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181002Y - 可燃气体的燃烧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可燃气体的燃烧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181002Y CN201181002Y CNU2007201507023U CN200720150702U CN201181002Y CN 201181002 Y CN201181002 Y CN 201181002Y CN U2007201507023 U CNU2007201507023 U CN U2007201507023U CN 200720150702 U CN200720150702 U CN 200720150702U CN 201181002 Y CN201181002 Y CN 201181002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zle
- burner
- seat
- burner noz
- central axi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燃气体的燃烧装置,包括连接到一个燃烧喷嘴座的可燃气体导管,喷嘴座底部及周围环设有大致呈桶状的挡风遮罩,桶状开口朝向燃烧喷嘴座下游,燃烧喷嘴座中心轴线与挡风遮罩中心轴线大致重合,喷嘴座沿中心轴线设有至少一个轴向燃烧喷嘴,轴向燃烧喷嘴开口朝向燃烧喷嘴座的下游,燃烧喷嘴座在其中心轴线周围还设有至少两个径向燃烧喷嘴,径向燃烧喷嘴开口方向大致沿着所述燃烧喷嘴座的径向,在与径向燃烧喷嘴的开口正对的位置上,挡风遮罩设有供径向燃烧喷嘴的燃烧火焰穿过的火焰喷射窗,在挡风遮罩的周围设有一个大致圆筒形的导流罩,在燃烧喷嘴座上游方向设有一个风机,风机向下游方向供风以将燃烧热送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概括而言,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燃气体的燃烧装置。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尤其适用于氢燃料能源(特别是氢氧混合气)的燃烧装置。
背景技术
在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以及使用过程中,压力容器的安全性是一个不可忽略的方面。具体对于可燃气体压力容器而言,其安全性更是一个首要方面。
随着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的日益频繁多样,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然而,随之而来的现象却是例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的矿石能源的日渐枯竭。而且,矿石能源的生产和使用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引起广泛的关注和焦虑。可喜的是,加快开发使用清洁的非矿石能源已然成为当今有识之士的共识。“氢燃料”能源由于其制备和贮存相对容易和稳定,且使用领域相对广泛,因而其工业化生产、商业化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在主动性意义上领先于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氢燃料能源的一般存在方式是容纳于压力容器中的氢气,或者是容纳于压力容器中的氢气和氧气混合气体(以下称为氢氧混合气)。
氢燃料能源的使用一般是将容纳于压力容器中的氢气或者氢氧混合气通过导管导向燃烧装置进行燃烧,进而对燃烧获得的热能加以直接利用,或者再对燃烧获得的热能进行相应转换而获得机械能等其它类型的能量以用于各种用途。
目前,在氢燃料能源的燃烧利用效率的提升方面存在瓶颈。传统的燃料能源,例如各种油燃料、煤炭及其深加工制品、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乙炔气等等,其燃烧时火焰均对周围产生热辐射,从而其燃烧热的利用是颇为方便的,例如,在火焰周围设置用钢、铝、铜等各种金属或这些金属的各种合金等等热传导性能好的材料制成的外壳,该外壳受火焰辐射后被加热,外壳被加热后所获得的热能可以再通过各种方式加以利用,例如,该外壳再对水箱进行加热,从而产出热水通过适当的管路系统输出以作供暖之用。然而,氢燃料能源其燃烧非常独特:其燃烧速度快,火焰非常集中,所产生的热辐射强度非常之小,且热辐射距离非常之短,以至于不能通过上述现有方式简单有效地将氢燃料能源燃烧所产生的热能方便有效地传送到所需位置。
上述氢燃料能源的燃烧利用效率瓶颈对氢燃料能源这一清洁环保的未来能源的推广普及造成了很大的制约。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致力于提供一种可燃气体的燃烧装置,该燃烧装置的燃烧热利用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种基本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燃气体的燃烧装置,所述燃烧装置包括:
可燃气体导管,所述可燃气体导管连接到一个燃烧喷嘴座;
所述燃烧喷嘴座的底部及周围环设有一挡风遮罩,所述挡风遮罩大致呈桶状,所述桶状的开口朝向所述燃烧喷嘴座的下游方向,所述燃烧喷嘴座的中心轴线与所述挡风遮罩的中心轴线大致重合;
所述燃烧喷嘴座沿其中心轴线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燃烧喷嘴座流体连通的轴向燃烧喷嘴,所述轴向燃烧喷嘴的开口朝向所述燃烧喷嘴座的下游方向;
所述燃烧喷嘴座在其中心轴线的周围还设有至少两个与所述燃烧喷嘴座流体连通的径向燃烧喷嘴;
在与所述各径向燃烧喷嘴的开口正对的位置上,所述挡风遮罩设有供所述径向燃烧喷嘴的燃烧火焰穿过的火焰喷射窗;
在所述挡风遮罩的周围,设有一个大致圆筒形的导流罩;并且
在所述燃烧喷嘴座的上游方向设有一个风机,所述风机向所述下游方向供风以将燃烧热送出。
由于采用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可燃气体的燃烧装置具有的基本优点如下:
由于挡风遮罩的设置,风机产生的气流不会对可燃气体的燃烧造成影响(亦即,吹灭火焰)。这是由于径向燃烧喷嘴的出口位于挡风遮罩内部,风机产生的气流吹不到燃烧火焰的根部。而燃烧火焰的外焰(梢部)通过挡风遮罩上相应设置的火焰喷射窗而位于挡风遮罩之外,从而,风机产生的气流可以吹到该火焰的外焰以及被火焰直接加热的空气。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燃气体的燃烧装置可以通过风机将可燃气体的燃烧热强制送出燃烧空间,将集中火焰燃烧的形态转变为分散形的燃烧状态,从而对燃烧热加以利用。
结合背景技术中的描述可知,上述基本优点对于尤其是氢氧混合气的氢燃料能源(其燃烧火焰长度通常较短,所产生的热辐射强度非常之小,且热辐射距离非常之短)的燃烧热的传送是尤为有利的。这是由于风机产生的气流可以吹到燃烧火焰的外焰,从而可以直接而且是最大限度地将燃烧热送出而加以利用。
本实用新型人在此提供的可燃气体的燃烧装置的第一基本技术方案还可包括以下可选特征。
-所述径向燃烧喷嘴口形成的圆周半径为5厘米时的数量为2~36个;优选的是,所述径向燃烧喷嘴的数量为3~30个;所述径向燃烧喷嘴的数量随着直径的增大而增多。
-所述径向燃烧喷嘴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燃烧喷嘴座的中心轴线的夹角为5~95°,该夹角更优选为5~30°。
-所述径向燃烧喷嘴的顶端与所述挡风遮罩的内壁之间的距离小于或者等于5毫米。
-所述挡风遮罩的外壁上还设有多个气体旋转导流翼片,所述多个气体旋转导流翼片分别设置在所述火焰喷射窗之间。
-所述气体旋转导流翼片的数量少于或者等于所述径向燃烧喷嘴的数量以及所述火焰喷射窗的数量。
-所述多个气体旋转导流翼片在所述挡风遮罩的环形外壁上的布置轨迹呈螺旋上升状,该轨迹中的任意一点的切线与所述挡风遮罩的中心轴线形成5~85°的夹角。该夹角更优选为5-30°。
-所述可燃气体为下列选项中的一种:乙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氢气、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
另外,在上述第一种基本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提供有如下第二基本技术方案:
一种可燃气体的燃烧装置,所述燃烧装置包括:
可燃气体导管,所述可燃气体导管连接到一个第一燃烧喷嘴座;
所述第一燃烧喷嘴座的底部及周围环设有一挡风遮罩,所述挡风遮罩大致呈桶状,所述桶状的开口朝向所述燃烧喷嘴座的下游方向,所述第一燃烧喷嘴座的中心轴线与所述挡风遮罩的中心轴线大致重合;
所述第一燃烧喷嘴座沿其中心轴线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燃烧喷嘴座流体连通的轴向燃烧喷嘴,所述轴向燃烧喷嘴的开口朝向所述燃烧喷嘴座的下游方向;
在所述第一燃烧喷嘴座的中心轴线的周围设有至少两个与所述燃烧喷嘴座流体连通的径向燃烧喷嘴,如此,构成第一层径向燃烧喷嘴;
在所述第一燃烧喷嘴座的上方,还流体连通地连接有一个第二燃烧喷嘴座,在所述第二燃烧喷嘴座的中心轴线的周围设有与所述第二燃烧喷嘴座流体连通的至少两个径向燃烧喷嘴,如此,构成第二层径向燃烧喷嘴;
在与所述各径向燃烧喷嘴的开口正对的位置上,所述挡风遮罩设有供所述径向燃烧喷嘴的燃烧火焰穿过的火焰喷射窗;
在所述挡风遮罩的周围,设有一个大致圆筒形的导流罩;并且
在所述燃烧喷嘴座的上游方向设有一个风机,所述风机向所述下游方向供风以将燃烧热送出。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第二基本技术方案的这种径向燃烧喷嘴的多层布置,不但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燃烧装置的供热总量大为增加,而且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燃烧装置的供热效率大幅提升。
本实用新型人在此提供的可燃气体的燃烧装置的第二基本技术方案还可包括以下可选特征。
-根据所述挡风遮罩的直径变化,所述每一燃烧喷嘴座的中心轴线的周围设置的径向燃烧喷嘴的数量为2-200个。
-在所述第一层和第二层轴向燃烧喷嘴的上方还设有至少一层第三层轴向燃烧喷嘴,从而构成多层轴向燃烧喷嘴结构。
-所述多层径向燃烧喷嘴中的每一径向燃烧喷嘴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燃烧喷嘴座的中心轴线的夹角在各层中是相等的。
-所述多层径向燃烧喷嘴中的每一径向燃烧喷嘴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燃烧喷嘴座的中心轴线的夹角在每一层中是相等的,各层中的该夹角是连续变化的。
-所述多层径向燃烧喷嘴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燃烧喷嘴座的中心轴线的夹角在第一层中为最大。
-所述多层径向燃烧喷嘴在所述喷嘴座的周向方向上是错开布置的。
-所述径向燃烧喷嘴的顶端与所述挡风遮罩的内壁之间的距离小于或者等于5毫米。
-所述挡风遮罩的外壁上还设有多个气体旋转导流翼片,所述多个气体旋转导流翼片分别设置在所述火焰喷射窗的上方或者下方。
-所述气体旋转导流翼片的数量少于或者等于所述径向燃烧喷嘴的数量以及所述火焰喷射窗的数量。
-所述多个气体旋转导流翼片在所述挡风遮罩的环形外壁上的布置轨迹呈螺旋上升状,该轨迹中的任意一点的切线与所述挡风遮罩的中心轴线形成5~85°的夹角。
-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燃气体为下列选项中的一种:乙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氢气、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在上述基本优点之外的多种有益效果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燃气体的燃烧装置的第一基本技术方案的剖示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其中省略了导流罩的法兰;
图3是从图2的A方向看的视图,其中仅仅示出了挡风遮罩和其上的气体旋转导流翼片;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基本技术方案的简略示意图;
图5是图4的俯视图,其中省略了其它部分,主要是要突出显示各层径向燃烧喷嘴在周向上的交错分布状态。
本实用新型所有附图均为例示性的,为清楚说明起见,未按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燃气体的燃烧装置的第一基本技术方案中,所述燃烧装置包括可燃气体导管1,所述可燃气体导管1连接到一个燃烧喷嘴座2,所述燃烧喷嘴座2的底部及周围环设有一挡风遮罩3,所述挡风遮罩3大致呈桶状,所述桶状的开口朝向所述燃烧喷嘴座2的下游方向,所述燃烧喷嘴座2的中心轴线X-X与挡风遮罩3的中心轴线大致重合。
所述燃烧喷嘴座2沿其中心轴线X-X在其下游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燃烧喷嘴座2流体连通的轴向燃烧喷嘴4(在图4中设有多个轴向燃烧喷嘴4),所述轴向燃烧喷嘴4的开口朝向所述燃烧喷嘴座2的下游方向。
另外,所述燃烧喷嘴座2在其中心轴线X-X的周围还设有至少两个与所述燃烧喷嘴座2流体连通的径向燃烧喷嘴5,所述径向燃烧喷嘴5的开口方向大致沿着所述燃烧喷嘴座2的径向方向。
在与所述径向燃烧喷嘴的开口正对的位置上,所述挡风遮罩3设有供所述径向燃烧喷嘴5的燃烧火焰5f穿过的火焰喷射窗31。
在所述挡风遮罩3的周围,设有一个大致圆筒形的导流罩6,在所述燃烧喷嘴座2的上游方向设有一个风机(未示出),所述风机向所述下游方向供风以将燃烧热送出。
如图1所示,导流罩6通过其配置的连接法兰而坐置在风机的出口处,该法兰通过例如螺栓与连接分机的出口管相连。
导流罩6的内壁通过定位元件(未示出)与挡风遮罩3连接,从而将挡风遮罩3固定在其中,并使挡风遮罩与导流罩的轴线大致重合(该轴线亦即X-X)。
由于采用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可燃气体的燃烧装置具有的基本优点如下:
由于挡风遮罩3的设置,风机产生的气流(如图1中的箭头所示)不会对可燃气体的燃烧造成影响(亦即,吹灭火焰)。这是由于径向燃烧喷嘴5的出口位于挡风遮罩3内部,风机产生的气流吹不到燃烧火焰5f的根部。而燃烧火焰5f的外焰通过挡风遮罩3上相应设置的火焰喷射窗31而位于挡风遮罩3之外,从而,风机产生的气流可以吹到该火焰5f的外焰以及被该火焰5f直接加热的空气。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燃气体的燃烧装置可以通过风机将可燃气体的燃烧热强制送出燃烧空间从而对燃烧热加以利用。
上述基本优点对于尤其是氢氧混合气的氢燃料能源(其燃烧速度快,火焰非常集中,所产生的热辐射强度非常之小,且热辐射距离非常之短)的燃烧热的传送是尤为有利的。这是由于风机产生的气流可以吹到燃烧火焰的外焰,从而可以直接而且是最大限度地将燃烧热送出而加以利用。
所述径向燃烧喷嘴5的数量可以为2~36个;更优选的是,所述径向燃烧喷嘴的数量为3~60个。
图1中示出的径向燃烧喷嘴5的数量是两个。而图2中示出的径向燃烧喷嘴5的数量是六个。这些数量都是例示性的。在具体使用中,该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而变化。
如图1所示,所述径向燃烧喷嘴5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燃烧喷嘴座2的中心轴线X-X的夹角α为5~95°,该夹角更优选为5~30°。
该夹角的设置,使得气流在挡风遮罩3与导流罩6之间的环形通道内与燃烧火焰5f的夹角呈一个锐角,从而有利于送出热量,而减轻对燃烧造成的干涉。
如图1所示,所述轴向燃烧喷嘴4的顶端突出于所述挡风遮罩3的上边缘。
如此,轴向燃烧喷嘴4喷出的燃烧火焰4f突出于挡风遮罩,从而对热气流起到一定的导向及定心作用。
如图1以及图2所示,所述径向燃烧喷嘴5的顶端与所述挡风遮罩3的内壁之间的距离d小于或者等于5毫米。
所述距离d如果太小,则会发生燃烧困难;而距离d如果太大,则燃烧火焰5f与火焰喷射窗31的配合准确度下降,将影响装置的效率。
如图2以及图3所示,所述挡风遮罩3的外壁上还设有多个气体旋转导流翼片7,所述多个气体旋转导流翼片7可以分别设置在与各所述径向燃烧喷嘴5相对的各所述火焰喷射窗31之间。
另外,所述多个气体旋转导流翼片7也可以分别设置在与各所述径向燃烧喷嘴5相对的各所述火焰喷射窗31的上方或者下方(图中未示出)。
所述气体旋转导流翼片7的数量可以少于或者等于所述径向燃烧喷嘴5的数量以及所述火焰喷射窗31的数量。
如图3所示,所述多个气体旋转导流翼片7在所述挡风遮罩3的环形外壁上的布置轨迹呈螺旋上升状,换言之,该布置轨迹既不平行于中心轴线X-X,也不平行于与该中心轴线X-X垂直的直径平面,而是介于二者之间。
如图3所示,该轨迹中的任意一点的切线与所述挡风遮罩3的中心轴线(亦即X-X)形成5~85°的夹角β。该夹角β更优选为5-30°。
由于所述多个气体旋转导流翼片7在所述挡风遮罩3的环形外壁上的布置轨迹呈螺旋上升状,对风机产生的上升气流产生螺旋导向,从而使气流混合更为均匀,热传递效果更佳。另外,所述多个气体旋转导流翼片7还有一个功能,即,间接加热的“阻尼效应”。
若不设置气体旋转导流翼片,从导流罩6出口的热风很难在圆周方向形成平均等温效应,特别是喷嘴少时尤为明显。例如,当从俯视方向(亦即,从图2的方向)看时如果只是设置4个间隔90度在圆周方向均布的轴向燃烧喷嘴5时,如果不设置气体旋转导流翼片,则在导流罩6的出口处相应于4个轴向燃烧喷嘴5的位置之外的区域的出风温度明显低于相应于4个轴向燃烧喷嘴5的位置的出风温度。如此导致出风温度不均匀。而设置了气体旋转导流翼片(或者增加轴向燃烧喷嘴的数量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出风温度就均匀了。这就是上述“阻尼效应”。
图4和图5示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基本实施方案。在该第二基本实施方案中,与上述第一基本技术方案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燃烧喷嘴座2在其中心轴线X-X的周围还设有与所述燃烧喷嘴座5流体连通的至少两层(换言之,多层)径向燃烧喷嘴5。每一层径向燃烧喷嘴5的数量为2~15个,各层在所述燃烧喷嘴座2的中心轴线X-X方向上彼此间隔地布置。
除上述区别特征之外,本实用新型第二基本实施方案中的其余特征与本实用新型第二基本实施方案中的相关特征相对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基本实施方案的这种径向燃烧喷嘴的多层布置,不但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燃烧装置的供热总量大为增加,而且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燃烧装置的供热效率大幅提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基本实施方案,所述多层进行燃烧喷嘴的层数可以介于2~50层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基本实施方案的一种例示性实施例中,所述径向燃烧喷嘴设有三层,其中第1层最接近所述燃烧喷嘴座,第3层最接近所述轴向燃烧喷嘴,第2层介于所述第1层和第3层之间。
在该例示性实施例中,可以如此布置:所述多层径向燃烧喷嘴中的每一径向燃烧喷嘴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燃烧喷嘴座的中心轴线的夹角在各层中是相等的。
在该例示性实施例中,也可以如此布置(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多层径向燃烧喷嘴中的每一径向燃烧喷嘴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燃烧喷嘴座的中心轴线的夹角在每一层中是相等的,各层中的该夹角是连续变化的。
在该例示性实施例中,可以这样布置:所述三层径向燃烧喷嘴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燃烧喷嘴座的中心轴线的夹角在第1层中为最大,在第3层中为最小。
如图4和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基本实施方案的一种例示性实施例中,所述三层径向燃烧喷嘴中的每一径向燃烧喷嘴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燃烧喷嘴座的中心轴线的夹角在第1层中为55~70°,在第2层中为35~55°,在第3层中为25~35°。
在一种特定实施例中,所述三层径向燃烧喷嘴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燃烧喷嘴座的中心轴线的夹角在第1层中为大约60°,在第2层中为大约45°,在第3层中为大约30°。
如图4和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基本实施方案的一种例示性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层径向燃烧喷嘴在所述喷嘴座的周向方向上是错开布置的。如此,使得火焰在周向方向上的分布更为均匀。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基本实施方案的一种例示性实施例中,当导流罩6的直径为150毫米时,所述径向燃烧喷嘴5分为四层(图中未示出),每一层的数量为9个,所述径向燃烧喷嘴5的总数共计为36个。
另外,当导流罩6的直径很大(例如1000mm)时,所述径向燃烧喷嘴5可以分为很多层(例如达到50层),每一层的数量可以达到数百个,那么,所述径向燃烧喷嘴5的总数共计可达数千个甚至上万个。如此,使得本实用新型的适用范围得以极大的延伸。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基本实施方案的一种例示性实施例中,所述挡风遮罩3的外壁上还设有多个气体旋转导流翼片,所述多个气体旋转导流翼片分别设置在所述火焰喷射窗31的上方或者下方。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基本实施方案的一种例示性实施例中,所述气体旋转导流翼片的数量少于或者等于所述径向燃烧喷嘴的数量以及所述火焰喷射窗的数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基本实施方案的一种例示性实施例中,所述多个气体旋转导流翼片在所述挡风遮罩的环形外壁上的布置轨迹呈螺旋上升状,该轨迹中的任意一点的切线与所述挡风遮罩的中心轴线形成5~85°的夹角。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可燃气体燃烧装置特别适用于氢燃料气体,例如氢气或者氢氧混合气。
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预见的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可燃气体燃烧装置也同样适用于乙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
虽然上述已结合例示性的实施方案对本实用新型的理念进行了例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例示的结构仅仅是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的优选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的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的各个技术特征作出各种等效的再组合、修改或变化。这些再组合、修改和变化理应落入本实用新型应予保护的范围。
Claims (18)
1.一种可燃气体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装置包括:
可燃气体导管,所述可燃气体导管连接到一个燃烧喷嘴座;
所述燃烧喷嘴座的底部及周围环设有一挡风遮罩,所述挡风遮罩大致呈桶状,所述桶状的开口朝向所述燃烧喷嘴座的下游方向,所述燃烧喷嘴座的中心轴线与所述挡风遮罩的中心轴线大致重合;
所述燃烧喷嘴座沿其中心轴线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燃烧喷嘴座流体连通的轴向燃烧喷嘴,所述轴向燃烧喷嘴的开口朝向所述燃烧喷嘴座的下游方向;
所述燃烧喷嘴座在其中心轴线的周围还设有至少两个与所述燃烧喷嘴座流体连通的径向燃烧喷嘴;
在与所述各径向燃烧喷嘴的开口正对的位置上,所述挡风遮罩设有供所述径向燃烧喷嘴的燃烧火焰穿过的火焰喷射窗;
在所述挡风遮罩的周围,设有一个大致圆筒形的导流罩;并且
在所述燃烧喷嘴座的上游方向设有一个风机,所述风机向所述下游方向供风以将燃烧热送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燃气体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燃烧喷嘴的数量为2~12个。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燃气体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燃烧喷嘴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燃烧喷嘴座的中心轴线的夹角为5~9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燃气体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燃烧喷嘴的顶端与所述挡风遮罩的内壁之间的距离小于或者等于5毫米。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燃气体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遮罩的外壁上还设有多个气体旋转导流翼片,所述多个气体旋转导流翼片分别设置在所述火焰喷射窗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燃气体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旋转导流翼片的数量少于或者等于所述径向燃烧喷嘴的数量以及所述火焰喷射窗的数量。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燃气体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气体旋转导流翼片在所述挡风遮罩的环形外壁上的布置轨迹呈螺旋上升状,该轨迹中的任意一点的切线与所述挡风遮罩的中心轴线形成5~85°的夹角。
8.一种可燃气体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装置包括:
可燃气体导管,所述可燃气体导管连接到一个第一燃烧喷嘴座;
所述第一燃烧喷嘴座的底部及周围环设有一挡风遮罩,所述挡风遮罩大致呈桶状,所述桶状的开口朝向所述燃烧喷嘴座的下游方向,所述第一燃烧喷嘴座的中心轴线与所述挡风遮罩的中心轴线大致重合;
所述第一燃烧喷嘴座沿其中心轴线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燃烧喷嘴座流体连通的轴向燃烧喷嘴,所述轴向燃烧喷嘴的开口朝向所述燃烧喷嘴座的下游方向;
在所述第一燃烧喷嘴座的中心轴线的周围设有至少两个与所述燃烧喷嘴座流体连通的径向燃烧喷嘴,如此,构成第一层径向燃烧喷嘴;
在所述第一燃烧喷嘴座的上方,还流体连通地连接有一个第二燃烧喷嘴座,在所述第二燃烧喷嘴座的中心轴线的周围设有与所述第二燃烧喷嘴座流体连通的至少两个径向燃烧喷嘴,如此,构成第二层径向燃烧喷嘴;
在与所述各径向燃烧喷嘴的开口正对的位置上,所述挡风遮罩设有供所述径向燃烧喷嘴的燃烧火焰穿过的火焰喷射窗;
在所述挡风遮罩的周围,设有一个大致圆筒形的导流罩;并且
在所述燃烧喷嘴座的上游方向设有一个风机,所述风机向所述下游方向供风以将燃烧热送出。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燃气体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挡风遮罩的直径变化,所述每一燃烧喷嘴座的中心轴线的周围设置的径向燃烧喷嘴的数量为2-200个。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燃气体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层和第二层轴向燃烧喷嘴的上方还设有至少一层第三层轴向燃烧喷嘴,从而构成多层轴向燃烧喷嘴结构。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燃气体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径向燃烧喷嘴中的每一径向燃烧喷嘴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燃烧喷嘴座的中心轴线的夹角在各层中是相等的。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燃气体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径向燃烧喷嘴中的每一径向燃烧喷嘴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燃烧喷嘴座的中心轴线的夹角在每一层中是相等的,各层中的该夹角是连续变化的。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燃气体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径向燃烧喷嘴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燃烧喷嘴座的中心轴线的夹角在第一层中为最大。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燃气体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径向燃烧喷嘴在所述喷嘴座的周向方向上是错开布置的。
15.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燃气体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燃烧喷嘴的顶端与所述挡风遮罩的内壁之间的距离小于或者等于5毫米。
16.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燃气体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遮罩的外壁上还设有多个气体旋转导流翼片,所述多个气体旋转导流翼片分别设置在所述火焰喷射窗的上方或者下方。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可燃气体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旋转导流翼片的数量少于或者等于所述径向燃烧喷嘴的数量以及所述火焰喷射窗的数量。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可燃气体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气体旋转导流翼片在所述挡风遮罩的环形外壁上的布置轨迹呈螺旋上升状,该轨迹中的任意一点的切线与所述挡风遮罩的中心轴线形成5~85°的夹角。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7201507023U CN201181002Y (zh) | 2007-07-05 | 2007-07-05 | 可燃气体的燃烧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7201507023U CN201181002Y (zh) | 2007-07-05 | 2007-07-05 | 可燃气体的燃烧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181002Y true CN201181002Y (zh) | 2009-01-14 |
Family
ID=402505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U2007201507023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181002Y (zh) | 2007-07-05 | 2007-07-05 | 可燃气体的燃烧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181002Y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34167B (zh) * | 2007-06-29 | 2011-06-15 | 杨炳霖 | 可燃气体的燃烧装置 |
CN102407326A (zh) * | 2011-12-16 | 2012-04-11 | 江西稀有稀土金属钨业集团有限公司 | 高温铜液中间包浇口加热烧嘴的防护装置 |
-
2007
- 2007-07-05 CN CNU2007201507023U patent/CN201181002Y/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34167B (zh) * | 2007-06-29 | 2011-06-15 | 杨炳霖 | 可燃气体的燃烧装置 |
CN102407326A (zh) * | 2011-12-16 | 2012-04-11 | 江西稀有稀土金属钨业集团有限公司 | 高温铜液中间包浇口加热烧嘴的防护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031152B (zh) | 一种用于水煤浆气化的工艺烧嘴及系统及其应用 | |
CN102230626B (zh) | 拆流板扁管式自身预热烧嘴 | |
CN104373935B (zh) | 一种用于气流床气化炉的粉煤燃烧器 | |
CN104263967B (zh) | 一种处理复杂物料的自热式闪速冶炼工艺及装置 | |
CN201181002Y (zh) | 可燃气体的燃烧装置 | |
CN201412833Y (zh) | 生物质燃烧机 | |
CN202881214U (zh) | 一种气化炉 | |
CN111115577A (zh) | 一种催化制氢系统及氢气燃烧还原氮氧化物系统 | |
CN201850255U (zh) | 一种用于水煤浆气化的工艺烧嘴及系统 | |
CN212929994U (zh) | 一种四角切圆式纯氧平焰烧嘴 | |
CN101334167B (zh) | 可燃气体的燃烧装置 | |
CN202082934U (zh) | 拆流板扁管式自身预热烧嘴 | |
CN202581282U (zh) | 生物质燃烧机 | |
CN207585343U (zh) | 一种u型传热盘管加热炉 | |
CN201006868Y (zh) | 一种煤和生物质多射流复合式流化床气化装置 | |
CN202813440U (zh) | 小型涡轮喷气发动机燃烧室 | |
CN201421088Y (zh) | 环形燃烧器 | |
CN101868672B (zh) | 燃烧方法和系统 | |
EP2940106B1 (en) | Pneumatic conveying dryer for carbon fuel | |
CN102679146B (zh) | 一种维持烟气冲击旋水式lng加热气化炉水位的装置 | |
CN2613701Y (zh) | 环保节能燃烧器 | |
CN201628221U (zh) | 一种新型侧壁燃气燃烧器 | |
CN101963353B (zh) | 低压低热值燃气燃烧器 | |
CN201925928U (zh) | 具有多个引射系统的上进风双喷燃烧器 | |
CN2898032Y (zh) | 高压锥形水夹套煤气发生炉及其高压锥形水夹套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11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707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