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019916Y - 红外线探测导盲杖及其配套的充电器 - Google Patents

红外线探测导盲杖及其配套的充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019916Y
CN201019916Y CNU2007200676876U CN200720067687U CN201019916Y CN 201019916 Y CN201019916 Y CN 201019916Y CN U2007200676876 U CNU2007200676876 U CN U2007200676876U CN 200720067687 U CN200720067687 U CN 200720067687U CN 201019916 Y CN201019916 Y CN 201019916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ance
circuit
capacitor
connect
transis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72006768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倩捷
罗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U20072006768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019916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019916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019916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mergency Alarm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红外线探测导盲杖及其配套的充电器。本实用新型红外线探测导盲杖包括盲杖载体和主体电路,主体电路装在盲杖载体内部,该主体电路包括:红外线发射电路、红外线接收电路、检测电路、警报电路、积水探测和稳压电源电路;红外线发射电路发出的红外线信号遇到障碍物时,其中的一部分被反射,红外线接收电路接收反射的信号,并输出电信号,检测电路处理该电信号,驱动警报电路发出警报;积水探测电路触水后发出电信号,检测电路处理该电信号,启动警报电路发出警报;红外线发射由稳压电源电路供电。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与该红外探测导盲杖配套的充电器。本实用新型具有多方位的外界感知功能,造价低,为盲人行动提供了方便性和安全性。

Description

红外线探测导盲杖及其配套的充电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盲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红外线探测导盲杖及其配套的充电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残疾人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众多用于帮助残疾人克服生活障碍的用品已被生产出来,电子类导盲装置就是其中的一种,它可以帮助盲人解决行路时遇到的困难。目前,电子类导盲装置主要有导盲机器人、电子导盲杖、导盲眼镜等,但这些电子导盲装置或是功能有限、或是性能差、或是造价昂贵,都不适于实际应用。
经对现有技术的文献检索发现,莫斯科航空学院、莫斯科医学仪器科学院发明了一种名称为‘电子引路人’的盲人用红外线探测器,该装置主要是基于电脑的技术应用,功能较强,但该发明成本较高,不利于被广泛应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红外线探测导盲杖及其配套的充电器,使其廉价实用,并有较强的可推广性。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实用新型红外线探测导盲杖包括盲杖载体和主体电路,主体电路装在盲杖载体内部;
主体电路包括:红外线发射电路、红外线接收电路、稳压电源电路、检测电路、警报电路和积水探测电路;
红外线发射电路包括红外线编码芯片U1、电阻R3、晶振Y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可调电阻VR1、晶体管Q2、红外线发射管D2、D3以及功能选择开关K2,红外线编码芯片U1的1脚接地、输出端4脚与晶体管Q2的基极连接,晶振Y1两端连接在红外线编码芯片U1的2、3脚上,电容C2、电容C3一端分别连接在晶振Y1的两端、另一端接地,电阻R3两端连接在红外线编码芯片U1的6、7脚上,红外线编码芯片U1的5脚为电源端,与稳压电源电路中的Q1的发射极连接,Q2的发射极接地,可调电阻VR1一端与Q2的集电极连接、另一端分别与红外线发射管D2、D3的阴极连接,红外线发射管D2、D3的阳极分别与功能选择开关K2一端的两个选择触点之一连接,功能选择开关K2的另一端与稳压电源电路中的Q1的发射极连接,红外线编码芯片U1经晶体管Q2驱动D2或D3红外线发射管,发出红外线信号,晶振Y1保证了红外线编码芯片U1的频率稳定度,VR1可调电阻用于调节红外线发射管D2、D3的电流,改变系统的探测灵敏度;
红外线接收电路包括红外线接收芯片U2、红外线接收芯片U3、电阻R1、电容C5、功能选择开关K3,红外线接收芯片U2、U3的3脚电源端与积水探测电路中一个金属端子、电阻R1的一端、电容C5的正极相连接,红外线接收芯片U2、U3的2脚输出端分别与功能选择开关K3一端的两个选择触点之一连接,功能选择开关K3的另一端与检测电路中的电阻R4和二极管D4连接,红外线接收芯片U2、U3的1脚接地,电容C5的负极接地,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与稳压电源电路中的电容C8的正极、电源开关K1的输出端以及警报电路中电阻R8的一端连接;
稳压电源电路包括电源、电源开关K1和充电插口CZ1、晶体管Q1、电阻R2、二极管D1、发光管LED1、发光管LED2、电容C8以及电容C1,电源负极接地,电源正极分别与电源开关K1的输入端、充电插口CZ1一端连接,充电插口CZ1另一端接地,电源开关K1的输出端分别与晶体管Q1的集电极、电阻R2的一端、红外线接收电路中的电阻R1的一端、电容C8的正极和警报电路中的电阻R6、R8、音频振荡器U4的8脚连接,电容C8的负极接地,电阻R2的一端与晶体管Q1基极、二极管D1的阳极并接在一起,二极管D1、发光管LED1、发光管LED2串连,发光管LED2负极接地,电容C1正极分别与晶体管Q1的基极、电阻R2连接,其负极接地,稳压电源电路为红外线编码芯片U1及红外线发射管D2、D3提供工作电压,发光管LED1兼作电源指示;
检测电路包括二极管D4、电阻R4、电容C6以及晶体管Q4,二极管D4与电阻R4并联后一端与红外线发射电路中的功能选择开关K2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晶体管Q4的基极、电容C6正极、积水检测电路中的晶体管Q3的集电极连接,电容C6负极接地,晶体管Q4的集电极与警报电路中的电阻R8一端、音频振荡器U4的4脚连接,晶体管Q4的发射极接地;
警报电路包括音频振荡器U4、电阻R6、R7、R8、电容C7、电容C9以及扬声器BL,电阻R8一端与晶体管Q4的集电极、音频振荡器U4的4脚连接,另一端与音频振荡器U4的8脚、稳压电源电路中的电源开关K1的输出端、R2的一端以及红外线接收电路中的电阻R1一端、电阻R6一端电容C8正极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7的一端、音频振荡器U4的7脚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分别与音频振荡器U4的2脚、6脚以及电容C7的正极连接,电容C7的另一端接地;
积水探测电路包括晶体管Q3、电阻R5、两个金属端子,晶体管Q3的集电极与检测电路中的晶体管Q4的基极、电容C6正极、二极管D4与电阻R4并联电路的一端连接,晶体管Q3的发射极接地,晶体管Q3的基极与电阻R5的一端、一个金属端子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接地,另一个金属端子与红外线接收电路中的红外线接收芯片U2、U3的3脚电源端、电阻R1的一端以及电容C5的正极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红外线探测导盲杖工作时,由红外线发射电路发出一定方向、某一固定频率的红外线信号,当该红外线信号遇到障碍物时,其中的一部分红外线信号被反射,具有与上述红外线信号相同方向性和固定选频的红外线接收电路接收上述反射的红外线信号,并输出一电信号,检测电路处理这一电信号,并传送至警报电路,当该电信号强度达到设定阈值时,警报电路被启动发出警报,积水探测电路与检测电路、警报电路连接,当积水探测电路触水时会发出一电信号,检测电路处理该电信号,然后传送至警报电路,警报电路接收该电信号后启动,发出警报,红外线发射电路由稳压电源电路供电。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与上述红外线探测导盲杖配套的充电器,该充电器电路包括:半波整流滤波电路、自激式开关振荡电源转换电路、变压器、整流滤波电路、终止电压检测电路、指示电路及恒流源电路;
半波整流滤波电路包括交流电输入端口、二极管D5、电阻R9及电容C14,交流电输入端口的一极与二极管D5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5的阴极分别与电容C14的一端、自激式开关振荡电源转换电路中的电阻R11和电容C10并联电路的一端、电阻R10及变压器T1连接,交流电输入端口的另一极与电阻R9的一端连接,电阻R9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14的一端、自激式开关振荡电源转换电路中的电容C11的负极、电阻R12的一端以及变压器T1连接;
自激式开关振荡电源转换电路包括电阻R10、R11、R12、R13、R14、电容C10、C11、C12、二极管D6、D7、D8及晶体管Q5,电阻R10的一端分别与电阻R11和电容C10并联电路的一端、变压器T1、半波整流滤波电路中的二极管D5的阴极、电容C14的一端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分别与晶体管Q5的基极、稳压管D7的阴极、电阻R13的一端及电容C12的一端连接,电阻R11和电容C10并联电路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6的阴极,二极管D6的阳极分别与晶体管Q5的集电极以及变压器T1连接,晶体管Q5的发射极与电阻R12连接,电阻R12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11的负极、半波整流滤波电路中的电阻R9、电容C14连接,电容C11的正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7、D8的阳极,二极管D8的阴极分别连接变压器T1、电阻R14,电阻R1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13、电容C12的一端;
整流滤波电路包括二极管D9、电容C13;二极管D4的阳极连接变压器T1、阴极分别连接电容C13的正极、电阻R15以及指示电路中晶体管Q7的发射极,电容C13的负极分别连接变压器T1和电路公共接地点;
指示电路包括晶体管Q7、电阻R17以及发光管LED3,晶体管Q7的集电极与电阻R17、发光管LED3串连接地,晶体管Q7的基极分别连接恒流源电路中的电阻R15、R16
终止电压检测电路包括集成电路U5和可变电阻VR2,U5的1脚控制端分别与恒流源电路中的晶体管Q6的基极、电阻R16连接,U5的3脚接地,U5的2脚输入端与可变电阻VR2动触头连接,可变电阻VR2的另一端分别与恒流源电路中的晶体管Q6的发射极、恒流源输出头的正极连接;
恒流源电路包括电阻R15、R16、晶体管Q6以及充电插头,晶体管Q6的集电极分别连接电阻R15、R16,晶体管Q6的基极与电阻R16另一端连接,晶体管Q6的发射极与充电插头的正极连接,充电插头的负极接地。
本实用新型与红外线探测导盲杖配套的充电器工作时,交流电经半波整流滤波电路处理后,产生一直流电压,此电压经自激式开关振荡电源转换电路处理后供给变压器,经变压器变压后,再经整流滤波电路处理产生直流电压,将该直流电压加载到恒流源电路上,对电池进行恒流充电,指示电路同时启动,当电池充电到设定电压时,终止电压检测电路启动,充电停止,指示电路同时关闭。
本实用新型红外线探测导盲杖采用了主动式红外线技术,与现有技术中采用的超声波技术相比,造价低,抗干扰性及可靠性强;本实用新型红外线探测导盲杖将红外线探测电路与导盲杖有机的结合,使导盲杖具有“障碍探测”、“通道扫描”、“积水探测”等多方位的外界感知功能,比现有的同类产品具有更强功能;而且本实用新型采用的都是通用的电子器件,造价低廉,可被广泛的应用。
本实用新型通过小批量样机的实施,根据实际使用评介,达到设计要求,能帮助盲人及时发现空间障碍物、地面积水等危险情况,帮助盲人搜寻可前行的通道,为盲人行动提供很大方便,并增强了行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红外线探测导盲杖外形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红外线探测导盲杖主体电路图
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与红外线探测导盲杖配套充电器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图1为本实施例红外线探测导盲杖外形示意图,如图所示,该红外线探测导盲杖下端3cm处设置有“障碍探测”探头,该探头可垂直向上发射红外线光束,能有效探测盲人行进前方自地面至2m高空(高度可预设)中的障碍物;在导盲杖上端、导盲杖手柄前方设置有“通道扫描”探头,该探头可水平向前发射红外线光束,能有效扫描盲人前方2m(距离可预设)范围内是否有可行进的通道;“障碍探测”探头和“通道扫描”探头由导盲杖手柄上的控制按钮进行控制;“障碍探测”探头下方、导盲杖触地端设置有“积水探测”探头,该探头可探测地面的积水。
本实施例红外线探测导盲杖包括盲杖载体和主体电路,主体电路装在盲杖载体内部,图2为本实施例红外线探测导盲杖主体电路图,如图所示,该主体电路包括:红外线发射电路、红外线接收电路、稳压电源电路、检测电路、警报电路和积水探测电路;
红外线发射电路包括红外线编码芯片U1、电阻R3、455KHz晶振Y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可调电阻VR1、晶体管Q29013、红外线发射管D2、D3以及功能选择开关K2,红外线编码芯片U1的1脚接地、输出端4脚与晶体管Q29013的基极连接,455KHz晶振Y1两端连接在红外线编码芯片U1的2、3脚上,电容C2、电容C3一端分别连接在455KHz晶振Y1的两端、另一端接地,电阻R3两端连接在红外线编码芯片U1的6、7脚上,红外线编码芯片U1的5脚为电源端,与稳压电源电路中的Q19013的发射极连接,Q29013的发射极接地,可调电阻VR1一端与Q29013的集电极连接、另一端分别与红外线发射管D2、D3的阴极连接,红外线发射管D2、D3的阳极分别与功能选择开关K2一端的两个选择触点之一连接,功能选择开关K2的另一端与稳压电源电路中的Q19013的发射极连接,红外线编码芯片U1经晶体管Q29013驱动D2或D3红外线发射管,发出载频为38KHz的红外线信号,455KHz晶振Y1保证了U1极高的频率稳定度,VR1可调电阻用于调节红外线发射管D2、D3的电流,可改变系统的探测灵敏度;
红外线接收电路包括红外线接收芯片U2、红外线接收芯片U3、电阻R1、电容C5、功能选择开关K3,红外线接收芯片U2、U3的3脚电源端与积水探测电路中金属端子I、电阻R1的一端、电容C5的正极相连接,红外线接收芯片U2、U3的2脚输出端分别与功能选择开关K3一端的两个选择触点之一连接,功能选择开关K2.的另一端与检测电路中的电阻R4和二极管D4连接,红外线接收芯片U2、U3的1脚接地,电容C5的负极接地,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与稳压电源电路中的电容C8的正极、电源开关K1的输出端以及警报电路中电阻R8的一端连接;
稳压电源电路包括电源、电源开关K1和充电插口CZ1、晶体管Q19013、电阻R2、二极管D14148、发光管LED1、发光管LED2、电容C8以及电容C1,电源负极接地,电源正极分别与电源开关K1的输入端、充电插口CZ1一端连接,充电插口CZ1另一端接地,电源开关K1的输出端分别与晶体管Q19013的集电极、电阻R2的一端、红外线接收电路中的电阻R1的一端、电容C8的正极和警报电路中的电阻R6、R8、音频振荡器U4NE555的8脚连接,电容C8的负极接地,电阻R2的一端与晶体管Q19013基极、二极管D1的阳极并接在一起,二极管D1、发光管LED1、发光管LED2串连,发光管LED2负极接地,电容C1正极分别与晶体管Q19013的基极、电阻R2连接,负极接地,稳压电源电路为红外线编码芯片U1及红外线发射管D2、D3提供3.5V的工作电压,LED1兼作电源指示;
检测电路包括二极管D4、电阻R4、电容C6以及晶体管Q49013,二极管D4与电阻R4并联后一端与红外线发射电路中的功能选择开关K2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晶体管Q49013的基极、电容C6正极、积水检测电路中的晶体管Q39013的集电极连接,电容C6负极接地,晶体管Q49013的集电极与警报电路中的电阻R8一端、音频振荡器U4NE555的4脚连接,晶体管Q49013的发射极接地;
警报电路包括音频振荡器U4NE555、电阻R6、R7、R8、电容C7、电容C9以及扬声器BL,电阻R8一端与晶体管Q49013的集电极、音频振荡器U4NE555的4脚连接,另一端与音频振荡器U4NE555的8脚、稳压电源电路中的电源开关K1的输出端、R2的一端以及红外线接收电路中的电阻R1一端、电阻R6一端电容C8正极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7的一端、音频振荡器U4NE555的7脚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分别与音频振荡器U4NE555的2脚、6脚以及电容C7的正极连接,电容C7的另一端接地;
积水探测电路包括晶体管Q39013、电阻R5、金属端子I、II,晶体管Q39013的集电极与检测电路中的晶体管Q49013的基极、电容C6正极、二极管D4与电阻R4并联电路的一端连接,晶体管Q39013的发射极接地,晶体管Q39013的基极与电阻R5的一端、金属端子I金属端子I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接地,金属端子I与红外线接收电路中的红外线接收芯片U2、U3的3脚电源端、电阻R1的一端以及电容C5的正极相连接。
上述U2、U3为一体化红外线接收芯片PIC-1023SMB,其内部集成了38KHz选频放大及整形电路(对自然界及非38KHz的人造红外线均无反应),其中U2与红外线发射管D2组成“通道扫描”探测头,U3与红外线发射管D3组成“障碍探测”探测头。K2为功能选择开关,用于两组探测头之间的选择,当探测头的有效指向区域内有障碍物时,会有一部分红外光线被反射回U2或U3其输出端变为低电平,检测电路立刻动作,晶体管Q49013由导通状态变为跟随U2或U3的输出电平作间歇关断,使警报电路中的音频振荡器U4NE555的4脚得到间歇高电平,音频振荡器U4NE555的3脚发出间歇的音频信号,音频频率由电阻R6、R7、C7等决定,扬声器BL随之发出报警声,表明空间有障碍物。金属端子I、II组成了“积水探测”探测头,当该探测头触水时,积水探测电路导通,检测电路动作,并驱动警报电路发出警报。
本实施例红外线探测导盲杖采用的电源是4节1.2V、600mA镍氢电池,平时待机电流约30mA,可保证本实施例红外线探测导盲杖工作约20小时。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与上述红外线探测导盲杖配套的充电器,用该充电器对红外线探测导盲杖进行充电可以有如下两种方式:将红外线探测导盲杖中使用的电池取出来,放到充电器中充电,或不取出电池,而直接将该充电器上的充电插头插入红外线探测导盲杖中的充电插口进行充电。图3所示为上述充电器的电路图,如图所示,该充电器电路包括:半波整流滤波电路、自激式开关振荡电源转换电路、变压器T1、整流滤波电路、终止电压检测电路、指示电路及恒流源电路;
半波整流滤波电路包括220V交流电输入端口、二极管D5、金属端子IN4007、电阻R9及电容C14,220V交流电输入端口的一极与二极管D5金属端子IN4007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5金属端子IN4007的阴极分别与电容C14的一端、自激式开关振荡电源转换电路中的电阻R11和电容C10并联电路的一端、电阻R10及变压器T1连接,220V交流电输入端口的另一极与电阻R9的一端连接,电阻R9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14的一端、自激式开关振荡电源转换电路中的电容C11的负极、电阻R12的一端以及变压器T1连接;
自激式开关振荡电源转换电路包括电阻R10、R11、R12、R13、R14、电容C10、C11、C12、二极管D6、D7、D8及晶体管Q52SC2482,电阻R10的一端分别与电阻R11和电容C10并联电路的一端、变压器T1、半波整流滤波电路中的二极管D5金属端子IN4007的阴极、电容C14的一端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分别与晶体管Q528C2482的基极、稳压管D7的阴极、电阻R13的一端及电容C12的一端连接,电阻R11和电容C10并联电路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6的阴极,二极管D6的阳极分别与晶体管Q52SC2482的集电极以及变压器T1连接,晶体管Q52SC2482的发射极与电阻R12连接,电阻R12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11的负极、半波整流滤波电路中的电阻R9、电容C14连接,电容C11的正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7、D8的阳极,二极管D8的阴极分别连接变压器T1、电阻R14,电阻R1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13、电容C12的一端;
整流滤波电路包括二极管D9、电容C13二极管D4的阳极连接变压器T1、阴极分别连接电容C13的正极、电阻R15以及指示电路中晶体管Q74014的发射极,电容C13的负极分别连接变压器T1和电路公共接地点;
指示电路包括晶体管Q79014、电阻R17以及发光管LED3,晶体管Q79014的集电极与电阻R17、发光管LED3串连接地,晶体管Q79014的基极分别连接恒流源电路中的电阻R15、R16
终止电压检测电路包括集成电路U5LM431和可变电阻VR2,U5LM431的1脚控制端分别与恒流源电路中的晶体管Q68050的基极、电阻R16连接,U5LM431的3脚接地,U5LM431的2脚输入端与可变电阻VR2动触头连接,可变电阻VR2的另一端分别与恒流源电路中的晶体管Q68050的发射极、200mA恒流源输出头的正极连接;
恒流源电路包括电阻R15、R16、晶体管Q68050以及充电插头,晶体管Q68050的集电极分别连接电阻R15、R16,晶体管Q68050的基极与电阻R16另一端连接,晶体管Q68050的发射极与充电插头的正极连接,充电插头的负极接地。
本实施例与上述红外线探测导盲杖配套的充电器在充电过程中,220V交流电经二极管D5、电容C14半波整流滤波后,产生直流电压,此电压经晶体管Q52SC2482高频开关后供给变压器T1,经变压器T1变压后,再经二极管D9、电容C13整流滤波产生约7.6V的直流电压,晶体管Q68050、电阻R15组成的200mA恒流源,对上述电池进行200mA的恒流充电,当电池充电到5.65V时,U5导通,使晶体管Q68050关断,停止充电,充电时发光管LED3发光,充电自动结束后其熄灭。

Claims (3)

1.一种红外线探测导盲杖,包括盲杖载体和主体电路,主体电路装在盲杖载体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电路包括:红外线发射电路、红外线接收电路、稳压电源电路、检测电路、警报电路和积水探测电路;
红外线发射电路包括红外线编码芯片U1、电阻R3、晶振Y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可调电阻VR1、晶体管Q2、红外线发射管D2、D3以及功能选择开关K2,红外线编码芯片U1的1脚接地、输出端4脚与晶体管Q2的基极连接,晶振Y1两端连接在红外线编码芯片U1的2、3脚上,电容C2、电容C3一端分别连接在晶振Y1的两端、另一端接地,电阻R3两端连接在红外线编码芯片U1的6、7脚上,红外线编码芯片U1的5脚为电源端,与稳压电源电路中的Q1的发射极连接,Q2的发射极接地,可调电阻VR1一端与Q2的集电极连接、另一端分别与红外线发射管D2、D3的阴极连接,红外线发射管D2、D3的阳极分别与功能选择开关K2一端的两个选择触点之一连接,功能选择开关K2的另一端与稳压电源电路中的Q1的发射极连接;
红外线接收电路包括红外线接收芯片U2、红外线接收芯片U3、电阻R1、电容C5、功能选择开关K3,红外线接收芯片U2、U3的3脚电源端与积水探测电路中一个金属端子、电阻R1的一端、电容C5的正极相连接,红外线接收芯片U2、U3的2脚输出端分别与功能选择开关K3一端的两个选择触点之一连接,功能选择开关K3的另一端与检测电路中的电阻R4和二极管D4连接,红外线接收芯片U2、U3的1脚接地,电容C5的负极接地,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与稳压电源电路中的电容C8的正极、电源开关K1的输出端以及警报电路中电阻R8的一端连接;
稳压电源电路包括电源、电源开关K1和充电插口CZ1、晶体管Q1、电阻R2、二极管D1、发光管LED1、发光管LED2、电容C8以及电容C1,电源负极接地,电源正极分别与电源开关K1的输入端、充电插口CZ1一端连接,充电插口CZ1另一端接地,电源开关K1的输出端分别与晶体管Q1的集电极、电阻R2的一端、红外线接收电路中的电阻R1的一端、电容C8的正极和警报电路中的电阻R6、R8、音频振荡器U4的8脚连接,电容C8的负极接地,电阻R2的一端与晶体管Q1基极、二极管D1的阳极并接在一起,二极管D1、发光管LED1、发光管LED2串连,发光管LED2负极接地,电容C1正极分别与晶体管Q1的基极、电阻R2连接,负极接地;
检测电路包括二极管D4、电阻R4、电容C6以及晶体管Q4,二极管D4与电阻R4并联后一端与红外线发射电路中的功能选择开关K2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晶体管Q4的基极、电容C6正极、积水检测电路中的晶体管Q3的集电极连接,电容C6负极接地,晶体管Q4的集电极与警报电路中的电阻R8一端、音频振荡器U4的4脚连接,晶体管Q4的发射极接地;
警报电路包括音频振荡器U4、电阻R6、R7、R8、电容C7、电容C9以及扬声器BL,电阻R8一端与晶体管Q4的集电极、音频振荡器U4的4脚连接,另一端与音频振荡器U4的8脚、稳压电源电路中的电源开关K1的输出端、R2的一端以及红外线接收电路中的电阻R1一端、电阻R6一端电容C8正极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7的一端、音频振荡器U4的7脚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分别与音频振荡器U4的2脚、6脚以及电容C7的正极连接,电容C7的另一端接地;
积水探测电路包括晶体管Q3、电阻R5、两个金属端子,晶体管Q3的集电极与检测电路中的晶体管Q4的基极、电容C6正极、二极管D4与电阻R4并联电路的一端连接,晶体管Q3的发射极接地,晶体管Q3的基极与电阻R5的一端、一个金属端子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接地,另一个金属端子与红外线接收电路中的红外线接收芯片U2、U3的3脚电源端、电阻R1的一端以及电容C5的正极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线探测导盲杖,其特征是,所述的红外线接收电路,其方向性和选频特性与红外线发射电路发出的红外线信号一致。
3.一种与红外线探测导盲杖配套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充电器电路包括:半波整流滤波电路、自激式开关振荡电源转换电路、变压器、整流滤波电路、终止电压检测电路、指示电路及恒流源电路;
半波整流滤波电路包括交流电输入端口、二极管D5、电阻R9及电容C14,交流电输入端口的一极与二极管D5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5的阴极分别与电容C14的一端、自激式开关振荡电源转换电路中的电阻R11和电容C10并联电路的一端、电阻R10及变压器T1连接,交流电输入端口的另一极与电阻R9的一端连接,电阻R9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14的一端、自激式开关振荡电源转换电路中的电容C11的负极、电阻R12的一端以及变压器T1连接;
自激式开关振荡电源转换电路包括电阻R10、R11、R12、R13、R14、电容C10、C11、C12、二极管D6、D7、D8及晶体管Q5,电阻R10的一端分别与电阻R11和电容C10并联电路的一端、变压器T1、半波整流滤波电路中的二极管D5的阴极、电容C14的一端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分别与晶体管Q5的基极、稳压管D7的阴极、电阻R13的一端及电容C12的一端连接,电阻R11和电容C10并联电路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6的阴极,二极管D6的阳极分别与晶体管Q5的集电极以及变压器T1连接,晶体管Q5的发射极与电阻R12连接,电阻R12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11的负极、半波整流滤波电路中的电阻R9、电容C14连接,电容C11的正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7、D8的阳极,二极管D8的阴极分别连接变压器T1、电阻R14,电阻R1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13、电容C12的一端;
整流滤波电路包括二极管D9、电容C13;二极管D4的阳极连接变压器T1、阴极分别连接电容C13的正极、电阻R15以及指示电路中晶体管Q7的发射极,电容C13的负极分别连接变压器T1和电路公共接地点;
指示电路包括晶体管Q7、电阻R17以及发光管LED3,晶体管Q7的集电极与电阻R17、发光管LED3串连接地,晶体管Q7的基极分别连接恒流源电路中的电阻R15、R16
终止电压检测电路包括集成电路U5和可变电阻VR2,U5的1脚控制端分别与恒流源电路中的晶体管Q6的基极、电阻R16连接,U5的3脚接地,U5的2脚输入端与可变电阻VR2动触头连接,可变电阻VR2的另一端分别与恒流源电路中的晶体管Q6的发射极、恒流源输出头的正极连接;
恒流源电路包括电阻R15、R16、晶体管Q6以及充电插头,晶体管Q6的集电极分别连接电阻R15、R16,晶体管Q6的基极与电阻R16另一端连接,晶体管Q6的发射极与充电插头的正极连接,充电插头的负极接地。
CNU2007200676876U 2007-03-08 2007-03-08 红外线探测导盲杖及其配套的充电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019916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0676876U CN201019916Y (zh) 2007-03-08 2007-03-08 红外线探测导盲杖及其配套的充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0676876U CN201019916Y (zh) 2007-03-08 2007-03-08 红外线探测导盲杖及其配套的充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019916Y true CN201019916Y (zh) 2008-02-13

Family

ID=390873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720067687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019916Y (zh) 2007-03-08 2007-03-08 红外线探测导盲杖及其配套的充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019916Y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36427A (zh) * 2013-07-23 2014-01-29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会发声的盲人拐杖
CN103655131A (zh) * 2013-12-03 2014-03-26 大连大学 红外探障拐杖
CN103845190A (zh) * 2012-12-05 2014-06-11 陈小磊 一种盲人拐杖
CN105012118A (zh) * 2014-04-22 2015-11-04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导盲的方法及智能导盲杆
CN105449801A (zh) * 2015-11-30 2016-03-30 芜湖锐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断电保护型手机充电器
CN105449802A (zh) * 2015-11-30 2016-03-30 芜湖锐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红外遥控断电手机充电器
CN107895985A (zh) * 2017-12-05 2018-04-10 李明 一种智能充电系统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45190A (zh) * 2012-12-05 2014-06-11 陈小磊 一种盲人拐杖
CN103536427A (zh) * 2013-07-23 2014-01-29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会发声的盲人拐杖
CN103655131A (zh) * 2013-12-03 2014-03-26 大连大学 红外探障拐杖
CN105012118A (zh) * 2014-04-22 2015-11-04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导盲的方法及智能导盲杆
CN105012118B (zh) * 2014-04-22 2017-08-25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导盲的方法及智能导盲杆
CN105449801A (zh) * 2015-11-30 2016-03-30 芜湖锐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断电保护型手机充电器
CN105449802A (zh) * 2015-11-30 2016-03-30 芜湖锐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红外遥控断电手机充电器
CN107895985A (zh) * 2017-12-05 2018-04-10 李明 一种智能充电系统
CN107895985B (zh) * 2017-12-05 2024-05-03 李明 一种智能充电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019916Y (zh) 红外线探测导盲杖及其配套的充电器
CN104173175B (zh) 可穿戴智能导盲器
CN104378883B (zh) 一种led应急灯、led灯应急电源模块及其控制方法
CN108777508A (zh) 基于锂电池无线充电技术的移动机器人自主充电系统
CN103637901A (zh) 基于超声波测距的导盲拐杖
Latif et al. Towards fenceless boundaries for solar powered insect biobots
CN108590326A (zh) 基于清洁能源和无人机的户外智能帐篷系统的防侵袭方法
CN2906645Y (zh) 盲人用距离检测装置
CN107258203A (zh) 一种智能割草机
CN205585960U (zh) 基于超级电容器的扫地机器人
US11554072B2 (en) Smart sensor cane
CN105146869A (zh) 一种登山柺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CN206484563U (zh) 一种太阳能智能防摔导盲机器人
CN107305390B (zh) 一种停靠系统
CN106708039B (zh) 自动跟随的环保旅行箱
CN204905925U (zh) 一种机器人电源模块
Benjamin A review of the veterans administration blind guidance device project
CN107148133B (zh) 感应式安防灯
CN107562042B (zh) 信号发生装置、自移动机器人系统及信号发生方法
CN204618785U (zh) 一种便携式盲人探测器
CN207742339U (zh) 一种激光测距仪
CN208031469U (zh) 一种引导下肢外骨骼机器人行走的智能拐杖的检测电路
CN114860061A (zh) 一种移动机器人及其唤醒方法
CN217489211U (zh) 导盲手杖
CN108433959A (zh) 多功能智能型导盲杖及其使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