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000569Y - 在环形总线数控系统中实现总线控制器功能的专用芯片 - Google Patents

在环形总线数控系统中实现总线控制器功能的专用芯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000569Y
CN201000569Y CNU200720010114XU CN200720010114U CN201000569Y CN 201000569 Y CN201000569 Y CN 201000569Y CN U200720010114X U CNU200720010114X U CN U200720010114XU CN 200720010114 U CN200720010114 U CN 200720010114U CN 201000569 Y CN201000569 Y CN 201000569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bus
control module
physical layer
slave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72001011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德海
张赞秋
李俊
吴超
王庆鹏
顾晓亮
曲永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lian Guangy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lian Guangy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lian Guangy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lian Guangy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72001011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000569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000569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000569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By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一种公开了一种在环形总线数控系统中实现总线控制器功能的专用芯片,包括电源监控模块(66)、数据缓存区读写控制模块(72)、用于与上位机主板总线通讯控制的PC总线控制模块(62)、根据总线协议解析数据的总线协议解析模块(63)、控制传输数据在物理层收发的物理层控制模块(64)以及机床数据存储控制模块(71)。本实用新型的芯片集成了部分总线控制器的功能电路,从而不但可以直接结合存储芯片、物理接口实现总线控制器功能,而且可以与其他器件一起集成到主板上,构成数控系统使用的专用主板,增加系统的稳定性。就芯片而言,具有高集成度、有效简化电路设计、降低调试复杂度、成本低、功耗小的特点。

Description

在环形总线数控系统中实现总线控制器功能的专用芯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芯片,更具体地说,涉及在特定全数字环形总线数控系统中用于实现总线控制器功能的芯片。
背景技术
传统的数控机床的体系结构,是由传输的数据的形式决定的。市场上能够见到的不外乎如下几种:模拟量数据(如图1)、数字脉冲式(如图2)、总线式(如图3)。这3种结构各有各的特点。目前,国内市场上模拟量传输数据的居多,以脉冲命令传送速度数据的这种结构现在在低端的数控系统中常见,高端的已经是模拟量和数字总线式的市场。
在脉冲式和模拟量传送数据的两种数控结构中,都存在一个叫做数控控制器的结构,这种结构的工作方式简单概括如下:上位机的数控软件传过来的速度或者位置信号,通过某种总线传送到数控控制器。数控控制器将这个信号转化成伺服驱动器能够识别的模拟量(通常是±10V)或者脉冲命令(通过计数和定时实现)伺服驱动器接收到这种命令之后进行相关运算,控制功率部分使伺服电机按照要求运转;同时伺服驱动器的实际运转位置通过位置检测装置反馈给伺服驱动器,伺服驱动器根据反馈的信号计算电机的实际速度和位置,调整控制精度,完成一个控制循环;与此同时位置检测装置的数据也反馈给数控控制器,并通过数控控制器将位置检测装置反馈数据送到上位机的数控软件,参与位置环的运算,达到位置环控制的目的。
由上述结构不难看出脉冲命令式和模拟量式的数控结构中间都要加一个数控控制器对来自上位机和数控软件的数据进行转化。这样的话中间环节比较复杂,数据转化和传输过程由于模拟-数字和其他环节的存在,容易造成传输过程中的精度损失和传输转换误差。同时由于中间环节的增加,系统受干扰的概率也会增加,系统不稳定因素提高。还有一点,数控控制器环节的存在,本身会使成本增高。
数字伺服装置的出现是数控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采用数字伺服装置,所有指令值和实际值都在一个微控制器内完成处理。这种伺服装置不但能实现传统的电流环和速度环控制,还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精插补,实现位置环控制。
总线式数控系统体系结构是将来数控发展的趋势,各大数控系统生产厂家都在这个反面进行了大量的投入,并为之设计了诸多的总线系统。
绝大部分的总线式数控都采用如图3所示的类似结构。通常这种结构是开放式的,采用工业级别的计算机,然后在计算机上插上为系统所采用的总线协议特别开发的总线控制器板卡;通过总线控制器板卡连接带有总线接口的伺服驱动器。工作过程大概如下:在固定时间的插补周期内,数控软件将要控制的数据通过主板上的总线接口发送到总线控制器板卡,总线控制器板卡将这些数据根据相应的总线协议需要打包发送到总线网络上去;数字总线式伺服驱动器接收到这些数据包,将有效的位置插补数据和速度以及其他数据提取出来,进行控制算法运算,进而控制伺服电机。同时伺服驱动器根据电机的位置检测装置反馈数据,针对速度和位置进行调整,完成自己的控制循环;位置检测装置的反馈信号同时通过数字伺服驱动器的总线通道反馈给数控软件,数控软件提取数据,根据数控算法进行位置插补以及其他的控制算法的运算,进入下个插补周期,发出该插补周期的命令。
目前,有主板开发实力的厂家在开放性和可靠性方面希望获得较佳的关系,针对工业环境开发自己的主板,并将总线控制器坐在CPU主板上。但是由于时代和当时硬件条件的限制,这些集成了总线控制器的主板通常采用多CPU的接口,相对来说资源比较浪费,结构比较复杂。为了减少重复开发的费用,这种结构一直被保留至今。
数控系统作为一个独立的过程数字控制器应用于工业自动化生产中,其多任务性表现在它的管理软件必须完成管理和控制两大任务。其中系统管理包括输入,I/O处理,通信,显示,诊断以及加工程序的编制管理等。系统的控制部分包括:译码、刀具补偿、速度处理、插补和位置控制等。因此,现代的开放式数控系统软件结构通常比较庞大,需要有高性能的计算机硬件作为依托,而目前的高速发展的X86结构的CPU系统可以很好的满足这种需求。此外,数控系统开放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其操作系统的通用性。该结构设计为采用windowsNT和Debian Linux两种多任务操作系统,到目前为止支持X86结构的CPU。在该结构中,根据数控系统对实时性的苛刻要求,对操作系统进行了实时性改造。
此外,如图4所示一种全数字环形总线式数控系统的拓扑结构,这种结构,在申请人同日提交的中国专利申请“一种总线式数控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中予以描述。为了实现这种架构的数控系统,需要选用硬件设备,选用现有的通讯协议或自行设定数据格式、传输时序等要求(属智力活动的范围)。而在上述硬件设备中,以插卡独立方式或集成于主板方式的总线控制器,是系统必需设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图4所示这类全数字环形总线式数控系统(下文详述),提供了一种实现总线控制器功能的专用芯片,在配合必要的存储器、传输介质以及接口电路或设备即可实现一个集成于主板或通过插卡方式连接主板的总线控制器。其目的是保证上述数控系统更加适合于实际应用,在节省成本、增强兼容性的同时,兼具操作的简单、易用,在保证高速、实时的前提下,增强了系统的可靠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在全数字环形总线数控系统中实现总线控制器功能的专用芯片,包括电源监控模块66、数据缓存区读写控制模块72、用于与上位机主板总线通讯控制的PC总线控制模块62、根据总线协议解析传输数据的总线协议解析模块63、控制传输数据在物理层收发的物理层控制模块64以及机床数据存储控制模块71。其中,来自芯片外部上位机的数据通过PC总线控制模块62依靠数据缓存区读写控制模块72写入芯片外部的数据缓存区61;总线协议解析模块63依靠读写控制模块72读取数据缓存区61,获得数据并将其转化为符合总线协议的指令数据,再通过物理层控制模块64将数据发往从设备。来自从设备的反馈信息,依次通过所述物理层控制模块64、总线协议解析模块63、数据缓存区读写控制模块72写入芯片外部的数据缓存区61,上位机通过PC总线控制模块2依靠数据缓存区读写控制模块72读取所述数据缓存区61获得数据。上位机通过还PC总线控制模块62依靠机床数据存储控制模块71从位于芯片外部的机床数据存储区67读取或向机床数据存储区67写入数据。
本实用新型实现总线控制器功能的专用芯片,其改进在于,还包括数控系统监控和使能控制模块65,用于开机上电时对系统设备电源状况、软件硬件状态、设备状态作出检测以便在系统正常前提下直接发出使能信号。使能模块65依次通过物理层控制模块64、总线协议解析模块63接收来自从设备的数据,同时数控系统使能模块65还通过PC总线控制模块62接收来自上位机的数据。
本实用新型实现总线控制器功能的专用芯片,其改进还在于,物理层控制模块64控制传输数据在以太网物理层的收发。
本实用新型总线控制器功能的专用芯片,其特点还在于,物理层控制模块设置三个物理层接口,包括三种传输控制功能,依次为:用于上位机发送数据到从设备的发送控制、用于从设备返回数据到上位机的接受控制以及用于上位机与机床键盘之间的收发控制。
而本实用新型的专用芯片,专用于一种全数字环形总线数控系统,这种数控系统包括主设备和从设备;主设备包括装有数控软件的上位机1和总线控制器;从设备包括数字总线式伺服驱动器3和PLC;主设备依次串接1-24个从设备并连接回主设备从而构成一个闭合环路,主设备和从设备之间通过以物理层和传输介质连接的链路传输数据;在正常工作状态下,数据单向传输。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专用芯片可以集成到如X86 CPU体系结构的主板上,配合其他集成器件如数据缓存(存储器)、物理接口(以太网接口)等,最终实现集成总线控制器的主板设备,以便特定全数字环形总线数控系统使用,从而具有本申请人同日提交的中国专利申请“基于全数字环形总线式集成型数控系统”的有益效果。
当然,利用本实用新型的专用芯片也可以集成插卡式总线控制器,从而具有本申请人同日提交的中国专利申请“基于全数字环形总线式通用型数控系统”的有益效果。
此外,单就本实用新型的芯片而言,还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芯片中集成了主板总线控制器和数控总线协议解析以及物理层控制等主要部分,具有高集成度的特点。
2、采用FPGA设计,在此基础上,重新规划板图,提高集成度,优化元器件资源,从而达到降低功耗的效果。
3、有效的简化电路设计
4、降低调试复杂度
5、由于芯片的简化,设计的相对集中,成本有效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选用模拟量数据实现的一种数控系统拓扑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一种数字脉冲式数控系统拓扑结构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一种总线式数控系统拓扑结构示意图;
图4是专用本实用新型总线控制器的数控系统一种拓扑结构示意图;
图5.是总线控制器用于图4所示全数字环形总线式数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现总线控制器专用芯片的内部模块框图;
图7是一种数据传输线组成示意图,所示传输线尤为适用于使用了本实用新型芯片的数控系统;
图8是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特定数控系统中示例性的循环时序图;
图9是与图8同一示例中实现的数据结构图;
图10是与图9同一示例中实现的写入部分数据组织结构图;
图11是与图9同一示例中实现的读出部分数据组织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全数字环形总线式数控系统
如图4所示一种全数字环形总线式数控系统的拓扑结构,这种结构,在申请人同日提交的中国专利申请“一种总线式数控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中予以描述。本实用新型是在上述申请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限定和完善,旨在提高此类全数字环形总线式数控系统的可靠性、高速性以及通用性。因此上述申请通过引用结合于本文,将更有助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要点和特性。
为此,下文先对此类数控系统作以详述。
为了实现此类数控系统,可以在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两个方面定义一种传输协议或直接选用当前流行的协议如,主要内容包括:拓扑结构、数据传输线的组成、信号编码格式、电报结构、工作时序、非周期性数据传输、接口初始化、周期数据的配置和传输、伺服装置运行模式的设置以及故障诊断和处理等。在此,本文提供一种可行方案,旨在示意性的表示本实用新型所需的协议结构,而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非限定在此协议结构上。结合具体情况,协议的定义会发生变化。
1、物理层
物理层位于通信系统的最低层,是整个通讯的基础,为设备之间的数据通讯提供传输媒介(电缆、光纤等)及互联设备(插头、插座等),为数据传输提供通路,负责数据传输及相关的管理工作。系统的物理层协议主要定义了拓扑结构、数据传输线的组成和信号编码格式等。
2、拓扑结构
系统使用环路结构作为最基本的拓扑,环路由主、从设备和传输线组成,每个环路只有一个主设备,其余都为从设备。各设备之间通过以太网物理层连接的链路传输数据,数据在传输线上单向流动。
如图4所示,主设备(包括总线控制器)和从设备(包括全数字总线式伺服控制器)的连接形式。一个主设备可以带多个从设备,目前设计最大可连如环路的从设备为24个,留有可扩展余地。
注意:虽然各个从设备之间是通过5类双绞线互联的,但是各个从设备之间不能直接进行数据通讯,从设备只能接收主设备的命令和数据以及根据相应命令作出相应的反应并返回数据。各个从设备的地址,按照链路上的连接顺序依次由低到高排列。
3、数据传输线的组成
以以太网物理层为例,具体到单条数据传输线,共由3部分组成。正向发送端的以太网物理层芯片,接收到上位控制芯片发送过来的标准数据,将该数据转化成串行数据进行传送,如图7所示,正向数据和反向数据同时发送,在从设备没有出现故障的情况下,只使用正向数据进行数据传送,当遇到断线或者其他从设备不能通信的故障的时候,反向数据起到回传数据,形成闭环作用,以供处理故障使用。
4、信号编码格式
与所采用的物理层传输介质和协议有关,目前支持以太网物理层,1394物理层,USB物理层。采用以太网物理层为例:在物理层完成4B-5B码制转换,5类双绞线上实现差分曼彻斯特编码传输。
5、电报基本结构
在系统接口中,所有的数据都是以数据电报的形式进行传输。具体情况如下所述。
5.1传输协议的循环时序结构
由图8可以看出一个协议的循环由2次有间隔的数据发送组成:962字节的数据帧、8字节的快速字节帧。其中,962字节的数据帧功能包括主设备发给从设备的命令以及从设备返回的数据。8字节快速字节帧的功能包括主设备发送的命令和数据的同步使能,即指示命令执行的信息。
具体帧结构描述如下:
962(962=2+40×24)字节数据帧以16进制AA,BB作为起始字节,之后跟随24个从设备的命令和数据帧,每个设备分配40个字节空间。
5.2从设备数据结构
如图9所示从设备数据共分配40字节空间,其中前16字节是来自主设备的写入数据,后24字节是返回到主设备的数据。写入数据部分数据组织结构如图10所示,读出部分数据组织结构如图11所示。
6、接口初始化和从设备的初始配置
上电后所有从设备的基地址都将置为F8H。为了避免地址冲突,所有从设备以环形形式连接,也就是说配置前上位机只能访问第一个从设备。
配置的第一步是识别从设备,上位机访问第一个从设备,若上位机读取了正确的标识码。然后上位机给该从设备重新分配基地址。配置后该从设备在向下一级传输的信号中作一标志,以便下一个从设备根据这个标志进行配置,而后依次完成后续的从设备初始配置。
7、数控系统协议的工作时序
如图11所示一个循环的时序结构,长数据帧的接收开始的头字节为16进制数据AA和BB,然后是第0个设备的第0个字节(从设备编号从0开始),以第2号从设备(物理地址是02)为例,在这个从设备传递转发数据的过程中,对当前传递的数据量进行计数。当计数到2*40+2=82(52 HEX)时,开始接收(复制,但是同时转发)数据,计数到82+24=106(6A HEX)时,停止接收,开始向数据流填充数据,边填充边转发。计数到106+24=138时,自身填充转发结束,继续传递转发其他设备数据,直到数据流结束。
然后主设备发送一个8字节的快速字节帧,从设备接收到开始标志之后,开始计数;收到这个字节帧中对应于自己位置的命令数据,锁定长数据帧传过来的数据,并执行相应操作。
长数据帧和快速帧操作都结束,完成一个循环。
8、故障诊断和处理
本系统的协议定义了专门的数据位对系统电源电压异常,编码器断线,链路断路,通信数据错误,伺服装置报警,PLC报警等都有相应的检测和处理。
根据上述描述,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这类总线式数控系统,可以归纳如下:
该系统包括装有数控软件的上位机1、全数字伺服驱动器3、电机4以及可编程序控制器PLC。上位机和总线控制器构成主设备;从设备包括伺服驱动器和PLC。伺服驱动器向电机发送驱动信号,同时电机通过线路将位置检测装置反馈的信号送回伺服驱动器。本实用新型数控系统的特点在于,主设备依次串接多个从设备并最终连接回主设备从而构成一个闭合环路,而主设备和从设备之间通过以物理层和传输介质连接的链路传输数据。信息的传输过程中,主设备仅向与之直接连接的第一级从设备发出主信息,这个主信息包括与所有从设备相关的信息,如命令信息、数据信息以及触发某一级从设备执行命令的信息。而且主信息将根据串接从设备的顺序仅能够依次单向传送到各个从设备。相应地,某一级从设备接收、响应主信息中与之相关的信息并给出反馈信息;各个从设备的反馈信息根据串接从设备的顺序依次单向通过下级每一个从设备转发回主设备。上述数据通信只在主设备和从设备之间进行,传输过程中从设备只接收主设备对自身的命令和操作数据并进行处理,对其他从设备的数据只进行转发,不进行处理,从设备之间不进行单独数据交换。
二、总线控制器
上文说明了将使用本实用新型总线控制器的全数字环形总线式数控系统一种代表性实施例,下文将针对本实用新型的要点作以详述。
如图5所示,上文所述环形总线式数控系统的结构,其中表示了总线控制器的位置及一种插卡式的使用状态。总线控制器的结构如图6所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
1、PC总线控制模块62
主要根据采用的主板总线类型,将上位机发送过来的插补数据,数控系统配置数据,PLC控制数据等数据解析并按照既定格式放到高速数据缓存区,等待数控总线协议部分进行读取;同时从该高速数据缓存区读取上个总线插补周期返回的系统状态实际位置反馈数据,数控系统状态控制数据,数控系统状态反馈数据,系统状态反馈数据并将这些数据通过主板总线接口反馈给上位运动控制软件。优选方式下,选用PCI接口。
2、数控总线协议解析模块63
主要将从高速数据缓冲区读取来的数据进行格式转换,配置到实时数控总线的报文中去,并发送给下位的从设备;并把从从设备反馈的数据按照既定格式存放到告诉缓存区,等待上位机总线读取。
3、高速缓存区61
这个部分主要由高速存储器组成,该部分主要用来交换高速插补和PLC控制数据,以及位置数据反馈,还有其他状态信息。
4、物理层控制模块64
主要完成物理层芯片的控制,将并行的实时总线协议数据转化成高速实时串行总线协议数据,并把该数据发送到总线网络上去;同时接收总线网络反馈的高速实时串行数据并把它们转化成并行数据送给数控总线协议解析部分。
5、物理层接口68
主要负责并行数据到串行数据的相互转化、发送、接收。优选方式下,本控制器物理层基于100M以太网物理层,传输介质为5类双绞线,接口采用以太网物理层接口RJ-45,并设计了严格的差错控制。
6、数控系统使能模块65
其功能主要是加强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在可靠性方面主要考虑数控系统的状态是否正常,是否出现故障。安全性方面主要针对数控系统的操作人员是否存在潜在危险。除需要检测主设备、从设备电源的情况外,还要检测上位机软、硬件两方面的运行情况,以及检测从设备各个部分的情况。因此,信息的传送方式为:1、依次通过物理层接口、物理层控制模块、总线协议解析模块接收来自从设备的数据;2、通过所述PC总线控制模块接收来自上位机的数据。当上位机和从设备检测都通过时,使能模块65直接通过接口发出伺服系统使能信号。同时,该模块还能在检测状态下,对检测的强电设备,发出切断电源的信号。从而本模块便于机床的设计者更好的提高数控机床体系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7、机床数据存储区67
主要存储机床当前最新的配置数据。为了读写该存储区,设置机床数据存储控制模块71。
图中还表示了必要的电源管理模块,为常规模块不再予以赘述。
此外,机床键盘是作为一个标准PLC设备进行控制,这个PLC和数控系统软件的软PLC管理程序之间遵循数控系统支持的总线,通过上述总线控制器实现实时通信。由于机床键盘对响应速度要求比较高,因此在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总线控制器上针对这一方面做了特殊设计,为机床键盘预留一个单独的总线接口,并为该接口设计最高的响应和处理的优先级,保证机床键盘和上位机之间的数据交互的实时性。因此如图6所示,物理层接口68至少包括用于数据发送的接口、数据返回的接口和用于直接连接机床键盘的物理层接口,连接机床键盘的接口用来进行机床键盘PLC的IO控制。
三、本实用新型的芯片
通过以上说明,可以明确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总线控制器的具体结构。而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芯片,恰恰是将上述总线控制器上部分功能电路集成到一个芯片上,以达到方便使用、易于调试、降低成本的目的。如图6中,本实用新型的芯片取编号GDS06B,其中,传输数据的通路包括:
1、来自芯片外部上位机的数据通过PC总线控制模块62依靠数据缓存区读写控制模块72写入芯片外部的数据缓存区61;总线协议解析模块63依靠读写控制模块72读取数据缓存区61,获得数据并将其转化为符合总线协议的指令数据,再通过物理层控制模块64将数据发往从设备。
2、来自从设备的反馈信息,依次通过所述物理层控制模块64、总线协议解析模块63、数据缓存区读写控制模块72写入芯片外部的数据缓存区61,上位机通过PC总线控制模块2依靠数据缓存区读写控制模块72读取所述数据缓存区61获得数据。
3、上位机通过还PC总线控制模块62依靠机床数据存储控制模块71从位于芯片外部的机床数据存储区67读取或向机床数据存储区67写入数据。包括数控系统监控和使能控制以及使能输出电路。
4、使能模块65依次通过所述物理层控制模块64、总线协议解析模块63接收来自从设备的数据,同时所述数控系统使能模块65还通过PC总线控制模块62接收来自上位机的数据。
图6中的电源监控和电源检测电路两部分,是构成电源管理模块的电路部分。
之所以设置数据缓存区61,是因为,由于不同的总线时钟频率不同,系统总线时钟频率不能同时跟不同的总线时钟频率达到完全同步,所以在控制器上面设置了一片数据缓冲区,用于交换高速实时数据。控制软件送给驱动器的插补数据,通过主板的板上总线送到数据缓存;系统在每个实时的总线周期内都会访问该数据缓存,并从中读取距离当前指令周期最近的数据,然后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并转化成系统指令数据,发送到系统的网络上。
系统网络上的各个从设备在接收到和自己所在位置对应的数据命令以后,将自己的数据打包发送到该协议指令的相关区域,在循环完成的时候这些数据也就随着循环的环路返回到系统总线控制器;总线控制器上的总线协议解析模块,将这些数据提取出来,并存放到数据缓存区,等待下个时钟周期总线读取;然后系统总线发送一个命令字节,表示上一次发送的数据有效,各个从设备可以同步进行相应的数据更新或处理,至此一个循环完毕。
此外,如图5中,总线控制器通过主板上的总线接口与基于X86体系结构的主板相连,并与主板上的X86CPU通信。本实用新型适用的数控系统,一般情况下选用主从式协议,上位机命令发送给各个从设备,最好选用高速串行实时数据通信协议。有能力的厂家还可以将本实用新型的总线控制器集成到数控主板,进一步增强可靠性。由于上位机主板采用通用X86体系结构,因此和下位机通信的总线控制器必须设计成遵循通用主板接口标准的插卡式结构。插卡式结构和主板之间实现通信的方式有多种,该设计适用于目前诸多流行的主板总线接口,比如PCI、PC104PLUS、PCIE,最好选用PCI接口。这些总线都具有速度高,带宽大的特点,能够满足数控控制的需要。
总线控制器可以根据需要设计如上文的协议,或SERCOS III、ProfiBus实时串行现场总线协议。该总线控制器可以以目前流行和通用的各种主板板上协议与数控软件之间完成插补数据,实际位置反馈数据,数控系统状态控制数据,数控系统状态反馈数据,数控系统配置数据,PLC控制数据,系统状态反馈数据的通信。
而上述的X86CPU,在数控系统中,主要完成操作系统的运行和管理,数控软件的运行、控制和管理。在实现本实用新型数控系统的数控软件中,X86体系的CPU主板主要完成了如下的控制和管理功能:人机界面的显示和管理,内嵌PLC软件程序管理,配置系统,参数管理,数据库管理,NC程序编辑和解释,通信管理;运动控制,过程控制,逻辑控制,任务调度,轴控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披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在环形总线数控系统中实现总线控制器功能的专用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监控模块(66)、数据缓存区读写控制模块(72)、用于与上位机主板总线通讯控制的PC总线控制模块(62)、根据总线协议解析数据的总线协议解析模块(63)、控制传输数据在物理层收发的物理层控制模块(64)以及机床数据存储控制模块(71);
其中,来自芯片外部上位机的数据通过所述PC总线控制模块(62)依靠所述数据缓存区读写控制模块(72)写入芯片外部的数据缓存区(61);所述总线协议解析模块(63)依靠所述读写控制模块(72)读取数据缓存区(61),获得数据并将其转化为符合总线协议的数据,再通过所述物理层控制模块(64)将数据发往从设备;
来自所述从设备的反馈信息,依次通过所述物理层控制模块(64)、总线协议解析模块(63)、数据缓存区读写控制模块(72)写入芯片外部的数据缓存区(61);上位机通过PC总线控制模块(2)依靠数据缓存区读写控制模块(72)读取所述数据缓存区(61)获得数据;
上位机通过所述PC总线控制模块(62)依靠所述机床数据存储控制模块(71)从位于芯片外部的机床数据存储区(67)读取或向机床数据存储区(67)写入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在环形总线数控系统中实现总线控制器功能的专用芯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数控系统监控和使能控制模块(65),用于开机上电时对系统设备电源状况、软件硬件状态、设备状态作出检测以便在系统正常前提下直接发出使能信号;所述使能模块(65)依次通过所述物理层控制模块(64)、总线协议解析模块(63)接收来自从设备的数据,同时所述数控系统使能模块(65)还通过所述PC总线控制模块(62)接收来自上位机的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在环形总线数控系统中实现总线控制器功能的专用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层控制模块(64)控制传输数据在以太网物理层的收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在环形总线数控系统中实现总线控制器功能的专用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层控制模块(64)设置三个物理层接口,包括三种传输控制功能,依次为:用于上位机发送数据到从设备的发送控制、用于从设备返回数据到上位机的接受控制以及用于上位机与机床键盘之间的收发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在环形总线数控系统中实现总线控制器功能的专用芯片,其特征在于,专用本实用新型芯片的全数字环形总线数控系统包括主设备和从设备;所述主设备包括装有数控软件的上位机(1)和集成本实用新型芯片的总线控制器;所述从设备包括数字总线式伺服驱动器(3)和PLC;所述主设备依次串接1-24个从设备并连接回主设备从而构成一个闭合环路,所述主设备和从设备之间通过以物理层和传输介质连接的链路传输数据;在正常工作状态下,数据单向传输。
CNU200720010114XU 2007-01-15 2007-01-15 在环形总线数控系统中实现总线控制器功能的专用芯片 Expired - Lifetime CN201000569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010114XU CN201000569Y (zh) 2007-01-15 2007-01-15 在环形总线数控系统中实现总线控制器功能的专用芯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010114XU CN201000569Y (zh) 2007-01-15 2007-01-15 在环形总线数控系统中实现总线控制器功能的专用芯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000569Y true CN201000569Y (zh) 2008-01-02

Family

ID=390149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720010114X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000569Y (zh) 2007-01-15 2007-01-15 在环形总线数控系统中实现总线控制器功能的专用芯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000569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54258A (zh) * 2010-06-01 2010-10-06 杭州和利时自动化有限公司 通讯芯片故障消除实现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54258A (zh) * 2010-06-01 2010-10-06 杭州和利时自动化有限公司 通讯芯片故障消除实现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04688C (zh) 在环形总线数控系统中实现总线控制器功能的专用芯片
CN100524122C (zh) 专用于全数字环形总线数控系统的总线控制器
CN101013315A (zh) 基于全数字环形总线式通用型数控系统
CN103425106B (zh) 一种基于Linux的EtherCAT主/从站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1013316A (zh) 一种总线式数控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1976074A (zh) 基于现场总线和控制网络的工业控制系统
CN102231718B (zh) 一种EtherCAT与CAN通信的网关及其通信方法
CN103095537A (zh) 一种并行控制两类工业以太网总线从站设备的数控装置
CN113093658A (zh) 一种基于EtherCAT的多轴伺服系统架构设计方法
CN103760810B (zh) 一种远程遥测终端控制器
CN101013314A (zh) 基于全数字环形总线式集成型数控系统
CN201035392Y (zh) 一种总线式数控系统
CN102722126A (zh) 基于ARM-Wince的四辊卷板机控制系统
CN103901814B (zh) 一种多轴运动数控系统
CN102291337B (zh) EtherCAT协议与Profibus-DP协议通信转换的网关及其通信方法
CN104238517A (zh) 一种profibus-dpv1通信主站及方法
CN200997073Y (zh) 基于全数字环形总线式通用型数控系统
CN105549522B (zh) 一种基于sparc 架构cpu 的plc 嵌入式实时安全控制运行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104699055A (zh) 一种现场总线控制器及方法
CN204406186U (zh) 一种现场总线控制器
Zhang et al. Development for protocol conversion gateway of PROFIBUS and Modbus
CN200997072Y (zh) 专用于全数字环形总线数控系统的总线控制器
CN201000569Y (zh) 在环形总线数控系统中实现总线控制器功能的专用芯片
CN102263709A (zh) 一种EtherCAT与RS485通信转换的网关及其通信方法
CN101329570A (zh) 同步串行总线式数控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70115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