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097065Y - 光学摄影镜头用的电磁快门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学摄影镜头用的电磁快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097065Y
CN201097065Y CNU2007201815147U2007201815147U CN200720181514U CN201097065Y CN 201097065 Y CN201097065 Y CN 201097065Y CN U2007201815147U2007201815147 U CNU2007201815147U2007201815147 U CN U2007201815147U2007201815147U CN 200720181514 U CN200720181514 U CN 200720181514U CN 201097065 Y CN201097065 Y CN 201097065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pedestal
electromagnetic
blades
l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7201815147U20072018151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琨峰
刘高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TA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T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TA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T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7201815147U20072018151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097065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097065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097065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hutters For Cameras (AREA)

Abstract

一种光学摄影镜头用的电磁快门装置,包括一支撑机构、二叶片及一电磁促动机构,支撑机构包含有基座,及与基座组合的盖体,及包含有相对应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光通孔,两叶片平行于盖体以各枢设于基座及盖体之间,且可开闭供光线通过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光通孔,两叶片各设有套设孔,电磁促动机构组设于基座的侧缘中,包含有磁芯件、一与磁芯件组设的线圈件、一枢设于基座且垂直于盖体以带动两叶片移动的拨动轴,及一与拨动轴组设的磁性组件,拨动轴具有一拨动杆,两叶片的套设孔套入拨动杆;为此,具有能在非常有限的空间内,可达至体积缩小化的目的。

Description

光学摄影镜头用的电磁快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学摄影镜头用的电磁快门装置,尤指一种可应用于一掌上型行动装置所配备的微型光学摄影模块的电磁快门装置。
背景技术
近几年来,于移动电话、PDA等的掌上型移动装置中配备光学摄影模块的趋势已日益普遍,并且伴随着产品市场对掌上型行动装置功能要求更好及体积更小的市场需求下,令光学摄影模块已面临到更高画质与小型化的双重要求。目前掌上型行动装置所使用的光学摄影模块,其大致具有二种常见的光感器型态,一种为CCD(Charge-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组件),另一种为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
然而,光学摄影模块中会具有一快门模块,其用以解决影像曝光过程中的问题,而动作原理大致如下:具有配置在如CCD或CMOS等前方的光路以进行开闭动作的二快门叶片,及利用一如电磁阀(或可称电磁促动器)以控制快门叶片的产生开启或关闭的移动状态。当在摄影取景的待机状态下,将电磁阀通电后,即产生一电磁作用力而控制快门叶片开闭,以控制光感器受光或不受光,进而达到曝光的控制。例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1503046A专利即揭露出此种原理的快门模块。
上述专利案的快门模块中的快门叶片及电磁阀两者的间的设置方式,整体观的,采用相互平行的摆设方式,以使电磁阀可带动快门叶片产生移动,却造成快门模块整体的体积,其需要足够的尺寸厚度才可加以应用,若光学摄影模块为了追求小型化的市场要求下,此类设计态样较无法有效达至整体的体积缩小化,进而限制光学摄影模块中其它组件的配置,从而影响光学摄影模块达至微型化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光学摄影镜头用的电磁快门装置,以针对在有限的空间,能达至体积缩小化的目的,进而避免限制光学摄影模块中其它的组件的配置弹性,以有利于光学摄影模块达至微型化的发展。
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学摄影镜头用的电磁快门装置,包括:一支撑机构,包含有一基座,及一与该基座组合的盖体,该基座及该盖体开设有相对应的第一、第二光通孔;二叶片,相对地平行于该盖体以各枢设于该基座及该盖体之间,且可于一第一及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以开闭供光线通过的第一及第二光通孔,该等叶片各设有一套设孔;以及一电磁促动机构,组设于该基座的侧缘中,该电磁促动机构包含有一磁芯件、一与该磁芯件组设的线圈件、一枢设于该基座且垂直于该盖体以带动该等叶片移动的拨动轴,及一与该拨动轴组设的磁性组件,该拨动轴具有一拨动杆,该等叶片的套设孔套入该拨动杆;其中,该线圈件及该磁芯件用以产生一电磁场,该电磁场与该磁性组件的磁力线相互作用,进而产生一电磁推力,该电磁推力使该磁性组件转动,供带动该拨动轴转动,该拨动轴进而推动该等叶片于所述的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间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功效在于:电磁促动机构组设于基座的侧缘中,两叶片即与电磁促动机构间以相垂直式的摆置方式而设置,而拨动轴以垂直方向与两叶片连结,两者间并非以相互平行的摆设方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可有利于缩小整体结构的体积,进而能在非常有限的空间内,以有效运用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快门装置,从而可有利于本实用新型达至体积缩小化的目的,以避免限制光学摄影模块中其它的组件的配置弹性,有利于光学摄影模块达至微型化的发展,及掌上型移动装置(如移动电话或PDA等)达至薄型化的趋势。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部份组合平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叶片为开启时的作动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叶片为关闭时的作动状态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支撑机构1
基座10
基部11
上枢孔111       通口112
枢柱113         固定柱114
侧部12
定位槽121       突块122
第一光通孔13
定位柱14、15
容置空间16
盖体20
第二光通孔21    卡勾22
固定孔23
背盖30
第三光通孔31    卡扣32
下枢孔33        定位块34
叶片4a、4b
遮挡部41a、41b
肩部42a、42b
插孔43a、43b
套设孔44a、44b
电磁促动机构5
磁芯件50
基体51
开槽53
线圈件60
拨动轴70
主体71          枢杆72
拨动杆73        结合杆74
定位柱75
磁性组件80
通孔81
遮片9
第四光通孔91    透孔92
定位槽93        凹部9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学摄影镜头用的电磁快门装置,其供设置于一掌上型移动装置所配备的光学摄影模块中。该电磁快门装置包括有一支撑机构1、二叶片4a、4b及一电磁促动机构5,以及更可进一步包括一遮片9。
支撑机构1包含有一基座10、一盖体20及一背盖30。基座10具有一基部11、各一体连接于该基部11四侧缘的侧部12、一开设于基部11的第一光通孔13,及数个各突设于基部11及侧部12顶部的定位柱14、15。其中二侧部12间形成有一容置空间16,且三侧部12各形成有定位槽121,及各突设有位于每一定位槽121中的突块122,而基部11开设有一上枢孔111及一通口112,分别与容置空间16连通,且基部11突设有一枢柱113,及一固定柱114。
盖体20中央处开设有一第二光通孔21,及底部的三侧缘各突伸有卡勾22,且盖体20开设有二个固定孔23。背盖30中央处开设有一第三光通孔31,及顶部的三侧缘各突伸有卡扣32,且背盖30开设有一下枢孔33,及顶部侧端突设有定位块34。
两叶片4a、4b相对称的片体,各具有一遮挡部41a、41b、一由遮挡部41a、41b延伸的肩部42a、42b,及二间隔开设于肩部42a、42b的插孔43a、43b及套设孔44a、44b。
电磁促动机构系包含有一磁芯件50、一线圈件60、一拨动轴70及一磁性组件80。磁芯件50为一轭铁,其大致呈L型体,具有一基体51,及一开设于基体51的开槽53。拨动轴70具有一主体71、一自主体71一端延伸的枢杆72、一与枢杆72相间隔的自主体71同一端延伸的拨动杆73、一与拨动杆73相对地自主体71另一端延伸的结合杆74,及一由结合杆74末端面延伸的定位柱75。磁性组件80为呈一圆柱体的磁石,而开设有一通孔81,当然磁性组件80也可为其它呈圆柱体的具磁性材质件。线圈件60组设于磁芯件50的形成开槽53的壁柱上,而磁性组件80由通孔81而以套设的方式而组设于拨动杆73的结合杆74外。
遮片9为一板片体,其中央处开设有一第四光通孔91、一侧端部开设有一透孔92、一侧端凹设有一定位槽121,及与定位槽121相邻的一侧端凹设有凹部94。
组装时,电磁促动机构5组设于支撑机构1的基座10侧缘中,磁芯件50及线圈件60共同容置于基部11的两侧部12所形成容置空间16中而固定。拨动轴70枢设于基座10中,将拨动轴70的枢杆72及拨动杆73分别穿过基座10的上枢孔111及通口112,并由枢杆72枢穿于上枢孔111,使拨动轴70得以转动,并使磁性组件80位于容置空间16中与磁芯件50及线圈件60间隔相邻。
背盖30与基座10相结合,背盖30的每一卡扣32各定位于基座10的侧部12相对应的定位槽121中,且每一卡扣32末端部扣合于基座10相对应的定位槽121中的突块122而固定,进而卡扣背盖30于基座10,以加强磁芯件50及线圈件60的定位性,且背盖30的定位块34伸入至磁芯件50的开槽53中。同时,当背盖30卡扣于基座10时,拨动轴70的定位柱75则可枢入于背盖30的下枢孔33中,及使背盖30的第三光通孔31与基座的第一光通孔13相连通。
遮片9组设于基座10上,使第一光通孔13与第四光通孔91连通,由基座10的基部11的定位柱75卡入遮片9的透孔92中,及基部11的固定柱114卡入遮片9的定位槽121中而固定,且使得拨动轴70的枢杆72及拨动杆73对应至遮片9的凹部94处。其中,遮片9的第四光通孔91的孔径小于基座10及背盖30的第一光通孔13及第三光通孔31的孔径,使得遮片9可遮挡住基座10大部份的第一光通孔13。
两叶片4a、4b相对地设于基座10上,一叶片4b的插孔43b可套入基座10的枢柱113,使得此叶片4b得以可转动地枢设于基座10上,另一叶片4a的插孔43a可套入拨动轴70的枢杆72中,令此叶片4a相同地可转动地位于基座10上,同时,两叶片4a、4b的套设孔44a、44b可同时套入拨动轴70的拨动杆73(如图2所示),进而利用拨动杆73可推动两叶片4a、4b可同时于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间移动。
盖体20与基座10相组合,盖体20的每一卡勾22各定位于基座10相对应的定位槽121中,且每一卡勾22末端部扣合于基座10相对应的定位槽121中的突块122而固定,进而卡扣盖体20于基座10上,及同时使基座10的两定位柱75卡入盖体20的两固定孔23中而定位,使盖体20的第二光通孔21与遮片9的第五光通孔81,及基座10的第一光通孔13等对应而连通,进而形成一供影像曝光用(即供光线通过)的光通路,并且背盖30与盖体20相对地结合于基座10底部。当盖体20结合于基座10后,两叶片4a、4b及遮片9位于基座10及盖体20间,而遮片9位于两叶片4a、4b及基座10间,且两叶片4a、4b平行于盖体20,及拨动轴70垂直于盖体20。
为此,当本实用新型的线圈件60通电后,从而根据弗来明左手定则,当线圈件60导电时,其就会与磁芯件50共同产生一电磁场,此电磁场将与磁性组件80所具有的磁力线相互作用,进而产生一电磁推力,电磁推力使磁性组件80可产生转动,当磁性组件80转动时,即可同时带动拨动轴70转动;此时,拨动轴70的两拨动杆73可推动两叶片4a、4b开始移动,令两叶片4a、4b的遮挡部41a、41b可于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间移动而开闭(即开启或关闭)上述影像曝光用的光通路(即第一光通孔13至第四光通孔91)。进一步地说,例如:当两叶片4a、4b在第一位置时光通路可为开启的状态(如图3),反之,在第二位置时光通路即为关闭的状态(如图4)。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将电磁促动机构5组设于基座10的侧缘中(即侧部12),两叶片4a、4b与电磁促动机构5间以相垂直式的摆置方式而设置,而拨动轴70以垂直方向与两叶片4a、4b连结,两者间并非以相互平行的摆设方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可有利于缩小整体结构的体积,进而能在非常有限的空间内,以有效运用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快门装置,从而可有利于本实用新型达至体积缩小化的目的,以避免限制光学摄影模块中其它的组件的配置弹性,有利于光学摄影模块达至微型化的发展,及掌上型行动装置(如移动电话或PDA等)达至薄型化的趋势。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光学摄影镜头用的电磁快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支撑机构,包含有一基座,及一与该基座组合的盖体,该基座及该盖体开设有相对应的第一、第二光通孔;
二叶片,相对地平行于该盖体以各枢设于该基座及该盖体之间,且可于一第一及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以开闭供光线通过的第一及第二光通孔,该等叶片各设有一套设孔;以及
一电磁促动机构,组设于该基座的侧缘中,该电磁促动机构包含有一磁芯件、一与该磁芯件组设的线圈件、一枢设于该基座且垂直于该盖体以带动该等叶片移动的拨动轴,及一与该拨动轴组设的磁性组件,该拨动轴具有一拨动杆,该等叶片的套设孔套入该拨动杆;
其中,该线圈件及该磁芯件用以产生一电磁场,该电磁场与该磁性组件的磁力线相互作用,进而产生一电磁推力,该电磁推力使该磁性组件转动,供带动该拨动轴转动,该拨动轴进而推动该等叶片于所述的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间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摄影镜头用的电磁快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基座具有一基部,及各一体连接于该基部四侧的侧部,其中二侧部间形成有一供该磁芯件及线圈件容置的容置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摄影镜头用的电磁快门装置,其特征在于,三侧部各形成有定位槽,及各突设有位于每一定位槽中的突块,该盖体突伸有位于相对应的定位槽中的卡勾,每一卡勾末端部扣合于相对应的突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摄影镜头用的电磁快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括有一背盖,该背盖与该盖体相对地组设于该基座,该背盖突伸有位于相对应的定位槽中的卡扣,每一卡扣末端部扣合于相对应的突块,且该背盖设有与该第一、第二光通孔相对应的第三光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摄影镜头用的电磁快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括有一遮片,该遮片组设于该等叶片及该基座之间,该遮片设有一小于该基座的第一光通孔的孔径的第四光通孔,该第四光通孔与该第一、第二及第三光通孔相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摄影镜头用的电磁快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基部设有与该容置空间连通的一上枢孔及一通口,该拨动轴具有一主体、一自该主体一端延伸枢穿过该基部的上枢孔的枢杆,及一自该主体另一端延伸的结合杆,该拨动杆与该枢杆相间隔的自该主体同一端延伸且穿过该基部的通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摄影镜头用的电磁快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等叶片各设有一插孔,该基座的基部突设有一枢柱,该等叶片的插孔各套设入该基部的枢柱及该拨动轴的枢杆,该磁性组件设有一通孔,该通孔套设于该拨动轴的结合杆,以位于该容置空间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摄影镜头用的电磁快门装置,其特征在于,供设置于一掌上型移动装置所配备的光学摄影模块中。
CNU2007201815147U2007201815147U 2007-10-15 2007-10-15 光学摄影镜头用的电磁快门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097065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1815147U2007201815147U CN201097065Y (zh) 2007-10-15 2007-10-15 光学摄影镜头用的电磁快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1815147U2007201815147U CN201097065Y (zh) 2007-10-15 2007-10-15 光学摄影镜头用的电磁快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097065Y true CN201097065Y (zh) 2008-08-06

Family

ID=399241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7201815147U200720181514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097065Y (zh) 2007-10-15 2007-10-15 光学摄影镜头用的电磁快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097065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91341A (zh) * 2015-06-29 2015-10-21 南京理工大学 全自动滤波盒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91341A (zh) * 2015-06-29 2015-10-21 南京理工大学 全自动滤波盒
CN104991341B (zh) * 2015-06-29 2017-08-04 南京理工大学 全自动滤波盒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044212U (zh) 反射模块、相机模块和便携式电子设备
CN208937880U (zh) 光学防抖模块及包括该光学防抖模块的相机模块
CN102736358B (zh) 图像抖动修正装置
US20160154249A1 (en) Camera Module
US20080146297A1 (en) Sliding-type mechanism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KR100988211B1 (ko) 노광조건 전환 유니트 및 카메라 유니트
CN100541309C (zh) 照相机用快门驱动装置
US20100271717A1 (en) Lens driving device
CN201097065Y (zh) 光学摄影镜头用的电磁快门装置
JP2009008719A (ja) 光調節装置及び光学装置
CN212379629U (zh)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及光学装置
JP2010191130A (ja) 撮像装置
TWI493839B (zh) 無彈片音圈馬達致動器及其磁預壓力的校正方法
US7955008B1 (en) Magnet array member with more than four poles and shutter
CN110073287A (zh) 叶片驱动装置
US20090245780A1 (en) Shutter device
JP2008176061A (ja) 光量調整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KR101177450B1 (ko) 카메라용 셔터 장치
JP5223059B2 (ja) 露光条件切替ユニット及びカメラユニット
TW201225486A (en) Actuator, camera module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same
CN101520589A (zh) 快门装置
CN201075156Y (zh) 光学摄影镜头用的快门装置
JP5183898B2 (ja) 電磁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カメラ用羽根駆動装置
JP2018097225A (ja) 撮像用光学装置
TWI564648B (zh) 光圈裝置,驅動馬達及攝影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806

Termination date: 2010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