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202146Y - 一种改进的下水管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改进的下水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202146Y
CN201202146Y CNU2008201159227U CN200820115922U CN201202146Y CN 201202146 Y CN201202146 Y CN 201202146Y CN U2008201159227 U CNU2008201159227 U CN U2008201159227U CN 200820115922 U CN200820115922 U CN 200820115922U CN 201202146 Y CN201202146 Y CN 201202146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ling ring
connecting tube
connection tube
public connecting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11592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邹国营
胡军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uaikang Electric Stoc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uaikang Electric Stoc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uaikang Electric Stock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uaikang Electric Stock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82011592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202146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202146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202146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的下水管装置,包括相套接的公联接管、母联接管,还包括密封圈和连接件,密封圈与母联接管过盈配合并位于连接件与公联接管之间,密封圈与连接件依次与公联接管相配合,密封圈与公联接管的管口和/或管内壁相贴合、连接件与公联接管可拆卸的连接并与密封圈相贴合。本实用新型的母联接管可套于公联接管内,并在母联接管上套接与公联接管管口紧密配合的密封圈以及与公联接件管口螺纹连接的连接盖,连接盖与公联接管连接后可进一步挤压密封圈,使密封圈更好的与公联接管和母联接管紧密配合。该结构很好的解决了下水管不能根据实际安装要求灵活调节安装位置的问题,不用再割据下水管,安装灵活方便,且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

Description

一种改进的下水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的下水管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所出售的下水管在与水槽连接时,一般需要根据水槽的实际安装位置来调节与水槽的下水孔连接的位置。而该调节是通过将下水管据掉一部分,使下水管找到合适的位置与水槽的下水孔进行连接。因此,该类下水管在制作时都留有一定的长度以便适合各种水槽在实际安装中的位置。图1中给出了该类下水管的结构示意图,图中a部分即为需要据掉的下水管部分。
造成这类下水管存在上述缺点的原因是各连接管孔径都一样,管子之间在连接安装时没有伸缩的余量。这样就导致下水管在安装时要根据实际的下水孔位置了据掉部分下水管,给安装带来很大不便,也造成了下水管的浪费。
又如图1中,垃圾处理管b其功能是防止从水槽直接流至下水管的垃圾进入埋地管道,引起维修的麻烦。但该垃圾处理管b的外形为“U”型管,这种设计的缺陷是垃圾一多以后,清理过程比较麻烦(要拆下与之连接的两根管才能进行清理)。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进的下水管装置。将相互连接的2个下水管设计为口径不同可相互套接的公联接管和母联接管,并在母联接管上套接与公联接管管口紧密配合的密封圈以及与所述公联接件管口螺纹连接的连接盖,连接盖可进一步挤压密封圈,使密封圈更好的与公联接管和母联接管紧密配合。该结构很好的解决了下水管不能根据实际安装要求灵活调节安装位置的问题,不用再割据下水管,安装灵活方便,且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为:一种改进的下水管装置,包括相套接的公联接管、母联接管,还包括套于所述母联接管上的密封圈和连接件,所述密封圈与所述母联接管过盈配合并位于所述连接件与公联接管之间,所述密封圈与连接件依次与公联接管相配合,所述密封圈与所述公联接管的管口和/或管内壁相贴合、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公联接管可拆卸的连接并与所述密封圈相贴合。
本实用新型还采用如下附属技术方案:所述密封圈采用橡胶材料制成,所述密封圈为锥形,其一端的外径大于另一端的外径;
所述公联接管的管内壁为与所述锥形密封圈相配合的锥形,所述密封圈套于所述公联接管的管口内;
所述连接件为断面成L型的连接盖,所述连接盖的侧壁开有公螺纹,所述公联接管的外壁开有母螺纹,所述连接盖与公联接件螺纹连接,所述连接盖的底壁与密封圈相贴合;
所述密封圈安装于所述连接盖上,所述密封圈的一端抵靠于所述连接盖的底壁上;
所述密封圈安装于所述公联接管的管口内,所述密封圈的外壁抵靠于所述公联接管的管内壁;
所述下水管装置还包括垃圾过滤瓶,所述垃圾过滤瓶的形状为英文字母“T”型;
所述垃圾过滤瓶包括进水口、出水口和垃圾处理口,所述进水口与垃圾处理口分别位于垂直方向上的垃圾过滤瓶的上部和底部,所述出水口位于进水口和垃圾处理口之间并处于水平方向上;
所述垃圾处理口设有一瓶盖,所述瓶盖与所述垃圾处理口螺纹连接。
采用本实用新型带来的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将下水管设计为可相互套接的公联接管和母联接管,并在母联接管上套接密封圈和连接件,在实际安装的时候母联接管套在公联接管内并根据具体的水槽下水孔位置确定安装位置后,再将母联接管上的密封圈套于公联接管内,最后将连接件与公联接管连接。密封圈与公联接管管口成锥形紧密配合,连接件与公联接管螺纹连接并进一步挤压密封圈,使密封圈更好的与公、母联接管紧密配合,提高密封效果,并且安装灵活方便,不需要割据下水管,避免了下水管材料的浪费。(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T”型垃圾过滤瓶,进水口与出水口成90度夹角,而垃圾处理口位于底部。当垃圾积满需要清理的时候非常方便,只需拧下安装在垃圾处理口上的瓶盖就可进行清理,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下水管的安装示意图;示出下水管需要根据水槽下水孔的位置割据水管的方案;
图2为安装本实用新型下水管装置的整体结构拆分示意图;示出下水管装置的部件连接关系;
图3为密封圈的结构图;示出密封圈的锥形结构;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下水管装置的侧面剖视图;示出密封圈、连接件与公联接管的配合连接结构;
图5为图4另一视角下的结构图;进一步示出密封圈、连接件与公联接管之间的配合连接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述:
如图2至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改进的下水管装置,包括相套接的公联接管1、母联接管2,还包括套于母联接管2上的密封圈3和连接件4,密封圈3与母联接管2过盈配合并位于连接件4与公联接管1之间,密封圈3与连接件4依次与公联接管1相配合,密封圈3与公联接管1的管口和/或管内壁相贴合、连接件4与公联接管1可拆卸的连接并与密封圈3相贴合。
在本具体实施例中,密封圈3采用橡胶材料制成,密封圈3为锥形,其一端的外径大于另一端的外径。如图4、图5所示,公联接管1的管内壁为与锥形密封圈3相配合的锥形,密封圈3套于公联接管1的管口内。
连接件4为断面成L型的连接盖,连接盖4的侧壁41开有公螺纹,公联接管1的外壁开有母螺纹,连接盖4与公联接件1螺纹连接,连接盖4的底壁42与密封圈相贴合。
本实用新型将下水管设计为可相互套接的公联接管和母联接管,并在母联接管上套接密封圈和连接件。在实际安装时,先将连接件4和密封圈3套在母联接管上,然后将母联接管2的一端套入公联接管1内,之后根据具体的水槽下水孔位置来移动母联接管2在公联接管1内的位置,确定好安装位置后,再将母联接管2上的密封圈3套于公联接管1内,使密封圈3的锥形外壁与公联接管1的锥形管口配合。最后将连接件4与公联接管1螺纹连接。密封圈3与公联接管1管口成锥形紧密配合,连接件4在与公联接管1螺纹连接的过程中,其底壁42会进一步挤压密封圈3,使密封圈3产生膨胀的效果,更好的与公、母联接管紧密配合,提高密封效果。该方案使安装灵活方便,不需要割据下水管,避免了下水管材料的浪费。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优选实施例中:密封圈3安装于连接盖4上,与连接盖4制成一体,密封圈3的一端抵靠于连接盖4的底壁42上。这样一体制成在安装的时候更为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三优选实施例中:密封圈3安装于公联接管1的管口内,与公联接管1制成一体,密封圈3的外壁抵靠于公联接管1的管内壁。这样的结构也使得下水管在安装的时候更为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四优选实施例中:下水管装置还包括垃圾过滤瓶5,垃圾过滤瓶5的形状为英文字母“T”型。垃圾过滤瓶5包括进水口51、出水口52和垃圾处理口53,进水口51与垃圾处理口53分别位于垂直方向上的垃圾过滤瓶5的上部和底部,出水口52位于进水口51和垃圾处理口53之间并处于水平方向上。垃圾处理口53设有一瓶盖6,瓶盖6与垃圾处理口53螺纹连接。
进水口与出水口成90度夹角,而垃圾处理口53位于底部。当垃圾积满需要清理的时候非常方便,只需拧下安装在垃圾处理口53上的瓶盖6就可进行清理,十分方便。

Claims (9)

1、一种改进的下水管装置,包括相套接的公联接管(1)、母联接管(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于所述母联接管(2)上的密封圈(3)和连接件(4),所述密封圈(3)与所述母联接管(2)过盈配合并位于所述连接件(4)与公联接管(1)之间,所述密封圈(3)与连接件(4)依次与公联接管(1)相配合,所述密封圈(3)与所述公联接管(1)的管口和/或管内壁相贴合、所述连接件(4)与所述公联接管(1)可拆卸的连接并与所述密封圈(3)相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下水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3)采用橡胶材料制成,所述密封圈(3)为锥形,其一端的外径大于另一端的外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改进的下水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公联接管(1)的管内壁为与所述锥形密封圈(3)相配合的锥形,所述密封圈(3)套于所述公联接管(1)的管口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改进的下水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4)为断面成L型的连接盖,所述连接盖(4)的侧壁(41)开有公螺纹,所述公联接管(1)的外壁开有母螺纹,所述连接盖(4)与公联接件(1)螺纹连接,所述连接盖(4)的底壁(42)与密封圈相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改进的下水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3)安装于所述连接盖(4)上,所述密封圈(3)的一端抵靠于所述连接盖(4)的底壁(42)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改进的下水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3)安装于所述公联接管(1)的管口内,所述密封圈(3)的外壁抵靠于所述公联接管(1)的管内壁。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所述的一种改进的下水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水管装置还包括垃圾过滤瓶(5),所述垃圾过滤瓶(5)的形状为英文字母“T”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改进的下水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过滤瓶(5)包括进水口(51)、出水口(52)和垃圾处理口(53),所述进水口(51)与垃圾处理口(53)分别位于垂直方向上的垃圾过滤瓶(5)的上部和底部,所述出水口(52)位于进水口(51)和垃圾处理口(53)之间并处于水平方向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改进的下水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处理口(53)设有一瓶盖(6),所述瓶盖(6)与所述垃圾处理口(53)螺纹连接。
CNU2008201159227U 2008-05-30 2008-05-30 一种改进的下水管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202146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1159227U CN201202146Y (zh) 2008-05-30 2008-05-30 一种改进的下水管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1159227U CN201202146Y (zh) 2008-05-30 2008-05-30 一种改进的下水管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202146Y true CN201202146Y (zh) 2009-03-04

Family

ID=404244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115922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202146Y (zh) 2008-05-30 2008-05-30 一种改进的下水管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202146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35027A (zh) * 2010-04-26 2011-11-09 苏州德胜住宅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u型防堵水管组件
CN107012924A (zh) * 2017-05-31 2017-08-04 福建省天力卫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紧凑型水槽下水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35027A (zh) * 2010-04-26 2011-11-09 苏州德胜住宅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u型防堵水管组件
CN107012924A (zh) * 2017-05-31 2017-08-04 福建省天力卫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紧凑型水槽下水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202146Y (zh) 一种改进的下水管装置
CN203307899U (zh) 一种排水防堵塞污物分离装置
CN1862069A (zh) 一种管件接头
CN201152423Y (zh) 水管接头
CN219910698U (zh) 一种用于井口维修的堵塞器
CN206769238U (zh) 一种具有过滤功能的虹吸雨水排放系统
CN2878537Y (zh) 排水管道的补气管件
CN102434740A (zh) 一种快速接头及管材连接方法
CN214541019U (zh) 一种检查井井筒防渗警报装置
CN208735093U (zh) 一种不易堵塞的直角塑料管接头
CN204608942U (zh) 一种多功能排水组件
CN209960069U (zh) 用于加油机二次油气回收系统的管接头
CN201757229U (zh) 螺旋形波纹管橡胶圈
CN201152424Y (zh) 水管接头
CN208331519U (zh) 一种厨房用水笼头接头
CN202099814U (zh) 塑料收口锥体检查井
CN201520983U (zh) 一种检查井及装有该检查井的大型管道系统
CN215105847U (zh) 一种便于清淤的新型市政排水装置
CN207092202U (zh) 一种快接直接式下水器结构
CN203834639U (zh) 对安装环境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地漏
CN104370008A (zh) 一种罐底在线排泥设备
CN209493998U (zh) 一种伸缩可调防臭排渣管
CN210179327U (zh) 减少蒸汽管道温变造成积水的装置
CN204312810U (zh) 三孔浴缸龙头
CN207727689U (zh) 一种厨房废水清淤防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304

Termination date: 2013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