消除转动力。至此,调节螺钉、锁紧螺母的任务完成。
完成第六步骤。移动框需要下降复位,但外套筒205套在螺母上,不能旋转下降、只能垂直下降。
此时,计算机及控制电路命令第二电磁离合器223通电吸合、第三电磁离合器224断电释放;给移动电机222接通反向的驱动电源。
移动电机222反向转动,由于第二电磁离合器223吸合,杆体228反向转动;由于杆体228上部与螺母体227旋转滑动连接、螺母体227设置在移动框204上,造成移动框204向下的运动、复位。
X方向的移动、Y方向移动和以销子轴线为圆心的转动,可以复位,如果需要对相同的产品进行连续作业的话,也可不复位。
上述描述中,在套筒进行调节、锁定旋转时,借助一对齿轮来进行上升移动,将大大减轻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工作量,而且装置的可靠性明显提高。
以上介绍的是本实施例的第一部分内容,即介绍了内外套筒调节锁紧机构的情况。
本实施例第二部分介绍如下。
为了便于描述和便于理解,下面也是按有关的动作步骤为顺序,进行先后介绍。
A.由人工或其他机构将低压断路开关5放入位置支架50。
此时:上通电头13位于最高位置、下通电头19位于最低位置;压紧定位机构的定位气缸31和型号转换气缸26处于缩回状态。因此,低压断路开关5放入或取出所需的空间位置和通道都已避让出来。
B,压紧定位机构动作,将低压断路开关5压紧定位。
关于压紧定位机构的动作,进行如下的说明和解释。
在低压断路开关5所在部位的一侧,设置定位气缸31;定位气缸31与装置机架3固定联接;在低压断路开关5所在部位的另一侧,设置型号转换垫块27和型号转换气缸26;型号转换气缸26与装置机架3固定联接,型号转换气缸26的输出轴与型号转换垫块27为拆卸式固定连接。
在得到控制电路的命令后,定位电磁阀打开、定位气缸31从一侧施加压力;型号电磁阀打开,型号转换气缸26通过型号转换垫块27从另一侧施加压力,低压断路开关5从两侧受到压力,由此它的空间位置得以确定。
不同型号、规格的低压断路开关5,它们的外形尺寸存在差异,通过置换不同的型号转换垫块27,可以使外形尺寸差异的问题得到克服。
C.触点压力机构动作,即上通电头13、下通电头19与低压断路开关5的接线端连接;这种连接,一是接触式连接、二是有一定压力的接触。
以下对触点压力机构的动作进行说明和解释。
在本实施例中,触点压力机构是上下对称设置的,所以弄清楚触点压力机构中上面一半的情况,其下面一半的情况就不言自明了。
在触点压力机构动作之前,通电气缸17处于缩回状态,第一拉杆位置气缸18和第二拉杆位置气缸18-1都处于伸出状态。
在触点压力机构动作的过程中,第一个分动作如下:
第一拉杆位置气缸18的输出轴和第二拉杆位置气缸18-1的输出轴都作缩回动作;
第一拉杆位置气缸18的输出轴带动:第一绝缘部件52、上通电拉杆14和上通电头13,向下运动;并且,上通电拉杆14和压力绝缘板16之间发生滑动,即压力绝缘板16不动、上通电拉杆14向下滑动;
第二拉杆位置气缸18-1的输出轴带动:第二绝缘部件53、下通电拉杆14-1和下通电头19,向上运动;并且,下通电拉杆14-1和压力绝缘板16之间发生滑动,即压力绝缘板16不动、下通电拉杆14-1向上滑动。
在触点压力机构动作的过程中,第二个分动作如下:
通电气缸17的输出轴作向左伸出的动作,带动:压力绝缘板16、上通电拉杆14、下通电拉杆14-1、上通电头13、下通电头19,一起作向左运动,使上通电头13和下通电头19与低压断路开关5的接线端接触连接。当前面所讲的零部件向左运动时,第一绝缘部件52不动,上通电拉杆14在其内部作向左的滑动;同样的,第二绝缘部件53不动,下通电拉杆14-1在其内部作向左的滑动。
接着,在分析弹性压力分机构的情况。如图2的左部所示,有两根螺杆,在其上面同样设置了螺母,上、下拉杆连接块,压力绝缘板16,垫圈,压缩弹簧,垫圈,两个螺母。由于压力绝缘板16的中部通过连接块与通电气缸17的输出轴固定联接,当压力绝缘板16被通电气缸17推动向左运动时,弹簧被进一步压缩,弹簧所产生的弹力会传导至上、下通电头19与低压断路开关5的接触处,从而使接触的性质为有压力的接触。调节螺杆上的螺母位置,可以将弹簧压缩至不同的长短,进而达到调节通电头处的接触压力。
D.内外套筒调节锁紧机构动作,使内、外套筒进入低压断路开关5的调节螺钉和锁紧螺母的位置,这项作业上面已经作了描述,实施例二还有相关的介绍。
E.把柄拨动机构动作,即拨动低压断路开关5上的把柄,使低压断路开关5处于接通的状态。
在进行本动作时,首先由移动气缸30带动推拉气缸7及其推拉杆6作运动,使推拉杆6来到低压断路开关5的把柄位置;再由推拉气缸7带动推拉杆6做上下运动;由于推拉杆6的下部设有推块和拉块,因此当推块和拉块随着推拉杆6作上下运动时,推块和拉块就能拨动低压断路开关5的把柄,使低压断路开关5接通或切断。
另外把柄位置检测器,将检测到的推拉杆6位置信息传递给控制电路,使控制电路可以进行自动化的相关处理。
F.在内外套筒进入低压断路开关5的调节螺钉和锁紧螺母的位置、低压断路开关5接通后,进行输送试验大电流的工作。试验大电流由电流机构23产生,经大电流输送线输送,上面经第一连接软线12、上通电头13,下面经第二连接软线21、下通电头19,将试验大电流送给低压断路开关5。
G.试验大电流持续的时间到了规定的时刻试验大电流持续的时间参数存储在计算机中,由计算机的程序来调用和控制执行,内外套筒就旋转,调节螺钉、锁紧螺母。然后,可以根据需要决定,是否要进行冷却处理。
冷却处理的原因和意义。低压断路开关5如果是多相的,需要逐相调节;或者在调试开关的某相过程中,有时需要反复调试;或者在调节螺钉、锁紧螺母完成后,需要再复测一遍;以上三种情况都会碰到一个问题,就是双金属片尚未冷却,由此会造成无法合闸,或者虽能合闸、但计时起点时双金属片是热的,在此基础上调试的结果是不正确的,因此需要对双金属片进行冷却处理。
冷却机构包括:空气压缩机,气体通断电磁阀,气体流量调节阀,出气口接头;所述的下通电头19上开孔;空气压缩机、气体通断电磁阀、气体流量调节阀,出气口接头20,依序通过气体管气路连接,所述的出气口接头20设置在下通电头19的开孔位置;空气压缩机的接线端、气体通断电磁阀的接线端、气体流量调节阀的接线端,分别通过电线与控制电路相连接。
H.如果低压断路开关5是单相的,进行到本步骤任务就算完成了,装置可以复位、回到初始状态,并取出低压断路开关5。
如果低压断路开关5是多相的,比如是二相、三相、四相或更多相的,则需要逐相进行调节螺钉、锁紧螺母;也就是讲返回D步骤处,按D、E、F、G步骤逐相调试,调节螺钉、锁紧螺母,直至全部任务完成,装置可以复位、回到初始状态,最后取出低压断路开关5。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上述多相的低压断路开关5调试,在调试过程中,可以不松开触点压力机构,但需要对通电头进行特别设计、制造。
第一,将通电头设计成与低压断路开关5所有相的接线端接触,并保持相同的压力;第二,在上通电头13或下通电头19中,任选一个,比如选下通电头19,将其设计成多块结构,每一块与多相低压断路开关5的一相接线端接触,并且在多块结构中,块与块都是绝缘的,每一块单独用导线或软线引出,再由相电流切换器H选择哪一块即(哪一相)导通。
关于相电流切换器H,在实施例三和图13中有进一步的描述和表达。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实用新型装置中,还设置了时间显示机构和报警指示机构。时间显示机构显示试验大电流的持续时间。报警指示机构以图文形式显示异常情况,对于高等级的异常情况,还会发出警报声音。
实施例二
结合图6至图12进行说明。
图6是实施例二中的内外套筒调节锁紧机构示意图;图7是图6在I处的局部放大图;由于图7是一个简化的、表达意思的省略图,在制造时困难较大,为了使本实用新型便于实施,再提供一个图8,即图8是图7经实用化设计处理后的图;图9是图6在II处的局部放大图;图10是图6在III处的局部放大图;图11是图6在IV处的局部放大图;图12是图11的A向视图;
图中的标号说明:1是X-Y工作台;101是工作台下层;102是工作台中层;103是安装板;119是第一导轨;120是第二导轨;122是第一转动轴;123是第一支承座;125是第一电机;126是第一连接零件;127是第二转动轴;128是第二支承座;130是第二电机;131是第二连接零件;202是支架;203是转动框;204是移动框;205是外套筒;206是内套筒;207是外层柔性节;208是内层柔性节;209是第一扭矩控制器;210是第二扭矩控制器;211是第一电磁离合器;212是电磁制动器;213是空心轴电机;214是外轴;215是内轴;
图6中的符号说明:图中右下部的X及双向箭头,代表X-Y工作台1可以作水平左右移动;图中右下部的Y及双向箭头,代表X-Y工作台1可以作水平前后移动9即代表可以作水平穿入或穿出纸面的移动);图中左侧的Z及双向箭头,代表移动框可204以作上下移动;图中顶侧的双向箭头,代表内套筒206、外套筒205可以围绕Z轴作正、反向的旋转;图中右上部的弧形双向箭头,代表转动框203可以作顺时针或逆时针的转动。
如图6所示,内外套筒调节锁紧机构中有:能够进行X方向移动和Y方向移动的X-Y工作台1,支架202,转动部件,转动框203,移动部件,移动框204,执行调节锁紧任务的旋转机构。
支架202与X-Y工作台1固定连接;转动框203通过转动部件与支架202转动连接;移动框204通过移动部件与转动框203移动连接;旋转机构设置在移动框204上。
上述旋转机构中有:外套筒205,内套筒206,外层柔性节207,内层柔性节208,第一扭矩控制器209,第二扭矩控制器210,第一电磁离合器211,电磁制动器212,用于实现同轴目的的同轴零部件,上连接体,外连接体,内连接体,具有双轴的空心轴电机213。
在具有双轴的空心轴电机213中,所述的双轴为外轴214和内轴215,外轴214为开设通孔的空心轴,外轴214的孔径大于内轴215的外径,内轴214位于外轴215内、且两者处于同一轴线;外轴214和内轴215,两者都向外延伸出空心轴电机213的两个端面;在空心轴电机213内部,外轴214位于电机转子的中央、并且与转子固定联接电机转子未画出)。
在空心轴电机213的下侧:
外轴214和内轴215,它们和其他零部件的连接情况,如图10所示。
第一电磁离合器211,通过如图10所示的零部件,将外轴214和内轴215建立为吸合连接关系,即当第一电磁离合器211吸合时,外轴214转动、内轴215也跟着一起转动;当第一电磁离合器211释放时,外轴214转动、内轴215并不转动。
第一扭矩控制器209,如图所示,其探测部件和信号接收部件,二者对应设置,探测部件设置在内轴215上、信号接收部件与移动框204固定联接。
当电磁制动器212吸合时,内轴215被制动,不能转动;内轴215要转动,必须是电磁制动器212释放。
在空心轴电机213的上侧:
外围者--外套筒205、外层柔性节207、其他零部件、外轴214,从上到下依序固定连接;内心者--内套筒206、内层柔性节208、内轴215,从上到下依序固定连接。
上述内心者设置在外围者的中央。很明显,外套筒205的动力来源外轴214、内套筒206的动力来源内轴215。
第二扭矩控制器210,其探测部件设置在外轴214上,其信号接收部件对应设置并与移动框204固定联接。
下面,介绍X-Y工作台1。
当控制电路向第一电机125输送驱动电能时,第一电机125转动、第一转动轴122转动、第一支承座123连同工作台安装板103发生向左或向右的移动,从而带动工作台安装板103上面的支架202向左或向右移动。
当自动化电路向第二电机130输送驱动电能时,第二电机130转动、第二转动轴127转动、第二支承座128连同工作台中层102发生向左或向右的移动,此时,工作台安装板103及其上面的支架202也一同向左或向右移动。
下面,介绍工作情况。首先,将内、外套筒的位置和工件对象螺钉螺母的位置接轨。需要做的工作是:由X-Y工作台作X方向的移动和Y方向的移动,由移动部件作Z方向的移动,以及由转动部件作转动框203的转动。
然后由旋转机构进行内、外套筒的转动,以调节螺钉、锁定螺母。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在内、外套筒在转动调节螺钉、锁定螺母的时候,需要移动部件继续提高移动框204。当然,在调节螺钉、锁定螺母的任务完成后,移动部件要进行降低移动框204的工作。
实施例三
结合图13进行说明。图13是本实施例三中的实用新型装置电原理框图。
先对图中的标号进行说明:5是低压断路开关;A是总电源开关;B是含有控制线圈的通电接触器;C是电子调压器;D是变压器;E是电流互感器;F是含有控制线圈的气动开关;H是含有控制线圈的相电流切换器;I是稳流控制器;J是装置电线;K是可编程序控制器;L是含有计算机的控制电路;M是假负载。
在本实施例中,有两样使用的部件,未在图13中画出。一是,使用了激光传感器测定距离;二是使用了报警指示设备,当装置出现异常时,报警指示设备用图文显示、并发出声音报警。
图中的装置电线J,代表其内含各种性质的电线,包括(不限于):交流电源线、直流电源线、检测信号传输线、控制信号传输线;装置电线J的图形,其两端为大箭头,代表着在本实用新型装置中,各电器、机构、零部件,它们的电信号、电能量,既可以通过装置电线J输入、也可以通过装置电线J输出。
通电接触器B的输入两端与总电源开关A的输出两端相连接;通电接触器B、电子调压器C、变压器D如图所示,三者顺序连接;其中,控制电路通过电线向通电接触器B的控制线圈发出命令,以决定通电接触器B的接通或切断。
变压器D输出的一端、电流互感器E的初级绕组、气动开关F、低压断路开关5、含控制线圈的相电流切换器H、变压器D输出的另一端、假负载M串联连接,如图所示。
气动开关F的实现方式之一,是在设计时,结合触点压力机构及其通电气缸17进行考虑,即把气动开关F设计为触点压力机构中的通电气缸17,当控制电路通过电线向气动开关F的控制线圈发出命令时,可以决定气动开关F的接通或切断。关于触点压力机构及其通电气缸17的有关内容,本实用新型文件在前面有多处说明和介绍。
含控制线圈的相电流切换器H,其实现的方法之一是:使用多个接触器,每一相电路串接一个接触器;控制电路与接触器的控制线圈分别通过电线相连接,向接触器的控制线圈输送或切断吸合电流,就能使该相电流接通或切断;由此,可以实现相电流的切换。
其中,假负载M也可以不用,即线路直接在假负载M所在之处进行短接。由于变压器D输出端的外部电阻很小,如果不添加假负载M,则交流电流的正弦波特性无法保证,如此,虽然也能进行检测,但有关参数可能需要进行若干的修改、调整。如果在变压器D的铁心中增加气隙,可以使交流电流的正弦波特性得到很好的改善。
增加假负载M,其好处有:一是可以保证良好的正弦波特性、波形失真小,可以不对有关参数进行修改、直接采用;二是可以将变压器D输出端设计成很低的电压,从而变压器D也很小;三是节约电能。
电流互感器E的次级绕组与稳流控制器I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接,目的是把电流大小的信息传递给稳流控制器I;同时,控制电路和稳流控制器I还存在双向电信息的传送,即:稳流控制器I通过线路向控制电路传送电流大小的信号、控制电路通过线路向稳流控制器I传送控制信号。
稳流控制器I的输出两端与电子调压器C的输入两端相连接,目的是把实时控制信息传递给电子调压器C,电子调压器C再调整输出电压的高低,从而做到:提供稳定的、大小符合规定的检测电流。
所述的电流机构23,包括含有控制线圈的通电接触器B、电子调压器C、变压器D、电流互感器E、含有控制线圈的气动开关F、低压断路开关5、含有控制线圈的相电流切换器H、稳流控制器I;
通电接触器B的输入两端与总电源开关A的输出两端相连接;通电接触器B、电子调压器C、变压器D三者顺序连接,所述的顺序相连接是指前者的输出两端与后者的输入两端相连接;变压器D输出的一端、电流互感器E的初级绕组、含控制线圈的气动开关F、低压断路开关5、含控制线圈的相电流切换器H、变压器D输出的另一端,串联连接;
电流互感器E的次级绕组与稳流控制器I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接;稳流控制器I的输出两端与电子调压器C的输入两端相连接;
控制电路和稳流控制器I由双向线路连接,所述的双向线路是指稳流控制器I通过线路向控制电路传送电流大小的信号、控制电路通过线路向稳流控制器I传送控制信号;控制电路的输出端通过电线分别与通电接触器B的控制线圈、相电流切换器H的控制线圈、气动开关F的控制线圈相连接。
图中的K4至K22为可编程序控制器输出端的编号,编号本身没有特别的含义。在本实施例中,K4至K22的输出端,其后续连接情况如下:
K4接第一电机125;K5接第二电机130;K6接空心轴电机213;K7接移动电机222;K8接第三电磁离合器224;K9接第二电磁离合器223;K10接第一电磁离合器211;K11接电磁制动器212;K12接第一扭矩控制器209;K13接第二扭矩控制器210;K14接报警指示机构;K15接激光传感器4;K16接移动电磁阀(该阀控制移动气缸30的动作;K17接推拉电磁阀(该阀控制推拉气缸7的动作);K18接定位电磁阀(该阀控制定位气缸31的动作);K19接通电电磁阀(该阀控制通电气缸17的动作);K20同时连接第一位置电磁阀(该阀控制第一拉杆位置气缸18的动作)、第二位置电磁阀(该阀控制第二拉杆位置气缸18-1的动作);K21接型号电磁阀(该阀控制型号转换气缸26的动作);K22接空气压缩机。
在本实施例中,计算机中存储了软件,即编制了专门的程序。
在程序中时,对于激光传感测得的距离数据,应添加距离补偿,以使内外套筒方便进入调节螺钉和锁紧螺母的准确位置。还有,在计算机中建立了基础数据库,在实用新型装置试运行和调试修改的过程中,已经将低压断路开关5的型号、测试电流、双金属片的性能参数、变形规律等信息存入;当调试一种型号的低压断路开关5时,计算机自动配置调试参数、自动化按事先设置的步骤进行作业,包括情况监控、故障处理,生成报表。
在本实施例中,调试低压断路开关时,试验电流的大小和电流持续时间的长短是非常重要的。试验电流的大小,受到计算机和控制电路的实时在线监控;试验电流的持续时间由计算机的软件程序严密、精确控制。
还有,软件程序中,针对双金属片的安装误差、通电电流的不规则变化等造成的随机干扰,采用了专家推理系统(ES)、神经网络(GNN)预测和模糊控制器调节,实现了稳定、可靠、快速地响应。
实施例四
结合图14进行说明。
图中的标号说明:5是低压断路开关;14是上通电拉杆;14-1是下通电拉杆;15是弹性压力分机构;16是压力绝缘板;17是通电气缸;18是第一拉杆位置气缸;18-1是第二拉杆位置气缸;50是位置支架;52是第一绝缘部件;53是第二绝缘部件。
图中的位置支架50通过分支架与装置的主框架固定联接(图中未画出)。通电气缸17、第一拉杆位置气缸18、第二拉杆位置气缸18-1都与位置支架50固定联接。
第一绝缘部件52既与第一拉杆位置气缸18的输出轴固定联接、又通过导柱与位置支架50上下滑动连接。第二绝缘部件53的连接情况雷同。
位置支架50在实际制作时,可以由多个零部件拼装而成,如前面几个实施例及其附图所示的情况。
4根导柱(图14中,第一拉杆位置气缸18左侧、右侧各1根导柱;第二拉杆位置气缸18-1左侧、右侧各1根导柱,),应该增加四根导套与之配套。
另外,位置支架50还要考虑摆放低压断路开关5的结构(图中未画出)。此项工作没有任何技术上的难度,应结合低压断路开关5外形、尺寸、结构进行设计制作;比如,利用低压断路开关5上的现有安装凹槽,将位置支架50的摆放结构设计为条形卡槽就很好,这样可以将低压断路开关5装入卡槽内。如此结构,不仅简单、可靠,而且为全自动化的流水线作业,带来很大的方便。

Claims (10)

1.一种低压电器过载保护智能调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a.装置机架(3);所述的装置机架(3)包括主框架和分支架;所述的分支架与主框架固定联接;
b.装置电路;所述的装置电路中设置智能部件;所述的装置电路包括检测电路,控制电路,电源电路;所述的电源电路包括:总电源开关(A),交流电源电路,直流电源电路;
c.提供试验大电流的电流机构(23);
d.用于输送试验大电流的大电流输送线;
e.位置支架(50)和作为装置工作对象的低压断路开关(5);低压断路开关(5)摆放在位置支架(50)上;
f.产生触点压力的触点压力机构;所述的触点压力机构包括通电头;所述的通电头包括上通电头(13)、下通电头(19);
g.对低压断路开关(5)进行压紧定位的压紧定位机构;
h.具有五个自由度、可同轴旋转的内外套筒调节锁紧机构;
所述的内外套筒包括内套筒(206)和外套筒(205),内套筒(206)位于外套筒(205)内,内套筒(206)和外套筒(205)的中心轴线重合;内外套筒设置在内外套筒调节锁紧机构的上部;所述的五个自由度是指内外套筒能够进行:X轴方向的来回移动,Y轴方向的来回移动,Z轴方向的来回移动,在X轴和Z轴构成的平面中进行的转动,围绕Z轴进行的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所述的旋转是指:内套筒(206)和外套筒(205)既可同时进行顺时针旋转、同时进行逆时针旋转,也可在内套筒(206)停止转动的情况下,外套筒(205)单独进行顺时针、逆时针旋转;
所述的总电源开关(A),其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相连接、其输出端与交流电源电路相连接;所述的直流电源电路,其输入端与交流电源电路相连接;所述的电流机构(23),其输入端与总电源开关(A)的输出端相连接、其输出端通过大电流输送线与通电头相连接;
所述的位置支架(50)与装置机架(3)固定联接或者所述的位置支架(50)通过分支架与主框架固定联接;
所述的触点压力机构与位置支架(50)固定联接;触点压力机构的通电头与低压断路开关(5)的接线端为离合关系,所述的合是抵连接;
所述的压紧定位机构与装置机架(3)固定联接或者压紧定位机构通过分支架与装置机架(3)固定联接,压紧定位机构与低压断路开关(5)为离合关系,所述的合是抵连接;
所述的内外套筒调节锁紧机构与装置机架(3)固定联接;或者所述的内外套筒调节锁紧机构的底部、装置机架(3)的底部,二者都与地面固定联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压电器过载保护智能调试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触点压力机构,包括:空气压缩机,第一拉杆位置气缸(18)和第一位置电磁阀,第二拉杆位置气缸(18-1)和第二位置电磁阀,通电气缸(17)和通电电磁阀,上通电头(13),下通电头(19),上通电拉杆(14),下通电拉杆(14-1),第一绝缘部件(52),第二绝缘部件(53),弹性压力分机构,压力绝缘板(16),作为大电流输送线的第一连接软线(12)、第二连接软线(21);
第一拉杆位置气缸(18),其设置在位置支架(50)的上方、并与位置支架(50)固定联接;第一绝缘部件(52)既与第一拉杆位置气缸(18)的输出轴固定联接、又与位置支架(50)上下滑动连接;第一连接软线(12)与上通电头(13)固定电联接;上通电头(13)与上通电拉杆(14)的一侧端部固定联接;上通电拉杆(14)的杆身与第一绝缘部件(52)左右滑动连接;通过弹性压力分机构,上通电拉杆(14)的另一侧端部与压力绝缘板(16)既抵连接、又滑动连接;
第二拉杆位置气缸(18-1),其设置在位置支架(50)的下方、并与位置支架(50)固定联接;第二绝缘部件(53)既与第二拉杆位置气缸(18-1)的输出轴固定联接、又与位置支架(50)上下滑动连接;第二连接软线(21)与下通电头(19)固定电联接;下通电头(19)与下通电拉杆(14-1)的一侧端部固定联接;下通电拉杆(14-1)的杆身与第二绝缘部件(53)左右滑动连接;通过弹性压力分机构,下通电拉杆(14-1)的另一侧端部与压力绝缘板(16)既抵连接、又滑动连接;
压力绝缘板(16)与通电气缸(17)的输出轴固定联接,通电气缸(17)与位置支架(50)固定联接;
空气压缩机、第一位置电磁阀、第一拉杆位置气缸(18),三者通过气体管顺序气路连接;空气压缩机、第二位置电磁阀、第二拉杆位置气缸(18-1),三者通过气体管顺序气路连接;空气压缩机、通电电磁阀、通电气缸(17),三者通过气体管顺序气路连接;
空气压缩机的接线端、第一位置电磁阀的接线端、第二位置电磁阀的接线端、通电电磁阀的接线端,分别通过电线与控制电路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低压电器过载保护智能调试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触点压力机构和弹性压力分机构包括:四个限位销柱,两根压缩弹簧,第一气缸安装板(54),第二气缸安装板(55),开设螺孔的上拉杆连接块,开设螺孔的下拉杆连接块,两根螺杆及其配套的螺母、垫圈,四个导套和四个导柱;所述的导柱位于导套内、且两者滑动连接;所述的螺孔和所述的螺杆,其螺纹配合;
所述的第一绝缘部件(52)为一上一下的两块长板,在每一块长板的两端各开设一个安装孔;上通电拉杆(14)是开有两个槽孔的长条块,长条块的截面为矩形;上通电拉杆(14)位于第一绝缘部件(52)的两块长板之间;上通电拉杆(14)与两块长板滑动连接;两根限位销柱,分别穿过上通电拉杆(14)的两个槽孔、两块长板的安装孔,并且限位销柱和长板固定联接;上通电拉杆(14)的一端与上通电头(13)的中部固定联接,上通电拉杆(14)的另一端与上拉杆连接块固定联接;上通电头(13),其上端与第一连接软线(12)固定电联接,其下端为突起的形状、并与低压断路开关(5)的接线端为离合关系,所述的合是抵连接;
所述的第二绝缘部件(53)为一上一下的两块长板,在每一块长板的两端各开设一个安装孔;下通电拉杆(14-1)是开有两个槽孔的长条块,长条块的截面为矩形;下通电拉杆(14-1)位于第二绝缘部件(53)的两块长板之间;下通电拉杆(14-1)与两块长板滑动连接;两根限位销柱,分别穿过下通电拉杆(14-1)的两个槽孔、两块长板的安装孔,并且限位销柱和两块长板固定联接;下通电拉杆(14-1)的一端与下通电头(19)的中部固定联接,下通电拉杆(14-1)的另一端与下拉杆连接块固定联接;下通电头(19),其下端与第二连接软线(21)固定电联接,其上端为突起的形状、并与低压断路开关(5)的接线端为离合关系,所述的合是抵连接;
所述的压力绝缘板(16),在其上部开有上槽孔、在其下部开有下槽孔;
在一根螺杆上依序设置螺母、上拉杆连接块、压力绝缘板(16)、垫圈、压缩弹簧、垫圈、两个螺母;其中,螺杆穿过上拉杆连接块的螺孔和压力绝缘板(16)的上槽孔,并且螺母、上拉杆连接块、螺杆三者通过螺纹固定联接;
在另一根螺杆上依序设置螺母、下拉杆连接块、压力绝缘板(16)、垫圈、压缩弹簧、垫圈、两个螺母;其中,螺杆穿过下拉杆连接块的螺孔和压力绝缘板(16)的上槽孔,并且螺母、下拉杆连接块、螺杆三者通过螺纹固定联接;
压力绝缘板(16)的中部与通电气缸(17)的输出轴固定联接、或者压力绝缘板(16)的中部通过连接块与通电气缸(17)的输出轴固定联接;
第一气缸安装板(54)既与第一拉杆位置气缸(18)的输出轴固定联接、又与第一绝缘部件(52)的下部长板固定联接;在第一气缸安装板(54)的两端各固定联接一根导柱,对应设置的两个导套与位置支架(50)固定联接;
第二气缸安装板(55)既与第二拉杆位置气缸(18-1)的输出轴固定联接、又与第二绝缘部件(53)的上部长板固定联接;在第二气缸安装板(55)的两端各固定联接一根导柱,对应设置两个导套与位置支架(50)固定联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压电器过载保护智能调试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压紧定位机构包括:空气压缩机,定位气缸(31)和定位电磁阀,型号转换气缸(26)和型号电磁阀,型号转换垫块(27);
在低压断路开关(5)所在部位的一侧,设置定位气缸(31);定位气缸(31)与装置机架(3)固定联接,定位气缸(31)的输出轴与低压断路开关(5)为离合关系或者定位气缸(31)输出轴的轴伸与低压断路开关(5)为离合关系;所述的合是抵连接;
在低压断路开关(5)所在部位的另一侧,设置型号转换垫块(27)和型号转换气缸(26);型号转换气缸(26)与装置机架(3)固定联接,型号转换气缸(26)的输出轴与型号转换垫块(27)为拆卸式固定连接,型号转换垫块(27)与低压断路开关(5)为离合关系,所述的合是抵连接;
空气压缩机、定位电磁阀、定位气缸(31),三者通过气体管顺序气路连接;空气压缩机、型号电磁阀、型号转换气缸(26),三者通过气体管顺序气路连接;
空气压缩机的接线端、定位电磁阀的接线端、型号电磁阀的接线端,分别通过电线与控制电路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压电器过载保护智能调试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低压电器过载保护智能调试装置还包括把柄拨动机构;
所述的把柄拨动机构包括,空气压缩机,推拉气缸(7)和推拉电磁阀,移动气缸(30)和移动电磁阀,下部设有推块和拉块的推拉杆(6),推拉连接板(8),把柄位置检测器;
推拉杆(6)的上部与推拉气缸(7)的输出轴固定联接;推拉气缸(7)与移动气缸(30)的输出轴通过推拉连接板(8)固定联接,移动气缸(30)与装置机架(3)固定联接;把柄位置检测器设置在推拉杆(6)所在的区域并与分支架固定联接;把柄位置检测器通过电线与装置电路相连接;
空气压缩机、推拉电磁阀、推拉气缸(7),三者通过气体管顺序气路连接;空气压缩机、移动电磁阀、移动气缸(30),三者通过气体管顺序气路连接;
空气压缩机的接线端、推拉电磁阀的接线端、移动电磁阀的接线端,分别通过电线与控制电路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压电器过载保护智能调试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低压电器过载保护智能调试装置还包括冷却机构;
所述的冷却机构包括:空气压缩机,气体通断电磁阀,气体流量调节阀,出气口接头;
所述的下通电头(19)上开孔;空气压缩机、气体通断电磁阀、气体流量调节阀,出气口接头,依序通过气体管气路连接,所述的出气口接头设置在下通电头(19)的开孔位置;
空气压缩机的接线端、气体通断电磁阀的接线端、气体流量调节阀的接线端,分别通过电线与控制电路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压电器过载保护智能调试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电流机构(23),包括含有控制线圈的通电接触器(B)、电子调压器(C)、变压器(D)、电流互感器(E)、含有控制线圈的气动开关(F)、低压断路开关(5)、含有控制线圈的相电流切换器(H)、稳流控制器(I);
通电接触器(B)的输入两端与总电源开关(A)的输出两端相连接;通电接触器(B)、电子调压器(C)、变压器(D)三者顺序连接,所述的顺序相连接是指前者的输出两端与后者的输入两端相连接;变压器(D)输出的一端、电流互感器(E)的初级绕组、含控制线圈的气动开关(F)、低压断路开关(5)、含控制线圈的相电流切换器(H)、变压器(D)输出的另一端,串联连接;
电流互感器(E)的次级绕组与稳流控制器(I)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接;稳流控制器(I)的输出两端与电子调压器(C)的输入两端相连接;
控制电路和稳流控制器(I)由双向线路连接,所述的双向线路是指稳流控制器(I)通过线路向控制电路传送电流大小的信号、控制电路通过线路向稳流控制器(I)传送控制信号;控制电路的输出端通过电线分别与通电接触器(B)的控制线圈、相电流切换器(H)的控制线圈、气动开关(F)的控制线圈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压电器过载保护智能调试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智能部件是指以下三者的任意一者:
a.计算机;
b.可编程序控制器;
c.计算机和可编程序控制器,计算机的控制信号输出端与可编程序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输入端相连接,可编程序控制器的输出端与后续电路各执行机构的接线端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压电器过载保护智能调试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内外套筒调节锁紧机构,包括:能够进行X方向移动和Y方向移动的X-Y工作台(1),支架(202),转动部件,转动框(203),移动部件,移动框(204),执行调节锁紧任务的旋转机构;
所述的支架(202)与X-Y工作台(1)固定连接;转动框(203)通过转动部件与支架(202)转动连接;移动框(204)通过移动部件与转动框(203)移动连接;旋转机构设置在移动框(204)上;
所述的旋转机构,包括外套筒(205),内套筒(206),外层柔性节(207),内层柔性节(208),第一扭矩控制器(209),第二扭矩控制器(210),第一电磁离合器(211),电磁制动器(212),用于实现同轴目的的同轴零部件,上连接体,外连接体,内连接体,具有双轴的空心轴电机(213);
所述的双轴为外轴(214)和内轴(215),外轴(214)为开设通孔的空心轴,外轴(214)的孔径大于内轴(215)的外径,内轴(215)位于外轴(214)内、且两者处于同一轴线;外轴(214)和内轴(215),两者都向外延伸出空心轴电机(213)的两个端面;在空心轴电机(213)内部,外轴(214)位于电机转子的中央、并且与转子固定联接;
空心轴电机(213)以竖直姿态与移动框(204)的框身固定联接;
在空心轴电机(213)的下侧,
外轴(214)与外连接体连接,内轴(215)与内连接体连接;内轴(215)、内连接体位于外轴(214)、外连接体的中央;
外连接体与移动框(204)转动连接;外连接体和内连接体通过第一电磁离合器(211)吸合连接,第一电磁离合器(211)与移动框(204)固定联接;第一扭矩控制器(209),其探测部件和信号接收部件,二者对应设置,探测部件设置在内轴(215)上、信号接收部件与移动框(204)固定联接;内连接体的下端位于电磁制动器(212)内,电磁制动器(212)与移动框(204)的下部固定联接;
在空心轴电机(213)的上侧,
所述的外套筒(205)、外层柔性节(207)、上连接体、外轴(214),从上到下依序固定连接;所述的内套筒(206)、内层柔性节(208)、内轴(215),从上到下依序固定连接;所述的内套筒(206)、内层柔性节(208)、内轴(215)设置在外套筒(205)、外层柔性节(207)、上连接体、外轴(214)的中央;第二扭矩控制器(210),其探测部件设置在外轴(214)上、或设置在上连接体上,其信号接收部件对应设置并与移动框(204)固定联接;移动框(204)的上部,与外轴(214)转动连接或者与上连接体转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低压电器过载保护智能调试装置,其特征是:
所述的外层柔性节(207)和内层柔性节(208),是采用弹性良好的塑料或橡胶材料制成的管状物,其外壁或其内壁或其内外壁开设封闭的凹槽,所述的凹槽截面形状为矩形或圆弧形;
所述的转动部件,包括第一销子转动付(216),第二销子转动付(217),角度电机(218),角度电机支架(219),含有螺母座(220)和推拉丝杠(221)的第一丝杠付;所述的螺母座(220),其一端开设用于转动的圆孔,其另一端开设内螺纹,推拉丝杠(221)的一端旋入内螺纹、二者旋转滑动连接;
所述的支架(202)和转动框(203)通过第一销子转动付(216)转动连接;第一丝杠付的螺母座(220),其开设圆孔的一端通过第二销子转动付(217)和转动框(203)转动连接;推拉丝杠(221)的另一端与角度电机(218)的输出轴固定联接;角度电机(218)通过角度电机支架(219)与支架(202)转动连接;
所述的移动部件,包括移动电机(222),第二电磁离合器(223),第三电磁离合器(224),上下销子(225),开设孔眼的上下销子座(226),螺母体(227),上部开设外螺纹的杆体(228),二者啮合的主动齿轮(229)和被动齿轮(230);所述的螺母体(227)和杆体(228),二者螺纹配合;
所述的移动电机(222)以竖直姿态与转动框(203)固定连接,移动电机(222)的输出轴通过第二电磁离合器(223)与杆体(228)的下端吸合连接,第二电磁离合器(223)与转动框(203)固定连接;杆体(228)的下部与转动框(203)转动连接;杆体(228)的杆身设置在被动齿轮(230)的中央和第三电磁离合器(224)内,杆体(228)和被动齿轮(230)转动连接、杆体(228)和被动齿轮(230)还通过第三电磁离合器(224)吸合连接,第三电磁离合器(224)与转动框(203)固定连接;
所述的螺母体(227)与移动框(204)的上部固定联接,杆体(228)的螺纹部分与螺母体(227)旋转滑动连接;杆体(228)的顶部与转动框(203)转动连接;
所述的主动齿轮(229)和外轴(214)固定联接、或者主动齿轮(229)和上连接体固定联接,所述的固定联接是同轴固定联接;
所述的上下销子座(226)与移动框(204)的下部固定联接,上下销子(225)位于上下销子座(226)的孔眼内并滑动连接,上下销子(225)与转动框(203)固定联接;
所述的上下销子(225)为方柱形、上下销子座(226)的孔眼为方形,或者所述的上下销子(225)为圆柱形、上下销子座(226)的孔眼为圆形。
CNU2008201532034U 2008-09-18 2008-09-18 低压电器过载保护智能调试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1289828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1532034U CN201289828Y (zh) 2008-09-18 2008-09-18 低压电器过载保护智能调试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1532034U CN201289828Y (zh) 2008-09-18 2008-09-18 低压电器过载保护智能调试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289828Y true CN201289828Y (zh) 2009-08-12

Family

ID=409815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1532034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289828Y (zh) 2008-09-18 2008-09-18 低压电器过载保护智能调试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289828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56719A (zh) * 2019-08-16 2019-12-10 程强 配电箱用气动断送电与除尘装置及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56719A (zh) * 2019-08-16 2019-12-10 程强 配电箱用气动断送电与除尘装置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97154B (zh) 一种变频器瞬时掉电不停机的方法
CN101597671B (zh) 全数字控制“一拖二”轧辊双频自动淬火方法和系统
CN207051396U (zh) 一种叠层可调节式电气试验台
CN207154829U (zh) 一种自由度可调的数控开孔切割机
CN209731620U (zh) 一种用于高温超导直流感应加热器的可调铁芯磁体结构
CN201289828Y (zh) 低压电器过载保护智能调试装置
CN101677047B (zh) 低压电器过载保护智能调试装置
CN204614662U (zh) 基于张力自动控制的干式空心电抗器绕线设备
CN202255866U (zh) 由电磁和测功机混合动态加载的机床主轴可靠性试验装置
CN106392204A (zh) 攻丝机构及攻丝设备
CN104898053B (zh) 一种大型低压断路器大电流试验的一体化装置
CN101677046A (zh) 一体化螺钉螺母调节锁紧装置
CN206981934U (zh) 一种多焊头压敏焊锡机
CN202331113U (zh) 变压器风冷装置在线监测系统
CN205104119U (zh) 一种双轴自动跟随控制系统实训装置
CN208225311U (zh) 一种信息智能综合自动化实训装置
CN207964479U (zh) 用于三维结构试验的加载测试系统
CN205897865U (zh) 推钢式加热炉自动出钢系统
CN204740327U (zh) 大型低压断路器大电流试验的一体化装置
CN201976064U (zh) 变频节能电气控制柜
CN205029581U (zh) 一种高效节能矢量变频控制柜
CN205043333U (zh) 一种门式六联轴焊接机器人
CN201980906U (zh) 超起角度自动变换装置及伸缩臂式起重机
CN201289827Y (zh) 一体化螺钉螺母调节锁紧装置
CN210937076U (zh) 一种全自动压铸设备电控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81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8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