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076916Y - 两级夹紧钻夹头 - Google Patents

两级夹紧钻夹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076916Y
CN201076916Y CNU2006201579027U CN200620157902U CN201076916Y CN 201076916 Y CN201076916 Y CN 201076916Y CN U2006201579027 U CNU2006201579027 U CN U2006201579027U CN 200620157902 U CN200620157902 U CN 200620157902U CN 201076916 Y CN201076916 Y CN 201076916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e
sleeve
nut
pendulum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62015790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泽信
李桂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Weida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Weida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Weida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Weida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62015790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076916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076916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076916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ripping On Spind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披露了一种两级夹紧钻夹头,包括:机体,具有纵向中心轴线,所述机体中具有多个等分的斜孔;多个夹爪,设置在所述机体的斜孔内,所述夹爪后端具有外螺纹;外套,可旋转地套设在所述机体的外部;以及传动螺母,套设在所述机体上,并间接连接至所述外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行星齿轮机构,设置在所述外套和所述传动螺母之间。本实用新型能提供更大的夹紧力,并且结构简单,控制方便。

Description

两级夹紧钻夹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夹头,特别是一种具有第一和第二传动路径,能够以两级夹紧方式来夹紧工具的两级夹紧钻夹头。
背景技术
现有的旋转工具夹头,例如钻夹头,通常由机体、夹爪、螺母、轴承、防松装置和外套组成,机体与动力机具的传动心轴联接,三个夹爪分别安装在机体上三个均布的斜孔内,夹爪上有螺纹并与螺母形成螺纹传动,转动与螺母联接的外套时,可使夹爪沿导向槽相对机体移动,从而夹紧或松开工具柄。
以上结构由于夹爪与螺母之间的螺纹在工作负荷下产生很大的接触应力,使其相对滑动的摩擦力很大,因而通过螺母与夹爪之间的螺纹传动产生的夹紧工具柄的夹持力不易足够大,这就使得在负荷大和有震动的工况下,夹爪夹不牢工具柄。另外,已公开的几种防松结构,  由于结构的局限性而防松效果欠佳,例如PCT/CN02/00375,其结构有在振动和冲击工况下松动的隐患。
为了改善夹头的锁定性能,防止在工作过程中夹爪松脱,人们研究开发了多种防松脱功能的夹头,举例来说,美国专利No.031,925中披露了一种用于旋转工具的夹头。该夹头包括机体、后盖、三个夹爪、外套、棘爪座、棘爪以及控制件。其中,机体后端连接至驱动工具的传动轴。后盖固定设置在所述机体的后端。外套可旋转地套设在机体的外部,并且位于所述后盖的前面。外套内侧连接并驱动控制件。控制件压下棘爪件的后端,使其前端的棘爪与机体上设置的棘齿脱开。这种夹头的棘爪件在工作状态下其爪部与棘齿啮合。当拟松开被夹持的工具柄时,要先使爪部与棘齿完全脱离啮合。
中国专利公告CN 2059607公开了一种卡爪能快速移动的卡盘,用作车床附件,其结构包括卡爪、盘丝、基体、锥齿轮、介轮轴、中介齿轮、内齿圈等,盘丝的外边缘形状为圆柱齿轮。该卡盘保留了现有卡盘的慢速移动卡爪的功能,同时增加了使卡爪快速移动的功能。
中国专利公告CN 2671723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精密镗头,用作机床附件技术,其结构为:在主轴的下部安装有镗头体,在镗头体下方的滑槽中安装有滑块;镗头体内设有减速传动机构,差动齿圈空套在主轴的台阶上,差动齿圈的内齿圈与行星齿轮的上部分啮合,行星齿轮的下部分与调整环的上部分内齿圈啮合,调整环下部为模数内螺纹,与一个齿轮啮合,该齿轮传动另一齿轮,该另一齿轮与其下方的齿条啮合,齿条与滑块固定为一体。这种多功能精密镗头结构安装在铣床、钻床上,既能镗孔,又可加工工件端面。
中国专利公告CN 2480087公开了一种锁紧式钻夹头,包括有钻体、夹爪、丝母、前套、后套,三个夹爪分别安装在钻体中三个等分的斜孔内,丝母与安装在钻体斜孔中的夹爪啮合,前套、后套间设有锁紧控制环,钻体止推面和丝母间设有齿轮,丝母和前套之间连接固定一环形驱动件,环形驱动件还与锁紧控制环接合。
中国专利公开CN 1575921公开了一种用于将工具相对于工件定位的装置,包括可绕第一轴线旋转的第一托架,以及由第一托架所携带并可围绕由第一托架形成的第二轴线旋转的第二托架。第二轴线平行于第一轴线且与之形成偏心的关系。工具座以与第二轴线形成偏心的关系而固定到第二托架上,驱动机构选择性地围绕第一轴线旋转式驱动第一托架和围绕第二轴线旋转式驱动第二托架,从而选择性地定位工具夹头。固定在工具夹头中的工具可相对于工件沿选定的路径运动。
中国专利公告CN 1035046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手动和电动驱动器的非撞击型无键夹头,包括一带有可旋转的对开螺母的主体,该对开螺母上含有较细的螺纹,夹头还包括一组相同的、由该可旋转螺母驱动的可滑动夹爪。一抗摩擦轴承位于安装在主体上的可旋转螺母和轴承止推环之间。一离合器或转矩限定机构用以限定夹紧转矩至一预定值,而放松转矩可以是限定或非限定的。前套筒和后套筒可用结构塑料制成以降低制造成本。一较软的弹性抓握罩可设置在前套筒上以在夹头夹紧和放松的操作过程中提高抓握性能并使工具暂时夹紧定中。
以上这些现有技术从多个方面对夹头或类似的夹紧装置进行了改进,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但是这些夹头或夹紧装置仅通过一种方式进行夹紧操作,难以实现更大的夹紧力。另外,现有技术的这些夹头还存在锁紧不够可靠,结构较为复杂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提供更大夹紧力的两级夹紧式夹头。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在震动工况下能够更好地防止工具柄松脱的夹头。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同时具有多个设计夹紧力的夹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夹头,包括:机体,具有纵向中心轴线,所述机体中具有多个等分的斜孔;多个夹爪,设置在所述机体的斜孔内,所述夹爪后端具有外螺纹;外套,可旋转地套设在所述机体的外部;以及传动螺母,套设在所述机体上,并间接连接至所述外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行星齿轮机构,设置在所述外套和所述传动螺母之间。
其中,所述行星齿轮机构包括:齿轮连接套,相对所述钻体不可旋转地设置,其上具有内齿环部;齿轮套,相对所述钻体可旋转地设置,其上具有与所述内环部相对的第一轮齿部;以及至少一个行星轮,相对所述螺母不可旋转地设置,但可绕其自身轴线旋转,所述行星轮分别与所述齿轮套的第一轮齿部与所述齿环连接套的内齿环部啮合。
其中,所述夹头还包括:驱动摆支撑套,位于所述外套和所述传动螺母之间,连接到所述外套,并套设在所述机体上;驱动摆,设置在所述驱动摆支撑套上,并绕其与所述驱动摆动支撑套的连接部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摆动,其上具有第一驱动部和第二驱动部,分别沿第一传动路径和第二传动路径驱动所述传动螺母。
优选地,所述夹头装设于由动力源驱动的传动轴上,所述夹头包括:机体,具有纵向中心轴线,其后端连接至所述传动轴,以驱动所述机体绕所述中心轴线旋转,所述机体中具有多个等分的斜孔;多个夹爪,设置在所述机体的斜孔内,所述夹爪后端具有外螺纹,前端具有夹持部,所述夹爪通过螺纹传动而沿所述斜孔前后滑动,以夹紧或松开工具柄;外套,可旋转地套设在所述机体的外部;以及传动螺母,套设在所述机体上,并间接连接至所述外套,通过旋转所述外套可以驱动所述传动螺母,并且其内表面具有与所述夹爪的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以驱动所述夹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摆支撑套,位于所述外套和所述传动螺母之间,连接到所述外套,并套设在所述机体上;驱动摆,设置在所述驱动摆支撑套上,并绕其与所述驱动摆动支撑套的连接部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摆动,其上具有第一驱动部和第二驱动部,当处在所述第一位置时,通过所述第一驱动键,沿第一传动路径驱动所述传动螺母,而当处在所述第二位置时,通过所述第二驱动键,沿比所述第一传动路径提供更大夹紧力的第二传动路径驱动所述传动螺母。
其中,所述第一或第二驱动部分别为第一或第二驱动键,所述驱动摆在垂直于所述纵向中心轴线的水平面内摆动。
进一步地,所述夹头还包括螺母传动套,其上端固定连接在所述传动螺母上,下端设置有驱动槽,当所述驱动摆处在第一位置时,所述驱动摆的第一驱动键与所述螺母传动套的驱动槽驱动连接,从而所述驱动摆沿所述第一路径驱动所述传动螺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键沿夹紧旋转方向与所述螺母传动套的驱动槽接合的侧面为倾斜面,使得当所述第一驱动键与所述驱动槽接合并驱动所述螺母传动套时,所述驱动槽的相应侧面对所述驱动摆施加朝向其第二位置的分力。
进一步地,所述夹头还包括齿轮套,套装在所述机体与所述驱动摆支撑套之间,具有第一轮齿部和第二轮齿部;齿环连接套,其一端固定连接到所述机体上,另一端具有内齿环部,内齿环部上具有内轮齿;至少一个行星轮,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螺母传动套上,位于所述齿轮套的第一轮齿部与所述齿环连接套的内齿环部之间,并分别与二者啮合;其中,当所述驱动摆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驱动键与所述齿轮套的第二轮齿部啮合,从而所述驱动摆沿所述第二路径驱动所述传动螺母。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摆支撑套上设有弹性件,其与所述驱动摆的内侧接靠,将所述驱动摆沿径向向外偏压。
进一步地,所述螺母传动套的内表面上还设有一个或多个定位凹槽,当所述驱动摆在所述第二位置带动所述齿轮套转动过程中,所述第一驱动键可滑入所述定位凹槽。
进一步地,在所述螺母传动套上还设有止挡部,位于所述定位凹槽与所述驱动槽之间,防止所述驱动摆的第一驱动键在所述夹头夹紧过程中越过所述定位凹槽而进入所述驱动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夹头,其与所述第一方面的夹头的不同在于所述螺母传动套包括分开设置并连接的螺母套和传动套。
进一步地,所述螺母套上部固定套装在所述螺母上,下部设有槽,所述传动套上设有上部和下部轴支撑部,用于安装支撑行星轮的行星轮轴,其中所述上部轴支撑部为沿径向向外延伸的上部轴支撑臂,所述上部轴支撑臂与所述螺母套上的驱动槽驱动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套下部形成一裙部,所述裙部的顶壁作为与所述上部轴支撑部对应的所述下部轴支撑部。
进一步地,所述齿环连接套括分开设置的齿环套和内齿环,所述齿环套的上端固定安装在所述机体上,下端与所述行星轮对应的位置固定安装所述内齿环,所述内齿环的内表面设置有内轮齿。
其中,所述第一或第二驱动部分别为第一或第二驱动键,所述驱动摆在平行于所述纵向中心轴线的垂直面内摆动。
进一步地,所述夹头还包括螺母传动套,所述螺母传动套包括彼此连接的螺母套和传动套,所述螺母套上端固定连接在所述传动螺母上,所述传动套下端设置有驱动槽,当所述驱动摆处在第一位置时,所述驱动摆的第一驱动键与所述螺母传动套的驱动槽驱动连接,从而所述驱动摆沿所述第一路径驱动所述传动螺母。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摆的第一驱动键沿夹紧旋转方向与所述螺母传动套的驱动槽接合的侧面为倾斜面,使得当所述第一驱动键与所述驱动槽接合并驱动所述螺母传动套时,所述驱动槽的相应侧面对所述驱动摆施加朝向其第二位置的分力。
进一步地,所述夹头还包括:齿轮套,套装在所述机体与所述驱动摆支撑套之间,具有第一轮齿部和第二轮齿部;齿环连接套,其一端固定连接到所述机体上,另一端具有内齿环部;至少一个行星轮,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传动套上,位于所述齿轮套的第一轮齿部与所述齿环连接套的内齿环部之间,并分别与二者啮合;其中,当所述驱动摆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驱动键与所述齿轮套的第二轮齿部啮合,从而所述驱动摆沿所述第二路径驱动所述传动螺母。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摆是一体形成于所述驱动摆支撑套上的弹性部,所述驱动摆支撑套上具有至少一个驱动摆。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摆的自由端具有向上弯折形成的第一驱动键和向下弯折形成的第二驱动键。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摆支撑套上还具有至少一个沿轴向向下延伸的弹性支撑部,其与所述齿轮套的一表面接靠,用于使所述驱动摆支撑套相对所述齿轮套沿轴向向上移动而复位。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套的下表面上还设有一个或多个定位凹槽,当所述驱动摆在所述第二位置带动所述齿轮套转动过程中,所述第一驱动键可滑入所述定位凹槽。
进一步地,在所述传动套上还设有止挡部,位于所述定位凹槽与所述驱动槽之间,防止所述驱动摆的第一驱动键在所述夹头夹紧过程中越过所述定位凹槽而进入所述驱动槽。
进一步地,所述机体上安装有弹簧挡圈,所述弹簧挡圈位于所述齿轮套前面,中间设置有减摩组件。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夹头利用行星齿轮机构,可以提供更大的夹紧力。
驱动摆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驱动键和第二驱动键,其中第一驱动键使夹头沿第一路径进行第一阶段夹紧,在第一阶段夹紧结束后,第二驱动键使夹头沿第二路径以更大的夹紧力进行第二阶段夹紧。如此,通过两级夹紧,夹头可以提供更大的夹紧力。
通过同一驱动摆的两个驱动键实现对两个传动路径力的传递,结构简单,操纵方便。
当驱动摆在第二阶段夹紧结束后,其第一驱动键可以滑入与机体固定连接的传动套的定位凹槽中,保证了夹头在振动冲击工况下,能够防止螺母反向转动,从而防止松脱工具柄。
传动套上的多个定位凹槽能够为夹头提供多个不同的设计夹紧力,以满足不同的工作环境。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的目的、特点通过下文结合附图对优选实施例进行的描述而变得更加清楚。其中相同的结构部件使用相同的标号,并且为清楚起见,在有些图中某些零件被省略。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夹头的主视剖视图;
图2是沿图1中A-A向的剖视图,其中夹头处于夹紧第一阶段状态,此时驱动摆处于第一位置;
图3是沿图1中A-A向的剖视图,其中夹头处于夹紧第二阶段状态,此时驱动摆处于第二位置;
图4是沿图1中B-B向的剖视图;
图5是螺母传动套的仰视图;
图6是螺母传动套的主视剖视图;
图7是驱动摆支撑套的仰视图;
图8是驱动摆支撑套的主视剖视图;
图9是外套的俯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夹头的主视剖视图;
图11是螺母套的仰视图;
图12是螺母套的主视剖视图;
图13是传动套的主剖视图;
图14是传动套的仰视图;
图15是齿环连接套的装配主视图,其中齿环套和内齿环以键、槽联接方式联接;
图16是图15中的齿环连接套的仰视图;
图17是齿环连接套的装配主视图,其中齿环套和内齿环以止口过盈联接方式联接;
图18是图17中的齿环连接套的仰视图;
图19是齿轮套的主剖视图;
图20是图19中的齿轮套沿D-D向的剖视图。
图2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夹头的主视剖视图;
图22是图21中的螺母套的俯视图;
图23是图21中的齿轮套的俯视图;
图24是图21中的传动套的主视剖视图;
图25是图24中的传动套的仰视图;
图26是图21中的驱动摆支撑套的主视剖视图;
图27是图26中的驱动摆支撑套的俯视图;
图28是图27中沿H-H位置的局部展开视图;
图29是图21中的外套的俯视图。
符号说明
01机体           011斜孔
012细齿          02夹爪
03螺母           031细齿
04轴承           05外套
051槽            06前罩
07后盖           08齿环连接套
081内轮齿        082冲铆点
09螺母传动套     091冲铆部
092驱动槽        093a和093e定位凹槽
094止挡部        095和096轴支撑臂
097行星轮窗口    098和099轴孔
10行星轮         11行星轮轴
12齿轮套         121第一轮齿部
122第二轮齿部    123定位挡盘
13驱动摆支撑套        131弹性件
132承力键             133轴支撑臂
134和135轴孔          14a和14b一驱动摆
141第一驱动键         142第二驱动键
143轴孔               15驱动摆轴
16弹簧挡圈            17弹簧挡圈
18齿环套              181冲铆部
182联接键             183止口
19螺母套              191驱动槽
20传动套              21内齿环部
211轮齿               212键
213细齿               30传动套
304止挡部             321第二轮齿部
322矩形槽口           323定位挡盘
33驱动摆支撑套        331驱动摆
338弹性支撑部         35减摩组件
39螺母套              391槽口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夹头可用来夹持钻头、丝锥、铰刀等机加工工具。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在所描述的实施例中,相同的部分给出相同的名称及标号,其重复描述将省略。
在描述中,相对于夹头本身,以工具柄所在方向为“前”,动力源驱动轴所在的方向为“后”。在结合附图进行说明时,“前”通常也称为“下”,“后”通常也称为“上”。另有特别说明或者明显不能按照该说明来理解的情况除外。
第一实施例
参见图1,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夹头的第一实施例的主视局部剖视图。该夹头包括位于中心的机体01,该机体具有纵向中心轴线,其后端通过螺纹孔或锥孔与动力源的传动轴连接,其前端形成夹持工具柄的容置空间。机体01中具有多个围绕机体中心轴线均匀分布的斜孔011。机体01的外表面上还具有承力台012,承力台012的外表面具有细齿0121。
另外,机体01的前端的外表面上还形成两个环槽,其中分别装配有开口弹簧挡圈16和17。
多个夹爪02安装在机体01的斜孔011内,夹爪的后端具有不完整的外螺纹,前端具有夹持部,该夹持部近似多棱形,用于夹持工具柄。
机体01的后端固定设置有后盖07,该后盖07既可以通过孔和紧固件,也可以通过键与机体后端连接,或者也可以通过紧配合的方式进行连接。后盖07的周缘沿径向向外延伸,并与一外套05的后端相邻。可选择地,从07后盖的周缘可以进一步向前延伸,形成一握持部。
外套05设置在后盖07的前方,其可旋转地套设在所述机体01的外部,外套05的后端由后盖07封闭。参见图9,所示为外套05的俯视图。外套05的外表面形成握持部,其上可以具有便于握持的网纹或条纹。外套05的下端沿径向向内延伸形成凸缘,凸缘上形成有沿圆周均布的多个槽051。
机体外部还套装有螺母03,位于机体承力台012的前面,并且与承力台012之间设置有轴承04。螺母03与夹爪02通过螺纹传动,螺母外圆柱面有细齿031。
机体外部还套装有螺母传动套09,其上端固定套装在螺母03的有细齿的外圆柱面031上,并通过冲铆部091固定。结合参见图5和6,螺母传动套09的另一端有若干个驱动槽092、定位凹槽093a-093e,螺母传动套中部有若干对轴支撑臂095和096,其上有轴孔098和099。如图1所示,在轴支撑臂的轴孔098和099中安装行星轮轴11,每个行星轮轴11上安装有行星轮10。行星轮10部分地穿过矩形的行星轮窗口097而伸到螺母传动套09的壁外,用于与后面要描述到的齿环连接套08的内齿环部上的内轮齿081啮合。
再参见图5和图6,在螺母传动套09上还设有止挡部094,位于定位凹槽(093e)与驱动槽092之间的驱动槽092侧壁部,防止驱动摆14a、14b的第一驱动键141在夹头夹紧过程中越过定位凹槽093a、093e而进入驱动槽092。如果出现这种情况,由于弹性件131对驱动摆14a、14b的偏压作用,第二驱动键142会从齿轮套12的第二轮齿部122上脱开。
在机体01的承力台012固定套装一齿环连接套08,其上端是套筒状,通过冲铆部082与承力台012上的带有细齿的外圆柱面固定,下端内壁有内齿环部,内齿轮部上具有内轮齿081,内齿环部与行星轮10相啮合。
在机体01前中部活动套装一齿轮套12。结合参见图19和图20,齿轮套12上端,即靠近机体01中部的一端,具有第一轮齿部121,另一端具有第二轮齿部122,中间设有定位挡盘123,用于防止行星轮轴11沿轴向向前移动。当然,也可以不设置定位挡盘123,而通过在行星轮轴11上设置环槽,通过在环槽内安装弹簧挡圈与轴支撑臂095或096配合而实现行星轮轴11的轴向定位。
第一轮齿部121位于与行星轮10沿径向相对应的位置并与之啮合,第二轮齿部122位于与后面提到的驱动摆14a、14b的第二驱动键142沿径向相对的位置,并与之啮合。第一轮齿部121的齿是通常的齿轮齿,工作时与行星轮之间是相对动态的传动关系。而第二轮齿部122的齿是作为接合点,相当于键的功能,工作时与第二驱动键142之间是相对静态的驱动关系。
机体01上还套装有一驱动摆支撑套13,位于与齿轮套12的第二轮齿部122对应的位置。参见图7和图8,驱动摆支撑套13一端有轴支撑臂133,其上有轴孔134,另一端具有盘状凸缘,凸缘上有与轴孔134同轴的轴孔135,并且从凸缘上向端部延伸有承力键132。驱动摆支撑套13的中部有若干个弹性件131。该驱动摆支撑套13安装在齿轮套12和螺母传动套09之间并与螺母传动套09内壁活动配合。
驱动摆支撑套13安装有若干个驱动摆14a、14b,其一端有轴孔143,另一端两侧分别有第一驱动键141和第二驱动键142。驱动摆14a、14b活动套装在驱动摆轴15上,驱动摆轴15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孔134和135中。变力驱动摆14a、14b是装配在驱动摆支撑套上的可摆动的部件,弹性件131将驱动摆14沿径向向外侧偏压。在装配位置,驱动摆14a、14b的第一驱动键141与螺母传动套的驱动槽092啮合,此时驱动摆处于第一位置。驱动摆的第一驱动键141沿夹紧方向与螺母传动套09的驱动槽092接合的侧面相对所述驱动摆14a,14b在该点的圆周切向倾斜呈β角(<90°),从而当所述第一驱动键141与所述驱动槽092接合并驱动所述螺母传动套09时,所述驱动槽092的相应侧面对所述驱动摆14a,14b施加朝向第二驱动键142侧的分力,使第二驱动键142与齿轮套12的第一轮齿122啮合。这时,驱动摆处于第二位置。
另外,具有开口的弹簧挡圈16安装在机体前端的环槽中,将齿轮套12和驱动摆支撑套13在机体上轴向定位;外套05套装在齿环连接套08外,其前端有槽孔051与驱动摆支撑套组件13的承力键132相插装。前罩06安装在机体01前部和外套05前端。弹簧挡圈17将前罩06和外套05轴向定位。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该第一实施例的操作过程。
参见图1-3,沿图2中顺时针方向转动外套05,槽051推动驱动摆支撑套13转动,驱动摆支撑套13上的驱动摆14在弹性件131的偏压下,其上的第一驱动键141与螺母传动套09的驱动槽092啮合,因此螺母传动套09连同螺母03一同随外套05同向转动,螺母螺纹与夹爪螺纹传动,使夹爪沿机体中的斜孔前后移动,来夹紧或松开钻柄。正向转动外套05,使夹爪02前移并夹住钻柄。
此为夹紧第一阶段,传动路径为第一路径。通过适当地选择弹性件131的弹性力大小和β角(<90°)的大小,可以设定第一阶段的最大转动力矩N1。
若继续加力转动外套,当转动的力矩大于N1值时,驱动摆14会克服弹性件131的弹性压力和第一驱动键141与槽092侧壁的摩擦力,而绕驱动摆轴15摆动,使第一驱动键141从槽092中滑出,并受螺母传动套09内壁的支撑,迫使第二驱动键142与齿轮套12的第二轮齿部122啮合,进入夹紧第二阶段,所经过的传动路径为第二路径。
夹紧第二阶段是通过一行星齿轮机构的传动来放大转动力矩的,即外套05输入的力矩。通过槽051推动驱动摆支撑套13,驱动摆14a和14b转动,第二驱动键142与齿轮套12的驱动轮齿122啮合,同时,驱动摆14a和14b的第一驱动键141受螺母传动套09内壁的支撑并相对滑动。当驱动摆14a和14b随驱动摆支撑套13一起转动时,带动齿轮套12绕机体01转动。行星轮10与齿轮套12和齿环连接套08的内齿环部啮合。由于齿环连接套08与机体01是固定联接,因此小齿轮10同时带动螺母传动套(作为行星轮架)09和螺母03一同绕机体01转动。
由于从齿轮套12经过行星轮机构传动而使传递到螺母03的力矩放大了i倍(从螺母传动套09传递到齿轮套12的传动比i>1),因此螺母03受到的力矩近似等于从外套输入的力矩的i倍,因此夹爪02对钻柄的夹紧力近似等于普通夹头夹紧力的i倍。
根据设计的夹紧力的大小,在螺母传动套09的内侧表面上沿驱动摆14的第一驱动键滑过的位置进一步设计有若干个定位凹槽093a-093e。沿圆周方向,从定位凹槽093a至093e对应的夹紧力依次增大。当第一驱动键141滑入相应的定位凹槽(这时第二驱动键142仍与第二轮齿部122啮合)时,钻柄受到与设计位置所具有的大致相应的夹紧力。同时,第一驱动键141位于相应的定位凹槽093a-093e中时,还可在振动冲击工况下,防止螺母反向转动而导致松脱工具柄。
当松开工具柄时,先反向施加于外套05较大的力,使第一驱动键141从定位凹槽中滑出,继续转动至第一驱动键141与驱动槽092对应位置。这时,在弹簧件131的弹性力偏压下,第二驱动键142与驱动轮齿122脱开啮合,第一驱动键141与槽092啮合,这时继续反向转动外套可以较快地松开工具柄。
第二实施例
参见图10,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夹头的主视剖视图。
在该第二实施例中,用螺母套19和传动套20组合在一起代替了第一实施例中的一体结构的螺母传动套09的功能。
图11和图12示出了螺母套19的结构,图13和图14示出了传动套20的结构。螺母套19的下端形成驱动槽191,传动套20的上端具有轴支撑臂095。槽支撑臂095插接在驱动槽191内。
螺母套19上部固定套装在所述螺母03上,下部设有驱动槽191,传动套20上设有上部和下部轴支撑部,用于安装支撑行星轮10的行星轮轴11。传动套20的上部轴支撑部为沿径向向外延伸的上部轴支撑臂095,上部轴支撑臂095与螺母套19上的驱动槽191插接,将螺母套19和传动套20连接在一起。
传动套20下部形成一裙部,裙部的顶壁096’作为下部轴支撑部与上部轴支撑臂095相对应。
在传动套20上与行星轮10对应的位置设有行星轮窗口097,行星轮轴15安装在传动套20的外侧,并使行星轮10部分穿过该窗口097而与齿轮套12的第一轮齿部121啮合。
另外,在该第二实施例中,用齿环套18和内齿环21装配在一起代替了第一实施例中齿环组合套的功能。
第二实施例中内齿环21与齿环套18的装配方式图示了两种。
一种方式如图15和图16所示,齿环连接套包括分开设置的齿环套18和内齿环21,齿环套18的上端固定安装在机体01上,下端设有联接键182。内齿环21的外周缘上设置有键212,键212之间形成凹槽。联接键182与键212相互接插接,从而与键212之间的凹槽相配合,通过这样的键槽联接,然后在接合处通过冲铆部181铆定,从而固定联接。
另一种方式如图17和18所示,齿环套18的下端形成内部止口183,内齿环21的外圆柱面形成细齿213,通过将带有细齿213的内齿环21压入齿环套18的止口183中,形成过盈联接。
第二实施例的夹头的操作过程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不再赘述。
第三实施例
前述第一和第二实施中,驱动摆均是在垂直于机体01的纵向中心轴线的平面内进行摆动。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摆(331)在平行于所述纵向中心轴线的垂直面内摆动。
图2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夹头的主视剖视图。参见图21,所述夹头包括外套05、螺母套39、传动套30,齿轮套32、和驱动摆支撑套33。
参见图29,所示为外套05的俯视图。外套的下端连接前罩06,并具有多个槽051。
参见图26-28,示出了驱动摆支撑套33的结构。从图中可以看到,驱动摆支撑套33的下端具有多个承力键132,用于与外套05上的槽051配合,从而通过转动外套05来驱动驱动摆支撑套33。与前述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驱动摆331是一体形成于所述驱动摆支撑套33上的弹性部。从图27中可以看出,所述驱动摆支撑套33上具有三个驱动摆331。
所述驱动摆331是在所述驱动摆支撑套33的上表面上沿圆周方向剪切形成。每个驱动摆331的自由端具有向上弯折形成的第一驱动键141和向下弯折形成的第二驱动键142。从图26中可以看出,每个第一驱动键141上具有一个侧面为倾斜面,该倾斜面用于与传动套30的驱动槽092接合。
在每个驱动摆331的沿径向内侧的连续部形成一个弹性支撑部338。弹性支撑部338的中部向下弯曲延伸形成支撑。该弹性支撑部(338)与齿轮套32的定位挡盘323(后面将有描述)的上表面接靠,用于使驱动摆支撑套33相对齿轮套32沿轴向向上移动而复位。
参见图24和25,示出了传动套30的结构。传动套30的下端具有驱动槽092。所述传动套30的上下两端分别具有凸缘095’、096’,其上分别具有轴孔098、099,用于装设有行星轮轴11。再参见图21,在行星轮轴11上安装有行星轮10,使其位于凸缘095、096之间。行星轮轴011向上延伸到螺母03的下表面附近,向下延伸到驱动摆支撑套33的上表面附近,从而限定所述行星轮轴011的轴向位置,以防止所述行星轮轴(011)沿轴向前后移动。
参见图24和25,传动套30上设有行星轮窗口097,位于图21中与行星轮10对应的位置。行星轮轴11安装在传动套30的外侧,并使行星轮10部分穿过窗口097而与齿轮套32的第一轮齿部121啮合。
传动套30的下表面上还设有一个或多个定位凹槽093a,093e,当驱动摆331在第二位置带动齿轮套32转动过程中,第一驱动键141可滑入所述定位凹槽093a,093e。
在传动套30上还设有止挡部304,位于定位凹槽093e与驱动槽092之间,优选地,位于定位凹槽093e的邻接处,用于防止驱动摆331的第一驱动键141在夹头夹紧过程中越过定位凹槽093e而进入所述驱动槽092。该止挡部304可以是一体形成于传动套30上的止挡结构,也可以安装在其上的定位销。
如图21所示,齿轮套32套设在机体01上,其上具有第一轮齿部121和第二轮齿部321。结合参见图23所示,齿轮套32的下端形成有定位挡盘323,用于沿轴向支撑所述驱动摆支撑套33。第二轮齿部321形成于所述定位挡盘323的外周缘。
第一轮齿部121位于与行星轮10沿径向相对应的位置并与之啮合,第二轮齿部321位于与驱动摆331的第二驱动键142沿轴向的下方,并与之啮合。第一轮齿部121的齿是通常的齿轮齿,工作时与行星轮之间是相对动态的传动关系。而第二轮齿部321的齿是作为接合点,相当于键的功能,工作时与第二驱动键142之间是相对静态的驱动关系。
螺母套39和传动套30彼此连接,相当于第一实施例中的螺母传动套。结合参见图22,所示为螺母套的俯视图。螺母套39上端固定连接在传动螺母03上,下端内侧形成槽口391。该槽口用于穿过行星轮轴32,从而与支撑安装该行星轮轴32的传动套30连接在一起。可选择地,螺母套39和传动套30也可以一体形成。
另外,在机体01上安装有弹簧挡圈16,所述弹簧挡圈16位于所述齿轮套32前面,中间设置有减摩组件35。该减摩组件可以是平面滚动轴承,也可以是其他由低摩擦系数材料制成的减摩结构,如无油润滑结构。
以下结合附图,描述该第三实施例的夹头的操作过程。
参见图21,转动外套05,外套05上的槽051与驱动摆支撑套33上的承力键132接合,推动驱动摆支撑套33转动。驱动摆支撑套33上的驱动摆331的第一驱动键141与传动套30的驱动槽092啮合,因此传动套30连同螺母03一同随外套05同向转动,螺母螺纹与夹爪螺纹传动,使夹爪沿机体中的斜孔前后移动,来夹紧或松开钻柄。正向转动外套05,使夹爪02前移并夹住钻柄。
此为夹紧第一阶段,传动路径为第一路径。通过适当地选择驱动摆331的弹性力大小和倾斜面β角(<90°)的大小,可以设定第一阶段的最大转动力矩N1。
若继续加力转动外套,当转动的力矩大于N1值时,驱动摆331的第一驱动键141的倾斜面与槽092的相应侧壁之间相对滑动,同时驱动摆331绕其在驱动摆支撑套33上的连接部在平行于中心轴线的垂直平面内摆动,使第一驱动键141从槽092中滑出,并与传动套30下表面接触。这时第二驱动键142随之向下运动,与位于其下方齿轮套32的第二轮齿部122啮合,进入夹紧第二阶段,所经过的传动路径为第二路径。
夹紧第二阶段是通过一行星齿轮机构的传动来放大转动力矩的。在该夹紧第二阶段,外套05输入的力矩,通过槽051推动驱动摆支撑套33,驱动摆331的第二驱动键142进行齿轮套32的第二轮齿部122上的槽322,带动齿轮套32绕机体01转动。由于行星轮10与齿轮套32的第一轮齿部121和齿环连接套18上的内齿环21同时啮合,所以行星轮10、行星轮轴11和传动套30一同绕机体01转动,并通过传动套30带动螺母03转动,进一步进行夹紧操作。
根据设计的夹紧力的大小,在传动套30的下表面上沿驱动摆331的第一驱动键141滑过的位置设置若干个定位凹槽093a-093e。沿圆周方向,从定位凹槽093a至093e对应的夹紧力依次增大。当第一驱动键141滑入相应的定位凹槽(这时第二驱动键142仍与齿轮套32的第二轮齿部321啮合)时,钻柄受到与设计位置所具有的大致相应的夹紧力。同时,第一驱动键121位于定位凹槽093a-093e中相应的一个中时,可以在振动冲击工况下,防止螺母反向转动而导致松脱工具柄。
当松开工具柄时,先反向施加于外套05较大的力,使第一驱动键141从定位凹槽中滑出,继续转动至第一驱动键141与驱动槽092对应位置。这时,在弹性支撑部338的弹性力作用下,驱动摆331向上摆动,第二驱动键142与第二轮齿部321脱开啮合,第一驱动键141进入槽092。这时继续反向转动外套可以较快地松开工具柄。
以上结合多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描述。在理解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方面,术语“包括”一词及其派生词,是开放式术语,指明要有所述的特征、元件、组成部分、组、整体和/或步骤的出现,但并不排除其它未提及的特征、元件、组成部分、组、整体和/或步骤的出现。上述说明也适用于具有相近意思的词,例如术语“包含”、“具有”及其派生词。术语“连接”及其类似用语包括直接和/或间接连接,除非另有明确说明。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两个或多个固定连接的部件可以制成一体形成的整体部件,反之亦然,两个部件之间的相互配合结构,例如键、槽的位置可以互换,这种常规技术手段的变换均属于等同的技术方案。
尽管为了描述的目的,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两级夹紧钻夹头,包括:
机体(01),具有纵向中心轴线,所述机体中具有多个等分的斜孔(011);
多个夹爪(02),设置在所述机体(01)的斜孔(011)内,所述夹爪(02)后端具有外螺纹;
外套(05),可旋转地套设在所述机体(01)的外部;以及
传动螺母(03),套设在所述机体(01)上,并间接连接至所述外套(05);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行星齿轮机构,设置在所述外套和所述传动螺母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级夹紧钻夹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齿轮机构包括:
齿环连接套(08),相对所述钻体不可旋转地设置,其上具有内齿环部;
齿轮套(12),相对所述钻体可旋转地设置,其上具有与所述内环部相对的第一轮齿部;以及
至少一个行星轮(10),相对所述螺母不可旋转地设置,
但可绕其自身轴线旋转,所述行星轮(10)分别与所述齿轮套(12)的第一轮齿部(121)与所述齿环连接套(08)的内齿环部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级夹紧钻夹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驱动摆支撑套(13;33),位于所述外套(05)和所述传动螺母(03)之间,连接到所述外套(05),并套设在所述机体(01)上;
驱动摆(14a,14b;331),设置在所述驱动摆支撑套上,并绕其与所述驱动摆动支撑套(13;33)的连接部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摆动,其上具有第一驱动部(141)和第二驱动部(142),分别沿第一传动路径和第二传动路径驱动所述传动螺母(0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两级夹紧钻夹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或第二驱动部分别为第一或第二驱动键(141,142),所述驱动摆(14a,14b)在垂直于所述纵向中心轴线的水平面内摆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两级夹紧钻夹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螺母传动套(09),其上端固定连接在所述传动螺母(03)上,下端设置有驱动槽(092),所述驱动摆(14a,14b)的第一驱动键(141)与所述螺母传动套的驱动槽(092)驱动连接,使所述驱动摆(14a,14b)沿所述第一路径驱动所述传动螺母(0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两级夹紧夹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键(141)沿夹紧旋转方向与所述螺母传动套(09)的驱动槽(092)接合的侧面为倾斜面,所述驱动槽(092)的相应侧面对所述驱动摆(14a,14b)施加朝向其第二位置的分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两级夹紧钻夹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摆(14a,14b)的第二驱动键(142)与所述齿轮套(12)的第二轮齿部(122)啮合,经所述行星齿轮机构,使所述驱动摆(14a,14b)驱动所述传动螺母(0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两级夹紧钻夹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摆支撑套(13)上设有弹性件(131),其与所述驱动摆(14a,14b)的内侧接靠,将所述驱动摆(14a,14b)沿径向向外偏压。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两级夹紧钻夹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传动套(09)的内表面上还设有一个或多个定位凹槽(093a,093e),当所述驱动摆(14a,14b)在所述第二位置带动所述齿轮套(12)转动过程中,所述第一驱动键(141)可滑入所述定位凹槽(093a,093e)。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两级夹紧钻夹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或第二驱动部分别为第一或第二驱动键(141,142),所述驱动摆(331)在平行于所述纵向中心轴线的垂直面内摆动。
CNU2006201579027U 2006-04-10 2006-04-10 两级夹紧钻夹头 Expired - Lifetime CN201076916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6201579027U CN201076916Y (zh) 2006-04-10 2006-04-10 两级夹紧钻夹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6201579027U CN201076916Y (zh) 2006-04-10 2006-04-10 两级夹紧钻夹头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620019929XU Division CN201023137Y (zh) 2006-04-10 2006-04-10 两级夹紧钻夹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076916Y true CN201076916Y (zh) 2008-06-25

Family

ID=395689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6201579027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076916Y (zh) 2006-04-10 2006-04-10 两级夹紧钻夹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076916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62959A (zh) * 2010-12-30 2012-07-11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变速工具
CN102909585A (zh) * 2011-08-03 2013-02-06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锁固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62959A (zh) * 2010-12-30 2012-07-11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变速工具
CN102909585A (zh) * 2011-08-03 2013-02-06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锁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96356B2 (en) Drill chuck with two-stage gripping
EP1946895B1 (en) Power tool
CA2619977C (en) Power tool
CN204686830U (zh) 锤钻
CN101077536B (zh) 斜楔面锁紧钻夹头
CN101653835A (zh) 可转动的夹盘
US8790210B2 (en) Power tool with an automatic speed regulating device
CN100406173C (zh) 柄类工具夹持结构
CN1390668A (zh) 自紧钻夹头
US20140182870A1 (en) Handheld tool device
CN201023137Y (zh) 两级夹紧钻夹头
CN101053910B (zh) 两级夹紧钻夹头
CN201076916Y (zh) 两级夹紧钻夹头
CN201030443Y (zh) 两级夹紧钻夹头
CN101683734B (zh) 具有可滑动储存装置的动力工具
CN103394734B (zh) 自紧自锁钻夹头
JP2009184040A (ja) 回転衝撃工具
CN212019451U (zh) 一种多孔加工钻床的前端打孔机构
US7506876B1 (en) Quick-change, tool-less collet/chuck system
CN201950239U (zh) 具有可变扭矩离合器的钻
CN212496500U (zh) 一种深孔镗车复合加工中心头架
CN213857091U (zh) 高承载重负荷回转式心轴尾座
CN114434152B (zh) 一种组合机床及工作方法
KR101432299B1 (ko) Cnc 선반용 제어 공구대
CN112025336A (zh) 一种深孔镗车复合加工中心头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625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