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150220Y - 线上连结件改良结构 - Google Patents

线上连结件改良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150220Y
CN201150220Y CNU2007201755752U CN200720175575U CN201150220Y CN 201150220 Y CN201150220 Y CN 201150220Y CN U2007201755752 U CNU2007201755752 U CN U2007201755752U CN 200720175575 U CN200720175575 U CN 200720175575U CN 201150220 Y CN201150220 Y CN 201150220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iece
rotor
line
improved
ch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72017557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国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U20072017557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150220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150220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150220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线上连结件结构改良,其包含一连结体,该连结体一端是具有开口的转子,另一端枢结一转环,而转环筒壁对应贯设有与内部相通的穿孔,穿孔横向套结母线,再由转环提供子线系结;或具有开口的转子穿孔可改设穿设一别针,使由穿设转子内部横杆及转环与母线呈纵向连结串组,而别针则供子线或其他配件扣组;利用转子具有开口开放性的精简结构设计,达到方便加工,降低制造成本,又能避免转子内部含水,有效减少水中阻力,具有较佳稳定性及反缠的多重进步性。

Description

线上连结件改良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的是一种能精简结构,降低制造成本,又能避免含水及反缠现象产生,更能有效减少水中阻力具有较佳稳定性的线上连结件改良结构。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为一普通连结件结构立体示意图,其是具有双转子11的双连环10,以上、下转环12提供母线13相对端系结,而由双转子11间的连杆,可提供一外端系结鱼钩线的美式转环14套结串组。
其结构总共由两个含有三转子的美式转环连结固定组成一无法拆解的结构,不但结构非常复杂使制造成本大为提高,而且各部分结构的制造、加工与组装的过程相对复杂使工时延长,并且组成后无法拆解的结构造成使用上的不便。
如图2所示为业界针对上述缺点所设计的另一普通连结件结构,主要是在一端枢结转环21的转子22上枢结一别针23组成。虽然使结构简化,但其别针23在两开放端末端各以反向弯折一勾部231、232相对扣结,在勾部231、232过于突出下易造成鱼线的反缠,是其缺点之一;且别针23是穿经转子22两侧壁穿孔221枢结串组,相对会使水份容易由两穿孔221渗入转子内部,造成转子22内部易含水、生锈,为其缺点之二:另外,该含水的转子22又会增加在水中的阻力以及稳定性变差,为其缺点之三。
此外,上述别针23是以两开放端反向弯折一勾部231、232相对扣结,在仅有末端相互勾扣时,其扣结结构强度不足,因而易产生松脱。
发明内容
所以如何针对上述普通连结件在结构组合上与使用功能上诸多缺点进行改良设计,是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困难点所在。
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较精简的线上连结件结构设计,可大幅降低成制造、加工与组装成本,具有较佳的经济效益。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上连结件,以可拆式结构组成可简易拆装,具有进行不同结构组装的灵活变化性,使用方便性的线上连结件。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上连结件,连结件以开放式结构组成,可避免转子含水造成的水中阻力又具有反缠效果,达到使用操作上具有较佳的灵活度与稳定性的线上连结件。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较佳扣结强度的线上连结件结构设计。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线上连结件改良结构,其包括:一连结件,所述的连结件的一端为具有开口的转子,所述的连结件的另一端枢结一转环,所述的转环系结子线,所述的转子在筒壁相对贯设有穿孔,所述的转子筒壁上下对应穿孔横向套结母线;
上述的线上连结件改良结构,其中,所述的转子与转环间以一转杆连接一转子,组成双转子结构;
上述的线上连结件改良结构,其中,所述的两转子间的转杆是一配重座结构,其套结有配重块或者卷绕一铅片。
一种线上连结件改良结构,其包括:一连结件,所述的连结件的一端为具有开口的转子,所述的连结件的另一端枢结一插杆,所述的插杆插组浮标。
一种线上连结件改良结构,其包括:一连结件,所述的连结件的一端为具有开口的转子,所述的连结件的另一端枢结一转环,所述的转环系结子线,所述的转子在筒壁相对贯设有穿孔,所述的转子筒壁上下对应穿孔穿组一别针;
上述的线上连结件改良结构,其中,所述的转子与转环间以一转杆连接一转子,组成双转子结构;
上述的线上连结件改良结构,其中,所述的两转子间的转杆是一配重座结构,其套结有配重块或者卷绕一铅片。
一种线上连结件改良结构,其包括:一连结件,所述的连结件的一端为具有封闭结构的转子,所述的连结件的另一端枢结一转环,所述的转环系结子线,所述的转子在筒壁相对贯设有穿孔,所述的转子筒壁上下对应穿孔穿组一别针;
上述的线上连结件改良结构,其中,所述的转子与转环间以一转杆连接一转子,组成双转子结构;
上述的线上连结件改良结构,其中,所述的两转子间的转杆是一配重座结构,其套结有配重块或者卷绕一铅片。
一种线上连结件改良结构,其包括:一连结件,所述的连结件的一端为具有封闭结构的转子,所述的连结件的另一端枢结一插杆,所述的插杆插组浮标。
一种线上连结件改良结构,其包括:一倒U状金属片,其上壁系结母线,两侧壁相对贯设穿孔,所述的穿孔上穿结别针;
上述的线上连结件改良结构,其中,所述的倒U状金属片上壁在开口两端缘设有内凹弧状连结。
一种线上连结件改良结构,其包括:一连结件,所述的连结件的一端为具有开口的转子,所述的连结件的另一端枢结一转环,所述的转环系结子线,所述的转子筒壁对应贯设两穿孔,所述的两穿孔穿结一叉杆,所述的叉杆凸出转子两侧,且分叉杆末端反折有扣部,组成一三叉连结件;
上述的线上连结件改良结构,其中,所述的转子与转环间以一转杆连接一转子,组成双转子结构;
上述的线上连结件改良结构,其中,所述的两转子间的转杆是一配重座结构,其套结有配重块或者卷绕一铅片。
一种线上连结件改良结构,其包括:一连结件,所述的连结件的一端为具有开口的转子,所述的连结件的另一端再枢结另一贯设有穿孔的转子,两个转子都分别穿结一别针,组成一双转子双别针连结件;
通过上述设计,本实用新型与普通连接件相比得到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别针勾部的朝内反折或交错贴靠设计,避免了凸出结构造成的反缠,有效增加了扣结强度,具有防松脱发生的功效;利用转子具有开口的开放性设计,除了能精简结构,降低制造、加工与组装过程的工时与成本外,开放的结构还避免了含水及在水中造成的阻力与不稳定性,具有较佳的经济效益,在操作上具有较佳的灵活度与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普通连结件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2为第二种普通连结件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多样变化组合的延伸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转子两端为封闭结构剖示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双转子双别针结构实施例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图7结构的延伸变化结构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延伸变化三叉连结件实施例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延伸变化另一三叉连结件实施例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双连环;11-双转子;12-上、下转环;13-母线;14-美式转环;21-转环;22-转子;23-别针;231、232-勾部;221-穿孔;30、30A、70-连结件;32-开口;31-转子;40-子线;33-转环;34-穿孔;50、50’-母线;51、51’-打结;61-横杆;60、60B、60C、60D、60G-别针;64、64D、64G-勾部;63A-圆弧状扣体;64’-插扣部;60A-封闭性别针;63B-半圆弧重叠扣体;65-环体;63C-圆弧状扣体;64C-<状勾部;63D-V状扣体;63E-半圆状扣体;63F-圆弧状扣体;64F-勾部;60F-双勾别针;63G-圆弧扣体;311-转杆;31’-转子;31”-转子;312-较长转杆;53-铅片;313-插杆;314-浮漂插座;71-倒U状金属片;72、74-穿孔;73-弧形导面;75、33A-转环;76、33B-倒R状扣部;77、33C-别针;361-倒R状扣部;30C、30D-三叉连结件;362-别针扣部;32’-封闭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列举一具体实施例,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的构造内容及其所能达成的功效。
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面示意图,该连结件30是包含-具有开口32的转子31,在开口32的另一端枢结有一可供子线40系结的转环33,转子31筒壁相对设有与内部相通的两穿孔34,供母线50穿结,再与内部线段打结51固定,使转子31可以用两穿孔34横向套结母线串组:或以两母线段50’以上、下相对分别穿入两穿孔34转子31内打结51’固定。
以转子31具有开口32的开放性设计,除了能精简结构,降低制造、加工与组装过程程的工时与成本;且开放的结构可避免含水及造成在水中的阻力与不稳定性,具有较佳的经济效益,在操作上具有较佳的灵活度与稳定性。
如图4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多样变化组合的延伸示意图,即具有开口32的转子31,其筒壁两穿孔34也可供一别针60穿组,使由别针60穿设横杆61及枢结转子31另端转环33,提供母线50系结组成纵向串组,而系结别针60的横杆61的母线50可穿组有配重块52组成。而且该别针60是以一金属线弯折成型,上段横杆段61两侧延伸一杆体末端朝内弯折
Figure Y20072017557500081
状挡部62,另侧杆体向下延伸后,向上弯折成一扣体63,末端形成勾部64与
Figure Y20072017557500082
状挡部62钩扣固定;或下端弯折成圆弧状扣体63A,两侧杆再向上延伸适当长度相对朝内弯折一插扣部64’,插扣在转子31两侧穿孔34固定,组成一封闭性别针60A;或上段一横杆61,两侧杆朝下延伸后,反折半圆弧重叠具有开口扣体63B的别针60B;或一侧杆末端弯折成一环体65,另侧杆体朝下延伸后反折圆弧状扣体63C,末端再朝内形成一<状勾部64C,可嵌扣另一侧杆环体65扣组定位的别针60C;或一侧杆末端弯折为一环体65,另侧杆朝下延伸后,反折一V状扣体63D,末端再朝内弯折成可插扣环体65的勾部64D的别针60D的式样;并且该V状扣体63D也改弯折成半圆状扣体63E;或一侧杆延伸反折一圆弧状扣体63F,向上延伸到中间处,与另一侧杆朝内贴靠交错,末端朝内反折勾部64F勾扣另侧杆,而组成一双勾别针60F;或一侧杆与中段朝内弯折
Figure Y20072017557500083
状挡部62A,末端朝内反折勾部64G勾扣另一侧杆,而另一侧杆延伸反折一圆弧扣体63G,向上朝上延伸一勾部64G勾扣另侧杆
Figure Y20072017557500084
状挡部62A,组成双边扣组别针60G。上述别针的勾部皆是朝内反折或交错贴靠设计,能避免凸出结构造成反缠,有效增加了扣结强度,具有防松脱发生的功效。
另外,上述可与不同别针扣组的转子31与转环33之间,如箭头所示,也可用一转杆311枢结另一转子31’,连结组成双转子结构;或两转子31、31’间枢组一较长转杆312,组成可供配重块52套组或铅片53卷绕的配重座结构;或转子31上端改枢结一插杆313,提供一浮标插座314插组,或延伸变化不同配件串组。
如图5所示,该连结件30上端供母线50系结转环33,也可是一用来卷绕定位的转环33A;或末端反折成倒R状扣部33B;或末端反折成别针33C。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转子一端枢结转环33的转子31,在筒壁贯设穿孔34,扣组别针60的开口端32也可改形成一封闭结构32’。
如箭头所示,该连结件30上端供母线50系结转环33,也可是一用来卷绕定位的转环33A;或末端反折倒R状扣部33B;或末端反折别针33C。
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枢扣别针60的转子31,可再枢结贯设有穿孔34的转子31”,供另一别针60穿结组成双转子双别针的连结件30A,而枢扣上、下转子31、31”,两别针60,可为如图4所示的各式别针结构或其他式样。
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图,是在一倒U状金属片71两侧片相对贯设有穿孔72供一别针60扣组,倒U状金属片71其上壁开口两端缘凹设弧形导面73,上壁中央穿孔74供母线50穿组打结固定组成另一连结件70结构;又如图8所示,该上壁中央穿孔74也可枢组一可供母线50系结,用来卷绕定位的转环75;或末端反折成倒R状扣部76;或末端反折成别针77,或其他扣件结构,使别针60扣组倒U状金属片71内侧上横杆61,可供另一穿组配重块52的另一母线段50’系结串组。
如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枢转环33的转子31筒壁两穿孔34,也可穿组叉杆36,叉杆36凸伸转子31后,两侧分叉杆末端朝内反折成倒R状扣部361,而组成一三叉连结件30C;又如图10所示,该分叉杆末端朝外水平延伸后,再朝上反折成一末端具有勾部的别针扣部362,而组成另一三叉连结件30D。
以上的实施说明及附图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而言仅仅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可限定的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线上连结件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连结件,所述的连结件的一端为具有开口的转子,所述的连结件的另一端枢结一转环,所述的转环系结子线,所述的转子在筒壁相对贯设有穿孔,所述的转子筒壁上下对应穿孔横向套结母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上连结件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子与转环间以一转杆连接一转子,组成双转子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上连结件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转子间的转杆是一配重座结构,其套结有配重块或者卷绕一铅片。
4、一种线上连结件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连结件,所述的连结件的一端为具有开口的转子,所述的连结件的另一端枢结一插杆,所述的插杆插组浮标。
5、一种线上连结件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连结件,所述的连结件的一端为具有开口的转子,所述的连结件的另一端枢结一转环,所述的转环系结子线,所述的转子在筒壁相对贯设有穿孔,所述的转子筒壁上下对应穿孔穿组一别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上连结件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子与转环间以一转杆连接一转子,组成双转子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上连结件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转子间的转杆是一配重座结构,其套结有配重块或者卷绕一铅片。
8、一种线上连结件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连结件,所述的连结件的一端为具有封闭结构的转子,所述的连结件的另一端枢结一转环,所述的转环系结子线,所述的转子在筒壁相对贯设有穿孔,所述的转子筒壁上下对应穿孔穿组一别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上连结件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子与转环间以一转杆连接一转子,组成双转子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上连结件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转子间的转杆是一配重座结构,其套结有配重块或者卷绕一铅片。
11、一种线上连结件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连结件,所述的连结件的一端为具有封闭结构的转子,所述的连结件的另一端枢结一插杆,所述的插杆插组浮标。
12、一种线上连结件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倒U状金属片,其上壁系结母线,两侧壁相对贯设穿孔,所述的穿孔上穿结别针。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线上连结件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倒U状金属片上壁在开口两端缘设有内凹弧状连结。
14、一种线上连结件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连结件,所述的连结件的一端为具有开口的转子,所述的连结件的另一端枢结一转环,所述的转环系结子线,所述的转子筒壁对应贯设两穿孔,所述的两穿孔穿结一叉杆,所述的叉杆凸出转子两侧,且分叉杆末端反折有扣部,组成一三叉连结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线上连结件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子与转环间以一转杆连接一转子,组成双转子结构。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线上连结件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转子间的转杆是一配重座结构,其套结有配重块或者卷绕一铅片。
17、一种线上连结件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连结件,所述的连结件的一端为具有开口的转子,所述的连结件的另一端再枢结另一贯设有穿孔的转子,两个转子都分别穿结一别针,组成一双转子双别针连结件。
CNU2007201755752U 2007-08-30 2007-08-30 线上连结件改良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150220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1755752U CN201150220Y (zh) 2007-08-30 2007-08-30 线上连结件改良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1755752U CN201150220Y (zh) 2007-08-30 2007-08-30 线上连结件改良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150220Y true CN201150220Y (zh) 2008-11-19

Family

ID=401259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720175575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150220Y (zh) 2007-08-30 2007-08-30 线上连结件改良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150220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91123A (zh) * 2009-12-21 2012-11-21 萨拉曼德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渔具附接装置和方法
CN105191882A (zh) * 2015-11-06 2015-12-30 吴光照 渔具连接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91123A (zh) * 2009-12-21 2012-11-21 萨拉曼德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渔具附接装置和方法
CN105191882A (zh) * 2015-11-06 2015-12-30 吴光照 渔具连接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150220Y (zh) 线上连结件改良结构
CN216492913U (zh) 子线双钩
CN209218971U (zh) 一种钓鱼网兜
KR20090005496U (ko) 낚시용 도래
CN208733710U (zh) 绞吸船横移锚防走锚装置
CN211532429U (zh) 防逃脱鱼钩
CN209527615U (zh) 一种三尖双耳鱼钩
CN221447576U (zh) 一种防裂耳机线
CN203244044U (zh) 拉链式包
CN200994344Y (zh) 防缠线组改良结构
CN2579172Y (zh) 扩张式自动鱼钩
CN216314947U (zh) 一种路亚活鱼挂钩
JP4239164B2 (ja) 釣り糸接続具兼用撚り戻し具
CN219920051U (zh) 一钩躺底一钩触底防缠绕快速秒换子线串钩
CN204969903U (zh) 存物绕线卷包
CN202354247U (zh) 连结件的改良结构
CN200938803Y (zh) 一种钓具鱼线锁
CN207979478U (zh) 衣架
CN2879666Y (zh) 一种钓具鱼线锁
CN207767315U (zh) 一种钓鱼竿竿稍加强绳
CN2845443Y (zh) 一种钓鱼主线和脑线的连接器
CN207022971U (zh) 一种y型防割线鱼钩
CN203028351U (zh) 一种手提袋
CN217184477U (zh) 钩柄处有弯曲结构的鱼钩及朝天钩
CN207802285U (zh) 一种耳机分线防脱出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119

Termination date: 2010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