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76265A - 利用光码分多址技术的数据传输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利用光码分多址技术的数据传输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76265A
CN1976265A CN 200610130013 CN200610130013A CN1976265A CN 1976265 A CN1976265 A CN 1976265A CN 200610130013 CN200610130013 CN 200610130013 CN 200610130013 A CN200610130013 A CN 200610130013A CN 1976265 A CN1976265 A CN 19762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multiple access
division multiple
data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1013001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付晓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ianji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 200610130013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976265A/zh
Publication of CN19762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7626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一种利用光码分多址技术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发送端利用电域码分多址进行电域扩频编码,然后通过光调制器变成光信号,或进行电域脉冲压缩,然后通过光调制器变成光信号,再进入另一个光调制器进行光域扩频编码,然后进入光编码器编码,接收端通过光解码器解码,并通过光电探测器还原为电信号及通过电域的积分器和数字的判决门电路恢复成原来数据等步骤。本发明的利用光码分多址技术的数据传输方法只需在发送端先对数据按周期序列进行扩频编码,然后利用已有的光域编码器就能传输各种不同速率的数据,这样不仅系统结构简单,而且可以实现在一个编解码器上完成多码率的正确收发,因而码率灵活性好,并且成本和复杂度降低,因此适于多种业务的收发。

Description

利用光码分多址技术的数据传输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全光接入网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光码分多址技术的数据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全光接入网领域中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多址技术、地址码和相应的编解码器件的实现等。其中多址技术分为时分多址、波分多址和光码分多址。这项技术通常要求能容纳的用户数量要足够多,器件的成本及系统的复杂度要低,而保密性要高。由于时分多址需要高速率的严格同步,因而实现难度大;虽然波分多址实现简单,但器件的价格高,而且用户容量不够大;而光码分多址则是利用每个用户采用的唯一地址码来实现,其具有通信容量大、抗干扰性强、接入灵活和保密性好等优点,因而成为当前全光接入网领域的研究热点。
由于光码分多址系统的信息是加载在用户唯一的地址码上,因此线路上可以同时传输多个用户的数据信息,而在接收端则能够将每个用户的数据提取出来而不发生串扰,关键是所有用户的地址码之间要保持正交,所以发送时每个用户的数据都加载上唯一的地址码即进行编码,接收时利用地址码之间的正交性,以该地址码做相关接收,也就是进行解码,从而恢复出该用户原来的数据。
接入网中可以传输音频、视频及普通数据等多种形式的数据信息。在光码分多址的接入系统中,由于不同的数据形式在转换成数字信号后其数据的速率是不同的,对一个系统而言,线路上需要同时传输多种类型的数据,由于不同类型的数据速率不同,采用地址码编码后,码元周期不同,各自编码后的正交性不再满足,所以接收端解码输出无法恢复原来的数据。
为了能在光码分多址系统中传输多种类型的数据,现有的方法还是沿用电码分多址中不同地址码长度的思想,即采用地址码随着数据类型的不同而改变长度的变码长地址编码,也就是速率低的用短码,速率高的用长码,这样来保证编码后地址码的正交性。但这就要求每个用户的编码器只能适用于某一固定的传输速率,即只支持一种业务,而且系统中各用户所传输的各种速率之间必须保证严格的整数倍关系,这样才能保证正交性,因此大大限制了每个用户传输数据的灵活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不降低系统接收端性能的前提下,无需改变编解码器,并且系统中每个用户能够传输多种码率的信号的利用光码分多址技术的数据传输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利用光码分多址技术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按顺序进行的下列步骤:
(1)在发送端将用户需要发送的数据按周期序列利用电域扩频编码成同速率码片(S10),然后通过光调制器变成光信号(S20);或在发送端将用户需要发送的数据先进行电域的脉冲压缩(S30),然后通过第一个光调制器变成光信号(S40),再通过第二个光调制器进行光域扩频编码成同速率码片(S50);
(2)利用光编码器将经过步骤(1)处理后的光信号进行编码,然后输出到线路上(S60);
(3)在接收端光解码器将从上述线路上接收到的光信号进行解码(S70),然后通过光电探测器还原成电信号(S80);
(4)最后依次由电域的积分器和数字的判决门电路将经过步骤(3)处理的电信号恢复成原来的数据并输出(S90)。
所述的判决门电路的阈值等于地址码码重与扩频周期码长乘积的一半。
本发明提供的利用光码分多址技术的数据传输方法只需在发送端先对数据按周期序列进行扩频编码,然后利用已有的光域编码器就能够传输各种不同速率的数据,这样不仅系统结构简单,而且可以实现在一个编解码器上完成多码率的正确收发,因而码率灵活性好,并且成本和复杂度降低,因此适于多种业务的收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利用光码分多址技术的数据传输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的利用光码分多址技术的数据传输方法无需考虑系统内各用户所要传输或接收的数据之间是否存在整数倍的关系。所有需要发送的数据在进行地址码的编码之前,先进行一次相同速率的数字码片时钟调制,可以在电域进行,也可以在光域进行,采用的方案是将最小码片周期固定为tc,这样不同速率信号就包含了不同的最小码片周期。虽然不同用户的速率是不同的,但码片周期一致,这样就能保证各种速率信号在进入编码器之前就已经变成了码元周期等于数字码片周期的同速率信号,不同速率的信号只是由不同个脉冲宽度相同的码片时钟脉冲构成。此时再进行编码,编码后码片周期是相同的,地址码之间的正交性即可以得到保证。在接收端解码时,采用与编码器匹配的解码器,先进行光域解码,然后通过光电探测器和低通滤波器可以恢复发送端传输的数据,这样就把多速率系统的问题转化成了同速率问题,因此所有在同速率光码分多址系统中所设计的地址码包括一维、二维光正交码、素数跳频码等全部可以应用于多速率系统,而且对用户端来说,地址码所对应的编解码器无需改变,因此可以适用于多种业务的收发,并且成本和复杂度降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提供的利用光码分多址技术的数据传输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利用光码分多址技术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按顺序进行的下列步骤:(1)在发送端将用户需要发送的数据按周期序列利用电域扩频编码成同速率码片(S10),然后通过光调制器变成光信号(S20);或在发送端将用户需要发送的数据先进行电域的脉冲压缩(S30),然后通过第一个光调制器变成光信号(S40),再通过第二个光调制器进行光域扩频编码成同速率码片(S50);(2)利用光编码器将经过步骤(1)处理后的光信号进行编码,然后输出到线路上(S60);(3)在接收端光解码器将从上述线路上接收到的光信号进行解码(S70),然后通过光电探测器还原成电信号(S80);(4)最后依次由电域的积分器和数字的判决门电路将经过步骤(3)处理的电信号恢复成原来的数据并输出(S90)。
在发送端,由于用户数据是在电域,因此在进入光编码器之前有两种方法能够实现将不同速率信号变成同速率码片:第一种方法是利用电域的码分多址技术进行电域的扩频编码,实现同速率码片,但是扩频的码字是周期的1,0序列,而不是正交码序列或伪随机序列,然后通过光调制器变成光信号,再进入光编码器编码。第二种方法是先进行电域的脉冲压缩,然后通过第一个光调制器变成光信号,再进入第二个光调制器进行光域扩频编码变成同速率码片,然后进行编码。在接收端,先通过光解码器解码,然后通过光电探测器还原为电信号,此时的信号是扩频信号,再通过电域的积分器和数字的判决门电路就可以恢复成原来的数据。接收端的关键是判决门电路的阈值,本发明中的阈值等于地址码码重与扩频周期码长乘积的一半。

Claims (2)

1、一种利用光码分多址技术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利用光码分多址技术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按顺序进行的下列步骤:
(1)在发送端将用户需要发送的数据按周期序列利用电域扩频编码成同速率码片(S10),然后通过光调制器变成光信号(S20);或在发送端将用户需要发送的数据先进行电域的脉冲压缩(S30),然后通过第一个光调制器变成光信号(S40),再通过第二个光调制器进行光域扩频编码成同速率码片(S50);
(2)利用光编码器将经过步骤(1)处理后的光信号进行编码,然后输出到线路上(S60);
(3)在接收端光解码器将从上述线路上接收到的光信号进行解码(S70),然后通过光电探测器还原成电信号(S80);
(4)最后依次由电域的积分器和数字的判决门电路将经过步骤(3)处理的电信号恢复成原来的数据并输出(S9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光码分多址技术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判决门电路的阈值等于地址码码重与扩频周期码长乘积的一半。
CN 200610130013 2006-12-11 2006-12-11 利用光码分多址技术的数据传输方法 Pending CN197626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10130013 CN1976265A (zh) 2006-12-11 2006-12-11 利用光码分多址技术的数据传输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10130013 CN1976265A (zh) 2006-12-11 2006-12-11 利用光码分多址技术的数据传输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76265A true CN1976265A (zh) 2007-06-06

Family

ID=381260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610130013 Pending CN1976265A (zh) 2006-12-11 2006-12-11 利用光码分多址技术的数据传输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976265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44551A (zh) * 2011-04-27 2011-11-16 深圳大学 一种产生光编码信号的装置及其方法
CN106060683A (zh) * 2016-07-26 2016-10-26 广西师范大学 电光组合编解码的光码分多址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N109547159A (zh) * 2018-11-13 2019-03-29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mcc信号的加载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44551A (zh) * 2011-04-27 2011-11-16 深圳大学 一种产生光编码信号的装置及其方法
CN106060683A (zh) * 2016-07-26 2016-10-26 广西师范大学 电光组合编解码的光码分多址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N106060683B (zh) * 2016-07-26 2022-02-11 广西师范大学 电光组合编解码的光码分多址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N109547159A (zh) * 2018-11-13 2019-03-29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mcc信号的加载方法及系统
CN109547159B (zh) * 2018-11-13 2021-08-24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mcc信号的加载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40208257A1 (en) Technique for utilizing spare bandwidth resulting from the use of a transition-limiting code in a multi-level signaling system
US20090252496A1 (en)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ing c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 technology
JPH03109843A (ja) Oa機器間の信号伝送方法
CN1234954A (zh) Cdma移动台设备和cdma发送方法
Hirt et al. IrDA-VFIr (16 Mb/s): modulation code and system design
CN113242087A (zh) 一种基于复合码的测距与通信融合传输方法
CN1976265A (zh) 利用光码分多址技术的数据传输方法
CN103763090A (zh) 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及方法
CN104412514A (zh) 用于智能公用网络的反转扩频dsss
EP1735980A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ansmitting an increased amount of data over an analog medium
CN103402148B (zh) 基于光码分复用实现三网融合的发送接收方法及其装置
CN105072058B (zh) 一种基于光纤传输的数据正反相位编码方法及数据传输方法
CN101867434B (zh) 一种增强光码分多址网络信息传输保密性的方法
CN102595259A (zh) 一种实现对波长标签进行编码的方法和系统
CN101834633A (zh) 基于三态脉冲位移相位调制的电力线载波表及通信方法
Tahir et al. Optimal brightness-rate control using VR-MPPM and its spectral analysis for VLC system
CN101325467B (zh) 一种发送和接收以太网数据的方法及设备
CN1133289C (zh) 码位重叠快跳频光码分多址接入系统
JP2003532311A (ja) 差分符号シフトキーイングを利用するスペクトラム拡散通信システム
KR100621218B1 (ko) 2차원 광 코드분할다중접속 시스템, 이 시스템에서사용되는 파장/시간 연속형 인코더 및 디코더 및인코딩/디코딩 방법
CN101330503B (zh) 一种以太网物理层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4159170A (zh) 适用于光信号标记及解析装置、光信号标记及解析方法
CN112865886B (zh) 一种基于fpga实现fc通讯速率检测的方法
WO1987000370A1 (en) A serial data highway system
US7869455B2 (en) Code division multiplex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7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