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966658Y - 人造手指 - Google Patents
人造手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0966658Y CN200966658Y CN 200620010155 CN200620010155U CN200966658Y CN 200966658 Y CN200966658 Y CN 200966658Y CN 200620010155 CN200620010155 CN 200620010155 CN 200620010155 U CN200620010155 U CN 200620010155U CN 200966658 Y CN200966658 Y CN 200966658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nger
- backguy
- moving
- definiteness
- fix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人造手指,具有定指,其特征是:定指通过铰链与动指联接,动指上端点处设置拉线与弹簧,拉线在定指上引出,弹簧另一端固定在定指上,拉线的引出端设置子母扣,母扣固定于手腕处,子扣拴绕拉线。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失去1-2节手指的伤残者,能使伤残者用人造手指进行简单的操作,为伤残者的工作、生活、学习提供了方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假肢,直接涉及人造手指。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中,常会看到有操作工被挤断或剪断手指的场面。人一旦失去了手指,既不美观,又给生活带来不便。从美学角度人们曾设计出了不会动的假手指,但伤残者在佩带后,仅仅满足了不被别人另眼相看的心理要求,其工作、生活中的不便仍然无法得到解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改进的人造手指,它能有效地克服现有假手指仅能处于静止状态而给工作、生活带来的不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人造手指,具有定指,其特征是:定指通过铰链与动指联接,动指上端点处设置拉线与弹簧,拉线在定指上引出,弹簧另一端固定在定指上,拉线的引出端设置子母扣,母扣固定于手腕处,子扣拴绕拉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方案,是定指引出拉线的部位设置滑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方案,是动指端部还设有一铰链并与第二动指联接,第二动指端点设置拉线与弹簧,拉线通过动指在定指上引出,弹簧另一端固定在动指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方案的一种改进,是定指引出拉线的部位和动指通过拉线的部位设置滑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是在手指外侧设置与伤残者手形及肤色吻合的手套,所述母扣固定于手套上与手腕相应的部位。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铰链联接的定指与动指结合的结构,因而使人造手指可以处于放松和握持两种状态,为手指伤残者用假手指握持工具进行简单的操作提供了可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型式的结构原理图。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人造手指的一种结构,定指6上端中间部位设置铰链4,铰链4联接动指5,动指5的上端点处设置拉线7与弹簧2,拉线7在定指6上端内侧引出,拉伸弹簧2另一端固定在定指6上端外侧,定指6引出拉线7的部位可设置滑轮8,拉线7的引出端还设有子母扣,母扣固定于手腕处,子扣拴绕拉线7,同时还可在手指外侧设置与伤残者手形及肤色吻合的手套,此时母扣可固定于手套上与手腕相应的部位。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人造手指另一种型式的结构,定指6和动指5上端中间部位分别设置铰链4,铰链4分别将定指6与动指5、动指5与第二动指3联接起来,动指5与第二动指3的上端点处分别设置拉线7与弹簧2,两根拉线7均在定指6上端内侧引出,牵引第二动指3的拉线7通过动指5内侧进入定指6上端,两只拉伸弹簧2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在定指6和动指5上端外侧,定指6引出拉线7的部位和动指5上端内侧拉线7经过的部位可设置滑轮8,同样,拉线7的引出端还应设有子母扣,母扣固定于手腕处,子扣拴绕拉线7,在手指外侧还可设置与伤残者手形及肤色吻合的手套,此时母扣固定于手套上与手腕相应的部位。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将定指6安装在某伤残手指的残留段上,如果伤残者失去的仅仅是某手指的第一节手指,就采用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如果伤残者失去的是某手指的第一与第二两节手指,就采用图2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以图2为例加以说明,平时,在拉伸弹簧2的作用下,动指5、第二动指3处于伸开的状态,当收紧拉线7时,动指5与第二动指3向内侧弯曲,弯到所需位置时,子扣将拉线7多余部分绕起,并锁止在母扣上。实现人造手指与其他正常手指握持的状态,从而可实现像手持羹匙吃饭、手持笔写字的动作,甚至还可手持工具作业。即使在一只手的5个手指都有一、二节缺失的情况下,也能靠另一只手操作子母扣搭接,从而实现上述动作。一般伤残者多表现为右手手指伤残,在左手帮助下,可使右手完成一些简单操作。
本实用新型中的弹簧2也不限于拉簧,当采用压簧时,只要设置在动指5或第二动指3的内侧即可实现同样的动作。本实用新型中牵引拉线7的子扣亦可由电磁铁控制与母扣搭接,子母扣的型式没有局限,单纯的电磁铁通、断也相当于子母扣的合、开,在需要本实用新型人造手指定点工作的场合较为适合,接通电源即可工作。
Claims (5)
1、一种人造手指,具有定指(6),其特征是:定指(6)通过铰链(4)与动指(5)联接,动指(5)上端点处设置拉线(7)与弹簧(2),拉线(7)在定指(6)上引出,弹簧(2)另一端固定在定指(6)上,拉线(7)的引出端设置子母扣,母扣固定于手腕处,子扣拴绕拉线(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造手指,其特征是:定指(6)引出拉线(7)的部位设置滑轮(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造手指,其特征是:动指(5)端部还设有一铰链(4)并与第二动指(3)联接,第二动指(3)端点设置拉线(7)与弹簧(2),拉线(7)通过动指(5)在定指(6)上引出,弹簧(2)另一端固定在动指(5)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造手指,其特征是:定指(6)引出拉线(7)的部位和动指(5)通过拉线(7)的部位设置滑轮(8)。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之任一所述的人造手指,其特征是:在手指外侧设置与伤残者手形及肤色吻合的手套,所述母扣固定于手套上与手腕相应的部位。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620010155 CN200966658Y (zh) | 2006-09-21 | 2006-09-21 | 人造手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620010155 CN200966658Y (zh) | 2006-09-21 | 2006-09-21 | 人造手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0966658Y true CN200966658Y (zh) | 2007-10-31 |
Family
ID=389662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0620010155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0966658Y (zh) | 2006-09-21 | 2006-09-21 | 人造手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0966658Y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94698A (zh) * | 2011-08-11 | 2011-12-28 |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 牵拉式仿生机器人手 |
CN106109065A (zh) * | 2015-11-18 | 2016-11-16 | 杭州若比邻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 假肢手指的索传动结构 |
-
2006
- 2006-09-21 CN CN 200620010155 patent/CN200966658Y/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94698A (zh) * | 2011-08-11 | 2011-12-28 |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 牵拉式仿生机器人手 |
CN106109065A (zh) * | 2015-11-18 | 2016-11-16 | 杭州若比邻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 假肢手指的索传动结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147707A (zh) | 人造手指 | |
CN203935304U (zh) | 一种新型仿生外骨骼索控式假肢 | |
CN200966658Y (zh) | 人造手指 | |
CN203788329U (zh) | 一种佩戴式智能手机 | |
CN205456581U (zh) | 一种方便调节金属表链长度的折叠表扣结构 | |
CN205611940U (zh) | 钥匙扣 | |
CN201948007U (zh) | 一种便利手套 | |
CN200976846Y (zh) | 方便操作手机的手套 | |
CN201414496Y (zh) | 一种戒指 | |
CN201894204U (zh) | 新式灵活外套 | |
CN201812718U (zh) | 拉线控制开关 | |
CN2638467Y (zh) | 弹性编织皮带 | |
CN204392347U (zh) | 一种手机壳 | |
CN204015347U (zh) | 一种戒指吊坠两用饰品 | |
CN2605767Y (zh) | 金属背带 | |
CN210158072U (zh) | 用于嘴部的互动装置 | |
CN1748606A (zh) | 一种磁性拉链及原理 | |
CN204444499U (zh) | 一种饰品的磁石连接件 | |
CN202980189U (zh) | 一种礼仪服装 | |
CN2382251Y (zh) | 一种手套翻转器 | |
CN214432319U (zh) | 一种新型轨道式手镯 | |
CN201341448Y (zh) | 带手套的衣服 | |
CN2377864Y (zh) | 一种腰带 | |
CN201572426U (zh) | 皮肤涂药简易手套 | |
CN200966347Y (zh) | 一种手套式围巾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9 |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