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061158Y - 带usb插头的手机充电器 - Google Patents
带usb插头的手机充电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061158Y CN201061158Y CNU2007201206863U CN200720120686U CN201061158Y CN 201061158 Y CN201061158 Y CN 201061158Y CN U2007201206863 U CNU2007201206863 U CN U2007201206863U CN 200720120686 U CN200720120686 U CN 200720120686U CN 201061158 Y CN201061158 Y CN 201061158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iode
- usb plug
- mobile phone
- charger
- main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USB插头的手机充电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主体下盖和主体上盖,所述主体上盖内设置有USB插头、与所述USB插头连接的控制板以及与所述控制板连接手机充电插座;所述主体下盖内设置有与所述控制板连接的充电电池。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可以便于携带,能够随时随地对手机进行充电。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器,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带USB插头的手机充电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的手机充电器都是针对其手机型号一一对应,不同的手机充电器不能对不同型号的手机充电,而且该充电器都是通过插到220V的交流电源上给手机充电的,当用户身边没有220V电源时,就不能给手机充电了。
即使有些手机充电机不需要插到220V的交流电源,而通过电脑上的USB端口是对外充电的。但是这种手机充电器也必须要有电脑在身边才能对手机进行充电,如果用户出外,身边没有电脑,那就同样也不能给手机充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对手机充电不方便的缺陷,提供一种带USB插头的手机充电器,可以便于携带,能够随时随地对手机进行充电。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带USB插头的手机充电器,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主体下盖和主体上盖,所述主体上盖内设置有USB插头、与所述USB插头连接的控制板以及与所述控制板连接手机充电插座;所述主体下盖内设置有与所述控制板连接的充电电池。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控制板包括过充保护电路,所述过充电保护电路包括第一电源B、开关S、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三三极管Q3以及第一比较器ICIA;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与所述比较器ICIA的第1脚连接,所述比较器ICIA的第3脚与所述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电源B与所述开关S串联后并接于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控制板还包括过放保护电路,所述过放保护电路包括第五三极管Q5、第二比较器ICIB、第六三极管Q6、第七三极管Q7、稳压器U2、二极管D3、滤波器EC1、第二电源B2、第八三极管Q8以及LED二极管,所述第五三极管Q5的基极与所述第二比较器ICIB的第6脚连接,所述第二比较器ICIB的第7脚与所述第六三极管Q6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七三极管Q7的发射极,所述第六三极管Q6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七三极管Q7的基极连接,所述第六三极管Q6的发射极与所述第八三极管Q8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七三极管Q7的集电极与所述稳压器U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3并接于所述稳压器U2的两端,所述二极管D3的阴极通过滤波器EC1接于所述第八三极管Q8的发射极,所述稳压器U2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二电源B2的正极和所述LED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二电源B2的负极与所述第八三极管Q8的基极连接,所述第八三极管Q8的集电极与所述LED二极管的阴极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主体下盖与所述主体上盖通过超声波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充电电池为锂电池。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壳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充电电池上的电池盖。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壳体还包括与所述主体上盖延伸出的USB插头匹配连接的USB保护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便于携带,能够随时随地对手机进行充电。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带USB插头的手机充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带USB插头的手机充电器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带USB插头的手机充电器,主要包括壳体,该壳体包括主体下盖6和主体上盖5,主体上盖6内设置有USB插头8、与USB插头8连接的控制板10以及与控制板10连接手机充电插座11;主体下盖5内设置有与控制板10连接的充电电池2。
其中,电池片负极与充电电池2的负极连接,充电电池2的电池片正极3与控制板10连接。
其中,壳体还包括与主体上盖6延伸出的USB插头8匹配连接的USB保护盖7和设置在充电电池2上的电池盖1。主体下盖5与主体上盖6通过超声波连接,这样可以更好地使得主体上下盖更好地连接在一起。
其中,充电电池2可以是采取型号为LIR3048的锂电池。
上述控制板的电路原理图如图2所示,主要包括过充保护电路和过放保护电路。
其中,过充电保护电路主要包括第一电源B、开关S(即图1中的开关9)、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三三极管Q3以及第一比较器ICIA。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电阻R2与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电阻R3与比较器ICIA的第1脚连接,比较器ICIA的第3脚(正端)与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比较器ICIA的第2脚(负端)接于电阻R5和R6的中间节点,电阻R5和R6串联后并接于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第一电源B与所述开关S串联后并接于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
其中,过放保护电路主要包括第五三极管Q5、第二比较器ICIB、第六三极管Q6、第七三极管Q7、稳压器U2、二极管D3、滤波器EC1、第二电源B2、第八三极管Q8以及LED二极管。电阻R7和电阻R8串联后并接于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第五三极管Q5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9接于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第五三极管Q5的发射极接于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第五三极管Q5的基极与第二比较器ICIB的第6脚连接,电阻R7和电阻R8的中间节点通过电阻R10接于第二比较器ICIB的第5脚。第二比较器ICIB的第5脚通过电阻R11接于第二比较器ICIB的第7脚,第二比较器ICIB的第7脚通过电阻R12与所述第六三极管Q6的基极连接,第六三极管Q6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3与第七三极管Q7的基极连接,第六三极管Q6的发射极分别与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和第八三极管Q8的发射极连接,第七三极管Q7的集电极通过电感L与所述稳压器U2的输入端连接,二极管D3并接于稳压器U2的两端,稳压器U2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二电源B2的正极和所述LED二极管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3的阴极通过滤波器EC1接于第八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二电源B2的负极与第八三极管Q8的基极连接,第八三极管Q8的集电极与LED二极管的阴极连接。
当插入电脑USB接口,5V电流经过充电保护电路给充电电池(LIR3048)充电,充电指示灯LED1亮,当充电电池的电压上升到4.0v时,由比较器ICIALM358组成的过充保护电路将其充电关闭,即充电指示LED1关灭。
当接上手机充电插座11,充电电池3.6V经升压电路,升至7V,再经稳压器U2RT9261稳压至5V后给手机充电,放电指示灯LED2亮,当充电电池电压低至3.1时,由比较器ICIB LM358组成的过放保护电路将其放电关闭.即放电指示LED2关灭。
综上所述,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可以便于携带,能够随时随地对手机进行充电。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带USB插头的手机充电器,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主体下盖和主体上盖,所述主体上盖内设置有USB插头、与所述USB插头连接的控制板以及与所述控制板连接手机充电插座;所述主体下盖内设置有与所述控制板连接的充电电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USB插头的手机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包括过充保护电路,所述过充电保护电路包括第一电源(B)、开关(S)、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三三极管(Q3)以及第一比较器(ICIA);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与所述比较器(ICIA)的第1脚连接,所述比较器(ICIA)的第3脚与所述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电源(B)与所述开关(S)串联后并接于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带USB插头的手机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还包括过放保护电路,所述过放保护电路包括第五三极管(Q5)、第二比较器(ICIB)、第六三极管(Q6)、第七三极管(Q7)、稳压器(U2)、二极管(D3)、滤波器(EC1)、第二电源(B2)、第八三极管(Q8)以及LED二极管,所述第五三极管(Q5)的基极与所述第二比较器(ICIB)的第6脚连接,所述第二比较器(ICIB)的第7脚与所述第六三极管(Q6)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七三极管(Q7)的发射极,所述第六三极管(Q6)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七三极管(Q7)的基极连接,所述第六三极管(Q6)的发射极与所述第八三极管(Q8)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七三极管(Q7)的集电极与所述稳压器(U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3)并接于所述稳压器(U2)的两端,所述二极管(D3)的阴极通过滤波器(EC1)接于所述第八三极管(Q8)的发射极,所述稳压器(U2)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二电源(B2)的正极和所述LED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二电源(B2)的负极与所述第八三极管(Q8)的基极连接,所述第八三极管(Q8)的集电极与所述LED二极管的阴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USB插头的手机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下盖与所述主体上盖通过超声波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USB插头的手机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电池为锂电池。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USB插头的手机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充电电池上的电池盖。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USB插头的手机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与所述主体上盖延伸出的USB插头匹配连接的USB保护盖。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7201206863U CN201061158Y (zh) | 2007-06-11 | 2007-06-11 | 带usb插头的手机充电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7201206863U CN201061158Y (zh) | 2007-06-11 | 2007-06-11 | 带usb插头的手机充电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061158Y true CN201061158Y (zh) | 2008-05-14 |
Family
ID=394096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U2007201206863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061158Y (zh) | 2007-06-11 | 2007-06-11 | 带usb插头的手机充电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061158Y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25341B (zh) * | 2007-06-11 | 2010-09-01 | 东莞首资宝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带usb插头的手机充电器 |
CN101752885B (zh) * | 2008-12-10 | 2012-07-11 | 深圳市傲翔天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多功能便携式电源 |
-
2007
- 2007-06-11 CN CNU2007201206863U patent/CN201061158Y/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25341B (zh) * | 2007-06-11 | 2010-09-01 | 东莞首资宝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带usb插头的手机充电器 |
CN101752885B (zh) * | 2008-12-10 | 2012-07-11 | 深圳市傲翔天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多功能便携式电源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595859U (zh) | 具有Micro USB 接口的充电电池 | |
CN204465104U (zh) | 一种便携式设备充电电源电路 | |
CN101322296A (zh) | 储能式移动充电适配器 | |
CN101325341B (zh) | 带usb插头的手机充电器 | |
CN201061158Y (zh) | 带usb插头的手机充电器 | |
CN103280850B (zh) | 一种具有充电宝和多用途led功能的驱动电路 | |
CN202132855U (zh) | 一种太阳能应急灯 | |
CN207184107U (zh) | 一种带照明装置的电池充电器 | |
CN201048302Y (zh) | 一种恒流充电器 | |
CN203406666U (zh) | 一种感应面板供电电源装置 | |
CN206697950U (zh) | 一种移动电源 | |
CN205901356U (zh) | 一种电瓶夹 | |
CN205960706U (zh) | 用于蓝牙耳机充电的移动电源 | |
CN205123310U (zh) | 一种可急充的手机锂电池充电器 | |
CN204967348U (zh) | 一种新型双充双放的移动电源 | |
CN203300899U (zh) | 一种发光数据线 | |
CN204681139U (zh) | Usb口手机锂电池两档充电器 | |
CN219046430U (zh) | 一种兼容太阳能输入数字显示储能电源充电器 | |
CN204361700U (zh) | 摩托车手机充电器 | |
CN201044440Y (zh) | 多功能手机充电器 | |
CN201075714Y (zh) | 一种多功能usb充电器 | |
CN209200756U (zh) | 一种具有照明功能的电源适配器 | |
CN201651801U (zh) | 多功能手电筒 | |
CN2370600Y (zh) | 电容充电器 | |
CN2738450Y (zh) | 干电池式手机应急充电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51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706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