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152714Y - 散热器的鳍片结构 - Google Patents

散热器的鳍片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152714Y
CN201152714Y CNU2007200567084U CN200720056708U CN201152714Y CN 201152714 Y CN201152714 Y CN 201152714Y CN U2007200567084 U CNU2007200567084 U CN U2007200567084U CN 200720056708 U CN200720056708 U CN 200720056708U CN 201152714 Y CN201152714 Y CN 201152714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n
fins
radiator
pipeline
fin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72005670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牛明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men Yat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牛明理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牛明理 filed Critical 牛明理
Priority to CNU20072005670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152714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152714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152714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技术的改进,具体是一种用途广泛、能大幅度提升散热效果的散热器的鳍片结构。包括本体和鳍片,本体的表面设置复数个鳍片,两者一体成型;所述的鳍片具有呈三角波或方波或梯形波或正弦波的弯曲波纹形状。本实用新型的散热器与鳍片一体成型,热传导性能优于管道与鳍片焊接而成的散热器;鳍片形状为弯曲波纹形状,与管道的夹角成45°左右的锐角,比同长等高的直形平面鳍片散热面积增大了42%,作为蒸发器使用时有利于快速排走鳍片和散热器上的冷凝水,提高了蒸发器的稳定性;同时赢得了更多组管道和鳍片的数量,再次增大了散热器的散热面积,同时空气在鳍片斜面回旋流动,能大幅度提高散热效率。

Description

散热器的鳍片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技术的改进,具体是一种用途广泛、能大幅度提升散热效果的散热器的鳍片结构。
背景技术
散热器件表面积越大、热传导性能越好,则散热效率越高。以汽车发动机的冷却系统“网状结构散热器”(俗名水箱)为例,汽车的发动机是由汽油与空气的混合气体急剧燃烧膨胀推动活塞运行做功的,一部分热量燃烧后随废气排出缸外,一部分热量经缸体内壁传递给了缸体外壁相接触的冷却水,冷却水在水泵压力作用下往复循环流经水箱,热量经水箱管道的内壁传递给了覆在管道外壁鳍片上,空气在风叶作用下流经水箱鳍片表面带走了鳍片上的热量,从而实现热量转移的目标,达到散热降温的效果。从这个热量转移的过程中可以得知道水箱能够快速转移热量的原因:一是管道与鳍片间的连接方式,明确的讲就是它们两者之间的传导性能;再就是鳍片的数量,鳍片的数量也就决定了水箱散热的表面积。如图1和图2所示,当前网状结构散热器散热主体都是由扁体金属管道91与金属带折制成的∪形弯曲相连接的鳍片92焊接而成,这种网状结构的散热器有以下弊端:
(1)焊接的工艺在焊接的过程中难免有虚焊、脱焊、漏焊现象至使管道与鳍片接触不彻底导致热传导性能不良;
(2)管道与鳍片焊制连接需焊剂做媒介连接,焊剂与铝金属的纯材料传导性能相比又劣一等,从而降低了传导性能;
(3)因水箱散热主体部分管道与鳍片是由焊剂焊制相联接而成,三者之间的热传导性能不同,在实现热传递的过程中三者存在相异的热胀冷缩应力,容易造成鳍片与管道脱落,再次降低热传导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欲弥补现有技术不足,提出一种全新的散热器的鳍片结构,大幅度的提高了散热器的热传导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散热器的鳍片结构,包括本体1和鳍片2,本体1的表面设置复数个鳍片2,两者一体成型;所述的鳍片2具有呈三角波或方波或梯形波或正弦波的弯曲波纹形状。
较佳的,鳍片2的厚度在0.08mm到2mm之间,高度在1mm到150mm之间,由一段或不连续的多段或连续的多段共同构成,每段的宽度在1mm到500mm之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鳍片2与本体1的表面夹角在30°到90°之间。
较佳的,鳍片2与本体1的表面夹角为45°。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鳍片2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在80°到90°之间。
较佳的,鳍片2与垂直方向的夹角为90°。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利用本实用新型可以构成网状结构散热器,本体1是实心的铜、铝、钛或其他金属非管道式板材,其中一面或两面设有复数个鳍片2,其中包括复数个设有鳍片2的本体1,两两相背对夹构成多组流体管道。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另一种改进,本体1是竖直方向设有复数个管道11的铜、铝、钛或其他金属管道式型材,管道11的开口大小在0.6mm到100mm之间,管道11的数量在1到200个之间,管道11的壁厚在0.5mm到20mm之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管道11的开口成正方形或长方形或圆形或椭圆形或其他形状,其内壁设有三角形或矩形或梯形的突起褶皱111。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鳍片2围绕本体1的周边成行落制而成,可设为1到10个行落。
上述应用当然也能作为蒸发器来使用,应用非常广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采用本实用新型制作的网状结构散热器管道与鳍片不需焊接是一体成型,热传导性能优于管道与鳍片焊接而成的网状结构散热器;
(2)本实用新型的鳍片形状为弯曲波纹形状,比同长等高的直形平面鳍片散热面积增大了42%;
(3)本实用新型的鳍片与管道的夹角成45°左右的锐角,相邻管道的鳍片也形成三角形的连接,在同等的空间赢得了更多组管道和鳍片的数量,再次增大了散热器的散热面积,同时空气在鳍片斜面回旋流动,能提高热传导性能;
(4)本实用新型的管道与鳍片是弯曲的,热流在管道与鳍片的截面间扩散分布,无扩散盲区,再次提高了热传导性能;
(5)本实用新型的鳍片不但与管道形成夹角,其本身也具有曲折波纹形状的结构,作为蒸发器使用时有利于快速排走鳍片和散热器上的冷凝水,提高了蒸发器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描述的是现有技术采用的网状结构散热器的结构。
图2描述的是图1中A部的放大图。
图3描述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两段式正弦波鳍片形状。
图4描述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两段式三角波鳍片形状。
图5描述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两段式梯形波鳍片形状。
图6描述的是本实用新型非管道式的主体结构。
图7描述的是本实用新型管道式的主体结构。
图8描述的是本实用新型鳍片与本体表面的夹角结构。
图9描述的是本实用新型鳍片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结构。
图10描述的是本实用新型本体的管道的内壁的褶皱形状。
图11描述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多行落鳍片结构。
图12描述的是本实用新型制成的网状结构散热器。
图13描述的是图12中A部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如图3到图13所示,散热器的鳍片结构,包括本体1和鳍片2,本体1的表面设置复数个鳍片2,两者一体成型;所述的鳍片2具有呈三角波或方波或梯形波或正弦波的弯曲波纹形状。
较佳的,鳍片2的厚度在0.08mm到2mm之间,高度在1mm到150mm之间,由一段或不连续的多段或连续的多段共同构成,每段的宽度在1mm到500mm之间。
鳍片2与本体1的表面夹角在30°到90°之间,较佳的,鳍片2与本体1的表面夹角为45°。
鳍片2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在80°到90°之间,较佳的,鳍片2与垂直方向的夹角为90°。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利用本实用新型可以构成网状结构散热器,本体1是实心的铜、铝、钛或其他金属板材,其中一面或两面设有复数个鳍片2,其中包括复数个设有鳍片2的本体1,两两相背对夹构成多组流体管道。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另一种改进,本体1是竖直方向设有复数个管道11的铜、铝、钛或其他金属型材,管道11的开口大小在0.6mm到100mm之间,管道11的数量在1到200个之间,管道11的壁厚在0.5mm到20mm之间。管道11的开口成正方形或长方形或圆形或椭圆形或其他形状,其内壁设有三角形或矩形或梯形的突起褶皱111。鳍片2围绕本体1的周边成行落制而成,可设为1到10个行落。
上述应用当然也能作为蒸发器来使用,应用非常广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采用本实用新型制作的网状结构散热器管道与鳍片不需焊接是一体成型,热传导性能优于管道与鳍片焊接而成的网状结构散热器;
(2)本实用新型的鳍片形状为弯曲波纹形状,比同长等高的直形平面鳍片散热面积增大了42%;
(3)本实用新型的鳍片与管道的夹角成45°左右的锐角,相邻管道的鳍片也形成三角形的连接,在同等的空间赢得了更多组管道和鳍片的数量,再次增大了散热器的散热面积,同时空气在鳍片斜面回旋流动,能提高热传导性能;
(4)本实用新型的管道与鳍片是弯曲的,热流在管道与鳍片的截面间扩散分布,无扩散盲区,再次提高了热传导性能;
(5)本实用新型的鳍片不但与管道形成夹角,其本身也具有曲折波纹形状的结构,作为蒸发器使用时有利于快速排走鳍片和散热器上的冷凝水,提高了蒸发器的稳定性。

Claims (10)

1、散热器的鳍片结构,包括本体(1)和鳍片(2),其特征在于:本体(1)的表面设置复数个鳍片(2),两者一体成型;所述的鳍片(2)具有呈三角波或方波或梯形波或正弦波的弯曲波纹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的鳍片结构,其特征在于:鳍片(2)的厚度在0.08mm到2mm之间,高度在1mm到150mm之间,由一段或不连续的多段或连续的多段共同构成,每段的宽度在1mm到500mm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器的鳍片结构,其特征在于:鳍片(2)与本体(1)的表面夹角在30°到90°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器的鳍片结构,其特征在于:鳍片(2)与本体(1)的表面夹角为45°。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器的鳍片结构,其特征在于:鳍片(2)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在80°到90°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器的鳍片结构,其特征在于:鳍片(2)与垂直方向的夹角为90°。
7、根据权利要求1到6任一项所述的散热器的鳍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本体(1)是实心的铜、铝、钛非管道式板材,其中一面或两面设有复数个鳍片(2)。
8、根据权利要求1到6任一项所述的散热器的鳍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本体(1)是竖直方向设有复数个管道(11)的铜、铝、钛管道式型材,管道(11)的开口大小在0.6mm到100mm之间,管道(11)的数量在1到200个之间,管道(11)的壁厚在0.5mm到20mm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散热器的鳍片结构,其特征在于:管道(11)的开口成正方形或长方形或圆形或椭圆形,其内壁设有三角形或矩形或梯形的突起褶皱(11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散热器的鳍片结构,其特征在于:鳍片(2)围绕本体(1)的周边成行落制而成,可设为1到10个行落。
CNU2007200567084U 2007-09-07 2007-09-07 散热器的鳍片结构 Expired - Lifetime CN201152714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0567084U CN201152714Y (zh) 2007-09-07 2007-09-07 散热器的鳍片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0567084U CN201152714Y (zh) 2007-09-07 2007-09-07 散热器的鳍片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152714Y true CN201152714Y (zh) 2008-11-19

Family

ID=401283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7200567084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152714Y (zh) 2007-09-07 2007-09-07 散热器的鳍片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152714Y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33888A (zh) * 2011-06-13 2012-12-19 上海华族实业有限公司 适用于压紧固定在ptc电加热器管散热条
CN103062661A (zh) * 2012-12-28 2013-04-24 谢铁敏 一种具有驱动模块定位功能的led灯头
CN104006696A (zh) * 2014-05-06 2014-08-27 北京理工大学 矩形与圆形通道混合式无接触热阻传热元件
CN104006694A (zh) * 2014-05-06 2014-08-27 北京理工大学 六边形与双三角形混合通道无接触热阻传热元件
CN104427831A (zh) * 2013-09-06 2015-03-18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
CN107124779A (zh) * 2017-06-20 2017-09-01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电加热棒
CN110998201A (zh) * 2017-08-03 2020-04-1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和制冷循环装置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33888A (zh) * 2011-06-13 2012-12-19 上海华族实业有限公司 适用于压紧固定在ptc电加热器管散热条
CN103062661A (zh) * 2012-12-28 2013-04-24 谢铁敏 一种具有驱动模块定位功能的led灯头
CN104427831A (zh) * 2013-09-06 2015-03-18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
CN104006696A (zh) * 2014-05-06 2014-08-27 北京理工大学 矩形与圆形通道混合式无接触热阻传热元件
CN104006694A (zh) * 2014-05-06 2014-08-27 北京理工大学 六边形与双三角形混合通道无接触热阻传热元件
CN107124779A (zh) * 2017-06-20 2017-09-01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电加热棒
CN110998201A (zh) * 2017-08-03 2020-04-1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和制冷循环装置
CN110998201B (zh) * 2017-08-03 2022-02-1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和制冷循环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152714Y (zh) 散热器的鳍片结构
US8069905B2 (en) EGR gas cooling device
US8136578B2 (en) Heat exchanger for EGR-gas
US20080277105A1 (en) Heat Exchanger, in Particular Exhaust Gas Heat Exchanger for Motor Vehicles
US20120111548A1 (en) Method of making a heat exchanger tube, and heat exchanger
US10202880B2 (en) Exhaust heat exchanger
JP2008039380A5 (zh)
RU146883U1 (ru) Теплообменник (варианты)
MXPA03011136A (es) Intercambiador termico.
JP2011112331A (ja) 排ガス用熱交換器
JP2008232142A (ja) クールドegrシステム及び該システム用熱交換器
CN107806376B (zh) 水冷式排放气体再循环冷却器
US20160363380A1 (en) Heat exchanger
JP2006138538A (ja) 偏平伝熱管および該伝熱管を組込んでなる多管式熱交換器並びに多管式熱交換型egrガス冷却装置
JP6463993B2 (ja) 熱交換器用チューブ
JPH06174384A (ja) 2重管式熱交換器
JP2004191035A (ja) 樹脂管を内装した伝熱管
CN1977138A (zh) 热交换器,特别是用于汽车的增压空气冷却器
CN2932278Y (zh) 蛇形翅片换热管
JP2007187381A (ja) 熱交換器
JPH1123185A (ja) 二重管式熱交換器
CN110970639B (zh) 一种车用燃料电池管带式散热器
CN110567309A (zh) 用于热交换器的扁管以及热交换器
JP2004077024A (ja) 排気熱交換装置
CN213873955U (zh) 换热器翅片及换热器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JIANGMEN YATE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NIU MINGLI

Effective date: 20090605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90605

Address after: Jiangm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zip daze Town, Xinhui District Xinyuan Industrial Zone, 529162

Patentee after: Jiangmen Yate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City Dongkeng Town Road on the seven corner of the two agency team No. 68, zip code: 523000

Patentee before: Niu Mingli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Zhuang Yiluan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to Pay the Fees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