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126240Y - 窗式空气调节器的冷凝水排放结构 - Google Patents

窗式空气调节器的冷凝水排放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126240Y
CN201126240Y CNU2007201813122U CN200720181312U CN201126240Y CN 201126240 Y CN201126240 Y CN 201126240Y CN U2007201813122 U CNU2007201813122 U CN U2007201813122U CN 200720181312 U CN200720181312 U CN 200720181312U CN 201126240 Y CN201126240 Y CN 201126240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ainpipe
draining
chassis
drainage
outer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72018131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守信
王若峰
李英舒
姚启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Haier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Haier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Haier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U20072018131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126240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126240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126240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Blowing Cold Air, Devices For Blowing Warm Air, And Means For Preventing Water Condensation In Air 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窗式空气调节器的冷凝水排放结构,包括竖直设置于底盘底壁的排水外管,及插装于其中并可与其相对旋转的排水内管,两者进水端的第一、第二条状开口的重叠部分构成排水口,所述排水内管相对于排水外管旋转时,所述排水口的位置可以在竖直方向上连续改变,因此可以连续地调整冷凝水的水位。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另一种排放结构,包括设置于底盘侧壁的圆形排水孔,以及通过所述排水孔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底盘的排水管,所述排水管具有偏心的水流通道,所述水流通道底面的水平位置随着所述排水管的旋转而连续改变。同时,这种通过旋转所述排水管管体来改变所述底盘中冷凝水的水位的操作方法比较简单,方便了用户的使用。

Description

窗式空气调节器的冷凝水排放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窗式空气调节器,特别涉及一种窗式空气调节器的冷凝水排放结构。
背景技术
窗式空气调节器因其结构简单、性能可靠、成本低且安装方便等特点,仍被广泛使用。
窗式空气调节器工作时,蒸发器表面会形成大量冷凝水,所述冷凝水滴落到设置所述蒸发器下方的底盘里,汇集成为冷凝水池,可以对冷凝器进行冷却降温。也可以由室外风扇的扇叶在其旋转时打击所述冷凝水池中的冷凝水,使其溅起并被吹向冷凝器以加速所述冷凝器以及流经空气的降温,提高制冷速度和效率。但由于这种运行方式会产生较大的噪音,在需要保持安静环境的场合,需要将所述底盘中的冷凝水排出,以避免室外风扇的扇叶在其旋转时打击所述冷凝水,从而保持安静的环境。因此,需要随时可以调整所述底盘中冷凝水的水位。
公开号为CN 1979046 A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布说明书公开了一种窗式空调器的排水管结构,包括承接冷凝水的底盘,所述底盘侧边的下部开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中插装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与所述排水孔连接的端部具有卡槽,所述底盘底部设置插槽,所述插槽位于所述排水孔两侧,所述排水管插入所述排水孔后,在所述卡槽和插槽中插入插卡,即可将所述排水管与底盘固定。此时,底盘中的冷凝水即可自所述排水管排出,空气调节器运行时不会产生较大的噪音。当需要提高制冷速度和效率时,拔下所述插卡,将所述排水管从排水孔中拔出,并堵塞所述排水孔,所述底盘中即可积存冷凝水。
上述现有技术的窗式空调器的排水管结构,通过将所述排水管安装于所述排水口而实现所述底盘中冷凝水排放,通过将所述排水管从所述排水口移出并将所述排水口堵塞而实现所述底盘中冷凝水收集,操作过程非常复杂,给使用者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同时,上述现有技术的窗式空调器的排水管结构只能在高、低两个水位之间调节,而不能实现水位的连续调节,这进一步给使用者带来了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方便并连续地调节冷凝水水位的窗式空气调节器的冷凝水排放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窗式空气调节器的冷凝水排放结构,包括底盘,所述底盘的底壁设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竖直地固定安装于所述底盘的排水外管,所述排水外管中可旋转地插装排水内管,所述排水内管与所述排水外管之间形成液密封,所述排水外管的进水端与所述排水内管的进水端均位于所述底盘内腔之中,所述排水外管的进水端具有贯穿管壁且在竖直方向上延伸的第一条状开口,所述排水内管的进水端具有贯穿管壁且与所述第一条状开口交叉的第二条状开口。
优选地,所述第一条状开口与所述第二条状开口之一为轴向开口,另一为螺旋形开口。
优选地,所述第一条状开口和第二条状开口均为螺旋形开口。
优选地,所述排水外管具有水平地围绕并固定连接其外壁的管座,以及位于所述管座下方且与所述排水外管的外壁固定连接的水平挡板,所述排水外管通过所述管座和所述水平挡板与所述底盘的底壁卡接。
优选地,所述排水外管排水端的内壁具有水平设置的连接凹槽,所述排水内管排水端的外壁固定连接形状与所述连接凹槽相配合的连接凸块,所述排水内管与所述排水外管通过所述连接凸块及所述连接凹槽可旋转地卡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窗式空气调节器的冷凝水排放结构,包括底盘,所述底盘侧壁的下部设有圆形排水孔,所述排水孔中可转动地安装排水管,所述排水管具有偏心的水流通道,所述水流通道底面的水平位置随着所述排水管的旋转而连续改变。
优选地,所述排水管的内腔固定连接阻挡部件,所述阻挡部件部分封堵所述排水管的内腔,从而形成所述偏心的水流通道。
优选地,所述阻挡部件为直径等于所述排水管内径的半圆形阻挡板。
优选地,所述排水管包括环状的管座,所述管座围绕并固定连接于所述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进水端设有夹紧部件,所述排水管安装于所述底盘时,所述夹紧部件和所述管座分别自所述底盘侧壁的两侧将其夹紧。
优选地,所述夹紧部件为呈环形突起状的夹紧扣,所述夹紧扣围绕并固定连接于所述排水管的进水端,所述夹紧扣具有垂直于水流方向并且朝向所述管座的夹紧面,以及向所述排水管的进水端渐缩的过渡面,所述排水管的进水端以及所述夹紧扣进一步包括至少两个贯穿管壁的轴向开口。
相对上述背景技术,本发明提供的冷凝水排放结构的排水管可以在底盘的排水孔中旋转,随着所述排水管的旋转,其所提供的排水口的位置可以在竖直方向上连续改变,因此可以连续地调整所述底盘中冷凝水的水位。同时,这种通过旋转所述排水管管体来改变所述底盘中冷凝水的水位的操作方法比较简单,显著方便了用户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冷凝水排放结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排水管及垫圈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分解轴测图;
图4为图3所示排水外管的剖视图;
图5为图3所示排水内管的剖视图;
图6为图3所示排水内管的正视图;
图7为本发明所述冷凝水排放结构另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本发明所述排水管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10为图9所述排水管的轴侧图;
图11为本发明所述阻挡板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所述阻挡板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能够方便并连续地调节冷凝水水位的窗式空气调节器的冷凝水排放结构。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及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冷凝水排放结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本实用新型所述冷凝水排放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例,包括底盘1,底盘1设置于窗式空调器的蒸发器的下方,所述窗式空调器运行时底盘1可以承接并储存形成于所述蒸发器表面的冷凝水,从而使底盘1形成冷凝水的水池。底盘1通常是大体上水平地设置,但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其倾斜适当的角度。
底盘1的底壁11上进一步设有排水口2。排水口2中设置排水管,所述排水管包括排水外管3和排水内管4。排水外管3通过排水孔2竖直地固定安装于底壁11,两者可以以常规的方式固定连接。除下文即将详细描述的连接方式外,还可以选择其他的连接方式,比如螺纹连接,具体不再赘述。
请同时参考图3和图4,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排水管及垫圈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分解轴测图,图4为图3所示排水外管的剖视图。
排水外管3具有围绕并固定连接其外管体的管座31,管座31具体可以是圆环形,并有垂直于排水外管3中冷凝水流向的第一阻挡面311(示于图4中),且第一阻挡面311的外径大于排水口2的最大直径。当然,管座31与排水外管3也可以形成一体的结构。
管座31将排水外管3分为第一进水端32及其下部的第一排水端33。排水外管3固定连接于底壁11时,其第一进水端32位于底盘1的内部腔体中。
排水外管3的第一进水端32具有开设于管壁的第一条状开口321,第一条状开口321贯穿管壁的两面,并在竖直方向上延伸,其可以是围绕排水外管3中心轴的螺旋形开口,也可以是平行于排水外管3中心轴的竖直开口,图3中第一条状开口321采用了后一种情形。无论如何,该第一条状开口321不能是仅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水平开口。
排水外管3的外壁面具体可以是圆柱面。相应地,排水口2可以是半径与排水外管3的外径相适应的圆形缺口。
第一排水端33的外管壁可以进一步设置具有第二阻挡面341的挡板34,挡板34的第二阻挡面341朝向并平行于所述环形管座31,两者应当相距适当的距离,该距离不应小于底盘1底壁11的厚度。挡板34具体可以是两个,且两者相对地设置;当然挡板34也可以是其他数目,其最好均匀地设置。相应地,此时排水口2进一步具有与挡板34形状适应的缺口,该缺口与所述圆形缺口连通。
排水外管3固定安装于底壁11时,首先将其第一排水端33插装入所述排水口2。由于排水口2具有与挡板34形状适应的缺口,挡板34可以穿过排水口2,至其第二阻挡面341略低于底壁11的下表面,此时管座31的第一阻挡面311紧密贴合于底壁11的上表面。接着将排水外管3旋转适当的角度,第二阻挡面341与第一阻挡面311即可自上、下表面共同将底壁11卡紧,从而即可将排水外管3固定安装于底壁11。采用这种安装方式,可以简化排水外管的结构,并使安装操作较为方便。
为了进一步避免排水外管3与底壁11之间出现冷凝水渗漏,以及为了更牢固地将排水外管3固定安装于底壁11,可以进一步在管座31的第一阻挡面311与底壁11的上表面之间设置密封垫圈5。
所述密封垫圈具体可以采用橡胶垫圈。
如前所述,排水外管3与底壁11之间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固定连接,上述具体连接方式仅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多种方式实现排水外管3与排水内管4旋转连接,下文仅详细描述一种具体的连接方式。
请参考图5和图6,图5为图3所示排水内管的剖视图;图6为图3所示排水内管的正视图。
排水外管3的内壁面为圆柱面,其中插装具有圆柱形外壁面的排水内管4。排水内管4的外径具体可以等于或者略微小于排水外管3的内径,从而保证两者紧密配合,并使两者可以相对地旋转且在旋转过程中保持液密封。
如图3及图4所示,可以在排水外管3的第一排水端33的内壁开设连接槽331,连接槽331水平地围绕排水外管3的中心轴。
连接槽331可以是具有一定深度的凹槽,并且可以环绕第一排水端33的整个内壁,当然连接槽331也可以是部分围绕排水外管3的中心轴;连接槽331还可以是贯穿排水外管3的管壁的通槽,显然,此时其只能部分围绕排水外管3的中心轴。图3及图4中连接槽331采用的是上述通槽的形式。
排水内管4包括第二进水端41和位于所述第二进水端41下部的第二排水端42。与上述排水外管3第一排水端33的连接槽331相对应,排水内管4第二排水端42的外壁面固定安装连接凸块421,当然第二排水端42与连接凸块421也可以是一体的结构。
可以自下方将排水内管4推入排水外管中,使连接凸块421卡入连接槽331之中。随着排水内管4相对于排水外管3的旋转,连接凸块421可以在连接槽331水平地移动,由此即可实现排水内管4与排水外管3之间可旋转地连接。
为了使连接凸块421能够轻易地卡入连接槽331中,可以进一步在连接凸块421上设置朝向连接槽331且向上渐缩的第一过渡面4211(示于图5中);同时,在排水外管3第一排水端33的内壁面设置连接其底面与内壁面的第二过渡面332(示于图4中),第二过渡面332朝向所述第一过渡面4211且两者的形状相配合。这样,将排水内管4插装入排水外管3的过程中,上述第一过渡面4211和第二过渡面332相互配合可以使排水内管4与排水外管3的装配过程较为顺畅。
为了进一步消除排水内管4与排水外管3装配过程中的障碍,可以将连接凸块421设置于可以产生径向形变的弹性结构上。具体地,可以在所述连接凸块421左、右两侧以及下侧的管壁开设相连通的隔离通槽43,隔离通槽43半包围连接凸块421,从水平方向观察,隔离通槽43呈U型,因此与连接凸块421固定连接的部分管壁仅在其顶部与排水内管4固定连接,从而形成可以产生径向形变的弹性结构。通槽43具体可以是半圆形,也可以是缺少一边的方形。
将排水内管4插装入排水外管3的过程中,第二过渡面332推动所述第一过渡面4211,因此上述弹性结构可以产生径向形变并缩向管内,不会阻碍排水内管4的装入;排水内管4插装至预定位置后,上述弹性结构恢复其径向位置,连接凸块421随之卡入连接槽331中,排水内管4即可更为顺畅地插装入排水外管3中。
排水内管4的第二进水端41具有贯穿其管壁的第二条状开口411,第二条状开口411与排水外管3第一进水端32的第一条状开口321相交叉,且两者的重叠部分形成所述窗式空气调节器的排水结构的排水口。
如上所述,第一条状开口321可以是围绕排水外管3中心轴的螺旋形开口,也可以是平行于排水外管3中心轴的竖直开口;同样,第二条状开口411也可以是围绕排水内管4中心轴的螺旋形开口,或者是平行于排水内管4中心轴的竖直开口。但是,两者必须形成交叉。所述第一条状开口321和第二条状开口411可以均为所述螺旋形开口,也可以其一为所述螺旋形开口,另一为所述竖直开口;两者不能同时采用所述竖直开口的形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窗式空气调节器的排水结构竖直地设置于底盘底壁的排水外管,以及插装于其中并与其相对旋转的排水内管,两者的进水端分别具有相交叉的第一条状开口和第二条状开口,所述第一条状开口与第二条状开口的重叠部分构成所述窗式空气调节器的排水结构的排水口,所述排水内管相对于排水外管旋转时,所述排水口的位置可以在竖直方向上连续改变,因此可以连续地调整所述底盘中冷凝水的水位。同时,这种通过旋转所述排水管管体来改变所述底盘中冷凝水的水位的操作方法比较简单,显著方便了用户的使用。
请参考图7及图8,图7为本发明所述冷凝水排放结构另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本发明所述冷凝水排放结构的另一种具体实施例,包括底盘6,底盘6设置于窗式空调器的蒸发器的下方,所述窗式空调器运行时底盘6可以承接并储存形成于所述蒸发器表面的冷凝水,从而使底盘6形成冷凝水的水池。底盘6通常是大体上水平地设置,但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其倾斜适当的角度。
底盘6具有垂直于其底壁62的侧壁61,侧壁61上进一步设有圆形的排水孔63。排水孔63最好设置在侧壁61靠近底壁62的下部,这样底盘6中的冷凝水在需要时可以排放得较为彻底,冷凝水水位的调节范围比较宽。
上述具体实施例中的冷凝水排放结构,进一步包括具有圆柱形外壁面的排水管7,排水管7可以通过排水孔63安装于底盘6的侧壁61。下文详细介绍其具体安装方式。
请参考图9及图10,图9为本发明所述排水管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剖示图,图10为图9所示排水管的轴测图。
排水管7具有围绕其管体并呈环形突起状的管座71,管座71的外径应当大于排水孔63的直径,形成一朝向排水管7的进水端的阻挡面711,相应地,阻挡面711也为环形,并且垂直于排水管7中的水流方向。排水管7的进水端的外径略小于排水孔63的直径,使排水管7恰好可以插装入其中。排水管7的进水端插装入排水孔63至预定位置时,底盘6的侧壁61可以阻挡管座71的阻挡面711,以实现对排水管7的定位。
上述具体实施例的冷凝水排放结构中,排水管7的进水端进一步设置夹紧部件。
所述夹紧部件具体可以是夹紧扣72,夹紧扣72为环状突起,夹紧扣72环绕排水管7的进水端,并与排水管7的进水端固定连接,两者最好形成一体结构。
夹紧扣72具有夹紧面721,夹紧面721朝向管座71的阻挡面711并与其平行。夹紧扣72可以进一步具有过渡面722,过渡面722位于排水管7的进水端,且其为朝向排水管7的进水端渐缩并环绕进水端的锥形面,当然过渡面722也可以不是锥形面,比如可以是渐缩的弧形面。过渡面722与夹紧面721分别构成所述夹紧扣72相对的两个侧面。
排水管7的进水端进一步设有若干轴向的开口73,开口73将排水管7的进水端在轴向分隔,使所述进水端形成瓣状结构。显然,围绕所述进水端的夹紧扣72也被开口73分隔。
排水管7应当由弹性材料制造而成,其具体可以选用塑料。这样,可以将排水管7的进水端推入排水孔63进而安装底盘6的侧壁61。具体而言,在推入排水管7时,夹紧扣72的过渡面722卡入排水孔63之中,底盘6的侧壁61与过渡面722之间产生相应的作用力,由于开口73将排水管7的进水端分隔为瓣状结构,所以所述进水端可以略微收缩,使夹紧扣72的过渡面722与形成排水孔63内缘的侧壁61相对滑动,此时继续推动排水管7使夹紧扣72的外缘略小于排水孔63的内径,即可将排水管7插装入底盘6的侧壁61。
排水管7安装完毕后,底盘6的侧壁61位于夹紧扣72的夹紧面721和管座71的阻挡面711之间,并由两者夹紧。排水管7因此可以安装于底盘6的侧壁61,并可在排水孔63中旋转。
所述夹紧部件也可以采用其他形式。具体地,可以在排水管7的进水端设置外螺纹,同时设置紧固螺帽,所述紧固螺帽具有与所述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将排水管7插装入排水孔63后,拧紧所述紧固螺帽,所述紧固螺帽和管座71的阻挡面711即可共同夹紧底盘6的侧壁61,从而将排水管7安装于所述侧壁61,并且排水管7可以在排水孔63中旋转。
管座71的阻挡面711与侧壁61之间可以进一步设置密封垫圈9(示于图8中),用于防止冷凝水从排水孔63与排水管7之间的缝隙渗漏。密封垫圈9具体可以选用橡胶垫圈,并且可以进一步在密封垫圈9朝向侧壁61的表面涂抹润滑剂,从而在保持密封性能的同时,减小排水管7转动时的受到的摩擦阻力。
排水管7出水端的外壁面可以进一步设有环形防滑倒齿,这样排水管7的出水端与排水管道的连接将更加牢固,不易脱落。可以进一步设置多条防滑倒齿,以获得更好的防滑效果。
排水管7具有偏心的水流通道,由于排水管7的旋转中心与所述水流通道的几何中心不一致,排水管7在排水孔63中旋转时,所述水流通道底面的水平位置可以随着排水管7的旋转而连续变化,底盘6中冷凝水的水位由此可以实现连续调节。
排水管7的内部腔体固定连接阻挡部件,所述阻挡部件部分阻挡排水管7的内部腔体,从而在排水管7的内腔壁与所述阻挡部件之间形成所述水流通道。
所述阻挡部件具体可以进一步是阻挡板。将所述阻挡部件设为板状可以节省原材料,避免浪费。
请参考图11,图11为本发明所述阻挡板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阻挡板8为直径等于排水管7内径的半圆形板。阻挡板8部分封堵排水管7的内腔,从而在排水管7内部腔体径向的截面上形成一半圆形的缺口,该缺口进而形成所述水流通道。
请参考图12,图12为本发明所述阻挡板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在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阻挡板8为具有一偏心缺孔的圆形板。所述缺孔进一步可以是圆形,其圆心偏离排水管7的旋转中心。在此种情况下,阻挡板8部分封堵排水管7的内腔,从而在排水管7内部腔体径向的截面上形成圆形的缺口,该缺口进而形成所述水流通道。
本发明提供的窗式空气调节器的排水结构的排水管通过排水孔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底盘,所述排水管具有偏心的内管孔,随着所述排水管的旋转,所述内管孔底部的水平位置相应地连续改变,因此可以连续地调整所述底盘中冷凝水的水位。同时,这种通过旋转所述排水管管体来改变所述底盘中冷凝水的水位的操作方法比较简单,显著方便了用户的使用。
需要指出的是,所述阻挡部件并不限于阻挡板这一具体形式,其也可以是阻挡块或者其他结构。比如,所述阻挡部件具体可以是具有一轴向偏心孔的圆柱体,所述圆柱体的直径等于排水管7的内径,两者固定连接或者形成一体。
当然,也可以不设置所述阻挡部件,而在排水管7偏离其旋转中心的位置以常规的方式形成轴向的通孔,进而形成所述水流通道。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窗式空气调节器的排水结构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窗式空气调节器的冷凝水排放结构,包括底盘,所述底盘的底壁设有排水孔,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通过所述排水孔竖直地固定安装于所述底盘的排水外管,所述排水外管中可旋转地插装排水内管,所述排水内管与所述排水外管之间形成液密封,所述排水外管的进水端与所述排水内管的进水端均位于所述底盘内腔之中,所述排水外管的进水端具有贯穿管壁且在竖直方向上延伸的第一条状开口,所述排水内管的进水端具有贯穿管壁且与所述第一条状开口交叉的第二条状开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式空气调节器的冷凝水排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条状开口与所述第二条状开口之一为轴向开口,另一为螺旋形开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式空气调节器的冷凝水排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条状开口和第二条状开口均为螺旋形开口。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窗式空气调节器的冷凝水排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外管具有水平地围绕并固定连接其外壁的管座,以及位于所述管座下方且与所述排水外管的外壁固定连接的水平挡板,所述排水外管通过所述管座和所述水平挡板与所述底盘的底壁卡接。
5、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窗式空气调节器的冷凝水排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外管排水端的内壁具有水平设置的连接凹槽,所述排水内管排水端的外壁固定连接形状与所述连接凹槽相配合的连接凸块,所述排水内管与所述排水外管通过所述连接凸块及所述连接凹槽可旋转地卡接。
6、一种窗式空气调节器的冷凝水排放结构,包括底盘,所述底盘侧壁的下部设有圆形排水孔,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通过所述排水孔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底盘的排水管,所述排水管具有偏心的水流通道,所述水流通道底面的水平位置随着所述排水管的旋转而连续改变。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窗式空气调节器的冷凝水排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的内腔固定连接阻挡部件,所述阻挡部件部分封堵所述排水管的内腔,从而形成所述偏心的水流通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窗式空气调节器的冷凝水排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部件为直径等于所述排水管内径的半圆形阻挡板。
9、如权利要求6至8任一项所述的窗式空气调节器的冷凝水排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包括环状的管座,所述管座围绕并固定连接于所述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进水端设有夹紧部件,所述排水管安装于所述底盘时,所述夹紧部件和所述管座分别自所述底盘侧壁的两侧将其夹紧。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窗式空气调节器的冷凝水排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部件为呈环形突起状的夹紧扣,所述夹紧扣围绕并固定连接于所述排水管的进水端,且所述夹紧扣具有垂直于水流方向并且朝向所述管座的夹紧面,以及向所述排水管的进水端渐缩的过渡面,所述排水管的进水端以及所述夹紧扣进一步包括至少两个贯穿管壁的轴向开口。
CNU2007201813122U 2007-10-23 2007-10-23 窗式空气调节器的冷凝水排放结构 Expired - Lifetime CN201126240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1813122U CN201126240Y (zh) 2007-10-23 2007-10-23 窗式空气调节器的冷凝水排放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1813122U CN201126240Y (zh) 2007-10-23 2007-10-23 窗式空气调节器的冷凝水排放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126240Y true CN201126240Y (zh) 2008-10-01

Family

ID=399997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7201813122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126240Y (zh) 2007-10-23 2007-10-23 窗式空气调节器的冷凝水排放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126240Y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58638A (zh) * 2009-04-10 2010-10-13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窗式空调器冷凝水温度控制装置
CN101418987B (zh) * 2007-10-23 2011-01-26 海尔集团公司 冷凝水排放结构
CN101418986B (zh) * 2007-10-23 2012-04-04 海尔集团公司 窗式空气调节器的冷凝水排放结构
CN103438558A (zh) * 2013-08-24 2013-12-11 广东志高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窗式空调器的可控制排水机构
CN104890470A (zh) * 2015-06-16 2015-09-09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主机滴水管
CN110342096A (zh) * 2018-04-04 2019-10-18 德昌电机(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部件封装盒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18987B (zh) * 2007-10-23 2011-01-26 海尔集团公司 冷凝水排放结构
CN101418986B (zh) * 2007-10-23 2012-04-04 海尔集团公司 窗式空气调节器的冷凝水排放结构
CN101858638A (zh) * 2009-04-10 2010-10-13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窗式空调器冷凝水温度控制装置
CN103438558A (zh) * 2013-08-24 2013-12-11 广东志高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窗式空调器的可控制排水机构
CN103438558B (zh) * 2013-08-24 2016-01-27 广东志高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窗式空调器的可控制排水机构
CN104890470A (zh) * 2015-06-16 2015-09-09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主机滴水管
CN110342096A (zh) * 2018-04-04 2019-10-18 德昌电机(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部件封装盒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126240Y (zh) 窗式空气调节器的冷凝水排放结构
CN101418986B (zh) 窗式空气调节器的冷凝水排放结构
US6068023A (en) Valve for clearing air conditioning drain lines
US11518670B2 (en) Water purifier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JP4530388B2 (ja) 液体を取り扱うカートリッジ及び装置
KR102035944B1 (ko) 정전형 공기정화기 및 이를 이용한 시설물
KR101430429B1 (ko) 직수식 정수기용 설치대
US6701740B1 (en) Air conditioner water pan drain line and clean-out system
CN101418987B (zh) 冷凝水排放结构
CN108507143B (zh) 一种中层接水盘及具有该接水盘的移动空调
CN214250209U (zh) 一种制冷剂两相混合流进液均布装置及其应用的蒸发器
CN100567870C (zh) 一种节能环保冷却塔及其冷却方法
CN110873378A (zh) 空气净化装置和具有其的空气净化器
CN104897440B (zh) 制样缩分器
CN209923004U (zh)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无动力旋转曝气盘
CN111043743A (zh) 排液结构、空调器
EP3287182B1 (en) Oil water separator filter housing having multiple outlets
CN207094812U (zh) 空气处理模块和空调器
CN2848963Y (zh) 地漏防返味器
JPS63660Y2 (zh)
KR100203944B1 (ko) 분급기 원심로터의 분산판
CN205747321U (zh) 风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0643823U (zh) 一种牙刷架
CN209872659U (zh) 曝气装置和具有其的集成式多元化污水处理系统
CN209226802U (zh) 基于水热处理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00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7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