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232609Y - 一种流体能量回收动力供应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流体能量回收动力供应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232609Y CN201232609Y CNU200820148148XU CN200820148148U CN201232609Y CN 201232609 Y CN201232609 Y CN 201232609Y CN U200820148148X U CNU200820148148X U CN U200820148148XU CN 200820148148 U CN200820148148 U CN 200820148148U CN 201232609 Y CN201232609 Y CN 201232609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exchanger
- energy
- power supply
- reclaims
- grou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30—Energy from the sea, e.g. using wave energy or salinity gradient
Landscapes
- Engine Equipment That Uses Special Cy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流体能量回收动力供应系统中的马达和能量回收装置同时至少与一组由介质管道连通的压缩介质热交换器、压缩机和蒸发-冷凝器相连;能量回收装置与它们是串联或并联;介质管道上装有膨胀阀,它通过毛细管与感温探头连接;马达通过气体输送管及乏汽管路与每组中的蒸发-冷暖器及压缩介质热交换器相连通,与每组中的压缩介质热交换器相连的液体输送管上装有液体增压泵;控制柜与压缩机、膨胀阀、马达、液体增压泵连接;本装置可以根据所回收利用的大气或江河湖海等温度的不同而采用能量回收装置,并将这些低品位热量回收再利用,转化为有用的动能,为各种过程提供动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余热回收再利用系统;尤其涉及大气、江河湖海的水中的低品位能量的回收再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大气、江河湖海的水中蕴含巨大的低品位热量;工业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低温废热,如各种燃烧炉的烟道气、工业生产中冷却水、石油开采中的伴生水、火电厂及核电厂汽轮机排出的乏汽等,其中包含大量热量,产生上述废热的同时又伴生大量二氧化碳,加剧温室效应的产生,大气温度逐年升高。面对蕴含量巨大的低品位热量目前利用的手段及方法有限。为了回收这些低品位的热量,人们发明了风源热泵用于供暖,发明了传统意义上的风力发电机,利用风力进行发电。但是低品位能量的利用率很低。专利申请号为200710050627.8的专利申请中披露了一种利用多个分散余热、热源、多种余热载体介质发电的方法及装置,这种方法可以使多种余热得到,但是这种方法存在以下不足:只能回收温度较高的余热,对温度在35℃左右及其以下的余热或废热无法利用;系统中所需的冷凝效果须由空冷、水冷或其他方式来辅助实现,要消耗额外的能量、浪费大量水资源等;将该技术用于回收高温余热时其经济性、环保性、技术的先进性等与本技术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安装、使用方便、占地面积小、不污染环境、节省能源,能够将蕴含大气、江河湖海的水中及各种工业过程产生的气、液流体中的低品位热量回收再利用,转化为有用动能的能量回收动力供应系统。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这种流体能量回收动力供应系统:包括马达、能量回收装置,马达和能量回收装置同时至少与一组由介质管道连通的压缩介质热交换器、压缩机和蒸发—冷凝器相连;每组中的压缩介质热交换器与蒸发—冷凝器之间的介质管道上装有膨胀阀,它通过毛细管与装在压缩介质热交换器与压缩机之间的介质管道上的感温探头连接;马达通过气体输送管与每组中的蒸发—冷暖器相连通,通过乏汽管路与每组中的压缩介质热交换器相连通;能量回收装置通过上输入管与每组中的蒸发—冷凝器相连通,通过液体输送管与每组中的压缩介质热交换器相连通;或能量回收装置通过与其相连通的两个连接管分别与上输入管和气体输送管相连,与每组中的压缩介质热交换器相连的液体输送管上装有液体增压泵;与电源线相连的控制柜通过控制线及电源线束与压缩机、膨胀阀、马达、液体增压泵连接;所述的能量回收装置至少包含一种热交换设备。
所述的液体输送管上装有补液管,补液管位于压缩介质热交换器与液体增压泵之间。
所述的能量回收装置通过上输入管与每组中的蒸发—冷凝器相连通,通过液体输送管及液体增压泵与每组中的压缩介质热交换器相连通。
所述的能量回收装置通过与其相连通的两个连管分别与上输入管和气体输送管相连,上输入管与液体输送管相连通。
所述的能量回收装置为风能回收表冷器,在风能回收表冷器处装有风机;风机通过控制线及电源线束与控制柜相连。
所述的能量回收装置由风能回收表冷器和冷量回收换热器组成;在风能回收表冷器处装有风机;冷量回收换热器上装有流体进管和流体出管;风能回收表冷器与冷量回收换热器之间有使它们相连通的连管,风能回收表冷器通过上输入管与蒸发—冷凝器相连通,冷量回收换热器通过液体输送管及液体增压泵与压缩介质热交换器相连通;风机通过控制线及电源线束与控制柜相连。
所述的能量回收装置由风能回收表冷器和一个与其相连的风源热泵系统组成,风源热泵系统由热交换器、压缩机、电子膨胀阀和感温探头组成;风能回收表冷器通过两条冷媒管道与风源热泵系统中的热交换器相连;其中一条冷媒管道上装有感温探头和压缩机,另一条冷媒管道上装有电子膨胀阀,电子膨胀阀通过毛细管与感温探头相连;风源热泵系统中的热交换器通过上输入管与每组中的蒸发—冷凝器相连,通过液体输送管及液体增压泵与每组中的压缩介质热交换器相连通;在风能回收表冷器处装有风机,风机和风源热泵系统中的压缩机、电子膨胀阀及感温探头均通过控制线及电源线束与控制柜相连。
所述的能量回收装置为低温流体能量回收换热器,低温流体能量回收换热器通过上输入管与每组中的蒸发—冷凝器相连,通过液体输送管及液体增压泵与每组中的压缩介质热交换器相连通;低温流体能量回收换热器上装有低温流体进管和出管。
所述的能量回收装置由低温流体能量回收换热器和冷量回收换热器组成;低温流体能量回收换热器与冷量回收换热器之间有使它们相连通的连通管,低温流体能量回收换热器通过上输入管与蒸发—冷凝器相连通,冷量回收换热器通过液体输送管及液体增压泵与压缩介质热交换器相连通;低温流体能量回收换热器上装有低温流体进管和出管。
所述的能量回收装置为风能回收表冷器,在风能回收表冷器处装有风机;风机通过控制线及电源线束与控制柜相连。
所述的能量回收装置为低温流体能量回收换热器,低温流体能量回收换热器上装有低温流体进管和出管。
这种流体能量回收动力供应系统,是由压缩介质冷凝-蒸发器、压缩机、膨胀阀、蒸发-冷凝器、流体能量回收装置、马达和连通它们的介质管道所组成,整个系统结构很简单,因此便于安装,占地面积也很小,使用很方便;本实用新型中流体进入能量回收装置,液态的低沸点介质经过能量回收装置初步加热后进入蒸发-冷凝器内被进一步加热后进入马达,流体能量回收动力供应系统的马达排出的乏汽直接进入压缩介质热交换器,变成冷凝液体,在压缩介质热交换器内被提取的乏汽的热量经过压缩机提升后进入蒸发-冷凝器,同时由压缩介质热交换器输出的冷凝液体经能量回收装置初步加热后也进入蒸发-冷凝器,并在此被增温、膨胀成为具有一定温度、压力的气体而进入马达内,驱动马达旋转。
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所回收利用的大气或江河湖海等温度的不同而采用能量回收装置,因此该系统能将蕴含于大气、江河湖海的水中及各种工业过程产生的气、液流体中的低品位热量回收再利用,转化为有用的动能,为各种过程提供动力,如:可以作为汽车动力、火车动力、轮船动力、工业生产过程的动力、驱动发电机的动力、……同时,可为各种需要供冷的空间提供冷冻水、需要冷却的设备提供冷却介质……。这不仅减少了环境污染而且节省了能源。
理论研究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卡诺解释告诉我们: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热,使之全部转化为功而不留下其他任何变化的热力发动机。
热力学对第二类永动机也有定义:从环境大气或海水里吸热不断获得机械功,这种单一热源下做功的动力机称为第二类永动机。它虽不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和能量守恒,但是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也可以表示为:第二类永动机是不存在的。
但是:在自然界中,环境大气或海水里蕴含大量的低品位能源,它的开发利用可以真正解决能源危机。
如何开发利用这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低品位能源是当代科学家一直努力解决的难题。“只冷却一个热源的循环发动机是不成功的”、“自发过程是不可逆的”、“在不可逆绝热过程中,熵增加,但不可能减少”。上述理论是正确的。但是,通过潜心研究我们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的技术关键是:采用制冷技术、创造低温环境、在相对较低的环境温度下冷却从透平机或马达排出的乏汽,创造低温液体,使之能够从常温或较低温度的大气及其它流体中吸收流体中的热量加热从冷凝器排出的低温流体使之蒸发,成为能够推动透平机做功的具有一定温度和压力的蒸气;同时利用热泵原理将冷却乏汽过程产生的热量又应用于系统内从冷凝器排出的低温流体加热(当然,这部分热量也可让一个外部系统带走(如:水冷系统,常规热电厂的冷却工艺)那样系统的效率会大大降低而已)。这样我们就能实现:从单一热源吸热,使之全部转化为功而不留下其他任何变化的热力发动机。这样的系统是能够成功的,因为,我们的系统没有违背热力学第二定律,以风能动力供应系统为例:我们冷却了两个热源:①空气②乏汽(从透平机排出的CO2汽),而且我的过程都是强制性的。我们的系统选择了一种十分环保、低温下热力性能又很好的压缩介质,能够在小温差下实现大压差满足透平机的运转需求,而不需将工作温度升至很高,在较低的温度范围内(-20℃~40℃)就可实现对两个热源的冷却,或者说从上述两个热源中取出热量。
没有违背熵增原理:因为:将大气作为热源时,随着过程运行大气温度将会局部降低,加剧大气从太阳及其更宽的周围环境中吸收热量,而且因电机的做功发热等也会增加系统的熵。空气本身不是一个独立系,大气中的热量来自太阳、人类或自然环境消耗的化石能源、生物能源……整个过程,符合熵增原理。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7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8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9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10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11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实施例12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实施例12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这种能量回收动力供应系统:包括马达2和能量回收装置,本实施例中的能量回收装置为风能回收表冷器6,在风能回收表冷器6处装有风机9;风机9通过控制线及电源线束1与控制柜21相连。
马达2与一组由介质管道连通的压缩介质热交换器10、压缩机14和蒸发—冷凝器4相连;该组中,压缩介质热交换器10与蒸发—冷凝器4之间的介质管道16上装有膨胀阀17,它通过毛细管18与装在压缩介质热交换器10与压缩机14之间的介质管道12上的感温探头20连接;压缩机14与蒸发—冷凝器4之间有使它们相连通的介质管道15;马达2通过气体输送管3与蒸发—冷暖器4相连,马达2通过乏汽管路11与压缩介质热交换器10相连通;压缩介质热交换器10上还装液体输送管7,液体输送管7上装有与它们相连通的液体增压泵8;风能回收表冷器6通过上输入管5与蒸发—冷凝器4相连通,通过液体输送管7及液体增压泵8与压缩介质热交换器10相连通,在风能回收表冷器6与压缩介质热交换器10之间的与电源线22相连的控制柜21通过控制线及电源线束1与压缩机14、膨胀阀17、增压泵8、马达2和风机9连接。
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结构与实施例1相近似,只是在液体输送管7上装有补液管13,补液管13位于压缩介质热交换器10与液体增压泵8之间。其它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本实施例中的能量回收装置由风能回收表冷器6和冷量回收换热器23组成;在风能回收表冷器6处装有风机9;冷量回收换热器23上装有流体进管25和流体出管24;风能回收表冷器6与冷量回收换热器23之间有使它们相连通的连管23a,风能回收表冷器6通过上输入管5与蒸发—冷凝器4相连通,冷量回收换热器23通过液体输送管7及液体增压泵与压缩介质热交换器10相连通;风机9通过控制线及电源线束1与控制柜21相连。其他部分结构及连接方式与实施例1相同。在本实施例中的液体输送管7上也可装有补液管13,补液管13也位于压缩介质热交换器10与液体增压泵8之间。
本实施例除可以把驱动马达后的乏汽及低温流体和空气中的能量回收利用外;若低温流体是工业废水时,这些废水经流体进管进入冷量回收换热器中热量被提取后的低温流体经流体出管流出做其他之用,如可以作为冷冻系统的冷冻水向须冷空间供冷。若进入流体能量换热器的流体是高温的气体,它的能量被利用后避免了热污染,降温后的气体从流体能量换热器排出,这些气体如为工业过程的工艺气体则进入下一个工艺流程,若为废气可直接进入废气处理器,处理后排入大气。
实施例4:本实施例中的能量回收装置由风能回收表冷器和一个与其相连的风源热泵系统Z组成,风源热泵系统Z由热交换器23Z、压缩机14Z、电子膨胀阀17Z和感温探头20Z组成;风能回收表冷器6通过两条冷媒管道15Z和16Z与热泵中的热交换器23Z相连;其中一条冷媒管道15Z上装有感温探头20Z和压缩机14Z,另一条冷媒管道15Z上装有电子膨胀阀17Z,电子膨胀阀17Z通过毛细管18Z与感温探头20Z相连;热泵Z中的热交换器23Z分别通过上输入管5及液体输送管7分别与蒸发—冷凝器4及压缩介质热交换器10相连通。其他部分结构及连接方式与实施例1相同。在本实施例中的液体输送管7上也可装有补液管,补液管也位于压缩介质热交换器10与液体增压泵8之间。
本系统可以把驱动马达后的乏汽及更低温度的空气中的能量回收利用,通过能量回收装置中的热泵Z系统,把从风能回收表冷器吸收的热量进一步提升后送入热泵Z的热交换器23Z,加热从乏汽的冷凝-蒸发器内输出由增压泵增压后的压缩介质,由增压泵输送的压缩介质在此被增温、膨胀成为具有一定温度、压力的气体而进入马达内,驱动马达旋转。
实施例5:本实施例的系统中的能量回收装置为低温流体能量回收换热器6′,低温流体能量回收换热器6′分别通过上输入管5及液体输送管7分别与蒸发—冷凝器4及压缩介质热交换器10相连通;低温流体能量回收换热器6′上装有低温流体进管19a和出管19。其他部分结构及连接方式与实施例1相同。
该系统除能把驱动马达后的乏汽能量回收利用外,并把低温流体如:海水,直接注入该系统低温流体能量回收换热器内,经低温流体能量回收换热器提取过热量的低温海水经出管流出,可做其他之用,也可直接排入大海。
实施例6:该系统的能量回收装置由低温流体能量回收换热器6′和冷量回收换热器23组成;低温流体能量回收换热器6′上装有低温流体进管19a和出管19。冷量回收换热器23上装有流体进管25和流体出管24;在与冷量回收换热器之间有使它们相连通的连通管23a,低温流体能量回收换热器6′通过上输入管5与蒸发—冷凝器4相连通,冷量回收换热器23通过液体输送管7与压缩介质热交换器10相连通;其他部分结构及连接方式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7:本实施例中马达2及能量回收装置同时与两组介质管道连通的压缩介质热交换器、压缩机和蒸发—冷凝器相连;每组的结构均与实施例1相同,马达2通过乏汽进管11与两组的压缩介质热交换器10、10b相连通,马达2通过气体输送管3与两组的蒸发—冷暖器4、4b相连。本实施例中的能量回收装置采用风能回收表冷器6,风能回收表冷器6通过上输入管5与每组中的蒸发—冷凝器4、4b相连通,风能回收表冷器6通过液体输送管7与每组中的压缩介质热交换器10、10b相连通,与每组中的压缩介质热交换器相连通液体输送管7上分别装有液体增压泵。
与电源线22相连的控制柜21通过控制线及电源线束1除与马达2、风机9及第一组中的压缩机14、膨胀阀17、液体增压泵8连接外,还与第二组中的压缩机14b、膨胀阀17b、增压泵8b连接。
本实施例中每组的结构或其中一组的结构也可与实施例2相同。
实施例8:本实施例中马达2及能量回收装置同时与两组介质管道连通的压缩介质热交换器、压缩机和蒸发—冷凝器相连;本实施例中的能量回收装置由风能回收表冷器6和冷量回收换热器23组成;即:能量回收装置的结构形式与实施例3的相同;其中的风能回收表冷器6通过上输入管5与每组中的蒸发—冷凝器4、4b相连通,风能回收表冷器6与冷量回收换热器23之间有使它们相连通的连管23a,能冷回收换热器23通过液体输送管7与每组中的压缩介质热交换器10、10b相连通;其他结构和连接方式与实施例7相同。
本实施例中每组的结构或其中一组的结构也可与实施例2相同。
实施例9:本实施例中马达2及能量回收装置同时与两组介质管道连通的压缩介质热交换器、压缩机和蒸发—冷凝器相连;本实施例中的能量回收装置结构及连接方式与实施例4中的相同,但,风源热泵系统Z中的热交换器23Z分别通过上输入管5与每组中的蒸发—冷凝器4及4b相连通,通过液体输送管7与每组中的压缩介质热交换器10和10b相连通。其他结构及连接方式与实施例7相同。本实施例中每组的结构或其中一组的结构也可与实施例2相同。
实施例10:本实施例中马达2及能量回收装置同时与两组介质管道连通的压缩介质热交换器、压缩机和蒸发—冷凝器相连;本实施例中的能量回收装置与实施例5的相同,即为低温流体能量回收换热器,它分别通过上输入管5与每组中的蒸发—冷凝器4、4b相连通,通过液体输送管7与每组中的压缩介质热交换器10、10b相连通。其他结构和连接方式与实施例7相同。
本实施例中每组的结构或其中一组的结构也可与实施例2相同。
实施例11:本实施例中马达2及能量回收装置同时与两组介质管道连通的压缩介质热交换器,压缩机和蒸发—冷凝器相连;本实施例中的能量回收装置与实施例6的相同,能量回收装置中低温流体能量回收换热6′器通过上输入管5与每组中的蒸发—冷凝器4和4b相连通,冷量回收换热器23通过液体输送管7与每组中的压缩介质热交换器10和10b相连通。其他结构和连接方式与实施例7相同。
本实施例中每组的结构或其中一组的结构也可与实施例2相同。
上述实施例中的能量回收装置与每组介质管道连通的压缩介质热交换器、压缩机和蒸发—冷凝器为串连。
实施例12:本实施例中能量回收装置与一组介质管道连通的压缩介质热交换器,压缩机和蒸发—冷凝器并连;能量回收装置采用风能回收表冷器6;连接方式为:马达2通过气体输送管3与蒸发—冷暖器4相连通,通过乏汽管路11与压缩介质热交换器10相连通;风能回收表冷器6上有其相连通的两个连管5a和3a,其中一个连管5a与上输入管5相连通,上输入管5与蒸发—冷凝器4相连,另一个连管3a与气体输送管3相连通;气体输送管3使马达2和蒸发—冷凝器4相连通。在与压缩介质热交换器10相连的液体输送管7上装有液体增压泵8;上输入管5与液体输送管7相连通。其他部分结构及连接方式与实施例1相同。在本实施例中的液体输送管7上也可装有补液管,补液管也位于压缩介质热交换器10与液体增压泵8之间。
本实施例中的能量回收装置还可采用如实施例5的结构形式,如图13;能量回收装置还可采用实施例3、4、6中的任一种的结构形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能量回收装置还可以采用与多组由介质管道连通的压缩介质热交换器,压缩机和蒸发—冷凝器并连;也可采用与每组由介质管道连通的压缩介质热交换器,压缩机和蒸发—冷凝器上分别与一种或多种能量回收装置并连;然后马达2分别与蒸发—冷凝器4及压缩介质热交换器10相相连
实施例7、8、9、11、12是为了增大动力供应能力或发电能力而设计;根据发电能力的大小、工艺设计、控制运行等的需要,马达及能量回收装置也可同时与3—5组或更多组由介质管道连通的压缩介质热交换器、压缩机、蒸发—冷凝器相连。
能量回收装置可采用如实施例3、4、5或6中的任一种,马达及能量回收装置与每组的连接方式仿照实施例7、8、9、11和实施例12。
本实用新型中各实施例中的控制柜22可以安装于马达2旁,也可选择适当的安装位置。介质管道内充有适量的CO2、F134a或其它压缩介质。
为了整齐美观,本系统中的构件可装配在一个机箱内,形成一个整机。
上述实施例中的能量回收装置可为流体热量换热器,如风能回收表冷器,也可以是列管式或板式或套管式等形式的换热设备;
上述实施例中的蒸发—冷凝器是热交换设备。
Claims (11)
1、一种流体能量回收动力供应系统:包括马达、能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马达和能量回收装置同时至少与一组由介质管道连通的压缩介质热交换器、压缩机和蒸发—冷凝器相连;每组中的压缩介质热交换器与蒸发—冷凝器之间的介质管道上装有膨胀阀,它通过毛细管与装在压缩介质热交换器与压缩机之间的介质管道上的感温探头连接;马达通过气体输送管与每组中的蒸发—冷暖器相连通,通过乏汽管路与每组中的压缩介质热交换器相连通;能量回收装置通过上输入管与每组中的蒸发—冷凝器相连通,通过液体输送管与每组中的压缩介质热交换器相连通;或能量回收装置通过与其相连通的两个连接管分别与上输入管和气体输送管相连,与每组中的压缩介质热交换器相连的液体输送管上装有液体增压泵;与电源线相连的控制柜通过控制线及电源线束与压缩机、膨胀阀、马达、液体增压泵连接;所述的能量回收装置至少包含一种热交换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能量回收动力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体输送管上装有补液管,补液管位于压缩介质热交换器与液体增压泵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能量回收动力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能量回收装置通过上输入管与每组中的蒸发—冷凝器相连通,通过液体输送管及液体增压泵与每组中的压缩介质热交换器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能量回收动力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能量回收装置通过与其相连通的两个连管分别与上输入管和气体输送管相连,上输入管与液体输送管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体能量回收动力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能量回收装置为风能回收表冷器,在风能回收表冷器处装有风机;风机通过控制线及电源线束与控制柜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体能量回收动力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能量回收装置由风能回收表冷器和冷量回收换热器组成;在风能回收表冷器处装有风机;冷量回收换热器上装有流体进管和流体出管;风能回收表冷器与冷量回收换热器之间有使它们相连通的连管,风能回收表冷器通过上输入管与蒸发—冷凝器相连通,冷量回收换热器通过液体输送管及液体增压泵与压缩介质热交换器相连通;风机通过控制线及电源线束与控制柜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体能量回收动力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能量回收装置由风能回收表冷器和一个与其相连的风源热泵系统组成,风源热泵系统由热交换器、压缩机、电子膨胀阀和感温探头组成;风能回收表冷器通过两条冷媒管道与风源热泵系统中的热交换器相连;其中一条冷媒管道上装有感温探头和压缩机,另一条冷媒管道上装有电子膨胀阀,电子膨胀阀通过毛细管与感温探头相连;风源热泵系统中的热交换器通过上输入管与每组中的蒸发—冷凝器相连,通过液体输送管及液体增压泵与每组中的压缩介质热交换器相连通;在风能回收表冷器处装有风机,风机和风源热泵系统中的压缩机、电子膨胀阀及感温探头均通过控制线及电源线束与控制柜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体能量回收动力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能量回收装置为低温流体能量回收换热器,低温流体能量回收换热器通过上输入管与每组中的蒸发—冷凝器相连,通过液体输送管及液体增压泵与每组中的压缩介质热交换器相连通;低温流体能量回收换热器上装有低温流体进管和出管。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体能量回收动力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能量回收装置由低温流体能量回收换热器和冷量回收换热器组成;低温流体能量回收换热器与冷量回收换热器之间有使它们相连通的连通管,低温流体能量回收换热器通过上输入管与蒸发—冷凝器相连通,冷量回收换热器通过液体输送管及液体增压泵与压缩介质热交换器相连通;低温流体能量回收换热器上装有低温流体进管和出管。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能量回收动力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能量回收装置为风能回收表冷器,在风能回收表冷器处装有风机;风机通过控制线及电源线束与控制柜相连。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能量回收动力供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能量回收装置为低温流体能量回收换热器,低温流体能量回收换热器上装有低温流体进管和出管。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820148148XU CN201232609Y (zh) | 2008-07-23 | 2008-07-23 | 一种流体能量回收动力供应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820148148XU CN201232609Y (zh) | 2008-07-23 | 2008-07-23 | 一种流体能量回收动力供应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232609Y true CN201232609Y (zh) | 2009-05-06 |
Family
ID=406189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U200820148148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232609Y (zh) | 2008-07-23 | 2008-07-23 | 一种流体能量回收动力供应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232609Y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34284B (zh) * | 2008-07-23 | 2012-06-27 | 河南瑞邦能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流体能量回收动力供应系统 |
-
2008
- 2008-07-23 CN CNU200820148148XU patent/CN201232609Y/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34284B (zh) * | 2008-07-23 | 2012-06-27 | 河南瑞邦能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流体能量回收动力供应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868930B (zh) | 内燃机余热利用的超临界/跨临界二氧化碳联合循环发电系统 | |
CN103016152B (zh) | 一种新型流程的超临界空气储能系统 | |
CN100425925C (zh) | 利用天然工质以及太阳能或废热的发电、空调及供暖装置 | |
CN112780409B (zh) | 一种采用连续爆轰的燃机与液态压缩空气储能耦合系统及方法 | |
CN114198170B (zh) | 一种基于双蓄热回路的二氧化碳储能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 |
CN104806311B (zh) | 氨基热化学储能系统 | |
CN110905747B (zh) | 一种利用高温太阳能和lng冷能的联合动力循环发电系统 | |
CN102094772B (zh) | 一种太阳能驱动的联供装置 | |
CN112554983B (zh) | 一种耦合卡琳娜循环的液态二氧化碳储能系统及方法 | |
CN110005486B (zh) | 一种基于全热循环的零碳排放冷热电联产装置及工作方法 | |
CN105443170A (zh) | 高低温超临界二氧化碳余热利用系统 | |
CN102230403A (zh) | 利用深冷技术实现低温热能发电的方法和设备 | |
WO2014114267A1 (zh) | 一种天然气等压液化装置 | |
CN101936274A (zh) | 太阳能回热再热中冷燃气轮机循环的热力发电系统 | |
CN110986418B (zh) | 一种基于升温升压技术的吸收式循环系统 | |
CN202501677U (zh) | 有机朗肯循环驱动的蒸气压缩制冷装置 | |
CN201943904U (zh) | 太阳能回热再热中冷燃气轮机循环的热力发电系统 | |
CN110259537B (zh) | 一种二氧化碳朗肯循环动力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 |
CN110107369B (zh) | 利用自然工质回收lng冷能发电的方法及装置 | |
CN201232609Y (zh) | 一种流体能量回收动力供应系统 | |
CN101749206B (zh) | 低温液化能量回收动力供应系统 | |
CN205400834U (zh) | 一种工艺气超低品位余热发电装置 | |
CN115095504A (zh) | 一种压缩液体co2混合物储能系统及方法 | |
CN101634284B (zh) | 流体能量回收动力供应系统 | |
CN111023619B (zh) | 绿色热泵制冷制热装置及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506 Termination date: 2010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