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983712Y - 放电灯驱动装置及使用其的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放电灯驱动装置及使用其的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0983712Y
CN200983712Y CN 200620016219 CN200620016219U CN200983712Y CN 200983712 Y CN200983712 Y CN 200983712Y CN 200620016219 CN200620016219 CN 200620016219 CN 200620016219 U CN200620016219 U CN 200620016219U CN 200983712 Y CN200983712 Y CN 200983712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circuit
discharge lamp
connecting plate
circuit board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2001621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葛炽昌
陈俊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gfujin Precision Industry Shenzhen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gfujin Precision Industry Shenzhen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gfujin Precision Industry Shenzhen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gfujin Precision Industr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620016219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0983712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0983712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0983712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Discharge Lamps (AREA)

Abstract

一种放电灯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多个放电灯,包括控制电路板、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一组高压线及第二组高压线。其中,控制电路板设置有控制电路,用于将接收到的信号转换为第一高压信号及第二高压信号。第一连接板设置有第一平衡电路,与放电灯的一端相连。第二连接板设置有第二平衡电路,与放电灯的另一端相连。第一组高压线连接控制电路板及第一连接板,并将第一高压信号输出至第一平衡电路。第二组高压线连接控制电路板及第二连接板,并将第二高压信号输出至第二平衡电路。本实用新型仅采用一个控制电路控制两个平衡电路,且其中一个平衡电路与控制电路设置于不同电路板,缩小空间。另外,还提供一种使用所述放电灯驱动装置的电子设备。

Description

放电灯驱动装置及使用其的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放电灯驱动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背光源模块的放电灯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面板是以放电灯(DischargeLamp),特别是冷阴极荧光灯(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CCFL)作为背光(Backlight)系统的光源。典型地,冷阴极荧光灯是由换流器电路(Inverter Circuit)来驱动,其可供应交流信号至放电灯。随着LCD面板尺寸的增加,通常采用长型冷阴极荧光灯以达到预期的亮度。然而,长型冷阴极荧光灯需采用双高压驱动的方式方可均匀发光。
图7a为现有电子设备6的平面示意图,且同时参阅图7b,为图7a从F方向看的侧视图。电子设备6包括液晶显示面板610及双高压放电灯驱动装置。其中,双高压放电灯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并行设置于液晶显示面板610上的多个放电灯64(参阅图7b),其包括第一控制电路板61、第二控制电路板61’、一组信号线612。第一控制电路板61具有多个连接器622,包括第一平衡电路62及第一控制电路63。其中,第一平衡电路62包括多个电感元件621,连接于放电灯64的一端。第二控制电路板61’具有多个连接器622’,包括第二平衡电路62’及第二控制电路63’。其中,第二平衡电路62’包括多个电感元件621’,连接于放电灯64的另一端。
第一控制电路63设置于第一控制电路板61上,用于将接收到的电信号转化为可驱动放电灯64的第一电信号。第一平衡电路62也设置于第一控制电路板61上,与第一控制电路63相连,用于平衡流经放电灯64的电流。第一控制电路板61通过连接器622与放电灯64的一端相连。第二控制电路63’设置于第二控制电路板61’上,用于将接收到的电信号转化为可驱动放电灯64的第二电信号。第二平衡电路62’也设置于第二控制电路板61’上,与第二控制电路63’相连,用于平衡流经放电灯64的电流。第二控制电路板61’通过连接器622’与放电灯64的另一端相连。第一控制电路板61与第二控制电路板61’通过信号线612相互连接,并由第一控制电路板61的第一控制电路63传送同步信号至第二控制电路板61’的第二控制电路63’。
这种双高压放电灯驱动装置是将前级电路(省略绘出)输出的直流信号(约24V)转化为驱动放电灯的交流信号,故将这种驱动方式定义为低压驱动方式。
另一种现有的双高压放电灯驱动装置与图7a所示的电子设备6中的驱动装置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另一种双高压放电灯驱动装置还包括第一功率因子校正电路(Power Factor Correction,PFC)及第二功率因子校正电路,每一功率因子校正电路均直接接收市电电源交流信号(例如:中国大陆地区为220V,北美地区为110V。),并将交流信号通过功率因子校正电路转化为直流信号(约400V)输出至换流器电路,点亮放电灯。相对于上述低压驱动方式,这种驱动方式定义为高压驱动方式。由于高压驱动方式省略把400V信号转化为24V的电路,因此,具有高效率及低成本。
上述两种驱动方式中,放电灯驱动装置均通过第一控制电路板61的第一控制电路63及第二控制电路板61’的第二控制电路63’所产生的极性相反的高压信号来驱动放电灯64。然,这种结构占用液晶显示面板610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需提供一种放电灯驱动装置,其中,放电灯驱动装置仅采用一个控制电路控制两个平衡电路,且其中一个平衡电路与控制电路设置于不同电路板,缩小空间。
另外,还需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中,其采用的放电灯驱动装置仅采用一个控制电路控制两个平衡电路,且平衡电路均与控制电路设置于不同电路板,缩小空间。
一种放电灯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多个放电灯。放电灯驱动装置包括控制电路板、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一组高压线以及第二组高压线。其中,控制电路板上设置有控制电路,用于将接收到的信号转换为可驱动放电灯的第一高压信号及第二高压信号。第一连接板上设置有第一平衡电路,与放电灯的一端相连,用于平衡流经放电灯的电流。第二连接板上设置有第二平衡电路,与放电灯的另一端相连,用于平衡流经放电灯的电流。第一组高压线连接控制电路板及第一连接板,其中,控制电路通过第一组高压线将第一高压信号输出至第一平衡电路。第二组高压线连接控制电路板及第二连接板,其中,控制电路通过第二组高压线将第二高压信号输出至第二平衡电路。
一种放电灯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多个放电灯。放电灯驱动装置包括控制电路板、连接板以及一组高压线。其中,控制电路板上设置有控制电路及第一平衡电路,其中,控制电路用于将接收到的信号转换为可驱动放电灯的第一高压信号及第二高压信号,第一平衡电路的一端与控制电路相连,用于接收第一高压信号,其另一端与放电灯的一端相连,用于平衡流经放电灯的电流。连接板上设置有第二平衡电路,与放电灯的另一端相连,用于平衡流经放电灯的电流。高压线连接控制电路板及连接板,其中,控制电路通过高压线将第二高压信号输出至第二平衡电路。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面板以及放电灯驱动装置。放电灯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并行设置于面板上的多个放电灯,其包括控制电路板、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一组高压线以及第二组高压线。其中,控制电路板上设置有控制电路,用于将接收到的信号转换为可驱动放电灯的第一高压信号及第二高压信号。第一连接板上设置有第一平衡电路,与放电灯的一端相连,用于平衡流经放电灯的电流。第二连接板上设置有第二平衡电路,与放电灯的另一端相连,用于平衡流经放电灯的电流。第一组高压线连接控制电路板及第一连接板,其中,控制电路通过第一组高压线将第一高压信号输出至第一平衡电路。第二组高压线连接控制电路板及第二连接板,其中,控制电路通过第二组高压线将第二高压信号输出至第二平衡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放电灯驱动装置仅采用一个控制电路控制两个平衡电路,且至少一个平衡电路与控制电路设置于不同电路板,缩小放电灯驱动装置所占用的空间。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a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的平面示意图。
图1b为本实用新型图1a从A方向看的侧视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的平面示意图。
图2b为本实用新型图2a从B方向看的侧视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的平面示意图。
图3b为本实用新型图3a从C方向看的侧视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的平面示意图。
图4b为本实用新型图4a从D方向看的侧视图。
图5a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的平面示意图。
图5b为本实用新型图5a从E方向看的侧视图。
图6a为本实用新型图1a的控制电路的模块图
图6b为本实用新型图2a的控制电路的模块图。
图7a为现有电子设备的平面示意图。
图7b为图7a从F方向看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1的平面示意图,且同时参阅图1b,为本实用新型图1a从A方向看的侧视图。电子设备1包括面板110及放电灯驱动装置100。其中,放电灯驱动装置100用于驱动并行设置于面板110上的多个放电灯14(参阅图1b),其包括控制电路板11、第一连接板15、第二连接板15’、第一组高压线17、第二组高压线17’、第一组保护线18及第二组保护线18’。
控制电路板11具有第一连接器111、第三连接器113、第五连接器111’及第七连接器113’,其上设置有控制电路13。第一连接板15具有第二连接器112及第四连接器114,其上设置有第一平衡电路(未标示于图中)及第一保护电路(省略绘出)。其中,第一平衡电路包括多个电感元件121,连接于放电灯14的一端。第二连接板15’具有第六连接器112’及第八连接器114’,其上设置有第二平衡电路(未标示于图中)及第二保护电路(省略绘出)。其中,第二平衡电路也包括多个电感元件121’,连接于放电灯14的另一端。本实施方式中,面板10为液晶显示面板。
控制电路13设置于控制电路板11上,用于将接收到的信号转换为可驱动放电灯14的第一高压信号及第二高压信号。第一平衡电路设置于第一连接板15上,用于平衡流经放电灯14的电流。第一组高压线17连接控制电路板11及第一连接板15。详而言之,第一连接器111设置于控制电路板13,第二连接器112设置于第一连接板15,通过第一组高压线17连接第一连接器111与第二连接器112。因此,控制电路板11上的第一高压信号可输出至第一连接板15。
第二平衡电路设置于第二连接板15’上,也用于平衡流经放电灯14的电流。第二组高压线17’连接控制电路板11及第二连接板15’。详而言之,第五连接器111’设置于控制电路板13,第六连接器112’设置于第二连接板15’,通过第二组高压线17’连接第五连接器111’与第六连接器112’。因此,控制电路板11上的第二高压信号可输出至第二连接板15’。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高压信号与第二高压信号同步且相位相反。放电灯14的高压端及低压端分别接收相位相反的高压信号,即,如果同一放电灯14的高压端接收正向的高压信号,则其低压端接收负向的高压信号。又,相邻放电灯14接收的高压端信号的相位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组高压线17及第二组高压线17’均包括高电平高压线及低电平高压线。
本实用新型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一组高压线17及第二组高压线17’也可直接以焊接的方式连接控制电路板11及第一连接板15、第二连接板15’,控制电路13通过第一组高压线17及第二组高压线17’分别将第一高压信号及第二高压信号输出至第一平衡电路与第二平衡电路,此时,第一连接器111、第二连接器112、第五连接器111’与第六连接器112’均可省略。
第一保护电路也设置于第一连接板15,并输出第一保护信号至控制电路13,从而控制控制电路13的输出。第三连接器113设置于控制电路板11,第四连接器114设置于第一连接板15,并通过第一组保护线18连接第三连接器113与第四连接器114。即,第一组保护线18也连接控制电路板11及第一连接板15。第二保护电路也设置于第二连接板15’,并输出第二保护信号至控制电路13,从而控制控制电路13的输出。第七连接器113’设置于控制电路板11,第八连接器114’设置于第二连接板15’,并通过第二组保护线18’连接第七连接器113’与第八连接器114’。即,第二组保护线18’也连接控制电路板11及第二连接板15’。
当放电灯14发生异常,例如:短路、开路时,保护电路可通过第一组保护线18或第二组保护线18’将第一保护信号或第二保护信号输出至控制电路13,关断控制电路13的输出,用于保护放电灯驱动装置100。
在本实用新型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一组保护线18及第二组保护线18’也可直接以焊接的方式连接控制电路板11及第一连接板15、第二连接板15’,同样,第三连接器113、第四连接器114’、第七连接器113’与第八连接器114’均可以省略。
本实施方式中,放电灯驱动装置100的驱动方式为低压驱动方式。由于放电灯驱动装置100仅采用控制电路53控制两个平衡电路,且第一平衡电路、第二平衡电路、第一保护电路与第二保护电路均自现有的控制电路板11上移出,且分别设置于第一连接板15及第二连接板15’上。又,第一连接板15及第二连接板15’设置于面板110的侧边,且大致垂直于控制电路板11,故降低成本且节省放电灯驱动装置100占据面板110的空间,为成品出货厂商,例如:电视厂商,预留更多的设计空间。
此外,放电灯驱动装置100可通过较少的连接器、第一组高压线17及第二组高压线17’连接控制电路板11、第一连接板15及第二连接板15’。因此,面板厂商出货时,仅需将第一连接板15及第二连接板15’置入面板110内,无须置入控制电路板11,节约面板厂商产生的成本,降低复杂性。
本实施方式中,放电灯14的高压端电极可直接焊接至第一连接板15上,而低压端电极也可直接焊接第二连接板15’,故节省成本,且便于组装。
图2a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2的平面示意图,且同时参阅图2b,为本实用新型图2a从B方向看的侧视图。电子设备2与本实用新型图1a所示的电子设备1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图2a所示的放电灯驱动装置200的驱动方式为高压驱动方式。控制电路板21还具有第九连接器219,通过第九连接器219可直接连接市电电源交流电压(例如:中国大陆地区为220V,北美地区为110V。)。
图3a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3的平面示意图,且同时参阅图3b,为本实用新型图3a从C方向看的侧视图。电子设备3与本实用新型图1a所示的电子设备1基本相同,区别在于:电子设备3的放电灯驱动装置300中的第一连接板35、第二连接板35’及控制电路板31共面,且,第一连接板35与控制电路板31相互靠近。
第一组高压线37及第一组保护线38直接以焊接方式连接控制电路板31及第一连接板35。第一连接板35还具有多个连接器322,并通过连接器322与放电灯34的一端相连。其中,每一放电灯34的高压端电极均通过连接线39与连接器322连接。又,第二高压线37’及第二保护线38’也直接以焊接方式连接控制电路板31及第二连接板35’。第一连接板35也具有多个连接器322’,并通过连接器322’与放电灯34的另一端相连。其中,每一放电灯34的低压端电极均通过连接线39’与连接器322’连接。
本实施方式中,放电灯驱动装置300也采用一个控制电路33控制两个平衡电路32、32’,且第一连接板35及第二连接板35’为四层板,使其在面板310上所占用的空间较小,同样,这种方式也可节省放电灯驱动装置300占据面板310的面积。本实施方式中,面板厂商出货时,同样仅需将第一连接板35及第二连接板35’置入面板310内,无须置入控制电路板31,而成品出货商可通过第一高压线37、第二高压线37’、第一保护线38’及第二保护线38’直接以焊接方式连接控制电路板31、第一连接板35及第二连接板35’。
本实用新型其它实施方式中,成品出货商也可通过少数连接器322、322’、高压线37、37’及保护线38、38’连接控制电路板31及连接板35、35’。
图4a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4的平面示意图,且同时参阅图4b,为本实用新型图4a从D方向看的侧视图。电子设备4与本实用新型图1a所示的电子设备1基本相同,区别在于:电子设备4的放电灯驱动装置400中的第一平衡电路42与控制电路43共同设置在控制电路板41上。控制电路板41具有多个连接器422。其中,平衡电路42的一端与控制电路43相连,用于接收第一高压信号,其另一端通过多个连接器422与放电灯44的一端相连,用于平衡流经放电灯44的电流。其中,每一放电灯44的一端电极均通过连接线49与连接器422连接。放电灯44的另一端则连接于连接板45’上的第二平衡电路。
本实施方式中,放电灯驱动装置400同样采用一个控制电路43控制两个平衡电路,且第二平衡电路设置于连接板45’,且大致垂直于控制电路板41,故降低成本,节省空间。
图5a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5的平面示意图,且同时参阅图5b,为本实用新型图5a从E方向看的侧视图。电子设备5与本实用新型图4a所示的电子设备4基本相同,区别在于:电子设备5的放电灯驱动装置500中的连接板55’与控制电路板51共面,且高压线57’与保护线58’以焊接方式连接控制电路板51与连接板55’。
本实施方式中,放电灯驱动装置500同样采用一个控制电路53控制两个平衡电路52、52’,且连接板55是四层板,故节省空间。
图6a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图1a的控制电路13的模块图。控制电路13包括驱动开关电路131、变压电路132、反馈电路133以及脉冲宽度调变(pulsewidth modulation,PWM)控制器134。驱动开关电路131用于将接收到的信号转换为交流信号。变压电路132与驱动开关电路131相连,用于将交流信号转化为可驱动放电灯14的第一高压信号及第二高压信号。本实施方式中,驱动开关电路131接收到的信号为直流信号(约24V),其输出的交流信号是方波信号,变压电路132输出的高压信号是弦波信号,且第一高压信号与第二高压信号的相位相反。反馈电路133连接连接于变压电路132与PWM控制器134之间,用于反馈流经放电灯14的电流。PWM控制器134连接于驱动开关电路131,用于控制驱动开关电路131的输出。本实施方式中,变压电路132包括至少一个独立的变压器(省略绘出),也可包括具有两个以上二次侧线圈的变压器,且其二次侧线圈数量相同。
图6b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图2a的控制电路23的模块图。控制电路23与本实用新型图6a所示的控制电路13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控制电路23还包括功率因子校正电路235,与驱动开关电路231相连,用于将接收到的信号转换为直流信号,并校正控制电路23的功率因子。本实施方式中,接收到的信号为市电电源交流电压。
本实用新型的放电灯驱动装置仅采用一个控制电路控制两个平衡电路,且至少一个平衡电路与控制电路设置于不同电路板,缩小放电灯驱动装置所占用的空间。

Claims (11)

1.一种放电灯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多个放电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灯驱动装置包括:
控制电路板,其上设置有控制电路,用于将接收到的信号转换为可驱动放电灯的第一高压信号及第二高压信号;
第一连接板,其上设置有第一平衡电路,与所述放电灯的一端相连,用于平衡流经所述放电灯的电流;
第二连接板,其上设置有第二平衡电路,与所述放电灯的另一端相连,用于平衡流经所述放电灯的电流;
第一组高压线,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及所述第一连接板,其中,所述控制电路通过所述第一组高压线将第一高压信号输出至所述第一平衡电路;及
第二组高压线,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及所述第二连接板,其中,所述控制电路通过所述第二组高压线将第二高压信号输出至所述第二平衡电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电灯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均大致垂直于所述控制电路板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电灯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均平行于所述控制电路板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电灯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保护电路及第一组保护线,其中,所述第一保护电路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组保护线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及所述第一连接板,且,所述第一保护电路通过所述第一组保护线将第一保护信号输出至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放电灯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保护电路及第二组保护线,其中,所述第二保护电路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组保护线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及所述第二连接板,且,所述第二保护电路通过所述第二组保护线将第二保护信号输出至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出。
6.一种放电灯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多个放电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灯驱动装置包括:
控制电路板,其上设置有控制电路及第一平衡电路,其中,所述控制电路用于将接收到的信号转换为可驱动所述放电灯的第一高压信号及第二高压信号,所述第一平衡电路的一端与所述控制电路相连,用于接收所述第一高压信号,其另一端与所述放电灯的一端相连,用于平衡流经所述放电灯的电流;
连接板,其上设置有第二平衡电路,与所述放电灯的另一端相连,用于平衡流经所述放电灯的电流;及
一组高压线,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及所述连接板,其中,所述控制电路通过高压线将第二高压信号输出至所述第二平衡电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放电灯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大致垂直于所述控制电路板设置。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放电灯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平行于所述控制电路板设置。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放电灯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保护电路,设置于所述控制电路板,并输出第一保护信号至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出。
10.如权利要求6或9所述的放电灯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保护电路及一组保护线,其中,所述第二保护电路设置于所述连接板,所述保护线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及所述连接板,且,所述第二保护电路通过所述保护线将第二保护信号输出至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出。
1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面板,其上设置有多个放电灯;及
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放电灯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多个放电灯。
CN 200620016219 2006-12-06 2006-12-06 放电灯驱动装置及使用其的电子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0983712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20016219 CN200983712Y (zh) 2006-12-06 2006-12-06 放电灯驱动装置及使用其的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20016219 CN200983712Y (zh) 2006-12-06 2006-12-06 放电灯驱动装置及使用其的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0983712Y true CN200983712Y (zh) 2007-11-28

Family

ID=389108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620016219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0983712Y (zh) 2006-12-06 2006-12-06 放电灯驱动装置及使用其的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0983712Y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42755C (zh) 用于lcd屏的电源
CN1436030A (zh) 灯驱动装置和具有灯驱动装置的液晶显示器
CN1882210A (zh) 电源供应系统
CN102186291B (zh) 驱动电路结构
CN1573469A (zh) 用于直接背光照明显示器的背光组件
CN1770947A (zh) 低噪声半桥式直流/交流萤光灯驱动电路
CN102222490B (zh) 背光源驱动电路及电视机
CN101042476A (zh) 液晶显示器与电源驱动系统
CN201369868Y (zh) 光源驱动装置
CN200983711Y (zh) 放电灯驱动装置及使用其的电子设备
CN1630449A (zh) 液晶显示器件的灯驱动装置及驱动方法
CN200983712Y (zh) 放电灯驱动装置及使用其的电子设备
CN1756453A (zh) 集成电路全桥路冷阴极荧光灯驱动器中最小化焊丝功耗的系统
CN201718092U (zh) 利用均匀交流电流驱动发光二极管的点灯装置
CN1687984A (zh) 液晶显示器及其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
CN1892780A (zh) 液晶显示设备的灯驱动装置
CN101031176A (zh) 光源驱动装置
CN102883505A (zh) Led驱动电路、方法及led灯条
CN102271438B (zh) 利用均匀交流电流驱动发光二极管的点灯装置
CN1835651A (zh) 液晶显示器背光模块的驱动方法及其电路
CN1737651A (zh) 灯管驱动电路
CN102076140A (zh) 接收交流电输入的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
CN101034533A (zh) 一种背光模块驱动电路及具有该驱动电路的显示面板
CN200975621Y (zh) 背光模块及其多灯管驱动电路
CN200953066Y (zh) 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1128

Termination date: 2012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