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114611Y - 带个性标识的手持终端 - Google Patents

带个性标识的手持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114611Y
CN201114611Y CNU2007200730584U CN200720073058U CN201114611Y CN 201114611 Y CN201114611 Y CN 201114611Y CN U2007200730584 U CNU2007200730584 U CN U2007200730584U CN 200720073058 U CN200720073058 U CN 200720073058U CN 201114611 Y CN201114611 Y CN 201114611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
handheld terminal
covering
personal
op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72007305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铭镛
方琼林
张俊锋
徐志军
叶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torola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U20072007305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114611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114611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114611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个性化标识的手持终端,包括手持终端壳体,在壳体上还包括一组或多组标识,所述标识以粘贴或覆盖的方式附着在手持终端壳体上。本实用新型借助手持终端壳体上的可供使用者方便开启(或关闭)的多种标识别,使使用者的手持终端具备了个性化标识,以区别于其它使用者的手持终端。

Description

带个性标识的手持终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通讯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带个性标识的手持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移动通讯事业的不断发展,各种移动通讯手持终端,如手机越来越普及,各种款式的移动通讯终端不断推陈出新。但是人们在使用这些手持设备,如手机,尤其是在举行会议、聚会、外出旅游等多人在场的场合,人们往往会遇到下面的问题:相邻人员若都在使用同一品牌、同一型号的手机时,若大家的手机放置在一起或很接近的位置时,就很容易搞不清到底那一部手机是自己的手机,因此容易出现错拿别人手机,造成误会和尴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个性标识的手持终端,用于从众多相同品牌的移动通讯手持终端中区分属于自己的手持终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个性标识的手持终端,包括手持终端壳体,在壳体上还包括一组或多组标识,所述标识以粘贴或覆盖的方式附着在手持终端壳体上。
在具有个性标识的手持终端中,所述标识粘贴在所述手持终端壳体上,并留有用于开启的封启,通过拉动封启撕掉所述标识。
所述具有个性标识的手持终端中,所述标识为覆盖在所述手持终端壳体上的一层薄膜,通过刮开所述薄膜以除去所述标识。
所述具有个性标识的手持终端中,还包括与所述标识对应的覆盖物,所述覆盖物覆盖在所述标识之上,通过将所述覆盖物取走,显示相应的所述标识。
所述具有个性标识的手持终端中,所述覆盖物由不透明材料制成,粘贴在所述标识上,将其覆盖,并留有用于开启的封启,通过拉动封启撕开所述覆盖物以显示所述标识。
所述具有个性标识的手持终端中,所述覆盖物为覆盖在所述标识上的一层薄膜,通过刮开所述覆盖物以显示所述标识。
所述具有个性标识的手持终端中,还包括与所述标识对应的覆盖物,所述覆盖物粘贴在所述手持终端壳体上,用以将所述覆盖物从所述手持终端壳体上取下来后覆盖在所述标识上。
上述具有个性标识的手持终端中,所述标识为色带,或具有数字形状、图案形状、字母形状和文字形状的一种或任意几种形状组合的标识层。
上述具有个性标识的手持终端中,所述标识为一层或多层,当为多层时,所述标识直接接触或以间隔物间隔。
所述具有个性标识的手持终端中,所述间隔物由不透明材料制成,粘贴在所述标识上,将其覆盖,并留有用于开启的封启。
本实用新型借助手持终端壳体上的可供使用者方便开启(或关闭)的多种标识别,使使用者的手持终端具备了个性化标识,以区别于其它使用者的手持终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手持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中的手持终端使用标识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中的手持终端使用标识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手持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3中将覆盖物取下时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3中将所有标识的覆盖物取下后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3中手持终端使用标识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中手持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4中将覆盖物取下时的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4中取下一个标识的覆盖物后的示意图。
图12为实施例4中取下两个标识的覆盖物后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中手持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实施例5中取下一个覆盖物覆盖一个标识后的示意图。
图15为实施例6中多层标识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实施例7中带有间隔物的多层标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参见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手持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在手持终端壳体1上以粘贴的方式附着标识11,标识11为不同颜色的色带,如红色、蓝色、灰色、黄色、棕色。这五组色带直接粘贴在手持终端壳体1上,为了撕、拉方便,每一个色带均留有一个封启13,具体结构如图2所示,在色带的一端留有一个与色带相连的封启13,该封启13与色带相连,但没有与色带一样附着在手持终端壳体上,所以,当拉动该封启13时,带动与其连接的色带,便可以将色带从手持终端壳体1撕掉。
具有本实施例1的手持终端,在末使用个性化标识时,所有同型号的手持终端外观均一样,如图1所示,当有多个人均使用这款手持终端时,可以自身喜好,撕掉一条或多条色带。如图3和图4所示,用以区分本人和他人的手持终端。根据计算,不同的开启组合,可形成数十种或更多种个性化标识。
实施例2
实施例1中的色带是粘贴在手持终端的手持终端壳体1,在本实施例中,色带是覆盖在所述手持终端壳体1上的一层薄膜,如以细小的粉粒通过涂敷的方式在手持终端壳体1形成一层薄膜涂层,通过刮开所述薄膜涂层以除去所述标识,同样可以达到实施例1中的效果。这里所述的薄膜涂层可以为目前使用的发票开奖区的薄膜涂层。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在所述手持终端壳体1还可以包括与所述标识对应的覆盖物22,所述覆盖物22覆盖在所述标识21之上,通过将所述覆盖物22取走,显示相应的所述标识21。如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覆盖物22由不透明或半透明材料,如塑料薄膜制成,粘贴在所述标识21上,将其覆盖,并留有用于开启的封启,通过拉动封启撕开所述覆盖物以显示所述标识,该封启的饿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如图2所示,在此不再赘述。
参见图6,为实施例2中将覆盖物22取下时的示意图,将所有标识的覆盖物全部取下后,如图7所示。在末使用个性化标识时,由于所有标识的覆盖物全部取下后,如图7所示,在末使用个性化标识时,由于所有的标识均由覆盖物覆盖,此时,所有的手持终端均一致,当需要标识自己的手持终端时,通过有选择地撕开一条色带或多余不同组合的色带上的覆盖物,如图8所示,即可将自己的手持终端与其他人的手持终端分开,简单、易操作,且标识明显。另外,为了使使用者选择个性化标识,覆盖物22也可以是半透明的。
实施例4
另外,所述的覆盖物也可以是覆盖在所述标识上的一层薄膜,如图10所示,在所述手持终端壳体1附着不同的个性标识3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个性标识31为一组或多组具有不同图案形状的标识层,其上覆盖有覆盖物32,该覆盖物32为薄膜,通过刮开不同图案上覆盖物32的薄膜,显示所述的图案。全部刮开薄膜,显示所述的图案。全部刮开薄膜后,如图9所示。取下一个标识31的覆盖物32后的示意图如图11所示,取下两个标识31的覆盖物32后的示意图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薄膜与实施例2中的薄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5
另外,所述覆盖物并不覆盖在标识上,而是覆盖在所述手持终端壳体1上,如图13所示,在手持终端壳体1附着不同的个性标识4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个性标识41为不同的图案,在个性标识41下方粘贴有与个性标识41相同数量的覆盖物42。没有使用所述标识41时,所有的手持终端都是一样。如图13所示,当人们需要使用标识来区分自己与他人的手持终端时,可以将所述覆盖物42从手持终端壳体1取下后粘贴在标识41上,将所述标识41遮挡住,如图14所示。这样,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的标识,便可以将自己与他人的区分开。本实用例中的覆盖物42可以是目前常使用的不干胶。
实施例6
所述手持终端壳体1上的标识也可以为多层,当为多层时,所述标识可以直接接触,但应该可以依次取下,而不互相影响,如图15所示,共有三层标识51A、51B、51C重叠在一起,并分别露出其各自的封启53A、53B、53C。可以通过依次撕掉最上面标识,显示不同的标识。
实施例6
另外,每一层的标识之间也可以以间隔物间隔。所述间隔物由不透明材料制成,粘贴在所述标识上,将其覆盖,并留有用于开启的封启,其上一层的标识覆盖在所述间隔物上,其上又覆盖着间隔物,如此类推,可以有多层,如图16所示,标识61A上覆盖有间隔物,即覆盖物62A,该覆盖物62B的标识(图中未示出),带有覆盖物62B的标识覆盖在覆盖物62C的标识上,以此类推可以重叠下去。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标识可以为不同颜色的色带,如实施例1、2所示,也可以是具有各种图案的标识层,如实施例3、4所示。另外,也可以具有数字形状,字母形状和文字形状的一种或任意几种形状组合的标识层,原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上述手持终端可是是手机、PDA等。本实用新型,既带有个性化标识的手持终端在出厂时外观一致,也可以根据用户需求量身定做。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10)

1. 一种具有个性标识的手持终端,包括手持终端壳体,其特征在于,在壳体上还包括一组或多组标识,所述标识以粘贴或覆盖的方式附着在手持终端壳体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个性标识的手持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粘贴在所述手持终端壳体上,并留有用于开启的封启,通过拉动封启撕掉所述标识。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个性标识的手持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为覆盖在所述手持终端壳体上的一层薄膜,通过刮开所述薄膜以除去所述标识。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个性标识的手持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个性标识的手持终端中,还包括与所述标识对应的覆盖物,所述覆盖物覆盖在所述标识之上,通过将所述覆盖物取走,显示相应的所述标识。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个性标识的手持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物由不透明材料制成,粘贴在所述标识上,将其覆盖,并留有用于开启的封启,通过拉动封启撕开所述覆盖物以显示所述标识。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个性标识的手持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物为覆盖在所述标识上的一层薄膜,通过刮开所述覆盖物以显示所述标识。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个性标识的手持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标识对应的覆盖物,所述覆盖物粘贴在所述手持终端壳体上,用以将所述覆盖物从所述手持终端壳体上取下来后覆盖在所述标识上。
8. 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具有个性标识的手持终端,其特征在于,上述具有个性标识的手持终端中,所述标识为色带,或具有数字形状、图案形状、字母形状和文字形状的一种或任意几种形状组合的标识层。
9. 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具有个性标识的手持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为一层或多层,当为多层时,所述标识直接接触或以间隔物间隔。
10. 根据权利要求9任一所述的具有个性标识的手持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个性标识的手持终端中,所述间隔物由不透明材料制成,粘贴在所述标识上,将其覆盖,并留有用于开启的封启。
CNU2007200730584U 2007-07-30 2007-07-30 带个性标识的手持终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114611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0730584U CN201114611Y (zh) 2007-07-30 2007-07-30 带个性标识的手持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0730584U CN201114611Y (zh) 2007-07-30 2007-07-30 带个性标识的手持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114611Y true CN201114611Y (zh) 2008-09-10

Family

ID=399663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720073058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114611Y (zh) 2007-07-30 2007-07-30 带个性标识的手持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114611Y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TE357719T1 (de) Farbwechselband, label, karte und spielzwischenvorrichtungen
CN201035841Y (zh) 带标识功能的饮料瓶
CN201114611Y (zh) 带个性标识的手持终端
US20040129712A1 (en) Customizable container identification system
CN106858935A (zh) 一种具有长效防水功能的智能手环
ATE329339T1 (de) Klebstoffbeschichtetes etikett mit tastgefühl
US6231952B1 (en) Identification card with integral removable tattoo
JP6324670B2 (ja) リストバンドおよびその使用方法
CN100393595C (zh) 具有个性化标识的饮料包装物
CN201882343U (zh) 一种可识别瓶贴
CN205881316U (zh) 镭射条防伪贴标
CN201207252Y (zh) 具有区分和识别功能的饮料容器标贴
CN201737348U (zh) 易识别的饮料瓶
CN201447175U (zh) 饮料瓶
EP1623404B1 (en) Information display arrangement
CN2287010Y (zh) 一种卫生纸
CN2532974Y (zh) 发光图案贴纸
CN207707354U (zh) 一种医院工作服
CN210516063U (zh) 一种老人提醒卡片
CN202332084U (zh) 一种方便识别辨认的饮料瓶瓶贴
CN103000080A (zh) 可再标识不干胶标签及其制造方法
JP3130119U (ja) 読取コード付きラベルシール
CN213535824U (zh) 一种便于标记不干胶包装材料
CN201351002Y (zh) 薄膜温敏拉线
CN201323023Y (zh) 中空排废标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