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80076A - 一种射频识别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射频识别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80076A
CN1980076A CN 200510125847 CN200510125847A CN1980076A CN 1980076 A CN1980076 A CN 1980076A CN 200510125847 CN200510125847 CN 200510125847 CN 200510125847 A CN200510125847 A CN 200510125847A CN 1980076 A CN1980076 A CN 19800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der
transponder
timeslot number
identifier
colli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1012584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36357C (zh
Inventor
路晓东
钱来
庄宏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napTrack Inc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B20051012584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536357C/zh
Publication of CN19800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800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3635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36357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射频识别的方法及装置,其关键在于对不同数量的应答器能够动态地确定应答区时隙数。阅读器先向应答器发送读取识别号的命令,应答器向阅读器返回自身的识别号;阅读器判断返回的识别号是否发生了碰撞,如果没有发生碰撞,即阅读器已经正确识别了应答器,则阅读器结束阅读过程;否则,阅读器将根据碰撞结果重新确定应答区时隙数;阅读器将应答区时隙数作为参数,并携带参数重新向应答器发送读取识别号命令,能够响应该命令的应答器在确定的应答区时隙内向阅读器返回识别号;如果返回的识别号仍然碰撞,则反复执行阅读器发送读取识别号命令,应答器返回识别号过程,直到所有的应答器都被正确识别。

Description

一种射频识别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标识身份的数字识别号进行识别的方法及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射频识别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射频识别系统是通过射频的方式进行非接触的双向通信系统,一般包括阅读器和应答器两个部分。阅读器和应答器内分别有集成电路,具有无线信号收发、信号处理和数据存储能力。阅读器向外发送电磁波,电磁波范围内的应答器通过电磁或电感耦合得到能量,并获取信号;应答器也可以通过已经建立的耦合关系,将自己的信号返回给阅读器,从而建立双向的通信关系。在实际应用中,射频识别系统可以应用到个人身份识别、货物标签识别以及目标追踪等领域。在不同的实际应用领域中,应答器可以是数字身份证、电子标签等。
阅读器和应答器之间的通讯方式一般为:阅读器将向应答器发送的命令加载到模拟电信号上,通过天线发送给应答器,然后等待应答器响应;当应答器返回数据时,也是将数据加载到模拟电信号上的形式进行返回,并由阅读器的天线接收。图1显示了阅读器装置的基本构造原理,阅读器一般包括:处理器单元101,用于发送命令、接收数据以及处理数据;第一放大电路单元102,用于将模拟电信号进行放大处理;调制电路单元103,用于将处理器单元101输入的命令叠加到由放大电路单元102输入的模拟电信号上,再经过天线将信号发送出去;第二放大电路单元104,用于将从天线接收到的模拟电信号进行放大处理;滤波电路单元105,用于将接收到的模拟电信号进行滤波处理;解调电路单元106,用于将模拟电信号进行解调处理,并提取出识别号。阅读器各单元之间的连接关系如图1所示,此处不再赘述。
在实际应用中,阅读器的阅读范围内往往有多个应答器,每一个应答器都有唯一标识自身的识别号。当阅读器发出读取应答器识别号命令时,多个应答器同时向阅读器发送自身的识别号,此时,阅读器接收到的是多个识别号叠加后的信号,即造成识别号的碰撞,从而不能正确区分多个应答器。
现有技术中,可以通过动态时隙法来解决识别号碰撞的问题,动态时隙法的基本思想是:阅读器发命令给应答器,应答器在规定的应答区时隙数内随机选择一个时隙,并在该时隙里对阅读器命令进行应答;阅读器阅读并记录下可以正确识别的应答器,并将其设置为“无响应状态”,从而避免对下一次相同命令进行重复响应;如果有识别号碰撞的情况发生,阅读器就将重新发送命令,发生碰撞的应答器将在下一个应答区内重新应答,直到所有的应答器都正确识别。
下面以图2为例可以说明动态时隙法的工作原理:假定阅读器阅读范围内有4个应答器;应答器的响应区有4个时隙数;阅读器和应答器相互规定当阅读器发出命令后,接收命令的应答器通过随机发生器选择4个时隙中任一个时隙对阅读器命令进行响应;并规定一个时隙的长度大于应答时间。如图2所示,阅读器在命令发送区发出读取识别号命令,应答器1在时隙1进行应答;时隙2内无应答器进行应答;应答器2和应答器3同时在时隙3进行应答;应答器4在时隙4进行应答。阅读器读取应答器发送的识别号以后,发现能够正确识别应答器1和应答器4,但无法识别应答器2和应答3,即应答器2和应答器3的识别号发生了碰撞。阅读器分别设置应答器1和应答器4为“无响应状态”,并重新发送读取识别号命令。由于应答器1和应答器4为“无响应状态”,将不对新的命令进行响应,而应答器2和应答3则分别在下一个应答区的时隙2和时隙3对阅读器进行应答。阅读通过发送两次读取识别号命令,来实现对所有应答器识别号进行阅读。当然,在阅读器识别应答器以后,也可以进行对应答器中数据内容的读取或其它操作,但阅读器需要按照与应答器之间的协议要求发送命令。
动态时隙法的缺点是应答区的时隙数固定不变,其原因在于:
当应答器数量很多而应答区时隙数很少时,应答器返回的识别号在每一个时隙里发生碰撞的机率都大大增加,即阅读器在发出命令后无法正确识别应答器的机率将大大增加。按照动态时隙法的原理,阅读器将再次向应答器发命令,但由于应答区的时隙数固定不变,应答器返回识别号时再次发生碰撞的机率仍然很大。阅读器只有不断地发命令,直到应答器在某一次时隙没有发生碰撞时,阅读器才可以正确识别该应答器,并将该应答器设置为“无响应状态”,从而减少响应下一次命令的应答器,减少发生碰撞的机率。但当应答器数量很多而应答区时隙数很少时,阅读器发送读取识别号命令的次数将大大增加,完成所有应答器的识别所花费的时间很长,阅读器的工作效率很低。
当应答区时隙数很大时,对于应答器数量很少,或者应答器刚开始很多,但经过逐渐正确识别后,能响应阅读器命令的应答器很少的情况,一旦发生碰撞,分配给下一次应答区的时隙数固定不变,仍然很大,这将可能造成很多时隙的浪费。
由此可见,在现有技术中,还没有一种对响应阅读器命令的应答器数量是动态变化的情况下,阅读器可以动态地确定应答区时隙数,从而可以使阅读器合理地分配时隙,减少碰撞机率,提高阅读器识别效率的有效方法及装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射频识别方法及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射频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阅读器向应答器发读取识别号命令,应答器返回识别号,阅读器记录返回结果,并判断是否发生碰撞,如果是,则执行步骤b;否则,执行步骤c;
b、阅读器根据碰撞结果确定应答区时隙数,并将时隙数作为参数,阅读器携带参数向应答器发读取识别号命令,能响应该命令的应答器根据参数确定返回识别号的时隙,并在确定的时隙内返回识别号,阅读器记录返回结果,并判断是否处理完碰撞情况,如果是,则执行步骤c;否则,返回本步骤;
c、阅读器结束阅读应答器过程。
较佳地,步骤a所述的阅读器记录返回结果,和判断是否发生碰撞之间进一步包括:阅读器根据返回结果将正确识别的应答器设置为“无响应状态”;
步骤b所述应答器根据参数确定返回识别号的时隙的方法为:应答器根据参数随机确定一个返回识别号的时隙;
步骤b所述阅读器记录返回结果,和判断是否处理完碰撞情况之间进一步包括:阅读器根据返回结果将正确识别的应答器设置为“无响应状态”。
较佳地,步骤b所述将时隙数作为参数,和阅读器携带参数向应答器发读取识别号命令之间进一步包括:阅读器将碰撞结果作为参数。
步骤b所述能响应该命令的应答器确定返回识别号的时隙的方法为:应答器根据时隙数和碰撞结果来确定返回识别号的时隙;
较佳地,步骤b所述根据碰撞结果确定应答区时隙数的方法是:阅读器先根据碰撞结果的碰撞位数确定时隙数A,再根据电器特性检测结果确定时隙数B,然后根据时隙数A和时隙数B来确定应答区时隙数;或者根据碰撞结果的碰撞位数确定时隙数A,并直接将时隙数A作为应答区时隙数。
较佳地,所述的阅读器根据碰撞结果的碰撞位数确定时隙数A的方法是:阅读器根据碰撞结果中全部碰撞位的位数或部分碰撞位的位数来确定隙数A。
较佳地,其特征在于,步骤b所述应答器在确定的时隙内返回识别号为:应答器在确定的时隙内返回识别号的全部位或者部分位。
较佳地,步骤b和步骤c之间进一步包括:
阅读器判断是否需要读取应答器的其它数据,如果是,则阅读器读取应答器的数据内容;否则,不作处理。
较佳地,所述阅读器读取应答器的数据内容的方法为:阅读器向应答器发读取数据命令,应答器返回数据内容,阅读器记录数据内容,并返回本步骤执行,直至读取完所有的应答器的数据内容。
较佳地,步骤a所述阅读器记录返回结果,和判断是否发生碰撞之间进一步包括:阅读器判断是否需要读取能正确识别的应答器的其它数据,如果是,则阅读器读取应答器的数据内容;否则,不作处理;
步骤b所述阅读器记录返回结果,和判断是否处理完碰撞情况之间进一步包括:阅读器判断是否需要读取能正确识别的应答器的其它数据,如果是,则阅读器读取应答器的数据内容;否则,不作处理。
较佳地,所述阅读器读取应答器的数据内容的方法为:阅读器向能正确识别的应答器发读取数据命令,能正确识别的应答器返回数据内容,阅读器记录数据内容,并返回本步骤执行,直至读取完所有能正确识别的应答器的数据内容。
本发明另一发明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射频识别装置,包括:
振荡器,用于提供电信号,并输出到第一放大电路单元;
第一放大电路单元,用于将由振荡器输入的模拟电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并输出到调制电路单元;
调制电路单元,用于将输入的读取识别号命令叠加到模拟电信号上,并通过天线发送出去;
第二放大电路单元,用于将由天线输入的模拟电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并输出到解调电路单元;
解调电路单元,用于将由第二放大电路单元输入的模拟电信号进行解调,提取出应答器识别号;
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
处理器单元,用于将读取识别号命令或携带参数的读取识别号命令输出给调制电路单元;接收并记录由解调电路单元输入的应答器识别号,并判断是否有碰撞情况,如果有,则根据碰撞结果确定应答区时隙数,并将时隙数作为读取识别号命令的参数。
较佳地,该装置进一步包括:
电气特性检测电路单元,用于根据由天线输入的模拟电信号确定电气特性检测结果,并输出给处理器单元;
所述处理器单元根据碰撞结果确定应答区时隙数为:根据碰撞结果的碰撞位数确定时隙数A,再根据电器特性检测结果确定时隙数B,然后根据时隙数A和时隙数B来确定应答区时隙数。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出的射频识别方法及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由于每一次对阅读器读取识别号命令进行响应的应答器数可能是不同的,针对这种情况,本发明在发命令之前先确定下一次应答区的时隙数,为不同的应答器数确定不同的应答区时隙数,避免了应答器较多而时隙数较少时,容易发生严重碰撞的问题,也避免了应答器较少而时隙数较多时,将浪费多余时隙的问题,从而可以提高阅读器的工作效率,达到快速识别应答器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阅读器装置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动态时隙法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3是应用本发明方案时射频识别系统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4是应用本发明方案的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
图5是应用本发明方案的阅读器装置实施例一基本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发明方法的基本思想是:阅读器向应答器发送读取识别号的命令,应答器向阅读器返回自身的识别号;阅读器记录返回结果,并判断是否发生碰撞,如果没有发生碰撞,阅读器将直接结束阅读过程;否则,阅读器将根据碰撞结果确定应答区时隙数,并将时隙数作为参数重新向应答器发送读取识别命令,应答器在确定的时隙内向阅读器返回识别号;阅读器再次记录返回结果,并判断是否处理完碰撞情况,如果是,则结束阅读过程;否则,阅读器反复执行确定时隙数、发送读取识别号命令、记录返回结果,直到所有的应答器都被正确识别为止。
本发明中,应答器向阅读器返回自身识别号时,必须明确应在应答区的哪一个时隙向阅读器返回识别号。本发明中,应答器确定返回时隙的方法可以采用随机的方法,也可以采用根据自身识别号的部分碰撞位的方法来确定。采用随机的方法是指应答器根据接收到的参数将明确应答区时隙的个数,然后随机选择一个时隙作为向阅读器返回自身识别号的时隙。采用根据自身识别号的部分碰撞位的方法是指根据参数明确自身识别号在上一次返回后发生的碰撞结果,再由其中部分碰撞位的值来确定本次返回识别号的时隙。如果阅读器采用随机的方式确定时隙,则需要在每一次正确读取识别号以后,由阅读器将该应答器设置为“无响应状态”,以防止下一次重复响应阅读器的读取识别号命令;如果采用根据自身识别号的部分碰撞位确定时隙的方法,则阅读器需要向应答器发送碰撞结果,已经正确识别的应答器的识别号和碰撞结果表示的识别号是不相同的,所以,应答器可以直接根据碰撞结果来明确是否应该响应该命令,从而避免已经正确识别的应答器重复响应阅读器地读取识别号命令。
本发明中,阅读器可以仅对应答器识别号进行读取,也可以对应答器其它数据内容进行读取。当阅读器需要读取应答器的数据内容时,阅读器可以先完成所有应答器的识别工作,再依次读取识别号的数据内容;阅读器也可以采用识别一个应答器,就立即读取数据内容的方式。当然,在实际应用中,当阅读器对应答器识别以后,阅读器还可能按照协议规定对应答器进行其它操作。
方法实施例一
图3显示了本实施例射频识别系统工作状态,假定阅读器阅读范围内有8个应答器,每个应答器的识别号有14位,8个应答器的识别号可以由表一所示。
 识别号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应答器1   1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1
 应答器2   1   0   1   1   0   0   1   1   0   0   0   0   0   1
 应答器3   1   1   0   1   0   0   0   0   0   1   0   0   0   1
 应答器4   1   0   0   1   0   0   0   0   0   1   0   0   1   1
 应答器5   1   0   0   1   1   0   1   1   1   0   0   0   0   1
 应答器6   1   1   0   1   0   0   0   0   1   0   0   0   0   1
 应答器7   1   0   0   1   0   0   1   0   0   0   0   1   0   1
 应答器8   1   0   1   1   0   0   0   0   1   1   0   0   1   1
表一
本实施例假定阅读器确定应答区时隙数的方法为:根据碰撞结果的全部碰撞位来确定时隙数A,再根据电器特性检测结果得到应答器数的范围,该应答器数范围对应的时隙数为时隙数B,然后,根据(A+B)/2的值来确定应答区时隙数。
其中,时隙数A是按照碰撞位与时隙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得到的时隙数,本实施例假定碰撞位与时隙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当碰撞位的位数为n或n+1时,时隙数A的值为2的n次幂。时隙数B是按照电气特性检测结果得到的应答器数量范围,再由应答器数量范围与时隙数B之间的对应关系得到的时隙数,本实施例假定应答器数范围与时隙数B的对应关系如表二所示。
  应答器数范围   1至6   7至9    11至14
    时隙数B     4     8     16
表二
本实施例还假定:应答器根据自身识别号的部分碰撞位的方法来确定时隙。当应答器在确定的时隙将自身的识别号返回给阅读器时,阅读器记录每一个时隙的返回结果,包括识别号和电气特性检测结果。本实施例中,可以用表三的形式来记录返回结果,当识别号中的某一位没有发生碰撞时,就记录下该位准确值,否则,用“×”来表示该位发生了碰撞。
记录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电气特性检测结果对应时隙数范围
   …
表三
参看图4,本实施例中,阅读器实现对所有应答器的识别工作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阅读器向应答器发送读取识别号命令,应答器向阅读器返回自身的识别号,阅读器记录返回结果。
本实施例中,8个应答器在一个时隙内向阅读器返回自身的识别号,记录结果如表四所示,包括碰撞结果和根据电气特征检测结果得到的时隙数范围。
记录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电气特性检测结果对应时隙数范围
 记录1   1  ×   ×   1   ×   0   ×   ×   ×   ×   0   ×   ×   1   11至14
 …
表四
步骤402:阅读器判断是否发生碰撞,如果是,则执行步骤403;否则,执行步骤407。
本实施例中,阅读器根据返回结果将判断应答器识别号发生了碰撞,则执行步骤403。
步骤403:阅读器根据碰撞结果来确定时隙数A,并根据该时隙内的电器特性检测结果得到时隙数B,再由时隙数A和时隙数B来确定应答区时隙数。
本实施例中,第一次执行本步骤时,阅读器根据碰撞的结果知道有9位发生了碰撞,则根据本实施例中碰撞位数与时隙数的对应关系得到时隙数A为16;阅读器再根据电气特性检测结果得到应答器数范围11至14,再由表二中应答器数范围与时隙数B的对应关系得到时隙数B为16;阅读器最后根据(A+B)/2得到应答区时隙数为16。
本实施例中,阅读器是根据全部的碰撞位的位数来确定时隙数,实际应用中,还可以根据部分碰撞位的位数来确定时隙数。
本实施例中,碰撞位与时隙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当碰撞位的位数为n或n+1时,时隙数A的值为2的n次幂。实际应用中,阅读器根据碰撞位来确定时隙数A的方法可以由用户自行定义。一般来说,当应答器越多,发生碰撞的位就越多,需要的时隙数也就越多,碰撞位数和时隙数之间一般是递增的关系,凡是满足递增关系的方法来确定时隙数A的方法都可以采用。
实际应用中,不同数量的应答器向阅读器返回识别号时的电气特性是不相同的,不同数量范围的应答器与时隙数B有一个对应关系,这个对应关系可以由实际应用中阅读器和应答器电器特性来决定。
另外,本实施例中,采用了根据(A+B)/2的这种方法来得到应答区时隙数。但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情况采用其它的在时隙数A和时隙数B之间选择一个折中值的方法,比如更加接近时隙数A或更加接近时隙数B的方法。
步骤404:阅读器将应答器时隙数,和碰撞结果作为参数,并携带参数向应答器发送读取识别号命令。
本实施例中,第一次执行本步骤时,阅读器将时隙数16和碰撞结果1××1×0××××0××1作为参数,并向应答器发送读取识别号命令。
步骤405:能响应命令的应答器在确定的时隙内向阅读器返回自身的识别号,阅读器记录下返回结果。
本实施例中,第一次执行本步骤时,所有的应答器都将对阅读器的命令进行响应,并根据自身第2位、第3位、第5位和第7位确定的时隙内返回识别号。应答器1和应答器4的第2位、第3位、第5位和第7位均为0000,所以应该在第一个时隙内返回识别号,返回结果如记录2;应答器2的第2位、第3位、第5位和第7位为0101,应该在第6个时隙内返回识别号,返回结果如记录5;其它应答器均按照此方法返回识别号,表五显示了全部应答器的返回记录。
记录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电气特性检测结果的应答器数范围
 记录1  1  ×  ×  1  ×  0  ×  ×  ×  ×  0  ×  ×   1     11至14
 记录2  1  0  0  1  0  0  0  0  0  ×  0  0  ×   1     1至6
 记录3  1  0  0  1  0  0  1  0  0  0  0  1  0   1     1至6
 记录4  1  0  0  1  1  0  1  1  1  0  0  0  0   1     1至6
 记录5  1  0  1  1  0  0  1  1  0  0  0  0  0   1     1至6
 记录6  1  0  1  1  0  0  0  0  1  1  0  0  1   1     1至6
 记录7  1  1  0  1  0  0  0  0  ×  ×  0  0  0   1     1至6
 …
表五
应答器根据时隙数16知道可以由4位碰撞位来确定返回识别号的时隙。本实施例中,应答器是根据自身识别号前4个碰撞位来确定应该返回的时隙,而实际应用中,也可以选择其它的位来确定时隙,只要阅读器和应答器双方知道即可。
本实施例中,假定应答器每次都返回全部的识别号,在实际应用中,应答器还可以只返回部分位,而其它位的值可以根据以前返回的记录中得到。比如:应答器可以只返回识别号的第2、3、5、7、8、9、10、12、13位,其它位的值可以根据记录1得到。
步骤406:阅读器判断是否处理完碰撞情况,如果是,则执行步骤407;否则,返回步骤403。
本实施例中,当第一次执行本步骤时,阅读器发现记录2和记录7仍然有碰撞发生,即还未处理完碰撞情况,则返回步骤403继续执行。
本实施例中,步骤403至步骤406是一个循环过程。在每一次循环后,阅读器将对部分应答器的识别号正确识别,而针对发生碰撞的一个记录重新设置时隙数,并携带参数向应答器发送读取识别号命令,只有符合参数要求的应答器才会对应答器进行响应,返回自身的识别号;本实施例重复这个过程,不断地正确识别出应答器,直到8个应答器全部被正确识别出来为止。
步骤407:阅读器判断是否需要读取其它数据,如果是,则执行步骤408;否则,直接结束阅读过程。
本实施中,假定阅读器需要读取应答器的其它数据内容,则执行步骤408。
步骤408:阅读器依次读取并记录应答器的数据,然后结束阅读过程。
本实施例中,阅读器将先完成对应答器的识别工作,然后再进行对应答器的数据内容,最后完成阅读过程。
针对本发明提出的射频识别方法,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射频识别的装置。本发明装置的基本思想是:当阅读器向应答器发送命令时,先由处理器单元输出读取识别号命令,再由调制电路单元将读取识别号命令叠加到由放大电路输入的模拟电信号上,并通过天线发送出去;当阅读器接收应答器返回的数据时,先由天线接收模拟电信号,并输出给放大电路单元,放大电路单元将信号经过放大处理后输出给滤波电路单元,再由滤波电路输出给解调电路单元,解调电路单元提取出识别号,并输出给处理器单元;处理器单元记录由解调电路单元输入的识别号,并判断是否发生碰撞,如果发生碰撞,则根据碰撞结果确定应答区时隙数,并将时隙数作为参数向调制电路单元重新输出读取识别号命令。
装置实施例一
图5显示了装置实施例一的基本结构。如图5所示,阅读器向应答器发送命令时,振荡器向第一放大电路单元502输入电信号;第一放大电路单元502将由振荡器输入的模拟电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并输出给调制电路单元503;处理器单元501将读取识别号命令输出给调制电路单元503;调制电路单元503将由处理器单元501输入的读取识别号命令叠加到由第一放大电路单元502输入的模拟电信号上,并通过天线向外发送。
当阅读器接收应答器发送的信号时,先由第二放大电路单元504将接收的模拟电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并输出给滤波电路单元505;滤波电路单元505将由第二放大电路单元504输入的模拟电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并输出给解调电路单元506;解调电路单元506将对滤波电路单元505输入的模拟电信号进行解调处理,提取出识别号,并将识别号输出给处理器单元501;电器特性检测单元507将由天线输入的模拟电信号进行电器特性检测,并将检测结果输出给处理器单元501;处理器单元501判断由解调电路506输入的识别号是否发生碰撞,如果是,则根据碰撞结果和电器特性检测单元507输入的检测结果,来确定应答区时隙数,并将碰撞结果和时隙数作为参数,再携带参数将读取识别号命令输出给调制电路单元503,然后开始新一轮的阅读工作。
本实施例中,电器特性检测单元507根据从天线输入的信号进行电器特性检测,并输出给处理器单元501。在实际应用中,电器特性检测单元507还可以对阅读器其它单元进行电器特性检测,如由第二放大电路单元504、滤波电路单元505或解调电路单元506输入的信号进行电器特性检测,并将检测结果输出给处理器单元501。
本实施例中,为了使接收的模拟电信号便于处理,包括一个滤波电路单元505,在实际应用中,阅读器装置中可能不包含该单元。
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射频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阅读器向应答器发读取识别号命令,应答器返回识别号,阅读器记录返回结果,并判断是否发生碰撞,如果是,则执行步骤b;否则,执行步骤c;
b、阅读器根据碰撞结果确定应答区时隙数,并将时隙数作为参数,阅读器携带参数向应答器发读取识别号命令,能响应该命令的应答器根据参数确定返回识别号的时隙,并在确定的时隙内返回识别号,阅读器记录返回结果,并判断是否处理完碰撞情况,如果是,则执行步骤c;否则,返回本步骤;
c、阅读器结束阅读应答器过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所述的阅读器记录返回结果,和判断是否发生碰撞之间进一步包括:阅读器根据返回结果将正确识别的应答器设置为“无响应状态”;
步骤b所述应答器根据参数确定返回识别号的时隙的方法为:应答器根据参数随机确定一个返回识别号的时隙;
步骤b所述阅读器记录返回结果,和判断是否处理完碰撞情况之间进一步包括:阅读器根据返回结果将正确识别的应答器设置为“无响应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所述将时隙数作为参数,和阅读器携带参数向应答器发读取识别号命令之间进一步包括:阅读器将碰撞结果作为参数;
步骤b所述能响应该命令的应答器确定返回识别号的时隙的方法为:应答器根据时隙数和碰撞结果来确定返回识别号的时隙。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所述根据碰撞结果确定应答区时隙数的方法是:阅读器先根据碰撞结果的碰撞位数确定时隙数A,再根据电器特性检测结果确定时隙数B,然后根据时隙数A和时隙数B来确定应答区时隙数;或者根据碰撞结果的碰撞位数确定时隙数A,并直接将时隙数A作为应答区时隙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阅读器根据碰撞结果的碰撞位数确定时隙数A的方法是:阅读器根据碰撞结果中全部碰撞位的位数或部分碰撞位的位数来确定隙数A。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所述应答器在确定的时隙内返回识别号为:应答器在确定的时隙内返回识别号的全部位或者部分位。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和步骤c之间进一步包括:
阅读器判断是否需要读取应答器的其它数据,如果是,则阅读器读取应答器的数据内容;否则,不作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阅读器读取应答器的数据内容的方法为:阅读器向应答器发读取数据命令,应答器返回数据内容,阅读器记录数据内容,并返回本步骤执行,直至读取完所有的应答器的数据内容。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所述阅读器记录返回结果,和判断是否发生碰撞之间进一步包括:阅读器判断是否需要读取能正确识别的应答器的其它数据,如果是,则阅读器读取应答器的数据内容;否则,不作处理;
步骤b所述阅读器记录返回结果,和判断是否处理完碰撞情况之间进一步包括:阅读器判断是否需要读取能正确识别的应答器的其它数据,如果是,则阅读器读取应答器的数据内容;否则,不作处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阅读器读取应答器的数据内容的方法为:阅读器向能正确识别的应答器发读取数据命令,能正确识别的应答器返回数据内容,阅读器记录数据内容,并返回本步骤执行,直至读取完所有能正确识别的应答器的数据内容。
11、一种射频识别装置,包括:
振荡器,用于提供电信号,并输出到第一放大电路单元;
第一放大电路单元,用于将由振荡器输入的模拟电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并输出到调制电路单元;
调制电路单元,用于将输入的读取识别号命令叠加到模拟电信号上,并通过天线发送出去;
第二放大电路单元,用于将由天线输入的模拟电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并输出到解调电路单元;
解调电路单元,用于将由第二放大电路单元输入的模拟电信号进行解调,提取出应答器识别号;
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
处理器单元,用于将读取识别号命令或携带参数的读取识别号命令输出给调制电路单元;接收并记录由解调电路单元输入的应答器识别号,并判断是否有碰撞情况,如果有,则根据碰撞结果确定应答区时隙数,并将时隙数作为读取识别号命令的参数。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进一步包括:
电气特性检测电路单元,用于根据由天线输入的模拟电信号确定电气特性检测结果,并输出给处理器单元;
所述处理器单元根据碰撞结果确定应答区时隙数为:根据碰撞结果的碰撞位数确定时隙数A,再根据电器特性检测结果确定时隙数B,然后根据时隙数A和时隙数B来确定应答区时隙数。
CNB2005101258473A 2005-11-30 2005-11-30 一种射频识别的方法及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36357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1258473A CN100536357C (zh) 2005-11-30 2005-11-30 一种射频识别的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1258473A CN100536357C (zh) 2005-11-30 2005-11-30 一种射频识别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80076A true CN1980076A (zh) 2007-06-13
CN100536357C CN100536357C (zh) 2009-09-02

Family

ID=381311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125847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36357C (zh) 2005-11-30 2005-11-30 一种射频识别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36357C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65311A1 (en) * 2007-11-20 2009-05-28 Zte Corporation Binary tree method for multi-tag anti-collision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65311A1 (en) * 2007-11-20 2009-05-28 Zte Corporation Binary tree method for multi-tag anti-collision
US8310343B2 (en) 2007-11-20 2012-11-13 Zte Corporation Binary tree method for multi-tag anti-collis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536357C (zh) 2009-09-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274284B2 (en) Method for RF card detection in a contactless system
US7612672B2 (en) Query tree based tag identification method in RFID systems
Chen et al. An efficient anti-collision method for tag identification in a RFID system
US7626503B2 (en) Bi-slot tree based tag identification method in RFID systems
Khasgiwale et al. Extracting information from tag collisions
KR101589526B1 (ko) 다중 패킷 수신이 가능한 rfid 시스템의 태그 충돌 방지 방법 및 태그 인식 장치, 및 시스템
Yoon et al. ISS-TCA: An identified slot scan-based tag collection algorithm for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in active RFID systems
US9715605B1 (en) Weak RFID tag signal recovery from collisions
Han et al. A protocol for detecting missing target tags in RFID systems
CN1979517A (zh) 一种射频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00536357C (zh) 一种射频识别的方法及装置
CN107506675B (zh) 优化rfid读写器多标签处理流程的方法
US9760821B2 (en) Reader and tag
Cui et al. A modified Q-parameter anti-collision scheme for RFID systems
Ahmed et al. Backwards compatible improvement of the EPCglobal class 1 gen 2 standard
Zein_Elabdeen et al. An enhanced binary tree anti-collision technique for dynamically added tags in RFID systems
Zahran et al. Enhanced aloha-based anti-collision algorithm for efficien rfid tags identification
KR100662050B1 (ko) 전파 식별 장치에서의 충돌 방지 방법
Choi et al. Capture-aware couple-resolution blocking protocol in RFID systems
Fu et al. Collision recovery receiver for EPC Gen2 RFID systems
Choi et al. An efficient anti-collision protocol for tag identification in RFID systems with capture effect
Cho et al. LDFSA: A learning-based dynamic framed slotted ALOHA for collision arbitration in active RFID systems
CN104994463A (zh) 一种nfc智能识别系统
Guo et al. A dynamic bit arbitration anti-collision algorithm for RFID system
Yang et al. An Anti-Collision Algorithm with Short Reply for RFID Tag Identific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422

Address after: American California

Patentee after: Snaptrack, Inc.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902

Termination date: 2019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