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035067Y - 三量程便携式电位差计 - Google Patents

三量程便携式电位差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035067Y
CN201035067Y CNU2007201075829U CN200720107582U CN201035067Y CN 201035067 Y CN201035067 Y CN 201035067Y CN U2007201075829 U CNU2007201075829 U CN U2007201075829U CN 200720107582 U CN200720107582 U CN 200720107582U CN 201035067 Y CN201035067 Y CN 201035067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ance
contact
range
bracket panel
measuring dis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72010758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春雷
李顺定
程军
方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U20072010758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035067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035067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035067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asurement Of Resistance Or Impedance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直流电压测量有三个测量盘的三量程便携式电位差计,它的第一步进盘由21×10Ω测量盘与没有电阻的辅助盘组成,第二步进盘由10×10Ω环形电阻网构成测量盘,由10只0.5Ω电阻构成辅助盘,第三盘为双滑线盘,两个测量盘与测量滑线间用导线连接,不通过开关切换,使电位差计测量时不存在变差及热电势影响,有三个量程,最小分辨率达0.1μV,且省去了第一及第二步进盘的代换盘。

Description

三量程便携式电位差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对直流电压进行测量的仪器。
背景技术
当前对于有三个测量盘的电位差计,在三个测量盘之间的连接上,中间盘普遍采用开关切换,这样就产生接触电阻的变差,给分辨率带来限制。为了克服该问题,一般采用大电刷以增大接触面积,并采用银-铜复合材料;专利号ZL200520101772.0公布了有三个测量盘的电位差计解决开关接触电阻变差的新方法,它的第一、第二步进盘各有测量盘、代换盘与辅助盘组成,测量盘与代换盘上的电阻阻值相同,测量盘每增加一个电阻,代换盘就减小相同电阻,由于第一步进盘不置在0时,第二步进盘置不同示值时电路总阻是变化的,第一步进盘置在0时,第二步进盘置不同示值时电路总阻不变,为此第一步进盘除有测量盘、代换盘外,增加了辅助盘来区别步进盘置0及不置0两种情况的电路连接,第二步进盘也增加了辅助盘,上面有10只电阻来分别接入或切出若干个电阻使电路总阻不变。两个测量盘连接后与滑线盘连接在两个测量端钮间,使步进盘开关上的电刷排除在测量回路之外,三个测量盘上的电阻之间不存在开关切换,也就不产生变差;由于第一、第二步进盘都有代换盘,增加了第一、第二步进盘开关的层数,从而增大了仪器的体积,也使开关及仪器结构变得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三量程便携式电位差计,在三个测量盘的连接上中间盘不通过开关切换,且第一、第二步进盘取消代换盘,并采用分流支路进行三个量程切换,使分辨率达0.1μV。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这样采取:电流从电位差计1.5V工作电源的正极经过两个步进盘、一个双滑线盘及量程转换电阻的电阻测量网络到509Ω的调定电阻RN及0~1Ω可锁定的可调电阻RP2,再到75Ω电阻R0,经过0~123Ω可调电阻RP1回到工作电源的负极组成电位差计工作回路;标准电池EN正极经过两个常闭触点之间接有检流计G的双刀双掷开关K2到调定电阻RN及可锁定的可调电阻RP2,再经过100KΩ限流电阻R到标准电池EN负极组成电位差计标准回路;连接被测量的“UX”两个端钮,正极端钮经过两个测量盘及测量滑线III的电阻网络经过两个常闭触点之间接有检流计G的双刀双掷开关K2到负极端钮组成电位差计测量回路;第一步进盘有测量盘I,它有0、1、2……22共23个档位,除0、1触点间直接连接外,其余各档触点间连接10Ω电阻一只,另有辅助盘I’及辅助盘I”,辅助盘I’的电刷与辅助盘I”的电刷用导线连接,辅助盘I’及辅助盘I”的0触点孤立,其余触点用导线连接;第三盘为双滑线盘,两根滑线粗细材质相同,阻值都是0.5Ω,其中一根为测量滑线III,另一根为辅助滑线III′,双滑线盘的刻度盘分10大格,每大格对应的阻值为0.05Ω,每大格分10小格,两根滑线电阻上的电刷是同一片金属刷片;第二步进盘由测量盘II与辅助盘II′组成,测量盘II有0、1、2、……10共11个档位,0~9档位上面有10个10Ω的电阻,第1个电阻R1一端焊接第2个电阻R2一端,电阻R2另一端焊接第3个电阻R3一端……依次焊接,第9个电阻R9另一端与第10个电阻R10的一端连接点为电路节点A,第10个电阻R10另一端与第1个电阻R1的另一端与第三盘测量滑线III的0点的连接,测量滑线III的0点为电路节点B,电阻R1与电阻R2的连接点经过16Ω电阻与第1触点连接,电阻R2与电阻R3的连接点经过9Ω电阻与第2触点连接,电阻R3与电阻R4的连接点经过4Ω电阻与第3触点连接,电阻R4与电阻R5的连接点经过1Ω电阻与第4触点连接,电阻R5与电阻R6的连接点与第5触点连接,电阻R6与电阻R7的连接点经过1Ω电阻与第6触点连接,电阻R7与电阻R8的连接点经过4Ω电阻与第7触点连接,电阻R8与电阻R9的连接点经过9Ω电阻与第8触点连接,电阻R9与电阻R10的连接点经过16Ω电阻与第9触点连接,电阻R10与电阻R9的连接点节点A经过1Ω电阻后到节点C,节点C经过15Ω电阻后与第10触点连接,测量盘II的“0”触点经过25Ω电阻与节点B连接,第二步进盘的辅助盘II′上是10×0.5Ω的电阻,辅助盘II′第10触点与13Ω量程转换电阻R14的一端并联在电位差计工作电源的正极,量程转换电阻R14的另一端连接与量程转换开关K1-1的×1及×0.1量程触点连接,辅助盘II′的0触点连接辅助盘I”的0触点,辅助盘II′的电刷连接辅助盘I”除0触点外的其它触点,测量盘II的电刷经过195Ω电阻R12后连接辅助盘I’的电刷与辅助盘I”的电刷连接的连接点,辅助盘I’除0触点外的其他触点连接测量盘I第22触点,测量盘I第0、1触点与节点C连接,辅助盘I’的0触点经过220Ω电阻后与节点B连接,测量滑线III第10点经过1.5Ω量程转换电阻R13后与量程转换开关K1-1的×10量程触点连接,量程转换开关K1-1的×10量程触点与量程转换开关K1-2的×1量程触点用导线连接,105.3Ω辅助电阻R15的一端与量程转换开关K1-3的×10量程触点连接,另一端与量程转换开关K1-3的×1量程触点连接,1170Ω量程转换电阻R16一端与量程转换开关K1-2的×1量程触点连接,另一端与量程转换开关K1-2的×0.1量程触点连接,104.13Ω辅助电阻R17的一端与量程转换开关K1-3的×10量程触点连接,另一端与量程转换开关K1-3的×0.1量程触点连接,三刀三掷开关K1的三层:K1-1层、K1-2层及K1-3层的三个常闭触点用导线连接,量程转换开关K1-3的×10量程触点连接调定电阻RN高电位一端;电位差计用于连接被测量“UX”的两个测量端钮,正极与测量盘I电刷连接,负极经过双刀双掷开关K2后与辅助滑线III′连接。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第一步进盘不用代换盘,两层辅助盘上都没有电阻,可以装在开关里层,测量盘I装在开关外层;第二步进盘不用代换盘,开关每个步进转动15°角,每层分布24个触点,减去两档定位,第二步进盘的辅助盘II′及测量盘II各11个触点正好分布在开关的同一层,各占半周,电阻装在开关外层,电阻超差时卸下装上容易,这给调试与维修带来方便;这样使电位差计结构简单,体积缩小,也降低了生产成本;在电位差计内部测量回路与工作回路共有部份的线路上没有开关,所以不存在变差影响,当电位差计三个测量盘置“0”时,电位差计工作电流在B点汇合,零电势测量的是B点电位,在测量回路中,不存在工作电流流过引线电阻,所以本电位差计零电势很小;两根滑线电阻粗细材质相同,产生的热电势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本电位差计热电势也很小,因此,在×0.1量程本电位差计测量时也能得到很好重复性。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原理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图中,测量盘II在1~9触点之间有十只10Ω首尾相连的电阻环,当测量盘II置“5”时,测量盘II的电刷到节点B之间是5只10Ω电阻与5只10Ω电阻并联,并联后阻值最大为25Ω,测量盘II其它触点到节点B之间的阻值都要连接到25Ω,“5”触点与电阻环上对应点直接连接;当测量盘II置“4”或置“6”时,测量盘II的电刷到节点B之间是4只10Ω电阻与6只10Ω电阻并联,并联后阻值为24Ω,所以4、6触点经过1Ω电阻与电阻环上对应点连接;当测量盘II置“3”或置“7”时,测量盘II的电刷到节点B之间是3只10Ω电阻与7只10Ω电阻并联,并联后阻值为21Ω,所以3、7触点经过4Ω电阻与电阻环上对应点连接;当测量盘II置“2”或置“8”时,测量盘II的电刷到节点B之间是2只10Ω电阻与8只10Ω电阻并联,并联后阻值为16Ω,所以2、8触点经过9Ω电阻与电阻环上对应点连接;当测量盘II置“1”或置“9”时,测量盘II的电刷到节点B之间是1只10Ω电阻与9只10Ω电阻并联,并联后阻值为9Ω,所以1、9触点经过16Ω电阻与电阻环上对应点连接;当测量盘II置“0”,测量盘II的电刷到节点B之间是25Ω电阻连接,当测量盘II置“10”,测量盘II的电刷到节点B之间是16Ω电阻加9Ω电阻环连接成25Ω电阻。
第一步进盘置“0”、第二步进盘置“n”(n=0,1,2,3……9,10)时,辅助盘I′的电刷与节点B之间的电阻值是两个同是220Ω的电阻并联,因此是110Ω。
第一步进盘置“n”(n=0,1,2,3……22)、第二步进盘置“0”时,辅助盘I′的电刷与节点B之间的电阻值是两个同是220Ω的电阻并联,因此是110Ω。
当第一、第二步进盘都不置“0”时,辅助盘I′的电刷与节点B之间的电阻值的计算,除第二步进盘置“9,10”外,都需要进行三角形-星形变换。
第二步进盘置“1”时,辅助盘I′的电刷与节点B之间电阻值的计算:设电阻(R2+R3+…+R9)与电阻R10两边阻值等效于电阻r1,电阻R10与电阻R1两边阻值等效于电阻r1’电阻(R2+R3+…+R9)与电阻R1两边阻值等效于电阻r1”,等效于电阻r1、r1’、r1”交点为Q1
则r1=(R2+R3+…+R9)×R10/(R1+R2+…+R10)=80×10/100Ω=8Ω
r1’=R1×R10/(R1+R2+…+R10)=10×10/10×10Ω=1Ω
r1”=(R2+R3+…+R9)×R1/(R1+R2+…+R10)=80×10/100Ω=8Ω
辅助盘I′的电刷与节点B之间电阻值等于(211Ω+r1)×(211Ω+r1”)/(2×219)Ω+r1’=219Ω/2+1Ω=109.5Ω+1Ω=110.5Ω
第二步进盘置“2”时,辅助盘I′的电刷与节点B之间电阻值的计算:设电阻(R3+R4+…+R9)与电阻R10两边阻值等效于电阻r2,电阻R10与电阻(R1+R2)两边阻值等效于电阻r2’电阻(R3+R4+…+R9)与电阻(R1+R2)两边阻值等效于电阻r2”,等效于电阻r2、r2’、r2”交点为Q2
则r2=7Ω r2’=2Ω r2”=14Ω
辅助盘II′的电刷与节点B之间电阻值等于(211Ω+r2)×(195Ω+9Ω+r2”)/(2×218)Ω+r2’=218Ω/2+2Ω=109Ω+2Ω=111Ω。
同理,第二步进盘置“3”时,辅助盘I′的电刷与节点B之间电阻值是111.5Ω,
第二步进盘置“4”时,辅助盘I′的电刷与节点B之间电阻值是112Ω,
第二步进盘置“5”时,辅助盘I′的电刷与节点B之间电阻值是112.5Ω,
......
第二步进盘置“9”时,辅助盘I′的电刷与节点B之间电阻值是(211/2+9)Ω=114.5Ω,第二步进盘置“10”时,辅助盘I′的电刷与节点B之间电阻值是(210/2+10)Ω=115Ω。由于测量盘II每步进增加0.5Ω,因此辅助盘II′每步进减少0.5Ω,使电路总阻不变。
当第一或第二步进盘置“0”时,辅助盘I′的电刷与节点B之间的电阻值是110Ω,辅助盘II′的10×0.5Ω电阻全部进入电路。
电位差计工作电流标准化时的电流是2mA,在×10量程时,2mA电流流过辅助盘II′的第10点经过节点B到测量滑线III第10点,测量盘II置“n”(n=1,2,3…8)时,辅助盘I′的电刷经过测量盘I到等效于电阻rn、rn’、rn”的交点Qn(n=1、2、3…8)与经过195Ω电阻R12到交点Qn电阻值相等,测量盘II置“9”时,辅助盘I′的电刷经过测量盘I到节点A的电阻值与经过195Ω电阻R12到节点A的电阻值都等于211Ω,所以流过测量盘I与195Ω电阻R12的电流各为1mA,测量盘II置“10”时,辅助盘I′的电刷经过测量盘I到节点C的电阻值与经过195Ω电阻R12到节点C的电阻值都等于210Ω,所以流过测量盘I与195Ω电阻R12的电流各为1mA。
对于测量盘II在1~9触点之间的十只10Ω首尾相连的电阻环而言,测量盘II置“1”时电阻R1与9只阻值同为10Ω电阻并联,流过电阻R10的电流为1/10mA,节点A与节点B之间的电压UAB=1/10×10mV=1mV;测量盘II置“2”时电阻(R1+R2)与8只阻值同为10Ω电阻并联,流过电阻R10的电流为2/10mA,节点A与节点B之间的电压UAB=2/10×10mV=2mV;同理,测量盘II置“n”时(n=1、2、3…9)电阻节点A与节点B之间的电压UAB=nmV;测量盘II置10”时,节点A与节点B之间9Ω电阻上的电压UAB=9mV加1Ω电阻R11上1mV,共10mV;当测量盘I及测量盘II置“0”时,电流不经过电阻R10,UAB=0mV;当测量盘I不置“0”时流过测量盘I的电流在节点C、B之间的10mV电压叠加在测量盘II上,代替0、1触点间的电阻,工作电流标准化时,第一步进盘置n1、第二步进盘置n2、第三盘置n3(n3表示大格示值)这时“Ux”两个测量端钮间电压为:
Ux=1×10n1+1×n2/10×10+2×0.05n3(mV)
=10n1+n2+0.1n3(mV)
×1量程时,辅助盘II′的第10点经过节点B到测量滑线III第10点之间的115.5Ω电阻串联了电阻R13之和是117Ω与其并联的电阻R14是13Ω,117Ω是13Ω的9倍,因此,1/10的工作电流即0.2mA电流流过辅助盘II′的第10点经过节点B到测量滑线III第10点,并联后减小的电阻值通过串联进105.3Ω辅助电阻R15来保持电路总阻不变。
当第一步进盘置n1、第二步进盘置n2、第三盘置n3(n3表示大格示值)这时“Ux”两个测量端钮间电压为:
Ux=n1+0.1n2+0.01n3    (mV)
×0.1量程时,辅助盘II′的第10点经过节点B到测量滑线III第10点之间的115.5Ω电阻串联了电阻R13及电阻R16之和是1287Ω与其并联的电阻R14是13Ω,1287Ω是13Ω的99倍,因此,1/100的工作电流即0.02mA电流流过辅助盘II′的第10点经过节点B到测量滑线III第10点,并联后减小的电阻值通过串联进104.13Ω辅助电阻R17来保持电路总阻不变。
当第一步进盘置n1、第二步进盘置n2、第三盘置n3(n3表示大格示值)这时“Ux”两个测量端钮间电压为:
Ux=0.1n1+0.01n2+0.001n3   (mV)
第三盘n3的1μV为1大格值,每小格为0.1μV。
每批生产的标准电池的电动势是离散的,在1.0188V~1.0196V之间,标准化的工作电流为2mA,因此调定电阻RN取509Ω,外加0~1Ω可锁定的可调电阻RP2,可以覆盖标准电池电动势的变化范围。
干电池新的时候电动势约为1.65V,用旧到1.4V以下时,电流不稳,为了使干电池在新、旧情况下都能使电位差计的工作电流调节到标准化,为此电阻R0取75Ω。取可调电阻RP1为0~123Ω。
标准电流是这样确定的:把200mV标准信号电压按极性与电位差计“Ux”两个测量端钮连接,电位差计步进盘示值与标准信号电压值相同,双刀双掷开关K2掷向左边,调节可调电阻RP1,使检流计G指零;再将双刀双掷开关K2掷向右边,调节可调电阻RP2,使检流计G指零,这时把可调电阻RP2锁定;电位差计今后使用时依此为标准。

Claims (1)

1.一种三量程便携式电位差计,电流从电位差计1.5V工作电源的正极经过两个步进盘、一个双滑线盘及量程转换电阻的电阻测量网络到509Ω的调定电阻RN及0~1Ω可锁定的可调电阻RP2,再到75Ω电阻R0,经过0~123Ω可调电阻RP1回到工作电源的负极组成电位差计工作回路;标准电池EN正极经过两个常闭触点之间接有检流计G的双刀双掷开关K2到调定电阻RN及可锁定的可调电阻RP2,再经过100KΩ限流电阻R到标准电池EN负极组成电位差计标准回路;连接被测量的“UX”两个端钮,正极端钮经过两个测量盘及测量滑线III的电阻网络经过两个常闭触点之间接有检流计G的双刀双掷开关K2到负极端钮组成电位差计测量回路;其特征在于第一步进盘有测量盘I,它有0、1、2……22共23个档位,除0、1触点间直接连接外,其余各档触点间连接10Ω电阻一只,另有辅助盘I’及辅助盘I”,辅助盘I’的电刷与辅助盘I”的电刷用导线连接,辅助盘I’及辅助盘I”的0触点孤立,其余触点用导线连接;第三盘为双滑线盘,两根滑线粗细材质相同,阻值都是0.5Ω,其中一根为测量滑线III,另一根为辅助滑线III′,双滑线盘的刻度盘分10大格,每大格对应的阻值为0.05Ω,每大格分10小格,两根滑线电阻上的电刷是同一片金属刷片;第二步进盘由测量盘II与辅助盘II′组成,测量盘II有0、1、2、……10共11个档位,0~9档位上面有10个10Ω的电阻,第1个电阻R1一端焊接第2个电阻R2一端,电阻R2另一端焊接第3个电阻R3一端……依次焊接,第9个电阻R9另一端与第10个电阻R10的一端连接点为电路节点A,第10个电阻R10另一端与第1个电阻R1的另一端与第三盘测量滑线III的0点的连接,测量滑线III的0点为电路节点B,电阻R1与电阻R2的连接点经过16Ω电阻与第1触点连接,电阻R2与电阻R3的连接点经过9Ω电阻与第2触点连接,电阻R3与电阻R4的连接点经过4Ω电阻与第3触点连接,电阻R4与电阻R5的连接点经过1Ω电阻与第4触点连接,电阻R5与电阻R6的连接点与第5触点连接,电阻R6与电阻R7的连接点经过1Ω电阻与第6触点连接,电阻R7与电阻R8的连接点经过4Ω电阻与第7触点连接,电阻R8与电阻R9的连接点经过9Ω电阻与第8触点连接,电阻R9与电阻R10的连接点经过16Ω电阻与第9触点连接,电阻R10与电阻R9的连接点节点A经过1Ω电阻后到节点C,节点C经过15Ω电阻后与第10触点连接,测量盘II的“0”触点经过25Ω电阻与节点B连接,第二步进盘的辅助盘II′上是10×0.5Ω的电阻,辅助盘II′第10触点与13Ω量程转换电阻R14的一端并联在电位差计工作电源的正极,量程转换电阻R14的另一端连接与量程转换开关K1-1的×1及×0.1量程触点连接,辅助盘II′的0触点连接辅助盘I”的0触点,辅助盘II′的电刷连接辅助盘I”除0触点外的其它触点,测量盘II的电刷经过195Ω电阻R12后连接辅助盘I’的电刷与辅助盘I”的电刷连接的连接点,辅助盘I’除0触点外的其他触点连接测量盘I第22触点,测量盘I第0、1触点与节点C连接,辅助盘I’的0触点经过220Ω电阻后与节点B连接,测量滑线III第10点经过1.5Ω量程转换电阻R13后与量程转换开关K1-1的×10量程触点连接,量程转换开关K1-1的×10量程触点与量程转换开关K1-2的×1量程触点用导线连接,105.3Ω辅助电阻R15的一端与量程转换开关K1-3的×10量程触点连接,另一端与量程转换开关K1-3的×1量程触点连接,1170Ω量程转换电阻R16一端与量程转换开关K1-2的×1量程触点连接,另一端与量程转换开关K1-2的×0.1量程触点连接,104.13Ω辅助电阻R17的一端与量程转换开关K1-3的×10量程触点连接,另一端与量程转换开关K1-3的×0.1量程触点连接,三刀三掷开关K1的三层:K1-1层、K1-2层及K1-3层的三个常闭触点用导线连接,量程转换开关K1-3的×10量程触点连接调定电阻RN高电位一端;电位差计用于连接被测量“UX”的两个测量端钮,正极与测量盘1电刷连接,负极经过两个常闭触点之间接有检流计G的双刀双掷开关K2后与辅助滑线III′连接。
CNU2007201075829U 2007-04-03 2007-04-03 三量程便携式电位差计 Expired - Lifetime CN201035067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1075829U CN201035067Y (zh) 2007-04-03 2007-04-03 三量程便携式电位差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1075829U CN201035067Y (zh) 2007-04-03 2007-04-03 三量程便携式电位差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035067Y true CN201035067Y (zh) 2008-03-12

Family

ID=391959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7201075829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035067Y (zh) 2007-04-03 2007-04-03 三量程便携式电位差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035067Y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45754C (zh) * 2007-04-03 2008-12-24 张春雷 三量程便携式电位差计
CN101710144B (zh) * 2009-12-14 2011-07-20 骆小君 电压测量仪
CN101710146B (zh) * 2009-12-14 2011-08-24 骆晓英 电压测量仪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45754C (zh) * 2007-04-03 2008-12-24 张春雷 三量程便携式电位差计
CN101710144B (zh) * 2009-12-14 2011-07-20 骆小君 电压测量仪
CN101710146B (zh) * 2009-12-14 2011-08-24 骆晓英 电压测量仪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34107B (zh) 三量程直流电位差计
CN100587498C (zh) 二量程携带式电位差计
CN100547409C (zh) 二量程直流电位差计
CN100587499C (zh) 三量程携带式电位差计
CN201035067Y (zh) 三量程便携式电位差计
CN100529768C (zh) 一种最小步进为0.1μV的电压测量仪器
CN201035069Y (zh) 四量程携带式电位差计
CN201017005Y (zh) 四量程便携式电位差计
CN201017007Y (zh) 三量程直流电位差计
CN201035068Y (zh) 二量程电位差计
CN100575961C (zh) 有三个测量盘的电位差计
CN201035083Y (zh) 一种多量程高分辨率的电压测量仪器
CN201053992Y (zh) 二量程携带式电位差计
CN201017003Y (zh) 二量程直流电位差计
CN101059535B (zh) 二量程携带式电位差计
CN201017004Y (zh) 三量程电位差计
CN201053989Y (zh) 四量程直流电位差计
CN100445754C (zh) 三量程便携式电位差计
CN201035085Y (zh) 一种高分辨率的电压测量装置
CN201035066Y (zh) 二量程携带式电位差计
CN100561235C (zh) 二量程电位差计
CN201053999Y (zh) 有三个测量盘的二量程电位差计
CN201017006Y (zh) 携带式电位差计
CN201053991Y (zh) 四量程电位差计
CN201053990Y (zh) 二量程便携式电位差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70403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