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959356Y - 小型两用充电器 - Google Patents
小型两用充电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0959356Y CN200959356Y CNU2006201373378U CN200620137337U CN200959356Y CN 200959356 Y CN200959356 Y CN 200959356Y CN U2006201373378 U CNU2006201373378 U CN U2006201373378U CN 200620137337 U CN200620137337 U CN 200620137337U CN 200959356 Y CN200959356 Y CN 200959356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arging
- electrode
- control circuit
- circuit plate
- charging contro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小型两用充电器,包括充电本体及充电控制电路板;所述充电本体,其前端设有一USB插头,供连接至一USB插座,以取得充电用的直流电源;两个供电池置入的充电槽,与USB插头呈同一轴向配设在充电本体的左、右两侧;所述充电控制电路板,其前端供USB插头接脚固定并呈电性连接,尾端电性连接有二支第一电极,该第一电极的接触面分别裸露在左、右两侧充电槽的尾端;一第二电极,设在第一电极对应端,其电性连接在充电控制电路板,呈可伸缩型,使充电槽供3号及4号其中任一型二次电池置入充电;携带方便,避免逆向充电,确保安全及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镍氢或镍镉二次电池充电器,尤其涉及一种充电槽设在充电器两侧,可供两种不同型号的电池进行充电的小型两用充电器。
二、背景技术
随着数码相机、MP3、PDA等可携式电子产品的普及,对于二次电池的需求也随之增加。这种使用二次电池的电子产品经常发生的问题是出门在外时,如遇到电池能量耗尽,则有充电不方便的缺点。
参阅图1A所示,为现有的一种二次电池充电器立体结构外观图,图1B是其结构侧视图,此型充电器10的底部设有一个可插置在AC电源的插头11,其内设有一充电用电子组件12并接出正、负极充电端子121、122而凸露在充电槽13的前后壁面,借以对充电电池20进行充电。
此种现有充电器10是采用插头11连接AC电源的插座(图中未示),所以其内部尚需设有AC转DC转换器14,再由该转换器14供给充电用电子组件12所需的DC电压,因此,转换器14占去整个充电器10前半段的空间,且该充电电子组件12设在充电槽13底部;这样,使得充电器10整体架构的体积不易再缩减,形成外出携带时的不方便;再者,插头11需由AC插座供给充电电源,因此,如出门在外不易找到AC插座,也是一种缺点。
参阅图2所示,其揭示一种现有的USB充电器30,其是由一充电器本体31接出一连接线32及USB插头33,当出门在外时,可以利用诸如电脑等具有USB插座35的电子产品34,供USB插头33连接使用,以对充电器本体31上的充电电池20进行充电;这种设计虽较图1A、图1B所示的AC充电器10具有可直接使用DC电源充电的优点,但是这种充电器30的内部架构仍是沿用AC充电器10,其差异点仅是使用一连接线32及USB插头33;故,这种类型的充电器30整体体积仍嫌得过大,且需设有连接线32,从而也不利于随身携带,因此在使用上仍然受到局限。此外,该充电器本体31大都仅能供一种型号得电池(例如3号/AA或4号/AAA)充电使用,如果要具备可供两种型号得电池充电,则其调整充电结构的操作较为不便,且较占空间。
随着可携式电子产品的不断改进,MP3或PDA等商品的体积已愈来愈轻薄化,且很多仅使用3号/AA或4号/AAA二次电池,即可足以供应其所需电源,故,这种二次充电电池所用的充电器似乎应朝着小型化、精简化的方向发展;再者,当其欲充电时,能同时供二种不同型号(3号或4号)电池充电,才能符合市场需求,此为本实用新型所欲解决的课题。
三、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产品存在的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小型两用充电器,其充电槽的开口设在左右两侧而充分运用空间,使充电器体积缩小而呈薄长形,且其同一充电槽可供两种不同型号的电池充电,具有携带方便,符合目前普及的两种二次电池的充电需求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两用充电器,其充电槽在电池反向置入时不会形成导通的充电回路,可以有效避免逆向充电,以确保安全及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小型两用充电器,包括充电本体及充电控制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本体,其前端设有一USB插头,供连接至一USB插座,以取得充电用的直流电源;两个供电池置入的充电槽,与USB插头呈同一轴向配设在充电本体的左、右两侧;所述充电控制电路板,其前端供USB插头接脚固定并呈电性连接,尾端电性连接有二支第一电极,该第一电极的接触面分别裸露在左、右两侧充电槽的尾端;一第二电极,设在第一电极对应端,其电性连接在充电控制电路板,呈可伸缩型,使充电槽供3号及4号其中任一型二次电池置入充电。
前述的小型两用充电器,其中第一电极接触面裸露凹设在充电槽尾端的缺口内,限定电池正极凸部嵌入呈电性接触。
前述的小型两用充电器,其中第二电极包括:一外套体,其前、后端呈开口,后端具有一内缩卡制面;一内套体,前端呈开口的中空体,套入外套体且前端面相对于该卡制面设有一向外的凸缘面,后端面凸露在充电槽前端;一弹簧,设置在内套体;一盖体,固定在外套体的前端面。
前述的小型两用充电器,其中充电本体由上、下壳体组成,其内设有容纳空间供充电控制电路板容置。
前述的小型两用充电器,其中第一电极直接电性连接在充电控制电路板上,第二电极借助一导件与充电控制电路板电性连接。
前述的小型两用充电器,其中USB插头上设有一护盖。
本实用新型小型两用充电器,包括充电本体及充电控制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本体,其前端设有一USB插头,以连接至一USB插座,以取得充电用的直流电源;两个供电池置入的充电槽,是与USB插头呈同一轴向配设在充电本体的左、右两侧;所述充电控制电路板,其前端供USB插头接脚固定并呈电性连接,尾端电性连接有二支第一电极,且第一电极的接触面分别裸露在左、右两侧充电槽的尾端;一具有伸缩导电功能的第二电极,是设在第一电极的对应端,电性连接在充电控制电路板,其包括有:一外套体,是前、后端呈开口,且后端具有一内缩的卡制面;一内套体,是前端呈开口的中空体,其套入外套体且前端面相对于卡制面设有一向外的凸缘面,后端面凸露在充电槽的前端;一弹簧,设置在内套体;一盖体,是固定在外套体前端面。
本实用新型小型两用充电器的有益效果是,其包括:一充电本体,其前端设有一USB插头,用以连接至一USB插座,以取得充电用的直流电源;两个供电池置入的充电槽,是与USB插头呈同一轴向配设在充电本体的左、右两侧;一充电控制电路板,其前端供USB插头的接脚固定,并呈电性连接,尾端则电性连接有二支第一电极,且使该第一电极的弹性接触面分别凸露在左、右两侧充电槽的尾端;一具有伸缩导电功能的第二电极,是设在第一电极的对应端,且电性连接在充电控制电路板,其包括有:一外套体,前后端呈开口,后端具备一内缩的卡制面;一内套体,前端呈开口的中空体,可套入该外套体且前端面相对于该卡制面,设有一向外的凸缘面,并令其后端面凸露在充电槽前端;一弹簧,设置在该内套体;一盖体,固定在外套体的前端面。其体积缩小而呈薄长形,同一充电槽可供两种不同型号的电池充电,具有携带方便,符合目前普及的两种二次电池的充电需求的功效,其充电槽在电池反向置入时不会形成导通的充电回路,可以有效避免逆向充电,以确保安全及使用寿命。
四、附图说明
图1A为现有一种充电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B为现有一种充电器立体结构侧视图。
图2为现有另一种充电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分解结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拖例上下壳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拖例第二电极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第二电极结构剖示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供4/AAA型号电池充电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供3/AA型号电池充电示意图。
图中主要标号说明:40充电本体、72第二电极、41上壳体、721外套体、42下壳体、722卡制面、43容纳空间、723内套体、44缺口、724凸缘面、50为USB插头、725弹簧、51接脚、726盖体、60L左充电槽、73导件、60R右充电槽、80护盖、61二次电池、62二次电池、70充电控制电路板、71第一电极、711接触面。
五、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3、图4、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拖例的充电器,其包括:一充电本体40,其前端设有一USB插头50,用以连接至一USB插座(图中未示),取得USB插座内的直流电源;所述的充电本体40可由一上、下壳体41、42组成,其内设有容纳空间43,可供一充电控制电路板70容置;该充电本体40两侧设有左、右充电槽60L、60R,可供镍氢/镍镉二次电池61置入充电,该左、右充电槽60L、60R与USB插头50呈同一轴向配设,使其呈薄长形,且开口朝外,方便置放或拿取二次电池61。另,USB插头50上可包括设有一护盖80,但不限定于此。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该充电控制电路板70的构成,其前端供USB插头50的接脚51固定,并呈电性连接,尾端电性连接有二支第一电极71,且使第一电极的接触面711分别裸露在左、右两侧充电槽60L、60R尾端的缺口44,供电池置入后可电性连接。再者,一具有伸缩导电功能的第二电极72,是设在该第一电极71的对应端,其电性连接在该充电控制电路板70,如图6、图7所示,其包括有:一外套体721,前、后端呈开口,且后端具备一内缩的卡制面722;一内套体723,前端呈开口的中空体,可套入该外套体721,且前端面相对于该卡制面722,设有一向外的凸缘面724,并令其后端面凸露在充电槽60L、60R的前端;一弹簧725,设置在该内套体723;一盖体726,固定在外套体721的前端面。
所以,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电极72具有伸缩功能,其前端面与一连接在充电控制电路板70的导件73接触而导通,所述导件73可为一金属弹片,或是电线等元件均可,其后端面凸伸在左、右充电槽60L、60R的前端位置,于是如图8所示,此时的充电槽恰可置入4/AAA型号的二次电池61,即俗称的4号电池,该第二电极72借助内部弹簧725推顶内套体723,使其后端面与二次电池61的负极(-)接触,并迫使二次电池61的正极(+)与该第一电极71的弹性接触面711导通,顺利形成充电回路。需要提出的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是将第一电极71的接触面711凹设在充电槽60L、60R尾端的缺口44内,也即该接触面711仅在电池61正极(+)的凸部嵌入而导通连接,如该电池反向置入时,其负极(-)为平底面,无法伸入该缺口44,因此不会形成导通的充电回路,通过该结构设计可避免逆向充电,确保安全及使用寿命。
参阅图9所示,为3/AA型号的二次电池62,即俗称的3号电池,由于3号电池体积较4号电池为大,故,此时的第二电极72内套体723内缩,但仍使内套体723的后端面顶靠在该二次电池62的负极(-),以致形成本实用新型可以同时供3/AA或4/AAA两种不同型号的二次电池充电。
同时配合图7、图8、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电极72其无论是如图8所示呈内套体723凸伸,或是图9所示呈内套体723内缩的状态,其始终保持良好的电性接触,即该内套体723凸伸或内缩时,其凸缘面724始终与该外套体721的内壁面接触导通,即亦与盖体726导通;除此之外,该内套体723借助内部的弹簧725也始终与盖体726保持导通状态;这样,在双重导通状态,可防止第二电极72伸缩时的接触不良,故,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电极72无论在凸伸或内缩任一状态,都可保持良好的电性接触,确保充电的可靠度。
本实用新型借助上述技术手段,以一轴向结构配设,并使充电槽的开口设在左、右两侧而充分运用空间,使充电器体积缩小而呈薄长形,具有可随身携带,方便就近与具有USB插座的电子产品连接,且可以满足供两种不同型号的二次电池充电需求的功效。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小型两用充电器,包括充电本体及充电控制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本体,其前端设有一USB插头,供连接至一USB插座;两个供电池置入的充电槽,与USB插头呈同一轴向配设在充电本体的左、右两侧;所述充电控制电路板,其前端供USB插头接脚固定并呈电性连接,尾端电性连接有二支第一电极,该第一电极的接触面分别裸露在左、右两侧充电槽的尾端;一第二电极,设在第一电极对应端,其电性连接在充电控制电路板,呈可伸缩型,使充电槽供3号及4号其中任一型二次电池置入充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两用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接触面裸露凹设在充电槽尾端的缺口内,限定电池正极凸部嵌入呈电性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两用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包括:一外套体,其前、后端呈开口,后端具有一内缩卡制面;一内套体,前端呈开口的中空体,套入外套体且前端面相对于该卡制面设有一向外的凸缘面,后端面凸露在充电槽前端;一弹簧,设置在内套体;一盖体,固定在外套体的前端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两用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本体由上、下壳体组成,其内设有容纳空间供充电控制电路板容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两用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直接电性连接在充电控制电路板上,第二电极借助一导件与充电控制电路板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两用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USB插头上设有一护盖。
7、一种小型两用充电器,包括充电本体及充电控制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本体,其前端设有一USB插头,以连接至一USB插座;两个供电池置入的充电槽,是与USB插头呈同一轴向配设在充电本体的左、右两侧;所述充电控制电路板,其前端供USB插头接脚固定并呈电性连接,尾端电性连接有二支第一电极,且第一电极的接触面分别裸露在左、右两侧充电槽的尾端;一具有伸缩导电功能的第二电极,是设在第一电极的对应端,电性连接在充电控制电路板,其包括有:一外套体,是前、后端呈开口,且后端具有一内缩的卡制面;一内套体,是前端呈开口的中空体,其套入外套体且前端面相对于卡制面设有一向外的凸缘面,后端面凸露在充电槽的前端;一弹簧,设置在内套体;一盖体,是固定在外套体前端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6201373378U CN200959356Y (zh) | 2006-09-22 | 2006-09-22 | 小型两用充电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6201373378U CN200959356Y (zh) | 2006-09-22 | 2006-09-22 | 小型两用充电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0959356Y true CN200959356Y (zh) | 2007-10-10 |
Family
ID=387862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U200620137337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0959356Y (zh) | 2006-09-22 | 2006-09-22 | 小型两用充电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0959356Y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82309A (zh) * | 2009-11-27 | 2011-06-01 | 尹学军 | 电动车辆快速补充电能的方法及其供电装置 |
WO2012139381A1 (zh) * | 2011-04-11 | 2012-10-18 | 江门市蓬江区朗达电池有限公司 | 带usb插口的一体式电池充电器 |
CN104771130A (zh) * | 2015-01-16 | 2015-07-15 | 常州锐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阴道扩张器的光源适配器 |
-
2006
- 2006-09-22 CN CNU2006201373378U patent/CN200959356Y/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82309A (zh) * | 2009-11-27 | 2011-06-01 | 尹学军 | 电动车辆快速补充电能的方法及其供电装置 |
WO2011063689A1 (zh) * | 2009-11-27 | 2011-06-03 | Yin Xuejun | 电动车辆快速补充电能的方法及其供电装置 |
US9321433B2 (en) | 2009-11-27 | 2016-04-26 | Xuejun Yin | Method for quickly supplying electric energy to electric vehicle and power supply device thereof |
WO2012139381A1 (zh) * | 2011-04-11 | 2012-10-18 | 江门市蓬江区朗达电池有限公司 | 带usb插口的一体式电池充电器 |
CN104771130A (zh) * | 2015-01-16 | 2015-07-15 | 常州锐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阴道扩张器的光源适配器 |
CN104771130B (zh) * | 2015-01-16 | 2016-08-24 | 常州锐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阴道扩张器的光源适配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008013Y (zh) | 可携带薄形充电器 | |
TWI295869B (en) | Connector charger | |
CN101488590B (zh) | 一种充电装置 | |
JP2006230128A (ja) | 拇指型の携帯用充電器 | |
CN1048140A (zh) | 电池舱 | |
TWM311179U (en) | Mini dual-purpose charger | |
CN203481857U (zh) | 手机充电器 | |
CN2847547Y (zh) | 锂电池组的低阻抗结构 | |
CN1235161C (zh) | 能够对便携电子设备进行充电的笔记本电脑 | |
CN200959356Y (zh) | 小型两用充电器 | |
CN201509212U (zh) | 一种手机应急电源装置 | |
CN203787974U (zh) | 便携式移动电源 | |
CN204885740U (zh) | 可扩展存储容量的背夹电池结构 | |
CN2847556Y (zh) | 供移动电话用的充电座 | |
CN201732850U (zh) | 车用充电装置 | |
CN2507149Y (zh) | 携带式备用电池 | |
CN206977122U (zh) | 一种蓝牙耳机移动电源盒 | |
CN200973118Y (zh) | 具有充电功能的手机套 | |
CN201663208U (zh) | 机车或电动脚踏车用pda或手机充电套组 | |
CN201490269U (zh) | 应急原电池 | |
CN1819393A (zh) | 拇指型的随身携带充电器 | |
CN2862185Y (zh) | 一种具有移动电池组的有线鼠标 | |
CN219086821U (zh) | 一种带透明外壳的双口充电器 | |
CN220022371U (zh) | 一种用于圆柱状电池的便携式充电装置 | |
CN218996966U (zh) | 一种模块化的电池盒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1010 Termination date: 201009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