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039172Y - 一种智能直放站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直放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039172Y
CN201039172Y CNU2007200066748U CN200720006674U CN201039172Y CN 201039172 Y CN201039172 Y CN 201039172Y CN U2007200066748 U CNU2007200066748 U CN U2007200066748U CN 200720006674 U CN200720006674 U CN 200720006674U CN 201039172 Y CN201039172 Y CN 201039172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repeater
module
base station
instr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72000667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书田
郑国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men Telet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TELIT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TELITO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TELIT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72000667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039172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039172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039172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直放站,包括施主天线、重发天线、射频收发硬件单元、功率检测组件、控制中心、智能控制系统,控制中心包括基站信息监测模块、信息分析模块、通信模块,智能控制系统包括监测单元和控制单元,监测单元包括设备监测模块,通信模块,控制单元包括信息分析模块和控制模块,通过控制中心、智能控制系统收集来自于基站的信息和直放站自身的参数信息,并按照一定的算法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计算,且根据计算结果自动调整直放站的参数。采用该智能直放站,可以实现频率自动控制调整,提高网络覆盖的有效性;可以实现多载波功率自动控制,使每个载波的输出功率稳定,提高网络质量;可以自动控制杂散发射功率,防止对基站产生干扰。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直放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通信网络,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根据基站参数变化自动调整直放站参数的智能直放站。
背景技术
直放站是在无线通信传输过程中起到信号增强的一种无线电发射中转设备,主要用于基站信号过弱的地区,作中继站用,通过直放站放大基站信号,再传向更远更广的地区,从而扩大了网络覆盖范围。随着移动通信网络及其业务的发展,话务量的持续快速增长,基站从宏蜂窝——微蜂窝——微微蜂窝转变,基站数量越来越多,频率复用率越来越高,从而频率优化经常发生。目前的直放站参数需要人工来调整,当基站频率发生变化时,造成直放站频率和基站频率不一致,造成原覆盖区变成盲区或掉话率急剧上升,严重影响网络质量。
目前直放站是扩大通信网络覆盖范围的重要手段之一,直放站工程开通时,有时为了提高覆盖区的电平,为达到满功率输出,下行增益通常较高,同时为了防止直放站对基站的干扰,上行增益通常调的较低从而造成上下行增益严重不平衡,影响网络优化质量;有时为了提高直放站的覆盖区域,通常将直放站的上行增益调的较大,使直放站的杂散发射功率较高,从而使基站受到干扰;另外,在工程刚开通时,直放站可能没有对基站产生干扰,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直放站可能会对基站产生干扰,严重影响网络质量。
为降低成本,直放站均采用多载波单功放设计,其标称功率为设备的最大输出功率。由于直放站设备接收的信号场强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同时直放站功率增益是固定的,如果直放站的功率增益设置的较低,直放站没达到起控状态,则直放站的输出功率会随接收信号的场强的变化而变化,造成输出功率不稳;如果直放站的增益设置的较高,使直放站工作在起控状态,由于采用多载波单功放,当基站话务量较少时,功放放大的载频数少,分配到每个载波的功率较大;当基站话务量较高时,功放放大的载频数多,分配到每个载波的功率较小,同样造成直放站输出功率不稳。若基站载频数较多时,基站忙闲时的直放站单载波功率相差可达10dB以上,这种现象严重影响网络优化的质量。
尽管移动通信运营商对直放站需求很多,但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使直放站的应用受到极大限制,导致移动通信运营商逐渐减少直放站的投入。由此可见,如果直放站的发展还停滞不前,不久的将来必将被淘汰。因此直放站的技术发展和变革刻不容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智能直放站,可实现对单功放多载波的功率进行控制,通过自动实时控制直放站的下行增益参数,使下行每个载波的输出功率稳定,从而提高网络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智能直放站,通过自动调整直放站的上行增益来控制直放站的杂散发射功率,防止直放站对基站产生持续干扰。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三,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智能直放站,实时采集基站信息,自动调整直放站信道频率,实现自动跟踪基站的频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直放站,包括:
一施主天线,用于实现与基站之间的通信;
一重发天线,用于实现与手机之间的通信;
一射频收发硬件单元,包括有双工器、低噪声放大器、选频器、步进衰减器、线性功放,第一双工器与施主天线相连接,第二双工器与重发天线相连接,由第一双工器的输出至第二双工器的输入之间组成下行链路,由第二双工器的输出至第一双工器的输入之间组成上行链路,在下行链路中依次连接有下行低噪声放大器、选频器、下行步进衰减器、下行线性功放,在上行链路中依次连接有上行低噪声放大器、选频器、上行步进衰减器、上行线性功放:
一功率检测组件,用来对直放站BCCH载波的输出功率进行检测,功率检测组件的输入与射频收发硬件单元相连接,输出接至智能控制系统;
一控制中心,收集来自于基站的LAC信息、CID信息、CH信息、统计报表信息,按照一定的算法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发送指令给智能控制系统,通过智能控制系统自动调整直放站的频率和增益参数;所述控制中心包括基站信息监测模块、信息分析模块、通信模块;其中,所述的基站信息监测模块是用来收集基站的LAC信息、CID信息、CH信息、统计报表信息;信息分析模块用来对收集的来自于基站的LAC信息、CID信息、CH信息、统计报表信息进行分析计算,形成指令;通信模块用来将控制中心的指令发送给智能控制系统;
一智能控制系统,用来接收控制中心的指令和收集直放站自身的参数信息,按照一定的算法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和/或根据控制中心的指令自动调整直放站的频率和增益参数,智能控制系统与射频收发硬件单元相连接;所述的智能控制系统包括监测单元和控制单元,监测单元的输出接至控制单元的输入;所述的监测单元包括设备监测模块,通信模块,设备监测模块用来监测直放站自身的参数信息,通信模块用来接收控制中心的指令,并将指令发送给控制单元;所述的控制单元包括信息分析模块和控制模块,信息分析模块用来对接收的直放站自身的参数信息进行分析计算,形成指令,发送给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根据信息分析模块的指令和/或控制中心的指令对直放站频率和增益参数进行调整。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智能直放站,可实现对单功放多载波的功率进行控制,在工作过程中,功率检测组件检测直放站的输出功率,并将检测结果输出给智能控制系统的监测单元的设备监测模块,智能控制系统的监测单元的设备监测模块将采集的直放站的输出功率数据输出给智能控制系统的控制单元的信息分析模块,由信息分析模块对直放站的输出功率数据按照一定的算法进行分析和计算,并根据计算的结果对是否要进行直放站的参数调整作出判断,在需要进行调整的情况下,向智能控制系统的控制单元的控制模块输出调大或调小下行步进衰减器参数的指令,智能控制系统的控制单元的控制模块接受到指令后,向下行步进衰减器输出调整大小的控制信号,使下行步进衰减器的参数被调整为符合信息分析模块的指令要求的状态,这样,通过自动控制直放站的下行增益参数,使下行每个载波的输出功率稳定,从而提高网络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智能直放站,可以通过自动调整直放站的上行杂散发射功率,防止直放站对基站产生持续干扰。在工作过程中,控制中心的基站信息监测模块实时采集来自于基站的统计报表信息,并将统计报表信息数据输出给信息分析模块,由信息分析模块对基站的统计报表信息数据按照一定的算法进行分析和计算,并根据计算的结果对是否要进行直放站的参数调整作出判断,在需要进行调整的情况下,通过通信模块向智能控制系统输出调大或调小上行步进衰减器参数的指令,智能控制系统通过其通信模块接收到控制中心的指令后,将指令输出给控制单元的控制模块,智能控制系统的控制单元的控制模块接受到指令后,向上行步进衰减器输出调整大小的控制信号,使上行步进衰减器的参数被调整为符合控制中心的指令要求的状态,这样,通过自动调整直放站的上行杂散发射功率,可以防止直放站对基站产生持续干扰。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智能直放站,可实现自动调整直放站信道频率。在工作过程中,控制中心的基站信息监测模块实时采集来自于基站的LAC(区域代码)信息、CID(基站编号)信息、CH(频道编号)信息,并将基站的LAC信息、CID信息、CH信息数据输出给其信息分析模块,由信息分析模块对基站的LAC信息、CID信息、CH信息数据按照一定的算法进行分析和计算,并根据计算的结果对是否要进行直放站的参数调整作出判断,在需要进行调整的情况下,通过通信模块向智能控制系统输出调整选频器参数的指令,智能控制系统通过其通信模块接收到控制中心的指令后,将指令输出给控制单元的控制模块,智能控制系统的控制单元的控制模块接受到指令后,向选频器输出调整参数的控制信号,使选频器的参数被调整为符合控制中心的指令要求的状态,这样,通过采集基站信息,自动跟踪基站的频率,来实现自动调整直放站信道频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了一施主天线、一重发天线、一射频收发硬件单元、一功率检测组件、一控制中心、一智能控制系统来构成智能直放站,且控制中心包括基站信息监测模块、信息分析模块、通信模块,智能控制系统包括监测单元和控制单元,监测单元包括设备监测模块,通信模块,控制单元包括信息分析模块和控制模块,通过控制中心收集来自于基站的LAC信息、CID信息、CH信息及进行分析和计算,并根据计算的结果向智能控制系统发送控制指令,使智能控制系统自动输出控制号对射频收发硬件单元的选频器的参数进行调整,实现了自动调整直放站信道频率,提高了网络覆盖的有效性;通过功率检测组件检测得到的直放站的输出功率,并由智能控制系统的信息分析模块加以分析和计算,且根据计算的结果自动输出控制号对射频收发硬件单元的下行步进衰减器的参数进行调整,这种采用多载波功率自动控制技术,使每个载波的输出功率稳定,提高了网络质量;通过控制中心收集来自于基站的统计报表信息及进行分析和计算,并根据计算的结果向智能控制系统发送控制指令,使智能控制系统自动输出控制号对射频收发硬件单元的上行步进衰减器的参数进行调整,实现了自动控制杂散发射功率,有效地防止了对基站产生的干扰。总之,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智能直放站,不仅提高了直放站在网络优化中的地位,而且大大提高了网络的质量和可靠性,大幅降低了运行商的网络维护成本,实时对直放站进行网络优化调整,使运营商和手机用户都得到了实惠。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智能直放站不局限于实施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框图。
图中,1施主天线;2重发天线31第一双工器;32第二双工器331下行低噪声放大器332下行步进衰减器333下行线性功放341下行选频器;342上行选频器;351上行低噪声放大器;352上行步进衰减器;353上行线性功放;4功率检测组件;5智能控制系统的监测单元;51监测单元的设备监测模块;52监测单元的通信模块;6智能控制系统的控制单元;61控制单元的信息分析模块;62控制单元的控制模块;7控制中心;71控制中心的基站信息监测模块;72控制中心的信息分析模块;73控制中心的通信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智能直放站,包括:
一施主天线1,用于实现与基站之间的通信;
一重发天线2,用于实现与手机之间的通信;
一射频收发硬件单元,包括有双工器、低噪声放大器、选频器、步进衰减器、线性功放,第一双工器31与施主天线1相连接,第二双工器32与重发天线2相连接,由第一双工器31的输出至第二双工器32的输入之间组成下行链路,由第二双工器32的输出至第一双工器31的输入之间组成上行链路,在下行链路中依次连接有下行低噪声放大器331、选频器34、下行步进衰减器332、下行线性功放333,在上行链路中依次连接有上行低噪声放大器351、选频器34、上行步进衰减器352、上行线性功放353;
一功率检测组件4,用于对直放站BCCH载波的输出功率进行检测,功率检测组件4的输入与射频收发硬件单元相连接,输出接至智能控制系统;
一控制中心7,收集来自于基站的LAC信息、CID信息、CH信息、统计报表信息,按照一定的算法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发送指令给智能控制系统,通过智能控制系统自动调整直放站的频率和增益参数;所述控制中心7包括基站信息监测模块71、信息分析模块72、通信模块73;其中,所述的基站信息监测模块71是用来收集基站的LAC信息、CID信息、CH信息、统计报表信息;信息分析模块72用来对收集的来自于基站的LAC信息、CID信息、CH信息、统计报表信息进行分析计算,形成指令;通信模块73用来将控制中心的指令发送给智能控制系统;
一智能控制系统,用来接收控制中心的指令和收集直放站自身的参数信息,按照一定的算法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和/或根据控制中心的指令自动调整直放站的频率和增益参数,智能控制系统与射频收发硬件单元相连接;所述的智能控制系统包括监测单元5和控制单元6,监测单元5的输出接至控制单元6的输入;所述的监测单元5包括设备监测模块51,通信模块52,设备监测模块51用来监测直放站自身的参数信息,通信模块52用来接收控制中心7的指令,并将指令发送给控制单元6;所述的控制单元6包括信息分析模块61和控制模块62,信息分析模块61用来对接收的直放站自身的参数信息进行分析计算,形成指令,发送给控制模块62;控制模块62根据信息分析模块61的指令和/或控制中心7的指令对直放站频率和增益参数进行调整。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智能直放站,可实现对单功放多载波的功率进行控制,在工作过程中,功率检测组件4检测直放站的输出功率,并将检测结果输出给智能控制系统的监测单元5的设备监测模块51,智能控制系统的监测单元5的设备监测模块51将采集的直放站的输出功率数据输出给智能控制系统的控制单元6的信息分析模块61,由信息分析模块61对直放站的输出功率数据按照一定的算法进行分析和计算,并根据计算的结果对是否要进行直放站的参数调整作出判断,在需要进行调整的情况下,向智能控制系统的控制单元6的控制模块62输出调大或调小下行步进衰减器DATT参数的指令,智能控制系统的控制单元6的控制模块62接受到指令后,向下行步进衰减器DATT输出调整大小的控制信号,使下行步进衰减器DATT的参数被调整为符合信息分析模块61的指令要求的状态,这样,通过自动控制直放站的下行增益参数,使下行每个载波的输出功率稳定,从而提高网络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智能直放站,可以通过自动调整直放站的上行杂散发射功率,防止直放站对基站产生持续干扰。在工作过程中,控制中心7的基站信息监测模块71实时采集来自于基站的统计报表信息,并将统计报表信息数据输出给信息分析模块72,由信息分析模块72对基站的统计报表信息数据按照一定的算法进行分析和计算,并根据计算的结果对是否要进行直放站的参数调整作出判断,在需要进行调整的情况下,通过通信模块73向智能控制系统输出调大或调小上行步进衰减器UATT参数的指令,智能控制系统通过其通信模块52接收到控制中心7的指令后,将指令输出给控制单元6的控制模块62,智能控制系统的控制单元6的控制模块62接受到指令后,向上行步进衰减器UATT输出调整大小的控制信号,使上行步进衰减器UATT的参数被调整为符合控制中心7的指令要求的状态,这样,通过自动调整直放站的上行杂散发射功率,可以防止直放站对基站产生持续干扰。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智能直放站,可实现自动调整直放站信道频率。在工作过程中,控制中心7的基站信息监测模块71实时采集来自于基站的LAC(区域代码)信息、CID(基站编号)信息、CH(频道编号)信息,并将基站的LAC信息、CID信息、CH信息数据输出给其信息分析模块72,由信息分析模块72对基站的LAC信息、CID信息、CH信息数据按照一定的算法进行分析和计算,并根据计算的结果对是否要进行直放站的参数调整作出判断,在需要进行调整的情况下,通过通信模块73向智能控制系统输出调整选频器参数的指令,智能控制系统通过其通信模块52接收到控制中心7的指令后,将指令输出给控制单元6的控制模块62,智能控制系统的控制单元6的控制模块62接受到指令后,向选频器输出调整参数的控制信号,使选频器的参数被调整为符合控制中心7的指令要求的状态,这样,通过采集基站信息,自动跟踪基站的频率,来实现自动调整直放站信道频率。
上述实施例仅用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智能直放站,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实施例,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

1.一种智能直放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施主天线,用于实现与基站之间的通信;
一重发天线,用于实现与手机之间的通信;
一射频收发硬件单元,包括有双工器、低噪声放大器、选频器、步进衰减器、线性功放,第一双工器与施主天线相连接,第二双工器与重发天线相连接,由第一双工器的输出至第二双工器的输入之间组成下行链路,由第二双工器的输出至第一双工器的输入之间组成上行链路,在下行链路中依次连接有下行低噪声放大器、选频器、下行步进衰减器、下行线性功放,在上行链路中依次连接有上行低噪声放大器、选频器、上行步进衰减器、上行线性功放;
一功率检测组件,用来对直放站的BCCH载波输出功率进行检测,功率检测组件的输入与射频收发硬件单元相连接,输出接至智能控制系统;
一控制中心,收集来自于基站的LAC信息、CID信息、CH信息、统计报表信息,按照一定的算法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发送指令给智能控制系统,通过智能控制系统自动调整直放站的频率和增益参数;所述控制中心包括基站信息监测模块、信息分析模块、通信模块;其中,所述的基站信息监测模块是用来收集基站的LAC信息、CID信息、CH信息、统计报表信息;信息分析模块用来对收集的来自于基站的LAC信息、CID信息、CH信息、统计报表信息进行分析计算,形成指令;通信模块用来将控制中心的指令发送给智能控制系统;
一智能控制系统,用来接收控制中心的指令和收集直放站自身的参数信息,按照一定的算法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和/或根据控制中心的指令自动调整直放站的频率和增益参数,智能控制系统与射频收发硬件单元相连接;所述的智能控制系统包括监测单元和控制单元,监测单元的输出接至控制单元的输入;所述的监测单元包括设备监测模块,通信模块,设备监测模块用来监测直放站自身的参数信息,通信模块用来接收控制中心的指令,并将指令发送给控制单元;所述的控制单元包括信息分析模块和控制模块,信息分析模块用来对接收的直放站自身的参数信息进行分析计算,形成指令,发送给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根据信息分析模块的指令和/或控制中心的指令对直放站频率和增益参数进行调整。
CNU2007200066748U 2007-03-30 2007-03-30 一种智能直放站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039172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0066748U CN201039172Y (zh) 2007-03-30 2007-03-30 一种智能直放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0066748U CN201039172Y (zh) 2007-03-30 2007-03-30 一种智能直放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039172Y true CN201039172Y (zh) 2008-03-19

Family

ID=392117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720006674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039172Y (zh) 2007-03-30 2007-03-30 一种智能直放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039172Y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19783A (zh) * 2009-12-18 2010-06-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选频直放站的控制方法、装置及选频直放站
CN101527974B (zh) * 2009-04-10 2011-09-28 山东大学 优化城区cmmb网络的cmmb直放站及其控制方法
CN102904628A (zh) * 2012-10-11 2013-01-30 三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字选频直放站增益一致性补偿的方法
CN103369586A (zh) * 2012-03-28 2013-10-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基站上行外部干扰的方法及装置
CN112751602A (zh) * 2020-12-18 2021-05-04 广州东峰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数字型一拖四微功率直放站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27974B (zh) * 2009-04-10 2011-09-28 山东大学 优化城区cmmb网络的cmmb直放站及其控制方法
CN101719783A (zh) * 2009-12-18 2010-06-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选频直放站的控制方法、装置及选频直放站
CN101719783B (zh) * 2009-12-18 2013-12-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选频直放站的控制方法、装置及选频直放站
CN103369586A (zh) * 2012-03-28 2013-10-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基站上行外部干扰的方法及装置
CN103369586B (zh) * 2012-03-28 2018-04-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基站上行外部干扰的方法及装置
CN102904628A (zh) * 2012-10-11 2013-01-30 三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字选频直放站增益一致性补偿的方法
CN112751602A (zh) * 2020-12-18 2021-05-04 广州东峰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数字型一拖四微功率直放站
CN112751602B (zh) * 2020-12-18 2021-08-17 广州东峰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数字型一拖四微功率直放站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02573B (zh) 一种智能直放站及其参数自动调整方法
JP4267454B2 (ja) 順方向リンク電力制御式リピータ
AU673576B2 (en) Access burst power control
EP2089989B1 (en) Base station repeater
US838592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coverage in a cellular network
EP2553983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in heterogeneous wireless access networks
CN201039172Y (zh) 一种智能直放站
CN1433597A (zh) 移动台的发射功率控制
RU2012140009A (ru)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связью и базовая станция малого или среднего масштаба
CN101127540B (zh) 一种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US8542148B1 (en) Polarization control for cell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118778B (zh) 无线通信网络的动态优化方法、装置及无线通信系统
CN202979007U (zh) Lte数字微波射频拉远覆盖系统及上行基带处理器
CN101674126A (zh) 一种多频时分多址卫星通信系统复合型上行功率控制方法
US6650904B1 (en) Optimization of radio receiver uplink power
CN103369586B (zh) 一种处理基站上行外部干扰的方法及装置
CN101594710A (zh) Td直放站上行链路自动关断方法
CN201174765Y (zh) 一种自适应基站拉远装置
CN102325389B (zh) 一种自动锁定基站bcch信道的gsm微功率直放站
JP3414351B2 (ja) 無線ネットワーク装置、移動機、無線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を記憶した記憶媒体
CN201557260U (zh) 一种具有载波调度功能的无线数字直放站
CN113068159A (zh) 一种5g nr物联网覆盖系统
CN201303328Y (zh) 一种cdma智能延伸覆盖系统
CN202759450U (zh) Lte直放站
CN104540205A (zh) 一种基站发射功率配置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XIAMEN TE LI TO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XIAMEN TELITONG TECHNOLOG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081031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81031

Address after: Siming District of Xiamen City, Fujian province Qianpu software park two expect a sea of 57 building 601 unit, zip code: 361006

Patentee after: Ximen Telet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Room 2003, commercial center, No. 839 ha Wo Road, Fujian, Xiamen, China: 361000

Patentee before: Xiamen Telitong Technology Co., Ltd.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319

Termination date: 2011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