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983682Y - 一种红外线加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红外线加热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0983682Y CN200983682Y CN 200620141047 CN200620141047U CN200983682Y CN 200983682 Y CN200983682 Y CN 200983682Y CN 200620141047 CN200620141047 CN 200620141047 CN 200620141047 U CN200620141047 U CN 200620141047U CN 200983682 Y CN200983682 Y CN 200983682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er
- outer tube
- infrared
- tube
- wi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电加热装置,具体地说,是指一种红外线加热器,包括玻璃管和可通电的发热体,所述发热体密封装入玻璃管内,所述玻璃管为双重管,其包括密封装入所述发热体的内管和密封装入该内管的外管,且在所述外管内侧与内管外侧之间设有能使所述发热体产生的远红外辐射热向规定方向辐射的反射板。按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采用双重管,将反射板保护于外管内,能够保持反射板良好的加热效果,另外反射板也不会因被玷污而在清洗上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使用方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加热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加热烹调器或采暖设备等靠通电产生辐射热的发热体密封装入玻璃管内而构成的红外线加热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一般使用的红外线加热器为将细长的发热体(红外线辐射元件)密封装入细长的玻璃管(石英管)内,通过从玻璃管两端内外引出的引线对发热体进行通电。一般发热体,有采用钨等螺旋灯丝,或采用硬性且发热均匀的碳质发热体。当使用此类加热器应用于烤肉器、烤鸡器等加热烹调器时,考虑到加热效率,一般都需在红外线加热器的一侧增设反射板,以使碳质发热体的远红外辐射热只向被烹调物的一侧辐射,但是,使用过程中在将具有反射板的红外线加热体的一面置于被烹调物的下方时,被烹调物烧烤时所产生的油脂或某些粘附物等会滴落在反射板上,影响了其加热效果,而且清洗已玷污的反射板也相当麻烦,给日常使用带来了诸多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保持反射板良好的加热效果,同时又能方便清洗反射板的红外线加热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达到本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红外线加热器,包括玻璃管和可通电的发热体,所述发热体密封装入玻璃管内,所述的玻璃管为双重管,其包括密封装入所述发热体的内管和密封装入该内管的外管,且在所述外管内侧与内管外侧之间设有能使所述发热体产生的红外线辐射热向规定方向辐射的反射板。
按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采用双重管,将反射板保护于外管内,能够保持反射板良好的加热效果,另外反射板也不会因被玷污而在清洗上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使用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反射板上设有能弹性地夹持内管的夹子,所述夹子可拆装地装在所述内管上。
作为优选,所述反射板内侧面熔敷有相互平行的两根金属丝,所述金属丝的两端分别熔敷有由一根金属丝弯曲形成的夹子,所述夹子弹性地夹持于内管的外周。
按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采用夹子状的反射板能准确而又方便地将反射板定位,而且拆装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发热体呈长形的薄板状,其从长度方向的两侧边缘开始交替地形成向宽度方向切割进去的狭缝。
作为优选,所述发热体为碳质发热体。
按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采用在发热体上设置狭缝来改变形状,从而能容易地调整其电阻值。
作为优选,所述发热体的两端部与中间部分之间分别设有隔热板,所述发热体的两端部分别设有金属连接件,所述两端的金属连接件分别与引线连接,所述引线分别与两极端子棒连接。
按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隔热板能够切断热传递,很好地保护引线。
作为优选,所述两极端子棒分别位于外管的两侧。
作为优选,所述两极端子棒分别位于外管的同一侧,且与该侧相对的一侧的引线通过设在外管内的导电棒与其中一个端子棒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位于两极端子棒相对一侧导电棒的端部沿外管的内圆周绕成圆形。
按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导电棒一端的围绕形状能更好得将内管保持在外管4的中心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红外线加热器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红外线加热器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中间横截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红外线加热器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红外线加热器1,包括玻璃管和可通电的碳质发热体2,所述玻璃管为双重管,其包括密封装入所述碳质发热体2的内管3和密封装入该内管3的外管4,所述内管3与外管4均用透明玻璃制成,其横截面均为圆形。
所述的碳质发热体2呈长形的薄板状,在除两端部外的中间部位上设有从长度方向一端边缘开始向宽度方向互相相向交替,并以等距间隔切割进去的多条狭缝5,即形成弯弯曲曲的电气通路,而每相邻2条狭缝5的间隔由具体所要求的电阻而定。
所述碳质发热体2与氩气等惰性气体一起密封装入内管3内,碳质发热体2的两端部与中间部位之间分别设有半圆形隔热板7,且碳质发热体2的两端部分别夹持有作为半圆形隔热板7的金属连接件6,所述金属连接件6为沿中央折叠且两端向外弯成直角的金属板,与所述金属连接件6连接的引线8从密封内管3两端的封闭堵塞部9的外部引出。其由于将碳质发热体2的宽度及隔热板7的外形分别做成与内管3的内径大致相等,所以碳质发热体2在密封装入的状态下,碳质发热体2能够稳定地夹持在内管3的内壁处,尤其是隔热板7由于能从狭缝5的形成一侧开始向连接引线8一侧切断热传递,所以能保护连接引线8的一侧。
而且,所述发射板10设在所述内管3的外侧与外管4的内侧之间,如图3所示,所述发射板10为以内管3为中心横截面弯曲成半圆形使其覆盖内管3的左右两侧的金属制板件。且所述发射板10的长度正好能盖没碳质发热体2的电气通路部分的长度,即等于碳质发热体2两侧的隔热板7之间的长度。所述反射板10上,且位于内管3的一侧的表面熔敷有相互平行的两根金属丝11,在金属丝11的两端分别熔敷有由一根金属丝弯曲形成的夹子12,所述夹子12弹性地夹持于内管3的外周。该夹子12能使反射板10把持于稍远离内管3外圆表面的位置。使得反射板10可方便拆装地装在所述内管3上,而且又能相对碳质发热体2准确而又容易地定位。
本实施例中所述反射板10安装成与碳质发热体2的板面面对面的状态,即2根平行金属丝11形成的面与反射板10的板面相互平行。
所述外管4内轴向设有导电棒16,而从所述内管3两端分别引出的引线8,其一端的引线8通过端子棒13从外管4的封闭堵塞部14向外引出,而另一端的引线8插入凸出外管4的中央的凸起部15,该导电棒16通过分别外装于内管3两端的封闭堵塞部9的线束17分别将导电棒16的两端相对固定,且位于凸起部15一侧的导电棒16的端部在沿外管4的内圆周绕成圆形后,向中心一侧弯曲与该侧的引线8电气连接,即该侧引线8导电棒16引向封闭堵塞部14的一侧。而位于封闭堵塞部14一侧,导电棒16的另一端部通过端子棒18从封闭堵塞部14向外引出。位于凸起部15一侧的导电棒16的围绕形状将内管3位于该侧的端部保持在外管4的中心位置。而相反一侧通过用封闭堵塞部14固定端子棒18将内管3定位于中心位置。而且外管4内还可充入惰性气体或者就保持空气。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红外线加热器1,通过一对端子棒13、18从内管3及外管4的外部能对碳质发热体2通电,通过通电的碳质发热体2变红发热,产生远红外辐射热,且因反射板10装在内管3上,故远红外辐射热靠反射板10的作用,具有只向反射板10敞开的一侧辐射的指向性,达到碳质发热体2产生的远红外辐射热向规定方向辐射的作用,又因内管3内充入惰性气体,所以能够防止碳质发热体2的氧化。
使用时,即在红外线加热器1用于烤肉器等加热烹调器时,将反射板10朝向下方,碳质发热体2朝向上方,而红外线加热器1水平架设在加热烹调器内,而将被烹调物置于红外线加热器1上,则利用只对上方辐射的远红外辐射热便能对被烹调物加热进行烹调。反射板10由于被外管4保护,所以即使被烹调物上的烧烤油脂或某些烹调物等会从滴落,也会沿着外管4的外表面滴落下而汇聚在一起,烹调结束后,只需清洗外管4即可,较方便。同样,因反射板10不会被玷污,而仍能保持良好的加热效果。
上述中两电极的端子棒13、18是从外管4的一端引出,但也可以从外管4两端分别引出各自一方的端子棒。此时就可以省略导电棒16。当然,也可采用板状的端子棒。
另外,反射板10的形状也不限于上述方式那样的弯曲形状,如横截面为半圆形等其它的形状,安装在内管3外的夹子12也能采用板状的夹子,或不用夹子12,直接将反射板的一部分切开缠绕在内管上等。除用夹子12外,只要能通过设置于外管4和内管3之间的隔开件或两管的形状等能对反射板10定位,简单地介于外管4和内管3之间的形式也均可。
此外,碳质发热体2的狭缝5不限于按相等的间隔形成,也可以如将中央的狭缝5的间距加宽力求发热量分布均匀。而发热体2也不限于碳质发热体,也可使用钨丝、卤素等其它发热体。
而且,本实用新型的红外线加热器件不限于加热烹调器,也能作为采暖设备或温热保健设备等的热源而作各种应用。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Claims (9)
1.一种红外线加热器,包括玻璃管和可通电的发热体(2),所述发热体(2)密封装入玻璃管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管为双重管,其包括密封装入所述发热体(2)的内管(3)和密封装入该内管(3)的外管(4),且在所述外管(4)内侧与内管(3)外侧之间设有能使所述发热体(2)产生的远红外辐射热向规定方向辐射的反射板(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外线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板(10)上设有能弹性地夹持住内管(3)的夹子(12),所述夹子(12)可拆装地装在所述内管(3)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红外线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板(10)内侧面熔敷有相互平行的两根金属丝(11),所述金属丝(11)的两端分别熔敷有由一根金属丝弯曲形成的夹子(12),所述夹子(12)弹性地夹持于内管(3)的外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红外线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2)呈长形的薄板状,其从长度方向的两侧边缘开始交替地形成向宽度方向切割进去的狭缝(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红外线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2)为碳质发热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红外线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热体(2)的两端部与中间部分之间分别设有隔热板(7),所述发热体(2)的两端部分别设有金属连接件(6),所述两端的金属连接件(6)分别与引线(8)连接,所述引线(8)分别与两极端子棒(13)、(18)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红外线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极端子棒(13)、(18)分别位于外管(4)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红外线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极端子棒(13)、(18)分别位于外管(4)的同一侧,且与该侧相对的一侧的引线(8)通过设在外管(4)内的导电棒(16)与其中一个端子棒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红外线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位于两极端子棒(13)、(18)相对一侧导电棒(16)的端部沿外管(4)的内圆周绕成圆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620141047 CN200983682Y (zh) | 2006-12-14 | 2006-12-14 | 一种红外线加热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620141047 CN200983682Y (zh) | 2006-12-14 | 2006-12-14 | 一种红外线加热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0983682Y true CN200983682Y (zh) | 2007-11-28 |
Family
ID=389108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0620141047 Expired - Lifetime CN200983682Y (zh) | 2006-12-14 | 2006-12-14 | 一种红外线加热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0983682Y (zh) |
-
2006
- 2006-12-14 CN CN 200620141047 patent/CN200983682Y/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988739A (zh) | 一种红外线加热器 | |
US5296685A (en) | Heating coil structures | |
GB2505171A (en) | A hair styling apparatus with a resiliently flexible portion | |
JP6526209B2 (ja) | ワイヤメッシュ・ヒータ用の電気エネルギー伝達システム | |
CN200983682Y (zh) | 一种红外线加热器 | |
KR20080023621A (ko) | 적외선 히터 | |
TWM284174U (en) | Heating module with a quartz tube | |
CN204146988U (zh) | 一种内置洗碗机泵体的整体式电加热组件 | |
CN101978775B (zh) | 加热器支架以及包括该加热器支架的电炉盘 | |
CN209763142U (zh) | 低电压生物颗粒烧烤炉点火棒 | |
EP2659189B1 (en) | An oven whereof electrical safety is provided | |
CN219395070U (zh) | 加热管及烹饪器具 | |
CN215268767U (zh) | 异形石墨加热管、热风系统以及烹饪器具 | |
CN215835571U (zh) | 用于加热罐的陶瓷加热组件 | |
CN2819695Y (zh) | 一种平板式电加热器 | |
CN2796290Y (zh) | 裸露式电加热元件 | |
CN104654430B (zh) | 用于电暖器的发热单元 | |
CN114680609B (zh) | 一种加热容器 | |
CN205757905U (zh) | 加热直发梳 | |
CN2847769Y (zh) | 一种带有反射膜的石英管碳纤维电热元件 | |
CN219270715U (zh) | 烹饪设备 | |
WO2014019382A1 (zh) | 具有碳素烧烤管的微波炉 | |
CN210517703U (zh) | 干化机接线保护装置 | |
CN218484363U (zh) | 一种固定结构及烤箱 | |
CN201019168Y (zh) | 电热卷发筒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1128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