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975809Y - 变频节能热泵冷冻空调机组改良 - Google Patents

变频节能热泵冷冻空调机组改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0975809Y
CN200975809Y CN 200620133960 CN200620133960U CN200975809Y CN 200975809 Y CN200975809 Y CN 200975809Y CN 200620133960 CN200620133960 CN 200620133960 CN 200620133960 U CN200620133960 U CN 200620133960U CN 200975809 Y CN200975809 Y CN 200975809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igerant
magnetic valve
frequency
saving
air conditio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2013396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丘致琏
李碧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0620133960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0975809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0975809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0975809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变频节能热泵冷冻空调机组改良,含有:一具有高、低温/压冷媒管路压缩机;一热交换结构,含一储存槽及其温控器、一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一侧连通压缩机高温高压冷媒出口端;储存槽温控器控制压缩机的运转;热交换器另一侧依序连通一气冷式冷凝器、并联一第一感应冷媒物性控制单元、连通一冷媒干燥过滤器的冷媒流入侧;该冷媒干燥过滤器的冷媒流出侧以并联方式连通第一及第二电磁阀一侧;二气冷式蒸发器的冷媒流入侧以并联方式分别连通第一及第二电磁阀另一侧,冷媒流出侧以并联方式依序连通第二感应冷媒物性控制单元、连通该压缩机的冷媒流入侧的低温低压冷媒管路;在冷媒干燥过滤器与二气冷式蒸发器间的冷媒管路设有至少一束缩膨胀装置。

Description

变频节能热泵冷冻空调机组改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泵冷冻空调机组,特别是指一冷冻装置或一空调装置搭载有一储存槽的热交换结构,并且可以达成较高效率的制冷、制热共存功能的变频节能热泵冷冻空调机组的改良。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习用热回收冷冻空调系统系具有一冷媒循环管路91,该热回收冷冻空调系统在作动时,该循环管路91内的一冷媒,处于高压时则该冷媒系具高温状态,为了将热能回收利用,进一步设有一流体管路92、一泵93及一储存槽94及一热交换器95,该泵93及该储存槽94系设于该流体管路92的流路上,该泵93驱动该流体管路92内的一流体,进入该储存槽94,其中该流体管路92内的该流体与该冷媒循环管路91内的该冷媒,交会于该热交换器95,使该流体转换成高温状态,进而将该高温流体进入该储存槽94而被利用。
一般而言,前述该热交换器95,该冷媒循环管路91及该流体管路92穿经该热交换器95,两者系以传导(Conduction)方式进行热交换。
前述习用热回收系统仍具有以下缺点:
1、热交换温度较低,以热回收成为热水而言,约只获得50℃-60℃的热水。
2、该流体管路92的流路一般较长,能源会拌随流路耗损消散,50℃-60℃的流体至该储存槽94后,会再降温,导致温度不易达到与高温冷媒或低温冷媒接近的温度。
3、该泵93的设置,形成另一消耗能源的对象,亦增加材料及电费成本。
4、在寒冷的天气里,该系统的蒸发器内被吸热的流体因主机设定温度到达,而形成主机停止,导致制热的该热回收热交换器95无法产生热能,制造热流体的功能将被中断,因而热流体部份无法达到希望的温度设定值。
5、在寒冷的天气里,流入该蒸发器内被吸热的流体,因温度太低,该蒸发器无法吸收足够的热能,而形成主机性能降低,严重者产生液压缩,造成机组的损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变频节能热泵冷冻空调机组改良,达成较高效率的制冷、制热共存的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设计方案:
一种变频节能热泵冷冻空调机组改良,其包含有:
一压缩机,其两侧分别具有一高温高压冷媒管路及一低温低压冷媒管路;
一储存槽的热交换结构,其包含有一储存槽、一热交换器及一储存槽温控器,该储存槽系用以收容及释出一流体,该热交换器一端系用以该流体进入,该流体系由该热交换器另一端进入该储存槽;该热交换器一侧系连通该压缩机的高温高压冷媒出口端,用以高温高压冷媒对该流体行热交换,而形成中温高压冷媒由该热交换器另一侧流出;该储存槽温控器系用以控制该压缩机的运转;
该中温高压冷媒流出侧依序连通一气冷式冷凝器、并联一第一感应冷媒物性控制单元、连通一冷媒干燥过滤器的冷媒流入侧,其中该气冷式冷凝器包含有一冷凝风扇马达;
该冷媒干燥过滤器的冷媒流出侧系以并联方式连通一第一电磁阀一侧及一第二电磁阀一侧;
一气冷式蒸发器及另一气冷式蒸发器的冷媒流入侧系以并联方式分别连通该第一电磁阀另一侧及该第二电磁阀另一侧,该气冷式蒸发器及该另一气冷式蒸发器的冷媒流出侧系以并联方式依序连通一第二感应冷媒物性控制单元、连通该压缩机的冷媒流入侧的低温低压冷媒管路,其中该另一气冷式蒸发器系用以提供一冷房负载,该气冷式蒸发器及另一气冷式蒸发器分别包含有一第一风扇马达及一第二风扇马达;
在该冷媒干燥过滤器与该气冷式蒸发器及另一气冷式蒸发器间的冷媒管路设有至少一束缩膨胀装置;
其中,该第一感应冷媒物性控制单元系用以操控调整该冷凝风扇马达的转速;该第二感应冷媒物性控制单元系用以操控调整选自由该第一风扇马达的转速或该第一、第二风扇马达的转速所成的组群。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可以达成较高效率的制冷、制热共存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习用热回收系统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一的系统气冷式-空气对水热泵系统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二的系统气冷式-空气对水热泵系统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三的系统气冷式-空气对水热泵系统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四的系统气冷式-空气对水热泵系统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五的系统气冷式-空气对水热泵系统示意图。
以下,兹举本实用新型若干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2所示,系本实用新型变频节能热泵冷冻空调机组改良较佳实施例一的系统气冷式-空气对水热泵系统示意图,其主要包含一压缩机1、一储存槽的热交换结构18、一蒸发压力调整阀6、一储存槽温控器201、一热交换器2、一储存槽20、一入口191、一出口192、一流体19、一高压冷媒11、一低压冷媒111、一冷房负载30、四电磁阀63、6-31、73、7-31、一冷凝压力传送器9-2、一蒸发压力传送器8-2、二冷凝压力开关9-21、9-22、一蒸发压力开关8-21、一冷凝风扇马达变频器9-3、一第一风扇马达变频器9-4、一冷凝风扇马达32、一第一风扇马达33、一第二风扇马达34、二PID控制器〔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9-41、9-42、一冷媒干燥过滤器4、二束缩膨胀装置55-1、一冷凝机组60、一第一蒸发机组61、一第二蒸发机组80、一冷凝器3、一第一蒸发器3-1、一第二蒸发器8、一冷房温控器81、一流体3-10、一流体3-11、一流体800、一蒸发冷凝共存结构62、一冷房负载30;其中该储存槽的热交换结构18,系用以收容及释出一流体19,该储存槽的热交换结构18包含一热交换器2,该热交换器2系浸泡于一储存槽20内或如前述习用图1者,该热交换器2没有浸泡于该储存槽20内,该热交换器2一端入口191用以该流体19进入,另一端将该流体19流入于该储存槽20内。
本实用新型在一冷房负载30使用,并且达成较高效率的制冷、制热共存的功能时:
该压缩机1运转,一高温高压冷媒11管路,系进入分布于该储存槽20内部,再穿置该热交换器2后,该高温高压冷媒11把热传递给该流体19,降温成为该中温高压冷媒11,再穿出而并联连接该二电磁阀63、6-31,再串联连接该冷媒干燥过滤器4,再并联依序连接该二电磁阀7-31、73、该二束缩膨胀装置5-1、5、该第一及二蒸发机组61、80,而后形成该低温低压冷媒111回流至该压缩机1。
其中在该电磁阀6-31与该冷媒干燥过滤器4间的冷媒管路上,在该中温高压冷媒11分流后往该电磁阀6-31的方向,依序并联有二冷凝压力开关9-22、9-21、串联该电磁阀6-31、串联该冷凝机组60及并联有冷凝压力传送器9-2;在压缩机1的冷媒流入侧(即该第一及二蒸发机组61、80后的冷媒管路)依序并联有蒸发压力传送器8-2及蒸发压力开关8-21,在压缩机1的高温高压冷媒11管路及低温低压冷媒111管路并联有蒸发压力调整部6,其中冷凝压力开关9-21及该蒸发压力开关8-21系一备用开关而形成一保护装置而或可不设置。
进一步者,其中,该第一蒸发机组61包含该第一蒸发器3-1及该第一风扇马达33,该第一风扇马达33用以传送该流体3-11如一空气流经该第一蒸发器3-1;该第二蒸发机组80包含该第二蒸发器8及该第二风扇马达34,该第二风扇马达34用以传送该流体800如一空气流经该第二蒸发器8;该冷凝机组60包含该冷凝器3及该冷凝风扇马达32,该冷凝风扇马达32用以传送该流体3-10如一空气流经该冷凝器3。
其中,该冷凝压力传送器9-2可用以直接操控调整该冷凝风扇马达变频器9-3、该冷凝风扇马达32的转速,或者,该冷凝压力传送器9-2连接该PID控制器9-41操控该冷凝风扇马达变频器9-3,调整该冷凝风扇马达32的转速;该蒸发压力传送器8-2可用以直接操控调整该第一风扇马达变频器9-4、该第一风扇马达33的转速,或者该蒸发压力传送器8-2连接该PID控制器9-42操控该第一风扇马达变频器9-4,调整该第一风扇马达33的转速,而或者该PID控制器9-42可分别操控调整该第一风扇马达33及该第二风扇马达34的转速,例如该PID控制器9-42系以串联或并联方式连接该第一风扇马达33及该第二风扇马达34。
该电磁阀636-31的动作选择,是依据冷凝压力开关9-22的动作切换指示,当冷凝压力高于冷凝压力开关9-22的设定值时,开启电磁阀6-31,关闭电磁阀63,使该中温高压冷媒11进入该冷凝机组60散热,再进入该冷媒干燥过滤器4,当冷凝压力低于冷凝压力开关9-22的设定值时,开启电磁阀63,关闭电磁阀6-31,该中温高压冷媒11直接进入该冷媒干燥过滤器4,离开该冷媒干燥过滤器4的中温高压冷媒11,再进入电磁阀737-31等待动作选择,电磁阀737-31的动作选择,是依据该冷房负载30所包含的该冷房温控器81的动作切换指示,当该冷房温控器81设定温度未到达,则开启电磁阀73,关闭电磁阀7-31,再进入该束缩膨胀装置5降压膨胀,再进入该第二蒸发机组80蒸发膨胀,产生制冷效果制造冷流体800,当该低温低压冷媒111的蒸发压力与蒸发温度过低时,该蒸发压力调整阀6动作,该高压冷媒11将予以适当的旁通,进入低温低压冷媒111的管路上,以维持适当的低温低压冷媒111的蒸发压力与蒸发温度,完成制冷效果的低温低压冷媒111,再次回到压缩机1后继续压缩不断循环;当该冷房温控器81,设定温度到达,则开启电磁阀7-31,关闭电磁阀73,再进入该束缩膨胀装置5-1降压膨胀,再进入该第一蒸发机组61蒸发膨胀,产生制冷效果吸收来自流体3-11的热量,当该低温低压冷媒111的蒸发压力与蒸发温度过低时,该蒸发压力调整阀6动作,该高压冷媒11将予以适当的旁通,进入低温低压冷媒111的管路上,以维持适当的低温低压冷媒111的蒸发压力与蒸发温度,完成制冷效果的低温低压冷媒111,再次回到压缩机1后继续压缩不断循环。
当该冷房温控器81设定的温度到达、并且该储存槽温控器201设定的温度到达,则选择停机;当该冷房温控器81设定的温度未到达或该储存槽温控器201设定的温度未到达温度则再次激活运转。
基于上述的动作方式不断循环,即可达成制冷、热水共存的热泵冷冻空调机组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所揭变频节能热泵冷冻空调机组改良的特征之一是,当开启电磁阀73,关闭电磁阀7-31时,该第一蒸发机组61并无蒸发膨胀的现象,没有制冷效果,因此同时关闭第一风扇马达33,由于本实用新型所揭变频节能热泵冷冻空调机组改良包含有该储存槽的热交换结构18,当冷凝压力高于冷凝压力开关9-22的设定值时,开启电磁阀6-31,关闭电磁阀63,使该中温高压冷媒11进入该冷凝机组60散热,然而此时的冷凝机组60散热量,可依照冷凝压力传送器9-2的信号输出,至PID控制器9-41,并且可以依操控者的需求,调整PID控制器9-41的设定,可以输出4-20mA或0-10v或2-10v…等控制信号,操控冷凝风扇马达变频器9-3,调整冷凝风扇马达32的转速,调整进入冷凝机组60的流体3-10的流量,变频输出,由于依据习用的风扇定律得知,转速与流量成正比并且转速与马力成三次方比的关系式得知,当降低频率后可以降低冷凝风扇马达32的输出马力,达到节能的效果。
在寒冷的天气里,该冷房负载30不使用,该第二蒸发机组80停止运转,关闭电磁阀73,并且达成较高效率的制热功能时:
该压缩机1运转,一高温高压冷媒11管路,系进入分布于该储存槽20内部,再穿置该热交换器2后,该高温高压冷媒11把热传递给该流体19,降温成为该中温高压冷媒11,再穿出并连接该电磁阀63、6-31,该电磁阀63、6-31的动作选择,是依据冷凝压力开关9-22的动作切换指示,当冷凝压力高于冷凝压力开关9-22的设定值时,开启电磁阀6-31,关闭电磁阀63,使该中温高压冷媒11进入该冷凝机组60散热,再进入该冷媒干燥过滤器4;当冷凝压力低于冷凝压力开关9-22的设定值时,开启电磁阀63,关闭电磁阀6-31,该中温高压冷媒11直接进入该冷媒干燥过滤器4,离开该冷媒干燥过滤器4的中温高压冷媒11,再进入开启的电磁阀7-31,再进入该束缩膨胀装置5-1降压膨胀,再进入该第一蒸发机组61蒸发膨胀,产生制冷效果吸收来自流体3-11的热量,此时蒸发压力传送器8-2的信号输出至PID控制器(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9-42,并且可以依操控者的需求,调整PID控制器9-42的设定,可以输出4-20mA或0-10v或2-10v…等控制信号,操控第一风扇马达变频器9-4,调整第一风扇马达33、第二风扇马达34的转速,当该低温低压冷媒111的蒸发压力与蒸发温度过低时,该蒸发压力调整阀6动作,该高压冷媒11将予以适当的旁通,进入低温低压冷媒111的管路上,以维持适当的低温低压冷媒111的蒸发压力与蒸发温度,完成制冷效果的低温低压冷媒111,再次回到压缩机后继续压缩不断循环。
当储存槽温控器201设定的温度到达,则选择停机;当储存槽温控器201设定的温度未到达温度则再次激活运转。
由于本实用新型所揭变频节能热泵冷冻空调机组改良内部包含有一储存槽的热交换结构18,当冷凝压力高于冷凝压力开关9-22的设定值时,开启电磁阀6-31,关闭电磁阀63,使该中温高压冷媒11进入该冷凝机组60散热,然而此时的冷凝机组60散热量,可依照冷凝压力传送器9-2的信号输出,至PID控制器9-41,并且可以依操控者的需求,调整PID控制器9-41的设定,可以输出4-20mA或0-10v或2-10v…等控制信号,操控冷凝风扇马达变频器9-3,调整冷凝风扇马达32的转速,调整进入冷凝机组60的流体3-10的流量。
其中该蒸发压力传送器8-2的信号系输出至PID控制器9-42,操控第一风扇马达变频器9-4,调整第一风扇马达33的转速或调整第一风扇马达33、第二风扇马达34的转速。
其中,当该低温低压冷煤111的蒸发压力与蒸发温度不会过低时,则该蒸发压力调整部6系不动作,换言之,该蒸发压力调整部6系可依照系统需求或实际情形来选择要设置或不设置。
本实用新型有该电磁阀73、该电磁阀7-31控制冷媒流入在该束缩膨胀装置5、该束缩膨胀装置5-1的选择,该电磁阀73、该电磁阀7-31形成并联,以该电磁阀73、该电磁阀7-31选择该中温高压冷媒11的流向。
本实用新型在该储存槽的热交换结构18与该冷凝机组60的中温高压冷媒11的管路间,置入有该电磁阀6-31,并且该电磁阀63相对于该电磁阀6-31与该冷凝机组60成为并联模式,利用该电磁阀63与该电磁阀6-31的切换,选择中温高压冷媒11是否进入该冷凝机组60散热,其中该电磁阀63与该电磁阀6-31的切换,系用该冷凝压力开关9-22控制。
本实用新型结构,其中该冷凝压力传送器9-2可以改变而设为一温度传送器,亦可提供PID控制器9-41所需的信号;换言之,冷媒在冷冻空调的循环过程中,会有冷凝的过程,而有冷凝压力及温度的变化,一冷凝压力传送器或一温度传送器来搭载一马达变频器的模式,或进一步搭载一PID控制器的模式,其可视为一感应冷媒物性控制单元来感应冷媒的物理性质如冷媒的压力、冷媒的温度等等,而操控一风扇马达的转速。
本创作结构,其中该蒸发压力传送器8-2可以改变而设为一温度传送器,亦可提供PID控制器9-42所需的信号;换言之,冷媒在冷冻空调的循环过程中,会有蒸发的过程,而有蒸发压力及温度的变化,一蒸发压力传送器或一温度传送器来搭载一马达变频器的模式,或进一步搭载一PID控制器的模式,其可视为一感应冷媒物性控制单元来感应冷媒的物理性质如冷媒的压力、冷媒的温度等等,而操控一风扇马达的转速。
本实用新型结构,其中有电磁阀73、电磁阀7-31选择该低温低压冷媒111,进入那一个蒸发装置吸收热能。
本实用新型结构,其中有四个电磁阀-该电磁阀63、该电磁阀6-31、该电磁阀73、该电磁阀7-31,是决定冷媒的流向,可以用三通电磁阀或多路阀结构取代。
本实用新型结构,其中该流体3-10、3-11、800系指空气。
本实用新型结构,其中该流体3-10、3-11、800系指水,则该冷凝风扇马达32、该第一风扇马达33、该第二风扇马达34可以改变为水泵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结构,其中该流体19系指水。
本实用新型结构,其中该流体19系指需加热的热流体。
本实用新型结构,其中该蒸发压力调整阀6的动作模式,可用一只电磁阀搭配冷媒压力开关用以控制电磁阀开关的方式取代的。
本实用新型结构,其中该冷凝压力传送器9-2、该蒸发压力传送器8-2的信号输出可以符合PID控制器9-41、PID控制器9-42的输出设定需求时,则可以省略PID控制器9-41、PID控制器9-42,并且用冷凝压力传送器9-2、该蒸发压力传送器8-2分别直接操控冷凝风扇马达变频器9-3、第一风扇马达变频器9-4的动作。
请参阅图3,其系本实用新型变频节能热泵冷冻空调机组改良较佳实施例二的系统(气冷式-空气对水热泵系统)示意图,其与图2有相同功能,不再重复叙述,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二的系统是变频节能热泵纯制造热水的结构,主要的差异是,省略该第二蒸发机组80、该束缩膨胀装置5、该冷房负载30、该电磁阀73、该电磁阀7-31。
请参阅图4,其系本实用新型所揭变频节能热泵冷冻空调机组改良较佳实施例三的系统(气冷式-空气对水热泵系统)示意图,其与图2有相同功能,不再重复叙述,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二的系统是热泵纯制造热水的结构,主要的差异是,省略该第二蒸发机组80、该束缩膨胀装置5、该冷房负载30、该电磁阀73、该电磁阀7-31、该冷凝压力传送器9-2、该蒸发压力传送器8-2、该风扇马达变频器9-3、该第一风扇马达变频器9-4、该风扇马达32、二PID控制器9-41、9-42、该流体3-11,而可以将该冷凝器3、第一蒸发器3-1合并,形成为一蒸发冷凝共存结构62,并且共享该流体3-10。
请参阅图5,其系本实用新型所揭变频节能热泵冷冻空调机组改良较佳实施例四的系统(气冷式-空气对水热泵系统)示意图,其与图2有相同功能,不再重复叙述,主要的差异是,其中该束缩膨胀装置5、该束缩膨胀装置5-1、该电磁阀73、该电磁阀7-31的组合结构部分,可以将该束缩膨胀装置5放置于该二电磁阀737-31与该冷媒干燥过滤器4之间,而可以毋需设置该束缩膨胀装置5-1。
请参阅图6,其系本实用新型所揭变频节能热泵冷冻空调机组改良较佳实施例五的系统(气冷式-空气对水热泵系统)示意图,其与图2有相同功能,不再重复叙述,主要的差异是,省略该二电磁阀636-31的设置,及省略原设有该电磁阀63的冷媒管路。
由于信息产业与个人计算机的快速发展,利用PCPersonal Computer作为控制单元的应用日益发达。PC-Based Control系指以个人计算机来执行控制的工作,一个回馈控制系统Feedback Control System中,控制器必须接受由受控制系统的输出,同时控制器必须发出命令驱动受控制系统,以改变受控制系统的行为,使受控制系统的输出值,达到所要的命令值。
例如对温度控制应用面来说,受控制系统通常为一个温度敏感的装置或是系统,需要将其温度的变化量控制在特定范围的内。传感器则通常是利用PT100或热电耦(Thermocouple)的装置量测温度的变化,透过信号放大、模拟信号转数字信号的方式将量测资料传送至计算机内处理,计算机内则放置PID控制的算法,将误差值适当的乘上比例、差分或是积分增益值Gain,藉由输出装置,实时的对被控制系统产生作用,使其在合理的控制范围的内。输出模块则视被控制系统的输入信号而定,可以为数字亦可以为模拟控制。
嵌入式系统(Embedded System)是一种结合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应用。相较于一般桌上型计算机系统而言,所谓的嵌入式系统在于其具有特定的用途与功能。许多工程实际应用上,因为硬件成本与应用环境的限制,我们需要为其量身打造一个新的软硬件环境。由于系统软件是「嵌入」在特定的硬件中,虽然牺牲动态更新的弹性,但却具有独立运作的能力;因此,稳定性及时序(Timing)的诉求亦是嵌入系统的特点的一。嵌入式系统由架构上来看,包括了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动态内存RAM、输入与输出等硬件单元,并内含控制这些硬件的驱动程序,以及执行特定功能的应用程序。由于嵌入式系统是应用导向的计算机系统,所以通常是由功能上的需求决定硬件的组态。
藉由泛用型嵌入式控制器与中央/远程控制模块的结合可达成一中央/远程温度控制系统,这是以嵌入式控制器为一控制单元,PID算法则内置于嵌入式系统中,并利用中央/远程控制模块与受控体构成闭回路控制系统。
本实用新型结构,其中设有PID控制器9-32、9-41、9-42的系统,可以改变为将一PID算法内置于一嵌入式系统中并搭载一计算机的软硬件,亦可达成本实用新型功效并具中央/远程计算机控制模式功效。

Claims (45)

1、一种变频节能热泵冷冻空调机组改良,其特征在于:其包含有:
一压缩机,其两侧分别具有一高温高压冷媒管路及一低温低压冷媒管路;
一储存槽的热交换结构,其包含有一储存槽、一热交换器及一储存槽温控器,该储存槽系用以收容及释出一流体,该热交换器一端系用以该流体进入,该流体系由该热交换器另一端进入该储存槽;该热交换器一侧系连通该压缩机的高温高压冷媒出口端,用以高温高压冷媒对该流体行热交换,而形成中温高压冷媒由该热交换器另一侧流出;该储存槽温控器系用以控制该压缩机的运转;
该中温高压冷媒流出侧依序连通一气冷式冷凝器、并联一第一感应冷媒物性控制单元、连通一冷媒干燥过滤器的冷媒流入侧,其中该气冷式冷凝器包含有一冷凝风扇马达;
该冷媒干燥过滤器的冷媒流出侧系以并联方式连通一第一电磁阀一侧及一第二电磁阀一侧;
一气冷式蒸发器及另一气冷式蒸发器的冷媒流入侧系以并联方式分别连通该第一电磁阀另一侧及该第二电磁阀另一侧,该气冷式蒸发器及该另一气冷式蒸发器的冷媒流出侧系以并联方式依序连通一第二感应冷媒物性控制单元、连通该压缩机的冷媒流入侧的低温低压冷媒管路,其中该另一气冷式蒸发器系用以提供一冷房负载,该气冷式蒸发器及另一气冷式蒸发器分别包含有一第一风扇马达及一第二风扇马达;
在该冷媒干燥过滤器与该气冷式蒸发器及另一气冷式蒸发器间的冷媒管路设有至少一束缩膨胀装置;
其中,该第一感应冷媒物性控制单元系用以操控调整该冷凝风扇马达的转速;该第二感应冷媒物性控制单元系用以操控调整选自由该第一风扇马达的转速或该第一、第二风扇马达的转速所成的组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频节能热泵冷冻空调机组改良,其特征在于:其中在该压缩机的该高温高压冷媒管路及该低温低压冷媒管路之间并联有一蒸发压力调整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频节能热泵冷冻空调机组改良,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束缩膨胀装置的冷媒进出口系分别串联该冷媒干燥过滤器及并联第一及二电磁阀。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频节能热泵冷冻空调机组改良,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束缩膨胀装置的冷媒进出口系分别串联该冷媒干燥过滤器及并联第一及二电磁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频节能热泵冷冻空调机组改良,其特征在于:,其包含有两束缩膨胀装置,其中一束缩膨胀装置系设于该气冷式蒸发器及该第一电磁阀间,另一束缩膨胀装置系设于该另一气冷式蒸发器及该第二电磁阀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频节能热泵冷冻空调机组改良,其特征在于:其包含有两束缩膨胀装置,其中一束缩膨胀装置系设于该气冷式蒸发器及该第一电磁阀间,另一束缩膨胀装置系设于该另一气冷式蒸发器及该第二电磁阀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频节能热泵冷冻空调机组改良,其特征在于:其更包含有一第三电磁阀、一第四电磁阀及一冷凝压力开关;
该第三及四电磁阀一侧系以并联方式连通于该热交换器的该中温高压冷媒流出侧,该第三电磁阀另一侧及该第四电磁阀另一侧系分别连通该冷媒干燥过滤器的冷媒流入侧及该气冷式冷凝器的冷媒流入侧;其中,
该冷凝压力开关系以并联方式设于该第三及四电磁阀间的冷媒流入侧的冷媒管路,该冷凝压力开关系用以控制该第三及四电磁阀的开闭。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频节能热泵冷冻空调机组改良,其特征在于:其更包含有一第三电磁阀、一第四电磁阀及一冷凝压力开关;
该第三及四电磁阀一侧系以并联方式连通于该热交换器的该中温高压冷媒流出侧,该第三电磁阀另一侧及该第四电磁阀另一侧系分别连通该冷媒干燥过滤器的冷媒流入侧及该气冷式冷凝器的冷媒流入侧;其中,
该冷凝压力开关系以并联方式设于该第三及四电磁阀间的冷媒流入侧的冷媒管路,该冷凝压力开关系用以控制该第三及四电磁阀的开闭。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频节能热泵冷冻空调机组改良,其特征在于:其更包含有一第三电磁阀、一第四电磁阀及一冷凝压力开关;
该第三及四电磁阀一侧系以并联方式连通于该热交换器的该中温高压冷媒流出侧,该第三电磁阀另一侧及该第四电磁阀另一侧系分别连通该冷媒干燥过滤器的冷媒流入侧及该气冷式冷凝器的冷媒流入侧;其中,
该冷凝压力开关系以并联方式设于该第三及四电磁阀间的冷媒流入侧的冷媒管路,该冷凝压力开关系用以控制该第三及四电磁阀的开闭。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频节能热泵冷冻空调机组改良,其特征在于:其更包含有一第三电磁阀、一第四电磁阀及一冷凝压力开关;
该第三及四电磁阀一侧系以并联方式连通于该热交换器的该中温高压冷媒流出侧,该第三电磁阀另一侧及该第四电磁阀另一侧系分别连通该冷媒干燥过滤器的冷媒流入侧及该气冷式冷凝器的冷媒流入侧;其中,
该冷凝压力开关系以并联方式设于该第三及四电磁阀间的冷媒流入侧的冷媒管路,该冷凝压力开关系用以控制该第三及四电磁阀的开闭。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频节能热泵冷冻空调机组改良,其特征在于:其更包含有一第三电磁阀、一第四电磁阀及一冷凝压力开关;
该第三及四电磁阀一侧系以并联方式连通于该热交换器的该中温高压冷媒流出侧,该第三电磁阀另一侧及该第四电磁阀另一侧系分别连通该冷媒干燥过滤器的冷媒流入侧及该气冷式冷凝器的冷媒流入侧;其中,
该冷凝压力开关系以并联方式设于该第三及四电磁阀间的冷媒流入侧的冷媒管路,该冷凝压力开关系用以控制该第三及四电磁阀的开闭。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频节能热泵冷冻空调机组改良,其特征在于:其更包含有一第三电磁阀、一第四电磁阀及一冷凝压力开关;
该第三及四电磁阀一侧系以并联方式连通于该热交换器的该中温高压冷媒流出侧,该第三电磁阀另一侧及该第四电磁阀另一侧系分别连通该冷媒干燥过滤器的冷媒流入侧及该气冷式冷凝器的冷媒流入侧;其中,
该冷凝压力开关系以并联方式设于该第三及四电磁阀间的冷媒流入侧的冷媒管路,该冷凝压力开关系用以控制该第三及四电磁阀的开闭。
13、根据权利要求1、2、3、4、5、6、7、8、9、10、11或12所述的变频节能热泵冷冻空调机组改良,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感应冷媒物性控制单元系包含选自由一冷凝压力传送器或一温度传送器所成的组群。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变频节能热泵冷冻空调机组改良,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感应冷媒物性控制单元系更包含选自由一PID控制器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搭载一变频器或一PID算法内置于一嵌入式系统搭载一计算机的软硬件所成的组群。
15、根据权利要求1、2、3、4、5、6、7、8、9、10、11或12所述的变频节能热泵冷冻空调机组改良,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感应冷媒物性控制单元系包含选自由一蒸发压力传送器或一温度传送器所成的组群。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变频节能热泵冷冻空调机组改良,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感应冷媒物性控制单元系更包含选自由一PID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搭载一变频器或一PID算法内置于一嵌入式系统搭载一计算机的软硬件所成的组群。
17、根据权利要求1、2、3、4、5、6、7、8、9、10、11或12所述的变频节能热泵冷冻空调机组改良,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及二电磁阀可以选自由一三通电磁阀或多路阀结构所成的组群取代。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变频节能热泵冷冻空调机组改良,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及二电磁阀可以选自由一三通电磁阀或多路阀结构所成的组群取代。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变频节能热泵冷冻空调机组改良,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及二电磁阀可以选自由一三通电磁阀或多路阀结构所成的组群取代。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变频节能热泵冷冻空调机组改良,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及二电磁阀可以选自由一三通电磁阀或多路阀结构所成的组群取代。
21、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变频节能热泵冷冻空调机组改良,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及二电磁阀可以选自由一三通电磁阀或多路阀结构所成的组群取代。
22、根据权利要求1、2、3、4、5、6、7、8、9、10、11或12所述的变频节能热泵冷冻空调机组改良,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三及四电磁阀可以选自由一三通电磁阀或多路阀结构所成的组群取代。
23、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变频节能热泵冷冻空调机组改良,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三及四电磁阀可以选自由一三通电磁阀或多路阀结构所成的组群取代。
24、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变频节能热泵冷冻空调机组改良,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三及四电磁阀可以选自由一三通电磁阀或多路阀结构所成的组群取代。
25、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变频节能热泵冷冻空调机组改良,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三及四电磁阀可以选自由一三通电磁阀或多路阀结构所成的组群取代。
26、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变频节能热泵冷冻空调机组改良,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三及四电磁阀可以选自由一三通电磁阀或多路阀结构所成的组群取代。
27、根据权利要求2、4、6、8、10或12所述的变频节能热泵冷冻空调机组改良,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蒸发压力调整部可以选自由一蒸发压力调整阀或一电磁阀搭配一冷媒压力开关所成的组群。
28、根据权利要求1、2、3、4、5、6、7、8、9、10或12所述的变频节能热泵冷冻空调机组改良,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流体系水。
2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变频节能热泵冷冻空调机组改良,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流体系水。
30、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变频节能热泵冷冻空调机组改良,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流体系水。
31、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变频节能热泵冷冻空调机组改良,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流体系水。
32、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变频节能热泵冷冻空调机组改良,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流体系水。
33、一种变频节能热泵冷冻空调机组改良,其特征在于:其包含有:
一压缩机,其两侧分别具有一高温高压冷媒管路及一低温低压冷媒管路;
一储存槽的热交换结构,其包含有一储存槽、一热交换器及一储存槽温控器,该储存槽系用以收容及释出一流体,该热交换器一端系用以该流体进入,该流体系由该热交换器另一端进入该储存槽;该热交换器一侧系连通该压缩机的高温高压冷媒出口端,用以高温高压冷媒对该流体行热交换,而形成中温高压冷媒由该热交换器另一侧流出;该储存槽温控器系用以控制该压缩机的运转;
一第一电磁阀及一第二电磁阀,该第一及二电磁阀一侧系以并联方式连通于该热交换器的该中温高压冷媒流出侧;
至少一冷凝压力开关,其系并联方式设于该第一及二电磁阀间的冷媒流入侧的冷媒管路,该冷凝压力开关系用以控制该第一及二电磁阀的开闭;
一冷媒干燥过滤器,其冷媒流入侧系以并联方式连接该第一及二电磁阀的冷媒流出侧;
一气冷式冷凝器,其一侧系连通该第二电磁阀的冷媒流出侧,其另一侧的冷媒流出侧系相对于该第一电磁阀的冷媒流出侧连通后,串联该冷媒干燥过滤器的冷媒流入侧;
一气冷式蒸发器,其一侧系连通该冷媒干燥过滤器的冷媒流出侧,其另一侧的冷媒流出侧系连通该压缩机的冷媒流入侧的低温低压冷媒管路;
至少一束缩膨胀装置系设于该冷媒干燥过滤器及该气冷式蒸发器间的冷媒管路;
至少一风扇马达,其系用以散热该气冷式冷凝器及该气冷式蒸发器。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变频节能热泵冷冻空调机组改良,其特征在于:其中在该压缩机的该高温高压冷媒管路及该低温低压冷媒管路之间并联有一蒸发压力调整部。
35、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变频节能热泵冷冻空调机组改良,其特征在于:其包含有两风扇马达,其中一风扇马达系设于该气冷式冷凝器,另一风扇马达系设于该气冷式蒸发器。
36、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变频节能热泵冷冻空调机组改良,其特征在于:其包含有两风扇马达,其中一风扇马达系设于该气冷式冷凝器,另一风扇马达系设于该气冷式蒸发器。
37、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变频节能热泵冷冻空调机组改良,其特征在于:其更包含一第一感应冷媒物性控制单元及一第二感应冷媒物性控制单元;
该第一感应冷媒物性控制单元系并联该气冷式冷凝器的冷媒流出侧而位于该气冷式冷凝器及该冷媒干燥过滤器之间,用以操控调整该气冷式冷凝器的风扇马达的转速;
该第二感应冷媒物性控制单元系并联该气冷式蒸发器的冷媒流出侧的冷媒管路,用以操控调整该气冷式蒸发器的风扇马达的转速。
38、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变频节能热泵冷冻空调机组改良,其特征在于:其更包含一第一感应冷媒物性控制单元及一第二感应冷媒物性控制单元;
该第一感应冷媒物性控制单元系并联该气冷式冷凝器的冷媒流出侧而位于该气冷式冷凝器及该冷媒干燥过滤器之间,用以操控调整该气冷式冷凝器的风扇马达的转速;
该第二感应冷媒物性控制单元系并联该气冷式蒸发器的冷媒流出侧的冷媒管路,用以操控调整该气冷式蒸发器的风扇马达的转速。
39、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变频节能热泵冷冻空调机组改良,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感应冷媒物性控制单元系包含选自由一冷凝压力传送器或一温度传送器所成的组群,该第二感应冷媒物性控制单元系包含选自由一蒸发压力传送器或一温度传送器所成的组群。
40、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变频节能热泵冷冻空调机组改良,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感应冷媒物性控制单元系包含选自由一冷凝压力传送器或一温度传送器所成的组群,该第二感应冷媒物性控制单元系包含选自由一蒸发压力传送器或一温度传送器所成的组群。
41、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变频节能热泵冷冻空调机组改良,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感应冷媒物性控制单元系更包含选自由一PID控制器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搭载一变频器或一PID算法内置于一嵌入式系统搭载一计算机的软硬件所成的组群,该第二感应冷媒物性控制单元系更包含选自由一PID控制器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搭载一变频器或一PID算法内置于一嵌入式系统搭载一计算机的软硬件所成的组群。
42、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变频节能热泵冷冻空调机组改良,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感应冷媒物性控制单元系更包含选自由一PID控制器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搭载一变频器或一PID算法内置于一嵌入式系统搭载一计算机的软硬件所成的组群,该第二感应冷媒物性控制单元系更包含选自由一PID控制器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搭载一变频器或一PID算法内置于一嵌入式系统搭载一计算机的软硬件所成的组群。
43、根据权利要求33、34、35、36、37、38、39、40、41或42所述的变频节能热泵冷冻空调机组改良,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及二电磁阀可以选自由一三通电磁阀或多路阀结构所成的组群取代。
44、根据权利要求34、36、38、40或42所述的变频节能热泵冷冻空调机组改良,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蒸发压力调整部可以选自由一蒸发压力调整阀或一电磁阀搭配一冷媒压力开关所成的组群。
45、根据权利要求33、34、35、36、37、38、39、40、41或42所述的变频节能热泵冷冻空调机组改良,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流体系水。
CN 200620133960 2006-09-29 2006-09-29 变频节能热泵冷冻空调机组改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0975809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20133960 CN200975809Y (zh) 2006-09-29 2006-09-29 变频节能热泵冷冻空调机组改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20133960 CN200975809Y (zh) 2006-09-29 2006-09-29 变频节能热泵冷冻空调机组改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0975809Y true CN200975809Y (zh) 2007-11-14

Family

ID=389020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620133960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0975809Y (zh) 2006-09-29 2006-09-29 变频节能热泵冷冻空调机组改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0975809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45151A (zh) * 2013-04-28 2013-08-14 南京师范大学 无霜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及其比例-积分-微分控制方法
CN106440443A (zh) * 2016-11-25 2017-02-22 广州华凌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高温制冷的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45151A (zh) * 2013-04-28 2013-08-14 南京师范大学 无霜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及其比例-积分-微分控制方法
CN103245151B (zh) * 2013-04-28 2015-02-25 南京师范大学 无霜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及其比例-积分-微分控制方法
CN106440443A (zh) * 2016-11-25 2017-02-22 广州华凌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高温制冷的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028884Y (zh) 可以同时制冷、制热和制热水的多联空调机组
CN105352032B (zh) 温湿度调控空调机组
CN101694315B (zh) 一种带自然冷却和湿度控制的空气处理装置
CN102809255B (zh) 空调除霜系统及除霜方法
CN101245957A (zh) 可以同时制冷和制热的空调机组
JP2017150778A (ja) 地中熱を利用する除湿再熱空調システム
CN103129349A (zh) 一种电动汽车空调系统
CN104501445A (zh) 一种电动车废热利用变频热泵空调系统及其方法
CN113048587A (zh) 冷冻除湿及转轮除湿耦合冷凝热回收型温湿度分控空气处理系统
CN201028886Y (zh) 一种能量再利用及节能型冷热水机系统
CN200975809Y (zh) 变频节能热泵冷冻空调机组改良
CN200975808Y (zh) 变频节能热泵冷冻空调机组
CN213272984U (zh) 换热系统以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0975807Y (zh) 变频节能热泵冷冻空调机组
CN201289164Y (zh) 一种节能恒温恒湿空调
CN103294086A (zh) 一种恒温液循环装置及温控方法
CN108168139A (zh) 一种补气式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
CN202581577U (zh) 适用于低温环境的恒温除湿装置
CN114543390B (zh) 一种燃气热泵冷却水回路结构及其控制方法
CN201122018Y (zh) 具可变频节能热泵冷冻空调机组改良
WO2017024133A1 (en) Chiller plant
CN201007582Y (zh) 可以同时制冷和制热的空调机组
CN206890904U (zh) 空调系统
CN200958879Y (zh) 变频节能热泵冷冻空调机组改良
CN108972854B (zh) 混凝土预制件养护及预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1114

Termination date: 2009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