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162385Y - 直推式弹子锁芯 - Google Patents

直推式弹子锁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162385Y
CN201162385Y CNU2008201041329U CN200820104132U CN201162385Y CN 201162385 Y CN201162385 Y CN 201162385Y CN U2008201041329 U CNU2008201041329 U CN U2008201041329U CN 200820104132 U CN200820104132 U CN 200820104132U CN 201162385 Y CN201162385 Y CN 201162385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oint
pellet shot
slingshot
lock
ke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10413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振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U20082010413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162385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162385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162385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arth Dril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直推式弹子锁芯,它包括外套筒和锁舌,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外套筒内前后依次设有圆柱形的游位节、前锁节、后锁节和定位节,各圆柱锁节上均设有若干个前后对应贯通的弹子孔及其可窜节的弹子;其中,游位节、前锁节和后锁节可控转动,后锁节和定位节中的弹子后端受一弹簧的作用,所述的锁舌与后锁节一外侧固定连接并伸出外套筒外。所述游位节的弹子孔的前端口收小于弹子孔的直径,各弹子孔中弹子的长短一致并与弹子孔的长度相等,游位节内的弹子孔即是钥匙孔。该锁芯密匙量大,具备阻断技术或者强力盗开路径的弹子孔游位功能,钥匙与前端弹子的磨损少,更经久耐用,钥匙可便捷地改变密匙,防止外人偷配。适用于各种防盗装置。

Description

直推式弹子锁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锁,尤其是双控防盗弹子锁芯。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机械双控密码锁是传统的有匙弹子技术和无匙密码技术的简单组合。传统的弹子锁技术是利用锁芯内的弹子来锁定锁芯中包括锁舌构件的转动,通过钥匙侧面的匙齿推动弹子及转动钥匙,控制锁的开与关;其钥匙密匙少,自设密匙难,钥匙和弹子磨损快,弹子短小,互开率高,容易被强力或者技术盗开;而无匙密码技术是利用锁体外露的密码键推动内部机关逐步开锁,锁体体积大,识记密码多,操作繁琐,性能单一。此类机械双控密码锁的缺点是密匙量小、钥匙磨损快、保密性差、功能少,变换密匙过程繁琐,不实用,无法实现人们对机械锁具高安全性、高实用性的美好期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直推式弹子锁芯,能够克服现有的机械钥匙、密码键双控密码锁的密匙量小、钥匙磨损快、保密性差、功能少,不实用等不足,而且具备阻断技术性和强力性盗开功能,钥匙和弹子少磨耐用,配匙量少,功能多,操作更简捷。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直推式弹子锁芯,它包括外套筒和锁舌,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的外套筒内前后依次设有圆柱形的游位节、前锁节、后锁节和定位节,各圆柱锁节上均设有若干个前后对应贯通的弹子孔及其可窜节的弹子;其中,游位节、前锁节和后锁节可控转动,后锁节和定位节中的弹子后端受一弹簧的作用,所述的锁舌与后锁节一外侧固定连接并伸出外套筒外。
所述游位节的弹子孔的前端口收小于弹子孔的直径,各弹子孔中弹子的长短一致并与弹子孔的长度相等,游位节内的弹子孔即是钥匙孔。
所述前锁节、后锁节和定位节内的弹子孔和弹子的数量相等,其数量等于或多于游位节内的弹子孔数,并以中心线为圆心呈圆形排列,所有前、后锁节和定位节内的弹子孔均能两两对接相通,孔内弹子可跨节移动,前锁节、后锁节各由其后一节内的锁定弹子锁定,定位节与所述的外套筒卡固定联接。
所述前锁节、后锁节、定位节内各弹子的长度可相等或不相等。
以上结构的直推式弹子锁芯,其钥匙是一组与游位节上的弹子孔相对应的推杆,各推杆的长度与游位节、前锁节、后锁节内各对应弹子孔内弹子的总长度相应。钥匙插入匙孔后,使后锁节和定位节之间无弹子相卡,钥匙能带动游位节、前锁节和后锁节及其与后锁节固定连接的锁舌转动,开锁;闭锁时,在弹簧的作用下,后锁节内的锁定弹子伸入前锁节内的相应弹子孔内,定位节内的锁定弹子伸入后锁节内的相应弹子孔内,此时除了游位节,其余各锁节均不能转动。当外人企图技术盗开时,将面临二三层次的密码选择,而且须准确猜定钥匙上各推杆的长短、间隔以及精确把握钥匙每一层次的插入深度,或者当以非法方式作技术或者强力盗开时,将受到游位节或者前锁节的游位遮掩而不能完成盗开,达到高安全性与实用性相统一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钥匙以0.2mm推度为一密匙,可有20mm的插入深度。实用密匙总量最多可达到万亿次级以上。
2、具备阻断技术或者强力盗开路径的弹子孔游位功能。
3、一把钥匙即可使用于几把内置不同的锁芯,减少佩匙量。
4、钥匙与前端弹子的磨损少,更经久耐用。
5、钥匙可便捷地改变密匙,防止外人偷配。
6、插入或者拔出钥匙时更顺手。
7、在不变换内置结构的情况下即可随时选择双控或者单控,不用密码。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游位节4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前锁节6的前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前锁节6的后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后锁节23的前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后锁节23的后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中定位节20的前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中定位节20的后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1中弹子9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1中外套筒1前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中外套筒1后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后锁节38的前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2中后锁节38的后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2中内套筒35的前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2中内套筒35的后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2中前锁节36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第一实施例的图1中,外套筒1,游位节4,游位节弹子孔2及其前孔口5,游位节弹子3,前锁节6,前锁节弹子7,后锁节23,后锁节弹子9,后锁节弹子弹簧12,定位节20,定位节弹子13,定位节弹子弹簧19,锁体安装板或外壳16,安装螺钉17。
在图1所示实例中,在外套筒1内,游位节4、前锁节6、后锁节23和定位节20从前后或从左到右依次相接。其中,外套筒1的结构参见图10和11的外套筒1前、后视立体结构示意图,该外套筒1的前端面上设有某种刻度、数码、色彩或者图案等标识符号32,属于一种密码,只有锁的主人才知道,与其内侧的游位节4前面上对应的刻度27配合使用,参见图2的游位节4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外套筒1的前端口31收小于筒内径,形成一收口台阶,与游位节4上的柱形台阶28相套配合,定位游位节4,并使游位节4能够转动,其前平面与外套筒1的前平面相平。外套筒1在与其内的后锁节23对应的筒壁上设有一长方形透孔33,让在后锁节23一侧引出的锁舌10穿出,并有锁舌10转动的空间。在外套筒1的底端或后端外对称的两侧设有定位安装耳14,其中设有螺孔15,通过螺钉17与锁体安装板或外壳16固定联接。在外套筒1的后端口上设有两侧对称的定位卡口34,用于与定位节20后端外两侧对称的凸卡块29配合,固定定位节20,使其不能转动,参见图7、8的定位节20的前、后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结合图2来看,在阶梯柱体的游位节4中,设有同圆周和圆心并对称的六个弹子透孔2,其内设有直柱体的弹子3,该弹子孔2的前端口5收小于孔2的直径,防止其中的弹子3从前端口5窜出;游位节4前端的圆形台阶28与外套筒1的前端口31台阶配合,定位游位节4;游位节4前端面上的刻度27与外套筒1的前端面上设有某种刻度、数码、色彩或者图案等标识符号32配合,定位游位节4中的弹子孔2与前锁节6中弹子孔8的对应关系。图1结合图3和图4前锁节6的前、后视立体结构示意图来看,前锁节6为圆柱体,其中设有同圆周和圆心均布的若干个弹子透孔8,每个孔8都可与游位节4中的各弹子孔2相对应;弹子孔8的前端为圆形孔,后端为设有各不同方位的凸槽26的圆孔,在孔8内设有左大右小的阶梯柱状弹子7,该弹子7在各个孔中的长度可不同,与钥匙相配合。弹子7若短于孔8长度的,设有凸槽的后端则被后面后锁节23中带有凹槽的弹子9窜入,弹子9上的凹槽与孔8右端的相应凸槽配合,凹凸槽的配合有灵活的窜动可靠性。弹子9的结构参见图9中弹子9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由图9可知,弹子9为左大右小的阶梯柱状弹子,在大阶梯柱上设有凹槽30与带有凸槽的前锁节6弹子孔8和后锁节23弹子孔11配合,使弹子9能灵活稳定窜动。窜入弹子孔8的弹子9可锁定前锁节6与后锁节23之间不能相对转动,但是受钥匙的控制。后锁节23是一个圆柱体,在其一外侧上固定有锁舌10,从外套筒1的侧孔33伸出,并可在钥匙的控制下摆动,以达到开或闭锁的目的。图1结合图5和6的后锁节23前、后视立体结构示意图来看,在后锁节23中同样设有同圆周和圆心均布的若干个弹子透孔11,在该弹子孔11中的两端设有一凸槽24,前端的凸槽24用于与锁定弹子9配合,后端的凸槽24用于与锁定弹子13配合,弹子孔11中可分别设有带有凹槽的弹子9或两头小中间大的阶梯柱状弹子25,其中,弹子25不能窜入前锁节6的弹子孔8内,在各弹子的后端套顶有弹簧12,弹簧12的后端与后端的凸槽24相顶;孔11中凸槽24与带有凹槽的弹子9配合,使弹子9能稳定窜动。弹子9和25在各个孔中的长度可不同,与钥匙相配合;弹子9和25若短于其所在的孔的长度或前端可窜入前锁节6的弹子孔8中,则后端的余孔位被后面定位节20中的相对应的弹子13窜入锁住,使后锁节23不能转动,仅有在钥匙的作用下才能转动开锁。定位节20是一圆柱体,结合图7和图8中定位节20的前、后视立体结构示意图来看,定位节20中同样设有同圆周和圆心均布的若干个弹子透孔18,在该弹子孔18中的前端设有凸槽22,可分别设有带有凹槽的弹子13或两头小中间大的阶梯柱状弹子21。弹子13与9,弹子21与25的结构相同。一般设有凹槽的弹子为锁定弹子,如弹子9与13,可锁定两锁节的相对位置,当然,也有例外,如图12中的锁定弹子是用左大右小的阶梯柱状弹子7为锁定弹子,锁定前锁节36和后锁节38。在各锁节弹子孔内前端的凸槽同处于向锁节圆心方位,用于稳定本孔内的锁定弹子;后端的凸槽处于孔内不同方位,用于区分后一锁节的锁定弹子。锁定弹子的数目、位置与钥匙上的推杆的数目、位置相同,钥匙上推杆的作用主要就是将锁定弹子13推出后锁节23,解除定位节20中的锁定弹子13对后锁节23的锁定,使之在钥匙的控制下能转动后锁节23,即转动锁舌10,实现开锁,也是图1、12和18的主要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在各弹子13、21的后端套顶有弹簧19,弹簧19的后端顶住后面的锁体安装板或外壳16;定位节20后端外侧设有两对称的凸卡块29,与外套筒1后端口上对应设有的两侧对称的定位卡口34相卡定位。
与图1所对应的钥匙是一组相互平行,并与游位节4的弹子孔2相对应的柱形推杆,推杆钥匙中的推杆可设置成长短、间距均可简捷调换的结构,各推杆的外径小于前端口5,方可插入弹子孔2中推动其中的弹子3,推杆数可在1~6根之间选择。开、闭锁的结构原理为:钥匙中的各推杆的长度与各锁节弹子孔中的弹子长度配套设置,当钥匙的推杆插入对应的弹子插孔后,能使定位节20弹子孔18中的弹子13完全退出后锁节23,定位节20和后锁节23之间不再有弹子相卡,转动钥匙可带动游位节4、前锁节6、后锁节23同时转动,与后锁节23固定连接的锁舌10也转动,从而达到开锁的目的;拔出钥匙后,由于定位节20和后锁节23中各弹子弹簧12、19的作用,将弹子13推到定位节20和后锁节23之间相卡,使之不能相互转动,从而达到闭锁的目的。在游位节4前端面上的刻度27与外套筒1的前端面上设有某种的对应刻度、数码、色彩或者图案等标识符号32,是为了当游位节4自由转动后,其中的弹子孔2与前锁节6的对应弹子孔8产生了错位,也是一种防盗的措施。锁的主人可通过刻度27和标识符号32的对应,找回开锁时游位节4与前锁节6相对应的弹子孔,才能开锁。由此可知,钥匙推杆数量的选择、各推杆长度的设置、各锁节中各弹子长度的设置和游位节4前端面上的刻度27与外套筒1的前端面上标识符号32的设置,使密匙量大大增加,提高了保密度。而且,由于钥匙是推杆式的,开锁时由推杆纵向插入纵向直接推动弹子,减少了钥匙与钥孔及弹子的磨擦和磨损。
图1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与图1所示的实例一相比,其结构和工作原理基本相同。其中,外套筒44内依次套有游位节4、前锁节36、后锁节38和定位节40,而游位节4和前锁节36又套在内套筒35中;由于游位节4的构成与图1中的完全相同,所以仍采用图1中结构的标号;外套筒44除没有伸出锁舌的侧孔33外,其余的与图1的外套筒1相同,所以,沿用其定位安装耳14及其螺孔15的标号,以及后端口上设有两侧对称的定位卡口34;前锁节36由于外侧和弹子结构与图1的有些区别,故采用了新的标号,而其弹子的结构与游位节4中的弹子3相同,标号也相同,即前锁节36的弹子孔37中设有可移动的弹子3,用于推动锁定弹子7的弹子3的长度短于所在弹子孔37的长度,并与钥匙推杆相配合;前锁节36的结构参见图17的前锁节36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在图17中可看到,在前锁节36的外侧设有一对对称的定位凹槽49。在外套筒44内设有可转动的内套筒35,内套筒35内由前至后依次套有游位节4和前锁节36;内套筒35的结构见图15和图16的前、后视立体结构示意图,在图中可知,在内套筒35前端口的外侧设置了与外套筒44相配套的台阶47,前端面上刻有与游位节4前端面上的刻度27对应的标示刻度46;在内套筒35的后端,设有对称的两对可内弯包的凸块48,其中的一对凸块48可内弯包扣到前锁节36外侧的定位凹槽49中,定位前锁节36。后锁节38的结构结合图12和图13、14的后锁节38的前、后视立体结构示意图来看,其中的弹子孔39中设置的弹子的结构与图1中的弹子7相同,故采用了相同的标号7,弹子弹簧也采用原来的弹簧12;不同的是,弹子孔39的前端为直筒圆孔,后端为带有相当于图1中凸槽26的凸槽的圆孔,锁舌43设在后锁节38的后端面中心,并分别通过定位节40的中心孔41和锁体安装板或外壳16的中心孔42伸出外面,锁舌43的外端头设有拔动方头45,以拔动锁的开、关。定位节40的结构,包括其中的弹子孔18、弹子13及21和弹簧19,与图1中的定位节20的相同,不同的仅是定位节40的中心多了一个可穿过锁舌43的透孔42。工作原理与图1的相同,不同的只是锁舌的伸出方向而已,即一个在侧面,另一在后面。
图18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知,与图1所示的实例相比,省略了前锁节6,后锁节23内的弹子孔11的前端不再有向内凸出的凸槽,弹子孔11内的弹子仅采用图1中一头大,另一头小的弹子7,各弹子7可长短不等,并短于弹子孔11的长度,弹子7的后端套接弹簧12。其余的与图1中的结构相同,工作原理也相同。
综合上述三个实施例,它们的工作原理归纳为:
开锁时,先把游位节上的匙孔转至锁套筒前端边沿的某密码位上,推入钥匙直至设定深度,使前锁节内用于推动锁定弹子而开锁的弹子同时被推至弹子孔的后平面,使前锁节得以摆脱锁定,然后转动钥匙至设定的下一个密码位上,再直推钥匙至设定深度,把后锁节内的用于推动锁定弹子开锁的弹子同时推至弹子孔的后平面,使后锁节也得以摆脱锁定,最后转动钥匙带动后锁节锁舌打开锁,全程需5个步骤。如果选择锁芯单控,则只需钥匙一插一转2个步骤即可打开锁。当需要改动既用密匙时,可调节钥匙上的某推杆的长短或者间距,把锁芯内对应的弹子作相应调换即可;或者把某锁节内的与钥匙相对应的整组弹子的位置转换一下,然后记住所对应的密码位即可。拔出钥匙时,可以保持开锁时各弹子孔的对接状态以选择单控,方便下一次开锁;也可以拔转游位节和前锁节至任意角度,以增加外人技术盗开的难度。

Claims (8)

1、一种直推式弹子锁芯,它包括外套筒和锁舌,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的外套筒(1)内前后依次设有圆柱形的游位节(4)、前锁节(6)、后锁节(23)和定位节(20),各圆柱锁节上均设有若干个前后对应贯通的弹子孔(2、8、11、18)及其可窜节的弹子(3、7、9、13、25);其中,游位节(4)内的弹子孔(2)即是钥匙孔,其数量等于或者多于钥匙推杆数,游位节(4)、前锁节(6)和后锁节(23)可控转动,后锁节(23)和定位节(20)中的弹子(9、13、21、25)后端受一弹簧(12、19)的作用;所述的锁舌(10)与后锁节(23)一外侧固定连接并伸出外套筒(1)外;所述的外套筒(1)与其后面的锁体安装板或外壳(16)固定联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推式弹子锁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游位节(4)为前小后大阶梯形圆柱体,后部分的直径大于外套筒(1、35)的收口端口径,其中的弹子孔(2)前端口(5)收小于弹子孔(2)的直径,各弹子孔(2)中弹子(3)的长短一致并与弹子孔(2)的长度相等,弹子孔(2)的数量等于或者少于其后一锁节(6、23、20)内的弹子孔的数量,并与后一锁节的弹子孔两两相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推式弹子锁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锁节(6)、后锁节(23)和定位节(20)内的弹子孔(8、11、18)和弹子的数量相等,并以中心线为圆心呈圆形排列,所有前、后锁节(6、23)和定位节(20)内的弹子孔(8、11、18)均能两两对接相通,孔内弹子可跨节移动,前锁节、后锁节(6、23、)各由其后一节内的锁定弹子锁定,定位节(20)与所述的外套筒(1)卡固定联接定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直推式弹子锁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锁节(6)、后锁节(23)和定位节(20)内弹子的长度可相等或不相等,其中用于推动锁定弹子的长度、位置与钥匙对应推杆的长度、位置相应,锁定弹子的位置也与对应推杆的位置相应。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直推式弹子锁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弹子孔(8、11、18)内前端或者后端设有一凸槽,同一锁节弹子孔内前端的各凸槽所处方位相同,后端的各凸槽方位不同,其中的锁定弹子(9、13)为前大后小的阶梯形圆柱,前大部分上有前后方向的凹槽,后小部分上顶套接弹簧(12、19),所述的弹子(25、21)两头小中间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推式弹子锁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钥匙为一组由一至多根平行推杆组成的直推杆组合,推杆钥匙中的推杆可设置成长短、间距均可简捷调换的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推式弹子锁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游位节(4)、外套筒(1)、内套筒(35)的前端面上设有可以配合前、后锁节对应弹子孔位的刻度、数码、色彩或者图案等密码符号(27、32、46)。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推式弹子锁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锁舌(43)还可设在前锁节(38)的后端面中心,从定位节(40)的中心孔(41)和锁体安装板或外壳(16)的中心孔(42)伸出外面。
CNU2008201041329U 2008-03-18 2008-03-18 直推式弹子锁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162385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1041329U CN201162385Y (zh) 2008-03-18 2008-03-18 直推式弹子锁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1041329U CN201162385Y (zh) 2008-03-18 2008-03-18 直推式弹子锁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162385Y true CN201162385Y (zh) 2008-12-10

Family

ID=401833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104132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162385Y (zh) 2008-03-18 2008-03-18 直推式弹子锁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162385Y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324849U (zh) 弹子锁具
CN206513134U (zh) 一种二段式弹子锁芯
CN101260751A (zh) 锁眼保护装置
CN101153521B (zh) 一种锁芯可以空转的防盗叶片锁
CN201162385Y (zh) 直推式弹子锁芯
CN102230340A (zh) 同轴双芯防盗锁及开启的钥匙
CN104533162A (zh) 一种无钥匙孔的磁性机械密码锁具
CN201065681Y (zh) 锁芯任意旋转非配套钥匙不能开启的弹子锁头
CN104088527A (zh) 续断式埋钥匙双钥匙互锁防盗锁
CN101666182A (zh) 防盗锁头以及钥匙
CN201195967Y (zh) 锁眼保护装置
CN201137345Y (zh) 一种具有空转锁芯结构的锁
CN201206361Y (zh) 弹子锁头及钥匙
CN203961467U (zh) 电动续断式埋钥匙互锁双钥匙防盗锁
CN202299735U (zh) 多功能登山钩锁
CN203867309U (zh) 一种被动式软联动边柱锁
CN204002049U (zh) 电动续断式互锁双钥匙防盗锁
CN2178262Y (zh) 一种防盗弹珠锁锁头
CN202559879U (zh) 双重防盗锁
CN201258620Y (zh) 含叶片弹子的锁具
CN108798265B (zh) 可变换密码锁具
CN206625662U (zh) 一种钥匙
CN201339353Y (zh) 防盗式锁心结构
CN101265760A (zh) 一种空转锁头
CN201103278Y (zh) 一种空转锁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210

Termination date: 2011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