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045072Y - 一种水中自救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中自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045072Y
CN201045072Y CNU200720084201XU CN200720084201U CN201045072Y CN 201045072 Y CN201045072 Y CN 201045072Y CN U200720084201X U CNU200720084201X U CN U200720084201XU CN 200720084201 U CN200720084201 U CN 200720084201U CN 201045072 Y CN201045072 Y CN 201045072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ag
valve
gas
gas generator
sel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72008420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延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U20072008420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045072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045072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045072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中自救装置,它包括具有阀门的气体发生器,还有能被膨胀气体胀大后起救生作用的气囊;阀门是一个控制阀,位于气体发生器之中或一端内,用于将气体发生器中的释放后能膨胀的气体密封其中并且在打开时连通气囊;所述的气囊与气体发生器或与阀门固定连接;还有一拉件,其一端与气体发生器或与阀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气囊的另一端密封固定,或两端分别各与一个气体发生器或与阀门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产品体积小、轻便、可随身携带、使用时方便、灵活、安全可靠。

Description

一种水中自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中自救装置,属于救生设备、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水中自救设备、装置有救生圈、救生衣、救生浮块。这些设备、装置的缺点在于:体积大,非特殊情况不会提前穿戴,使用时不方便,作为作业保护使用时对工作有影响。还有一种专利号为85202968,名称为“自充气应急救生器”,克服了救生圈、救生衣、救生浮块的一些缺点,但该专利技术方案存在下述问题:1、起救生作用的是充气球,不使用时叠放于A室,不能随身携带,非特殊情况不会提前穿戴;2、密封盒体积大;3、未公开安全措施。正因为有上述问题存在,人们渴望有一个水中自救设备、装置,但20多年过去了,仍未有新的技术方案问世。在世界范围内,每年有众多人死于溺水。比如,游泳者在游泳过程中体力不支;初学者误入深水;渡轮沉没;乘船者不慎落水;水中作业者突然受伤难以自救等等。由于传统的救生设备往往体积庞大功能单一且配带之后行动不便,人们在非特殊情况下不会提前配带,专利号为85202968的自充气应急救生器又存在较多技术向题,因而市场急需一种实用、轻巧、携带方便、外形美观且功能可靠的救生设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缺点提供一种水中自救装置,本实用新型产品体积小、轻便、可随身携带、使用时方便、灵活、安全可靠。佩戴者在水中遇险不能自救时,只需自己拉动随身佩戴的救生装置,此装置即可自动打开、鼓胀,从而产生上浮力,使落水者头部浮出水面,起到救生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中自救装置,它包括具有阀门的气体发生器,还有能被膨胀气体胀大后起救生作用的气囊;阀门是一个控制阀,位于气体发生器之中或一端内,用于将气体发生器中的释放后能膨胀的气体密封其中并且在打开时连通气囊;所述的气囊与气体发生器或与阀门固定连接;还有一拉件,其一端与气体发生器或与阀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气囊的另一端密封固定,或两端分别各与一个气体发生器或与阀门固定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具有附加技术特征的进一步技术方案为:
一种水中自救装置,所述的气囊内有一个与阀门相连的中空的分气管,该分气管上有若干个通气孔连通分气管与气囊之间的空隙;所述拉件位于分气管中。
一种水中自救装置,所述的气体发生器的外部还有一层能防止对使用者产生冷灼伤的泡沫质保护层;所述的气囊上或/和气体发生器上有连接件。
水中自救装置,所述的气体发生器是微型储气罐,其容积为2毫升-20毫升,材料选自金属或高强塑料;气体发生器上有一个灌装能膨胀的气体的灌装孔;所述的能膨胀的气体是液化气,选自二氧化碳,或氮气,或氨气或惰性气体;金属制成的气体发生器外部的保护层是一层泡沫塑料质的保护涂层。
一种水中自救装置,所述的气囊为胶管;所述的气囊胶管材料选自乳胶或高弹性橡胶。
一种水中自救装置,所述的拉件在气囊内部,用于限制气囊膨胀长度,其一端与一个气体发生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气囊的另一端密封固定,或两端分别各与一个气体发生器固定连接,阀门的控制件是连接件。
一种水中自救装置,所述的拉件在气囊内部,用于限制气囊膨胀长度,同时又控制阀门开启,其一端与阀门的控制件连接,另一端与气囊的另一端密封固定,或两端分别各与一个气体发生器固定连接,阀门为一止回阀,拉件与阀门的控制件相连接。
一种水中自救装置,所述的气囊为管状,连接件为拉件端部构成的环,或是拉件的露出部分构成的系带;气囊端部上的连接件与气体发生器上的连接件或与气囊自身上分布的连接件活动连接成为项圈,或腰带,或背带。
一种水中自救装置,所述的气囊为管状,两端各自分别与一个气体发生器固定连接并密封连通;其中一个气体发生器上的连接件与另一个气体发生器上的连接件活动连接、或与气囊自身上分布的连接件活动连接成为具有两个气体发生器的项圈,或腰带,或背带。
一种水中自救装置,所述气囊为扁平状的救生背心。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和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产品可制造成项圈(手链,背心,皮带等等)的形式,游泳者(或其它各种适合于水中自救的人群)将其佩戴于脖颈,在未作为救生设备使用前,它仅作为使用者的装饰品。如在水中遇到紧急情况,使用者可用手以相应拉力拉动该产品主体任何一部,其拉力通过拉件7拉动阀门5,使液化气释放,从而产生膨胀气体进入高弹性胶质密封的气囊2中,使其从原来的状态(如图2)迅速变成充气之后的状态(如图3),促使佩戴者头部浮出水面,达到救生目的。本实用新型产品体积小、轻便、可随身携带、使用时方便、灵活、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自救装置具有一个气体发生器1、一个胶管气囊2、单节环链式结构简图;
图2是图1未充气的自然状态示意图;
图3是图1充气后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自救装置具有两个气体发生器1、一个胶管气囊2、单节环链式结构简图;
图5是气囊端部及自身还分布有连接件的环链式示意图;
图6是由多个自救装置单件组成的多节环链式结构简图;
图7是阀门5在气体发生器1一端内、气囊2一端与阀门5固定连接、拉件7与阀门5的控制件连杆14连接的结构简图;
图8是阀门5在气体发生器1中,气囊2及拉件7一端均与气体发生器1固定连接、阀门5的控制件是连接件3的结构简图。
图中各图号对应的构件是:1-气体发生器,2-气囊,3、3’、3”-连接件,4-能膨胀的气体,5-阀门,6-灌装孔,7-拉件,8-分气管,9-通气孔,10-保护层,11-气门,12-气门顶杆,13-凸轮轴,14-连杆,15-气门弹簧,16-顶针弹簧,17-顶针,18-锁止凹槽,19-调整螺丝,20-气道。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下:
实施例1:如图1、2、3、8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具有一个气体发生器、气囊为胶管、单节环链式的一种水中自救装置实施例。它有一个具有阀门5的气体发生器1,还有能被膨胀气体胀大后起救生作用的气囊2;阀门5是一个控制阀,位于气体发生器1之中(如图8所示),也可以连接在一端内(如图7所示是另外的实施例),用于将气体发生器1中的释放后能膨胀的气体4密封其中并且在打开时连通气囊2;所述的气囊2与气体发生器1(如图8所示)或与阀门5(如图7所示是另外的实施例)固定连接;还有一拉件7,其一端与气体发生器1(如8所示)也可以与阀门5(如图7所示是另外的实施例)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气囊2的另一端密封固定,两端分别各与一个气体发生器1(如图4所示)或与阀门5(如图7所示)固定连接是另外的实施例);所述的气囊2上有连接件3’,气体发生器1上有连接件3,用于连接成封闭的环形;所述的气体发生器1是微型储气罐,其容积为5毫升,最小可选为2毫升,最大可选为20毫升,材料选为不锈钢,也可以为高强塑料;气体发生器1上有一个灌装能膨胀的气体4的灌装孔6(见图7、8),该孔为单向阀孔;所述的能膨胀的气体4是液化气,优选自二氧化碳,也可以为液化氮气,液化氨气,液化惰性气体;气体发生器1外部的保护层10是一层泡沫塑料质的保护涂层;所述的气囊2为胶管;所述的气囊2胶管材料选自乳胶,也可以是高弹性橡胶;所述的拉件7在气囊2内部,用于限制气囊2膨胀长度,其一端与一个气体发生器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气囊2的另一端密封固定,也可以两端分别各与一个气体发生器1固定连接,阀门5的控制件是连接件3(见图8);所述的拉件7选自尼龙绳,也可以选为塑胶绳,或高强碳纤维丝绳,或有机纤维绳,或动物吐丝绳,或金属丝;所述的气囊2为管状,连接件3’为拉件7端部构成的环,也可以是拉件7的露出部分构成的系带;气囊2端部上的连接件3’与气体发生器1上的连接件3也可以与气囊2自身上分布的连接件3”活动连接(见图5),便于迭择长度,构成为项圈,或腰带,或背带;
实施例2:如图4、图7所示,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用新型自救装置具有两个气体发生器1和一个胶管气囊2、单节环链式结构实施例;所述的气囊2内有一个与阀门5相连的中空的分气管8,该分气管8上有若干个通气孔9连通分气管8与气囊之间的空隙;所述拉件7位于分气管8中(见图1、图7);所述的气体发生器1的外部还有一层能防止对使用者产生冷灼伤的泡沫质保护层10,(见图7);阀门5为一止回阀,拉件7与阀门5的控制件连杆14相连接;所述的气囊2为管状,两端各自分别与一个气体发生器固定连接并密封连通;其中一个气体发生器上的连接件3与另一个气体发生器上的连接件3活动连接(也可以与气囊2自身上分布的连接件3”活动连接)成为具有两个气体发生器的项圈,或腰带,或背带。
实施例3:如图5所示,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所述的气囊2自身上分布有连接件3”,便于改变长度,适合不同个体的需要。
实施例4: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用新型自救装置所述气囊2为扁平状的救生背心。
实施例5:如图6所示,是一种多节项连式的水中自救装置,它是基于上述的水中自救装置,有三个具有阀门5的气体发生器1,还有三个能被膨胀气体胀大后起救生作用的气囊2;阀门5是一个控制阀,位于气体发生器1之中,也可在一端内,用于将气体发生器1中的释放后能膨胀的气体4密封其中并且在打开时连通气囊2;所述的气囊2与气体发生器1,也可以与阀门5固定连接,并密封连通;还有一拉件7,其一端与气体发生器1,也可以与阀门5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气囊2的另一端密封固定,也可以两端分别各与一个气体发生器1或与阀门5固定连接;所述气囊2为弹性胶管;气体发生器1为金属,柱形或球形,其外部表面有一层泡沫质防护层10;自然状态下气囊2外部直径为5毫米至20毫米,本例选为8毫米;气体发生器1为金属,柱形,也可以为球形,外部直径为8毫米至15毫米,本例选为10毫;有三套上述水中自救装置通过连接件串连成项连式水中自救装置。
结合附图7就使用时阀门工作原理说明如下:
1、气囊2的膨胀使用:当使用者用手以相应拉力拉动该产品主体任何一部时,产生的拉力通过拉件7拉动连杆14,连杆14带动凸轮轴13旋转,克服气门弹簧15和气室高压气的压力,将气门顶杆12顶向储气室,当气门顶杆12上的锁止凹槽18行至顶针17位置,顶针在顶针弹簧16的作用下顶入气门顶杆12上的锁止凹槽18,使气门11打开且不能退回,此时储气室内的液化气体从储气室释放出来,以气体状态通过气道20进入与阀门5相连通的塑胶管8中,再通过塑胶管8上的多个小通气孔9进入塑胶管8与气囊2之间的空隙,促使气囊2迅速膨胀。
2、气囊2膨胀的消气:打开连接件3、3’,取下救生设备,打开灌装孔6,气囊2里面的气体会在气囊2本身收缩压力下通过气道20返回气体发生器1,从打开的灌装口6释放出来,气囊2恢复原状;再以专用工具从灌装口6伸进气室,放松调整螺丝19,使顶针弹簧16后退,带动顶针17退出锁止凹槽18,气门顶杆12在气门弹簧15的作用下复位,带动气门11重新关闭。
3、灌装释放后能膨胀的气体4:拧紧调整螺丝19,通过灌装孔6向气体发生器1填充液化气,完毕后关闭灌装孔6。
本实用新型连接件3、3’、3”为环形时,连接两连接件的还可以是另外的系带或绳。
本实用新型所述能膨胀的气体4除液态气体外,还可以是固态气体(例如干冰)。
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不限于上述实施例。

Claims (10)

1.一种水中自救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具有阀门(5)的气体发生器(1),还有能被膨胀气体胀大后起救生作用的气囊(2);阀门(5)是一个控制阀,位于气体发生器(1)之中或一端内,用于将气体发生器(1)中的释放后能膨胀的气体(4)密封其中并且在打开时连通气囊(2);所述的气囊(2)与气体发生器(1)或与阀门(5)固定连接;还有一拉件(7),其一端与气体发生器(1)或与阀门(5)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气囊(2)的另一端密封固定,或两端分别各与一个气体发生器(1)或与阀门(5)固定连接。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中自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囊(2)内有一个与阀门(5)相连的中空的分气管(8),该分气管(8)上有若干个通气孔(9)连通分气管(8)与气囊之间的空隙;所述拉件(7)位于分气管(8)中。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中自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体发生器(1)的外部还有一层能防止对使用者产生冷灼伤的保护层(10);所述的气囊(2)上或/和气体发生器(1)上有连接件。
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水中自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体发生器(1)是微型储气罐,其容积为2毫升-20毫升,材料选自金属或高强塑料;气体发生器(1)上有一个灌装能膨胀的气体(4)的灌装孔(6);所述的能膨胀的气体(4)是液化气,选自二氧化碳,或氮气,或氨气或惰性气体;金属制成的气体发生器(1)外部的保护层(10)是一层泡沫塑料质的保护涂层。
5.按照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水中自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囊(2)为胶管;所述的气囊(2)胶管材料选自乳胶或高弹性橡胶。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中自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拉件(7)在气囊(2)内部,用于限制气囊(2)膨胀长度,其一端与一个气体发生器(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气囊(2)的另一端密封固定,或两端分别各与一个气体发生器(1)固定连接,阀门(5)的控制件是连接件(3)。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中自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拉件(7)在气囊(2)内部,用于限制气囊(2)膨胀长度,同时又控制阀门(5)开启,其一端与阀门(5)的控制件连接,另一端与气囊(2)的另一端密封固定,或两端分别各与一个气体发生器(1)固定连接,阀门(5)为一止回阀,拉件(7)与阀门(5)的控制件相连接。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中自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囊(2)为管状,连接件(3’)为拉件(7)端部构成的环,或是拉件(7)的露出部分构成的系带;气囊(2)端部上的连接件(3’)与气体发生器(1)上的连接件(3)或与气囊(2)自身上分布的连接件(3”)活动连接成为项圈,或腰带,或背带。
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中自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囊(2)为管状,两端各自分别与一个气体发生器固定连接并密封连通;其中一个气体发生器上的连接件与另一个气体发生器上的连接件活动连接、或与气囊(2)自身上分布的连接件(3”)活动连接成为具有两个气体发生器的项圈,或腰带,或背带。
10.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中自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2)为扁平状的救生背心。
CNU200720084201XU 2007-04-13 2007-04-13 一种水中自救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1045072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084201XU CN201045072Y (zh) 2007-04-13 2007-04-13 一种水中自救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084201XU CN201045072Y (zh) 2007-04-13 2007-04-13 一种水中自救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045072Y true CN201045072Y (zh) 2008-04-09

Family

ID=393085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720084201X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045072Y (zh) 2007-04-13 2007-04-13 一种水中自救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045072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22863A1 (zh) * 2009-08-28 2011-03-03 Zhang Lili 水下应急逃生工具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22863A1 (zh) * 2009-08-28 2011-03-03 Zhang Lili 水下应急逃生工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72189C (zh) 水中应急充气式自救装置
CN103818532A (zh) 游泳或水中遇险时所用的救生安全带
KR100938973B1 (ko) 개인용 구명 장치
KR20110135569A (ko) 팽창전개식 구조튜브
CN207257935U (zh) 一种便携式充气救生衣
CN203793578U (zh) 游泳或水中遇险时所用的救生安全带
CN109501978B (zh) 一种遇水自充式充气救生器
CN201045072Y (zh) 一种水中自救装置
CN105539778B (zh) 一种便捷式水中急救设备
KR20140007536A (ko) 구명벨트
CN202163605U (zh) 快速充气腰带式水中应急救生圈
CN2688610Y (zh) 腰带式快速充气救生圈
CN201169379Y (zh) 救生腰带
CN202170005U (zh) 气胀式救生衣
JP3806574B2 (ja) 水難救命用ウェストバッグ
CN212828998U (zh) 一种可防溺水的救生颈圈
CN205076012U (zh) 一种水难逃生潜囊
CN2628416Y (zh) 自动充气式便携救生圈
CN209884539U (zh) 一种方便使用的水上急救箱
CN208048056U (zh) 一种救生防水雨裤
CN105083496B (zh) 一种水难逃生潜囊
CN206141794U (zh) 一种充气救生圈
US6105167A (en) Buoyancy aid
CN201045070Y (zh) 便携式隔水保暖水陆两用救生器
CN220391500U (zh) 一种自动充气式脖挂救生衣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70413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