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054590Y - 自愈型光接收机 - Google Patents

自愈型光接收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054590Y
CN201054590Y CNU2007200321313U CN200720032131U CN201054590Y CN 201054590 Y CN201054590 Y CN 201054590Y CN U2007200321313 U CNU2007200321313 U CN U2007200321313U CN 200720032131 U CN200720032131 U CN 200720032131U CN 201054590 Y CN201054590 Y CN 201054590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ance
pin
unit
capacitor
ch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72003213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苏南
樊立松
马晋明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MIKE HI-TECH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MIKE HI-TECH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ANXI MIKE HI-TECH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72003213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054590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054590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054590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宽带多媒体接入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愈型光接收机。其目的是要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连接电缆过多、安装麻烦、网络运行可靠性低、主与备信号相互干扰、CTB指标差以及功耗大的问题。其技术方案是:包括光电转换及放大单元、状态切换及通道选择单元、微处理器及模数转换单元、数模转换及电控衰减单元、射频放大及输出单元和状态指示及LCD显示单元,光电转换及放大单元分别接于状态切换及通道选择单元和微处理器及模数转换单元,状态切换及通道选择单元接于数模转换及电控衰减单元,数模转换及电控衰减单元接于射频放大及输出单元,微处理器及模数转换单元分别接于状态切换及通道选择单元和状态指示及LCD显示单元。

Description

自愈型光接收机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宽带多媒体接入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愈型光接收机。
背景技术:
随着HFC网络由简单的有线电视广播网络向着宽带多媒体接入网转变,人们对接入网的可靠性也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如何增加网络的可靠性成为网络建设者关注的话题。
美国哈雷(Ha电阻Rmonic)公司的H电阻RM3811光接收机是为光纤超干线网络和环形网络设计的一款高性能光接收机,该设备采用模块化设计,两个光接收机和外置射频切换开关NAB3800连接可实现网络备份功能,提高网络的可靠性;主环路和备份环路光信号分别送入两个光接收机,当主环路光信号不正常时,主环路光接收机触发外置射频切换开关NAB3800,网络从主环路切换到备份环路进行工作;当主环路光信号恢复正常后,网络又自动切换到主环路进行工作。
H电阻RM3811光接收机和外置射频切换开关NAB3800连接可实现网络备份功能,但存在以下问题:
1、连接电缆过多,安装麻烦,网络运行可靠性降低:有线电视故障有20%是因为接头引起,因为该光接收机采用外置方式射频切换开关实现网络备份,光接收机和射频切换开关之间需要使用同轴电缆进行连接,这种连接方式相对于直接连接到光接收机的方式接头增加了两倍,不仅在安装方面增加了工作量,而且网络的可靠性也因接头的增多而降低。
2、主、备信号相互干扰,CTB指标差:备份环网与一般网络不同,一般光纤网络的CTB指标主要由光发射机和光接收机决定,而备份环网的CTB指标在光发射机和光接收机指标满足网络要求的条件下,还得考虑主、备两路信号之间的相互干扰问题,而主、备两路信号之间的相互干扰问题主要取决于射频切换开关的关断度,关断度越高,主、备两路信号之间的相互干扰程度就越小;反之,主、备两路信号之间的相互干扰程度就严重。NAB3800射频切换开关低频段(300MHz以内)的关断度≥70dB,高频段(860MHz左右)的关断度在62dB左右,一般的射频切换开关在高频段(860MHz左右)的关断度只有60dB;正常情况下,射频切换开关的主、备两输入端口输入电平相等,射频切换开关的射频输出信号为主路信号,网络工作在主环路上;该状态下射频切换开关虽然关断了备份环路的射频信号,但仍然有一部分信号(该信号的幅度A=射频切换开关备路输入电平减去射频切换开关的关断度)通过射频切换开关对主环路的射频信号造成干扰,因为射频切换开关的主、备两输入端口信号的电平、相位均相等,所以正常情况下网络的CTB指标为主路信号减去A=射频切换开关的关断度(大约62dB),而不经过射频切换开关的网络CTB指标在65~70dB之间,很显然H电阻RM3811光接收机和射频切换开关NAB3800组成的网络虽然实现了网络备份功能,但CTB指标已经明显下降,无法满足网络要求。
3、功耗大:光纤备份环网由主环路和备份环路组成,主环路信号正常时网络传送的是主环路光接收机接收到的信号,当主环路信号出现异常情况时网络传送的是备份环路光接收机接收到的信号;由此说明备份环网不论主环路信号正常与否只能同时传送一台光接收机接收到的信号,理想状态下备份环网光接收机的功耗为单台光接收机的功耗。每台H电阻RM3811光接收机内部均有独立的光电转换电路和电阻RF放大电路,由H电阻RM3811光接收机组建的光纤备份环网采用热备份方式(即主环路光收机和备份环路光接收机一直处于工作状态),热备份方式下备份环网光接收机的功耗=单台光接收机的功耗×2,由此可以看出热备份方式下备份环网光接收机的功耗是理想状态下备份环网光接收机的功耗的2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连接电缆过多、安装麻烦、网络运行可靠性低、主与备信号相互干扰、CTB指标差以及功耗大的问题。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愈型光接收机,包括光电转换及放大单元1、状态切换及通道选择单元2、微处理器及模数转换单元3、数模转换及电控衰减单元4、射频放大及输出单元5和状态指示及LCD显示单元6,所述光电转换及放大单元1分别接于状态切换及通道选择单元2和微处理器及模数转换单元3,状态切换及通道选择单元2接于数模转换及电控衰减单元4,数模转换及电控衰减单元4接于射频放大及输出单元5微处理器及模数转换单元3分别接于状态切换及通道选择单元2和状态指示及LCD显示单元6。
其中所述光电转换及放大单元1包括光电转换模块M1和光电转换模块M2,其中光电转换模块M1的1脚接A通道光信号输入端,9脚、10脚分别连接于电阻RF转换开关K2、AD转换器IC2;6脚接通道选择开关的2脚;光电转换模块M2的1脚接B通道光信号输入端,9脚、10脚分别连接于电阻RF转换开关K2、AD转换器IC2;6脚接通道选择开关的3脚;
所述切换及通道选择单元2包括状态切换开关A/M1,通道选择开关A/B1,通道切换开关K1,电阻RF切换开关K2,而状态切换开关A/M1的1脚接微处理器及模数转换单元3中的集成块IC1,通道选择开关A/B1的1脚接集成块IC1,通道切换开关K1的2脚、3脚分别接光电转换及放大单元1,5脚接微处理器及模数转换单元3中的集成块IC1。电阻RF切换开关K2的2脚、3脚分别接光电转换及放大单元1,5脚接微处理器及模数转换单元3中的集成块IC1;
所述微处理器及模数转换单元3以型号为P89C52的集成块IC1及型号为ADC0838的AD转换器IC2为核心;
所述数模转换及电控衰减单元4包括数模转换电路和电控衰减电路,其中由集成块IC1的第1~8脚以并列的形式与电阻R3~电阻R9,电阻R26~电阻R34,电阻R44、电阻R45、电阻R46、电阻R47,电容C7、C8、C19及集成块U1A组成数模转换电路;电控衰减电路由电容C9、电容C11、电容C12、电容C17、电容C18,电阻R38、电阻R39、电阻R40、电阻R41、电阻R43,PIN二极管D1、D2、D3、D4组成,并将输出接于处理射频放大及输出单元5;
所述射频放大及输出单元5由射频放大模块M3、均衡器EQ、衰减器ATT、射频放大模块M4、电容C20组成。
状态指示及LCD显示单元6包括状态指示电路及LCD显示电路,其中状态指示电路又分为状态指示、功率指示、通道指示三部分电路分别通过电阻R12、电阻R14、电阻R16接于处理微处理器及模数转换单元3中的集成块IC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射频接头少,安装调试方便,可靠性好:MIC~O电阻R~860型光接收机集AC/DC电源模块、光电转换电路、A/D转换电路、电阻RF放大电路、AGC控制电路、射频切换电路为一体,大大减少了各个电路(单元)之间的接头,使用时将两路输入光信号和输出射频信号分别连接到光接收机后面板对应的接口就可以完成,安装调试非常简单,网络的可靠性也因接头的减少而提高。
2、射频切换电路采用有源直流控制+无源直流控制的方式,彻底解决主备信号相互干扰的问题,CTB指标大幅度提升:主、备两路光信号分别连接MIC~O电阻R~860光接收机内的两个光电转换模块1和模块2并转换为射频信号(光电转换模块内部包含射频放大电路,模块内射频放大电路和光电转换电路独立供电),模块1和模块2输出的射频信号分别通过射频切换开关的常开端和常闭端送入下一级射频放大电路(无源直流控制的方式),两只光电转换模块的射频放大电路供电引脚分别通过通道选择开关的常开端和常闭端连接到电源(有源直流控制方式);当主路光信号正常时,控制电路控制通道选择开关使光电转换模块1内部的射频放大电路处于工作状态,光电转换模块2内部的射频放大电路处于关闭状态,同时射频切换开关关断光电转换模块2输出的射频信号,接通光电转换模块1输出的射频信号;反之,当主路光信号异常时,控制电路控制通道选择开关使光电转换模块1内部的射频放大电路处于关闭状态,光电转换模块2内部的射频放大电路处于工作状态,同时射频切换开关关断光电转换模块1输出的射频信号,接通光电转换模块2输出的射频信号;通过上述有源直流控制方式和无源直流控制方式的结合,使光接收机内的射频切换电路在47~862MHz的频段内的关断度达到85dB以上,这样就解决了主、备信号相互干扰的问题,保证光接收机具有非常优异的CTB指标,满足网络传输的要求。
3、功耗小,有利于环保:MIC~O电阻R~860光接收机光电转换模块由光电转换电路和射频放大电路两部分组成,光电转换电路采用热备份方式,但功耗极低(1mA)可以忽略,射频放大电路功耗比较大,采用冷备份方式,所以光接收机无论是主路工作还是备路工作,光接收机内部都只有一只光电转换模块的射频放大电路在工作,而另外一只光电转换模块的射频放大电路处于关闭状态,由此可以看出MIC~O电阻R~860光接收机的功耗仅为一台普通光接收的功耗,但在功能方面却具有两台光接收机加上一只射频切换开关所具有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一种自愈型光接收机,包括光电转换及放大单元1、状态切换及通道选择单元2、微处理器及模数转换单元3、数模转换及电控衰减单元4、射频放大及输出单元5和状态指示及LCD显示单元6,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转换及放大单元1分别接于状态切换及通道选择单元2和微处理器及模数转换单元3,状态切换及通道选择单元2接于数模转换及电控衰减单元4,数模转换及电控衰减单元4接于射频放大及输出单元5微处理器及模数转换单元3分别接于状态切换及通道选择单元2和状态指示及LCD显示单元6。
参见图2所说的光电转换及放大单元1:包括通道A和通道B,A、B通道光电转换及放大部分均由型号为OS8740230W的光电转换模块M1和光电转换模块M2组成。其中,A通道光信号送入光电转换模块M1的10脚,光电转换模块M1的2、3、6、7、8脚接地,4脚接电源,9脚接RF转换开关K2的2脚,5脚接通道选择开关的2脚,1脚接AD转换器IC2的1脚。B通道光信号送入光电转换模块M2的10脚,光电转换模块M2的2、3、6、7、8脚接地,4脚接电源,9脚接RF转换开关K2的3脚,5脚接通道选择开关的3脚,1脚接AD转换器IC2的2脚。
A、B两路送来的光信号,分别通过光电转换模块M1和光电转换模块M2转换为电信号,再根据通道选择信号进行前置放大。同时光电转换模块向模数转换器送出两路随光信号变化的模拟电压,作为微处理器控制判定的依据。
所说的状态切换及通道选择单元2:由状态切换开关A/M1,通道选择开关A/B1,通道切换开关K1,电阻RF切换开关K2,三极管Q9、三极管Q10,电阻R1、电阻R2、电阻R18、电阻R35、电阻R36组成。其中状态切换开关A/M1的2脚接5V电源,3脚接地,1脚接电阻R2,电阻R2的另一端接集成块IC1的37脚。通道选择开关A/B1的2脚接5V电源,3脚接地,1脚接电阻R1,电阻R1的另一端接集成块IC1的38脚。通道切换开关K1的1、4脚接24V,2脚接光电转换模块M1的6脚,3脚接光电转换模块M2的6脚,5脚接三极管Q9的C极,三极管Q9的E极接地,B极接电阻R36,电阻R36的另一端接集成块IC1的12脚。电阻RF切换开关K2的1脚接电容C16,2脚接光电转换模块M1的9脚,3脚接光电转换模块M2的9脚,4脚接24V,5脚接三极管Q10的C极,三极管Q10的E极接地,B极接电阻R18,电阻R18的另一端接集成块IC1的12脚和电阻R35,电阻R35的另一端接5V。
通过前面板上的状态开关,可以人为选择本装置工作于自动状态或手动状态。若为自动状态,集成块IC1根据A通道输入的光功率大小,通过12脚输出相应的电平,控制三极管Q9、三极管Q10,使通道切换开关K1、电阻RF切换开关K2接通A通道或B通道。若为手动状态,集成块IC1根据通道选择开关A/B1的状态,通过12脚输出相应的电平,控制三极管Q9、三极管Q10,使通道切换开关K1、电阻RF切换开关K2接通A通道或B通道。
所说的微处理器及模数转换单元3:以型号为P89C52的集成块IC1及型号为ADC0838的AD转换器IC2为核心,还包括晶体JT1,电阻R37,电容C10、电容C13、电容C14、电容C15等。晶体JT1的一端集成块IC1的18脚,和电容C14的一端,电容C14的另一端接地。晶体JT1的另一端接集成块I电容C1的19脚,和电容C13的一端,电容C13的另一端接地。它们和集成块IC1内部的部分电路构成时钟振荡电路。电容C15的一端与集成块IC1的9脚、电容C10、电阻R37的一端相连,电容C15的另一端接5V,电阻R37、电容C10的另一端接地,它们组成集成块IC1的上电复位电路。AD转换器IC2的1脚、2脚分别连到光电转换模块M1、光电转换模块M2的10脚,AD转换器IC2的16、17、18脚,连接到集成块IC1的16、14、17脚。集成块IC1的1到8脚分别与电阻R27~电阻R34相连。集成块IC1的34、33、32脚和21到28脚,分别与LCD显示屏JI的4到14脚相连。集成块IC1的39脚与显示选择开关STATUS1、电容C2、电阻R25相连,STATUS1、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25的另一端接5V。集成块IC1的10、11脚接集成块IC3的12、11脚。集成块IC3用来实现微处理器的串口通讯,可以选用的型号为MAX232。
AD转换器IC2将由光电转换模块M1、光电转换模块M2送来的反映输入光功率大小的电压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送往集成块IC1。集成块IC1对该信号进行处理,同时根据状态切换及通道选择开关的状态,由12脚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来控制通道选择开关、电阻RF切换开关及通道指示的状态;由1到8脚输出相应的信号到电阻R3-电阻R9,电阻R26-电阻R34组成的电阻网络,形成D/A转换电路,经过型号为LM258的集成块U1A放大,电阻R46、电阻R47、电容C19滤波,送到电控衰减电路,控制输出电路的电平值。
所说的数模转换及电控衰减单元4中:
数模转换电路由集成块IC1的1至8脚,电阻R3~电阻R9,电阻R26~电阻R34,电阻R44~电阻R47,电容C7、电容C8、电容C19及集成块U1A组成数模转换电路。其中,电阻R27的一端接集成块IC1的1脚,另一端接电阻R3、电阻R26;电阻R26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3的另一端接电阻R4、电阻R28;电阻R28的另一端接集成块IC1的2脚,电阻R4的另一端接电阻R5、电阻R29;电阻R29的另一端接集成块IC1的3脚,电阻R5的另一端接电阻R6、电阻R30;电阻R30的另一端接集成块IC1的4脚,电阻R6的另一端接电阻R7、电阻R31;电阻R31的另一端接集成块IC1的5脚,电阻R7的另一端接电阻R8、电阻R32;电阻R32的另一端接集成块IC1的6脚,电阻R8的另一端接电阻R9、电阻R33;电阻R33的另一端接集成块IC1的7脚,电阻R9的另一端接电阻R34和集成块U1A的3脚;电阻R34的另一端接集成块IC1的8脚;集成块U1A的4脚接地,8脚接24V和电容C8,电容C8的另一端接地。集成块U1A的2脚接电阻R44、电阻R45、电容C7,电阻R44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45的另一端与电容C7的另一端、集成块U1A的1脚、电阻R46相连,电阻R46的另一端与电阻R47、电容C19相连,电容C19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47的另一端与电阻R42相连。
电控衰减电路由电容C9、电容C11、电容C12、电容C17、电容C18,电阻R38、电阻R39、电阻R40、电阻R41、电阻R43,PIN二极管D1、PIN二极管D2、PIN二极管D3、PIN二极管D4组成。其中电容C9的一端接地,另一端接5V电源和L1,L1另一端接电容C11、电阻R39,电容C11另一端接地,电阻R39另一端接电阻R41、电阻R43;电阻R41另一端接电容C17、PIN二极管D1;电容C17另一端接地,PIN二极管D1另一端接电容C16、电阻R38、PIN二极管D2;电阻R38另一端接地,PIN二极管D2另一端接电阻R42、PIN二极管D4,PIN二极管D4另一端接电阻R40、电容C12、PIN二极管D3;电阻R40另一端接地,PIN二极管D3另一端接电容C18、电阻R43的另一端;电容C18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12的另一端接M3的1脚。
该部分电路由集成块IC1根据输入光功率的大小,由P1口输出相应信号,经过D/A转换电路和集成块U1A放大,电阻R46、电容C19滤波,形成反向AGC电压,通过电阻R42加到电控衰减电路,以保证输出电阻RF电平的稳定。
所说的射频放大及输出单元5:由射频放大模块M3、均衡器EQ、衰减器ATT、射频放大模块M4、电容C20组成。其中射频放大模块M3的1脚接电容C12,2脚接地,5脚接24V,9脚接均衡器EQ,均衡器EQ的另一端接衰减器ATT,衰减器ATT的另一端接射频放大模块M4的1脚,射频放大模块M4的2脚接地,5脚接24V,9脚接电容C20,电容C20的另一端接电阻RF输出端子。
由电容C16送过来的电阻RF信号,经射频放大模块M3放大后,通过均衡器EQ和衰减器ATT的调整,再经过射频放大模块M4放大到适当电平,由电容C20输出。
所说的状态指示及LCD显示单元6中:
状态指示电路由电阻R12~电阻R17、电阻R19~电阻R24,三极管Q3~三极管Q8,发光二极管PB1、发光二极管PB2、发光二极管PA1、发光二极管PA2、通道选择开关A/B1、A通道指示灯CH1组成。
其中,电阻R12的一端与集成块IC1的35脚及电阻R13相连,另一端与三极管Q3的B极相连,三极管Q3的C极与电阻R19相连,E极与发光二极管PB1正极相连,发光二极管PB1负极接地。电阻R19另一端与电阻R22及5V电源相连;电阻R22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4的C极相连,三极管Q4的B极与电阻R13另一端相连,三极管Q4的E极与发光二极管PB2的正端相连,发光二极管PB2的负端接地。
电阻R14的一端与集成块IC1的36脚及电阻R15相连,另一端与三极管Q5的B极相连,三极管Q5的C极与电阻R20相连,E极与发光二极管PA1正极相连,发光二极管PA1负极接地。电阻R20另一端与电阻R23及5V电源相连;电阻R23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6的C极相连,三极管Q6的B极与电阻R15另一端相连,三极管Q6的E极与发光二极管PA2的正端相连,发光二极管PA2的负端接地。
电阻R16的一端与集成块IC1的12脚及电阻R17、电阻R18、电阻R35、电阻R36相连,另一端与三极管Q7的B极相连,三极管Q7的C极与电阻R24相连,E极与通道选择开关A/B1正极相连,通道选择开关A/B1负极接地。电阻R24另一端与电阻R21及5V电源相连;电阻R21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8的C极相连,三极管Q8的B极与电阻R17另一端相连,三极管Q8的E极与A通道指示灯CH1的正端相连,A通道指示灯CH1的负端接地。
当电路工作于自动状态时,集成块IC1由35脚输出高电平,通过电阻R12、电阻R13使三极管Q3截止,三极管Q4导通,发光二极管PB2点亮。
当电路工作于手动状态时,集成块IC1由35脚输出低电平,通过电阻R12、电阻R13使三极管Q4截止,三极管Q3导通,发光二极管PB1点亮。
当电路工作于A通道时,集成块IC1由12脚输出高电平,通过电阻R16、电阻R17使三极管Q7截止,三极管Q8导通,AB2点亮。
当电路工作于B通道时,集成块IC1由12脚输出低电平,通过电阻R16、电阻R17使三极管Q8截止,三极管Q7导通,AB1点亮。
当集成块IC1检测到A通道输入光功率大于门限值时,由36脚输出高电平,通过电阻R14、电阻R15使三极管Q5截止,三极管Q6导通,发光二极管PA2点亮。
当集成块IC1检测到A通道输入光功率小于门限值时,由36脚输出低电平,通过电阻R14、电阻R15使三极管Q6截止,三极管Q5导通,发光二极管PA1点亮。
LCD显示部分由电阻R10、电阻R11、电容C1、三极管Q1、三极管Q2,电位器W1及LCD显示屏组成。
其中电阻R11的一端与集成块IC1的15脚、电容C1相连,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11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1的B极,三极管Q1的C极接5V,E极接三极管Q2的B极和电阻R10,电阻R10的另一端接地,三极管Q2的E极接地,C极接J1的16脚。J1的1脚接5V,2脚接地,3脚接W1的中心端,4脚接集成块IC1的34脚,5脚接集成块IC1的33脚,6脚接集成块IC1的32脚,7~14脚接集成块IC1的21~28脚,15脚接5V。W1的上端接5V,下端接地。
集成块IC1将要显示的信息通过P0口和P2口,送往LCD显示屏(J1),用户可以通过按动STATUS1键,来选择所要查看的信息。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来自环网的两路光信号A1、B1,通过光连接器被分别送往光电转换模块M1、光电转换模块M2,经过光电转换后,每个模块分出两路信号。一路为电阻RF信号,送往模块内部的电阻RF放大电路;一路为随输入光功率大小变化的电压信号,该信号被分别送往A/D转换器IC2的CH0和CH1通道。经过模数转换后,将两路表示光信号大小的电压值转换为两个数字量,由DO端(AD转换器IC2的14脚)送往集成块IC1的14脚。
集成块IC1首先根据37脚(P02端口)的状态来判断该光接收机是工作于自动模式还是手动模式。
(1)若为自动模式,集成块IC1的35脚输出高电平,状态指示灯发光二极管PB2点亮,显示为自动模式。
集成块IC1把由14脚输入的反映A、B两路光信号大小的数字量,与预先存储在集成块IC1内部的A路光信号的门限值进行比较。
①若A路输入的值大于A路光信号的门限值,则由集成块IC112脚输出一个高电平控制信号。该信号分为三路:
第一路通过电阻R17使三极管Q8导通,A通道指示灯CH1点亮;通过电阻R16使三极管Q7截至,B通道指示灯CH2熄灭。
第二路通过电阻R36使三极管Q9导通,通道切换开关K1给光电转换模块M1的6脚馈电,光电转换模块M1内部的射频放大电路工作。
第三路通过电阻R18使三极管Q10导通,电阻RF切换开关K2将光电转换模块M1的射频输出端9脚与射频衰减器的输入端的电容C16相连。射频信号经过衰减器后,通过电容C12被送到射频放大模块M3,放大后的信号由射频放大模块M3的9脚输出,经过均衡修正和衰减调整,再送到射频放大模块M4放大后输出。
同时,集成块IC1通过P1口的8个输出端及电阻R27、电阻R26、电阻R28、电阻R3、电阻R29、电阻R4、电阻R30、电阻R5、电阻R31、电阻R6、电阻R32、电阻R7、电阻R33、电阻R8、电阻R34、电阻R9等组成的数模转换电路,根据A路光信号的大小,输出相应的控制电压,通过集成块U1A放大,电阻R46、电容C19、电阻R47滤波,由电阻R42加到射频衰减器的控制端,来自动调整射频衰减器的衰减量,以保证电阻RF信号通过射频放大模块M3放大模块放大后,输出的电平值,保持在一个恒定的范围内。
另外,集成块IC1通过35脚(P03)输出一高电平到A路光功率指示单元经电阻R15使三极管Q6导通,发光二极管PA2绿灯点亮;通过电阻R14使三极管Q5截止,发光二极管PA1红灯熄灭。表明A路光功率正常。
②若A路输入的值小于A路光信号的门限值,则由集成块IC1的12脚输出一个低电平控制信号。该信号分为三路。
第一路通过电阻R17使三极管Q8截至,A通道指示灯熄灭;通过电阻R16使三极管Q7导通,B通道指示灯CH2点亮。
第二路通过电阻R36使三极管Q9关断,通道切换开关K1给光电转换模块M2的6脚馈电,光电转换模块M2内部的射频放大电路工作。
第三路通过电阻R18使三极管Q10关断,电阻RF切换开关K2将光电转换模块M2的射频输出端9脚与射频衰减器的输入端的电容C16相连。射频信号经过衰减器后,通过电容C12被送到被送到射频放大模块M3,放大后的信号由M3的9脚输出,经过均衡修正和衰减调整,再送到射频放大模块M4放大后输出。
同时,集成块IC1通过P1口的8个输出端及电阻R27、电阻R26、电阻R28、电阻R3、电阻R29、电阻R4、电阻R30、电阻R5、电阻R31、电阻R6、电阻R32、电阻R7、电阻R33、电阻R8、电阻R34、电阻R9等组成的数模转换电路,根据B路光信号的大小,输出相应的控制电压,通过集成块U1A放大,电阻R46、电容C19、电阻R47滤波,由电阻R42加到射频衰减器的控制端,来自动调整射频衰减器的衰减量,以保证电阻RF信号通过射频放大模块M3放大模块放大后,输出的电平值,保持在一个恒定的范围内。
另外,集成块IC1通过35脚(P03)输出一低电平到A路光功率指示单元经电阻R15使三极管Q6截止,发光二极管PA2绿灯熄灭;通过电阻R14使三极管Q5导通,发光二极管PA1红灯点亮,表明A路光功率异常。
(2)若为手动模式,集成块IC1的35脚输出低电平,状态指示灯PB1点亮,显示为手动模式。
集成块IC1根据38脚(P01端口)的状态来判断本装置是工作于A通道还是B通道。
若为A通道,则由集成块IC1的12脚输出一个高电平控制信号。该信号分为三路:
第一路通过电阻R17使三极管Q8导通,A通道指示灯CH1点亮;通过电阻R16使三极管Q7截至,B通道指示灯CH2熄灭。
第二路通过电阻R36使三极管Q9导通,通道切换开关K1给光电转换模块M1的6脚馈电,模块(M1)射频放大电路工作。
第三路通过电阻R18使三极管Q10导通,电阻RF切换开关K2将模块(M1)的射频输出端9脚与射频衰减器的输入端的电容C16相连。射频信号经过衰减器后,通过电容C12被送到射频放大模块M3,放大后的信号由射频放大模块M3的9脚输出,经过均衡修正和衰减调整,再送到射频放大模块M4放大后输出。
同时,集成块IC1通过P1口的8个输出端及电阻R27、电阻R26、电阻R28、电阻R3、电阻R29、电阻R4、电阻R30、电阻R5、电阻R31、电阻R6、电阻R32、电阻R7、电阻R33、电阻R8、电阻R34、电阻R9等组成的数模转换电路,根据A路光信号的大小,输出相应的控制电压,通过集成块U1A放大,电阻R46、电容C19、电阻R47滤波,由电阻R42加到射频衰减器的控制端,来自动调整射频衰减器的衰减量,以保证电阻RF信号通过射频放大模块M3放大模块放大后,输出的电平值,保持在一个恒定的范围内。
若为B通道,则由集成块IC1的12脚输出一个低电平控制信号。该信号分为三路:
第一路通过电阻R17使三极管Q8截至,A通道指示灯CH1熄灭;通过电阻R16使三极管Q7导通,B通道指示灯CH2点亮。
第二路通过电阻R36使三极管Q9关断,通道切换开关K1给光电转换模块M2的6脚馈电,光电转换模块M2内部的射频放大电路工作。
第三路通过电阻R18使三极管Q10关断,电阻RF切换开关K2将光电转换模块M2的射频输出端9脚与射频衰减器的输入端的电容C16相连。射频信号经过衰减器后,通过电容C12被送到射频放大模块M3,放大后的信号由射频放大模块M3的9脚输出,经过均衡修正和衰减调整,再送到射频放大模块M4放大后输出。
同时,集成块IC1通过P1口的8个输出端及电阻R27、电阻R26、电阻R28、电阻R3、电阻R29、电阻R4、电阻R30、电阻R5、电阻R31、电阻R6、电阻R32、电阻R7、电阻R33、电阻R8、电阻R34、电阻R9等组成的数模转换电路,根据B路光信号的大小,输出相应的控制电压,通过集成块U1A放大,电阻R46、电容C19、电阻R47滤波,由电阻R42加到射频衰减器的控制端,来自动调整射频衰减器的衰减量,以保证电阻RF信号通过射频放大模块M3放大模块放大后,输出的电平值,保持在一个恒定的范围内。

Claims (3)

1.一种自愈型光接收机,包括光电转换及放大单元(1)、状态切换及通道选择单元(2)、微处理器及模数转换单元(3)、数模转换及电控衰减单元(4)、射频放大及输出单元(5)和状态指示及LCD显示单元(6),所述光电转换及放大单元(1)分别接于状态切换及通道选择单元(2)和微处理器及模数转换单元(3),状态切换及通道选择单元(2)接于数模转换及电控衰减单元(4),数模转换及电控衰减单元(4)接于射频放大及输出单元(5),微处理器及模数转换单元(3)分别接于状态切换及通道选择单元(2)和状态指示及LCD显示单元(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愈型光接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转换及放大单元(1)包括光电转换模块M1和光电转换模块M2,其中光电转换模块M1的1脚接A通道光信号输入端,9脚、10脚分别连接于电阻RF转换开关K2、AD转换器IC2;6脚接通道选择开关的2脚;光电转换模块M2的1脚接B通道光信号输入端,9脚、10脚分别连接于电阻RF转换开关K2、AD转换器IC2;6脚接通道选择开关的3脚;
所述切换及通道选择单元(2)包括状态切换开关A/M1,通道选择开关A/B1,通道切换开关K1,电阻RF切换开关K2,而状态切换开关A/M1的1脚接微处理器及模数转换单元(3)中的集成块IC1,通道选择开关A/B1的1脚接集成块IC1,通道切换开关K1的2脚、3脚分别接光电转换及放大单元1,  5脚接微处理器及模数转换单元(3)中的集成块IC1;电阻RF切换开关K2的2脚、3脚分别接光电转换及放大单元1,5脚接微处理器及模数转换单元(3)中的集成块IC1;
所述微处理器及模数转换单元(3)以型号为P89C52的集成块IC1及型号为ADC0838的AD转换器IC2为核心;
所述数模转换及电控衰减单元(4)包括数模转换电路和电控衰减电路,其中由集成块IC1的第1~8脚以并列的形式与电阻R3~电阻R9,电阻R26~电阻R34,电阻R44、电阻R45、电阻R46、电阻R47,电容C7、C8、C19及集成块U1A组成数模转换电路;电控衰减电路由电容C9、电容C11、电容C12、电容C17、电容C18,电阻R38、电阻R39、电阻R40、电阻R41、电阻R43,PIN二极管D1、D2、D3、D4组成,并将输出接于处理射频放大及输出单元(5);
所述射频放大及输出单元(5)由射频放大模块M3、均衡器EQ、衰减器ATT、射频放大模块M4、电容C20组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愈型光接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指示及LCD显示单元(6)包括状态指示电路及LCD显示电路,其中状态指示电路又分为状态指示、功率指示、通道指示三部分电路分别通过电阻R12、电阻R14、电阻R16接于处理微处理器及模数转换单元(3)中的集成块IC1。
CNU2007200321313U 2007-06-26 2007-06-26 自愈型光接收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054590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0321313U CN201054590Y (zh) 2007-06-26 2007-06-26 自愈型光接收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0321313U CN201054590Y (zh) 2007-06-26 2007-06-26 自愈型光接收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054590Y true CN201054590Y (zh) 2008-04-30

Family

ID=393942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720032131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054590Y (zh) 2007-06-26 2007-06-26 自愈型光接收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054590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14883B (zh) * 2007-07-27 2011-04-20 陕西迈克高新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自愈型光接收机
CN102611506A (zh) * 2012-03-09 2012-07-25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光脉冲位置调制信号接收机及其数据处理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14883B (zh) * 2007-07-27 2011-04-20 陕西迈克高新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自愈型光接收机
CN102611506A (zh) * 2012-03-09 2012-07-25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光脉冲位置调制信号接收机及其数据处理方法
CN102611506B (zh) * 2012-03-09 2015-07-29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光脉冲位置调制信号接收机及其数据处理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70883B (zh) 带有双重自动衰减的电缆调制解调器及其方法
CN201054590Y (zh) 自愈型光接收机
CN102064872A (zh) 用于电能量采集终端的gprs信号中继器
CN101114883B (zh) 自愈型光接收机
CN102904786A (zh) 一种光纤can总线节点单元及其can总线拓扑
WO2021093505A1 (zh) 一种光线路终端线卡以及兼容pon功能的方法
CN101977297A (zh) 自适应视频双绞线发送器
CN101179398A (zh) 一种单线双向通信电路
CN101217523B (zh) 一种串行通讯信号的修复装置及其方法
CN208271381U (zh) 可配置终端电阻的通讯收发器
CN212277928U (zh) 光接收机防止外部串入信号用保护电路
CN212588304U (zh) 馈电耦合器
CN206293335U (zh) 一种数字调频开关装置
CN206620136U (zh) 具有光损自动增益补偿的gsm‑r直放站以太网双纤光端机
CN2779736Y (zh) 光接收放大器两用接收机
CN209330082U (zh) 一种电压调整电路结构
CN220896883U (zh) 双向信号隔离器、用电设备及用电控制系统
CN2128440Y (zh) 数据隔离传输器
CN219181518U (zh) 一种双向光耦隔离一线通收发电路
CN202818308U (zh) 一种自动插播光发射机
CN102752056A (zh) 一分多路电分射频光传输模块
CN218103120U (zh) 一种通讯模块和通讯系统
CN221010156U (zh) 适用于工业级交换机扩展的百千兆自适应光电口转换电路
CN203301509U (zh) 用于同轴电缆以太网的三合一智能综合光节点设备
CN209593453U (zh) 一种网络设备集远端供电电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CHEN SUNAN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HANXI MAIKE HIGH AND NEW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DUSTR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090515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90515

Address after: No. three, 6 hi tech Road, Shaanxi, Xi'an Province, China: 710075

Patentee after: Chen Sunan

Address before: No. three, 6 hi tech Road, Shaanxi, Xi'an Province, China: 710075

Patentee before: Shaanxi Mike hi-tech Industrial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430

Termination date: 20150626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