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050449Y - 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 - Google Patents
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050449Y CN201050449Y CNU2007201032626U CN200720103262U CN201050449Y CN 201050449 Y CN201050449 Y CN 201050449Y CN U2007201032626 U CNU2007201032626 U CN U2007201032626U CN 200720103262 U CN200720103262 U CN 200720103262U CN 201050449 Y CN201050449 Y CN 201050449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ind turbine
- turbine generator
- mooring line
- air balloon
- line ai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Wind Motors (AREA)
Abstract
一种系缆式风轮机,包括充气箱、系链、系链收缩架,充气箱还设有联接支架,联接支架通过线束与系链的上端相连接,系链收缩架与系链的下端相连,充气箱设有涡轮机、发电机、气体容器膜、水平稳定器等设备,系链收缩架设有滑车系统、输出塞箱、叉形杆发射臂、系链围拨禾轮等设备,系链设有正导线、负导线、主要拉伸部件等,与通过系链与系链收缩器相连接。本实用新型利用了空气动力学、流集中形状,使用了气体的轻于空气构造和固定到地面的电动传导系链从低处或高处的风中获得能量,本实用新型的主要优点在于极大地降低安装每千瓦容量的花费,并且每度电运输到终端用户时操作费用较低。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更准确地说指的是把风力转化电能的风力发电设备,属于风力发电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与其它能量来源相比,风力站变得更有影响力和更具竞争力,但是安装和维护费用仍然是最为昂贵的。因此,风力站总体每度耗费仍然很高,导致了它们只能勉强配置使用,仅为电网贡献了很小的一部分。
现代的风力站如今应用的基本方法是:水平悬挂,大直径,三个叶片的螺旋桨,其轮转以每分低转速运转在一个相当大的扫区内。螺旋桨的轮转中心轴悬挂越高越好。随着地面上高度的增加,风力的固有速度按比例增长。传统风力站有很高很结实的塔式结构。尤其是它们有深深扎入到地下的水泥基钢管塔。这个系统要很仔细的策划和合理选址以适应周围地形。塔必须有一个中枢楼梯或者其他的方法,允许建设和操作者爬上高处的机械设备。塔必须配备重型变速器、电涡轮机、组合螺旋桨并且足够结实以对抗大风、甚至地震。这个系统更为复杂的是,上吊舱和变速器/涡轮机的外壳必须足够在一个竖直的枢轴上转动,以便螺旋桨无论白天黑夜的任何时间都能准确的对准风向。在许多风力站系统里,为了调节节距,风车的单个叶片都能够围绕他们的单个纵轴回转。根据现场的任何时间的标称风速条件,他们能够最佳的优化叶片间距。如果标称风速太大,它们同样能够改变叶片间距来使螺旋桨旋翼周期变距。某些情况下,风车被锁定不能旋转,叶片被“羽”化来防止风雪对机器的大损害。这个节距调节技术大大地增加了风力站的支出。传统的风力站的另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在雷暴雨期间,因为闪电所引起的损害。叶片能够向上偏300英尺,而且是闪电寻找通入地面传导通路的一个很好来源。一些最近设计的风力站用可置换牺牲闪电传导吸引物系统,把吸引物建立在每个风车螺旋桨叶片中,有助于引导闪电远离包括叶片本身的脆弱的合成结构。仍然存在着这样的事实,风车停歇和维修费用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由雷电所引起的损坏。许多风力站的规格大小也是检修、诊断和返修的主要问题之一。很多时候,工人不得不用绳索,攀爬来完成对大型机器的维修。这样既昂贵又危险。在最近几年就有工人在维修叶片时死亡。总之,据悉,没有哪个现行的风力站能够在非高成本的塔结构、高维修费用、高危险的诊断检修风车叶片的条件下,提供既具有竞争力、又便宜的能量生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实现了一种安全可靠、节约资源、效果明显的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包括充气箱、系链、系链收缩架,所述充气箱的外面设有三个联接支架。所述三个联接支架上连接三根线束,所述三根线束的下端联在一起并与所述系链的上端相连接。所述系链收缩架上设有叉形杆发射臂,所述系链的下端与所述系链收缩架上面的叉形杆发射臂相连接。所述充气箱的敞口为入口,所述入口的外围边缘为环形,所述充气箱的中心部位固定有涡轮机。所述充气箱的内壁为流集中器,所述充气箱的外壁和所述流集中器之间设有提升气体仓,在所述提升气体仓中部设有线束螺距调试器,所述线束螺距调试器通过下侧发电机的电力输出线与所述发电机相连接。所述流集中器与所述气体容器膜之间为内部构造,在所述环形内部、入口的边缘设有膨胀环形前边缘,所述充气箱的外面设有翼、垂直稳定器和水平稳定器,所述垂直稳定器和水平稳定器上均设有稳定器操纵面,所述翼上设有翼控制面。所述系链的最外层为外部机壳、最内层设有正导线和负导线,所述正导线和负导线的外层为传导线绝缘层,所述传导线绝缘层的外面、外部机壳的里面为主要拉伸部件。所述系链收缩架上设有基础防护结构,所述叉形杆发射臂外侧设有发射臂促动器并通过螺钉固定,所述涡轮机两侧和中心位置分别设有三台发电机,所述两侧的发电机之间连接有叶轮转子,所述涡轮机的前端设有叶轮转子头锥、后端设有叶轮转子尾锥。所述涡轮机的后面两侧设有流体扩散喷管,所述涡轮机的尾部连接一个管状尾梁,所述管状尾梁的外侧设有凹面尾部并与所述充气箱的外部相连,所述凹面尾部和所述管状尾梁之间留有排气口。所述提升气体仓的中间设有控制模块,所述气体提升气体仓的周围是气体容器膜。所述基础防护结构上开有铰接机舱门,所述基础防护结构右侧内壁设有电力调节箱,所述电力调节箱的上面固定收缩器控制模块,所述基础防护结构右面外侧连接输出塞箱,所述基础防护结构内部的叉形杆发射臂下端连接拨禾轮马达,所述基础防护结构内部的叉形杆发射臂上端设有机器人控制圆枕。所述叉形杆发射臂的两臂之间连接滑车系统,所述叶轮转子头锥与入口水平面相垂直的中心线两侧分别设有正面攻角和负面攻角。
本实用新型的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相对于现有技术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充气箱是一个集合了比空气还轻的结构设计和一个空气动力造型的特殊设计,空气动力造型通过一个可靠性能测定相对精确而直径较小的涡轮发电机集中风力,因此不需要固定塔。
2、本实用新型的充气箱被系在地面上,因此能够自由地、自动地、最佳地将自己对准盛行风向,且功效不损失。
3、本实用新型的系链为涡轮发电机将电能传到基站提供了导电路径,在基站电能可以进入栅格或才现场应用,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超轻量随车携带气象诊断电脑技术,能够灵活的知道何时保持在上,从哪里自动收缩,且在一个潜在的毁灭性暴风雨过去后,回复到基本防护。这一特征将有效地消除了现行风力站的闪电损害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充气箱的左侧透视图;
图2为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充气箱的右侧透视图;
图3为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充气箱的纵向断面图;
图4为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充气箱的前部透视图;
图5为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充气箱的左侧透视图;
图6A为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左侧透视图;
图6B为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左侧剖面透视图;
图6C为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收回状态左侧剖面透视图;
图6D为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系链构成左侧细节透视图;
图7A为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充气箱纵向断面空气流向图;
图7B为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充气箱呈现负面攻角状态图;
图7C为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充气箱呈现正面攻角状态图;
图8A为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充气箱的左后侧透视图;
图8B为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充气箱的左后侧断面图;
图9A、9B、9C、9D为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充气箱不同角度的纵向断面图。
图号说明:
10 充气箱 12 环形 14 入口 16 出口
18 联接支架 20 线束 22 系链 24 涡轮机
26 叶轮转子 28 发电机 30 流动体 32 流集中器
34 流动扩散喷管 36 叶轮转子头锥 38 叶轮转子尾锥
40 提升气体仓 42 气体容器膜 44 膨胀环形前边缘结构
46 内部构造 48 控制模块 50 线束螺距调试
52 垂直稳定器 54 稳定器操纵面 56 水平稳定器 58 翼
60 翼控制面 62 收缩器控制模块 64 系链收缩器机构
66 拨禾轮马达 68 基础防护结构 70 电力调节箱
72 机器春控制圆枕 74 系链围绕拨禾轮
76 发电机电力输出线 78 电缆拨禾轮转化电能控制箱
80 电力输出电线 82 外部机壳 84 主要拉伸部件
86 正导线 88 负电线 90 传导线绝缘层 92 铰接机舱门
94 滑车系统 96 输出塞箱 98 系链收缩架
100 叉形杆发射臂 102 发射臂促动器 106 负面攻角
108 正面攻角 110 管状尾梁 112 凹面尾部 114 排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构造的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从地面上风向角度的左侧透视图。漏斗形前入口(14)由一个引导接近的相对风进入到内部的环(12)围绕而成。本实用新型的下部的联接支架(18)用来连接线束(20)和系链(22)到主体机壳(10)上。大量的风通过入口(14),系缆式涡轮机的涡轮机部分,最终从出口(16)引出。获自本实用新型的能源轻于空气,这样在任何风力条件下都能够保持在上方。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构造的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从地面上风向角度的右侧透视图。风进入到入口(14),通过叶轮转子(26)。涡轮机(24)完成能量提取,如图所示,接近水漏形内部形状的最狭窄部分。
图3是本实用新型涡轮发电机的纵向断面图。如图所示,内部和外部表面的轮廓都设计为同空气动力一样有效可行。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生成的具体图像中,环形翼部位外形最优化地将阻力系数降到最低。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的物理学空气动力形状的大部分填满了上升的气体(40),比如氦。提升气体保存在由诸如聚酯薄膜、聚乙烯和其他的薄膜等聚合物密封的聚合膨胀结构内(42)。整个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也可以用一个轻质柔韧的外部或轻质刚硬的外表面来作为形状构造,从而保护涡轮发电机免受紫外线太阳辐射。能完成这个目的一种柔韧薄膜就是Tedlar(杜邦)薄膜。外部需要的刚硬物则可以是诸如碳纤基体或碳纳米管基体。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出口处(16)有一个吸入流集中器喷管(34)。在集中器和扩散形喷管中间是一个作为能源转化发电机(28)的涡轮机(24)。尽管没有展现出来,但是可以预想的是,涡轮机能够自动地利用其他可以用能量进行转化和存储过程。本实用新型中可以预想的一个概念就是直接转化旋转运动为电力,并且应用它随车携带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来分解水为氢和氧,通过一个多管系链把这些珍贵的气体运送到地面站,无需任何导线。氢可以保存在地面上的密闭容器里,有广泛用途。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的构造是由几个方面构成的。结构肋(46)支撑着整个涡轮发电机的形状,而且以平稳的方式承担着涡轮机(24)和发电机(28)的重量。环形结构(12)的设计使之轻量化,且使用了充满压缩提升气体(40)的膨胀螺旋管结构(44)。实现必要的构造有许多办法,附图中展示出来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能的结构。转子叶轮(26)与流线型叶轮头椎(36)和叶轮尾锥(38)相配合。发电机(28)不管有电刷还是没电刷都能与任何磁转子或磁定片设计组合,而且能由各种材料制成。比较好的选择是使用具有无刷直流电部件和缠绕的超轻稀土永磁铁,这样才可能用碳纳米管超导电线代替铜来减轻更多重量。传导发电机输出电线(76)连接发电机到线束(20)上。在联接支架(18)处线束(20)安全地与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相连。联接支架(18)能够牢固地悬挂到内部构造或者实质上与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外部表面相连或相绑。线束(20)能够坚硬地粘着,或者悬挂成允许机械伺服电机可控性调整。这一特性体现出来就是线束螺距调试(50),是通过加长或缩短一组三点线束(20)的中心部件来控制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的攻角的一种方法。操作箱(48)是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随车携带功用的中枢,控制着诸如线束螺距调试(50),飞行设置,发电负荷和任何空气动力操纵面等等。
图4是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前部透视图,展示了包括悬挂在顶部、连接在后部的垂直稳定器(52)的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整个叶轮转子(26)前部和叶轮头椎(36)是可见的,描述了可以看到的5个叶片。任何的叶轮转子(26)的叶片数量都是可以接受的,而且将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可以看到轻于空气的外部机壳(10)和气流集中器喷管(32)和圆环(12)。联接支架(18)保障了线束(20)与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的相连。还可以看到线束(20)与系链(22)牢固相连。
图5是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的左侧透视图。展示了本实用新型应用了大量的空气动力升降和操纵面来提升整个风能转化技术的稳定性和性能。垂直稳定器(52)和水平稳定器(56)用来帮助保持涡轮机(24)纵轴与相对风向对准。这些空气动力表面能够既被动又主动地控制或被稳定器操纵面(54)控制。图中的翼(58)能够增加涡轮发电机额外的上升甚至在风力条件为吹向下的顺风时有助于保持高度。可以看到翼操纵面(60),如果需要的话它是用来帮助控制翻滚。这些控制作用是可以预想由随车携带的控制模块(48)来完全控制的。
图6A,6B和6C展示了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作为一个系统是由基础防护构造(68)来完成的。这个基础防护构造(68)将要事先建造,带到现场,或者可现场建造。它也可以安装在居住区或建筑物的顶上,或者隐藏在下方。
图6A是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的左侧剖面透视图和基础防护构造(68)。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运行在地面上的一个合理的高度,且在基础防护构造(68)的顺风向,而且受涡轮机(22)控制。据设想,该设计可以根据实际风向的变化,自由顺风地在任何方向漂浮。从长计议,由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占用的整个气隙能够描述为倒置的从系链主要粘连载机器控制圆枕(72)出射气的锥体。顶部直径和内接圆锥半角是依附在诸如整个实用新型的浮力、最大风速、用来保持高度的主动飞行控制数量、主动系链设备的扩展和收缩、涡轮发电机负荷水平等的许多变数上的。为了在飞行中让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到更高或更低的高度,系链(22)不绕或由系链收缩机器(64)在系链收缩拨禾轮(74)上往上绕。基础防护构造(68)的剖视图也展示了一个叉形杆发射臂(100),在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将要发射时它就会倒摆,而且为了安全也摆动收回折进基础防护构造(68)。叉形杆发射臂(100)机器可能形状各异,比如有一个腿而非叉形杆形状,但是各种样子都起到杠杆的作用来初始移动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向上脱离基础防护构造(68)或者向下进入它的墙内。整个基础防护构造(68)坐落在现场坐垫(98)上。
图6B是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接近发射中间阶段、收回保存阶段的剖面透视图。在收回保存阶段,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被拉下脱离天空进入到一个位置,在该位置,线束(20)与机器控制圆枕(72)接触和相互感应。图中还展示了基础防护构造(68)同它的铰接机舱门(92)都是开着的,叉形杆发射臂(100)在正上方位置,发射臂促动器(102)是完全伸展的。拨禾轮马达(66)使系链收缩拨禾轮(74)旋转,在本实用新型中系链收缩拨禾轮(74)是双向的。它以一个方向翻滚系链收拨禾轮(74)来缠绕(收缩)系链(22),而同时向相反的方向翻转拨禾轮绕开系链(22),允许浮力系链式涡轮发电机向上升到上方的气隙。拨禾轮马达(66)的控制是由设置在收缩器控制模块(62)的逻辑来实现的。同样展示出的是拨禾轮转换能量箱电缆(78)从系链(22)传递电到电力控制/调节箱(70),在调节箱电力特征专用来满足需要的特定申请的输出技术要求。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的能量通过输出插赛盒(96)被传递到尾部应用。
图6C是整个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左侧剖面透视图和基础防护构造(68)作为一个系统被置于储存状态,膨胀机壳(10)和其他成分免于遭受诸如闪电、大高风、寒冷的暴风雪等恶劣天气情况的损害。在这种情况下,系链(22)被系链收缩机器(64)完全缠绕到系链收缩拨禾轮(74)上。叉形杆发射臂(100)在较低位置,发射臂促动器(102)完全收缩。铰接机舱门(92)展示在一个关闭的位置。基础防护构造(68)上的气象传感器(104)掌握气隙和保持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安全的保存直到未来的情况适合发射。
图6D是系链(22)本身的一个细节透视图。在系链的外部机壳(82)内有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是主体拉伸部件(84)和电线。正导线(86)和负导线(88)都有外皮绝缘套来阻止短路和漏电。理想状态是,主体拉伸部件(84)、正导线(86)和负导线(88)由碳纳米管材料构成,尽管这些材料不是必需的,但是在系链(22)部件里碳纳米管材料的应用将大大的提高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的整体性能。这是因为系链(22)本身是一个充当对抗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的浮力的寄生失重。碳纳米管将使系链(22)本身变得成倍的轻,允许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在使用更少提升气体(40)的情况下飞的更高。纳米管电线的电导性将数倍的高于铜,大大提高整体效能。替代碳纳米材料的许多其他材料工作性能也很好。比如一些铜芯传导,光纤拉伸,凯夫拉尔纤拉伸,或者聚酯拉伸。
图7A、7B和7C是纵向断面图,展示了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与相对风相互感应的俯仰姿态。在图7A中,充气箱(10)的空气动力形状是个位于中立攻角的环形翼。
图7B展示了处于反面攻角状态(106)的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这个操纵是由数种装置完成的。图中示出线束螺距调试(50)已经释放了一些线束(20)中心线长度,引起了充气箱(10)浮力后端向上移动到相对前端。在这种状况下,飞着的环形翼将要下降。完成这个反面攻角(106)的另外一种方法就是通过使用水平稳定器(56)或者翼操纵面(60)的空气动力操纵面。相反的,在图7C中,展示了线束螺距调试(50)拉到线束中心线(20)引起充气箱(10)后端相对于前端下移。这个正面攻角(108)将引起飞着的环形翼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上移,允许能量收获涡轮机系统增加电输出而不用大量损失高度。涡轮机的更高定位意味着更多叶轮转子(26)的整体阻力,造成容易下降的趋势。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更大的正面攻角(108)操作平衡或改良,造成容易上升的趋势。
图8A是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的左侧透视图,展示了管状尾部吊杆(110)能够用于悬挂后稳定器翼面。
图8B是图1和2中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的纵向断面视图。展示了凹面尾部部分(112)如何能够制作成允许通过尾部的吊杆部分本身排放气体(114)。
图9A展示了图1和2中涡轮发电机的纵向断面和翼剖面充气箱(10)狭长轮廓。
图9B是一个充气箱的极其短小的纵向翼剖面轮廓潜在的形状。由于它的大环形(12)外部直径相对于它的涡轮机直径和空气排气口(16)外部直径可能是有效的。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一个优越特点是前入口(14)流集中器喷管(32)的巨大集中比率。展现出来的是集中比率接近6比1,或者更高。图9C展示了几乎相反的入口(14)式样。也就是说,它展示了一个很小的尝试,在入口(14)集中风力流集中器喷管(32)。集中比率是接近1比1。图9D是一个展示不同的部位形状和构造样式的纵向断面视图。图中,总的充气箱(10)中提升气体(40)位于前入口(14)的环形(12)。在这个实施方式中,流集中器喷管(32)暗示了一个模拟风插座,集合了一个细锥形墙,无论是坚硬的还是柔韧的材料。与一个风插座一起,锥形通过风流动穿过变得更加明显。所有这些气体膨胀构造和许多其他的东西能够设计和制造而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操作与说明:
图1和图2展示从风流中转化能量的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的构成组件。充气箱(10)充满了氦气或者其他提升气体(40),这些气体使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轻于空气。它形成向上的凹槽并由于空气动力,迫使大量的空气贯穿内部移动。充气箱(10)的形状类似机翼剖面,能够一直弯曲成一个环。在前部,漏斗形的入口(14)被一个环面围绕(12)在前边缘围绕。这些一起引导了表面的风进入的环翼中部,进入到一个更小的开口处。然后风进入到旋转的引擎涡轮机(24)的口中,最后退出到后出口(16)回到大气中。
1.无需变速器
流集中器喷管(32)逐渐地引导大的断面区域较缓慢移动的空气到一个较小的断面区域,但是以更高的速度充满导管。空气动力学原理表明空气移动快两倍将携带多于8倍的能量,以空气动力学设计的形状装置,能够以一个可控制的方式集中和加速表面的风,能帮助从风能中提取能量,这是显而易见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应用流集中器喷管(32)使较慢的空气从大断面区域以很高的速度通过涡轮机(24)移动到较小的断面区域。这减少了涡轮机(24)的物理硬件,使得它能够以较高速度运转而无需高比率变速器。
图3展示了涡轮机(24)被悬挂在充气箱(10)的中部。气流能够通过它流动并传递能量到涡轮机(24)。流动液体(30)的动力学能量,比如流动的风,是当它通过时引起叶轮转子(26)的叶片转动,被转换成机械能或电能。当涡轮机风的产生输出最大化时,来自风的电能输出也将会最大化。所以,努力使内表成为流线形是很重要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图中也曾试图显示这个重要性。
2.本实用新型无需塔
实际上在地球地球上的许多地方,风快速吹,获得的潜在的动能是分布在与地面相对倾斜的梯度上的,可以这样描述:就像人向上移动能量渐渐增加一样。不像许多现行的风力站,本实用新型的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不用塔就可运行,即简单到不用塔。附图中用了系链(22)以把持住顺风航行的充气箱(10)和它的涡轮机(24)。
3.本实用新型无需吊舱
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同样也不需要一个复杂的旋转吊舱,这种吊舱目前盛行于世,它完全顺着风的方向排成一行。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有一种独特的能力,可以自动保持自身合理地对准风向,甚至在风向改变的情况下,充气箱(10)将会自动地移动到天空中最顺风的位置,只受系链(22)的限制。就像飞机上的舵一样,本实用新型引导自身回应风向的改变。
4.飞行的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
图6A是本实用新型在顺风时的操作过程的视图。系链(22)能够受控制地放出或拉进,以便把充气箱(10)定位在天然风速梯度最佳部分。在这个高度从风力提取的能量能够最大化。
正如图6A、6B、6C所示,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在险恶的天气状况,猛烈的闪电,停歇时间或者维修期间,使用了基础防护构造(68)来保存轻于空气的设备。
图6A展示了系链(22)被放出和铰接机舱门(92)被关闭的情况。当功率输出在涡轮机(24)上不间断时,收缩控制模块(62)仍然不工作。电能传到系链(22),传过系链收缩机器(64),通过拨禾轮转化电能箱电缆(78),进入到能量调节箱(70)。在这个阶段,电调节成一种能够与终端用户电力技术要求兼容的形式,通过输出塞箱(96)退出系统。
图6B展示了在发射或收缩中间阶段的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在这个阶段,系链(22)被完全收缩,叉形杆发射臂(100)在正上方,铰接机舱门(92)大开。如果在发射模式,系链(22)将会放出,轻于空气的充气箱(10)将缓慢上升。如果在收缩阶段,机器人控制圆枕(72)将旋转充气箱(10)直到设备合理对准铰接机舱门(92),然后系统准备最后一个阶段。
图6C展示了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最后一个阶段,充气箱(10)完全处于存储模式。叉形杆发射臂(100)在放低的水平位置,处于充气箱(10)的下方。铰接机舱门(92)关闭,整个系统处于备用状态。
5.控制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
在本实用新型中,有一个灵活的逻辑线路。图3中的控制模块(48)将做出很多决定,比如何时、何地、如何飞行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随车携带的控制模块(48)有自动导航的性能,将发出控制电压信号到各种空气动力控制机械部件,使得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飞行和谐,因此达到一个想要的上升轨道和高度。
在发射时,将有一个软件程序控制轻于空气的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飞行。在零风速条件下,甚至或者在大风条件下,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上升也将很稳定。这个自动导航的特点使它在风流波动时,保持笔直和水平飞行,这使它可以应用于更多的地理位置,在这个位置其它的也许就不能用。
6.控制攻角
控制充气箱(10)的攻角对于飞行控制来说很重要。通过控制攻角,飞行的环翼形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将能够在特定的环境下,实现预定的高度,上升到最佳位置。一旦位于较好高度,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将电动负荷上电力发电机(28)来增加电讯号输出。
正如在图7A,7B,7C所示,控制了充气箱(10)的攻角、飞行和最终高度,来改变在系链(22)顶部的附加装置的特征。这个附加装置利用了一个三点柔韧线束(20),其方法是调节它来改变攻角,因此改变充气箱(10)上升高度。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用系链(22)的线束螺距调试(50)设备来改变整个充气箱(10)上升高度,因此控制它运行的高度。线束螺距调试(50)通过伺服电动机帮助扩展或者旋转上中心后部线束,来达到这个目的。通过调试线束(20)连接在顶部描述的整体攻角,因此整个环翼形充气箱(10)上升被控制。想要的高度或者被拨送到控制模块(48)或者由进行数次变量计算的软件运算法则自动决定。
本实用新型设想的使用线束螺距调试(50)的好处是:控制充气箱(10)的攻角,将会有更大量的电输出而没有高度的损失。在没有诸如线束螺距调试(50)更高的负荷涡轮机(24)的任何攻角飞行控制下,将意味着增加叶轮转子(26)的叶片拉力,增加充气箱(10)的整体拉力和下降的整体趋势。这个不理想的情况可以通过诸如上述的使用线束螺距调试(50)加以改进。
伴随着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实用新型,有一种自然而然发生的力量平衡。如果在这个实用新型在运行时风力上升,充气箱(10)整体力量则增长。自然的反应就是:根据那时系链伸展的长度反击的半径更深远地吸引顺风和弧形切向降低。其他的保持不变,激起向下移到一个较低高度,因此在自然风速梯度下达到一个较低的能量水平。这将减低充气箱(10)的受力,造导致收敛向一个自然的平衡发展。
7.控制发电机
控制模块(48)也向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的发电机(28)电路发出控制信号。比如,在较好的风力条件下,移动空气流的动能在涡轮机(24)叶片上增加,转动叶轮转子(26)和发电机(48)。唯一能对抗叶轮转子(26)转动的是发电机(28)所要求的,在一个给定时点的负荷量或者激磁电路电阻。负荷给定是一个控制模块(48)能操控和调节的可控变量。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利用发电机负荷配置来使能量产出最大化,但是同时保留了适度的空气稳定性和高度。叶轮转子(26)上的负荷量越大,机器上的整个风力阻力就越大。轻于空气的充气箱(10)上的总诱导阻力,显示了随着顺风方向矢量的系链(22)上的张力。系链(22)上的张力由下面的部分对抗。理想来讲,控制模块(48)应该能够平衡能源产出与位置稳定性和阻力操纵。控制模块利用电子硬件和软件作为可以完成这个目标的必备设备。
8.控制电讯号输出
控制模块(48)也可以决定由发电机(28)输出的电力。为了有效的将产生出来的能量沿着系链(22)传到下方基础防护构造(68),可以将电压转换到更高的电压。如果沿系链(22)通过的电的电压调节得更高的话,将会有更少的线路损耗。控制模板(48)会发挥这个功用。
总之,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的控制模板(48)发挥以下功能:
·利用空气动力操纵面控制充气箱(10)直线和水平飞行。
·利用线束螺距调试(50)控制充气箱(10)直线和水平飞行。
·采用发电机(48)控制负荷水平。
·必要的交换或倒置电压来最优化沿系链(22)传导能量的效率。
9.图5的附加实施方式的操作
为了完成改变攻角的目的来控制充气箱(10)的飞行和高度,实际上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如上所述的利用线束螺距调试(50)的自动电子控制。
在附加实施方式中,攻角将由附加翼、稳定器和其他空气动力操纵面来控制。这一连串影响将增加充气箱(10)的总升力操控和控制它的高度的能力。
图5展示了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利用多种空气动力操纵面才有这样的附加实施方式。这些包括任一个和所有的主动或被动的内流面,但并不止于那些被发现的传统的飞艇,比如水平稳定器(56),垂直稳定器(52),稳定器操纵面(54),任意类型翼(58)或翼操纵面(60)。不可想象所有这些都是必要的。
本实用新型附加实施方式的目的,也是为了充气箱(10)利用它的空气动力面升得更高,而不是相反,可能为了抵消由涡轮机(24)的能量提取诱导阻力所引起的向下高度趋势的所做的努力。
应该注意的是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的充气箱(10)能够通过不太复杂的系链系统安全固定到地面,而且仍然是天空中珍贵的能量提取机器。或者它能够在某种程度上以其自身的内部精巧集成电路片控制器、线束螺距调试的复杂操控,或者它的空气动力翼操纵面(60)来装备,自动运行。后者可能更容易使功率输出效率最大,但是更易花费更多来运作。这是一个权衡。本申请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实用新型为两者都留有了余地。
10.适合天气
本实用新型可以预想的是将有一个微观气象分析模块随车携带,能够自动拥有样品,或者用感应器实时收集足够的数据来判断可能的闪电或其他危险天气情况。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有气象事实的知识,包括但不止于这些,如湿度、降水、温度、气压等的数据,臭氧的出现或者视听信号,以致于能够规划做某些事。它能够通过决策公式运行数据来做出行动,比如通过系链(22)内的旋转立即降低充气箱(10)到一个比较安全的高度。在其他真正险恶的天气下,它能够完全收缩本实用新型到基础防护构造(68)的安全模式。所有这些都能够自动完成,而且防止毁灭性的失败,那些只有在诸如闪电触击、龙卷风般的风流或者摧毁性的冰雹时才得以经历。
11.图8和9中可替换实施方式的操作
图8A展示了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一个可选设计,利用一个很简单的吊杆和尾部稳定器配置。它示出了一个直接的和简单的构造方法。
图8B展示了另外一个更加有想象力的配置。从涡轮机(24)排除的空气是通过尾部构造侧墙上的大量的槽来完成的。
图9A、9B、9C、9D展示了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如何能够仍然如上所述的那样操作,但是却使用不同环翼断面构形。图9A是一个本实用新型的最优实施方式的一个延长的方案。图9B是一个更加夸张的方案,涡轮机(24)恰巧坐落在接近空气出口(16),流集中器喷管(32)显示了更大的断面区域比率集中。图9C展示了涡轮机(24)坐落在接近前边缘环和一个很小的断面区域比率集中的轮廓。图9D是一个大部分充气部位自己储备到前端环(12)的概轮廓。
12.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的优势
从本实用新型可以看出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
·提供了一种从风力中获得动能的新方法。
·允许使用一个更小,更轻,更快的涡轮发电机,而在叶轮转子(26)和发电机(28)之间不需要一个昂贵和超大比率的变速器。
·运行时不需要塔。
·不需要复杂的旋转吊舱来对准随风旋转的叶片。
·利用提升从总体形状或者从水平翼来发电,因此它能够运行上空更高而非其它从风力中提取的可能。
·有可以掌握飞行和天气变量并能对控制轨道、位置、稳定性、高度、发电机负荷水平和功率输出做出反应的控制模块。
·电容能来收缩系链(22)和充气箱(10)到一个较低的高度或者最终一直到基础防护构造(68)避免了闪电和恶劣天气造成的损害。
Claims (24)
1.一种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包括充气箱(10)、系链(22)、系链收缩架(98),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箱(10)的外面设有三个联接支架(18),所述三个联接支架(18)上连接三根线束(20),所述三根线束(20)的下端联在一起并与所述系链(22)的上端相连接,所述系链收缩架(98)上设有叉形杆发射臂(100),所述系链(22)的下端与所述系链收缩架(98)上面的叉形杆发射臂(100)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箱(10)的敞口为入口(14),所述入口(14)的外围边缘为环形(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箱(10)的中心部位固定有涡轮机(2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箱(10)的内壁为流集中器(3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箱(10)的外壁和所述流集中器(32)之间设有提升气体仓(4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提升气体仓(40)中部设有线束螺距调试器(50),所述线束螺距调试器(50)通过下侧发电机(28)的电力输出线(76)与所述发电机(28)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集中器(32)与所述气体容器膜(42)之间为内部构造(46)。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环形(12)内部、入口(14)的边缘设有膨胀环形前边缘(44)。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箱(10)的外面设有翼(58)、垂直稳定器(52)和水平稳定器(56)。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系链(22)的最外层为外部机壳(82)、最内层设有正导线(86)和负导线(88),所述正导线(86)和负导线(88)的外层为传导线绝缘层(90),所述传导线绝缘层(90)的外面、外部机壳(82)的里面为主要拉伸部件(84)。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系链收缩架(98)上设有基础防护结构(68)。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叉形杆发射臂(100)外侧设有发射臂促动器(102)并通过螺钉固定。
1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涡轮机(24)两侧和中心位置分别设有三台发电机(28),所述两侧的发电机(28)之间连接有叶轮转子(26)。
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涡轮机(24)的前端设有叶轮转子头锥(36)、后端设有叶轮转子尾锥(38)。
1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涡轮机(24)的后面两侧设有流体扩散喷管(34)。
1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涡轮机(24)的尾部连接一个管状尾梁(110),所述管状尾梁(110)的外侧设有凹面尾部(112)并与所述充气箱(10)的外部相连,所述凹面尾部(112)和所述管状尾梁(110)之间留有排气口(114)。
1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气体仓(40)的中间设有控制模块(48)。
1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提升气体仓(40)的周围是气体容器膜(42)。
19.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稳定器(52)和水平稳定器(56)上均设有稳定器操纵面(54),所述翼(58)上设有翼控制面(60)。
20.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防护结构(68)上开有铰接机舱门(92)。
21.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防护结构(68)右侧内壁设有电力调节箱(70),所述电力调节箱(70)的上面固定收缩器控制模块(62),所述基础防护结构(68)右面外侧连接输出塞箱(96)。
2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防护结构(68)内部的叉形杆发射臂(100)下端连接拨禾轮马达(66)。
2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防护结构(68)内部的叉形杆发射臂(100)上端设有机器人控制圆枕(72),所述叉形杆发射臂(100)的两臂之间连接滑车系统(94)。
24.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转子头锥(36)与入口(14)水平面相垂直的中心线两侧分别设有正面攻角(108)和负面攻角(106)。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7201032626U CN201050449Y (zh) | 2007-01-18 | 2007-01-18 | 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7201032626U CN201050449Y (zh) | 2007-01-18 | 2007-01-18 | 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050449Y true CN201050449Y (zh) | 2008-04-23 |
Family
ID=393369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U200720103262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050449Y (zh) | 2007-01-18 | 2007-01-18 | 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050449Y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9092191A1 (zh) * | 2007-12-26 | 2009-07-30 | Beijing Qixiang Innovation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Center | 一种升降式高空风力发电设备及涡轮发电装置 |
WO2009092181A1 (zh) * | 2007-12-26 | 2009-07-30 | Beijing Qixiang Innovation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Center | 一种气球悬挂高空风力发电设备及风力涡轮发电装置 |
CN102395785A (zh) * | 2009-04-17 | 2012-03-28 | 泰科电子英国有限公司 | 风力涡轮机雷电保护和监测系统 |
CN103412572A (zh) * | 2013-07-15 | 2013-11-27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 一种空中长航时浮空平台的模糊控制方法 |
RU2563048C1 (ru) * | 2014-03-28 | 2015-09-20 |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профессионально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Пензен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технолог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 Солнечно-ветряная электростанция высотного базирования |
CN106762434A (zh) * | 2017-03-10 | 2017-05-31 | 西北工业大学 | 一种高空风力发电机的浮空气囊 |
IT201800006744A1 (it) * | 2018-06-28 | 2019-12-28 | Aldo Fava | Generatore eolico di produzione di energia elettrica ad asse rotante orizzontale per l'alimentazione e propulsione di mezzi di trasporto elettrici |
-
2007
- 2007-01-18 CN CNU2007201032626U patent/CN201050449Y/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9092191A1 (zh) * | 2007-12-26 | 2009-07-30 | Beijing Qixiang Innovation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Center | 一种升降式高空风力发电设备及涡轮发电装置 |
WO2009092181A1 (zh) * | 2007-12-26 | 2009-07-30 | Beijing Qixiang Innovation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Center | 一种气球悬挂高空风力发电设备及风力涡轮发电装置 |
CN101952588B (zh) * | 2007-12-26 | 2014-02-19 | 北京奇想创新科技中心 | 升降式高空风力发电设备及其涡流发电装置、高空载体 |
CN102395785A (zh) * | 2009-04-17 | 2012-03-28 | 泰科电子英国有限公司 | 风力涡轮机雷电保护和监测系统 |
CN102395785B (zh) * | 2009-04-17 | 2015-02-11 | 泰科电子英国有限公司 | 风力涡轮机雷电保护和监测系统 |
CN103412572A (zh) * | 2013-07-15 | 2013-11-27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 一种空中长航时浮空平台的模糊控制方法 |
CN103412572B (zh) * | 2013-07-15 | 2016-02-17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 一种空中长航时浮空平台的模糊控制方法 |
RU2563048C1 (ru) * | 2014-03-28 | 2015-09-20 |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профессионально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Пензен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технолог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 Солнечно-ветряная электростанция высотного базирования |
CN106762434A (zh) * | 2017-03-10 | 2017-05-31 | 西北工业大学 | 一种高空风力发电机的浮空气囊 |
IT201800006744A1 (it) * | 2018-06-28 | 2019-12-28 | Aldo Fava | Generatore eolico di produzione di energia elettrica ad asse rotante orizzontale per l'alimentazione e propulsione di mezzi di trasporto elettrici |
EP3587797A1 (en) * | 2018-06-28 | 2020-01-01 | Aldo Fava | Wind generator having a horizontal rotating axis for the production of electric energy providing power supply and propulsion of electric transportation means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117941B (zh) | 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 | |
US20080048453A1 (en) | Tethered Wind Turbine | |
US10871149B2 (en) | Floating marine wind turbine | |
CN201050449Y (zh) | 系缆气球风力涡轮发电机 | |
US6616402B2 (en) | Serpentine wind turbine | |
KR101853340B1 (ko) | 회전익 항공기의 발전, 제어장치 및 방법 | |
EP1407139B1 (en) | Coaxial multi-rotor wind turbine | |
US9000605B2 (en) | Lighter-than-air craft for energy-producing turbines | |
EP0045202A1 (en) | Improvements in wind powered electric generators | |
US9030038B2 (en) | Tethered airborne wind power generator system | |
US20100001534A1 (en) | Electric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Using Hydro Turbine Tracted by Paraglider | |
AU2002322125A1 (en) | Coaxial multi-rotor wind turbine | |
US20140246862A1 (en) | Airborne wind energy system | |
WO2007051034A2 (en) | Static dynamic wind machine | |
WO2019117751A1 (ru) | Аэростат ветроэнергетический | |
CN202867096U (zh) | 一种空中风力发电系统 | |
CN110285016A (zh) | 一种浮筒式空中风力发电系统 | |
WO2014022770A1 (en) | Lighter-than-air craft for energy-producing turbines | |
Lansdorp et al. | Design and testing of a remotely controlled surfkite for the Laddermill | |
US9546643B2 (en) | Revolving overhead windmill | |
CA2808001C (en) | Balloon based wind energy system | |
Haug | Design of a kite launch and retrieval system for a pumping high altitude wind power generator | |
KR101757275B1 (ko) | 비행선을 이용한 고고도 발전설비 | |
CN102518549A (zh) | 柔性螺旋风力收集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螺旋风力发电系统 | |
Kalikova et al. | Feasibility Analysis Of Air Floating Design For Electricity Generation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423 Termination date: 20140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