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260224Y - 一种降噪装置和降噪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降噪装置和降噪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260224Y CN201260224Y CNU2008200517304U CN200820051730U CN201260224Y CN 201260224 Y CN201260224 Y CN 201260224Y CN U2008200517304 U CNU2008200517304 U CN U2008200517304U CN 200820051730 U CN200820051730 U CN 200820051730U CN 201260224 Y CN201260224 Y CN 201260224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gnal
- noise
- output
- unit
- noise sig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ircuit For Audible Band Transduc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降噪装置及降噪移动终端,所述降噪装置包括:采集噪声信号的噪声采集模块;利用所述噪声采集模块所采集的噪声信号,对包含噪声的音频信号中的噪声信号进行抵消或者减弱的降噪模块,所述降噪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噪声采集模块的输出端相连。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在各种环境下均能有效消除或减弱音频信号中的环境噪声,提高音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降低噪声功能的装置和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类似手机、MP3、MP4等电子产品作为日常的工具的日益普及,用户越来越重视此类电子产品的播放音频是的音质,用户的需求也刺激越来越多厂家、运营商注重电子产品的播放音质。
各种电子产品在播放音频时,信噪比无疑是音质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目前也有各种各样用于提电子产品机信噪比的技术和装置,大体上分为以下两类:一类是利用滤波器,过滤语音频信号之外其它频率的噪声信号,从而提高信噪比、改善音质;另一类是通过软件中的特殊算法提取出语音信号,并加以放大,达到提高信噪比的目的。
发明人在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创造过程中发现:上述两种目前使用的降噪技术实施效果都不理想,主要问题在于以上两种方式都试图将音频信号与噪声信号分离,以提高信噪比。这两类方式在噪声频率与有效音频频率相差较大时,可以有效分离出有效音频信号。但是,用户使用此类电子产品时,不管是播放音乐,还是录音,或者时通话时,若是在以人的声音作为背景噪声的环境中,如:商场、超时、车站等环境,因为环境噪声的频率与音乐、语音信号频率接近,现有的降噪技术无法有效的将有用的音频信号和噪声信号分离,使得当前的手机、MP3、MP4类电子产品在此类环境中使用时,降噪效果并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了一种降噪装置和降噪移动终端,所述降噪装置可以在各种环境下均有效消除或减弱音频信号中所包含的环境噪声,提高信噪比,改善音质。所述降噪移动终端,可以在各种环境下均有效消除或减弱通话过程中,语音信号中所包含的环境噪声,降低通话过程中环境噪声对通话质量的影响。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降噪装置,包括:
采集噪声信号的噪声采集模块;
利用所述噪声采集模块所采集的噪声信号,对包含噪声的音频信号中的噪声信号进行抵消或者减弱的降噪模块,所述降噪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噪声采集模块的输出端相连。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降噪移动终端,包括:
采集噪声信号的噪声采集模块;
采集和输出音频信号的音频模块;
利用所述噪声采集模块采集的噪声信号,对所述音频模块采集的语音信号中的噪声信号进行抵消或者减弱的降噪模块,所述降噪模块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噪声采集模块的输出端、所述音频模块的输出端相连。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降噪装置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降噪装置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提供的降噪装置第二实施例中信号放大单元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提供的降噪装置第二实施例中信号放大单元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提供的降噪装置第二实施例中信号放大单元第三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降噪装置第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提供的降噪装置第三实施例中信号放大单元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6提供的降噪装置第三实施例中信号放大单元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6提供的降噪装置第三实施例中信号放大单元第三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降噪移动终端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降噪移动终端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降噪移动终端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降噪装置和降噪移动终端,降噪装置可以在各种环境下均有效消除或减弱音频信号中所包含的环境噪声,提高信噪比,改善音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降噪移动终端,可以在各种环境下均有效消除或减弱通话过程中语音信号中所包含的环境噪声,降低通话过程中环境噪声对通话质量的影响。
参见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降噪装置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装置包括:
采集噪声信号的噪声采集模块1;
利用噪声采集模块1所采集的噪声信号,对包含噪声的音频信号中的噪声信号进行抵消或者减弱的降噪模块2,该降噪模块2的输入端与噪声采集模块1的输出端相连。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降噪装置,在嘈杂的环境中通话、录音时,降噪模块利用噪声采集模块所采集的噪声信号,抵消或者减弱音频信号中包含的噪声信号,从而提高信噪比,达到降低噪声,改善音质的目的。
参见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降噪装置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装置包括:
对噪声采集模块采集的噪声信号进行反向处理,转换为反向噪声信号的信号反向单元20,该信号反向单元20的输入端与噪声采集模块的输出端相连;
对经过信号反向单元20处理后的反向噪声信号进行放大的信号放大单元21,信号放大单元21的输入端与信号反向单元20的输出端相连,经过信号放大单元21放大后的反向噪声信号幅度与需要消除噪声的音频信号中包含的噪声信号幅度相等;
将经过信号放大单元21处理后的反向噪声信号与需要消除噪声的音频信号进行叠加,对包含噪声的音频信号中的噪声信号进行抵消或者减弱的信号叠加单元22,信号叠加单元22的输入端与信号反向单元的输出端相连。
更为具体的,参见图3,为图2提供的降噪装置第二实施例中信号放大单元第一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信号放大单元21还包括:
对经过信号反向单元20处理后的反向噪声信号进行放大,使该反向噪声信号的幅度与上行音频信号中的噪声信号幅度相等的上行放大子单元210,该上行放大子单元210的输入端与信号反向单元20的输出端相连,该上行放大子单元210的输出端与信号叠加单元22的输入端相连。
在信号叠加单元22中,经过上行放大子单元210处理后的反向噪声信号与上行音频信号相叠加,经过上行放大子单元210处理后的反向噪声信号大小与上行音频信号中的噪声信号相等,方向相反,叠加后就可以抵消或较弱该上行音频信号中所包含的噪声。
对经过信号反向单元20处理后的反向噪声信号进行放大,使该反向噪声信号的幅度与环境噪声信号的幅度相等的下行放大子单元211,该下行放大子单元211的输入端与所述信号反向单元20的输出端相连,该下行放大子单元211的输出端与信号叠加单元22的输入端相连。
在信号叠加单元22中,经过下行放大子单元211处理后的反向噪声信号与下行音频信号相叠加后再输出,因为经过下行放大子单元211处理后的反向噪声信号大小与环境噪声信号幅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叠加后就减轻环境噪声对下行音频信号的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上行放大子单元与下行放大子单元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降噪装置中并不只有上述一种连接关系。
参见图4,为图2提供的降噪装置第二实施例中信号放大单元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信号放大单元21包括:
对经过信号反向单元20处理后的反向噪声信号进行放大,使该反向噪声信号的幅度与上行音频信号中的噪声信号幅度相等的上行放大子单元210,该上行放大子单元210的输入端与该信号反向单元20的输出端相连,该上行放大子单元210的输出端与信号叠加单元22的输入端相连;
对经过上行放大子单元210处理的反向噪声信号进行放大,使该反向噪声信号的幅度与环境噪声信号幅度相等的下行放大子单元211,该下行放大子单元211的输入端与该上行放大子单元210的输出端相连,该下行放大子单元211的输出端与信号叠加单元22的输入端相连。
参见图5,为图2提供的降噪装置第二实施例中信号放大单元第三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信号放大单元21包括:
对经过信号反向单元20处理后的反向噪声信号进行放大,使该反向噪声信号的幅度与环境噪声的信号幅度相等的下行放大子单元211,该下行放大子单元211的输入端与该信号反向单元20的输出端相连,该下行放大子单元211的输出端与信号叠加单元22的输入端相连;
对经过下行放大子单元211处理的反向噪声信号进行放大,使该反向噪声信号的幅度与上行音频信号中的噪声信号幅度相等的上行放大子单元210,该上行放大子单元210的输入端与该下行放大子单元211的输出端相连,该上行放大子单元210的输出端与信号叠加单元22的输入端相连。
需要说明的是,对上述三种上行放大子单元和下行放大子单元的连接关系,需要在上行放大子单元和下行放大子单元中预置不同的放大倍数,只要使得经过上行放大子单元处理后的反向噪声信号与上行音频信号中包含的噪声信号幅度大小一致,方向相反;经过下行放大子单元处理后的反向噪声信号与环境噪声信号幅度大小一致,方向相反即可,三种连接关系可以获得相同的技术效果。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降噪装置,在通话、录音、播放音乐的过程中时,降噪模块利用噪声采集模块所采集的噪声信号,经过反向和放大后,使得采集的噪声信号幅度大小与音频信号中包含的噪声信号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叠加后使音频信号中的噪声信号减弱或消除,达到提高信噪比,改善音质的目的。
参见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降噪装置第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装置包括:
对噪声采集模块采集的噪声信号进行放大的信号放大单元21,该信号放大单元21的输入端与噪声采集模块的输出端相连,经过信号放大单元21放大后的反向噪声信号幅度与需要消除噪声的音频信号中包含的噪声信号幅度相等;
对经过信号放大单元21处理后的噪声信号进行反向处理,转换为反向噪声信号的信号反向单元20,该信号反向单元20的输入端与信号放大单元21的输出端相连;
将经过信号反向单元20处理后的反向噪声信号与需要消除噪声的音频信号进行叠加,对包含噪声的音频信号中的噪声信号进行抵消或者减弱的信号叠加单元22,该信号叠加单元22的输入端与信号反向单元20的输出端相连。
更为具体的,参见图7,为图6提供的降噪装置第三实施例中信号放大单元第一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信号放大单元21还包括:
对噪声采集模块1采集的噪声信号进行放大,使该噪声信号的幅度与音频模块采集的上行音频信号中所含噪声信号的幅度相等的上行放大子单元210,该上行放大子单元210的输入端与该噪声采集模块1的输出端相连,该上行放大子单元210的输出端与信号反向单元20的输入端相连;
对噪声采集模块1采集的噪声信号进行放大,使该噪声信号的幅度与环境噪声的信号幅度相等的下行放大子单元211,该下行放大子单元211的输入端与该噪声采集模块1的输出端相连,该下行放大子单元211的输出端与信号反向单元20的输入端相连。
更为具体的,经过上述上行放大子单元210处理后的噪声信号再经信号反向单元20反向后,在信号叠加单元中与上行音频信号叠加,抵消该上行音频信号中包含的噪声信号;经过上述下行放大子单元211处理后的噪声信号再经信号反向单元20反向后,在信号叠加单元中与接收的下行音频信号叠加后输出,抵消用户所在环境的环境噪声。
同样的,信号放大单元21中的上行放大子单元210,和下行放大子单元211并不只有上述一种连接方式;
参见图8,为图6提供的降噪装置第三实施例中信号放大单元第二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信号放大单元21具体包括:
对噪声采集模块1采集的噪声信号进行放大,使该噪声信号的幅度与上行音频信号中包含的噪声信号幅度相等的上行放大子单元210,该上行放大子单元210的输入端与噪声采集模块1的输出端相连,该上行放大子单元210的输出端与信号反向单元20的输入端相连;
对经过上述上行放大子单元210处理的噪声信号进行放大,使该噪声信号的幅度与环境噪声的信号幅度相等的下行放大子单元211,该下行放大子单元211的输入端与上行放大子单元210的输出端相连,该下行放大子单元211的输出端与信号反向单元20的输入端相连。
参见图9,为图6提供的降噪装置第三实施例中信号放大单元第三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信号放大单元21具体包括:
对噪声采集模块1采集的噪声信号进行放大,使该噪声信号的幅度与环境噪声信号幅度相等的下行放大子单元211,该下行放大子单元211的输入端与噪声采集模块1的输出端相连,该下行放大子单元211的输出端与信号反向单元20的输入端相连;
对经过下行放大子单元211处理的噪声信号进行放大,使该噪声信号的幅度与上行音频信号中的噪声信号幅度相等的上行放大子单元210,该上行放大子单元210的输入端与下行放大子单元211的输出端相连,该上行放大子单元210的输出端与信号反向单元20的输入端相连。
需要说明的是,不管采用那种连接方式,在上行放大子单元和下行放大子单元中均预置恰当的放大倍数,使经过上行放大子单元处理后的噪声信号幅度与上行音频信号中的噪声信号幅度相等;经过下行放大子单元处理后的噪声信号幅度与环境噪声信号幅度相等,再经过信号反向单元20反向后,在信号叠加单元中与音频信号叠加,消除或减弱噪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降噪装置与图2所示的降噪装置效果相同,区别在于装置内各个模块的连接关系及对信号的处理流程不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降噪装置将采集的噪声信号先放大,后反向,最后叠加的方式消除或减弱音频信号中的噪声,达到改善音质的目的。
参见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降噪移动终端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降噪移动终端的主要功能模块包括:
采集噪声信号的噪声采集模块1;
采集和输出音频信号的音频模块3;
利用噪声采集模块1采集的噪声信号,对音频模块3采集的语音信号中的噪声信号进行抵消或者减弱的降噪模块2,该降噪模块2的输入端分别与噪声采集模块1的输出端、音频模块2的输出端相连。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降噪移动终端,在嘈杂的环境中通话时,通过同步采集环境噪声,抵消或减弱语音信号中所包含的噪声信号,提高信噪比,达到降低噪声的目的;且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不受环境的限制,在超市,车站等以人声为背景噪声的环境下仍可以有效的实现降噪,改善通话质量。
参见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降噪移动终端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降噪移动终端的降噪模块2中包括:
对噪声采集模块1采集的噪声信号进行反向处理,转换为反向噪声信号的信号反向单元20,信号反向单元20的输入端与噪声采集模块1的输出端相连;
对经过信号反向单元20处理后的反向噪声信号进行放大的信号放大单元21,信号放大单元21的输入端与信号反向单元20的输出端相连,经过信号放大单元21放大后的反向噪声信号与需要消除噪声的音频信号中包含的噪声信号幅度相等;
将经过信号放大单元21处理后的反向噪声信号与音频模块3采集和输出的需要消除噪声的音频信号进行叠加,抵消或者减弱该音频信号中所含噪声信号的信号叠加单元22,信号叠加单元22的输入端与信号放大单元的输出端相连。
更为具体的,参见图3,为图11提供的降噪移动终端第二实施例中信号放大单元第一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信号放大单元21还包括:
对经过信号反向单元20处理后的反向噪声信号进行放大,使该反向噪声信号的幅度与音频模块采集的上行语音信号中的噪声信号幅度相等的上行放大子单元210,该上行放大子单元210的输入端与信号反向单元20的输出端相连,该上行放大子单元210的输出端与信号叠加单元22的输入端相连。
在信号叠加单元22中,经过上行放大子单元210处理后的反向噪声信号与用户通话过程中的上行语音信号相叠加,因为经过上行放大子单元210处理后的反向噪声信号大小与上行语音信号中的噪声信号相等,方向相反,叠加后就可以抵消或较弱该上行语音信号中所包含的噪声。
对经过信号反向单元20处理后的反向噪声信号进行放大,使该反向噪声信号的幅度与用户通话环境的噪声信号幅度相等的下行放大子单元211,该下行放大子单元211的输入端与所述信号反向单元20的输出端相连,该下行放大子单元211的输出端与信号叠加单元22的输入端相连。
在信号叠加单元22中,经过下行放大子单元211处理后的反向噪声信号与用户通话过程中的下行语音信号相叠加后再输出,因为经过下行放大子单元211处理后的反向噪声信号大小与用户通话时所在环境的噪声信号幅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叠加后就减轻环境噪声对用户通话的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上行放大子单元与下行放大子单元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降噪移动终端中并不只有上述一种连接关系,
参见图4,为图11提供的降噪移动终端第二实施例中信号放大单元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信号放大单元21包括:
对经过信号反向单元20处理后的反向噪声信号进行放大,使该反向噪声信号的幅度与上行语音信号中的噪声信号幅度相等的上行放大子单元210,该上行放大子单元210的输入端与该信号反向单元20的输出端相连,该上行放大子单元210的输出端与信号叠加单元22的输入端相连;
对经过上行放大子单元210处理的反向噪声信号进行放大,使该反向噪声信号的幅度与环境噪声信号幅度相等的下行放大子单元211,该下行放大子单元211的输入端与该上行放大子单元210的输出端相连,该下行放大子单元211的输出端与信号叠加单元22的输入端相连。
参见图5,为图11提供的降噪移动终端第二实施例中信号放大单元第三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信号放大单元21包括:
对经过信号反向单元20处理后的反向噪声信号进行放大,使该反向噪声信号的幅度与用户通话时的环境噪声信号幅度相等的下行放大子单元211,该下行放大子单元211的输入端与该信号反向单元20的输出端相连,该下行放大子单元211的输出端与信号叠加单元22的输入端相连;
对经过下行放大子单元211处理的反向噪声信号进行放大,使该反向噪声信号的幅度与上行语音信号中的噪声信号幅度相等的上行放大子单元210,该上行放大子单元210的输入端与该下行放大子单元211的输出端相连,该上行放大子单元210的输出端与信号叠加单元22的输入端相连。
需要说明的是,对上述三种上行放大子单元和下行放大子单元的连接关系,需要在上行放大子单元和下行放大子单元中预置不同的放大倍数,只要使得经过上行放大子单元处理后的反向噪声信号与上行语音信号中包含的噪声信号幅度大小一致,方向相反;经过下行放大子单元处理后的反向噪声信号与用户所处通话环境中的噪声信号幅度大小一致,方向相反即可,三种连接关系可以获得相同的技术效果。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移动终端用户在各种的环境中通话时,不仅可以有效消除或减弱上行语音信号中的噪声信号,使对方能够接收到较好的语音信号;还可以通过下行降噪单元,降低本地环境噪声对自身通话的影响,使通话双方都能获得较好的通话质量;本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降噪移动终端,在商场、车站、超市等以人声为背景噪声的环境也可以很好的降噪效果。
参见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降噪移动终端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该降噪移动终端降噪模块2中包括:
对噪声采集模块1采集的噪声信号进行放大的信号放大单元21,该信号放大单元21的输入端与该噪声采集模块1的输出端相连,经过该信号放大单元21放大后的反向噪声信号与需要消除噪声的信号中包含的噪声信号幅度相等;
对经过该信号放大单元21处理后的噪声信号进行反向处理,转换为反向噪声信号的信号反向单元20,该信号反向单元20的输入端与该信号放大单元21的输出端相连;
将经过该信号反向单元20处理后的反向噪声信号与需要消除噪声的音频信号进行叠加,对该包含噪声的音频信号中的噪声信号进行抵消或者减弱的信号叠加单元22,该信号叠加单元22的输入端与该信号反向单元的输出端相连。
更为具体的,参见图7,为图12提供的降噪移动终端第三实施例中信号放大单元第一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信号放大单元21还包括:
对噪声采集模块1采集的噪声信号进行放大,使该噪声信号的幅度与音频模块采集上用户通话过程中的上行语音信号中所含噪声信号的幅度相等的上行放大子单元210,该上行放大子单元210的输入端与该噪声采集模块1的输出端相连,该上行放大子单元210的输出端与信号反向单元20的输入端相连;
对噪声采集模块1采集的噪声信号进行放大,使该噪声信号的幅度与用户通话过程中所处环境的噪声信号幅度相等的下行放大子单元211,该下行放大子单元211的输入端与该噪声采集模块1的输出端相连,该下行放大子单元211的输出端与信号反向单元20的输入端相连。
更为具体的,经过上述上行放大子单元210处理后的噪声信号再经信号反向单元20反向后,在信号叠加单元中与上行语音信号叠加,抵消该上行语音信号中包含的噪声信号;经过上述下行放大子单元211处理后的噪声信号再经信号反向单元20反向后,在信号叠加单元中与移动终端接收的下行语音信号叠加后输出,抵消用户所在环境的环境噪声。
同样的,信号放大单元21中的上行放大子单元210,和下行放大子单元211并不只有上述一种连接方式;
参见图8,为图12提供的降噪移动终端第三实施例中信号放大单元第二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信号放大单元21具体包括:
对噪声采集模块1采集的噪声信号进行放大,使该噪声信号的幅度与用户通话过程中的上行语音信号中包含的噪声信号幅度相等的上行放大子单元210,该上行放大子单元210的输入端与噪声采集模块1的输出端相连,该上行放大子单元210的输出端与信号反向单元20的输入端相连;
对经过上述上行放大子单元210处理的噪声信号进行放大,使该噪声信号的幅度与用户通话时所处环境的噪声信号幅度相等的下行放大子单元211,该下行放大子单元211的输入端与上行放大子单元210的输出端相连,该下行放大子单元211的输出端与信号反向单元20的输入端相连。
参见图9,为图12提供的降噪移动终端第三实施例中信号放大单元第三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信号放大单元21具体包括:
对噪声采集模块1采集的噪声信号进行放大,使该噪声信号的幅度与环境噪声信号幅度相等的下行放大子单元211,该下行放大子单元211的输入端与噪声采集模块1的输出端相连,该下行放大子单元211的输出端与信号反向单元20的输入端相连;
对经过下行放大子单元211处理的噪声信号进行放大,使该噪声信号的幅度与上行语音信号中的噪声信号幅度相等的上行放大子单元210,该上行放大子单元210的输入端与下行放大子单元211的输出端相连,该上行放大子单元210的输出端与信号反向单元20的输入端相连。
需要说明的是,不管采用那种连接方式,在上行放大子单元和下行放大子单元中均预置恰当的放大倍数,使经过上行放大子单元处理后的噪声信号幅度与用户通话时上行语音信号中的噪声信号幅度相等;经过下行放大子单元处理后的噪声信号幅度与用户通话时的环境噪声信号幅度相等,再经过信号反向单元20反向后,在信号叠加单元中与语音信号叠加,消除或减弱噪声。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移动终端用户在各种的环境中通话时,不仅可以有效消除或减弱上行语音信号中的噪声信号,使对方能够接收到较好的语音信号;还可以通过下行降噪单元,降低本地环境噪声对自身通话的影响,使通话双方都能获得较好的通话质量;本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降噪移动终端,在商场、车站、超市等以人声为背景噪声的环境也可以很好的降噪效果。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全部通过硬件来实施。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对背景技术做出贡献的全部或者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集噪声信号的噪声采集模块;
利用所述噪声采集模块采集的噪声信号,对包含噪声的音频信号中的噪声信号进行抵消或者减弱的降噪模块,所述降噪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噪声采集模块的输出端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噪模块包括:
对噪声采集模块采集的噪声信号进行反向处理,转换为反向噪声信号的信号反向单元,所述信号反向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噪声采集模块的输出端相连;
对经过所述信号反向单元处理后的反向噪声信号进行放大的信号放大单元,所述信号放大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信号反向单元的输出端相连,经过所述信号放大单元放大后的反向噪声信号幅度与需要消除噪声的音频信号中包含的噪声信号幅度相等;
将经过所述信号放大单元处理后的反向噪声信号与需要消除噪声的音频信号进行叠加,对所述包含噪声的音频信号中的噪声信号进行抵消或者减弱的信号叠加单元,所述信号叠加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信号反向单元的输出端相连。
3、如权利要求1所述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噪模块包括:
对噪声采集模块采集的噪声信号进行放大的信号放大单元,所述信号放大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噪声采集模块的输出端相连,经过所述信号放大单元放大后的反向噪声信号幅度与需要消除噪声的音频信号中包含的噪声信号幅度相等;
对经过所述信号放大单元处理后的噪声信号进行反向处理,转换为反向噪声信号的信号反向单元,所述信号反向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信号放大单元的输出端相连;
将经过所述信号反向单元处理后的反向噪声信号与需要消除噪声的音频信号进行叠加,对所述包含噪声的音频信号中的噪声信号进行抵消或者减弱的信号叠加单元,所述信号叠加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信号反向单元的输出端相连。
4、如权利要求2所述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放大单元包括:
对经过信号反向单元处理后的反向噪声信号进行放大,使所述反向噪声信号的幅度与上行音频信号中的噪声信号幅度相等的上行放大子单元,所述上行放大子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信号反向单元的输出端相连,所述上行放大子单元的输出端与信号叠加单元的输入端相连;
对经过信号反向单元处理后的反向噪声信号进行放大,使所述反向噪声信号的幅度与环境噪声信号幅度相等的下行放大子单元,所述下行放大子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信号反向单元的输出端相连,所述下行放大子单元的输出端与信号叠加单元的输入端相连。
5、如权利要求2所述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放大单元包括:
对经过信号反向单元处理后的反向噪声信号进行放大,使所述反向噪声信号的幅度与上行音频信号中的噪声信号幅度相等的上行放大子单元,所述上行放大子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信号反向单元的输出端相连,所述上行放大子单元的输出端与信号叠加单元的输入端相连;
对经过上行放大子单元处理的反向噪声信号进行放大,使所述反向噪声信号的幅度与环境噪声信号幅度相等的下行放大子单元,所述下行放大子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上行放大子单元的输出端相连,所述下行放大子单元的输出端与信号叠加单元的输入端相连。
6、如权利要求2所述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放大单元包括:
对经过信号反向单元处理后的反向噪声信号进行放大,使所述反向噪声信号的幅度与环境噪声信号幅度相等的下行放大子单元,所述下行放大子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信号反向单元的输出端相连,所述下行放大子单元的输出端与信号叠加单元的输入端相连;
对经过下行放大子单元处理的反向噪声信号进行放大,使所述反向噪声信号的幅度与上行音频信号中的噪声信号幅度相等的上行放大子单元,所述上行放大子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下行放大子单元的输出端相连,所述上行放大子单元的输出端与信号叠加单元的输入端相连。
7、如权利要求3所述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放大单元包括:
对噪声采集模块采集的噪声信号进行放大,使所述噪声信号的幅度与上行音频信号中的噪声信号幅度相等的上行放大子单元,所述上行放大子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噪声采集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所述上行放大子单元的输出端与信号反向单元的输入端相连;
对噪声采集模块采集的噪声信号进行放大,使所述噪声信号的幅度与环境噪声信号幅度相等的下行放大子单元,所述下行放大子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噪声采集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所述下行放大子单元的输出端与信号反向单元的输入端相连。
8、如权利要求3所述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放大单元包括:
对噪声采集模块采集的噪声信号进行放大,使所述噪声信号的幅度与上行音频信号中的噪声信号幅度相等的上行放大子单元,所述上行放大子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噪声采集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所述上行放大子单元的输出端与信号反向单元的输入端相连;
对经过上行放大子单元处理的噪声信号进行放大,使所述噪声信号的幅度与环境噪声信号幅度相等的下行放大子单元,所述下行放大子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上行放大子单元的输出端相连,所述下行放大子单元的输出端与信号反向单元的输入端相连。
9、如权利要求3所述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放大单元包括:
对噪声采集模块采集的噪声信号进行放大,使所述噪声信号的幅度与环境噪声信号幅度相等的下行放大子单元,所述下行放大子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噪声采集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所述下行放大子单元的输出端与信号反向单元的输入端相连;
对经过下行放大子单元处理的噪声信号进行放大,使所述噪声信号的幅度与上行音频信号中的噪声信号幅度相等的上行放大子单元,所述上行放大子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下行放大子单元的输出端相连,所述上行放大子单元的输出端与信号反向单元的输入端相连。
10、一种降噪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集噪声信号的噪声采集模块;
采集和输出音频信号的音频模块;
利用所述噪声采集模块采集的噪声信号,对所述音频模块采集的语音信号中的噪声信号进行抵消或者减弱的降噪模块,所述降噪模块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噪声采集模块的输出端、所述音频模块的输出端相连。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8200517304U CN201260224Y (zh) | 2008-08-04 | 2008-08-04 | 一种降噪装置和降噪移动终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8200517304U CN201260224Y (zh) | 2008-08-04 | 2008-08-04 | 一种降噪装置和降噪移动终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260224Y true CN201260224Y (zh) | 2009-06-17 |
Family
ID=407744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U2008200517304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260224Y (zh) | 2008-08-04 | 2008-08-04 | 一种降噪装置和降噪移动终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260224Y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23428A (zh) * | 2011-06-24 | 2011-10-1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降低噪声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
CN102930894A (zh) * | 2012-06-18 | 2013-02-13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录音方法及录音终端 |
CN106847254A (zh) * | 2017-03-17 | 2017-06-13 | 浙江大学 | 一种局域性主动降噪系统 |
CN108121527A (zh) * | 2016-11-28 | 2018-06-05 | 天津三星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输出音频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
WO2019024278A1 (zh) * | 2017-08-04 | 2019-02-07 |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 音频降噪方法及装置 |
-
2008
- 2008-08-04 CN CNU2008200517304U patent/CN201260224Y/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23428A (zh) * | 2011-06-24 | 2011-10-1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降低噪声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
WO2012174790A1 (zh) * | 2011-06-24 | 2012-12-2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降低噪声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
CN102930894A (zh) * | 2012-06-18 | 2013-02-13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录音方法及录音终端 |
CN102930894B (zh) * | 2012-06-18 | 2016-06-08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录音方法及录音终端 |
CN108121527A (zh) * | 2016-11-28 | 2018-06-05 | 天津三星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输出音频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
CN106847254A (zh) * | 2017-03-17 | 2017-06-13 | 浙江大学 | 一种局域性主动降噪系统 |
WO2019024278A1 (zh) * | 2017-08-04 | 2019-02-07 |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 音频降噪方法及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668085B (zh) | 一种调节移动终端语音输出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201260224Y (zh) | 一种降噪装置和降噪移动终端 | |
CN201830430U (zh) | 自供电的具有主动噪音消除功能的耳机 | |
CN106658256A (zh) | 耳机、终端及终端控制方法 | |
CN104602162A (zh) | 用于移动终端的外接降噪装置及其降噪方法 | |
CN102223428A (zh) | 一种降低噪声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201054780Y (zh) | 自动降噪耳机 | |
CN107277683A (zh) | 一种音频放大系统及方法 | |
CN102710856B (zh) | 控制方法与控制装置 | |
CN105872909A (zh) | 一种实现音频信号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 |
CN204101170U (zh) | 蜂鸣器检测电路 | |
CN201051184Y (zh) | 带静音装置的多功能眼镜 | |
CN201956058U (zh) | 一种语音信号处理电路、装置以及电视 | |
CN2694649Y (zh) | 可去除噪声的麦克风输入电路 | |
CN102497613A (zh) | 用于课堂扩音的双通道实时语音输出方法 | |
CN102868961A (zh) | 具有助听器功能的手持式电子装置 | |
CN205040009U (zh) | 麦克风及其降噪输入电路 | |
CN202565453U (zh) | 用于提高车载产品语音通话及识别质量的双麦克电路 | |
CN101859567B (zh) | 一种语音背景噪声的消除方法和装置 | |
CN203537335U (zh) | 一种基于环境噪声的音量自动调节系统 | |
CN210986389U (zh) | 一种降噪电路及电子设备 | |
CN205793148U (zh) | 一种低噪音动铁耳机 | |
CN204014024U (zh) | 一种有源降噪耳机电路 | |
CN110176245A (zh) | 一种语音降噪系统 | |
CN206313958U (zh) | 一种基于扁口耳机的音频检测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617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