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66977A - 从能量场抽取能量的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从能量场抽取能量的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66977A
CN1966977A CN 200510101434 CN200510101434A CN1966977A CN 1966977 A CN1966977 A CN 1966977A CN 200510101434 CN200510101434 CN 200510101434 CN 200510101434 A CN200510101434 A CN 200510101434A CN 1966977 A CN1966977 A CN 19669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cylinder
wag
wig
gener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1010143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长建
蒋振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051010143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966977A/zh
Publication of CN19669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6697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能量场抽取能量的方法及系统,包括构造放置在能量场中具有一定质量的摆动器(S1)和启动并通过脉冲推力维持所述摆动器作等幅摆动,利用所述摆动器不断引出能量场(例如地球引力场和/或磁场)中的能量对外做功(S2)。系统只要有了摆动、振动、转动等,并在共振条件下利用脉冲推力维持系统等幅摆动(或转动),就可连续地从地球引力场中引出地球引力能量和在磁场中引出磁能做功或发电;旋转型摆动器效率最高;这是一种无污染、成本低廉的环保能源。

Description

从能量场抽取能量的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获取能量的方法及系统,具体涉及一种从能量场(例如地球引力场和/或磁场)中抽取能量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人类传统的获取能量的方式多种多样:如燃烧汽油,使汽车获得前进的动能;通过水力发电装置将水的势能或动能转化为电能;通过核反应获得原子能。燃烧汽油获取能量,给大气造成严重污染;而且汽油资源是有限的,难以满足人类持久的能量需求。水力发电虽然环保,但水力资源极其有限,投入也十分巨大。核能利用的潜力是很大的,但核反应技术复杂,初始投入巨大,其安全性也十分令人担忧。
人类在数千年前,已懂得“打秋千”。但他们却不知道“打秋千”或“摆动器”在摆动时,可以从地球引力场中引出地球引力能量做功。人们感觉到秋千或拳击沙包撞向他的力度,远比他推秋千(沙包)时,加起的力度为大。在目前所有的教科书中对上述问题的解释是:因为共振缘故,秋千或沙包获得的能量,都是来自每次脉冲推力的总和。这个错误的解释一直延伸到今天,它严重阻碍了科学家和工程师去研究如何从地球引力场中抽取地球引力能量和在磁场中抽取磁能做功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对“打秋千”或“摆动器”的错误理解,系统提供一种从地球引力场抽取能量的方法及系统,根据该方法及系统获取的能量,具有环保、经济、来源广泛等优点。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从能量场抽取能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构造具有一定质量的摆动器,所述摆动器放置在能量场中;
S2:启动所述摆动器,然后加入脉冲推力维持所述摆动器作等幅摆动,利用所述摆动器不断引出能量场中的能量对外做功。
在本发明的从能量场抽取能量的方法中,所述脉冲推力的频率与所述摆动器的固有频率相同。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从能量场抽取能量的系统,包括设置在能量场中的具有一定质量的摆动器、推动所述摆动器作等幅摆动的脉冲推力发生器、以及与所述摆动器连接输出所述摆动器从能量场中抽取的能量的输出装置。
或者,所述摆动器为简单的圆球摆动器,在所述简单的圆球摆动器包括金属导体摆臂、以及在所述金属导体摆臂的一端上固定摆动球,所述摆动器垂直放置在引力场中;所述金属导体摆臂设置在永磁铁的磁场中,并且在摆动的过程中切割磁力线,产生电流;所述输出装置包括与所述摆臂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的转轴、以及与所述摆臂串接引出电流地导线。
或者,所述摆动器为永磁体摆动器,在所述永磁体摆动器包括金属导体摆臂、以及在所述金属导体摆臂的一端上固定的摆动体;所述摆动体为永磁体,并且在所述永磁体的上端面涂有隔磁漆;所述摆动器垂直放置在外加的垂直式的磁场中;所述输出装置包括与所述摆臂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的转轴、以及与所述摆臂串接引出电流的导线。
或者,所述摆动器为旋转式摆动器,在所述旋转式摆动器包括多个呈辐射状排列的金属导体、以及在所述金属导体外端连接的圆轮;所述圆轮水平放置在地球引力场中,并且在圆轮的轴线方向外加入水平磁场;所述输出装置包括与所述金属导体内端固定连接的转轴,以及与所述金属导体串接引出电流的导线。
或者,所述摆动器为装有水的圆筒水轮发电机,在所述的水轮发电机圆筒外壁设有驱动齿轮,通过电机提供脉冲推力,使得圆筒旋转;并且在所述圆筒内的同心叶片轮,所述同心叶片轮连接有输出轴;所述同心叶片轮偏心设置在所述圆筒内。
或者,所述摆动器为单圆筒增能器,即单个空心圆筒的惯性圆筒增能器,圆筒的质量集中在空心圆筒的周缘;所述系统还包括启动所述空心圆筒达到一定转速的启动电机,在所述圆筒转速正常后断开启动电机的离合器;所述脉冲推力发生器为“小功率电动机和脉冲发生器”,利用外电源提供维持所述空心圆筒转动的脉冲推力,并且所述输出装置包括与所述空心圆筒固定连接的输出轴,以及由所述输出轴带动的发电机;所述发电机产生的电能的一部份反馈所述“小功率电动机和脉冲发生器”达成自供电的状态,多余的电能可对外供电。
或者,所述摆动器为水平放置在地球引力场中引出地球引力能量的双圆筒增能器发电系统装置:内圆筒为惯性圆筒增能器,圆筒的质量集中在空心圆筒的周缘,内圆筒外周边排列许多ICb电极;“固定式外圆筒”内周排列许多ICa电极;所述系统还包括启动所述内圆筒达到一定转速的启动电机,在所述内圆筒转速正常后断开启动电机的离合器;所述脉冲推力发生器间歇性的在内圆筒外周边排列的ICb电极和在外圆筒内周边排列的ICa电极上产生南极或北极,为所述内圆筒提供保持其做匀速转动的脉冲推力;所述输出装置包括与所述内圆筒固定连接的输出轴,以及由所述输出轴带动的发电机;所述发电机产生的电能的一部份反馈所述脉冲推力发生器达成自供电的状态,多余的电能可对外供电。
或者,所述摆动器为可同时引出地球引力场和磁场的能量的磁场双圆筒增能器发电系统装置,其包括水平设置的内圆筒,以及设置在所述内圆筒外围的外圆筒;所述内圆筒为惯性圆筒增能器,圆筒的质量集中在空心圆筒的周缘,并且在内圆筒的周边设有IC电极;所述外圆筒为垂直式磁场圆筒;脉冲推力发生器间歇性的在内圆筒外周边排列的IC电极上产生南极或北极,配合所述垂直式磁场的极性,推动所述内圆筒转动,并切割所述垂直式磁场的磁力线;所述输出装置包括与所述内圆筒串接输出切割磁力线得到的电流的导线、与所述内圆筒固定连接的输出轴,以及由所述输出轴带动的发电机;所述发电机产生的电能以及导线引出的电能的一部份反馈所述脉冲推力发生器达成自供电的状态,多余的电能可对外供电。
采用本发明从能量场抽取能量的方法及系统,能抽取自然界地球引力场中抽取“地球引力能量”和磁场中抽取“磁能”造福于人类,这件宇宙能源具有无污染、成本低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简单的圆球摆动器”的基本原理(外加水平方向磁场)示意图。
图2:“简单的圆球摆动器”的力学分析图。
图3:“永磁体摆动器”的基本原理(外加垂直方向磁场)的示意图。
图4:“旋转型轮状摆动器”的四种(4a、4b、4c、4d)形态的示意图。
图5:“单圆筒增能器”电动机和发电机组合的示意图。
图6:“水轮发电机”的示意图(6a、6b、6c、6d)。
图7a:“双圆筒增能器”引出“地球引力能量”发电系统装置图。
图7b:“双圆筒增能器”的截面示意图。
图8:发电机几种典型结构的改进。
图9a:“二组双圆筒增能器”引出“地球引力能量”的截面示意图。
图9b:“二组双圆筒增能器”引出“地球引力能量+磁场能量”的截面示意图。
图10a:“二组双圆筒增能器”引出“地球引力能量”和“磁能”发电系统装置。
图10b:“二组双圆筒增能器”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从地球引力场抽取能量的方法,首先构造具有一定质量的摆动器;然后,通过外力或脉冲推力启动所述摆动器,然后通过脉冲推力维持所述摆动器作等幅摆动,利用所述摆动器作等幅摆动中不断引出地球引力能量对外做功。(1)“摆动器”可用以下步骤抽取地球引力能量(参见图1):
a、用脉冲推力F,在共振情况下,推动“摆动器”作等幅摆动。
b、“脉冲推力”可用集成电路产生,其能量是由电池或太阳能提供。
c、“摆动器”在地球引力场中摆动时,会引出地球引力能量。由于摆球带动摆臂来回摆动,可以通过摆臂的另一端带动转轴对外做功发电。
d、用铜线摆臂“摆动器”,可让摆臂铜线切割外加水平方向永磁铁磁场的磁力线来发电。
e、“摆动器”将获得的地球引力能量变成电能,在发电过程中,摆动器的振幅会减少。
f、调整脉冲推力在共振条件下工作,可更有效引出地球引力能量,补偿发电的损耗,维持摆动器的等幅摆动。使摆动器成为简单的发电机。
g、在发电过程中,除有外来“脉冲推力”做功外,还有从地球引力场中引出的“地球引力能量”参与做功(发电),故系统输出的电能一定会比步骤b所需输入的能量为多。
(2)摆动器的工作原理可以用牛顿定律引证:
a、在图1的“摆动器”中,摆臂下端系着一个圆球。
●若用脉冲推力F,推动质量m圆球,产生移位d,根据牛顿定理,会产生加速度a。
                    F=ma
●脉冲推力F供给圆球的能量Q是:Q=Fd.圆球的速度会由零开始增加为v,而v会符合能量方程式的:Fd=1/2mv2
●若圆球没有摆臂联系、没有磨擦,没有地球引力,没有空气阻力。则圆球会以速度v作等速直线行动。
b、圆球因有摆臂联系和地球引力作用的缘故,圆球会摆动到图1中X的位置。
在图2,用圆周运动的方法来分析,图中球向上和向左移动到图1中X的位置,这是因为有向心力C作用在圆球上的结果。向心力C可分解成下列两部份:
●C1是向心力的垂直分力:
因为:C1是克服地球引力,把圆球位置升高。
所以:C1是引出地球引力
C1是克服“地球引力”做负功变成圆球的势能。
“摆动器”摆动到最高点时从地球引力场中引出地球引力能量(EB)是:EB=mgH
●C2是向心力的水平分力:
因为:C2与圆球速度v方向相反,令圆球速度减低至零。
所以:C2与脉冲推力F方向相反。
      C2是抵消“脉冲推力”做负功。
c、C1是“摆动器”摆臂拉高圆球的力。
换句话说,“摆动器”向心力的垂直分力C1是克服“地球引力”引出地球引力能量。
d、“摆动器”在一个周期的摆动中从地球引力场中引出地球引力能量最大为2mgH。
e、在“摆动器”系统中,有两个输入能源:
●来自摆臂向心力的水平分力C2的反方向——脉冲推力能源。
●来自摆臂向心力的垂直分力C1的反方向——地球引力能源。
f、只要利用脉冲推力F推动“摆动器”作等幅摆动时,“摆动器”便可源源不断地从地球引力场中抽取地球引力能量。
g、在共振条件下可用很小的脉冲推力(F),频密地推动“摆动器”作等
幅摆动,这时摆动角α值很小,C1>C2,所以从地球引力场引出“地球引力能量”大于“脉冲推力能量”。
(3)正确应用在摆动器上的能量守恒定律(图2),在没有损耗情况下:
a、输入的能量=输出的能量。
b、输入的能量=脉冲推力能量+地球引力能量。
c、输出的能量=势能(mgh)+动能(1/2mv2)。
d、脉冲推力能量+地球引力能量=势能(mgh)+动能(1/2mv2)。
e、摆动到最高B点:因为v=0、h=H。
                  所以输出的能量=mgH(势能)。
f、摆动到最低O点:因为v=V、h=0。
                  所以输出的能量=1/2mV2(动能)。
g、摆动到中间X点:因为v=v、h=h。
                  所以输出的能量=mgh+1/2mv2
下面举出多个具体例子进行说明。
实施例一:“简单的圆球摆动器”发电机(外加水平方向磁场)。
改用金属导体(例如铜线、铝线等)为“摆动器”的摆臂11,如图1所示,放在永磁铁13的水平磁场中摆动,脉冲推力由市面上买得到的集成电路,或交流电的线圈产生,推动摆动球12作等幅摆动。让脉冲推力在共振(f0)的条件下维持“摆动器”在地球引力场内作等幅摆动,引出“地球引力能量”,通过与摆臂连接的输出转轴输出做功发电。并且使摆臂铜线切割磁场的磁力线发电,产生交变电流。在发电过程中,“摆动器”的振幅会因发电而减少,但可利用脉冲推力又可引出更大的地球引力能量,来弥补发电的损耗,维持系统的等幅摆动。发出的电能,一部份可反馈供应脉冲推力的用电,另一部份便可对外供电。这种简单的圆球“摆动器”发电机,可点亮小灯泡。
实施例二:“永磁体摆动器”(外加垂直方向磁场)。
把简单的摆动器发电机,加一些改变,先把摆动器的圆球,换成永磁体21,上边涂隔磁漆,再将摆动器放在外加垂直式的磁场23中摆动,如图3所示。系统内设有类似飞行器中自动驾驶舵螺仪的自动平衡器,使磁场N、S极中心线,永远保持垂直状态。
新增加的垂直方向磁场,等效增加重力加速度G值【G>g=9.8m/s2】,导致系统固有频率f增加(f>f0),这意味着该摆动器能抽出更大的能量对外做功,这时“摆动器”便可以在同一时间内,在地球引力场中引出“地球引力能量”和在磁场中引出“磁能”二种能量对外做功,磁场强度还可以人为增加,甚至比地心引力更强(G>>g),这样可以抽出更大的能量。这个改进,似乎很简单,但在科学理论上,通过在磁场中磁力线的变动,引出“磁能”的解释,将有惊天动地的发现。
通过永磁体摆动器在垂直磁场的摆动可以引出“磁能”,这“磁能”是来自何方呢?
●“磁能”来自高磁能永磁铁的磁力强度。
a、利用在磁场的振动,引出永磁体同极相吸和异极相斥的磁力做功。
b、它是利用“高磁能永磁体”磁场作为磁能源,以损耗永磁体的磁力强度(BH)值为代价,不断将磁能转化为机械能或电能。
c、实验证明永磁体磁场对外做功过程中,永磁体的磁力强度(BH)值并没有丝毫变化,显然这个解释是不成立的,于是出现下面假设:
●假设——“磁能”来自分子中电子云的能量:
通过永磁体摆动器在磁场(永磁铁或线圈产生的磁场)的摆动,可以改变分子中电子云的分布(化学品的不同能量,可以用分子中有不同的电子云来解释),从而释放分子中电子云的能量。
“磁能”来自分子中电子云的能量解释的核心是:
a、永磁铁或线圈产生的磁场不是能量的来源。
b、通过在磁场的磁力线的变动,可以改变分子中电子云的分布,从而释放分子中电子云的能量。
c、正如镜子不是光能的来源,但它可以反射和聚焦光能,镜子若有尘埃,经洗净便可提高反射和聚焦光能效率,镜子绝不是光能的来源。
d、同理磁场也不是磁能的来源,而是引出分子中电子云能量的媒介。
e、化学能源,就是因为有不同电子云,改变物质电子云的分布,就可释放分子中电子云的能量E。它符合爱因斯坦方程式E=mC2的定理。
f、通过永磁体摆动器在磁场的变动,可实现能量和外围环境的不同能量互相转换。如光能可变热能,也可改变电子云的分布(磁能),更可以包括质量的全变换。
g、通过在磁场中磁力线的变动,实现宇宙能量和外围环境的不同能量的互动,也可改变电子云的分布(磁能),更可能包括质量的全变换,符合E=MC2的定理。(电子环绕核子的旋转速度很快,数量又多。改变后的能量和质量总和,应和未改变前一样。)
f、宇宙能量与质量全变换的质能互换率很高,其威力十分惊人。
实施例三:“旋转式摆动器”的发电机。
图4a至图4d显示旋转型发电机的演变过程。解释将摆动变成旋转运动,可令发电效率倍增。
图4a:是有脉冲力的摆动器30a。
图4b:是可以360度转动的摆动器30b。
图4c:是把摆臂换成金属铜线,轴心在铜线中心的摆动器30c。
图4d:是轮状型摆动器,在所述轮状摆动器内设有多个呈辐射状排列的金属导体(铜线摆臂转子)。
脉冲推力可以在单一地点供应;所述金属导体设置在外加的永磁磁场中,并且在所述轮状摆动器转动时,所述金属导体切割磁力线,产生电流。
上述4幅渐变图,清楚地说明旋转型发电机的演变过程,通过轮状型铜线摆臂转子的转动,可以大大提高系统引出“地心引力能量”,提高发电效率。概念上,我们可以把摆动器,作360°的旋转,仍会符合上述理论:
a、把摆动器的摆臂换成铜线,制作成轮状型,如图4d所示。
b、抽取电能时,轮会转慢,但脉冲推力F在共振条件下,又会引出更大的“地心引力能量”,保持合适的旋转速度。
c、设计得好,该旋转式的发电机可以提供较大的输出功率(数万千瓦)。
d、每次旋转一圈,系统引出的“地心引力能量”,可高达2mgR(R是轮的半径,g是地球的重力加速度,m是轮的质量)。
e、若大部份质量,集中在轮的外周,转动惯量大,效果更佳。
f、旋转速度越高,发的电越大。
g、发出的电能,因为有外来“地心引力能量”参与做功(发电)的缘故,故系统输出的电能一定会比产生脉冲推力的用电为多。
h、发出的电能,一部份可反馈供应脉冲力的用电外,另一部份便可对外供电。脉冲力越小,越密,引出的地心引力的能量会越大。
实施例四:“水轮发电机”。
(1)、可用水轮圆筒抽取地球引力能量来发电(图6):
图6a:水轮61垂直旋转,若没有地球引力,水应在轮周平均分配。
图6b:有地球引力,向上流动的水道62会较宽。(向上流动的速度较慢,水道大)。
图6b:有地球引力,向下流动的水道63会较窄。(向下流动的速度较快,水道小)。
图6c:同心叶片轮64偏心设置在水轮61中,该同心叶片轮(叶片64),在水道62、63的推动下旋转,通过输出轴65,可从向上行的流水中抽取能量带动发电机发电。
图6d:摆动器为装有水的圆筒,在所述的圆筒61外壁设有驱动齿轮66,通过电动机提供脉冲推力,使得圆筒61旋转;并且在所述圆筒内的同心叶片轮64,可从向上行的流水抽取能量旋转。所述同心叶片轮64连接有输出轴65,通过输出轴65带动发电机进行发电。
(2)、图6a至图6d解释了水轮发电的运作:
图6a:是示范在没有地心引力下,水会因离心力而平均向垂直旋转圆筒(水轮)圆周均匀分布。
图6b:是示范在有地心引力下,水速会不同,水道也会不同:
●左侧向下流时,速度较快,水道也会较窄。
●右侧向上流时,速度较慢,水道也会较宽。
图6c:是示范同心叶片发电轮会被向上的水推动,通过输出轴旋转输出,带动发电机发电。
图6d:是示范推动圆筒(水轮)的外力,可经外齿轮输入。
实施例五:“单圆筒增能器”电动机和发电机组合。
图5解释了“单圆筒增能器”电动机和发电机组合:
a、“小功率电动机和脉冲发生器”42,需要外电源启动和运作,一个一匹马力的“小功率电动机和脉冲发生器”42,需一匹马力的电力。
b、发电机43,一个一匹半马力的发电机43,可以发出一匹半的马力的电能。
c、引出地心引力的“惯性圆筒增能器”48。所述增能器48与常见的飞轮不同,它是圆桶形,质量集中在外围。
d、启动电动机46,为了节省系统的启动时间,本组合增设了启动电动机46,当整个发电机组正常启动后(增能器48和发电机43达到设计速度时),可关掉启动电动机46电源,并将离合器47打开,从而断开电动机46的输入。
e、因为轴40的转速比较增能器48和发电机43的转速高,因此在轴40与增能器48之间设置减速齿轮组44。
f、“小功率电动机和脉冲发生器”42在共振的条件下供给脉冲推力,保持所述增能器48作均速转动,系统就能不断从地球引场中引出“地球引力能量”,通过转轴带动发电机43对外做功或发电。
g、一匹马力“小功率电动机和脉冲发生器”42,加引出地球引力能量,可推动一匹半马力发电机43。
h、发电机43可用发出电力的一部分(一匹马力)推动“小功率电动机和脉冲发生器”42产生脉冲推力,维持(自供电)系统的最佳转速发电。多出的半匹,便可对外供电。
i、一匹马力的“小功率电动机和脉冲发生器”42,为系统提供脉冲推力来确保发电机的正常运转。
j、一匹半马力发电机43输出的电量,其中一匹可反馈供应“小功率电动机和脉冲发生器”42,多出的半匹能量可对外供电,这个多出的能量是来自“惯性圆筒增能器”,因为它可从地球引力场中引出“地心引力能量”做功发电。
k、这个发电机组合不是不需能源的永动机,而是用了不明显的宇宙能源——“地球引力能量”。
1、宇宙能源包括:静态空气能源、空气离子能源、地心引力能量、磁能、电磁能……等等。
实施例六:“双圆筒增能器”引出“地球引力能量”发电系统装置(图7)。“双圆筒增能器”引出“地球引力能量”发电系统装置:
●内圆筒为“惯性圆筒增能器”48。
●外圆筒为“固定式外圆筒”49。
a、内圆筒为“惯性圆筒增能器”48,所述增能器48与常见的飞轮不同,它是圆桶形,质量集中在外围,内圆筒外周边排列许多IC电极。
由启动电动机46带动所述增能器48顺时针旋转。通过圆心作垂直线,将所述增能器48分成左、右二个半圆:
●“右半圆”永远处在正向引力(重力)的地球引力场内作正功。
●“左半圆”永远处在反向引力(重力)的外加脉冲推力(ICb),在共振的条件下保持所述增能器48作均速转动,系统就能不断从地球引场中引出“地球引力能量”对外做功或发电。
b、外圆筒为“固定式外圆筒”49。
外圆筒内49内周排列许多IC电极。
c、开机时需要外电源41启动“小功率电动机和脉冲发生器”42提供:
●维持内圆筒48外周边排列ICb电极的脉冲推力F。
●维持外圆筒49内周边排列ICa电极的脉冲推力F。
●待系统启动发电后,“小功率电动机和脉冲发生器”42可改为自供电。
其中,脉冲推力F的产生是通过“小功率电动机和脉冲发生器”42按照一定规律地在内圆筒48外周边排列的ICb电极和在外圆筒49内周边排列的ICa电极上产生南极或北极。例如,在内圆筒48顺时针旋转时,在外圆筒49的左半圆的ICa电极上间歇性地产生北极,同时在内圆筒48的左半圆的ICb电极上产生北极,根据同极性相斥的原理,产生脉冲推力F而推动内圆筒48作均速转动。北极的产生可以在外圆筒49的ICa电极和内圆筒48的ICb电极不在内圆筒的径向方向时产生,从而产生推动内圆筒48的周缘的效果,使得内圆筒48产生旋转。
d、为了节省系统的启动时间,本组合增设了启动电动机46,当整个发电机组正常启动后(增能器48和发电机43达到设计速度时)可关掉启动电动机46电源,并将离合器47打开。
e、“小功率电动机和脉冲发生器”42,为系统提供ICa和ICb电极的脉冲推力F,保持“惯性圆筒增能器”48和发电机43正常转速。
f、内圆筒“惯性圆筒增能器”48正常转速时,将从地球引力场中引出“地球引力能量”。
g、内圆筒“惯性圆筒增能器”48获得的“地球引力能量”通过转轴带动发电机43发电。
h、发电机43可用发出电力的一部分反馈“小功率电动机和脉冲发生器”42产生ICa和ICb电极的脉冲推力F,维持(自供电)系统的最佳转速发电,多出的电力,便可对外供电51。
i、“双圆筒增能器”引出“地球引力能量”发电系统装置,不是不需能源的永动机,而是用了不明显的宇宙能源——“地球引力能量”。
实施例七:发电机几种典型结构的改进(图8)。
1、切割地球磁场的立式发电机(图8a)。
立式发电机转子只能切割地球磁场发出的水平磁力线发电。因为地球磁场强度较弱,所以这类发电机的发电效率较低。
2、切割外加水平磁场的立式发电机(图8b)。
立式发电机转子除了可以切割地球磁场发出的水平磁力线发电之外,还可以切割外加水平磁场发出的水平磁力线发电。因为外加水平磁场可采用高磁力强度的稀土金属,所以这类发电机的发电效率较高。
3、切割外加垂直磁场的卧式发电机(图8c)。
卧式发电机除了可以切割外加垂直磁场磁力线发电之外,还可以引出地球引力能量进行发电,所以这类发电机的发电效率最高。
实施例八:“磁场双圆筒增能器”引出“地球引力能量”和“磁能”发电系统装置:
“磁场双圆筒增能器”发电系统装置(图9B/图10):
●内圆筒为“惯性圆筒增能器”48。
●外圆筒为外加“垂直式磁场圆筒”。
●外加垂直磁场可由永磁铁或线圈产生。
●内圆筒“惯性圆筒增能器”48既是引能动力机,也是发电机,合二为一,效率更高。
●“惯性圆筒增能器”48发电机采用上述实施例七的卧式结构,其发电效率最高,既可以切割外加垂直磁场的磁力线发电,同时也可以切割地球磁场的磁力线发电,具有双重发电功能。
a、“地球引力场”加“磁力场”的增能器(图9B/图10)。
内圆筒为“惯性圆筒增能器”48,所述增能器48与常见的飞轮不同,它是圆桶形,质量集中在外围,内圆筒外周排列许多IC电极。
●ICb电极使得内圆筒49外周边“右半圆”产生北极(N极)。
●ICb电极使得内圆筒49外周边“左半圆”产生南极(S极)。
●“小功率电动机和脉冲发生器”,在共振的条件下提供所述内圆筒48外周边排列的ICb电极的脉冲,系统就能不断从加垂直磁场中引出“磁能”,推动和保持增能器48作顺时针的匀速转动。
●从匀速转动的“惯性圆筒增能器”48中,系统就能不断从地球引力场中引出“地球引力能量”参与做功。
b、外圆筒为“垂直式磁场圆筒”50:
“垂直式磁场圆筒”50是用一个非磁性导体的圆轮将垂直式磁场的N、S极连接成一体,并能绕其轴线旋转。
c、开机时,需要外电源41启动“小功率电动机和脉冲发生器”42提供:
●维持所述内圆筒48外周边排列ICb电极的脉冲推力F。
●带系统启动发电后,“小功率电动机和脉冲发生器”42可改为自供电模式。
d、为了节省系统的启动时间,本组合增设了启动电动机46,当整个发电机组正常启动后(内圆筒增能器48达到设计速度时)可关掉启动电动机46电源,并将离合器47打开。
e、“小功率电动机和脉冲发生器”42为系统提供ICb电极的脉冲推力F,保持“惯性圆筒增能器”48(即发电机)正常转动。
f、内圆筒“惯性圆筒增能器”48正常转动时:
从垂直磁场中引出“磁能”推动“惯性圆筒增能器”48转动。内圆筒48转动后,“惯性圆筒增能器”就可以从地球引力场中引出“地心引力能量”做功。
“惯性圆筒增能器”发电绕组切割外加垂直磁场的磁力线发电。
“惯性圆筒增能器”发电绕组切割地球磁场的磁力线发电。
发电机采用卧式结构,其发电效率最高,它既可以切割外加垂直磁场的磁力线发电,同时也可以切割地球磁场的磁力线发电,具有双重发电功能。将切割磁力线得到的电能通过与惯性圆筒增能器的导线引出;并且惯性圆筒增能器与输出转轴连接,所述惯性圆筒增能器在脉冲推力的作用下转动时,同时带动输出转轴转动,带动发电机进行发电。
g、内圆筒“惯性圆筒增能器”获得的“地球引力能量”和“磁能”两种能量,带动内圆筒“惯性圆筒增能器”48正常转动及发电。
h、从电刷34引出电力,其中的一部分反馈“小功率电动机和脉冲发生器”42产生ICb电极的脉冲推力F,维持(自供电)系统的最佳转速发电,多出的电力便可对外供电51。
i、“磁场双圆筒增能器”可在同一时间内,在地球引力场中引出“地球引力能量”和在磁场中引出“磁能”两种能量对外做功,故输出的功率大大增大。
j、“垂直式磁场圆筒”48的磁场强度是可以认为控制的,它的磁力强度可增加到比地球引力更强(G≥10,g=9.8m/s2),抽出更大的能量对外做功和发电。
k、内圆筒“惯性圆筒增能器”每转动一圈,可从“地球引力场”加“磁力场”中抽出2mGr的能量对外做功或发电。
m:内圆筒“惯性圆筒增能器”的质量。
G:人为控制的超强的重力加速度,G>>g。
r:内圆筒“惯性圆筒增能器”的平均半径。
l、“磁场双圆筒增能器”发电系统装置,不是不需要能源的永动机,而是用了不明显的宇宙能源——“地球引力场能量”和“磁能”。
m、“磁场双圆筒增能器”发电系统,可以在任何状态(在任何方向和角度)下工作,故适用于海、陆、空或宇宙飞行器……多领域使用。

Claims (10)

1、一种从能量场抽取能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构造具有一定质量的摆动器,所述摆动器放置在能量场中;
S2:启动所述摆动器,然后加入脉冲推力维持所述摆动器作等幅摆动,利用所述摆动器不断引出能量场中的能量对外做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能量场抽取能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所述脉冲推力的频率与所述摆动器的固有频率相同。
3、一种从能量场抽取能量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能量场中的具有一定质量的摆动器、推动所述摆动器作等幅摆动的脉冲推力发生器、以及与所述摆动器连接输出所述摆动器从能量场中抽取的能量的输出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从能量场抽取能量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器为简单的圆球摆动器,在所述简单的圆球摆动器包括金属导体摆臂、以及在所述金属导体摆臂的一端上固定摆动球,所述摆动器垂直放置在引力场中;所述金属导体摆臂设置在永磁铁的磁场中,并且在摆动的过程中切割磁力线,产生电流;所述输出装置包括与所述摆臂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的转轴、以及与所述摆臂串接引出电流地导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从能量场抽取能量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器为永磁体摆动器,在所述永磁体摆动器包括金属导体摆臂、以及在所述金属导体摆臂的一端上固定的摆动体;所述摆动体为永磁体,并且在所述永磁体的上端面涂有隔磁漆;所述摆动器垂直放置在外加的垂直式的磁场中;所述输出装置包括与所述摆臂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的转轴、以及与所述摆臂串接引出电流的导线。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从能量场抽取能量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器为旋转式摆动器,在所述旋转式摆动器包括多个呈辐射状排列的金属导体、以及在所述金属导体外端连接的圆轮;所述圆轮水平放置在地球引力场中,并且在圆轮的轴线方向外加入水平磁场;所述输出装置包括与所述金属导体内端固定连接的转轴,以及与所述金属导体串接引出电流的导线。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从能量场抽取能量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器为装有水的圆筒水轮发电机,在所述的水轮发电机圆筒外壁设有驱动齿轮,通过电机提供脉冲推力,使得圆筒旋转;并且在所述圆筒内的同心叶片轮,所述同心叶片轮连接有输出轴;所述同心叶片轮偏心设置在所述圆筒内。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从能量场抽取能量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器为单圆筒增能器,即单个空心圆筒的惯性圆筒增能器,圆筒的质量集中在空心圆筒的周缘;所述系统还包括启动所述空心圆筒达到一定转速的启动电机,在所述圆筒转速正常后断开启动电机的离合器;所述脉冲推力发生器为“小功率电动机和脉冲发生器”,利用外电源提供维持所述空心圆筒转动的脉冲推力,并且所述输出装置包括与所述空心圆筒固定连接的输出轴,以及由所述输出轴带动的发电机;所述发电机产生的电能的一部份反馈所述“小功率电动机和脉冲发生器”达成自供电的状态,多余的电能可对外供电。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从能量场抽取能量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器为水平放置在地球引力场中引出“地球引力能量”的双圆筒增能器发电系统装置:内圆筒为惯性圆筒增能器,圆筒的质量集中在空心圆筒的周缘,内圆筒外周边排列许多ICb电极;“固定式外圆筒”内周排列许多ICa电极;所述系统还包括启动所述内圆筒达到一定转速的启动电机,在所述内圆筒转速正常后断开启动电机的离合器;所述脉冲推力发生器间歇性的在内圆筒外周边排列的ICb电极和在外圆筒内周边排列的ICa电极上产生南极或北极,为所述内圆筒提供保持其做匀速转动的脉冲推力;所述输出装置包括与所述内圆筒固定连接的输出轴,以及由所述输出轴带动的发电机;所述发电机产生的电能的一部份反馈所述脉冲推力发生器达成自供电的状态,多余的电能可对外供电。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从能量场抽取能量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器为可同时引出地球引力场和磁场的能量的磁场双圆筒增能器发电系统装置,其包括水平设置的内圆筒,以及设置在所述内圆筒外围的外圆筒;所述内圆筒为惯性圆筒增能器,圆筒的质量集中在空心圆筒的周缘,并且在内圆筒的周边设有IC电极;所述外圆筒为垂直式磁场圆筒;脉冲推力发生器间歇性的在内圆筒外周边排列的IC电极上产生南极或北极,配合所述垂直式磁场的极性,推动所述内圆筒转动,并切割所述垂直式磁场的磁力线;所述输出装置包括与所述内圆筒串接输出切割磁力线得到的电流的导线、与所述内圆筒固定连接的输出轴,以及由所述输出轴带动的发电机;所述发电机产生的电能以及导线引出的电能的一部份反馈所述脉冲推力发生器达成自供电的状态,多余的电能可对外供电。
CN 200510101434 2005-11-14 2005-11-14 从能量场抽取能量的方法及系统 Pending CN196697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510101434 CN1966977A (zh) 2005-11-14 2005-11-14 从能量场抽取能量的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510101434 CN1966977A (zh) 2005-11-14 2005-11-14 从能量场抽取能量的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66977A true CN1966977A (zh) 2007-05-23

Family

ID=380759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510101434 Pending CN1966977A (zh) 2005-11-14 2005-11-14 从能量场抽取能量的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966977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91635A (zh) * 2012-06-14 2012-09-26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秋千发电机
CN103972974A (zh) * 2014-05-26 2014-08-06 苏州云远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拉绳旋转手机充电装置
CN103997111A (zh) * 2014-05-26 2014-08-20 苏州云远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自转式手机充电座
WO2018019273A1 (zh) * 2016-07-29 2018-02-01 清华大学 一种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pcb集成的导线磁场取能装置
CN108474361A (zh) * 2016-12-01 2018-08-31 钟振华 太阳能、风能发电装置
CN109609204A (zh) * 2018-11-16 2019-04-12 西北矿冶研究院 一种提高有机物燃烧效率的装置及方法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91635A (zh) * 2012-06-14 2012-09-26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秋千发电机
CN102691635B (zh) * 2012-06-14 2014-04-16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秋千发电机
CN103972974A (zh) * 2014-05-26 2014-08-06 苏州云远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拉绳旋转手机充电装置
CN103997111A (zh) * 2014-05-26 2014-08-20 苏州云远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自转式手机充电座
CN103997111B (zh) * 2014-05-26 2016-01-13 苏州云远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自转式手机充电座
CN103972974B (zh) * 2014-05-26 2016-01-13 苏州云远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拉绳旋转手机充电装置
WO2018019273A1 (zh) * 2016-07-29 2018-02-01 清华大学 一种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pcb集成的导线磁场取能装置
CN108474361A (zh) * 2016-12-01 2018-08-31 钟振华 太阳能、风能发电装置
CN109609204A (zh) * 2018-11-16 2019-04-12 西北矿冶研究院 一种提高有机物燃烧效率的装置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66977A (zh) 从能量场抽取能量的方法及系统
CN1249895C (zh) 旋转电机及使用该旋转电机的滑轮驱动装置
CN1792020A (zh) 电动机器
CN1835349A (zh) 同步电动机及电动驱动装置
CN1639485A (zh) 差动行星齿轮装置、及差动行星齿轮装置的起动装置和起动方法
CN1846057A (zh) 风力发电用风车
CN1615572A (zh) 发电机
AU2003228191A1 (en) A method of cleaning crankcase gas and a gas cleaning separator
CN1879278A (zh) 紧凑型驱动装置,轴偏置的锥齿轮传动装置和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846056A (zh) 马格纳斯型风力发电装置
CN105871109B (zh) 一种可提升电机工作效率的电机壳
CN206077123U (zh) 一种可提升电机工作效率的电机壳
CN105697223B (zh) 非线性直驱浮子式波浪能发电装置
CN1646882A (zh) 旋转角度检测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旋转电机
CN106655620A (zh) 一种转动环境下同轴反向型电磁式发电机
KR20130005199A (ko) 자가발전장치 결합체 및 이를 이용한 발전시스템
CN103807121A (zh) 一种单臂脚踏机构与无铁芯发电机组合的发电装置
CN1260878C (zh) 振动电机及使用该电机的设备
CN105089547B (zh) 一种井下振动固井工具
TW201310871A (zh) 磁浮式能源生成裝置
KR100982643B1 (ko) 압전세라믹 및 자석을 이용한 에너지 하비스팅 장치
CN1673525A (zh) 磁浮风力发电装置
CN1692541A (zh) 执行元件
CN201068842Y (zh) 微振动发电器
CN206332552U (zh) 一种交流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7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