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105783Y - 有氧塑身车 - Google Patents

有氧塑身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105783Y
CN201105783Y CNU2007201552175U CN200720155217U CN201105783Y CN 201105783 Y CN201105783 Y CN 201105783Y CN U2007201552175 U CNU2007201552175 U CN U2007201552175U CN 200720155217 U CN200720155217 U CN 200720155217U CN 201105783 Y CN201105783 Y CN 201105783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ance
power supply
circuit
aerobic
friction li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72015521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戴力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U20072015521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105783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105783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105783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一种有氧塑身车,包括车体、阻尼器和可转动地安装在后轮轴上的后座,所述车体包括车把,钢丝盘,还包括安装在所述车体上的用以测试各项指标的测试系统。可以通过阻尼器进行健身、可以通过车后座进行原地和前行过程中的健身,最主要的是还可以检测出运动者在何时处于有氧运动状态,正确指导人们进行健身。

Description

有氧塑身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塑身器械,确切的说是一种可以使健身者清楚知道运动过程中各种指标的有氧塑身车。
背景技术
在当今健身塑形流行的时代,怎样才能正确的健身塑形很重要。大部分人认为只要运动]就能达到健身塑形的目的,其实任在运动过程中,一般随着运动强度的加大或运动时间的增长会依次呈现三种运动状态:混合运动状态->有氧运动状态->无氧运动状态,在混合运动状态(包括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时,只是消耗人体自身储存的能量,不能达到消耗脂肪的目的,只有在有氧运动时才开始消耗人体脂肪,从而达到健身塑形、减肥的目的,而无氧运动是之肌肉在“缺氧”的状态下告诉剧烈运动,是大负荷、瞬间性强的运动,在此过程中吸入的氧气少于所需的氧气,运动强度大,持续时间短,起不到燃烧脂肪的作用。
因此,清楚自己在什么时候处于什么运动状态是非常重要的,尤其要清楚自己在什么时候才是做有氧运动。现有的市面上的各种健身、塑形机无法随时清楚显示健身者的各项指标,如不清楚所处的运动状态,不清楚自己运动的时间,不清楚运动消耗的热量,不清楚耗氧量、心律等,使健身者盲目运动,不仅达不到健身塑形的目的,反而可能影响身体健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动作时间精确从而能准确的在交流电源过零点动作的气体放电灯控制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有氧塑身车,包括车体、阻尼器和可转动地安装在后轮轴上的后座,所述车体包括车把,钢丝盘,还包括安装在所述车体上的用以测试各项指标的测试系统。
所述测试系统包括红外传感电路、接收红外传感电路信号的芯片以及连接于芯片输出端的有氧运动显示电路。
所述测试系统还包括混合运动显示电路和无氧运动显示电路。
所述有氧运动显示电路包括第一放大电路、发光二极管D1、电阻R4和电阻R7,所述芯片的输出端经过第一放大电路连接发光二极管D1的阴极,其阳极经过电阻R7连接电源,电源经过电阻R4为所述第一放大电路提供电源;
所述混合运动显示电路包括第二放大电路、发光二极管D2、电阻R5和电阻R8,所述芯片的输出端经过第二放大电路连接发光二极管D2的阴极,其阳极通过电阻R8连接电源,电源经过电阻R5为所述第二放大电路提供电源;
无氧运动显示电路包括第三放大电路、发光光二极管D3、电阻R6和电阻R12,所述芯片的输出端经过第三放大电路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D3的阴极,其阳极经过电阻R12连接电源,电源经过电阻R6为所述第三放大电路提供电源。
所述测试系统还包括蜂鸣报警电路,所述蜂鸣报警电路包括第四放大电路和蜂鸣器,所述芯片的信号输出端经过所述第四放大电路连接所述蜂鸣器。
所述测试系统还包括由所述芯片控制的时间显示灯、性别/年龄/体重显示灯、动态指标显示灯以及卡路里显示灯。
所述红外传感电路包括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电源通过上述电源开关电路为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提供电源,所述红外接收器接收所述红外发射器的返回信号并将信号传输给所述芯片。
所述阻尼器包括拨链器、主轴、拉圈、主动楔形块、被动楔形块、摩擦片组、弹簧及摩擦片套筒;
所述摩擦片套筒套设在主轴外,摩擦片套筒内的主轴上从左至右依次安装第一定位卡头、摩擦片组、第二定位卡头和被动楔形块,所述被动楔形块内壁设有突起,所述突起形成与主轴形状适配的孔,被动楔形块通过所述孔固定套设在主轴上,所述突起与所述第二定位卡头之间装设所述弹簧,主动楔形块左端与被动楔形块右端配合,主动楔形块右端穿过所述摩擦片套筒连接所述拉圈,摩擦片套筒的左端与主轴之间设置有第一轴承,主动楔形块与主轴之间设置有第二轴承,钢丝盘固定在摩擦片套筒的两端,其中右端钢丝盘与主动楔形块之间通过轴承座安装有第三轴承,所述拨链器通过钢丝连接所述拉圈。
所述摩擦片组由动静两组摩擦片组成,静摩擦片组中间有孔,在孔上加工出花键,在主轴上安装摩擦片的位置上也有花键,静摩擦片组以花键的方式固定在主轴上,动摩擦片组外圆上加工出花键,摩擦片套筒内壁也有花键,动摩擦片组以花键的方式固定在摩擦片套筒上,所述被动楔形块与主动楔形块以螺旋线形配合。
所述后座包括顶面架、与所述顶面架同轴可转动连接的支撑板以及与顶面架垂直连接的纵向的支撑架,其中所述支撑板的长度大于所述顶面架的长度,所述纵向的支撑架的下端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主轴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一种有氧塑身车,包括车体、阻尼器和可转动地安装在后轮轴上的后座,所述车体包括车把,钢丝盘,还包括安装在所述车体上的用以测试各项指标的测试系统。可以通过阻尼器进行健身、可以通过车后座进行原地和前行过程中的健身,最主要的是还可以同过测试系统检测出运动者在和是处于有氧运动状态,正确指导人们进行健身。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图;
图2是红外传感电路与第一放大电路连接的结构图;
图3是有氧运动显示电路、无氧运动显示电路、混合运动显示电路、蜂鸣报警电路及芯片连接的电路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阻尼器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车后座放放倒到车后轮下面时的使用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参照图1,一种有氧塑身车,包括车把100、所述车把100上安装有红外传感器101和仪表盘102,所述红外传感器101内设红外传感电路,所述仪表盘102内设芯片U1和有氧运动显示电路II,所述红外传感电路通过芯片U1连接有氧运动显示电路II。所述红外传感器101可以通过磁铁的方式与车把100连接,可以根据手的位置在一定范围内适当移动,更加灵活,而且如果该红外传感器101坏掉需要更换或维修时,可将其很方便的摘离车把100,便于拆装和维修,当然,不排除其他的安装方式。
参照图2和图3,所述红外传感电路包括红外发射器、电源开关电路III和红外接收器,本实用新型的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是采用发光二极管VD1和发光二极管VD2外设红外罩而成。图3中的电源开关电路III是为了防止用电浪费而设置的,包括由三极管Q1和三极管Q7组成的第一达林顿管,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电阻R14连接电源,同时连接所述芯片U1的信号输出端,其集电极通过电阻R2连接电源,三极管Q7的集电极接地。电源开关电路III的三极管Q7的集电极分别连接红外发射器的阳极和红外接收器的阴极。由于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的耗电量比较大,需要供电时,通过芯片U1控制第一达林顿管导通,为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提供电源,不需要时利用芯片U1第一达林顿管截止,切断电源,从而保证电源的充分合理利用,避免浪费。
所述红外传感电路通过第一放大电路IV连接到述芯片U1的输入端。所述第一放大电路IV优选为依次连接的三级运算放大电路,其中第一级运算放大电路包括第一运算放大器U1A,其同相输入端连接有由电容C1和电阻R3组成的滤波电路,还分别通过分压电阻R6和分压电阻R13连接电源,其反相输入端通过由电阻R4和电容C2组成的滤波电路连接电源,同时通过由电阻R7和电容C4组成的谐振电路连接其输出端,其输出端通过滤波电容C5连接第二级运算放大电路。
第二级运算放大电路包括第二运算放大器U1B,其同相输入端连接上述第一级运算放大电路的滤波电容C5,还分别通过分压电阻R8和分压电阻R14连接电源,其反相输入端通过由电阻R5和电容C3组成的滤波电路连接电源,同时通过由电阻R9连接其输出端。
第三级运算放大电路包括第三运算放大器U1C,其同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16连接第二运算放大器U1B的输出端,其反相输入端通过电阻R11和分压电阻R10和分压电阻R15连接电源,其同相输入端还通过电阻R12连接电源。上述红外处传感电路通过插接件J1连接芯片U1。
由于红外接收器接收到的信号非常微弱,该信号经过上述三级放大电路放大后变成芯片U1可以接收到的合适大小的信号。当然,上述运算放大电路也可以为一级、两级或四级、五级等,也可以为其他放大电路。在运动时,将手放置于所述红外传感器2处,控制红外发射器通过手向人体发射红外信号,红外信号根据运动者血管的充血量来测量人体的运动状态,并返回红外信号,红外接收器接收该返回的红外信号传输给芯片U1进行处理。
参照图3,所述有氧运动显示电路II包括发光二极管D1,发光二极管D1设置在仪表盘3的外壳上,电源通过由三极管Q3和三极管Q9组成的第二达林顿管连接发光二极管D1的阴极,三极管Q3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4连接电源,其基极连接所述芯片U1的输出端,三极管Q9的集电极所述发光二极管D1的阴极,发光二极管D1的阳极通过电阻R7连接电源。当运动者处于有氧运动状态时,所述芯片U1控制所述发光二极管D1发光,提示运动者处于有氧运动状态。
参照图4,本实用新型有氧塑身车还包括阻尼器,所述阻尼器包括有摩擦片套筒200通过第一轴承201套设在主轴202外,摩擦片套筒200内的主轴202上从左至右依次安装第一定位卡头203、摩擦片组204、第二定位卡头205和被动楔形块206(从左至右的方向只是为了便于表述各组成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实际当中可能反向安装),所述被动楔形块206内壁环绕设有突起207,所述突起207形成与主轴形状相近的孔,被动楔形块206通过所述孔固定套设在主轴202上,所述突起207与所述第二定位卡头205之间装设所述弹簧208,主动楔形块209与主轴202之间设置有第二轴承210,主动楔形块209左端与被动楔形块206右端配合,主动楔形块209右端穿过所述摩擦片套筒200连接所述拉圈211,钢丝盘212固定在摩擦片套筒200的两端,其中右端钢丝盘212与主动楔形块209之间通过轴承座213安装有第三轴承214,第一轴承201和第二轴承210在外侧用螺帽215定位,拨链器216通过钢丝连接所述拉圈211。摩擦片组由动静两组摩擦片组成,静摩擦片租中间有孔,在孔上加工出花键,在主轴上安装摩擦片的位置上也有化键,静摩擦片组以花键的方式固定在摩擦片套筒上,动静摩擦片以一一交替的方式排列。上述主动楔形块与被动楔形块咬合部分的店端面为内外直径相同的圆环,主动端面上的部分为圆柱螺旋线的四分之一,沿断案排列共计四个相同的部分,所述被动楔形块与主动楔形块相匹配。当主动楔形块做旋转运动时,使被动楔形块沿轴向做直线运动,从而增加或减少对摩擦片阻的正压力,达到增大或减少阻尼的作用。这种结构的优点是使被动楔形块沿轴向做直线运动时,能始终使被动楔形块与摩擦片阻接触的表面受压均匀,从而使阻尼器运动平稳,转动时的电阻你基本一致,可防止摩擦片阻一面受力倾斜而卡死。车把100上的拨链器钢丝与拉圈相连(连接处装有回位弹簧),拉圈可以绕主轴旋转,拨动拨链器,使拨链器连接的钢丝带动主动楔形块砖动一定角度,使被动楔形块沿轴向摩擦片组方向移动时,动静摩擦片之间接触,相互摩擦,产生阻尼,其阻尼的大小取决于被动楔形块对摩擦片组市价的压力,即拉圈转动的角度,再回拨拨链器,拉圈回位,主动楔形块与被动楔形块分离,动静摩擦片分离,阻尼减弱或消失。
该阻尼器的各种零部件都可用普通加工技术制造,可替代自行车后轴总成安装在安装在各种自行车上,也可邵加改造安装在跑步机等需要提供可编组你器的健身器材上。
参照图5,本实用新型有氧塑身车的后座包括顶面架300、与所述顶面架300同轴可转动连接的支撑板301以及与顶面架垂直连接的纵向的支撑架302,优选的,支撑板301的宽度等于顶面架300的长度,支撑板301的长度大于顶面架300的宽度,纵向的支撑架302的下端可转动地安装在主轴202上。此支撑板有两个作用:一是需要本有氧塑身车固定在原地不动时,将后座翻到后车轮的下面,将支撑板横置,由于支撑板的长度大于所述顶面架的长度,增大车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使整个车在原地固定不动时更加稳定。第二,需要有氧塑身车像普通自行车行走时,将后座翻到车后轮的上面,此时将所述支撑板翻转到与顶面架平行的位置,由于支撑板的长度大于顶面架的长度,因此可以辅助托载更多的货物,由于托载货物较多,因此也可以增加运动者的运动强度,起到健身的作用。
实施例2:
再参照图3,对于上述实施例的仪表盘102中还可以设置有混合运动显示电路V和无氧运动显示电路VI。混合运动显示电路V包括发光二极管D2,电源通过由三极管Q4和三极管Q10组成的第三达林顿管连接发光二极管D2的阴极,其中三极管Q4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5连接电源,其基极连接所述芯片U1的输出端,三极管Q10的集电极所述发光二极管D1的阴极,其阳极通过电阻R8连接电源。当运动者处于刚开始的混合运动状态时,所述芯片U1控制所述发光二极管D2发光,提示运动者处于混合运动状态。
无氧运动显示电路VI包括发光二极管D3,电源通过由三极管Q5和三极管Q6组成的第四达林顿管连接发光二极管D3的阴极,其中三极管Q5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6连接电源,其基极连接所述芯片U1的输出端,三极管Q6的集电极所述发光二极管D3的阴极,其阳极通过电阻R12连接电源。当运动者处于有氧运动后的无氧运动状态时,所述芯片U1控制所述发光二极管D3发光,提示运动者处于无氧运动状态。发光二极管D2、发光二极管D3设置在仪表盘3的外壳上。
实施例3,对于上述两种实施例,参照图3,所述仪表盘102中还可以包括蜂鸣报警电路VII,所述蜂鸣报警电路VII包括由三极管Q2和三极管Q8组成的第五达林顿管和蜂鸣器B1,蜂鸣器B1设置在仪表盘3的外壳上,电源通过由三极管Q5和三极管Q6组成的第四达林顿管连接所述蜂鸣器B1,其中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3连接电源,其基极连接所述芯片U1的输出端,三极管Q8的集电极连接所述蜂鸣器B1,当运动者处于刚开始的混合运动状态和有氧运动状态后的无氧运动状态时,芯片U1控制所述蜂鸣器B1报警,提示运动者处于不正确的运动状态,运动者可以根据需要调整运动状态。
优选的,所述仪表盘102上还包括由所述芯片U1控制的时间显示灯、性别/年龄/体重显示灯、动态指标显示灯以及卡路里显示灯(图1中未示出),它们均设置在仪表盘102的壳体上,设置成液晶显示屏,液晶显示屏的背光灯采用4个并联连接的发光二极管D10、D11、D12、D13,并通过上述电源开关电路III和插接件J2为它们提供电源。
上述芯片U1的输入端连接各种控制按键,通过控制按键为电路提供控制信号。
本实用新型有氧塑身车还可以设置壳折叠结构,在需要室内健身时,可将车后座放置于车后轮下方,进行原地训练,也可将车后座放置在车后轮上方,就可骑车像自行车一样前行,这样,既可以前行,还可以通过阻尼器健身,须而且可以通过折叠结构折叠起来,便于运输。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 一种有氧塑身车,包括车体、阻尼器和可转动地安装在后轮轴上的后座,所述车体包括车把,钢丝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所述车体上的用以测试各项指标的测试系统。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氧塑身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系统包括红外传感电路、接收红外传感电路信号的芯片以及连接于芯片输出端的有氧运动显示电路。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氧塑身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系统还包括混合运动显示电路和无氧运动显示电路。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有氧塑身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氧运动显示电路包括第一放大电路、发光二极管D1、电阻R4和电阻R7,所述芯片的输出端经过第一放大电路连接发光二极管D1的阴极,其阳极经过电阻R7连接电源,电源经过电阻R4为所述第一放大电路提供电源;
所述混合运动显示电路包括第二放大电路、发光二极管D2、电阻R5和电阻R8,所述芯片的输出端经过第二放大电路连接发光二极管D2的阴极,其阳极通过电阻R8连接电源,电源经过电阻R5为所述第二放大电路提供电源;
无氧运动显示电路包括第三放大电路、发光光二极管D3、电阻R6和电阻R12,所述芯片的输出端经过第三放大电路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D3的阴极,其阳极经过电阻R12连接电源,电源经过电阻R6为所述第三放大电路提供电源。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氧塑身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系统还包括蜂鸣报警电路,所述蜂鸣报警电路包括第四放大电路和蜂鸣器,所述芯片的信号输出端经过所述第四放大电路连接所述蜂鸣器。
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氧塑身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系统还包括由所述芯片控制的时间显示灯、性别/年龄/体重显示灯、动态指标显示灯以及卡路里显示灯。
7. 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氧塑身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传感电路包括红外发射器、红外接收器、电源开关电路,电源通过电源开关电路为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提供电源,所述红外接收器接收所述红外发射器的返回信号并将信号传输给所述芯片。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氧塑身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器包括拔链器、主轴、拉圈、主动楔形块、被动楔形块、摩擦片组、弹簧及摩擦片套筒;
所述摩擦片套筒套设在主轴外,摩擦片套筒内的主轴上从左至右依次安装第一定位卡头、摩擦片组、第二定位卡头和被动楔形块,所述被动楔形块内壁设有突起,所述突起形成与主轴形状适配的孔,被动楔形块通过所述孔固定套设在主轴上,所述突起与所述第二定位卡头之间装设所述弹簧,主动楔形块左端与被动楔形块右端配合,主动楔形块右端穿过所述摩擦片套筒连接所述拉圈,摩擦片套筒的左端与主轴之间设置有第一轴承,主动楔形块与主轴之间设置有第二轴承,钢丝盘固定在摩擦片套筒的两端,其中右端钢丝盘与主动楔形块之间通过轴承座安装有第三轴承,所述拨链器通过钢丝连接所述拉圈。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有氧塑身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片组由动静两组摩擦片组成,静摩擦片组中间有孔,在孔上加工出花键,在主轴上安装摩擦片的位置上也有花键,静摩擦片组以花键的方式固定在主轴上,动摩擦片组外圆上加工出花键,摩擦片套筒内壁也有花键,动摩擦片组以花键的方式固定在摩擦片套筒上,所述被动楔形块与主动楔形块以螺旋线形配合。
10.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有氧塑身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座包括顶面架、与所述顶面架同轴可转动连接的支撑板以及与顶面架垂直连接的纵向的支撑架,其中所述支撑板的长度大于所述顶面架的长度,所述纵向的支撑架的下端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主轴上。
CNU2007201552175U 2007-07-11 2007-07-11 有氧塑身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105783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1552175U CN201105783Y (zh) 2007-07-11 2007-07-11 有氧塑身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1552175U CN201105783Y (zh) 2007-07-11 2007-07-11 有氧塑身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105783Y true CN201105783Y (zh) 2008-08-27

Family

ID=399575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720155217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105783Y (zh) 2007-07-11 2007-07-11 有氧塑身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105783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88020A (zh) * 2012-06-01 2012-09-26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骑自行车所消耗卡路里的动态测量系统
WO2021114293A1 (zh) * 2019-12-13 2021-06-17 苏州锂智车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自行车的减速组件、支撑装置及自行车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88020A (zh) * 2012-06-01 2012-09-26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骑自行车所消耗卡路里的动态测量系统
CN102688020B (zh) * 2012-06-01 2013-09-18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骑自行车所消耗卡路里的动态测量系统
WO2021114293A1 (zh) * 2019-12-13 2021-06-17 苏州锂智车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自行车的减速组件、支撑装置及自行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77718C (zh) 自行车显示系统及自行车变速系统
WO2010134664A1 (ko) 발전 겸용 전동기에 의한 추진력을 갖는 자전거
CN106064663A (zh) 用于自行车的控制系统
CN201105783Y (zh) 有氧塑身车
WO2015020421A9 (ko) 운동정보를 제공하는 자전거 주행시스템
CN202161748U (zh) 一种能发电的平衡滚筒
CN205203244U (zh) 一种健身电动车
CN207614268U (zh) 一种智能坐推训练器
CN206372452U (zh) 一种压腿训练器
CN207012483U (zh) 一种洗衣运动单车
CN206479186U (zh) 一种自行车测速装置
CN206231504U (zh) 一种具有健康监测的自行车
CN205906163U (zh) 双能量跑步机
CN205365937U (zh) 一种四轮折叠智能平衡车
CN108905085A (zh) 一种综合体育教育装置
CN212548133U (zh) 健身自行车
CN208302055U (zh) 一种智能单车
CN204437975U (zh) 一种健身休闲节能路灯
CN205127284U (zh) 自行车健身装置
CN109591944A (zh) 一种山地越野自行车上坡助力设备
CN208582914U (zh) 一种户外健身车
CN212308743U (zh) 采用太阳能新能源供电的智能推举训练器
CN207614261U (zh) 一种智能蹬力训练器
CN102913842A (zh) 可移动运动器械照明系统
GB2620829A (en) Electric bicycle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