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008066Y - 充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充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008066Y
CN201008066Y CNU2007200014137U CN200720001413U CN201008066Y CN 201008066 Y CN201008066 Y CN 201008066Y CN U2007200014137 U CNU2007200014137 U CN U2007200014137U CN 200720001413 U CN200720001413 U CN 200720001413U CN 201008066 Y CN201008066 Y CN 201008066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ace
pedestal
electric connector
adapter
position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72000141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遵五
游锦洲
廖乙滨
张昱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cro Star Internation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cro Star Internation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cro Star Internation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cro Star International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72000141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008066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008066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008066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种充电装置,用于对一电池充电,包括一基座及一转接座。该基座包括共同界定出一容置凹槽的一第一对接面及两个导接部。该转接座则包括一与该第一对接面相对的第二对接面、两个与所述导接部相配合的抵接部,及一供该电池插接的充电接口。该转接座与基座相组接时,所述两个抵接部受所述导接部的引导而进入该容置凹槽中,使设于该第二对接面的一第二电连接器与一第二定位单元分别对接设于该第一对接面的一第一电连接器及一第一定位单元,该电池通过与该第二电连接器电连接的该充电接口,即可稳定电连接该基座以进行充电。

Description

充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电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可以更换并扩充转接座以供不同类型电池充电的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充电器多数设计为针对特定款式的电池进行充电,部分充电器甚至仅供单一类型的电池充电,若要对其他类型电池进行充电,往往需另行购置与该类型电池兼容的充电器,而无法使用现有的充电器进行充电。为改善该状况,目前已有的充电器可经由自行修改而扩充为与其它类型电池兼容的充电器,如中国台湾专利申请第94205955号及第94220315号中所披露的充电器,其可通过更换导电座件、调整充电接点位置等而扩充充电器可充电的电池类型。然而,在进行修改充电器的过程中,需使用辅助工具将充电器拆开并组装,一般的非专业人士不容易自行修改,且无法随时随处进行修改工作。
有鉴于此,目前另有不需辅助工具即可变更为适用于不同类型电池的充电器,如中国台湾专利申请第95200118号中所披露的充电器,其将充电器的转接单元更换为与电池兼容的类型并安装于充电器的壳体上,即可对电池进行充电。
参阅图1所示,此类型的充电器1具有一壳体11及一转接单元12,壳体11与转接单元12上分别设有相对应的多个卡勾111与多个凹槽121,当所述卡勾111与所述凹槽121相卡接时,突伸于壳体11表面的一组弹片端子112接触并电连接转接单元12的一组转接端子122,容置于转接单元12上的电池13于是通过一组电极131电连接转接单元12的一组金属导片123,并通过与金属导片123电连接的转接端子122,得以电连接壳体11内的电路以进行充电。若卡勾111紧密地与凹槽121组合,转接单元12不易与壳体11分离,需施力将两者分离,历经重复施力以拆卸及组装之后,卡勾111容易磨损甚至断裂,若卡勾111无法紧密地与凹槽121组合,则壳体11的弹片端子112就无法稳定电连接转接单元12的转接端子122,于是将导致电池无法充电。
此外,目前还有可供不同规格的笔记本电脑电池共享的充电器,如中国台湾专利申请第91204877号中所披露的充电器,其设置有两个不同类型的电连接器,可供具有与前述电连接器相配合的充电口的笔记本电脑电池进行充电,然而,该充电器不但只适用于笔记本电脑电池,还仅适用于特定类型的笔记本电脑电池,因此限缩了充电器可应用的范围。
归纳上述,现有的充电器大部分还是不能对各式电池进行充电,而可供多种不同类型的电池进行充电的充电器又由于其结构设计而无法长期提供使得各式电池稳定有效地进行充电的接口。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充电装置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可供不同类型电池充电的充电装置。
于是,本实用新型的充电装置用于对一电池充电,其包括一基座及一转接座。
该基座包括一第一对接面,及两个自该第一对接面的两相对端朝远离该第一对接面的方向延伸的导接部,一由该第一对接面及所述两个导接部共同界定出的容置凹槽,且该第一对接面设有一第一电连接器与一第一定位单元。
该转接座可分离地与该基座相组接,并包括一与该第一对接面相对的第二对接面、两个位于该第二对接面的两相对端以与所述两个导接部相配合的抵接部、设于该第二对接面的一用以与该第一电连接器对接的第二电连接器与一与该第一定位单元卡接定位的第二定位单元,及一与该第二电连接器电性连接并供该电池插接的充电接口。该转接座与基座相组接时,该转接座的所述两个抵接部受所述两个导接部引导而进入该容置凹槽中,使该第二对接面的第二电连接器对接该第一电连接器,且该第二定位单元对接该第一定位单元。
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充电装置,用于对一电池充电,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装置包括:
一基座,其包括一第一对接面、及两个自该第一对接面的两相对端朝远离该第一对接面的方向延伸的导接部,由该第一对接面及所述两个导接部共同界定出一容置凹槽,且该第一对接面设有一第一电连接器与一第一定位单元;以及
一转接座,其可分离地与该基座相组接,并包括一与该第一对接面相对的第二对接面、两个位于该第二对接面的两相对端以与所述两个导接部相配合的抵接部、及一供该电池插接的充电接口,该第二对接面设有一用以与该第一电连接器对接的第二电连接器及一与该第一定位单元卡接定位的第二定位单元,且该充电接口电连接该第二电连接器,在该转接座与该基座相组接的状态,该转接座的所述两个抵接部受所述两个导接部的引导而插置于该容置凹槽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充电装置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该充电装置可以更换并扩充转接座以供不同类型的电池进行充电,且可长期提供使得不同类型的电池稳定有效地进行充电的接口。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立体图,其示出了一现有的充电器;
图2是一立体分解图,其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充电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
图3是一底视图,其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充电装置的该第一较佳实施例;
图4是一立体图,其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充电装置的第二较佳实施例;
图5是一立体图,其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充电装置的第三较佳实施例;
图6是一立体图,其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充电装置的第四较佳实施例;以及
图7是一立体图,其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充电装置的第五较佳实施例。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2充电装置        3电池           31第四电连接器
4基座            41第一对接面    42第一表面
43第二表面       44导接部        441第一承接面
442第二承接面    443卡榫         45容置凹槽
5转接座               51第二对接面          52抵接部
521第一抵接面         522第二抵接面         523导槽
53充电接口            531容置槽             532第三电连接器
61第一电连接器        62第一定位单元        621卡勾
71第二电连接器        72第二定位单元        721卡槽
8切换开关             91、93转接座          911、931充电接口
912、932容置槽        913、933第三电连接器  92、96电池
94、95转接座          941、951充电接口      942、952容置槽
943、953第三电连接器  97、98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它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结合附图对五个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地呈现。
参阅图2及图3,其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充电装置2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充电装置2用于对一笔记本电脑电池3充电,并包括一基座4、一转接座5、一第一电连接器61、一第一定位单元62、一第二电连接器71、一第二定位单元72及一切换开关8。
基座4包括一第一对接面41、分别与第一对接面41的两长边相连的一第一表面42与一第二表面43,及两个导接部44。基座4的其中一侧面为第一对接面41,基座4的顶面及底面则分别是第一表面42及第二表面43。两个导接部44自第一对接面41长度方向的两相对侧朝远离第一对接面41的方向延伸,并略呈长方柱状且垂直于第一对接面41。两个导接部44各具有一第一承接面441及一第二承接面442。所述两个第一承接面441分别是所述两个导接部44的彼此相面对的侧面,而且所述两个第一承接面441与第一对接面41共同界定出一呈U字型的容置凹槽45,所述两个第一承接面441还各设有一卡榫443。所述两个第二承接面442则是所述两个导接部44的顶面,其低于第一表面42而与第一表面42具有一落差,且分别与第一承接面441相邻。
转接座5可分离地与该基座4相组接,并包括一第二对接面51、两个抵接部52及一充电接口53。该第二对接面51是转接座5的其中一侧面,并且与该第一对接面41相对。两个抵接部52位于该第二对接面51长度方向的两相对端,以与所述两个导接部44相配合,所述两个抵接部52各具有相邻的一第一抵接面521及一第二抵接面522,各第一抵接面521分别对应各第一承接面441,及各第二抵接面522分别对应各第二承接面442,且各第一抵接面521设有一供第一承接面441的卡榫443穿设的导槽523。
第一电连接器61与第一定位单元62设在第一对接面41上,第二电连接器71设在第二对接面51上用以与第一电连接器61对接,且第二定位单元72设在第二对接面51上用以与第一定位单元62卡接定位。该转接座5与基座4相组接时,各第一承接面441的卡榫443可滑动地穿入各第一抵接面521的滑槽523中,且转接座5的两个抵接部52受两个导接部44的引导而进入容置凹槽45中,各第一抵接面521顶抵各第一承接面441,各第二抵接面522顶抵各第二承接面442,使第二对接面51的第二电连接器71对接第一电连接器61,且第二定位单元72对接第一定位单元6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单元62具有两个水平方向相间隔的卡勾621,第二定位单元72具有与所述卡勾621相对应且数目相等的两个卡槽721。
切换开关8设于基座4的第二表面43上,该切换开关8连动第一定位单元62的所述两个卡勾621,并可在一锁定位置及一释放位置之间切换。切换开关8自锁定位置切换至释放位置时,连动各卡勾621与各卡槽721分离,转接座5于是可自基座4分离;切换开关8自释放位置切换至锁定位置时,连动各卡勾621卡接各卡槽721,从而将转接座5定位在该基座4上。
充电接口53设于转接座5的顶面,用以供电池3插接,充电接口53具有一供电池3卡设的容置槽531,及一供电池3电连接的第三电连接器532,且第三电连接器532电连接第二电连接器71,通过第二电连接器71及第一电连接器61,电池3可经由基座4的电连接市电的一电源部46,汲取电力以进行充电。上述第三电连接器532供电池3的一第四电连接器31电连接,而第三电连接器532及第四电连接器31的每一脚位具有不同功能,在连接第三电连接器532及第四电连接器31时,相对应的脚位需彼此对接,电池3才会电连接转接座5。为避免使用者在插接电池3时不正确地连接第三电接器532及第四电连接器31,充电接口53的第三连接器532设置于容置槽531内,且容置槽531的构造配合邻近第四电连接器532处的电池3的外型设计,使得使用者只可用一种方式将第四电连接器31对接第三电连接器532,而且电池3可稳定地卡设在容置槽531中以进行充电工作。
参阅图4,其是本实用新型的充电装置2的第二较佳实施例,其基座4整体构造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转接座91供另一类型的电池92转接充电,且充电接口911并非设置于转接座91的顶面而是设置于其侧面,且容置槽912及第三电连接器913也设计为配合此类型电池的规格。
参阅图5至图7,其分别是本实用新型的充电装置2的第三、第四及第五较佳实施例,其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处在于其分别提供了另外三种类型的转接座93、94、95,以供不同规格的电池96、97、98进行充电,且其充电接口931、941、951的容置槽932、942、952及第三电连接器933、943、953也分别配合电池96、97、98而设计为不同规格。
本实用新型的充电装置2的较佳实施例所说明的电池3虽均以笔记本电脑电池为例,但实际上并不以此为限,本实用新型的充电装置2还可供其它电子装置的电池充电,只要将转接座5的充电接口53配合电池3设计,也就是将第三电连接器532设计为与电池3兼容的规格,且将容置槽531设计为可卡接电池3,使电池3稳定地与充电接口53电连接,这样,不同类型的电池3即可共享相同的基座4及具有与电池兼容的充电接口53的转接座5进行充电。
归纳上述,本实用新型的充电装置2的基座4及转接座5设计为具有导接部44、抵接部52、第一定位单元62及第二定位单元72等可彼此相互稳定卡接的结构,再加上基座4与转接座5分别设置有彼此可稳定对接的第一电连接器61与第二电连接器71,使得插接于转接座5中的电池可以稳定地充电。通过基座4上的切换开关8可锁定或释放第一与第二定位单元62、72的连接结构,只需稍微施力即可轻易分离及定位基座4与转接座5,解决现有的因频繁插拔造成卡接结构损坏而无法长期使用的问题。此外,由于转接座5的充电接口53可配合电池类型设计,通过更换转接座5即可供不同类型的电池充电。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充电装置2因其结构设计可长期提供使得不同类型电池稳定有效地进行充电的接口,因此确实能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及实用新型的说明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充电装置,用于对一电池充电,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装置包括:
一基座,其包括一第一对接面、及两个自该第一对接面的两相对端朝远离该第一对接面的方向延伸的导接部,由该第一对接面及所述两个导接部共同界定出一容置凹槽,且该第一对接面设有一第一电连接器与一第一定位单元;以及
一转接座,其可分离地与该基座相组接,并包括一与该第一对接面相对的第二对接面、两个位于该第二对接面的两相对端以与所述两个导接部相配合的抵接部、及一供该电池插接的充电接口,该第二对接面设有一用以与该第一电连接器对接的第二电连接器及一与该第一定位单元卡接定位的第二定位单元,且该充电接口电连接该第二电连接器,在该转接座与该基座相组接的状态,该转接座的所述两个抵接部受所述两个导接部的引导而插置于该容置凹槽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基座的一面上还设有一连动该第一定位单元的切换开关,该切换开关可在一锁定位置及一释放位置之间切换,在该切换开关处于该释放位置的状态下,该第一定位单元与该第二定位单元分离,该转接座可自该基座分离;在该切换开关处于该锁定位置的状态下,该第一定位单元与该第二定位单元卡接,该转接座定位在该基座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定位单元具有至少一卡勾,该第二定位单元具有与所述卡勾相对应的卡槽,在该切换开关处于该释放位置的状态下,所述卡勾与所述卡槽分离,在该切换开关处于该锁定位置的状态下,所述卡勾卡接所述卡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导接部设于该第一对接面的长度方向的两相对侧,并呈长条状且垂直于该第一对接面,所述两个导接部各具有一第一承接面,且由所述第一承接面及该第一对接面共同界定该容置凹槽,所述两个抵接部各具有一第一抵接面,且在该转接座与该基座相组接的状态下,所述第一抵接面顶抵所述第一承接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基座还包括一与该第一对接面的一长边相连的第一表面,所述两个导接部还各具有一分别与所述第一承接面相邻的第二承接面,且两个所述第二承接面低于该第一表面而与该第一表面具有一落差,所述两个抵接部还各具有一第二抵接面,且在该转接座与该基座相组接的状态下,各所述第二抵接面顶抵各所述第二承接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第一承接面各设有一卡榫,且所述两个第一抵接面各设有一导槽,在该转接座与该基座相组接的状态下,两个所述卡榫可滑动地穿设于两个所述导槽。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基座还包括一与该第一对接面的另一长边相连的一第二表面,且该切换开关设于该第二表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充电接口具有一供该电池卡设的容置槽,及一供该电池电连接的第三电连接器,且该第三电连接器与该第二电连接器电连接。
CNU2007200014137U 2007-01-24 2007-01-24 充电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1008066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0014137U CN201008066Y (zh) 2007-01-24 2007-01-24 充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0014137U CN201008066Y (zh) 2007-01-24 2007-01-24 充电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008066Y true CN201008066Y (zh) 2008-01-16

Family

ID=390040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7200014137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008066Y (zh) 2007-01-24 2007-01-24 充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008066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45919B (zh) * 2008-11-28 2012-04-25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具有回位机制的浮动装置及其工作站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45919B (zh) * 2008-11-28 2012-04-25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具有回位机制的浮动装置及其工作站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503894U (zh) 交直流双输入充电器
CN206471864U (zh) 充电装置与充电系统
EP2822088A1 (en) Standby battery product and stackable charging system thereof
CN102055220A (zh) 能够内置圆筒形电池的便携式电源装置
CN103329364A (zh) 插入检测用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
CN202111346U (zh) 转接电连接器
CN205609910U (zh) 一种灵活并机的座式电池充电组合装置
CN102449807B (zh) 端部装载的电池托架
CN111816820A (zh) 电池包、工具系统及充电系统
CN201008066Y (zh) 充电装置
CA2756224C (en) Electrical coupler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e thereof
CN212366133U (zh) 电池包、工具系统及充电系统
CN201112516Y (zh) 太阳能充电器结构
CN202977782U (zh) 转接卡
CN201690037U (zh) 插头连接器
CN212572163U (zh) 充电座、转接装置和充电组件
CN105577865A (zh) 多充电/数据接口的电子设备保护壳及与其匹配的插接件
KR20120140558A (ko) 이동통신 단말기용 젠더
CN208078334U (zh) 复合型电连接器
CN201000911Y (zh) 手机充电连接器
CN112054582A (zh) 充电座、转接装置和充电组件
CN204992200U (zh) 一种兼容式充电装置
CN104795867B (zh) 多接口移动电源
CN205545414U (zh) 多充电/数据接口的电子设备保护壳及与其匹配的插接件
CN105591254A (zh) 插头连接器、插座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Micro One Electronics (Kunshan) Inc.

Assignor: Weixing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Contract fulfillment period: 2008.3.25 to 2016.3.25

Contract record no.: 2009990000088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Device for changing self-walking mouse and method therefor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116

License type: Exclusive license

Record date: 20090216

LIC Patent licence contract for exploitation submitted for record

Free format text: EXCLUSIVE LICENSE; TIME LIMIT OF IMPLEMENTING CONTACT: 2008.3.25 TO 2016.3.25; CHANGE OF CONTRACT

Name of requester: WEIMENG ELECTRONIC ( KUNSHAN )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090216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116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