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141972Y - 双用投影式显示器 - Google Patents

双用投影式显示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141972Y
CN201141972Y CNU2007201762563U CN200720176256U CN201141972Y CN 201141972 Y CN201141972 Y CN 201141972Y CN U2007201762563 U CNU2007201762563 U CN U2007201762563U CN 200720176256 U CN200720176256 U CN 200720176256U CN 201141972 Y CN201141972 Y CN 201141972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rystal
light
crystal panel
display
emit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72017625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简世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U20072017625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141972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141972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141972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用投影式显示器,与显示影像的装置作一讯号连接,令使用者可观看电子装置显示出的影像,该显示器包含:一可透光的液晶面板组,与电子装置作讯号连接;一发光装置,朝液晶面板发射光线;以及一背光模块,与该液晶面板后侧相对应,用以提供面光源予该液晶面板,作为一般显示器使用,当发光装置朝该液晶面板发射点状光源时,该模块由液晶面板后侧移除或者改为非对应状态,使其所提供的光线穿透该液晶面板组,令该面板上显示的影像投射并放大至特定投影面上,进而达到双用途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双用投影式显示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用投影式显示器,尤指一种运用投射机投射原理,令液晶显示器显示的影像可通过投射方式投射至投射面上。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器技术的高度发展,不论是投影系统及其它显示器设备上皆有突破性的发展,现今投影机所运用的原理,约可区分为影像管投射式(CRT)、穿透式液晶面板(LCD)以及数字光源处理器(DLP)三大类型,其中穿透式液晶面板由于具备轻巧且易于携带的特性,因而普遍地受到商务人士的爱用。
目前较受欢迎的穿透式液晶面板投影机,该投影机投影方式约可区分为2种,第1种方式是利用光源通过单一液晶面板,并经彩色滤光片获得全彩影像后,投射至特定投影面上;第2种方式则是将光线分离为R、G、B三原色,使其分别穿透三片液晶面板,再将三色合并为彩色影像后,投射并放大于特定投影面上。
前述的液晶面板投影机二种投射方式,所呈现的影像品质及投影机的机体大小,为一般传统影像管投射式(CRT)投影机所无法企及,因而迅速地普及于市场,现今许多办公室、教室甚至住家,大多使用此种投影机获得大尺寸的影像。
如图1所示,上述穿透式液晶面板投影机10,其机体的体积与重量虽便于携带,其使用方式与一般影像管投射式(CRT)投影机并无两样,亦须计算机PC等可输出影像的装置作一讯号连接,才能将装置显示的影像透射至特定的投影面上,但,在此讯号连接的过程中,不仅耗费诸多时间,亦容易出现不同厂牌硬件发生冲突等问题,造成诸多困扰,且,对于一般行动族或是经常需要作演示文稿或展示的使用者而言,同时携带笔记本电脑与投影机,无疑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业界为解决此一问题,曾将计算机PC与投影机10设计为一体,如TW专利公告第M268621号“投影式的笔记本电脑”所揭露,但,此种方式却无法兼具原有计算机PC的使用方式,基于实用性及经济考量上,一般不可能会仅为了满足投影的单一需求,而购买此种计算机机种。
为此,如何有效地运用投影机原理,与现今各式电子装置的显示器完美地结合为一体,令使用者可依据使用场合选择将影像投射并放大至特定投射面,或是采用一般显示器的显示方式来观看电子装置所呈现的影像,成为本技术领域所欲研创的方向。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与缺陷,提出一种投影式显示器,通过一朝向液晶面板组发射高亮度光线的发光装置,将该面板组所显示的影像投射并放大至特定投影面上,以达到投射并放大影像的效果。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用投影式显示器,其包含:一可透光的液晶面板组,并区分为面板前侧及面板后侧;一发光装置,朝液晶面板组前侧并可发射点状光源;以及一背光模块,活接于该液晶面板后侧,用以提供面光源。
本实用新型的第1实施例提供一种投影式显示器,与可输出影像的电子装置作讯号连接,令使用者可选择观看电子装置显示出的影像,该显示器包含:
一可透光的液晶面板组,与该电子装置作一讯号连接;
一发光装置,朝液晶面板发射点状光线;以及
一背光模块,与该液晶面板后侧相对应,负责提供面光源予该液晶面板,作为一般显示器使用,该发光装置朝该液晶面板发射光线时,该模块由液晶面板由后侧移除或为改为非对应状态,使发光装置提供的光线可穿透该液晶面板组,令面板上显示的影像进一步投射并放大于特定投影面;
由此,达到投射并放大液晶面板所显示的影像以及一般显示器的多重使用。
依据前述的第1实施例,其中该液晶面板周围进一步设有一外框体,该背光模块并枢接该外框体一侧,并与该液晶面板间形成至少二夹角分别为第1夹角以及第2夹角,当两者形成第1夹角(一般来说第1夹角为0°)时,液晶面板组与该背光模块平行而为相对应状态,通过该背光模块提供的面光源,令液晶面板组作为一般显示器使用,当两者形成第2夹角(一般来说第2夹角至少需为90°)时,发光装置可朝向液晶面板发射光线,使该光线穿透液晶面板,进而投射至特定的投影面上。
依据前述的第1实施例,其中该发光装置包含:
多个发光二极管;以及
一驱动电路,用以驱动该等发光二极管发光,以及
一透镜组,用以将发光元件光线集中为一高亮度的点状光源。
依据前述的第1实施例,其中特定的投影面,指可投射影像的墙面、白板或是布幕等,所谓特定投影面是指投影面最好以白色为最佳。
依据前述的第1实施例,其中该电子装置与液晶面板组间的讯号连接方式,本实用新型并不加以局限,可采用讯号线传输讯号,或是直接将电子装置与液晶面板组结合为一体。
依据前述的第1实施例,其中该电子装置不局限为何种装置,仅要是需要屏幕显示影像的装置皆可,如计算机PC、影像播放器等等,而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子装置可与前述液晶面板组结合为一体,该电子装置可为影像译码电路。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双用投影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本体,区分为本体前端、本体中端以及与本体前端相对应的本体后端;一可透光的液晶面板组,枢设于该本体中端,并可与本体呈至少二种夹角;一发光装置,设于本体前端,并朝液晶面板设置方向发射光线;以及一背光模块,设于本体中端上,负责提供面光源予液晶面板。
本实用新型的第2实施例提供一种投影显示装置,与需显示影像的电子装置讯号连接,令使用者可观看电子装置显示出的影像,该装置包含:
一本体,区分为本体前端、本体中端以及与本体前端相对应的本体后端;
一可透光的液晶面板组,与电子装置作一讯号连接,并枢设于该本体中端,并可与本体呈至少二种夹角,分别为第1夹角以及第2夹角;
一发光装置,设于本体前端,并朝液晶面板设置方向发射光线;以及
一背光模块,设于本体中端上,负责提供面光源予液晶面板,当液晶面板组与本体间呈第1夹角时,该背光模块对应于液晶面板组后侧,而作为一般显示器使用,当液晶面板组与本体间呈第2夹角时,发光装置的光线穿透该液晶面板组,令该面板上显示的影像投射并放大至特定投影面;
由此,达到投射并放大液晶面板组所显示的影像的效果。
依据前述的第2实施例,其中该本体前端设有投影面固定座,用以固定特定的投影面,使该投影面与液晶面板组互为平行。
又,该固定座通过一延伸支架与本体前端相连接固定,以调整该延伸支架调整固定座与液晶面板组的距离,进而控制投射于投影面的影像大小。
依据前述的第2实施例,其中该本体前端设有固定座,亦可进一步包含一折叠式投影面,用以供影像投射。
依据前述的第2实施例,其中该发光装置亦可与固定座相同地通过一延伸支架来调整发光装置与液晶面板组的距离,基本上,当二者距离越远所投射出的影像尺寸越小。
依据前述的第2实施例,其中该发光装置包含:
多个发光二极管;
一驱动电路,用以驱动该等发光二极管发光;
亦可进一步包含一透镜组,用以将该等发光元件的光线集中为一高亮度点状光源。
依据前述的第2实施例,其中特定的投影面,指可投射影像的墙面、白板或是布幕等,所谓特定投影面是指投影面最好以白色为最佳。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第3实施例的投影式显示装置,与第1实施例大致相同,不同在于利用背光模块的面光源来取代第1实施例的发光装置,本实施例中背光模块与液晶面板组之间增设一透镜组,负责将背光模块的面光源转为点状光源,进而穿透液晶面板组,而将面板组显示的影像投射至特定投射面上,而达到放大影像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投影式显示器,通过一朝向液晶面板组发射高亮度光线的发光装置,将该面板组所显示的影像投射并放大至特定投影面上,以达到投射并放大影像的效果,其有效地运用投影机原理,与现今各式电子装置的显示器完美地结合为一体,令使用者可依据使用场合选择将影像投射并放大至特定投射面,或是采用一般显示器的显示方式来观看电子装置所呈现的影像。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投影机使用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投影显示器的立体图,显示作为一般笔记本电脑的显示器使用;
图3为图2的侧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投影显示器的立体图,显示作为一般投影式机使用;
图5为图4的侧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2实施例的投影显示装置的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2实施例的投影显示装置另一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2实施例的投影显示装置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3实施例的投影式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符号说明
10    投影机
20    液晶面板组
201   框体
21    前侧
22    后侧
20’  液晶面板组
20”  液晶面板组
30    发光装置
31    发光二极管
30’  发光装置
40    背光模块
40’  背光模块
40”背光模块
50  本体
51  本体前端
511 投影面
512 延伸支架
513 固定座
52  本体后端
53  本体中端
60  透镜组
PC  计算机
θ1 第1夹角
θ2 第2夹角
L   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为达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余功效,现举多个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加以说明如下。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子装置,指可通过显示器来显示讯息或画面的装置,如:计算机、游戏机、影像播放器等等;所述特定投影面,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为投影机专用投影布幕,亦可为一般墙面、供教学的白板等,当然最好是以白色颜色的投影面较佳,于此先行述明。
请参阅图2至5,图2为本实用新型投影显示器的立体图,显示作为一般笔记本电脑的显示器使用。图3为图2的侧面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投影显示器的立体图,显示作为一般投影式机使用。图5为图4的侧面示意图。
如上述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1实施例作为一种投影式显示器,令使用者可选择一般显示器观看或是将影像投射于特定投影面上来放大并观看影像,该显示器包含:一可透光的液晶面板组20、一发光装置30以及一背光模块40。
其中该液晶面板组20,具有可透光特性,并与计算机PC作一讯号连接(如图2所示),其讯号连接方式,可为公母端子插接方式或是单纯讯号线连接方式,本实用新型并不加以局限,该液晶面板组20包含一可显示影像的液晶面板以及至少一滤光片(图中未示),该液晶面板组20于本实施例中可为穿透式薄膜晶体管液晶面板,或是半穿透半反射式薄膜晶体管液晶面板,不论为何种结构面板,该液晶面板组20区分为供人观赏的前侧21,以及与背光模块40相对应的后侧22。
该发光装置30与液晶面板组20前侧21相对应,负责朝向液晶面板组20投射高亮度光线,本实施例所述的发光装置包含:由多颗发光二极管31(LED,Light Emitting Diode)、一负责驱动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的驱动电路(图中未示)以及一负责将所述的二极管光源集中为点状光源的透镜组32;其中所述的发光二极管31最好为高演色性白光发光二极管,避免投射出影像产生过度色偏问题,而该透镜组设于该等发光元件31与液晶面板组20间(如图3所示),负责集中所述的发光二极管31光线,使其集中为一点状光源。
该背光模块40与液晶面板组20后侧22相对应,负责提供面光源给液晶面板组20,使面板组20产生的影像发光,供使用者于面板前侧21观赏,将液晶面板组20作为一般显示器来使用,当前述的发光装置30朝液晶面板组20发射高亮度光线时,需先将背光模块30由液晶面板组20的后侧22移除,或使其与面板组20为一非对应状态,令该发光装置的光线穿透该液晶面板组20投射于特定投影面的上;更详细地说,本实施例中该背光模块40与液晶面板组20间的活接结构,本实用新型并不加以局限,可用枢设或相互嵌接等活接方式,将背光模块与液晶面板组20上所设的框体201活接为一体,该背光模块40与该液晶面板组20间可形成至少二夹角,分别为第1夹角θ1以及第2夹角θ2,当两者形成第1夹角θ1(通常为0°)时,背光模块40与液晶面板组20为一平行状态(如图3所示),液晶面板组20并作为一般显示器使用,令使用者可于液晶面板组20前侧21观赏其所显示的影像;欲供应多个使用者观赏影像或是放大影像时,需令液晶面版组20与背光模块40间形成第2夹角θ2(至少需为90°),并使相对于液晶面板组20前侧21的发光装置30发亮,将液晶面板组20所显示的影像投射至投射面上,以达到投射并放大影像的效果。
请参阅图6至8,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2实施例投影显示装置的立体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2实施例的投影显示装置另一立体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2实施例投影显示器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如上述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第2实施例是作为一投影式显示装置,令使用者可与一般电子装置,如影像播放器、计算机游戏机等作一影像讯号连接,令使用者可将一般电子装置显示的影像,由该显示装置上显示,或是将影像投射并放大至特定投影面来观看,该投影式显示装置包含:一可透光的液晶面板组20’、一发光装置30’、一背光模块40’以及一本体50(如图6、图7所示);其中,该液晶面板组20’、发光装置30’以及背光模块40’与第1实施例大致相同,于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与第1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第2实施例是作为一般电子装置显示的第2显示器,令使用者可由较大的显示器上观赏,或是可将影像投射并放大至特定投影面来观看。
其中,该本体50可区分为本体前端51、与本体50相对应的本体后端52,以及位于本体前端51、后端52间的本体中端53,该液晶面板组20’设于本体中端52,而该发光装置30’设于本体前端51并与液晶面板组20’相对应,而该背光模块40’并与液晶面板组20’相同地设在本体中段53,本实施例中,背光模块40’与液晶面板组20’之间形成至少二夹角,分别为第1夹角θ1以及第2夹角θ2,与第1实施例相同地,当背光模块40’与液晶面板组20’相对应时,两者形成第1夹角θ1(一般来说第1夹角为0°),此时,液晶面板组20’作为一般显示器屏幕来使用(如图6所示);欲投射并放大至投影面时,需令液晶面板组20与背光模块间形成第2夹角(一般来说第2夹角至少为90°)并使发光装置30’发亮,通过设于发光二极管前的透镜组32’,将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光源集中为一点状光源后,通过液晶面板组20’(如图7所示)而将面板组20’显示的影像投射至特定投射面上,而达到放大影像的效果(如图8所示)。
请再次参阅图6及图7,本实施中该本体前端51设有投影面固定座511,用以固定特定投影面512,使该投影面511与液晶面板组20’为一平行状态(如图所示),该固定座511通过一延伸支架512与本体前端51相连接固定(如图6及图7所示),通过该延伸支架512可调整固定座513与液晶面板组20’的距离L,进而控制投射于投影面511的影像大小,当其二者距离越远所投射出的影像尺寸越小。
如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第3实施例的投影式显示装置,包含:一可透光的液晶面板组20”、一背光模块40”以及一透镜组60;其中,该液晶面板组20”及背光模块40”与第1实施例构件相同,于此不赘述,而本实施例与第1实施例最大不同点在于:第3实施例可利用背光模块40”的面光源来取代第1实施例的发光装置30,并于本实施例中背光模块40”与液晶面板组20”之间增设一透镜组60,负责将背光模块40”由面光源转为点状光源进而穿透液晶面板组20”,将面板组20”显示的影像投射至特定投射面上,并达到放大显示影像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已通过上述多个较佳实施例加以说明,以上所述,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及精神所为之均等变化与修饰,均应包含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双用投影式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可透光的液晶面板组,并区分为面板前侧及面板后侧;
一发光装置,朝液晶面板组前侧并可发射点状光源;以及
一背光模块,活接于该液晶面板后侧,用以提供面光源。
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用投影式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该液晶面板周围进一步设有一外框体,该外框体与背光模块间,以枢接方式活接为一体。
3.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用投影式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该发光装置包含:
多个发光二极管;
一驱动电路,用以驱动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发光;以及
一透镜组,用以将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光源集中为一点状光源。
4.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用投影式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装置可为一影像译码电路,并与该液晶面板组结合为一体。
5.一种双用投影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本体,区分为本体前端、本体中端以及与本体前端相对应的本体后端;
一可透光的液晶面板组,枢设于该本体中端,并可与本体呈至少二种夹角;
一发光装置,设于本体前端,并朝液晶面板设置方向发射光线;以及
一背光模块,设于本体中端上,负责提供面光源予液晶面板。
6.依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所述的双用投影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本体前端设有投影面固定座。
7.依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所述的双用投影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座通过一延伸支架与本体前端相连接固定。
8.依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所述的双用投影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发光装置通过一延伸支架来调整发光装置与液晶面板组的距离。
9.依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所述的双用投影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发光装置包含:
多个发光二极管;
一驱动电路,用以驱动该等发光二极管发光;以及
一透镜组,用以将发光二极管光源集中为一点状光源。
CNU2007201762563U 2007-09-05 2007-09-05 双用投影式显示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141972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1762563U CN201141972Y (zh) 2007-09-05 2007-09-05 双用投影式显示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1762563U CN201141972Y (zh) 2007-09-05 2007-09-05 双用投影式显示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141972Y true CN201141972Y (zh) 2008-10-29

Family

ID=400696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720176256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141972Y (zh) 2007-09-05 2007-09-05 双用投影式显示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141972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59552A (zh) * 2016-03-31 2016-07-13 纳恩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59552A (zh) * 2016-03-31 2016-07-13 纳恩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863400B1 (en) Tiled projection display using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WO2006115852A3 (en) Low profile, large screen display using a rear projecttion array system
CN102339565A (zh) 无缝视频显示拼接墙
TW200823553A (en) Seamless LCD display manufacturing method
JP2009265120A5 (zh)
US9400415B2 (en) Image displaying device and method
US6418267B1 (en) Micro-display driven tiled electro-optic display apparatus
US8284331B2 (en) Dual-purpose projective display
CN101487928A (zh) 三色混合光源组件及投影系统
US20180180979A1 (en) Projection device and projection system
TWI384312B (zh) 複合影像顯示裝置及系統
CN101256741A (zh) 图像显示装置和调整其亮度的方法
CN201141972Y (zh) 双用投影式显示器
CN202600346U (zh) 激光光源3lcd前投光学引擎
CN210109545U (zh) 自发光投影显示系统及微显示全彩光机
CN201288956Y (zh) Led背光模组
CN100426024C (zh) 光纤显示器
CN202600347U (zh) 激光光源3lcd背投光学引擎
CN201955611U (zh) 具有电视播放功能的投影装置
CN218630499U (zh) 一种高性能单lcd投影机光学系统
CN201828759U (zh) 具有电视播放功能的投影装置
CN201555108U (zh) 一种微型lcos显示器背光源
CN2586188Y (zh) 微晶光纤平面显示器
CN2791700Y (zh) 光纤大屏幕显示装置
JP2008216654A (ja) 光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029

Termination date: 20140905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