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213199Y - 突波保护器 - Google Patents

突波保护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213199Y
CN201213199Y CNU2008200056789U CN200820005678U CN201213199Y CN 201213199 Y CN201213199 Y CN 201213199Y CN U2008200056789 U CNU2008200056789 U CN U2008200056789U CN 200820005678 U CN200820005678 U CN 200820005678U CN 201213199 Y CN201213199 Y CN 201213199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dding
space
surge
terminal
be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00567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大原武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Fangleiwa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大原武芳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原武芳 filed Critical 大原武芳
Priority to CNU20082000567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213199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213199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213199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mergency Protection Circuit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露一种突波保护器,以解决电力系统负载切换所产生的突波(Switching Surge)、闪电直接或间接击中建筑物所产生的突波(Lightning Surge),降低放电电压,可进一步保护电器产品遭受突波的毁损。该突波保护器具有一本体,该本体具有一中空空间,而一敛收通道自中空空间的壁面向外贯穿本体,并有在安全规范下的一对相隔距离的两端子电极设置于该中空空间内,当突波产生时,该中空空间内、敛收通道、外界即形成一电气泄放放电路径,以保护负载电路防止雷击或防静电、突波。

Description

突波保护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保护组件,特别是关于一种符合安全规范下,可保护负载的电路防止雷击或防静电、突波的突波保护器。
背景技术
“突波”的产生主要有二:一为电力系统负载切换所产生的突波(Switching Surge);一为自然界所产生的,如闪电直接或间接击中建筑物所产生的突波(Lightning Surge)。不论是负载切换或是闪电产生的突波,都可能对室内的电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轻则损害电器产品,重则造成家电短路或引发火灾。
最早时期,电器或是电力系统中常见的是以保险丝或是无熔丝开关来作为瞬间高压或是过载时的电器产品断路保护,而前述组件反应时间约在2毫秒(ms)内,但突波的产生却是以微秒(us)的极短瞬间,在常见保护组件尚不及反应情况下,突波所产生的能量已损害电器产品。后者遂提出利用一组件“变阻器(Varistor)”,该变阻器会根据跨接在组件两端的电压而改变其电阻值,应用此一原理的技术可以参考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M297037号,该专利说明及专利范围第1项所提到的“雷击保护组件”即是。
本实用新型人针对上述习知技术缺失,已提出中国申请专利第200720000437.0号《突波保护器》,该案主要目的在于免除并联设置变阻器(Varistor),而将突波保护器制成一小型化标准器件,可以任意使用在各类型电器产品上,当电压在几毫微秒(ns)的时间内异常升高的时候,利用放电电极在中空空间形成电荷,由通道产生一电气泄放放电路径,以保护负载电路防止雷击或防静电、突波。在该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中,本体是采用以二包覆体相对应压扣形成,并在本体内部形成一中空空间,相对的二放电端子在中空空间有形成一临界放电电压(例如10KV),也就是在突波导入电压超过10KV将会作动,而控制临界放电电压最主要是二端子间的沿面距离,该申请的二端子最接近、最容易放电为沿中空空间内部的沿面连接距离,若需要提高安全灵敏度,就需要进一步在不改变安全规范下的二端子跨距下降低放电电压(例如:降至6KV),则必须寻求中空空间内部沿面连接距离的变化。
本实用新型将延续前案的目的,并且针对业界需求加以改良,在不断的潜心研究下,提出以下具有更进步特征的突波保护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容许对较低值的放电电压进行泄压放电的突波保护器,达到防止突波的作用,易言之,其可更为精确、灵敏的保护负载或电子设备。
本实用新型次一目的在于改变沿面距离也同时促使中空空间的容积变小,减少空气量以提升导电效果,降低放电电压的临界值。
本实用新型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为:提供一种突波保护器,其包括:一本体;一中空空间形成于该本体内部;一敛收通道自中空空间的壁面向外贯穿本体;至少一突伸面设于该中空空间的壁面上;以及相隔一距离的二端子嵌设于本体,该二端子的各一端于本体的中空空间内相对,而各另一端延伸于本体外。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突波保护器,其包括:一本体;一跨设有至少一梁柱的中空空间形成于该本体内部;一敛收通道自中空空间的壁面向外贯穿本体;至少一弧面存于该中空空间的壁面上;以及相隔一距离的二端子嵌设于本体,该二端子的各一端于本体的中空空间内相对,而各另一端延伸于本体外。
通过上述结构使沿面距离缩短,当突波产生时,由中空空间内、敛收通道、外界即形成一电气泄放放电路径,以保护负载电路防止雷击或防静电、突波。
本实用新型的本体与实用新型人的先前设计大致相同,可透过二包覆体相对应压扣形成,该二包覆体可为上下叠合,也可为左右叠合,在一实施例中将提到其一包覆体具有一基座及设置在基座上的承座,另一包覆体可覆盖在承座上并与前一包覆体叠合,最主要特征在于内部的中空空间形状将在不改变二端子跨距却能降低放电电压,故在壁面上形成一突伸面而改变二端子之间沿面距离。
本实用新型对照先前技术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二端子在符合安全规范间距的不变条件下,改变内部空间的形状,达到二端子的沿面距离变小,以降低其放电电压临界值,提升其灵敏度。
以下将配合图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下述所列举的实施例仅用以阐明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当可做些许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突波保护器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该突波保护器的第一包覆体;
图3为该突波保护器的第二包覆体的仰视角度立体图;
图3A为该突波保护器第二包覆体的仰视图;
图4为该突波保护器的组合剖面图;
图5为该突波保护器的应用例;
图6为该突波保护器的另一实施例的第一包覆体(端子未示);
图7为该突波保护器的另一实施例的第二包覆体的仰视角度立体图;
图7A为该突波保护器另一实施例的第二包覆体仰视图;
图8为该突波保护器的另一实施例的组合剖面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 本体 30 中空空间
11 第一包覆体 30a、30b 内空间
110 基座 32、34 壁面
112 承座 320、340 突伸面
114 凸肋 36 梁柱
12 第二包覆体 40 敛收通道
121a、121b 空间 50 电路基版
20a、20b 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是改良同一实用新型人已申请的突波保护器,整体结构与目的大致相同,但碍于安全规范,突波保护器的二端子电极在电路板上需有一定的跨距,因此其距离将被定义及固定不变。
请一并参考图1、图2及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突波保护器的立体图及其分解结构。本实用新型的组成结构包括了一本体1,该本体1在本实施例中是由上下叠合的第一包覆体11以及第二包覆体12所结合而成,但也可由左右叠合形式的包覆体实施。在本范例图标中,第一包覆体11具有一基座110及设置在基座110上的承座112,承座112上另具有凸肋114设计以协助叠合的定位,该第一包覆体11将提供二端子20a、20b贯穿设置在基座110与承座112中,相隔一距离的二端子20a、20b设置于一形成在承座112上弧垣状的内空间30a内,该二端子20a、20b的一端于内空间30a内相对,而各另一端延伸于本体1外,该内空间30a的壁面32具有至少一突伸面320,本实施例中为两对应的弧面设计,可迫使沿面放电距离缩短。本实用新型还具有一敛收通道40自内空间30a的任一面(本实施例为底面)向外贯穿第一包覆体11,可作为结合后本体1对外的“呼吸口”,在本实施例中,该敛收通道40是设置在第一包覆体11,且由内向外形成敛收状,以减少空气粉尘、杂质进入内空间30a而沾附二端子20a、20b,而使二端子20a、20b放电困难,当然,呈敛收锥形孔的敛收通道40不会影响放电的电荷释放出,反倒是可以隔绝粉尘杂质进入。
另一第二包覆体12可覆盖在承座112上并与第一包覆体11叠合,并透过第二包覆体12的内层相对于第一包覆体11的承座112设计,具有一可容纳二端子20a、20b的空间121a、121b、及一浮凸的内空间30b,且该内空间30b的壁面34具有至少一弧形的突伸面340,与第一包覆体11的内空间30a对合以共同形成一个具有整体中空空间30的本体1。
请参阅图3、图3A和图4,观看本实用新型由内空间30a、30b对合形成的中空空间30的两侧壁面32、34均具有弧形的突伸面320、340,二端子20a、20b放电时将会寻求最短的路径,故透过弧形的突伸面320、340可以引导绝缘破坏使放电电压临界值降低,在标准安全规定中使沿面距离最佳化。
请参阅图4所示,本突波保护器即如同一般电子组件一样,可以制成标准小型化零件,以端子20a、20b任意并连接设置使用在各类型电器产品的电路基板50上,如:变压器、手机充电座的电路基板等,即如图5。端子20a、20b的尖端可以进行放电,在突波高压产生瞬间,中空空间30的弧形的突伸面320、340与端子20a、20b电极间隙中的空气形成正、负离子,故在强电场中获得大动能,由于本体1的绝缘强度比空气大得多,因此本体1不会被击穿,致使带电粒子沿着中空空间30的表面的空气形成放电通道,此时将会由中空空间30内、敛收通道40、外界即形成一电气泄放放电路径,使突波所产生的高压、高电流释放导出。
图6、图7及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与前一实施例的组成方式及结构均相同,本体由上下叠合的第一包覆体11以及第二包覆体12所结合而成,也可由左右叠合形式的包覆体实施。以下说明将援用前一实施例相对应标号。
在第一包覆体11具有一基座110及设置在基座110上的承座112,该第一包覆体11将提供二端子电极贯穿设置在承座112中,相隔一距离的二端子设置于一形成在承座112上的弧垣状的内空间30a内,该内空间30a的壁面32具有至少一突伸面320,本实施例中为两弧面,使沿面放电距离缩短。敛收通道40是设置在第一包覆体11,且由内向外形成敛收状,以减少空气粉尘、杂质进入内空间30a而沾附端子20a、20b,使端子20a、20b(参考图8)放电困难。
第二包覆体12可覆盖在承座112上并与第一包覆体11叠合,并透过第二包覆体12的内层相对于第一包覆体11的承座112设计,具有一可容纳二端子的空间121a、121b、及浮凸的内空间30b,且该内空间30b的壁面34具有至少一弧形的突伸面340,形成一个具有整体中空空间30的本体,其不同结构在:第二包覆体12的内空间30b跨设有至少一梁柱36,本实施例为二梁柱36,透过跨设在内空间30b该梁柱36作为二端子在放电过程的跳跃点。
请参阅图7、图7A和图8,观看本实用新型,由内空间30a、30b对合形成的中空空间30的两侧壁面32、34均具有弧形的突伸面320、340,二端子20a、20b放电时将会寻求最短的路径,将会透过梁柱36、突伸面320、340可以引导绝缘破坏使放电电压临界值降低,在标准安全规定中使沿面距离最佳化。
请参阅图8所示,端子20a、20b的尖端可以进行放电,在突波高压产生瞬间,中空空间30的弧形突伸面320、340、梁柱36与端子20a、20b表面的空气形成放电通道,此时将会由中空空间30内、敛收通道40、外界即形成一电气泄放放电路径,使突波所产生的高压、高电流释放导出。
以上各实施例,主要特色在改变沿面距离,而改变的同时,也同时促使中空空间的容积变小,减少空气量以提升导电效果,降低放电电压的临界值。

Claims (10)

1、一种突波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
一本体;
一中空空间形成于该本体内部;
一敛收通道自中空空间的壁面向外贯穿本体;
至少一突伸面设于该中空空间的壁面上;以及
相隔一距离的二端子嵌设于本体,该二端子的各一端于本体的中空空间内相对,而各另一端延伸于本体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突波保护器,其特征在于:该本体为一第一包覆体以及一第二包覆体所结合而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突波保护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包覆体具有一基座及设置在基座上的一承座,承座上具有弧垣状内空间,该第一包覆体提供二端子的一端贯穿设置在承座上的内空间内相对,内空间具有至少一突伸面,且二端子的另一端延伸于本体外。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突波保护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包覆体内层为相对于第一包覆体的设计,具有一可容纳二端子的空间及一内空间,且该内空间的壁面具有至少一突伸面。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突波保护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包覆体可覆盖在承座上并与第一包覆体叠合,且第一包覆体的承座上具有弧垣状内空间,并透过该第二包覆体的内层相对于第一包覆体的承座,具有一可容纳二端子的空间,及浮凸的内空间,且该第一、第二包覆体的内空间的壁面,对应的设有一弧形的突伸面。
6、一种突波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
一本体;
一跨设有至少一梁柱的中空空间形成于该本体内部;
一敛收通道自中空空间的壁面向外贯穿本体;
至少一弧面存于该中空空间的壁面上;以及
相隔一距离的二端子嵌设于本体,该二端子的各一端于本体的中空空间内相对,而各另一端延伸于本体外。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突波保护器,其特征在于:该本体为一第一包覆体以及一第二包覆体所结合而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突波保护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包覆体具有一基座及设置在基座上的一承座,承座上具有弧垣状内空间,该第一包覆体提供二端子的一端贯穿设置在承座上的内空间内相对,内空间具有至少一突伸面,且二端子的另一端延伸于本体外。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突波保护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包覆体内层为相对于第一包覆体的设计,具有一可容纳二端子的空间及一浮凸的内空间,且该内空间的壁面具有至少一突伸面。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突波保护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包覆体可覆盖在承座上并与第一包覆体叠合,且第一包覆体的承座上具有弧垣状内空间,并透过该第二包覆体的内层相对于第一包覆体的承座设计,具有一可容纳二端子的空间及浮凸的内空间,且该第一、第二包覆体的内空间的壁面,对应的设有至少一弧形的突伸面。
CNU2008200056789U 2008-04-17 2008-04-17 突波保护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213199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0056789U CN201213199Y (zh) 2008-04-17 2008-04-17 突波保护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0056789U CN201213199Y (zh) 2008-04-17 2008-04-17 突波保护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213199Y true CN201213199Y (zh) 2009-03-25

Family

ID=404973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005678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213199Y (zh) 2008-04-17 2008-04-17 突波保护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213199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07525A (zh) * 2011-11-15 2013-05-15 大原武芳 应用于三线电力系统的突波保护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07525A (zh) * 2011-11-15 2013-05-15 大原武芳 应用于三线电力系统的突波保护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213199Y (zh) 突波保护器
CN203787945U (zh) 锂离子电池保护器
CN101304159A (zh) 突波保护器
CN100463315C (zh) 真空环境下具有沿面闪络的过电压保护装置
CN101304140B (zh) 具有突波保护功能的电源插接端
CN102354964B (zh) 一种含有非固态导电体的突波吸收器
CN204167901U (zh) 一种紧凑型高性能雷电放电器
CN206533031U (zh) 过电压保护系统触发式多间隙多通道保护装置
CN213277653U (zh) 一种防爆自动泄压型避雷器
CN107481856A (zh) 一种专用于高压自愈式电容器的故障信号增强器
CN209169541U (zh) 一种防雷低频电缆组件
CN103021769B (zh) 一种多台阶瓷管及利用多台阶瓷管制成的气体放电管
CN202363748U (zh) 一种低压配电柜用熔断器安装结构
CN207166115U (zh) 表面贴装式多功能电路保护器
CN1110824C (zh) 一种内间隙非线性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CN205377277U (zh) 抗雷击保护元件
CN201063383Y (zh) 具有突波保护功能的电源插接端
CN202282607U (zh) 一种含有非固态导电体的突波吸收器
CN202282612U (zh) 一种接地放电装置
CN201063417Y (zh) 突波保护器
CN219144769U (zh) 一种可消除静电的安全高压开关柜
CN202872176U (zh) 一种带引弧电极的新型放电电极
CN205723037U (zh) 一种氧化锌避雷器
CN2416577Y (zh) 新型非线性内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CN201576541U (zh) 一种油浸式变压器高压引线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Takeyoshi Ohara

Inventor after: Liu Jianhong

Inventor before: Takeyoshi Ohara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INVENTOR; FROM: TAKEYOSHI OHARA TO: TAKEYOSHI OHARA LIU JIANHONG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DONGGUAN KING POWER ELECTRONICS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OHARA TAKEYOSHI

Effective date: 20110322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Takeyoshi Ohara

Inventor after: Liu Jianhong

Inventor before: Takeyoshi Ohara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1-15-19, YUDONG, HAKATA, HAKATA-KU, FUKUOKA CITY, FUKUOKA PREFECTURE, JAPAN TO: 523660 ZHENXING ROAD 1, JUMIN, QINGXI TOWN, DONGGUAN CITY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INVENTOR; FROM: OHARA TAKEYOSHI TO: OHARA TAKEYOSHI LIU JIANHO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0322

Address after: 523660, the revitalization of the residents of Qingxi Town, Dongguan

Patentee after: Dongguan Fangleiwa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Fukuoka City, Fukuoka County, Bodo District of Bodo to the east of 1-15-19 in Japan

Patentee before: Takeyoshi Ohara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325

Termination date: 2016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