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162107Y - 一种具有反向制动功能的输纱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反向制动功能的输纱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162107Y
CN201162107Y CNU2008200835612U CN200820083561U CN201162107Y CN 201162107 Y CN201162107 Y CN 201162107Y CN U2008200835612 U CNU2008200835612 U CN U2008200835612U CN 200820083561 U CN200820083561 U CN 200820083561U CN 201162107 Y CN201162107 Y CN 201162107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iode
connects
diode
resistance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08356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SUN TEXTILE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SUN TEXTILE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SUN TEXTILE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SUN TEXTILE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82008356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162107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162107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162107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具有反向制动功能的输纱装置,包括有机壳、位于该机壳下方的储纱轮,以及设置在储纱轮内的、能够驱动储纱轮转动的交流电机,该电机的下方还设置有一防止电机反转的单向轴承,其特征在于电机连接有一个刹车电路,当电机在满纱停机状态下,该刹车电路将施加到电机上的交流电转化成直流电后加到电机线包上,从而实现电机的快速制动。本实用新型在电机上连接了一个能够防止交流电机在停机后由于惯性而继续转动的刹车电路,能够将交流电源转换成为直流电,并控制直流电的通电时间,防止直流通电时间过长引起的电机损坏,一旦电机停机,就能够通过该电路控制电机立即制动,可消除纱线本身在传动中的应力,使每根纱线都能稳定在同一张力范围内。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反向制动功能的输纱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针织机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具有反向制动功能的输纱装置。
背景技术
在纺织行业中,一般地储纱器通过电机的开关来控制其按预定的一个方向旋转,从而使储纱器表面绕上纱线,达到储纱的目的。要用时,纱线能从储纱器表面上退绕下来,但如果此时储纱器与预定的方向相反的反向转动,纱线就容易缠绕一起而无法解开,继而无法流畅的退绕,直接影响喂纱装置的喂纱。
于是,就出现了许多能防止储纱器反向旋转的喂纱装置,如本人的专利号为ZL200520013191.1(授权公告号为CN2808953Y)的在先中国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反向制动功能的喂纱装置》包括有机壳、该机壳内的电机、单向滚针离合器和位于该机壳下方套设在电机输出轴端部外围的储纱器,机壳底部之上设有环绕电机输出轴的环形内壁,该单向滚针离合器套设在电机的输出轴上,其外圈则固定在机壳的环形内壁上,单向滚针离合器具有一内圈,而电机输出轴即穿固在该内圈上。上述专利通过在电机输出轴外围套设单向滚针离合器,利用单向滚针离合器反向制动速度快捷、扭矩承载能力强的特点,轻易的实现了对电机输出轴的反向制动功能,从而防止被电机输出轴驱动的储纱器的反转。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除了需要解决储纱器反向旋转带来的纱线缠绕问题,还存在一个问题是,电机在停机后因为惯性会继续转动,此时,若不能够及时将电机制动,电机会带动储纱轮继续旋转,进而产生纱线加捻(叠纱)现象,如此一来,就不能够有效控制纱线的圈数,多绕的若干圈纱线会导致工作时输出纱线的张力不均匀,从而会影响整个纺织工艺。因此,需要给出一个有效的方案,能够控制电机在停机后实现快速制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在电机停机时能够快速制动的具有反向制动功能的输纱装置,该输纱装置能够有效防止因为电机停机后的转动惯性而导致的纱线加捻(叠纱)现象。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具有反向制动功能的输纱装置,包括有机壳、位于该机壳下方的储纱轮,以及设置在所述储纱轮内的、能够驱动储纱轮转动的交流电机,该电机的下方还设置有一防止电机反转的单向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机连接有一个刹车电路,当所述电机在满纱停机状态下,该刹车电路将施加到电机上的交流电转化成直流电后加到电机线包上,从而实现电机的快速制动。
所述电机可以为单相交流电机或三相交流电机,当为单相交流电机时,可以采用如下两种刹车电路实现交流电的直流转换,使得单相交流电机在停机时能够实现快速制动。
第一个适合单相交流电机的刹车电路以电机(MG)、第一○一光耦可控硅(U101)、第一○二光耦三极管(U102)、第一○一双向可控硅(T101)和第一○二双向可控硅(T102)为主要核心元器件,具体电路连接为:
第一○一光耦可控硅(U101)的输入二极管阳极经第一○二电阻(R102)一路连接第一○一二极管(D101)的阴极,另一路连接第一○一电解电容(C101)的正极,第一○一电解电容(C101)的负极连接单相交流电的零线端(N),第一○一二极管(D101)的阳极连接到单相交流电的火线端(L),并且,单相交流电的零线端(N)直接接地;第一○一光耦可控硅(U101)的第一输出端串接第一○一电阻(R101)后接第一○一双向可控硅(T101)的控制端,第一○一光耦可控硅(U101)的第二输出端直接和第一○二双向可控硅(T102)的控制端相连,而电机(MG)的第一端经第一○一双向可控硅(T101)后连接单相交流电的火线端(L),电机(MG)的第二端则经第一○二双向可控硅(T102)后接地,电机(MG)的第三端和第二端之间还并联有第一○三电容(C103);第一○一光耦可控硅(U101)的输入二极管阴极和第一○二光耦三极管(U102)的输入二极管阳极相连,第一○二光耦三极管(U102)的输入二极管阴极经开关(K)接地,第一○二光耦三极管(U102)的输出三极管集电极一路连接第一○二二极管(D102)阴极,另一路连接第一○二电解电容(C102)的正极,第一○二电解电容(C102)的负极经第一○二双向可控硅(T102)后接地,第一○二二极管(D102)阳极一路经第一○一双向可控硅(T101)后连接到单相交流电的火线端(L),另一路连接第一○一场效应管(Q101)的漏极,第一○一场效应管(Q101)的源极连接第一○二二极管(D102)阴极,第一○一场效应管(Q101)的栅极连接第一○二光耦三极管(U102)的输出三极管发射极,而第一○二光耦三极管(U102)的输出三极管发射极经过依次串连的第一○三电阻(R103)、第一○二双向可控硅(T102)后接地。
第二个适合单相交流电机的刹车电路以电机(MG)、第二○一光耦三极管(U201)、具有三触点的开关(K)以及包括有8个管脚的第一集成芯片(IC1)为主要核心元器件,具体电路连接为:
第二○一光耦三极管(U201)的输入二极管阳极经第二○八电阻(R208)后连接第一集成芯片(IC1)的4脚,第二○一光耦三极管(U201)的输入二极管阴极连接第二○一三极管(Q201)的集电极,第二○一三极管(Q201)的发射极连接开关(K)的第1触点,该开关(K)的第2触点接地,第二○一三极管(Q201)的基极一路串接第二○三电阻(R203)后接第一集成芯片(IC1)的3脚,另一路经过第二○三电解电容(C203)后接地;第二○一光耦三极管(U201)的输出三极管集电极经第二一一电阻(R211)一路接第二○三场效应管(Q203)的漏极,另一路接第二○二二极管(D202)的阴极,第二○二二极管(D202)的阴极还和第二○八电解电容(R208)的正极相连,第二○八电解电容(R208)的负极连接单相交流电的零线端(N),第二○二二极管(D202)的阳极接单相交流电的火线端(L),而第二○一光耦三极管(U201)的输出三极管发射极则接第二○三场效应管(Q203)的栅极,第二○三场效应管(Q203)的源极则串接第二○一双向可控硅(T201)后接单相交流电的火线端(L),在第二○三场效应管(Q203)的源极和栅极之间还并联有第二一三电阻(R213),第二○一双向可控硅(T201)的控制端经第二一二电阻(R212)接开关(K)的第3触点;电机(MG)的第一端经第二○一双向可控硅(T201)后接单相交流电的火线端(L),电机(MG)的第二端连接单相交流电的零线端(N),电机(MG)的第三端和第一端之间还并联有第二○五电容(C205);第一集成芯片(IC1)的1脚和第二○一电解电容(C201)的负极相连后接地,第二○一电解电容(C201)的正极一路经第二○六电阻(R206)后连接第二○一二极管(D201)的阴极,另一路分别和第一集成芯片(IC1)的6脚、7脚相连,第二○一二极管(D201)的阳极经第二○九电阻(R209)后接单相交流电的火线端(L),第二○一二极管(D201)的阴极又经207电解电容(C207)后接地,其中,207电解电容(C207)的正极和第二○一二极管(D201)的阴极相连,207电解电容(C207)的负极接地,第一集成芯片(IC1)的8脚和第一集成芯片(IC1)的4脚共点连接,第一集成芯片(IC1)的5脚经第二○四电容(C204)后接地,第一集成芯片(IC1)的2脚一路经第二○二电容(C202)后连接第二○一三极管(Q201)的发射极,另一路经第二○四电阻(R204)连接第二○一二极管(D201)的阴极,在第二○一二极管(D201)的阴极和第二○一三极管(Q201)发射极两端还并联有第二○三电阻(R203)。
当为三相交流电机时,可以采用如下三种刹车电路实现交流电的直流转换,使得单相交流电机在停机时能够实现快速制动。
第一个适合三相交流电机的刹车电路以电机(MG)、第三○一光耦可控硅(U301)、第三○二光耦三极管(U302)、第三○一双向可控硅(T301)和第三○二双向可控硅(T302)为主要核心元器件,具体电路连接为:
第三○一光耦可控硅(U301)的输入二极管阳极经第三○五电阻(R305)分三路,第一路连接开关(K)的一端,第二路经第三○二电阻(R302)连接第三○一三极管(Q301)集电极,第三路和303场效应管(Q第三○三)的漏极相连,第三○一光耦可控硅(U301)的输入二极管阴极连接第三○二三极管(Q302)的集电极,而开关(K)的另一端第一路经第三○六电阻(R306)连接第三○二二极管(D302)的阳极,第二路经第三○八电阻(R308)后连接到三相交流电的U端,该三相交流电的U端同时接地,第三路经第三○七电阻(R307)连接第三○五三极管(Q305)的基极,第三○五三极管(Q305)的发射极则接地,第三○一光耦可控硅(U301)的第一输出端经第三○一电阻(R301)连接第三○一双向可控硅(T301)的控制端,第三○一光耦可控硅(U301)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第三○二双向可控硅(T302)的控制端;三相交流电的V端经串接的第三○一双向可控硅(T301)后连接电机(MG)的第一端,三相交流电的W端经串接的第三○二双向可控硅(T302)后一路连接电机(MG)的第二端,另一路连接第三○三场效应管(Q303)的源极,第三○三场效应管(Q303)的栅极连接第三○一三极管(Q301)的集电极,第三○一三极管(Q301)的发射极接地,三相交流电的U端连接电机(MG)的第三端;在三相交流电的W端和U端之间还串接有第三○一二极管(D301)和第三○一电解电容(C301),其中,第三○一二极管(D301)阳极连接三相交流电的W端,第三○一二极管(D301)阴极连接第三○一电解电容(C301)的正极,第三○一电解电容(C301)的负极接地;第三○二光耦三极管(U302)的输入二极管阳极连接第三○一光耦可控硅(U301)的输入二极管阳极,第三○二光耦三极管(U302)的输入二极管阴极连接第三○三二极管(D303)的阳极,该第三○三二极管(D303)的阴极又连接第三○四二极管(D304)的阳极,第三○四二极管(D304)的阴极接地,第三○二光耦三极管(U302)的输出三极管集电极一路连接第三○二二极管(D302)的阴极,另一路连接第三○二电解电容(C302)的正极,第三○二电解电容(C302)的负极接地,第三○二光耦三极管(U302)的输出三极管发射极经串接的第三○三电阻(R303)后连接第三○一三极管(Q301)的基极,第三○一三极管(Q301)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又并联有第三○四电阻(R304)。
第二个适合三相交流电机的刹车电路以电机(MG)、第四○一光耦可控硅(U401)、第四○二光耦三极管(U402)、第四○一双向可控硅(T401)、第四○二双向可控硅(T402)、具有三触点的开关(K)以及包括有8个管脚的第二集成芯片(IC2)为主要核心元器件,具体电路连接为:
第四○一光耦可控硅(U401)的输入二极管阳极一路经串接的第四○八电阻(R408)连接第二集成芯片(IC2)的8脚,另一路连接开关(K)的第1触点,第四○一光耦可控硅(U401)的输入二极管阴极经串接的第四一○电阻(R410)后接地,第四○一光耦可控硅(U401)的第一输出端经串接的第四一二电阻(R412)连接第四○一双向可控硅(T401)的控制端,第四○一光耦可控硅(U401)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第四○二双向可控硅(T402)的控制端;电机(MG)的第一端经串接的第四○一双向可控硅(T401)连接三相交流电的W端,电机(MG)的第二端分三路:第一路接三相交流电的V端,第二路连接第四○五电解电容(C405)的负极,第三路经串接的第四○九电阻(R409)连接第四○一二极管(D401)的阳极,第四○一二极管(D401)的阴极连接第四○六电解电容(C406)的正极,第四○六电解电容(C406)的负极接地,第四○五电解电容(C405)的正极又连接第四○二二极管(D402)阴极,第四○二二极管(D402)阳极接三相交流电的U端,电机(MG)的第三端一路经串接的第四○二双向可控硅(T402)后连接三相交流电的W端,另一路连接第四○三场效应管(Q403)的源极,第四○三场效应管(Q403)的源极和栅极之间还并联有第四一三电阻(R413);第四○二光耦三极管(U402)的输入二极管阳极一路接开关(K)的第3触点,另一路经串接的第四○七电阻(R407)连接到第二集成芯片(IC2)的3脚,第四○二光耦三极管(U402)的输入二极管阴极和开关(K)的第2触点共点连接后接地,第四○二光耦三极管(U402)的输出三极管集电极经串接的第四一一电阻(R411)一路连接第四○五电解电容(C405)的正极,另一路连接第四○三场效应管(Q403)的漏极,第四○二光耦三极管(U402)的输出三极管发射极则直接和第四○三场效应管(Q403)的栅极相连;第二集成芯片(IC2)的1脚一路接地,另一路连接第四○三电解电容(C403)的负极,第四○三电解电容(C403)的正极一路和第二集成芯片(IC2)的6脚、7脚共点连接,另一路经过依次串接的第四○六电阻(R406)、第四○五电阻(R405)连接第四○一二极管(D401)的阴极,第二集成芯片(IC2)的5脚经串接的第四○四电容(R404)接地,第二集成芯片(IC2)的4脚一路接回第二集成芯片(IC2)的8脚,另一路连接第四○一二极管(D401)的阴极,第二集成芯片(IC2)的2脚一路经串接的第四○四电阻(R404)连接到第四○一二极管(D401)的阴极,另一路经串接的第四○二电容(C402)连接第四○二三极管(Q402)的集电极,第四○二三极管(Q402)的发射极接地,第四○二三极管(Q402)的基极一路经串接的第四○三电阻(R403)连接第四○一二极管(D401)的阴极,另一路和第四○一三极管(Q401)的集电极相连,第四○一三极管(Q401)的发射极一路接地,另一路连接第四○一电解电容(C401)的负极,第四○一电解电容(C401)的正极又分两路,第一路经串接的第四○二电阻(R402)连接第四○一三极管(Q401)的基极,第二路经串接的第四○一电阻(R401)连接到开关(K)的第1触点。
第三个适合三相交流电机的刹车电路以电机(MG)、第五○一光耦可控硅(U501)、第五○二光耦三极管(U502)、第五○一双向可控硅(T501)、第五○二双向可控硅(T502)、具有三触点的开关(K)以及包括有8个管脚的第三集成芯片(IC3)为主要核心元器件,具体电路连接为:
第五○一光耦可控硅(U501)的输入二极管阳极连接第五○一三极管(Q501)的发射极,第五○一三极管(Q501)的集电极经串接的第五○一电阻(R501)连接第三集成芯片(IC3)的4脚,第五○一三极管(Q501)的基极一路经串接的第五○三电阻(R503)连接第三集成芯片(IC3)的4脚,另一路连接第五○一电解电容(C501)的正极,第五○一电解电容(C501)的负极接地,而第五○一三极管(Q501)的基极同时又连接第五○五三极管(Q505)的发射极,第五○五三极管(Q505)的集电极接地,第五○五三极管(Q505)的基极经过串接的第五一○电阻(R510)后分为两路:第一路连接开关(K)的第1触点,第二路经过串接的第五○八电阻(R508)后同样连接第三集成芯片(IC3)的4脚,而第五○一光耦可控硅(U501)的输入二极管阴极一路经串接的第五一五电阻(R515)连接第三集成芯片(IC3)的4脚,另一路连接开关(K)的第3触点,第五○一光耦可控硅(U501)的第一输出端经串接的第五一二电阻(R512)连接第五○一双向可控硅(T501)的控制端,另一路连接第五○二双向可控硅(T502)的控制端;电机(MG)第一端经过串接的第五○一双向可控硅(T501)连接到三相交流电的W端,电机(MG)第二端一路经过串接的第五○二双向可控硅(T502)连接到三相交流电的U端,另一路连接第五○三场效应管(Q503)的源极,电机(MG)第三端一路直接和三相交流电的V端相连,另一路经过串接的第五○九电阻(R509)连接第五○一二极管(D501)的阳极,第五○一二极管(D501)的阴极连接第五○六电解电容(C506)的正极,第五○六电解电容(C506)负极接地;第五○二光耦三极管(U502)的输入二极管阳极连接第五○二三极管(Q502)的发射极,第五○二三极管(Q502)的集电极经串接的第五○二电阻(R502)连接第三集成芯片(IC3)的4脚,第五○二三极管(Q502)的基极一路连接第五○五电解电容(C505)的正极,第五○五电解电容(C505)的负极接地,第五○二三极管(Q502)的基极另一路连接第五○四三极管(Q504)的发射极,第五○四三极管(Q504)的发射极同时又经串接的第五○七电阻(R507)连接第三集成芯片(IC3)的3脚,第五○四三极管(Q504)的集电极接地,第五○四三极管(Q504)基极经串接的第五一四电阻(R514)连接开关(K)的第3触点,开关(K)的第2触点接地,而第五○二光耦三极管(U502)的输入二极管阴极一路接开关(K)的第1触点,另一路经串接的第五○二电容(C502)连接第三集成芯片(IC3)的2脚,第五○二光耦三极管(U502)的输出三极管集电极经串接的第五一一电阻(R511)后分三路:第一路连接第五○三场效应管(Q503)的漏极,第二路连接第五○二二极管(D502)的阴极,第三路连接第五○五二极管(D505)的阴极,第五○二光耦三极管(U502)的输出三极管发射极连接第五○三场效应管(Q503)的栅极,在第五○三场效应管(Q503)的栅极和源极之间还并联有第五一三电阻(R513),第五○五二极管(D505)的阳极连接三相交流电的W端,第五○二二极管(D502)的阳极连接三相交流电的U端;第三集成芯片(IC3)的1脚一路接地,另一路连接第五○三电解电容(C503)的负极,第五○三电解电容(C503)的正极一路经串接的第五○六电阻(R506)连接第五○一二极管(D501)的阴极,另一路和第三集成芯片(IC3)的6脚、7脚共点连接,第三集成芯片(IC3)的5脚经串接的第五○四电容(C504)接地,第三集成芯片(IC3)的8脚和4脚相连,第三集成芯片(IC3)的2脚经串接的第五○四电阻(R504)连接第五○一二极管(D501)的阴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在控制储纱轮转动的电机上连接了一个能够防止交流电机在停机后由于惯性而继续转动的刹车电路,该刹车电路能够将交流电源转换成为直流电,并控制直流电的通电时间,防止直流通电时间过长引起的电机损坏,如此一来,一旦电机停机,就能够通过刹车电路控制电机立即制动,可消除纱线本身在传动中的应力,保证输出纱线张力均匀,使每根纱线都能稳定在同一张力范围内;另外,在电机下方设置的单向轴承还能够防止电机的反转,从而保证纱线不会因为松动而从储纱轮上脱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机刹车电路的工作原理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刹车电路图(适用于单相交流电机)。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刹车电路图(适用于单相交流电机)。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刹车电路图(适用于三相交流电机)。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刹车电路图(适用于三相交流电机)。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刹车电路图(适用于三相交流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反向制动功能的SJF型间歇式储纱输纱器的结构示意图,该储纱输纱器包括有机壳1、位于该机壳1下方的储纱轮2,以及设置在所述储纱轮2内的、能够驱动储纱轮转动的交流电机3,该电机3安装于固定的电机轴31上,电机3的定子32固定并绕有线圈,转子33套设在定子32外部,并和储纱轮2相抵,参见图2;纱线从进纱板4通过夹纱板5穿入进纱探杆6,再穿过进纱端盖7及进纱瓷眼8,转动储纱轮2,待储纱轮2上绕线数圈后再通过张力环9穿过出纱支座9′,参见图1。
当织机运转时,织针或其它元件能将纱线依序从储纱轮2上拉出,转子33带动储纱轮2一起转动,然后将纱线规则地缠绕在储纱轮2上;当储纱轮2在储完纱后,为避免储纱轮2由于反转而引起无故停机、纱线窜至压纱环上等现象的产生,在电机3的下部安装有防止电机3反转的单向轴承34,该单向轴承34虽然能够有效防止电机的反转,实现电机的反向制动,但是在电机停转的时候,电机因为惯性不能马上停止转动,快速制动的效果并不好,由此会产生叠纱现象。因此,本专利的主要实用新型点为在电机3上还连接有一个刹车电路A,当所述电机3在满纱停机状态下,该刹车电路A将施加到电机3上的交流电转化成直流电后加到电机线包上,从而实现电机3的快速制动。
如图3所示,为该刹车电路A的工作原理框图,该刹车电路A通过直流转换电路A1来实现交流电的直流转换,并通过一个控制电路A2来控制直流转换电路的直流通电时间,防止电机通过直流电时间过长而烧坏;交流电机可以为单相交流电机,也可以为三相交流电机,相应地,刹车电路A根据交流电机类型的不同而不同,其中,图4~图5适用于单相交流电机,图6~图8适用于三相交流电机。
实施例一的刹车电路,参见图4,电路的工作原理如下:
单相交流电通过第一○一二极管D101进行半波整流,产生电源VCC。
(1)、当开关K处于闭合状态时(即未出现纱满或断线状况时),VCC→第一○二电阻R102→第一○一光耦可控硅U101的发射管→第一○二光耦三极管U102的发射管→开关K→电源地,形成一个依次导通的电流回路,使得第一○一光耦可控硅U101和第一○二光耦三极管U102分别导通。
第一○一光耦可控硅U101导通时,第一○一双向可控硅T101、第一○二双向可控硅T102的触发端均具有触发电压。于是,第一○一双向可控硅T101、第一○二双向可控硅T102也导通,单相交流电机GM两端就施加上交流电压,电机GM就正常运行,第一○三电容C103为电机GM的启动电容。其中,第一○一电阻R101、第一○二电阻R102在电路中起限流作用,而在第一○一双向可控硅T101、第一○二双向可控硅T102被导通后,通过第一○二二极管D102,第一○二电解电容C102上就被充电。第一○一场效应管Q101因第一○二光耦三极管U102的导通,使得栅极和源级之间压差降低而处于截止状态,第一○三电阻R103是第一○一场效应管Q101的下拉电阻。
(2)、当开关K开路时(即出现纱满或断线状况时),第一○一光耦可控硅U101、第一○二光耦三极管U102因为开关K的开路而分别截止,于是,第一○一双向可控硅T101、第一○二双向可控硅T102也截止,电机GM两端因无交流电源而停机。此时,因为在第一○二电解电容C102上存储有电荷,在第一○二光耦三极管U102截止时,由于第一○三电阻R103的下拉作用,第一○一场效应管Q101导通,因此第一○二电解电容C102上的电荷就通过以下直流电路泄放:第一○二电解电容C102正极→第一○一场效应管Q101→电机GM→第一○二电解电容C102负极,在上述直流电的作用下,电机GM在停机后实现立即停转。当第一○二电解电容C102上存储的电荷完全泄放完毕后,就无直流电流过电机GM,这样能够避免交流电机长时间通过直流电而引起的发热损坏。
(3)、当开关K再次闭合,就重复上述第(1)种情况的工作过程。
实施例二的刹车电路,参见图5,电路的工作原理如下:
(1)、当纱线未满时,开关K的第2触点和第3触点接通,开关K的第2触点接地。
此时,第二○一双向可控硅T201的控制端经第二一二电阻R212接地,第二○一双向可控硅T201导通,于是电机MG两端加上交流电源,电机转动。第二○一三极管Q201的发射极受到第二○三电阻R203的上拉作用,使得第二○一三极管Q201截止,于是,第二○一光耦三极管U201截止,第二○三场效应管Q203也截止,交流电L相通过第二○二二极管D202向第二○八电解电容C208充电。
(2)、当纱线满时,开关K的第2触点和第1触点接通,开关K的第2触点接地。
此时,第二○一双向可控硅T201控制端悬空,第二○一双向可控硅T201截止,电机GM两端失去交流电而停机。于是,第二○一三极管Q201在开关K的第2触点和第1触点接通后同时接地,当第一集成芯片IC1的3脚输出高电平时,第二○一三极管Q201导通,继而使得第二○一光耦三极管U201在第二○八电阻R208的上拉作用下也导通,第二○三场效应管Q203导通。这样一来,形成一个交流电L相→第二○二二极管D202→第二○三场效应管Q203→电机GM的直流回路,同时,还形成一个交流电N相→第二○八电解电容C208→第二○三场效应管Q203→电机GM的另一直流回路,上述直流电加到停机的电机GM两端,使得停机后的电机GM实现立即停转。电机GM通过直流电的时间由第一集成芯片IC1控制,即第一集成芯片IC1的3脚由低电平翻转为高电平的时间即为电机GM通过直流电的时间,这样能够避免交流电机长时间通过直流电而引起的发热损坏。
(3)、当开关K的第2触点和第3触点再次接通时,重复上述第(1)种情况的工作过程。
实施例三的刹车电路,参见图6,电路的工作原理如下:
三相交流电的W、U两相通过第三○一二极管D301进行半波整流,产生直流电源VCC。
(1)、当开关K处于闭合状态时(即未出现纱满或断线状况时),VCC→开关K→第三○七电阻R307→第三○二三极管Q302基极,使第三○二三极管Q302导通,于是,第三○一光耦可控硅U301的发射管导通,第三○一光耦可控硅U301导通让第三○一双向可控硅T301、第三○二双向可控硅T302的触发端均具有触发电压,这样一来,第三○一双向可控硅T301、第三○二双向可控硅T302也导通,交流电机GM的两个端子就加上了交流电压,电机GM正常运行。
此时,因为第三○三二极管D303、第三○四二极管D304将电位抬高,使得第三○二光耦三极管U302截止,于是,第三○一三极管Q301在第三○四电阻R304的下拉作用下处于截止,在第三○二电阻R302的上拉作用下,第三○三三极管Q303也截止,直流电源VCC通过以下回路给第三○二电解电容C302充电:VCC→开关K→第三○六电阻R306→第三○二二极管D302→第三○二电解电容C302,其中,第三○五电阻R305、第三○六电阻R306和第三○七电阻R307是限流电阻。
(2)、当开关K处于开路状态时(即出现纱满或断线状况时),第三○一光耦可控硅U301截止,第三○一双向可控硅T301、第三○二双向可控硅截止,电机GM因缺少两相电而停止工作。此时,VCC→第三○五电阻R305→第三○二光耦三极管U302的发射管→第三○三二极管D303→第三○四二极管D304→接地,第三○二光耦三极管U302导通,于是,第三○二电解电容C302上的电荷就通过如下的回路放电:第三○二电解电容C302的正极→第三○二光耦三极管U302→第三○三电阻R303→第三○一三极管Q301的BE节,当第三○一三极管Q301导通后,第三○三场效应管Q303的栅极电位被拉低,第三○三场效应管Q303也导通,这样,通过第三○二电解电容C302释放的直流电就加到电机GM上,使电机立即停止转动。当第三○二电解电容C302上的电荷放完后,第三○一三极管Q301截止,第三○三场效应管Q303也截止,避免交流电机长时间通过直流电而引起的发热损坏。
(3)、当开关K再次闭合时,重复上述第(1)种情况的工作过程。
实施例四的刹车电路,参见图7,电路的工作原理如下:
U、V、W是三相交流电的三根火线,K是单刀双掷的刹车开关。
电路的工作原理如下:
(1)、当纱线未满时,开关K的第2触点和第3触点接通,开关K的第2触点接地。
此时,第二集成芯片IC2的3脚无论输出高电平信号还是低电平信号,第四○二光耦三极管U402的发射管两端电压较低,第四○二光耦三极管U402截止,第四○三场效应管Q403截止,V相交流电经第四○九电阻R409、第四○一二极管D401滤波整流产生直流电源VCC,形成从VCC→第四○八电阻R408→第四○一光耦可控硅U401发射管→第四一○电阻R410的电流回路,第四○一光耦可控硅U401导通,第四○一双向可控硅T401、第四○二双向可控硅U402也导通,于是,电机GM两端加上W相、U相交流电,电机GM转动。同时,U相交流电通过第四○二二极管D402滤波后对第四○五电解电容C405充电。
(2)、当纱线满时,开关K的第2触点和第1触点接通,开关K的第2触点接地。
此时,第四○一光耦可控硅U401的发射管在第四○八电阻R408、第四一○电阻R410的作用下截止,相应地,第四○一双向可控硅T401、第四○二双向可控硅U402也截止,电机GM失去W相、U相交流电而停机。此时,NPN型第四○一三极管Q401在第四○一电阻R401、第四○二电阻R402的上拉作用下导通,继而使得第四○二三极管Q402导通,于是,第二集成芯片IC2的2脚电位被拉低,第二集成芯片IC2的3脚输出高电平,并将第四○二光耦三极管U402导通,第四○三场效应管Q403也导通,这样一来,形成两路直流电:一路为从U相交流电→第四○二二极管D402→第四○三场效应管Q403→电机GM线圈半波直流通路;另一路为第四○五电解电容C405→第四○三场效应管Q403→电机GM线圈半波直流通路,两条半波直流同时加到电机MG的线包上,从而使电机MG由惯性运动状态立即刹车。
第二集成芯片IC2的3脚输出一段时间的高电平后又变成低电平,此时,第四○二光耦三极管U402、第四○三场效应管Q403相继截止,停止对电机GM两端通直流电。电机GM通过直流电的时间由第二集成芯片IC2控制,第二集成芯片IC2的3脚由高电平变成低电平的时间即为电机GM直流电的时间,这样不仅能实现电机GM在停机后的立即制动刹车,也能避免电机GM因为长时间的直流作用而发热受损。
(3)、当开关K的第2触点和第3触点再次接通时,重复上述第(1)种情况的工作过程。
实施例五的刹车电路,参见图8,电路的工作原理如下:
(1)、当纱线未满时,开关K的第2触点和第3触点接通,开关K的第2触点接地。
PNP型第五○四三极管Q504的基极电压由于第五一四电阻R514的另一端接地而被拉低,所以第五○四三极管Q504导通,于是,第三集成芯片IC3的3脚无论输出高电平信号还是低电平信号,第五○五电解电容C505的电压和NPN型第五○二三极管Q502的基极电压均比较低,不足以使第五○二三极管Q502导通,第五○二光耦三极管U502截止,第五○三场效应管Q503也截止;
同时,V相交流电通过第五○九电阻R509和第五○一二极管D501滤波后产生直流电VCC,VCC→第五○八电阻R508→第五一○电阻R510→PNP型第五○五三极管Q505的基极,第五○五三极管Q505截止。此时,VCC通过第五○三电阻R503给第五○一电解电容C501充电,当充电电压达到一定值时第五○一三极管Q501导通,第五○一光耦可控硅U501也导通,在第五一二电阻R12的限流作用下,第五○一双向可控硅T501、第五○二双向可控硅T502导通,电机MG正常运行。另一方面,VCC还通过第五○五电阻R505、第五○六电阻R506给第五○三电解电容C503充电。
(2)、当纱线满时,开关K的第2触点和第1触点接通,开关K的第2触点接地。
此时,因第五○二电容C502作用,在第三集成芯片IC3的2脚产生一个低电平的窄脉冲信号,第三集成芯片IC3的2脚电压被拉低,电源VCC通过第五○四电阻R504给第五○二电容C502充电。于是,第三集成芯片IC3的3脚输出高电平,7脚输出低电平,第五○三电解电容C503放电。随着第五○二电容C502的充电电压的升高,第三集成芯片IC3的3脚输出高电平一段时间后,再次变为低电平,第三集成芯片IC3的7脚也延时一段时间后变为高阻态。
当开关K的第3触点和第2触点断开后,在第五一五电阻R515的作用下,第五○一三极管Q501的发射极电压立即上升,使得第五○一三极管Q501截止,第五○一光耦可控硅U501也截止,于是第五○一双向可控硅T501和第五○二双向可控硅T502也截止,电机GM失去了V相和W相交流电而停机,第五○五三极管Q505在第五一○电阻R510的下拉作用下导通,第五○一电解电容C501释放电荷;另一方面,第五○四三极管Q504在第五一五电阻R15、第五一四电阻R514的上拉作用下处于截止状态,此时,第三集成芯片IC3的3脚输出高电平,该高电平通过第五○七电阻R507给第五○五电解电容C505充电,经过一段延时后,第五○五电解电容C505两端的电压使第五○二三极管Q502导通,继而使得第五○二光耦三极管U502导通,第五○三场效应管Q503也导通。这样一来,形成了一个从W相交流电→第五○五二极管D505→第五○三场效应管Q503→电机MG线圈→V相交流电的半波直流通路,以及一个从W相交流电→第五○二二极管D502→第五○三场效应管Q503→电机MG线圈→V相交流电的半波直流通路,两条半波直流同时加到电机MG的线包上,从而使电机MG由惯性运动状态立即刹车。
第三集成芯片IC3的3脚输出一段时间的高电平后变成低电平,第五○五电解电容C505上的电压通过第五○七电阻R507泄放掉,从而使得第五○二三极管Q502、第五○二光耦三极管U502截止,此时,第五○三场效应管Q503也截止,停止对电机GM两端通直流电。电机GM通过直流电的时间通过第三集成芯片IC3控制,通过第三集成芯片IC3的3脚由高电平变成低电平的时间来控制第五○五电解电容C505的电荷释放时间,这样不仅能实现电机GM在停机后的立即制动刹车,也能避免电机GM因为长时间的直流作用而发热受损。
(3)、总之,上述的控制电路由三大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以第五○五三极管Q505和第五○一点解电容C501为核心的正常工作延时电路;第二部分是以第五○四三极管Q504和第五○五电解电容C505为核心的刹车延时电路;第三部分是以第三集成芯片IC3为核心的高电平脉冲产生电路。当开关K的第2触点和第3触点再次接通时,第五○二电容C502在第五○八电阻R508、第五○四式电阻R504的作用下,其两端的压差再次减小,从而重复上述第(1)种情况的工作过程。

Claims (8)

1、一种具有反向制动功能的输纱装置,包括有机壳(1)、位于该机壳(1)下方的储纱轮(2),以及设置在所述储纱轮(2)内的、能够驱动储纱轮转动的交流电机(3),该电机(3)的下方还设置有一防止电机(3)反转的单向轴承(3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机(3)连接有一个刹车电路(A),当所述电机(3)在满纱停机状态下,该刹车电路(A)将施加到电机上的交流电转化成直流电后加到电机线包上,从而实现电机(3)的快速制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反向制动功能的输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为单相交流电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反向制动功能的输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刹车电路以电机(MG)、第一○一光耦可控硅(U101)、第一○二光耦三极管(U102)、第一○一双向可控硅(T101)和第一○二双向可控硅(T102)为主要核心元器件,具体电路连接为:
第一○一光耦可控硅(U101)的输入二极管阳极经第一○二电阻(R102)一路连接第一○一二极管(D101)的阴极,另一路连接第一○一电解电容(C101)的正极,第一○一电解电容(C101)的负极连接单相交流电的零线端(N),第一○一二极管(D101)的阳极连接到单相交流电的火线端(L),并且,单相交流电的零线端(N)直接接地;
第一○一光耦可控硅(U101)的第一输出端串接第一○一电阻(R101)后接第一○一双向可控硅(T101)的控制端,第一○一光耦可控硅(U101)的第二输出端直接和第一○二双向可控硅(T102)的控制端相连,而电机(MG)的第一端经第一○一双向可控硅(T101)后连接单相交流电的火线端(L),电机(MG)的第二端则经第一○二双向可控硅(T102)后接地,电机(MG)的第三端和第二端之间还并联有第一○三电容(C103);
第一○一光耦可控硅(U101)的输入二极管阴极和第一○二光耦三极管(U102)的输入二极管阳极相连,第一○二光耦三极管(U102)的输入二极管阴极经开关(K)接地,第一○二光耦三极管(U102)的输出三极管集电极一路连接第一○二二极管(D102)阴极,另一路连接第一○二电解电容(C102)的正极,第一○二电解电容(C102)的负极经第一○二双向可控硅(T102)后接地,第一○二二极管(D102)阳极一路经第一○一双向可控硅(T101)后连接到单相交流电的火线端(L),另一路连接第一○一场效应管(Q101)的漏极,第一○一场效应管(Q101)的源极连接第一○二二极管(D102)阴极,第一○一场效应管(Q101)的栅极连接第一○二光耦三极管(U102)的输出三极管发射极,而第一○二光耦三极管(U102)的输出三极管发射极经过依次串连的第一○三电阻(R103)、第一○二双向可控硅(T102)后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反向制动功能的输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刹车电路以电机(MG)、第二○一光耦三极管(U201)、具有三触点的开关(K)以及包括有8个管脚的第一集成芯片(IC1)为主要核心元器件,具体电路连接为:
第二○一光耦三极管(U201)的输入二极管阳极经第二○八电阻(R208)后连接第一集成芯片(IC1)的4脚,第二○一光耦三极管(U201)的输入二极管阴极连接第二○一三极管(Q201)的集电极,第二○一三极管(Q201)的发射极连接开关(K)的第1触点,该开关(K)的第2触点接地,第二○一三极管(Q201)的基极一路串接第二○三电阻(R203)后接第一集成芯片(IC1)的3脚,另一路经过第二○三电解电容(C203)后接地;
第二○一光耦三极管(U201)的输出三极管集电极经第二一一电阻(R211)一路接第二○三场效应管(Q203)的漏极,另一路接第二○二二极管(D202)的阴极,第二○二二极管(D202)的阴极还和第二○八电解电容(R208)的正极相连,第二○八电解电容(R208)的负极连接单相交流电的零线端(N),第二○二二极管(D202)的阳极接单相交流电的火线端(L),而第二○一光耦三极管(U201)的输出三极管发射极则接第二○三场效应管(Q203)的栅极,第二○三场效应管(Q203)的源极则串接第二○一双向可控硅(T201)后接单相交流电的火线端(L),在第二○三场效应管(Q203)的源极和栅极之间还并联有第二一三电阻(R213),第二○一双向可控硅(T201)的控制端经第二一二电阻(R212)接开关(K)的第3触点;
电机(MG)的第一端经第二○一双向可控硅(T201)后接单相交流电的火线端(L),电机(MG)的第二端连接单相交流电的零线端(N),电机(MG)的第三端和第一端之间还并联有第二○五电容(C205);
第一集成芯片(IC1)的1脚和第二○一电解电容(C201)的负极相连后接地,第二○一电解电容(C201)的正极一路经第二○六电阻(R206)后连接第二○一二极管(D201)的阴极,另一路分别和第一集成芯片(IC1)的6脚、7脚相连,第二○一二极管(D201)的阳极经第二○九电阻(R209)后接单相交流电的火线端(L),第二○一二极管(D201)的阴极又经第二○七电解电容(C207)后接地,其中,第二○七电解电容(C207)的正极和第二○一二极管(D201)的阴极相连,第二○七电解电容(C207)的负极接地,第一集成芯片(IC1)的8脚和第一集成芯片(IC1)的4脚共点连接,第一集成芯片(IC1)的5脚经第二○四电容(C204)后接地,第一集成芯片(IC1)的2脚一路经第二○二电容(C202)后连接第二○一三极管(Q201)的发射极,另一路经第二○四电阻(R204)连接第二○一二极管(D201)的阴极,在第二○一二极管(D201)的阴极和第二○一三极管(Q201)发射极两端还并联有第二○三电阻(R20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反向制动功能的输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机为三相交流电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反向制动功能的输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刹车电路以电机(MG)、第三○一光耦可控硅(U301)、第三○二光耦三极管(U302)、第三○一双向可控硅(T301)和第三○二双向可控硅(T302)为主要核心元器件,具体电路连接为:
第三○一光耦可控硅(U301)的输入二极管阳极经第三○五电阻(R305)分三路,第一路连接开关(K)的一端,第二路经第三○二电阻(R302)连接第三○一三极管(Q301)集电极,第三路和第三○三场效应管(Q303)的漏极相连,第三○一光耦可控硅(U301)的输入二极管阴极连接第三○二三极管(Q302)的集电极,而开关(K)的另一端第一路经第三○六电阻(R306)连接第三○二二极管(D302)的阳极,第二路经第三○八电阻(R308)后连接到三相交流电的U端,该三相交流电的U端同时接地,第三路经第三○七电阻(R307)连接第三○五三极管(Q305)的基极,第三○五三极管(Q305)的发射极则接地,第三○一光耦可控硅(U301)的第一输出端经第三○一电阻(R301)连接第三○一双向可控硅(T301)的控制端,第三○一光耦可控硅(U301)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第三○二双向可控硅(T302)的控制端;
三相交流电的V端经串接的第三○一双向可控硅(T301)后连接电机(MG)的第一端,三相交流电的W端经串接的第三○二双向可控硅(T302)后一路连接电机(MG)的第二端,另一路连接第三○三场效应管(Q303)的源极,第三○三场效应管(Q303)的栅极连接第三○一三极管(Q301)的集电极,第三○一三极管(Q301)的发射极接地,三相交流电的U端连接电机(MG)的第三端;
在三相交流电的W端和U端之间还串接有第三○一二极管(D301)和第三○一电解电容(C301),其中,第三○一二极管(D301)阳极连接三相交流电的W端,第三○一二极管(D301)阴极连接第三○一电解电容(C301)的正极,第三○一电解电容(C301)的负极接地;
第三○二光耦三极管(U302)的输入二极管阳极连接第三○一光耦可控硅(U301)的输入二极管阳极,第三○二光耦三极管(U302)的输入二极管阴极连接第三○三二极管(D303)的阳极,该第三○三二极管(D303)的阴极又连接第三○四二极管(D304)的阳极,第三○四二极管(D304)的阴极接地,第三○二光耦三极管(U302)的输出三极管集电极一路连接第三○二二极管(D302)的阴极,另一路连接第三○二电解电容(C302)的正极,第三○二电解电容(C302)的负极接地,第三○二光耦三极管(U302)的输出三极管发射极经串接的第三○三电阻(R303)后连接第三○一三极管(Q301)的基极,第三○一三极管(Q301)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又并联有第三○四电阻(R304)。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反向制动功能的输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刹车电路以电机(MG)、第四○一光耦可控硅(U401)、第四○二光耦三极管(U402)、第四○一双向可控硅(T401)、第四○二双向可控硅(T402)、具有三触点的开关(K)以及包括有8个管脚的第二集成芯片(IC2)为主要核心元器件,具体电路连接为:
第四○一光耦可控硅(U401)的输入二极管阳极一路经串接的第四○八电阻(R408)连接第二集成芯片(IC2)的8脚,另一路连接开关(K)的第1触点,第四○一光耦可控硅(U401)的输入二极管阴极经串接的第四一○电阻(R410)后接地,第四○一光耦可控硅(U401)的第一输出端经串接的第四一二电阻(R412)连接第四○一双向可控硅(T401)的控制端,第四○一光耦可控硅(U401)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第四○二双向可控硅(T402)的控制端;
电机(MG)的第一端经串接的第四○一双向可控硅(T401)连接三相交流电的W端,电机(MG)的第二端分三路:第一路接三相交流电的V端,第二路连接第四○五电解电容(C405)的负极,第三路经串接的第四○九电阻(R409)连接第四○一二极管(D401)的阳极,第四○一二极管(D401)的阴极连接第四○六电解电容(C406)的正极,第四○六电解电容(C406)的负极接地,第四○五电解电容(C405)的正极又连接第四○二二极管(D402)阴极,第四○二二极管(D402)阳极接三相交流电的U端,电机(MG)的第三端一路经串接的第四○二双向可控硅(T402)后连接三相交流电的W端,另一路连接第四○三场效应管(Q403)的源极,第四○三场效应管(Q403)的源极和栅极之间还并联有第四一三电阻(R413);
第四○二光耦三极管(U402)的输入二极管阳极一路接开关(K)的第3触点,另一路经串接的第四○七电阻(R407)连接到第二集成芯片(IC2)的3脚,第四○二光耦三极管(U402)的输入二极管阴极和开关(K)的第2触点共点连接后接地,第四○二光耦三极管(U402)的输出三极管集电极经串接的第四一一电阻(R411)一路连接第四○五电解电容(C405)的正极,另一路连接第四○三场效应管(Q403)的漏极,第四○二光耦三极管(U402)的输出三极管发射极则直接和第四○三场效应管(Q403)的栅极相连;
第二集成芯片(IC2)的1脚一路接地,另一路连接第四○三电解电容(C403)的负极,第四○三电解电容(C403)的正极一路和第二集成芯片(IC2)的6脚、7脚共点连接,另一路经过依次串接的第四○六电阻(R406)、第四○五电阻(R405)连接第四○一二极管(D401)的阴极,第二集成芯片(IC2)的5脚经串接的第四○四电容(R404)接地,第二集成芯片(IC2)的4脚一路接回第二集成芯片(IC2)的8脚,另一路连接第四○一二极管(D401)的阴极,第二集成芯片(IC2)的2脚一路经串接的第四○四电阻(R404)连接到第四○一二极管(D401)的阴极,另一路经串接的第四○二电容(C402)连接第四○二三极管(Q402)的集电极,第四○二三极管(Q402)的发射极接地,第四○二三极管(Q402)的基极一路经串接的第四○三电阻(R403)连接第四○一二极管(D401)的阴极,另一路和第四○一三极管(Q401)的集电极相连,第四○一三极管(Q401)的发射极一路接地,另一路连接第四○一电解电容(C401)的负极,第四○一电解电容(C401)的正极又分两路,第一路经串接的第四○二电阻(R402)连接第四○一三极管(Q401)的基极,第二路经串接的第四○一电阻(R401)连接到开关(K)的第1触点。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反向制动功能的输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刹车电路以电机(MG)、第五○一光耦可控硅(U501)、第五○二光耦三极管(U502)、第五○一双向可控硅(T501)、第五○二双向可控硅(T502)、具有三触点的开关(K)以及包括有8个管脚的第三集成芯片(IC3)为主要核心元器件,具体电路连接为:
第五○一光耦可控硅(U501)的输入二极管阳极连接第五○一三极管(Q501)的发射极,第五○一三极管(Q501)的集电极经串接的第五○一电阻(R501)连接第三集成芯片(IC3)的4脚,第五○一三极管(Q501)的基极一路经串接的第五○三电阻(R503)连接第三集成芯片(IC3)的4脚,另一路连接第五○一电解电容(C501)的正极,第五○一电解电容(C501)的负极接地,而第五○一三极管(Q501)的基极同时又连接第五○五三极管(Q505)的发射极,第五○五三极管(Q505)的集电极接地,第五○五三极管(Q505)的基极经过串接的第五一○电阻(R510)后分为两路:第一路连接开关(K)的第1触点,第二路经过串接的第五○八电阻(R508)后同样连接第三集成芯片(IC3)的4脚,而第五○一光耦可控硅(U501)的输入二极管阴极一路经串接的第五一五电阻(R515)连接第三集成芯片(IC3)的4脚,另一路连接开关(K)的第3触点,第五○一光耦可控硅(U501)的第一输出端经串接的第五一二电阻(R512)连接第五○一双向可控硅(T501)的控制端,另一路连接第五○二双向可控硅(T502)的控制端;
电机(MG)第一端经过串接的第五○一双向可控硅(T501)连接到三相交流电的W端,电机(MG)第二端一路经过串接的第五○二双向可控硅(T502)连接到三相交流电的U端,另一路连接第五○三场效应管(Q503)的源极,电机(MG)第三端一路直接和三相交流电的V端相连,另一路经过串接的第五○九电阻(R509)连接第五○一二极管(D501)的阳极,第五○一二极管(D501)的阴极连接第五○六电解电容(C506)的正极,第五○六电解电容(C506)负极接地;
第五○二光耦三极管(U502)的输入二极管阳极连接第五○二三极管(Q502)的发射极,第五○二三极管(Q502)的集电极经串接的第五○二电阻(R502)连接第三集成芯片(IC3)的4脚,第五○二三极管(Q502)的基极一路连接第五○五电解电容(C505)的正极,第五○五电解电容(C505)的负极接地,第五○二三极管(Q502)的基极另一路连接第五○四三极管(Q504)的发射极,第五○四三极管(Q504)的发射极同时又经串接的第五○七电阻(R507)连接第三集成芯片(IC3)的3脚,第五○四三极管(Q504)的集电极接地,第五○四三极管(Q504)基极经串接的第五一四电阻(R514)连接开关(K)的第3触点,开关(K)的第2触点接地,而第五○二光耦三极管(U502)的输入二极管阴极一路接开关(K)的第1触点,另一路经串接的第五○二电容(C502)连接第三集成芯片(IC3)的2脚,第五○二光耦三极管(U502)的输出三极管集电极经串接的第五一一电阻(R511)后分三路:第一路连接第五○三场效应管(Q503)的漏极,第二路连接第五○二二极管(D502)的阴极,第三路连接第五○五二极管(D505)的阴极,第五○二光耦三极管(U502)的输出三极管发射极连接第五○三场效应管(Q503)的栅极,在第五○三场效应管(Q503)的栅极和源极之间还并联有第五一三电阻(R513),第五○五二极管(D505)的阳极连接三相交流电的W端,第五○二二极管(D502)的阳极连接三相交流电的U端;
第三集成芯片(IC3)的1脚一路接地,另一路连接第五○三电解电容(C503)的负极,第五○三电解电容(C503)的正极一路经串接的第五○六电阻(R506)连接第五○一二极管(D501)的阴极,另一路和第三集成芯片(IC3)的6脚、7脚共点连接,第三集成芯片(IC3)的5脚经串接的第五○四电容(C504)接地,第三集成芯片(IC3)的8脚和4脚相连,第三集成芯片(IC3)的2脚经串接的第五○四电阻(R504)连接第五○一二极管(D501)的阴极。
CNU2008200835612U 2008-02-27 2008-02-27 一种具有反向制动功能的输纱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1162107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0835612U CN201162107Y (zh) 2008-02-27 2008-02-27 一种具有反向制动功能的输纱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0835612U CN201162107Y (zh) 2008-02-27 2008-02-27 一种具有反向制动功能的输纱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162107Y true CN201162107Y (zh) 2008-12-10

Family

ID=401830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0835612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162107Y (zh) 2008-02-27 2008-02-27 一种具有反向制动功能的输纱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162107Y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92036A (zh) * 2017-10-23 2018-01-16 深圳市优必选科技有限公司 电机刹车电路及舵机
WO2018153327A1 (zh) * 2017-02-24 2018-08-30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适用于电机的控制电路和电动工具
CN108512463A (zh) * 2017-02-24 2018-09-07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适用于电机的控制电路和电动工具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53327A1 (zh) * 2017-02-24 2018-08-30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适用于电机的控制电路和电动工具
CN108512463A (zh) * 2017-02-24 2018-09-07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适用于电机的控制电路和电动工具
US10892691B2 (en) 2017-02-24 2021-01-12 Nanjing Chervon Industry Co., Ltd. Control circuit and power tool
CN107592036A (zh) * 2017-10-23 2018-01-16 深圳市优必选科技有限公司 电机刹车电路及舵机
CN107592036B (zh) * 2017-10-23 2023-07-18 深圳市优必选科技有限公司 电机刹车电路及舵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162107Y (zh) 一种具有反向制动功能的输纱装置
CN101250794B (zh) 一种具有反向制动功能的输纱装置
CN203730197U (zh) 一种电子继电器以及具有保护功能的起动机
CN114658587B (zh) 海洋水能发电装置
Zhang et al. Dynamic analysis of doubly fed induction generator during symmetrical voltage swells
CN206962748U (zh) 一种便携太阳能发电装置
CN201254414Y (zh) 一种电缆旋转收线装置
CN206323284U (zh) 一种高压mos管驱动电路
CN207645541U (zh) 一种防断可多级安装的绕线管
CN207377730U (zh) 一种用于风力发电机的双保险旋转限位装置
CN206894304U (zh) 一种充电装置
CN207304142U (zh) 一种多路plc低压不间断供电电源
CN108511962A (zh) 一种片式半导体超薄封装装置
CN209508596U (zh) 一种电子绕线器
CN201268775Y (zh) 一种多功能梭芯拆线器
CN203212130U (zh) 丝线卷绕机
CN203730196U (zh) 电子控制装置及阶跃软啮合起动机
CN209259411U (zh) 一种带自锁机构的电缆卷筒
CN109921408B (zh) 双直流微电网接口开关磁阻电机调能系统
CN209167852U (zh) 一种开窗拉幕系统控制电路
CN207149404U (zh) 一种高频变压器抽头连续绕线装置
CN208556268U (zh) 一种带有发电功能的电焊机
CN215326207U (zh) 一种收放线缆的多张力控制系统
CN206727662U (zh) 一种基于单象限变换器弱磁控制的风电系统
CN220253638U (zh) 一种储能高压箱用低压信号线束的夹持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21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8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