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972821Y - 双高压输出的高压变压器的改良结构 - Google Patents

双高压输出的高压变压器的改良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0972821Y
CN200972821Y CN 200620148130 CN200620148130U CN200972821Y CN 200972821 Y CN200972821 Y CN 200972821Y CN 200620148130 CN200620148130 CN 200620148130 CN 200620148130 U CN200620148130 U CN 200620148130U CN 200972821 Y CN200972821 Y CN 200972821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transformer
primary coil
high pressure
vol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2014813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清盛
吴素华
李启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pei Multipower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pei Multipower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pei Multipower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pei Multipower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620148130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0972821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0972821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0972821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ils Of Transformers For General 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双高压输出的高压变压器的改良结构,所述的变压器是设置有基座,且基座表面设有可卷绕线圈的支架,而支架内部设有呈贯穿状的通孔,并使复数铁芯穿入通孔内形成抵持接触,而支架表面中央部位绕设有初级线圈,且初级线圈的两相对外侧分别绕设有具复数隔板的次级线圈,而在复数隔板间形成的间隔槽,另在初级线圈与次级线圈线圈间设有可增加线圈卷绕沿面距离的阻隔板,俾供初级线圈的电压输入,并配合两外侧的次级线圈,可使两侧分别感应产生各一组正高压与负高压输出,以驱动负载体,即可达到节省添购变压器的成本、并不占用太多电路板的使用空间,且变压器由两外侧分别输出各一组正、负高压在平衡状态下,可驱动复数负载体。

Description

双高压输出的高压变压器的改良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压器结构,特别是指一种双高压输出的高压变压器的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所使用的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是凭借控制光通过液晶的强度来显示影像,但LCD装置并不会发光,而必须通过背光源(Backlight)来提供LCD面板所需的光源,通常背光源必须使用高效能与外型轻巧的灯管做为背光,LCD面板是以放电灯管(Discharge Lamp)做为光源,例如冷阴极荧光灯(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CCFL),而此等放电灯管则通过换流器(Inverter)电路来驱动,但由于LCD面板的尺寸日趋增大,使用灯管的长度与数量也相对增加,其驱动电压也随之增加;因此,一般换流变压器的运用,是利用绕线架(Bobbin)为凭借分隔槽的分压原理,依照使用电压的高低来置设使用分隔槽的个数,若依照理想的负载使用状态,为通过冷阴极管(CCFL)属负温度等效阻抗的特性,再加上导通后其温度上升、阻抗降低,使其基于成本考虑,往往都会以一个二次侧绕组对应并联两支灯管,然两支灯管的阻抗都不相同,易于于灯管的管端造成分流效应,导致灯管电流不均,而产生亮度差异过大的情况;且业者为改善此等情况,则在两支灯管外侧再增设匹配平衡线圈,以供灯管达到电流相互感应以取得良好的平衡电流,并使亮度也能有效改善,可是增设匹配平衡线圈则会使成本提高,且电路板上的空间运用均受到限制。
现有变压器所设置的铁芯是锰锌材质(Mn-Zn)所制成,而具有低绝缘阻抗的特点,而在高频电子电路中使用时,须另加隔离套与复数线圈形成隔离,以防止具低绝缘阻抗的铁芯与线圈间的距离过近,而使变压器因安全距离不足产生跳火(短路)的现象。
请参阅图7所示,是现有变压器的简易电路图,所述的现有传统所使用的变压器A,均只具有一输入端A1与二输出端A2,并以变压器A与铁芯C感应后产生的高压驱动灯管B,但变压器A的两组输出端A2输出电压,由于其每组次级输出只有一单边高压输出,故只能驱动两只灯管B,若要驱动多数个灯管B,通常会以灯管B串联、灯管B并联或使用多个变压器A,但是在实际使用时则会产生诸多的缺失,如:
(1)灯管B串联虽可克服电流平衡问题,可是变压器A的耐压问题却不易处理。
(2)灯管B并联则需外加平衡电路,将导致成本提高,且占用电路板上的空间,而造成电路板上的使用空间受到限制。
(3)使用多个变压器A会使成本提高,且多个变压器A将占用较大的空间,影响电路板上的电路布局。
所以,如何解决现有的问题与缺失,即为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实用新型设计人有鉴于上述的问题与缺失,乃搜集相关数据,经由多方评估与考虑,并利用从事在此行业的多年研发经验,经由不断试作与修改,始设计出此种可利用一组变压器可同时由两外侧分别输出各一组正、负高压的双高压输出的高压变压器的改良结构。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高压输出的高压变压器的改良结构,可使两侧分别感应产生各一组正高压与负高压输出,以驱动负载体,即可达到节省添购变压器的成本、并不占用太多电路板的使用空间,且变压器以一组输入,且由两外侧分别输出各一组正、负高压在平衡状态下,可驱动复数负载体。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高压输出的高压变压器的改良结构,变压器的初级线圈是卷绕在中央隔板的左、右两侧,并凭借初级线圈与复数次级线圈间设有的阻隔板增加线圈卷绕的沿面距离,而形成一段安全距离,则不致因安全距离不足,而使变压器产生跳火(短路)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高压输出的高压变压器的改良结构,变压器的初级线座为可利用一组线圈进行卷绕,以形成一组输入,而次级线座则可利用二组线圈进行卷绕,而可产生二组正、负高压输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高压输出的高压变压器的改良结构,其是设置有基座,且基座表面设有卷绕有线圈的支架,而支架内部设有呈贯穿状的通孔,复数铁芯穿入通孔内形成抵持接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表面中段位置处绕设有初级线圈,且初级线圈的两相对外侧分别绕设有具复数隔板的正、负高压输出的次级线圈,而在复数隔板间形成有间隔槽,另在初级线圈与次级线圈线圈间设有阻隔部。
较佳的,上述技术方案还可以附加以下技术特征:
所述的支架的阻隔部上矗立有增加初级线圈与次级线圈间的沿面距离的复数阻隔板。
所述的基座与支架的材料为绝缘材质。
所述的铁芯组所设置E型铁芯的材料是镍锌材质。
所述的支架表面中段位置处设有一中央隔板,并在中央隔板的左、右两侧分别绕设有初级线圈,一组线圈卷绕在初级线圈内,相对于初级线圈则有两组线圈卷绕在次级线圈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在于:
(一)利用变压器以一组输入电压,感应产生二组正、负高压17、18输出,即可在平衡的状态下,同时驱动复数负载体3,不需外接平衡电路,不占用电路板上的使用空间。
(二)四支灯管31采串联方式与变压器耦接时,所产生的耐压不易克服的问题,则以变压器利用初级线圈13与次级线圈线圈14间设有的阻隔板151增加线圈卷绕的沿面距离,即能提升变压器的耐压性。
(三)变压器的初级线圈13与次级线圈14间设有的阻隔板151,而可增加线圈卷绕的沿面距离以形成安全距离,并可使变压器不致因安全距离不足而产生跳火(短路)的现象。
(四)铁芯组所设置的E型铁芯是可为镍锌材质(Ni-Zn)所制成,而具有高绝缘阻抗的特性,因此在高频电子电路中使用时,不须另加隔离套即可输出高电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1A部份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外观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简易电路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简易电路图;
图7是现有变压器的简易电路图。
附图标记说明:1、基座;11、支架;14、次级;11、中央隔板;15、阻隔部;112、隔板;151、阻隔板;1121、上缺口;161、输入端子;1122、下缺口;162、输出端子;113、间隔槽;17、正高压;12、通孔;18、负高压;13、初级线圈;2、铁芯组;21、E型铁芯;212、延伸部;211、本体;213、抵持部;3、负载体;31、灯管;32、U型灯管;A、变压器;A1、输入端;A2、输出端;B、灯管;C、铁芯。
具体实施方式
为达成上述目的与构造,本实用新型所采用技术手段及其功效,兹绘图就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步骤与功能如下:
请参阅图1~图4图所示,是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图1的1A部份局部放大图、立体分解图与另一视角的立体外观图,由图中所示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的双高压输出的高压变压器的改良结构,为包括有基座1、铁芯组2所组成,其中:
所述的基座1表面设有可卷绕线圈的支架11,且支架11内部设有呈贯穿状的通孔12,铁芯组2穿入通孔12内形成抵持接触,而支架11表面近中段位置处设有一中央隔板111,并在中央隔板111的左、右两侧分别绕设有初级线圈13,另相对于初级线圈13的外侧间隔设有复数的隔板112,且在复数隔板112间形成可供线圈卷绕与转向的间隔槽113(如图2所示),并使间隔槽113上绕设有次级线圈14,而初级线圈13与次级线圈14间设有具复数阻隔板151可增加线圈卷绕的沿面距离,然后在基座1一侧设有输入端子161,而远离基座1的另侧设有输出端子162,输入端子161与输出端子162并分别与支架1上所绕设的初级线圈13与次级线圈14呈电连接。
所述的铁芯组2为具有两呈相对式的E型铁芯21,且E型铁芯21在本体211两侧分别向前延伸设有一延伸部212,并在本体211中央延伸设有可穿入支架1的通孔12的抵持部213,以得将E型铁芯21与通孔12另侧穿设的E型铁芯21形成抵持接触。
上述各构件在组装时,是凭借基座1表面设有分别可供初级线圈13、次级线圈14卷绕的支架11,且支架11表面近中段位置处设有一中央隔板111,而在中央隔板111的左、右两侧分别卷绕有初级线圈13,再利用初级线圈13与次级线圈14间设有的阻隔部15以及阻隔部15矗立的复数阻隔板151,以将初级线圈13与次级线圈14分隔,以增加线圈卷绕的沿面距离,且次级线圈14由两侧隔板112分别往阻隔部15卷绕,当线圈在次级线圈14的一间隔槽113内卷绕完成后,并将线圈由一隔板112的上缺口1121卷绕入隔板112的间隔槽113内,再由间隔槽113往隔板112另一侧的下缺口1122绕出,即可依续卷绕在各个间隔槽113内,而卷绕成次级线圈14,以使线圈不外露在次级线圈14外部,并在阻隔部15内与输出端子162呈电连接,再以铁芯组2的E型铁芯21在本体211中央延伸设有的抵持部213穿入在支架11一侧设有的通孔12内,且在通孔12的另侧再穿入E型铁芯21形成抵持接触,使E型铁芯21得以在初级线圈13、次级线圈14内部形成磁性回路,即完成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组装。
上述基座1是可为绝缘材质所制成,且支架11也可为绝缘材质所制成;而铁芯组2所设置的E型铁芯21是可为镍锌材质(Ni-Zn)所制成。
上述各构件在使用时,为先利用支架1的输入端子161将电源导入支架1的初级线圈13,并经由铁芯组2所形成的磁路与次级线圈14感应以使电压改变,并由次级线圈14所连接的输出端子162输出,以达到改变电压的目的,且因铁芯组2的设置,使初级线圈13与次级线圈14所形成的磁路,而每一次级线圈14为可推动两个以上的灯管31,如此可利用一个变压器便能推动多个灯管31,再者,复数次级线圈14形成的磁回路,可提供稳定的输出电流,以供应灯管31来产生均匀的亮度,以提高灯管31的使用寿命。
上述初级线圈13是卷绕在中央隔板111的左、右两侧,并凭借初级线圈13与次级线圈14间设有的阻隔板151增加线圈卷绕的沿面距离以形成一段安全距离,因而能避免初级线圈13与次级线圈14间因安全距离不足造成的跳火(短路)现象,进而可提高变压器的使用效率与使用寿命。
再请参阅图4、图5与图6所示,是分别为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外观图、较佳实施例的简易电路图与另一实施例的简易电路图,由图中所示可以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的变压器为以初级线圈13的输入端子161耦接在外部预设的驱动电路,可由驱动电路提供初级线圈13的电压,则相对于初级线圈13的外侧绕设有的次级线圈14可分别感应而可产生二组正高压17与负高压18由输出端子162输出,且两侧次级线圈14的输出端子162所产生的各一组正、负高压17、18输出,则分别耦接在负载体3,即可利用二组正高压17、负高压18分别驱动四个负载体3,而使负载体3可以接受稳定的驱动电压,并能快速启动发光。
上述变压器的初级线圈13为可利用一组线圈进行卷绕,即形成一组电压输入,而次级线圈14可利用二组线圈进行卷绕,则可在两侧分别产生各一组的正、负高压17、18输出,俾达到变压器一组输入电压可产生二组正、负高压17、18输出的功能;且变压器耦接的四支串联式灯管31,所产生耐压不易克服的问题,则由变压器的初级线圈13与次级线圈14间设有的阻隔部15上的阻隔板151所形成的沿面距离,以克服串联灯管31所产生的高压,即可提升变压器的耐压性。
而变压器的次级线圈14所输出的二组正、负高压17、18所耦接的负载体3,可分别为四支灯管31、两支U型灯管32或至少四支以上的灯管31;即可凭借变压器以初级线圈13的一组输入电压,且经由次级线圈14两侧分别输出各一组正、负高压17、18,而依据电磁原理,因变压器内部的铁芯组2与初级线圈13、次级线圈14间所产生的磁通量与磁通方向均相同,则流经负载体3的电流将会自动达到平衡状态,即可使用一组变压器产生二组正、负高压17、18输出的方式驱动复数负载体3,并使负载体3接收稳定的驱动电压,不致产生驱动电压不稳定或因分压所造成电压不足的情况。
此外,变压器若以次级线圈14输出的二组正、负高压17、18分别耦接至少四支以上的灯管31一侧,则各灯管31的另侧即共同接地,而可由变压器分别驱动至少四支以上的灯管31。
是以,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本实用新型的变压器为在支架1的中央隔板111的左、右两侧分别绕设有初级线圈13,而相对于初级线圈13的外侧绕设有次级线圈14,并在初级线圈13与次级线圈14间设有阻隔部15,以将次级线圈14分隔成两组,而达到变压器由初级线圈13作一组电压输入,可由次级线圈14两侧分别产生各一组正、负高压17、18输出,以驱动复数负载体3(负载体3可为灯管31或U型灯管32),可达到利用一组变压器驱动复数负载体3,而可节省成本、不占空间的目的,故举凡可达成前述效果的结构、装置都应受本实用新型所涵盖,此种简易修饰与等效结构变化,均应同理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合予陈明。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可限定的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双高压输出的高压变压器的改良结构,其是设置有基座,且基座表面设有卷绕有线圈的支架,而支架内部设有呈贯穿状的通孔,复数铁芯穿入通孔内形成抵持接触,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支架表面中段位置处绕设有初级线圈,且初级线圈的两相对外侧分别绕设有具复数隔板的正、负高压输出的次级线圈,而在复数隔板间形成有间隔槽,另在初级线圈与次级线圈线圈间设有阻隔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高压输出的高压变压器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的阻隔部上矗立有增加初级线圈与次级线圈间的沿面距离的复数阻隔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高压输出的高压变压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座与支架的材料为绝缘材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高压输出的高压变压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铁芯组所设置E型铁芯的材料是镍锌材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高压输出的高压变压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表面中段位置处设有一中央隔板,并在中央隔板的左、右两侧分别绕设有初级线圈,一组线圈卷绕在初级线圈内,相对于初级线圈则有两组线圈卷绕在次级线圈内。
CN 200620148130 2006-11-20 2006-11-20 双高压输出的高压变压器的改良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0972821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20148130 CN200972821Y (zh) 2006-11-20 2006-11-20 双高压输出的高压变压器的改良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20148130 CN200972821Y (zh) 2006-11-20 2006-11-20 双高压输出的高压变压器的改良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0972821Y true CN200972821Y (zh) 2007-11-07

Family

ID=388840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620148130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0972821Y (zh) 2006-11-20 2006-11-20 双高压输出的高压变压器的改良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0972821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93613B (zh) * 2009-03-31 2012-07-04 东莞创慈磁性元件有限公司 一种可同时驱动八支灯管的变压器
CN103268813A (zh) * 2013-05-30 2013-08-28 江苏泰昌电子有限公司 高压驱动变压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93613B (zh) * 2009-03-31 2012-07-04 东莞创慈磁性元件有限公司 一种可同时驱动八支灯管的变压器
CN103268813A (zh) * 2013-05-30 2013-08-28 江苏泰昌电子有限公司 高压驱动变压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65630B1 (en) Low magnetic leakage high voltage transformer
CN1887034A (zh) 用于多个ccf灯操作的均流方案及其装置
JP2004289141A (ja) 変圧器及びそれを応用したマルチランプの電圧供給回路
CN201247685Y (zh) 高漏磁及双高压输出的高压变压器
CN200972821Y (zh) 双高压输出的高压变压器的改良结构
CN200969273Y (zh) 绕线架及变压器
US7528552B2 (en) Power transformer combined with balance windings and application circuits thereof
CN201196901Y (zh) 变压器绕线结构
CN201611607U (zh) 一种变压器结构
CN100492557C (zh) 换流器的变压器
CN200969277Y (zh) 变压器的结构改良
KR100911944B1 (ko) 인버터용 박형 대용량 트랜스포머
CN2537111Y (zh) 可同时驱动两交直流转换器的变压器
CN2802675Y (zh) 具升压分路负载平衡换流变压器结构
CN2777899Y (zh) 变压器及应用此变压器的多灯管驱动电路
CN2791826Y (zh) 高频变压器结构
CN2788321Y (zh) 换流变压器的改良结构
CN100585758C (zh) 结合平衡绕组的功率变压器及其应用电路
CN201036145Y (zh) 一种低漏磁高压变压器
CN101051555A (zh) 耐高电压变压器结构
CN2651911Y (zh) 变压器结构
CN201352878Y (zh) 多灯管驱动系统
CN2696093Y (zh) 变压器及应用该变压器的灯管驱动装置
CN201117401Y (zh) 一种用于换流器的变压器
CN201015239Y (zh) 灯管电源供应电路及其变压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