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064507Y - 颈椎牵引器的颈托架 - Google Patents

颈椎牵引器的颈托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064507Y
CN201064507Y CNU2007201099575U CN200720109957U CN201064507Y CN 201064507 Y CN201064507 Y CN 201064507Y CN U2007201099575 U CNU2007201099575 U CN U2007201099575U CN 200720109957 U CN200720109957 U CN 200720109957U CN 201064507 Y CN201064507 Y CN 201064507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ck support
cervical vertebra
bar
control agent
angle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72010995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西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U20072010995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064507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064507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064507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颈椎牵引器的颈托架,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无法做适应性调整、舒适性较差的缺陷。本颈椎牵引器的颈托架,设在颈椎牵引器的主体支架中,颈托架与主体支架之间通过两根牵引绳相连,所述的颈托架为具有刚性的框架,框架由位于两侧的侧杆、位于前部的前杆和位于后部的后杆所组成,后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根侧杆的后部,上述两根牵引绳的分别固连在两根侧杆的中部,所述的后杆处设有颈托,所述的前杆处设有下颌托板,且前杆与侧杆之间为可分离的结构。本实用新型的颈椎牵引器的颈托架具有使用灵活方便、稳定性高的优点。

Description

颈椎牵引器的颈托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颈椎牵引器,特别是颈椎牵引器的颈托架。
背景技术
自从1929年率先应用牵引方法治疗颈椎病以来,牵引疗法已成为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病症的传统有效方法,至今仍被国内、外重视和广泛采用。
颈、腰椎间盘突出病症的作用机理:
正常颈椎间盘是在脊柱周围肌肉提供外在稳定力,脊柱周围韧带提供内在稳定力的条件下,满足人体生理需要进行三维运动<冠状面的屈伸、矢状面的侧弯、纵轴上的旋转>。随着年龄的增大、运动量或劳动持续时间过久、使活动越多颈椎及间盘所承受的联合力越大。
一般人体更多作前屈动作,使脊柱椎体的前方产生压应力,后方产生牵引力,髓核易向后方挤压、突出。由于间盘后部的纤维环一直处于牵引状态,而产生变性、松弛、破裂、扭转时产生的剪力又可加重髓核突出及纤维环破裂,以及造成椎体错位,压迫神经等称颈椎病。
通过牵引治疗,当把牵引力调整到大于头部重量时椎间隙增大,椎间盘内产生负压,易使突出或膨出的髓核向里还纳,通过一定牵引疗程后,使扭曲和错位所引起的对神精根和椎动脉等组织的压近与刺激,得到缓解修复。
影响牵引疗效的主要因素有:牵引力大小、牵引的时间以及较重要的角度牵引。医学实验证明,水平牵引疗效不如角度牵引,但牵引角度不适宜也可造成临床症状加重,牵引角度不同,最大作用应力的位置不同,当牵引角度小,最大应力在颈椎上段,当牵引力大,最大应力在颈椎下段。颈椎病,颈椎生理屈曲角度改变时,牵引角度要相应调整改变,如当牵引角度为5度时,在正常的生理曲度,最大应力作用在C4、5;而颈椎正常生理前凸消失时,则最大应力作用在C5、6,故临床应用时可根据CD片病情结合,前曲后仰或中立及时间和力度来牵引治疗。
针对牵引器,目前市场上品种较多。通常,牵引器主要由两部分组成:1、主体牵引有机械传动功能,如座椅牵引、挂壁挂门框牵引、置放肩上可自行运动牵引等等。在以上所有各式各样牵引功能,但有一点都离不开一个医学上称的固定颈椎套,没有固定颈椎套将失去整个牵引功能。
分析目前市场上所有生产传统颈套,工艺制作方法都是一致的,都由布料或皮料缝制而成,也就是说,它是由两根布带组成颈套。其中一根布带用于包住患者后脑勺,另一根布带包住患者的下颌及周围。通过主体传动,往上收紧头部,即达到牵引的功能,但从病理学及使用的角度是不大符合要求。因人体头部尺寸形状差异很大,使得人体的下颌高低及斜度不一,后脑勺等形状及中立位置即角度平行等,因各不相同,而现所有生产牵引套大小差异形状一概而论,无法作出适应于患者头部形状的调整,当牵引受力收紧时,会勒着使用者的喉管位置,使得使用者难以喘气,以及在夏天使用时布带包着头部使使用者感觉闷热难受。上述的颈套在不需要受力部位同样受力,受力接触点不对称位,更无法对几点牵引主要因素作出适应调整等,存在着种种缺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使用灵活方便、稳定性高的颈椎牵引器的颈托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颈椎牵引器的颈托架,设在颈椎牵引器的主体支架中,颈托架与主体支架之间通过两根牵引绳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颈托架为具有刚性的框架,框架由位于两侧的侧杆、位于前部的前杆和位于后部的后杆所组成,后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根侧杆的后部,上述两根牵引绳的分别固连在两根侧杆的中部,所述的后杆处设有颈托,所述的前杆处设有下颌托板,且前杆与侧杆之间为可分离的结构。
在使用带有本颈托架的颈椎牵引器时,将框架套在使用者的颈处即可。也就是说,颈托架中的颈托与使用者的后脑勺接触,而下颌托板与使用者的下颌接触,通过它们使得使用者的头部抬起,从而对使用者的颈椎起到牵引作用。当然,需要调节牵引力时,拉动牵引绳即可实现。
另外,由于前杆与框架为可分离的结构,因此在佩带本颈托架时将前杆与框架分离,颈托架就可方便的套在使用者的颈项处;佩带好以后再将前杆与框架连接,本颈托架就可正常使用。
在上述的颈椎牵引器的颈托架中,所述的侧杆上连接有中立角度调节体,且在中立角度调节体与侧杆之间设有能使中立角度调节体处于侧杆轴向上不同位置的调节装置,上述的牵引绳固连在中立角度调节体上。每个使用者头部的形状及大小差异较大。通过本调节装置就可使中立角度调节体处于侧杆的不同位置,也就是说,使得中立角度调节体能够处于整个框架的受力重心处,使得佩带本颈托架的使用者的头部能够向上抬起。
作为第一种情况,在上述的颈椎牵引器的颈托架中,所述的调节装置为螺钉和沿侧杆轴向开设的呈条形的连接孔,螺钉穿过连接孔连接在上述的中立角度调节体上。在调节过程中,将螺钉松出,直至中立角度调节体处于合适的位置时,再通过螺钉将中立角度调节体与侧杆固连即可。
作为第二种情况,在上述的颈椎牵引器的颈托架中,所述的调节装置为沿侧杆轴向设置且可转动的螺杆,中立角度调节体套在螺杆上且两者通过螺纹相连接。
在调节时转动螺杆,中立角度调节体就可沿着螺杆的轴向前后移动。
在上述的颈椎牵引器的颈托架中,所述的中立角度调节体处设有测力表。通过测力表上所显示的力度,使用者可直观的了解颈椎牵引器对使用者的牵引力大小。使用时,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设定一个固定的牵引力,以达到较好的治疗目的。
在上述的颈椎牵引器的颈托架中,所述的颈托为固连在后杆中部的软垫。这样的结构,使用者的后脑勺可舒适的垫靠在颈托处。
作为另一种情况,在上述的颈椎牵引器的颈托架中,所述的颈托为分别设在两根侧杆后部的后颈带固定柱,两根后颈带固定柱向框架上部伸出的且在两者之间连接有后颈带。使用者的后脑勺可垫靠在后颈带上,对使用者的后脑勺处起到支撑作用。同时,由于后颈带具有一定的韧性,这样就使得颈托能自动适应于患者的头部形状,使得使用舒适性较高。
在上述的颈椎牵引器的颈托架中,所述的后杆上沿其轴向设有呈条状的后调节孔,后调节孔内装有螺钉,后杆通过螺钉连接在上述的侧杆上。通过这样的结构,松动螺钉后杆即可向侧杆靠拢,使得牵引器在不使用时,整个框架可收拢,减少占用空间,便于储藏及携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颈椎牵引器的颈托架由于是由前杆、后杆和两根侧杆所组成的,它的强度较高,不易损坏,因此,它的使用稳定性较高,使用寿命也较长。
同时,对使用者的后脑勺及下颌处支撑的分别是位于后杆处的颈托和前杆处的下颌托板,显然,相对布带而言本颈托架与使用者的接触面积较小,特别是在夏天使用也不会导致使用者大量出汗。显然,它使用比较方便。
另外,由于中立角度调节体的位置可调整,这样就使得本颈椎牵引器中的颈托架能适应不同的使用者,使用灵活性较强。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本颈托架的颈椎牵引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颈椎牵引器的颈托架中前杆与侧杆连接在一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颈椎牵引器的颈托架中前杆与侧杆分离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颈椎牵引器的颈托架中侧杆与后杆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颈椎牵引器的颈托架中另一方向侧杆与后杆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体支架;2、牵引绳;3、框架;3a、侧杆;3a1、连接孔;3b、前杆;3c、后杆;4、颈托;5、下颌托板;6、中立角度调节体;7、后调节孔;9、后颈带固定柱;10、后颈带;11、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颈椎牵引器包括一个可固定在使用者的肩部的主体支架1,本颈托架就设置在主体支架1上,颈托架与主体支架1之间通过牵引绳2相连。拉动牵引绳2就可使颈托架相对于主体支架1上下移动。
如图2和图3所示,颈托架为具有刚性的框架3,框架3是由一根前杆3b、一根后杆3c和两根侧杆3a组成的,这四根杆首尾相连。其中前杆3b位于整个框架3的前部,后杆3c位于整个框架3的后部,而两根侧杆3a则位于整个框架3的两侧,见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前杆3b、侧杆3a和后杆3c均是由塑料材料制成的。
牵引绳2为两根,它们分别连接在两根侧杆3a的中部,上述的后杆3c处设有颈托4,前杆3b处设有下颌托板5,并且前杆3b与框架3之间为可分离的结构。
本实施例中,颈托4为分别设在两根侧杆3a后部的后颈带固定柱9,两根后颈带固定柱9向框架3上部伸出的且在两者之间连接有后颈带10。连接在两根后颈带固定柱9之间的后颈带10具有一定柔性,这样就使得颈托4可适应不同使用者的各种形状及大小的头部。
当然,根据实际情况,将颈托4设为固连在后杆3c上的软垫也是可行的。
如图1所示,使用者在佩带本颈托架时,先将前杆3b与整个框架3分离,待框架3套在使用者的颈项上后,再将前杆3b连接在框架3上即可。当然,调节颈椎牵引器的牵引力时,拉动牵引绳2即可实现。
当使用者佩带上颈托架后,为了使牵引绳2与框架3的连接处位于整个框架3的重心处,在侧杆3a上连接有中立角度调节体6,上述的牵引绳2的其中一端就固连在中立角度调节体6上,并且在中立角度调节体6与侧杆3a之间设有调节装置,通过调节装置可使中立角度调节体6处于侧杆3a上的不同位置。
调节装置为螺钉11和沿侧杆3a轴向开设的呈条形的连接孔3a1,螺钉11穿过连接孔3a1连接在上述的中立角度调节体6上。显然,需要调节中立角度调节体6处于侧杆3a上的位置时,松开螺钉11,直至中立角度调节体6处于合适的位置时,再通过螺钉11将中立角度调节体6与侧杆3a固连在一起即可。本实施例中,为了能够直观的了解颈椎牵引器对使用者的牵引力,在中立角度调节体6上设有测力表。
根据实际情况,调节装置也可采用另一种方案,即调节装置为沿侧杆3a轴向设置且可转动的螺杆,中立角度调节体6套在螺杆上且两者通过螺纹相连接。显然,转动螺杆就可使中立角度调节体6沿螺杆的轴向前后移动,从而达到调节中立角度调节体6位置的目的。
另外,在后杆3c上沿其轴向设有呈条状的后调节孔7,螺钉11穿过后调节孔7连接在侧杆3a上。这样的结构可使颈椎牵引器不使用时,颈托架可收拢,减少占用空间,便于携带和储藏。

Claims (8)

1.一种颈椎牵引器的颈托架,设在颈椎牵引器的主体支架中(1),颈托架与主体支架(1)之间通过两根牵引绳(2)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颈托架为具有刚性的框架(3),框架(3)由位于两侧的侧杆(3a)、位于前部的前杆(3b)和位于后部的后杆(3c)所组成,后杆(3c)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根侧杆(3a)的后部,上述两根牵引绳(2)的分别固连在两根侧杆(3a)的中部,所述的后杆(3c)处设有颈托(4),所述的前杆(3b)处设有下颌托板(5),且前杆(3b)与侧杆(3a)之间为可分离的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牵引器的颈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杆(3a)上连接有中立角度调节体(6),且在中立角度调节体(6)与侧杆(3a)之间设有能使中立角度调节体(6)处于侧杆(3a)轴向上不同位置的调节装置,上述的牵引绳(2)固连在中立角度调节体(6)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颈椎牵引器的颈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节装置为螺钉(11)和沿侧(3a)杆轴向开设的呈条形的连接孔(3a1),螺钉(11)穿过连接孔(3a1)连接在上述的中立角度调节体(6)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颈椎牵引器的颈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节装置为沿侧杆(3a)轴向设置且可转动的螺杆,中立角度调节体(6)套在螺杆上且两者通过螺纹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颈椎牵引器的颈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立角度调节体(6)处设有测力表。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颈椎牵引器的颈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颈托(4)为固连在后杆(3c)中部的软垫。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颈椎牵引器的颈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颈托(4)为分别设在两根侧杆(3a)后部的后颈带固定柱(9),两根后颈带固定柱(9)向框架(3)上部伸出的且在两者之间连接有后颈带(10)。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颈椎牵引器的颈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杆(3c)上沿其轴向设有呈条状的后调节孔(7),后调节孔(7)内装有螺钉(11),后杆(3c)通过螺钉(11)连接在上述的侧杆(3a)上。
CNU2007201099575U 2007-05-28 2007-05-28 颈椎牵引器的颈托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064507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1099575U CN201064507Y (zh) 2007-05-28 2007-05-28 颈椎牵引器的颈托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1099575U CN201064507Y (zh) 2007-05-28 2007-05-28 颈椎牵引器的颈托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064507Y true CN201064507Y (zh) 2008-05-28

Family

ID=394816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720109957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064507Y (zh) 2007-05-28 2007-05-28 颈椎牵引器的颈托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064507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17996A (zh) * 2019-01-02 2019-05-07 王嘉熙 一种工作或学习用轻便颈椎支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17996A (zh) * 2019-01-02 2019-05-07 王嘉熙 一种工作或学习用轻便颈椎支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52798B (zh) 一种腰椎支撑装置
CN203379242U (zh) 颈椎曲度牵引器
CN204581628U (zh) 悬吊牵引床
CN201064507Y (zh) 颈椎牵引器的颈托架
CN104688396A (zh) 一种颈椎牵引器
CN100430011C (zh) 颈椎枕
CN205626222U (zh) 卧式颈椎牵引康复器
CN202146415U (zh) 脊椎运动器
CN101057801A (zh) 颈椎牵引器的颈托架
CN102824242B (zh) 转动式颈椎曲度牵引器
CN214549767U (zh) 一种脊柱外科术后康复用牵引装置
CN201586169U (zh) 脊椎骨保健康复装置
CN208958465U (zh) 一种节段性固定颈托
CN202409420U (zh) 一种支架式颈椎牵引器
CN201076540Y (zh) 脊柱损伤外固定支具
KR101283784B1 (ko) 목 디이스크환자를 위한 견인장치
CN201743806U (zh) 脊柱侧凸侧方推顶器
CN104434363B (zh) 一种脊椎调整装置
CN2853009Y (zh) 人体牵引器
CN201256829Y (zh) 具有仰卧和侧卧生理曲度的颈椎保健枕
CN209032775U (zh) 新型骨科牵引架
CN111658264B (zh) 一种自助式颈椎保健、治疗牵引装置
CN215590554U (zh) 一种具有侧挡的一体式企鹅腰靠
CN202740336U (zh) 转动式颈椎曲度牵引器
CN215131033U (zh) 一种可结合步行康复机器人一体化的脊柱拉带矫正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