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194430Y - 平面扬声器 - Google Patents

平面扬声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194430Y
CN201194430Y CNU2008200557867U CN200820055786U CN201194430Y CN 201194430 Y CN201194430 Y CN 201194430Y CN U2008200557867 U CNU2008200557867 U CN U2008200557867U CN 200820055786 U CN200820055786 U CN 200820055786U CN 201194430 Y CN201194430 Y CN 201194430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r
framework
shaped magnetite
shaped
magneti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05578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子智树
太田真司
下山实
藤田克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ld Wire Corp
SHANGHAI HAYI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ld Wire Corp
SHANGHAI HAYI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ld Wire Corp, SHANGHAI HAYI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ld Wire Corp
Priority to CNU20082005578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194430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194430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194430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dible-Bandwidth Dynamoelectric Transducers Other Than Pickups (AREA)

Abstract

一种平面扬声器,由框架、棒状磁石、振动板和缓冲纸构成,框架由平板构成,在平板中部的一个矩形区域中,以矩阵方式设置有复数个排气孔,棒状磁石设置在任意相邻的两个排气孔之间,振动板设置在框架的一侧,振动板与棒状磁石之间设置有间隙,振动板上设置有电路,矩形区域中的平板具有磁性,平板通过磁力与所述的棒状磁石接合,任意相邻的两个棒状磁石之间的平板上均设置有突起部,矩形区域的周边设置有折边,折边的一对相向侧面之间的距离与棒状磁石的纵向长度相等。本实用新型利用磁性矩形区域和其上突起部来结合固定棒状磁石,无需粘合剂即可将磁石安装于框架上,并且可以防止磁石偏移,当需要回收磁石时,可以方便地将磁石与框架分开。

Description

平面扬声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学领域,尤其涉及扬声器,特别是一种平面扬声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平面扬声器中,使用粘合剂将磁石固定于框架上,对磁石与框架进行回收利用时,很难将磁石与框架分开;但是,如果仅以磁石的磁性将磁石与框架接合,则存在着磁石装上之后、磁石的安装位置发生偏移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平面扬声器,所述的这种平面扬声器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平面扬声器的磁石与框架的安装方式不便于将来回收利用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这种平面扬声器由框架、棒状磁石、振动板和缓冲纸构成,所述的框架由平板构成,在所述的平板中部的一个矩形区域中,以矩阵方式设置有复数个排气孔,所述的棒状磁石设置在任意相邻的两个排气孔之间,所述的振动板设置在框架的一侧,振动板与棒状磁石之间设置有间隙,振动板上设置有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矩形区域中的平板具有磁性,平板通过磁力与所述的棒状磁石接合,任意相邻的两个棒状磁石之间的平板上均设置有突起部。
进一步的,所述的突起部均具有磁性,所述的突起部与相邻的棒状磁石通过磁力接合。
进一步的,所述的框架上沿所述的矩形区域的周边设置有折边,所述的折边与平板垂直,折边的一对相向侧面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的棒状磁石的纵向长度相等,所述的棒状磁石的纵向与所述的相向侧面垂直。
进一步的,在任意一个所述的突起部的上端均设置有一个凸台,所述的凸台与相邻的棒状石的侧面相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的突起部中设置有与所述的矩形区域相垂直的通孔。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框架上设置有一个第二框架,第二框架与所述的框架构成一个外形为长方体的壳体,在所述的第二框架上设置有第二矩形区域,所述的第二矩形区域设置在所述的振动板另一侧,在所述的第二矩形区域上与所述的排气孔、棒状磁石和突起部位置相对应处设置有第二排气孔、第二棒状磁石和第二突起部,所述的棒状磁石和所述的第二棒状磁石相向位置处的磁极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的棒状磁石和所述的第二棒状磁石沿其纵向交互地呈S极与N极。
进一步的,所述的棒状磁石为单一磁极,相邻的棒状磁石的磁极极性相反。
进一步的,所述的排气孔和所述的第二排气孔由侧部排气孔和中央排气孔组成,所述的中央排气孔的面积大于侧部排气孔的面积。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对照,其效果是积极和明显的。本实用新型在平面扬声器的平板中设置了具有磁性的矩形区域和呈矩阵排列的突起部,在框架四周设置折边,因此无需采用粘合剂即可将磁石固定安装于框架上,并且可以防止磁石的偏移,需要回收磁石时,可以方便地将磁石与框架分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扬声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图2是图1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扬声器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棒状磁石与框架相结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扬声器的图1中的IIa-IIa方向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扬声器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棒状磁石与第二框架相结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扬声器中的图5的侧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扬声器的图5中IIIb-IIIb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扬声器的图5中IIIc-IIIc剖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扬声器第二种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扬声器的图9中IVb-IV剖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扬声器第三种实施方式的框架与棒状磁石结构示意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扬声器第四种实施方式的框架与棒状磁石结构示意视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扬声器第五种实施方式的框架与棒状磁石结构示意视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扬声器第六种实施方式的框架与棒状磁石结构示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图11、图12、图13和图14所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平面扬声器1以自下而上为序,由如下部分构成:由带磁性的金属板构成的形状为矩形的框架2、以磁性与框架2相接合的棒状磁石3、用来防止磁石3与振动板5相接触从而防止发生异常噪声的固定缓冲纸4以及游动缓冲纸44、构成电路的导线51所印制成印刷电路板的振动板5、用来防止第二棒状磁石6与振动板5相接触从而防止发生异常噪声的固定缓冲纸4以及游动缓冲纸44、接合在第二框架7上的第二棒状磁石6、由带磁性的金属板构形状为矩形的第二框架7,所述的第二框架7与框架2上下结合形成平面扬声器1的机箱。因为以磁性将棒状磁石3(第二棒状磁石6)接合在框架2(第二框架7)上,所以不需要粘合剂就可以方便地将多个棒状磁石3(第二棒状磁石6)安装到框架2(第二框架7)上,而且,在棒状磁石3(第二棒状磁石6)的接合方面因为未使用粘合剂,所以处理平面扬声器1时,可以简单地将棒状磁石3(第二棒状磁石6)与框架2(第二框架7)分开,可以方便地对棒状磁石3(第二棒状磁石6)以及框架2(第二框架7)进行回收利用。如图3所示,框架2上具备以下部分:相互平行地配置的一对有长边和短边的矩形区域20、沿着矩形区域20的长边方向(以下简称纵向)以一定的间隔分别开设的排气孔21、自矩形区域20的周边起相隔一定的距离以围住多个棒状磁石3的方式所开设的多个嵌合孔25、在相邻的棒状磁石3之间自矩形区域20朝向棒状磁石3侧面伸出的突起部26、矩形区域20的角部上所开设的安装孔27、矩形区域20的一方(右方)的短边之间所开设的端子孔28、矩形区域20的长边上的纵向(左右方向)中央所设的切口29。棒状磁石3以其磁性与矩形区域20相接合,而棒状磁石3则分别配置于矩形区域20的纵向(左右方向)上相邻配置的排气孔21之间,矩形区域20上接合有多个(22个)棒状磁石3。另外,棒状磁石3在棒状磁石3的纵向(上下方向)上交互地被磁化成S极与N极。由此可见,因为棒状磁石3的接合上未使用粘合剂,所以在处理平面扬声器1时,可以简单地将棒状磁石3与框架2分开、可以方便地对棒状磁石3以及框架2进行回收利用。排气孔21由侧部排气孔22、中央排气孔23以及侧部排气孔24构成,侧部排气孔22、24以及中央排气孔23在矩形区域的短边方向(上下方向)按顺序排列在一条直线上。侧部排气孔22、中央排气孔23以及侧部排气孔24分别形成长圆形,中央排气孔23的开口面积比侧部排气孔22以及侧部排气孔24大的开口面积大。侧部排气孔22与中央排气孔23之间以及中央排气孔23与侧部排气孔24之间,分别配置有突起部26。突起部26通过磁性对与矩形区域20相接合的棒状磁石3进行定位,同时还防止位置偏移,通过内缘翻边加工开孔。嵌合孔25与嵌合框架2的折边突部751相配合,8个嵌合孔25沿着矩形区域20上侧的长边与棒状磁石3的上端处于一直线配置,8个嵌合孔25沿着矩形区域20下侧的长边与棒状磁石3的下端处于一直线配置,矩形区域20的上侧长边侧的8个嵌合孔25和矩形区域20的下侧8个嵌合孔25均迎着矩形区域20的短边方向配置于一直线上。2个嵌合孔25沿着矩形区域20的一侧(右侧)的短边处于一直线配置,2个嵌合孔25沿着矩形区域20的另一侧(左侧)的短边处于一直线配置。矩形区域20的一侧(右侧)的2个嵌合孔25和矩形区域20的另一侧(左侧)的2个嵌合孔25均沿着矩形区域20的长边方向设置在一直线上。通过在该嵌合孔25中插入折边突部751并嵌合,第二框架7与框架2结合起来,构成了平面扬声器1的机箱。折边突部751在和嵌合孔25嵌合时,可以使得折边突部751贴着棒状磁石3的上端面以及下端面,并且可以使得折边突部751与嵌合孔25之间的位置吻合。这样,可以使得框架2与第二框架7结合起来的组装作业简易化。安装孔27是安装平面扬声器1时用来插入螺栓等连接件的孔,它设置在呈框状设置的多个嵌合孔25的外侧。在矩形区域20的纵向的中央设置的一对切口29也是在安装平面扬声器1时使用。在矩形区域20的短边一侧开有一对端子孔28,该一对端子孔28上嵌合有用来向振动板5的导体上通以电流的端子(图中未示出)。如图4所示,在振动板5上,与框架2的矩形区域20以及第二框架7的第二矩形区域70所对应处设置有矩形的薄树脂薄膜,导线51以特定形式在该薄膜表面或者内部印制而成构成印刷电路板的导体,在该导线51中通以电流即形成电路。振动板5夹装于框架2与第二框架7之间,该振动板5仅仅是由导线51的端部与框架7之间以软钎焊连接而已,既没有与框架2固定,也没有与第二框架7固定,它以架空的状态配置在由框架2的内侧面与第二框架7的内侧面所形成的内部空间里,因此,振动板5处于可以在厚度方向上进行自由运动的状态。由此可见,因为向振动板5的导线51所提供声音的电信号而产生电磁力,此电磁力对振动板5产生作用,所以,可使得振动板5以与第二矩形区域70相垂直的方向振动,并可将该空气振动(声波)从排气孔21释放。振动板5与框架2和第二框架7之间配置有固定缓冲纸4以及游动缓冲纸44,该固定缓冲纸4以及游动缓冲纸44由软质的材料形成,其中固定缓冲纸4在振动板5一侧的表面上通过环保材料制成的喷雾胶等进行固定,而在该固定缓冲纸4与振动板5之间,游动缓冲纸44以不与任何部位固定的游动状态配置。因为有固定缓冲纸4与游动缓冲纸44,振动板5如果在厚度方向上振动,则可以防止该振动板5与棒状磁石3、第二棒状磁石6相接触。即使振动板5在厚度方向上有大幅振动,也不与棒状磁石3、第二棒状磁石6相接触,可以防止异常噪声的发生。如图36所示,第二框架7与框架2结构相同,它设有与框架2的矩形区域20相比小一圈的第二矩形区域70,在第二矩形区域70上,设有由侧部排气孔72、中央排气孔73以及侧部排气孔74所构成的第二排气孔71以及第二突起部76。在第二框架7上由22个棒状的第二棒状磁石6通过磁性接合,该第二棒状磁石6分别配置于第二矩形区域70的纵向(左右方向)上相邻设置的第二排气孔71之间。于是,由于第二棒状磁石6的接合方面未使用粘合剂,因此当处理平面扬声器1时,可以简单地将第二棒状磁石6与第二框架7分开、可以方便地对第二棒状磁石6以及第二框架7进行回收利用。第二棒状磁石6在其纵向(上下方向)上交互地磁化成了S极和N极。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是在棒状磁石3上交互地磁化成了5个S极和4个N极。第二棒状磁石6与棒状磁石3同样交互地被多极磁化成5个S极和4个N极,因为由第二棒状磁石6的N极向S极发生磁力线,所以磁力线是顺着第二棒状磁石6的纵向(向上或向下)发生的,在该磁力线的存在空间内,使得振动板5的导线51以满足弗莱明左手法则的位置配置,从而向该振动板5的导线5a提供声音的电信号。正是如此,一旦向振动板5的导线51提供电信号,则由第二棒状磁石6的磁力而发生的电磁力就对振动板5发生作用,这样,振动板5以与第二矩形区域70相垂直的方向振动,所以该空气振动(声波)能够从第二排气孔71释放。因为棒状磁石3的结构与第二棒状磁石6相同,所以一旦向振动板5的导线51提供电信号,则由棒状磁石3的磁力而发生的电磁力就对振动板5发生作用,这样,振动板5以与第二矩形区域20相垂直的方向振动,所以该空气振动(声波)能够从排气孔21释放。第二框架7上设有立置于从第二矩形区域70的周边起的框状折边75,而在折边75的边缘上设有多个折边突部751,折边75从第二矩形区域70的周边起以超过第二棒状磁石6的高度立置于第二棒状磁石6侧,同时,折边75相向的一对侧面之间的距离与第二棒状磁石6的纵向尺寸基本相同,并且,第二棒状磁石6的纵向与此一对折边75的侧面相垂直。因此,第二框架7的第二矩形区域70上装上第二棒状磁石6时,因折边75的长边侧的内侧面即沿着第二矩形区域70的长边所立置的折边部75的内侧面与第二棒状磁石6的纵向(上下方向)的两端面相接触,所以折边75的内侧面与第二棒状磁石6的纵向(上下方向)的两端面能够通过第二棒状磁石6的磁力而进行接合。另外,当使得框架2与第二框架7相结合后进行组装时,折边75长边侧的内侧面与棒状磁石3的纵向(上下方向)的两端面相接触,所以通过棒状磁石3的磁力能够使得折边75长边侧的内侧面与棒状磁石3的纵向(上下方向)的两端面接合起来。因此,在框架2的矩形区域20以及第二框架7的第二矩形区域70上,棒状磁石3以及第二棒状磁石6即使在不使用粘合剂而通过磁力接合的情况下,棒状磁石3以及第二棒状磁石6在接合后,仍然能够限制棒状磁石3以及第二棒状磁石6在其纵向(上下方向)上移动,并且可以防止棒状磁石3、6的位置偏移。因为棒状磁石3、6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面与折边75的长边侧所相向的一对内侧面通过磁性作进一步接合,所以通过折边75的长边侧相向的一对内侧面,能够限制棒状磁石3以及第二棒状磁石6在纵向(上下方向)上的移动。因此,棒状磁石3以及第二棒状磁石6就也不能在磁石3、6的纵向(上下方向)上移动,从而能防止棒状磁石3的位置偏移。此外,因为通过棒状磁石3以及第二棒状磁石6能够连结起折边75的长边侧所相向的一对内侧面,所以就能够提高框架2的矩形区域20以及第二框架7的第二矩形区域70的刚性。由此可见,即使设置了多个排气孔21、71,并且将开口面积作较大的设定,也依然能够通过棒状磁石3以及第二棒状磁石6提高矩形区域20、70的刚性,所以将矩形区域20、70的面积作较大设定就成为可能,与此相呼应,由于也能够将振动板5的面积作较大设定,因此就能够使平面扬声器1大型化,不仅能够提高声压使其产生响亮的声音而且还能提高低音上的音响效果。折边突部751是在折边75的边缘起更进一步背离第二矩形区域70方向上所伸出的突起部,它与嵌合孔25相嵌合,该折边突部751在被插入嵌合孔25后,通过顺着框架2的矩形区域20进行折弯,框架2与第二框架7就毫不分离地装配在一起。于是,框架2与第二框架7不需螺栓等连接部件就能结合起来。第二突起部76是在第二棒状磁石6侧伸出的突起部,其结构与突起部26相同,它是通过磁性来防止第二矩形区域70上所接合的第二棒状磁石6的位置在纵向(左右方向)的偏移的,通过内缘翻边加工开孔,第二突起部76上具有与第二矩形区域相垂直且向上开口的通孔761,还具有顺着该通孔761自第二矩形区域70朝向第二棒状磁石6侧伸出的凸台762。在第二框架7上,第二突起部76的凸台762与第二棒状磁石6的侧面是通过第二棒状磁石6的磁性接合起来的。于是,不仅不使用粘合剂就能够使得棒状的磁石3或者第二棒状磁石6实现接合,而且在框架2或者第二框架7上接合棒状磁石3的情况下,能够很容易地对棒状磁石3、6进行定位。因此,即使在通过磁力接合棒状磁石3的情况下,棒状磁石3、第二棒状磁石6的接合与使用粘合剂接合的效果相同,当棒状磁石3、第二棒状磁石6接合后,能够限制棒状磁石3、第二棒状磁石6在纵向(左右方向)上的移动,从而能防止棒状的磁石3、6的位置偏移。棒状磁石3与第二棒状磁石6的相对位置处的磁极分别被磁化成同一磁极。于是,通过棒状磁石3与第二棒状磁石6之间发生的斥力,就能够牢固地在框架2的矩形区域20以及第二框架7的第二矩形区域70上接合棒状磁石3以及第二棒状磁石6。因此,在接合后就能防止棒状磁石3与第二棒状磁石6的位置偏移。
进一步的,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9是平面扬声器101的侧视图,图10是图9中的IVa-IVa线上的平面扬声器101的剖视图。
第一实施方式中框架2的矩形区域20(第二框架7的第二矩形区域70)的短边方向与棒状磁石3(第二棒状磁石6)的纵向保持一致,并且在框架2的矩形区域20(第二框架7的第二矩形区域70)上接合棒状磁石3(第二棒状磁石6),与此相对,第二实施方式则是框架102的矩形区域120(第二框架的第二矩形区域(图中未画出)的长边方向与棒状磁石103(第二棒状磁石(图中未画出))的纵向保持一致,并且框架102的矩形区域120(第二框架的第二矩形区域(图中未画出))上接合棒状磁石103(第二棒状磁石(图中未出))。另外,框架102与第二框架107除了矩形区域120以及第二矩形区域以外是同样的结构,所以在此对框架102进行说明。此外,因为棒状磁石103以及第二棒状磁石106是同样构造,所以对棒状磁石103进行说明。在棒状磁石103上仅有单一的磁极被磁化,与它相邻配置的棒状磁石103则是不同的磁极被磁化,即3个只有S极被磁化的磁石与4个只有N极被磁化的磁石在框架102的矩形区域120的短边方向(图10的上下方向)上交互地设置。因为从N极的第二棒状磁石106朝着S极的第二棒状磁石106发生磁力线,所以磁力线以横穿第二棒状磁石106的方向(图10中向上或向下)发生,在该横向的磁力线所存在的空间内,振动板5的导线51以满足弗莱明左手法则的位置配置,从而向该振动板5的导线51提供声音的电信号,因该电信号而发生的电磁力对振动板5发生作用,使得振动板5在第二矩形区域170上以直角方向振动,该空气振动(声波)从第二排气孔71释放出去。在相邻配置的棒状磁石103之间开有排气孔121,排气孔121是由长圆形所形成的多个短径排气孔122与多个长径排气孔123所构成的,除框架102的短边侧以外,2个短径排气孔122以及长径排气孔123在一直线上交互地排列,与相比长径排气孔123的开口面积比短径排气孔122的开口面积大。在一直线上排列的多个短径排气孔122以及长径排气孔123的两端上,分别有突起部126伸出,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它还有与矩形区域120相垂直方向上开口的通孔1261,以及顺着该通孔1261自矩形区域120朝向棒状磁石103侧伸出的凸台1262。
综上所述,根据第一以及第二两个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其实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的任何限定,并且不难推测,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目的的范围内是能够作各种改良变形的。对进行了改良变形的其他实施方式,可参照图11至图14进行说明,在图11至图14的图示上,平面扬声器201、301、401、501的一部分有所省略。以下就第二框架207、307、407、507上所接合的第二棒状磁石206、306、406、506进行说明,毫无疑问,对于框架(图中未画出)上所接合的棒状磁石(图中未画出)也能够适用。
上述第一以及第二各个实施方式的平面扬声器1,在相邻配置的第二棒状磁石6、6之间穿设第二突起部76,而如图11所示,在第三实施方式的平面扬声器202上,在第二棒状磁石206上所接合的第二矩形区域270的部分上通过内缘翻边加工进行开孔,并伸出突起部276,同时,在第二棒状磁石206上也形成一个孔部来嵌合该突起部276,通过使突起部276嵌合入该孔部,不仅可以使得第二棒状磁石206的安装位置的定位更加简易化,而且可以更加稳固地防止位置的偏移。
进一步的,上述第一以及第二的实施方式的平面扬声器1的第二棒状磁石6在上下方向上是没有支承的,而如图12所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平面扬声器301上,第二框架307的折边375上设有卡爪部3751,通过该卡爪部3751支承第二棒状磁石206,从而能够更加稳固地防止第二棒状磁石206的位置偏移。
进一步的,上述第一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的平面扬声器1的第二棒状磁石6的侧面与第二突起部76的凸台262之间仅仅是接触连接,而如图13所示,在第五实施方式的平面扬声器401上,第二棒状磁石406的侧面上设有沟槽,并且在中心设置有孔4761的凸台4762上设有上边突部4763,通过使上边突部4763嵌合入该沟槽,不仅可以使得第二棒状磁石406的安装位置的定位更加简易化,而且可以更加稳固地防止位置的偏移。
进一步的,在其他方面,上述第一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的平面扬声器1的第二棒状磁石6,自第二框架7的第二矩形区域70朝向第二棒状磁石6侧伸出有突起部,而如图14所示,在第六实施方式的平面扬声器501上,第二框架507的第二矩形区域570上通过固定设置有树脂突起部576,通过该树脂突起部576,不仅可以使得第二棒状磁石506的安装位置的定位更加简易化,而且可以更加稳固地防止位置的偏移。

Claims (9)

1.一种平面扬声器,由框架、棒状磁石、振动板和缓冲纸构成,所述的框架由平板构成,在所述的平板中部的一个矩形区域中,以矩阵方式设置有复数个排气孔,所述的棒状磁石设置在任意相邻的两个排气孔之间,所述的振动板设置在框架的一侧,振动板与棒状磁石之间设置有间隙,振动板上设置有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矩形区域中的平板具有磁性,平板通过磁力与所述的棒状磁石接合,任意相邻的两个棒状磁石之间的平板上均设置有突起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突起部均具有磁性,所述的突起部与相邻的棒状磁石通过磁力接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框架上沿所述的矩形区域的周边设置有折边,所述的折边与平板垂直,折边的一对相向侧面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的棒状磁石的纵向长度相等,所述的棒状磁石的纵向与所述的相向侧面垂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扬声器,其特征在于:在任意一个所述的突起部的上端均设置有一个凸台,所述的凸台与相邻的棒状石的侧面相接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突起部中设置有与所述的矩形区域相垂直的通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扬声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框架上设置有一个第二框架,第二框架与所述的框架构成一个外形为长方体的壳体,在所述的第二框架上设置有第二矩形区域,所述的第二矩形区域设置在所述的振动板另一侧,在所述的第二矩形区域上与所述的排气孔、棒状磁石和突起部位置相对应处设置有第二排气孔、第二棒状磁石和第二突起部,所述的棒状磁石和所述的第二棒状磁石相向位置处的磁极相同。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棒状磁石和所述的第二棒状磁石沿其纵向交互地呈S极与N极。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棒状磁石为单一磁极,相邻的棒状磁石的磁极极性相反。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平面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气孔和所述的第二排气孔由侧部排气孔和中央排气孔组成,所述的中央排气孔的面积大于侧部排气孔的面积。
CNU2008200557867U 2008-02-28 2008-02-28 平面扬声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194430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0557867U CN201194430Y (zh) 2008-02-28 2008-02-28 平面扬声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0557867U CN201194430Y (zh) 2008-02-28 2008-02-28 平面扬声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194430Y true CN201194430Y (zh) 2009-02-11

Family

ID=403939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055786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194430Y (zh) 2008-02-28 2008-02-28 平面扬声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194430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92419A (zh) * 2016-12-22 2017-05-31 深圳倍声声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振膜装配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92419A (zh) * 2016-12-22 2017-05-31 深圳倍声声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振膜装配装置
CN106792419B (zh) * 2016-12-22 2020-08-04 深圳倍声声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振膜装配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73837B2 (en) Sound transducer with ventilation structure
CN102308592B (zh) 拾音装置
US20180220238A1 (en) Vibration sound-generating device
US9807512B2 (en) Speaker
US9307306B2 (en) Micro loudspeaker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same
CN113115187A (zh) 显示设备
US10499157B2 (en) Vibration diaphragm
US9838797B2 (en) Speaker
US20200314576A1 (en) Speaker
CN104868689A (zh) 一种低漏磁水平振动线性电机
US9584922B2 (en) Hybrid speaker
CN201194430Y (zh) 平面扬声器
CN102696238A (zh) 扬声器、以及具备该扬声器的音响设备
US20120308070A1 (en) Slim type speaker and magnetic circuit therefor
US20200213720A1 (en) Speaker
CN101227767A (zh) 微型动圈式电声转换器
CN101521841A (zh) 一种平面扬声器
US10382868B2 (en) Membrane for sounding device
KR101259399B1 (ko) 스피커
JP2008259049A (ja) 電磁変換器及びスピーカ装置
JP5139366B2 (ja) 薄型音響電気機械変換器
CN101803403B (zh) 超薄型声换能器
CN210327899U (zh) 一种声学器件及电子设备
US10602278B2 (en) Speaker
CN209787428U (zh) 矩形微型扬声器单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211

Termination date: 2011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