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65544A - 复用链路的反压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复用链路的反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65544A
CN1965544A CNA2005800183815A CN200580018381A CN1965544A CN 1965544 A CN1965544 A CN 1965544A CN A2005800183815 A CNA2005800183815 A CN A2005800183815A CN 200580018381 A CN200580018381 A CN 200580018381A CN 1965544 A CN1965544 A CN 19655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network block
network
traffic flow
flow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8001838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格拉尔德·贝格霍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kia Oyj
Original Assignee
Nokia Oyj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kia Oyj filed Critical Nokia Oyj
Publication of CN19655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6554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6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explicit feedback to the source, e.g. choke packets
    • H04L47/263Rate modification at the source after receiving feedb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7Interaction among intermediate nodes, e.g. hop by ho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2Traffic shap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6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explicit feedback to the source, e.g. choke pack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3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in combination with information about buffer occupancy at either end or at transit n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30Definitions, standards or architectural aspects of layered protocol stacks
    • H04L69/32Architecture of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OSI] 7-layer type protocol stacks, e.g. the interfaces between the data link level and the physical lev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30Definitions, standards or architectural aspects of layered protocol stacks
    • H04L69/32Architecture of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OSI] 7-layer type protocol stacks, e.g. the interfaces between the data link level and the physical level
    • H04L69/322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 H04L69/324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in the data link layer [OSI layer 2], e.g. HDL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30Definitions, standards or architectural aspects of layered protocol stacks
    • H04L69/32Architecture of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OSI] 7-layer type protocol stacks, e.g. the interfaces between the data link level and the physical level
    • H04L69/322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 H04L69/325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in the network layer [OSI layer 3], e.g. X.25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5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in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low power modes or reduced link r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网元,包括第一网络块(1)和第二网络块(2),所述第一网络块和第二网络块通过提供特定数据速率的链路(3)连接,其中第一网络块包括至少一个数据源(11-1到11-n)以及与该数据源相关联的至少一个数据速率限制装置(12-1到12-n),第二网络块包括与该数据源相关联的至少一个数据处理装置(22-1到22-n),以及数据流信息获取装置(23-1到23-n),用于获取有关数据处理装置所处理的数据的数据速率的数据流信息,其中第一网络块的数据速率限制装置能够根据数据流信息,改变从数据源发送的数据的数据速率。本发明还提出了相应的方法。

Description

复用链路的反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控制从第一网络块到第二网络块的数据流的方法,以及包括该第一网络块和第二网络块的相应网元,所述第一网络块和第二网络块通过提供特定数据速率的链路连接。
背景技术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数据源和数据链路之间通过复用传输接口进行数据转发的设备或网络体系结构。用于数据源和数据链路之间的连接的传输接口具有多种类型(可以作为物理上不同的模块来实现)。一些接口提供了流控制机制,另一些则没有。本发明涉及后一种类型,旨在解决缺失流控制的问题。
下面,参看图1描述所考虑的体系结构。该体系结构可以是,例如IP(互联网协议)路由器或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交换路由器的一部分。该体系结构包括两个功能块:首先,第三层块(L3块)。该块包含若干数据分组源(这些可以是例如IP分组的DiffServ(区别服务)调度器)。其次,第二层块(L2块),它包含若干处理块,从L3块接收分组并将分组转发给朝向公网的网络接口,这些数据分组最终在所述公网上传输。L2块完成PPP/HDLC(点到点协议/高层数据链路控制)封装和处理。L3块的每个源只传输给L2块中的一个PPP/HDLC发射机和一个网络接口。
L3块和L2块通过以太网接口互连。为了区分来自不同L3源的数据分组,基于VLAN以太网头部进行逻辑复用。以太网接口的吞吐量远大于网络接口的累积吞吐量。为此,每个L3数据源之后都有一个速率限制器。该速率限制器限制每个时间单元传输的字节量,使得从L3源到相关联的PPP/HDLC块的数据速率不会超过网络接口的最大吞吐量。限制数据速率的最基本的形式就是,例如在后续分组之间插入时间间隔。
这种情况下,只有发送方向(TX)(从数据源到网络接口)是相关的。接收方向不存在本发明要解决的下述问题。
L2中PPP/HDLC处理(发送方向)在数据分组的净荷(比特/字节填充)中加入比特或字节(取决于工作模式)。所加入的比特或字节的数量取决于净荷的比特模式,如果不检查每个分组的净荷,就无法预测。L3块观察到网络接口上传输的有效数据量在增加,或者换句话说,网络接口的有效可用吞吐量在减少。
问题在于,有效吞吐量的这种减少是L3源块所无法预测的(除非它们检查每个分组的净荷,而这需要相当量的工作)。也就是说,网络接口的传输需要无法预测的或多或少的时间。如果速率限制器只考虑初始净荷的字节量,网络接口就会被过量预定,在L2块中就会出现分组丢失。如果速率限制器通过将数据速率设置成远低于标准的网络接口吞吐量来试图考虑PPP/HDLC比特/字节填充,则会浪费容量。
先前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通过限制L3块中的数据速率,使其值足够低,使得即使L2块中的比特/字节填充出现了最坏的情况,也不会超过网络接口的发送容量。其结果是网络接口的发送容量没有被有效利用。
需要注意,该问题不仅存在于上述L3/L2体系结构,而且也会出现在设备X通过复用(共享)接口提供数据给设备Y的其他结构中。设备Y以无法准确预测的速度进一步处理该数据(例如,通过网络接口或类似接口对其进行传输)。两个设备之间的链路能够支持的数据速率高于设备Y进一步处理该数据的速率。设备X包括单独速率限制器(也称为速率整形器),用作设备Y的各个处理块,从而限制传输的数据量,因此不会超过后续接口的可用传输容量。因为设备Y中接口的可用传输容量变化无法预测(源自例如填充操作),以及加入来自设备Y的待传输数据的可变头部信息,与可用容量相比,可达到的吞吐量较低,因为在属于设备Y的接口的设备X中,速率整形器必须为那些不可测容量变化保留一些冗余(一般为可用传输容量的10%)。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消除上述缺陷,从而可以充分利用最大的可能数据速率。
该目的通过包含第一网络块和第二网络块的一种网元来实现,所述第一网络块和第二网络块通过提供特定数据速率的链路连接,其中第一网络块包括至少一个数据源以及与该数据源相关联的至少一个数据速率限制装置,该第二网络块包括与该数据源相关联的至少一个数据处理装置,以及数据流信息获取装置,用于获取有关数据处理装置所处理的数据的数据速率的数据流信息,其中第一网络块的数据速率限制装置能够根据该数据流信息,改变从数据源发送的数据的数据速率。
还可以的是,上述目的通过一种用于控制从第一网络块到第二网络块的数据流的方法来实现,所述第一网络块和第二网络块通过提供特定数据速率的链路连接,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该链路从第一网络块发送从第一网络块的数据源接收到的数据到第二网络块,在第二网络块中处理通过该链路接收到的数据,获取有关数据处理装置所处理的数据的数据速率的数据流信息,以及根据该数据流信息,改变从第一网络块的数据源发送给数据链路的数据的数据速率。
此外,上述目的通过一种网络块来实现,所述网络块包括至少一个数据源,与该数据源相关联的至少一个数据速率限制装置,以及一个数据发送装置,其中数据速率限制装置能够根据数据流信息,改变从数据源发送的数据的数据速率。
另一种可能是,上述目的通过一种网络块来实现,所述网络块包括一个数据接收装置,与数据相关联的至少一个数据处理装置,以及数据流信息获取装置,用于获取有关数据处理装置所处理的数据的数据速率的数据流信息,其中数据流信息获取装置能够为改变数据速率提供数据流信息。
因此,根据本发明,第二网络块/网元中采用的数据速率信息(下面也称为反压信息)被提供给第一网络块/网元中的速率限制器,使得数据速率根据反压信息而变化。
这样,可以充分利用第二网络块/网元中通过决定数据速率的装置可实现的最大数据速率。例如,如果第二网络块提供了网络接口并且数据处理装置为其准备数据,那么可以利用的最大接口容量就可以达到100%,而不会出现分组丢失。
此外,根据本发明,只是对数据速率进行了调整。也就是说,根据反压信息,增减数据速率,但不会将其设置成0。因此,流量不会被中止。也就是说,根据本发明,可以进行顺畅的通信。
需要注意,术语“网元”或“网络块”是指网络中任何类型的“模块”、“单元”、“系统的功能块”。
可以提供多个数据流,每个数据流可以与第一网络块中的一个数据源和一个数据速率限制装置相关联,以及与第二网络块中的一个数据处理装置,一个数据流信息获取装置和一个网络接口相关联。
该链路可以是复用链路,并且多个数据流通过第一网络块和第二网络块之间的复用链路进行传送。该复用链路可以是以太网链路,并且应用于该以太网链路的复用技术可以是虚拟局域网(VLAN)以太网。
为了获取数据流信息,可以采用缓冲装置和缓冲器水平检测装置,其中数据流信息包括有关缓冲器填充水平的信息。
对于缓冲器填充水平,可以提供至少第一阈值,并且该数据流信息获取装置可以在数据流信息中包括该阈值是否被超过的信息。第一阈值是否被超过的信息可以包含在数据流消息中,并且该数据流消息只有在第一阈值被超过的时候才可以发送。在第一阈值被超过了的情况下,可以降低该数据速率。
对于缓冲器填充水平,可以提供第二阈值,其中数据流信息获取装置可以在数据流信息中包括缓冲器填充水平是否已低于第二阈值的信息。上述第一和第二阈值可以同时应用,其中第二阈值低于第一阈值。
在数据速率跌至低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可以增加数据速率。
缓冲器填充水平是否跌至低于第二阈值的信息可以包含在数据流消息中,该数据流消息只有在缓冲器填充水平跌至低于第二阈值时才被发送。
附图说明
本发明结合附图描述,附图只示出了TX方向,其中:
图1显示了包括L3块、L2块和它们之间以多路复用方式使用的以太网接口的体系结构;
图2的框图说明了根据本发明一种优选实施例的结构;
图3说明了根据一种优选实施例的L2块的详图;以及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种优选实施例,对应于反压信息来控制速率限制器的过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发明。
下面参看图2,描述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网元的一般结构。
网元包括作为第一网络块1的一个例子的L3块,以及作为第二网络块2的一个例子的L2块。这两个块通过数据链路3连接。这种数据链路的一个例子是以太网接口。需要注意,该链路提供的特定数据速率大于L2块上接口的累积数据速率。该L2块包括数据源(例如分组源)11-1到11-n,以及数据速率限制装置12-1到12-n。每个数据速率限制装置都与特定数据源相关联(例如11-1到12-1,如图所示)。需要注意,必须提供数据源和数据速率限制装置中的至少一个。发送装置13通过接口3发送数据。
L2块2包括接收装置21,该接收装置21从接口3接收数据。提供了数据处理装置22-1到22-n(对应于L3块1中数据源11-1到11-n)。此外,提供的缓冲器23-1到23-n的每一个都包含缓冲器填充水平检测装置。缓冲器23-1到23-n分别连接到网络接口24-1到24-n。
需要注意,一个分组源、一个速率限制器、一个数据处理装置、一个缓冲器和一个接口分别彼此相关联,从而引导一个数据流。例如,第一数据流通过分组源11-1、速率限制器12-1、缓冲器23-1和接口24-1来引导。本例中的接口3是例如前面提到的以太网接口,并且L3块的发送装置13进行数据流的多路复用,而L2块的接收装置21进行数据流的去复用。
与每个缓冲器23-1到23-n相关联的缓冲器填充水平检测器是数据流信息获取装置的例子,它们获取有关数据处理装置的数据速率的数据流信息,例如接口可以实际开发的数据速率。该信息被提供给L3块的相应速率限制器,其中速率限制器根据数据流信息改变数据速率。
速率限制器通过例如在后续分组中插入时间间隔,改变数据速率。也就是说,为了降低数据速率,速率限制器延长后续分组之间的间隔,而为了增加数据速率,缩短后续分组之间的间隔。
下面结合图3,更为详细地描述根据上述实施例的一般接口和操作,图3给出了L2块的更为详细的结构,其中说明了PPP/HDLC处理块、FIFO缓冲器和相关的阈值。
为了简化描述,描述只有一个分组源/速率限制器/网络接口的机制。所有其它接口都以同一机制的更多实现来起作用。如图3所示,L2块还包括每个数据流的PPP/HDLC处理块。图2中的缓冲器23-1到23-n在本例中是FIFO(先进先出)缓冲器。为这些FIFO定义了两个阈值th1和th2,这两个阈值由缓冲器填充水平检测器监控。
L3速率限制器(也就是12-1到12-n)以两个不同的速率工作:一个是网络接口的标称速率(考虑了PPP/HDLC封装的可预测部分,它是附加头部)。以这种速率工作确保了如果没有比特/字节填充(因为净荷模式,可能不需要填充),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接口容量。如果因为净荷模式有比特/字节填充,则FIFO缓冲器缓慢填充。当超过第一阈值th1时,向L3块发送一个信息,相应的速率限制器开始以一个远低于标称网络接口容量的速率功率。该速率根据以下标准选择,即即使在最大比特/字节填充时,FIFO缓冲器的填充水平也不会增加,也就是说,在不是最坏的情况下,填充水平降低。当填充水平跌至低于小于第一阈值th1的第二阈值th2时,再次通知L3块,速率限制器的速率再次被设置成网络接口的标称值(FIFO缓冲器的填充程度开始上升,如此类推)。
FIFO缓冲器和阈值在图3中示出。本例中FIFO1的填充程度介于th2和th1之间。这意味着相应速率限制器的速率不需要改变(它或者是更高速率,增加填充水平;或者是更低俗率,降低填充水平)。FIFO2填充程度低于th2。这意味着速率限制器的速率应当改变为更高速率。FIFO3填充程度高于th1。这意味着速率限制器的速率必须改变为更低速率,才能降低填充水平。
FIFO缓冲器填充水平的信息在特殊消息(反压消息)中从L2块传送给L3块。这些消息有别于通常的净荷分组之处在于,VLAN(虚拟局域网)以太网头部中VLAN标签的专用值,或者采用标准的以太网头部(Ethertype字段可能具有一个私有值)。
反压消息可以只包含一个网络接口的填充水平信息,它们也可以包含L2块中所有网络接口的填充水平信息。传送给L3块的信息可以是“超过th1”的类型(这种情况下,L2块比较实际填充水平和阈值),或者它以字节数的形式给出实际填充水平(这种情况下,L3块比较实际填充水平和阈值)。
下面参看图4的流程图总结该机制。图4的流程被恒定执行。这由图4的循环说明。为了简化描述和说明,该过程仅针对一个数据流进行描述。
具体来说,在步骤S1中检查缓冲器填充是否超过了上述第一阈值th1,或者跌至低于第二阈值th2。如果缓冲器填充水平没有超过上述第一阈值th1或者低于第二阈值th2,也就是在范围内,那么重复步骤Si。但如果缓冲器填充水平超过了上述第一阈值th1,或者低于第二阈值th2,处理进行到步骤S2,其中生成反压消息,它包含数据速率应当改变的信息。该反压消息在步骤S3中转发给L3块,更具体地说,转发给速率限制器。在步骤S4中,根据上述反压消息中包含的反压信息控制L3块中的速率限制器。
需要注意,步骤S1的处理仅仅是说明性的。作为替换方案,不监控超过阈值或者跌至低于该阈值,也可以连续监控缓冲器填充水平,例如缓冲器填充水平是否在第一阈值th1和第二阈值th2之间的某个范围。
因此,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机制,为通过一个多路复用(以太网)链路传送的独立数据流实现流控制而提供反压信息,从而克服了本发明的根据问题。特别地,单独的流控制(反压)机制用于多路复用链路中的各个单独的数据流。此外,各速率限制器(也称为速率整形器)的传输数据速率固定在两个可配置速率之间。较低的速率导致接收器缓冲器的填充程度降低,较高的速率导致接收器缓冲器的填充程度升高。也就是说,各L3速率限制器的速率可以根据L2 FIFO缓冲器的填充程度,以及相关阈值状态进行动态调整(固定在高速率和低速率之间)。该信息通过专用带内消息传送给L3速率限制器。结果是优化利用了网络接口的可用容量,而不会丢失分组。本发明支持最优传输容量使用,因为不需要预留例如填充操作所需的额外容量。
与其它已知反压/流控制方案相比,不停止传输。这改进了时延变化和抖动行为。
在逻辑多路复用情况下,采用标准以太网流控制不可能实现无分组损失的100%容量利用的优点。这使得网元体系结构设计的自由度更大,以及使用不同功能块之间的低成本、标准化的以太网接口的自由度更大。
需要注意,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这些实施例应当看作是说明性而不是限制性的。因此,实施例可以有许多变化。
例如,以上实施例面向L3/L2结构。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种体系结构,而是可以应用到凡是第一网络块以大于第二网络块能够处理的数据速率提供数据给第二网络块的任何情况。尤其是,本发明不受限于第二网络块的网络接口,而是可以采用其它数据处理装置。
尤其是,上述两个网络块可以是网络中的不同网元。也就是说,这种情况下,本发明面向包含通过链路相连的两个网元的网络系统,其中两个网元相互独立。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应用了两个阈值th1和th2。但是,也可以只应用一个阈值。也就是说,如果只使用一个上阈值th1,每当缓冲器填充水平超过该阈值时,速率限制器就降低数据速率,当缓冲器填充水平不再超过该阈值时,速率限制器恢复将数据速率限制在标称速率。这会导致更高频率的反压消息,以及数据速率的更频繁变化,另一方面,因为只需要监控一个阈值,可以简化缓冲器的结构。
此外,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两个网络块之间的多路复用以太网,而是可以采用任何适当的链路机制。
此外,本发明并不受限于上述VLAN结构。
数据处理并不受限于PPP/HDLC处理,而是可以应用符合下述情况的任何类型的“数据处理”,即数据源无法预测数据处理之后的数据量,但是该数量可以变化的数据处理。

Claims (46)

1.一种网元,包括:
第一网络块(1)和第二网络块(2),所述第一网络块和第二网络块通过提供特定数据速率的链路(3)连接,其中:
第一网络块包括至少一个数据源(11-1到11-n)以及与该数据源相关联的至少一个数据速率限制装置(12-1到12-n),
第二网络块包括与该数据源相关联的至少一个数据处理装置(22-1到22-n),以及数据流信息获取装置(23-1到23-n),用于获取有关数据处理装置所处理的数据的数据速率的数据流信息,
其中第一网络块的数据速率限制装置能够根据该数据流信息,改变从该数据源发送的数据的数据速率。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网元,其中数据处理装置(22-1到22-n)能够为与数据源(11-1到11-n)相关联的网络接口(24-1到24-n)准备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的网元,其中提供多个数据流,每个数据流与第一网络块中的一个数据源和一个数据速率限制装置相关联,以及与第二网络块中的一个数据处理装置、一个数据流信息获取装置和一个网络接口相关联。
4.根据权利要求3的网元,其中链路(3)是多路复用链路,并且该多个数据流通过第一网络块和第二网络块之间的多路复用链路传送。
5.根据权利要求4的网元,其中该多路复用链路是以太网链路。
6.根据权利要求5的网元,其中应用于该以太网链路的多路复用技术是虚拟局域网(VLAN)以太网。
7.根据权利要求1的网元,其中数据流信息获取装置包括缓冲装置和缓冲器水平检测装置,其中数据流信息包括有关缓冲器填充水平的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的网元,其中对于缓冲器填充水平,至少提供第一阈值(th1),并且该数据流信息获取装置可以在数据流信息中包括第一阈值是否被超过的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8的网元,其中第一阈值是否被超过的信息包含在该数据流消息中,并且该数据流消息只有在第一阈值被超过的时候才可以由该数据流信息获取装置发送。
10.根据权利要求8的网元,其中在第一阈值被超过了的情况下,数据速率限制装置会降低该数据速率。
11.根据权利要求7的网元,其中对于缓冲器填充水平,提供第二阈值(th2),其中数据流信息获取装置可以在数据流信息中包括缓冲器填充水平是否已跌至低于该第二阈值的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8或11的网元,其中对于缓冲器填充水平,提供第二阈值(th2),该第二阈值低于该第一阈值,其中数据流信息获取装置可以在数据流信息中包括缓冲器填充水平是否已跌至低于第二阈值的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的网元,其中数据流信息获取装置可以在数据流消息中包含缓冲器填充水平是否跌至低于第二阈值的信息,并且只有在缓冲器填充水平跌至低于该第二阈值时才发送该数据流消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的网元,其中在数据速率跌至低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该数据速率限制装置增加数据速率。
15.一种网络块,包括至少一个数据源(11-1到11-n)、与该数据源相关联的至少一个数据速率限制装置(12-1到12-n)以及一个数据发送装置(13),
其中该数据速率限制装置能够根据数据流信息,改变从数据源发送的数据的数据速率。
16.根据权利要求15的网元,其中提供多个数据流,并且每个数据流与一个数据源和一个数据速率限制装置相关联。
17.根据权利要求16的网元,其中数据发送装置提供一个多路复用链路(3),并且多个数据流通过该多路复用链路传送。
18.一种网络块,包括一个数据接收装置(21),用于处理所接收的数据的至少一个数据处理装置(22-1到22-n),以及用于获取有关数据速率的数据流信息的数据流信息获取装置(23-1到23-n),其中该数据流信息获取装置能够为改变数据速率提供数据流信息。
19.根据权利要求18的网络块,其中数据处理装置(22-1到22-n)能够为与数据接收装置相关联的网络接口(24-1到24-n)准备数据。
20.根据权利要求18的网络块,其中提供多个数据流,每个数据流与一个数据处理装置、一个数据流信息获取装置和一个网络接口相关联。
21.根据权利要求20的网络块,其中数据接收装置连接到一个多路复用链路,并且通过该一个多路复用链路接收多个数据流。
22.根据权利要求18的网络块,其中数据流信息获取装置包括缓冲装置和缓冲器水平检测装置,其中数据流信息包括有关缓冲器填充水平的信息。
23.根据权利要求22的网络块,其中对于缓冲器填充水平,至少提供第一阈值(th1),并且该数据流信息获取装置可以在数据流信息中包括第一阈值是否被超过的信息。
24.根据权利要求23的网络块,其中第一阈值是否被超过的信息包含在数据流消息中,并且该数据流信息获取装置只有在第一阈值被超过的时候才发送数据流消息。
25.根据权利要求22的网络块,其中对于缓冲器填充水平,提供第二阈值(th2),其中数据流信息获取装置可以在数据流信息中包括缓冲器填充水平是否已跌至低于该第二阈值的信息。
26.根据权利要求24的网络块,其中对于缓冲器填充水平,提供第二阈值(th2),该第二阈值低于该第一阈值,其中数据流信息获取装置可以在数据流信息中包括缓冲器填充水平是否跌至低于第二阈值的信息。
27.根据权利要求25或26的网络块,其中在数据流消息中包含缓冲器填充水平是否跌至低于该第二阈值的信息,并且该数据流信息获取装置只有在缓冲器填充水平跌至低于该第二阈值时才发送该数据流消息。
28.一种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5的网络块和根据权利要求18的网络块的网络系统,其中网络块通过多路复用链路连接。
29.一种用于控制从第一网络块到第二网络块的数据流的方法,所述第一网络块和第二网络块通过提供特定数据速率的链路连接,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该链路从第一网络块发送从第一网络块的数据源接收的数据到第二网络块;
在第二网络块中处理通过该链路接收到的数据,
获取(S1-3)有关所处理数据的数据速率的数据流信息;以及
根据数据流信息,改变(S4)从第一网络块的数据源发送至数据链路的数据的数据速率。
30.根据权利要求29的方法,其中在数据处理步骤中,为网络接口准备数据。
31.根据权利要求29的方法,其中提供多个数据流,每个数据流与一个数据源相关联,并且为每个数据流分别执行数据速率限制步骤、数据处理步骤和数据流信息获取步骤。
32.根据权利要求31的方法,其中多个数据流通过第一网络块和第二网络块之间的多路复用链路传送。
33.根据权利要求32的方法,其中该多路复用链路是以太网链路。
34.根据权利要求33的方法,其中应用于以太网链路的多路复用技术是虚拟局域网(VLAN)以太网。
35.根据权利要求29的方法,其中在数据流信息获取步骤中,采用了缓冲装置,并且数据流信息获取步骤进一步包括下面步骤:
检测缓冲器水平,其中数据流信息是有关缓冲器填充水平的信息。
36.根据权利要求35的方法,其中对于缓冲器填充水平,至少提供第一阈值(th1),该数据流信息包括该第一阈值是否被超过的信息。
37.根据权利要求36的方法,其中数据流信息获取步骤进一步包括下面步骤,在数据流消息中包含第一阈值是否被超过的信息,并且只有在该阈值被超过的时候才发送该数据流消息。
38.根据权利要求36和37的方法,其中在数据速率限制步骤中,当第一阈值被超过时,会降低该数据速率。
39.根据权利要求35的方法,其中对于缓冲器填充水平,提供第二阈值(th2),其中数据流信息包含缓冲器填充水平是否已跌至低于第二阈值的信息。
40.根据权利要求36和39的方法,其中对于缓冲器填充水平,提供第二阈值(th2),该第二阈值低于该第一阈值,其中数据流信息包含缓冲器填充水平是否已跌至低于第二阈值的信息。
41.根据权利要求39或40的方法,其中在数据速率限制步骤中,当数据速率跌至低于第二阈值时,会增加数据速率。
42.根据权利要求39或40的方法,其中在数据流消息中包含缓冲器填充水平是否跌至低于第二阈值的信息,并且该数据流信息获取装置只有在缓冲器填充水平跌至低于第二阈值时才发送该数据流消息。
43.一种网元,包括:
第一网络块(1)和第二网络块(2),所述第一网络块和第二网络块通过提供特定数据速率的多路复用链路(3)连接,其中
第一网络块包括多个数据源(11-1到11-n)以及多个数据速率限制装置(12-1到12-n),每个数据速率限制装置与一个数据源相关联;
第二网络块包括多个数据处理装置(22-1到22-n),以及数据流信息获取装置(23-1到23-n),该数据流信息获取装置(23-1到23-n)用于获取有关多个数据处理装置所处理的数据的数据速率的数据流信息;
其中提供多个数据流,每个数据流与第一网络块的一个数据源和一个数据速率限制装置相关联,以及与第二网络块的一个数据处理装置、一个数据流信息获取装置和一个网络接口相关联,并且该多个数据流通过第一网络块和第二网络块之间的多路复用链路传送,并且
其中该第一网络块的数据速率限制装置能够根据数据流信息,改变从每个数据源发送的数据的数据速率。
44.根据权利要求43的网元,其中该数据处理装置能够为网络接口准备数据。
45.一种用于控制从第一网络块到第二网络块的数据流的方法,所述第一网络块和第二网络块通过提供特定数据速率的多路复用链路连接,对该多个数据流而言,每个数据流与一个数据源相关联,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针对各个数据流,通过该多路复用链路从第一网络块发送从第一网络块的数据源接收到的数据到第二网络块;
针对各个数据流,在第二网络块中处理通过该多路复用链路接收到的数据;
针对各个数据流,获取有关所处理数据的数据速率的数据流信息,以及
根据数据流信息,单独为各个数据流改变从第一网络块的数据源发送到数据链路的数据的数据速率。
46.根据权利要求45的方法,其中在数据处理步骤中,为网络接口准备数据,其中为每个流提供一个网络接口。
CNA2005800183815A 2004-06-07 2005-06-03 复用链路的反压方法 Pending CN196554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04013408 2004-06-07
EP04013408.2 2004-06-07
US10/941,988 2004-09-16
US10/941,988 US20060007856A1 (en) 2004-06-07 2004-09-16 Backpressure method on multiplexed links
PCT/IB2005/001564 WO2006000854A1 (en) 2004-06-07 2005-06-03 Backpressure method on multiplexed link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65544A true CN1965544A (zh) 2007-05-16

Family

ID=355412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5800183815A Pending CN1965544A (zh) 2004-06-07 2005-06-03 复用链路的反压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60007856A1 (zh)
EP (1) EP1754346A1 (zh)
JP (1) JP2008502192A (zh)
CN (1) CN1965544A (zh)
WO (1) WO200600085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75558A (zh) * 2009-11-25 2011-05-25 美国博通公司 物理层设备及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49452B2 (en) * 2005-04-07 2015-02-03 Opanga Network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gressive download with minimal play latency
US8909807B2 (en) * 2005-04-07 2014-12-09 Opanga Network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gressive download using surplus network capacity
US8174980B2 (en) * 2008-03-28 2012-05-08 Extreme Networks, Inc.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for dynamically rate limiting slowpath processing of exception packets
WO2009144797A1 (ja) * 2008-05-29 2009-12-03 富士通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9503327B2 (en) 2012-07-24 2016-11-22 Nec Corporation Filtering setting support device, filtering setting support method, and medium
CN103763204B (zh) * 2013-12-31 2017-03-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流量控制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9415179T2 (de) * 1994-09-17 1999-07-22 Ibm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regelung des datenstroms in einem zellbasierten kommunikationsnetz
US6970424B2 (en) * 1998-11-10 2005-11-29 Extreme Networks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minimize congestion in a packet switched network
US7027457B1 (en) * 1999-12-03 2006-04-11 Agere System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differentiated Quality-of-Service guarantees in scalable packet switches
US20020009060A1 (en) * 2000-05-05 2002-01-24 Todd Gross Satellite transceiver card for bandwidth on demand applications
US6721797B1 (en) * 2000-05-16 2004-04-13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Partial back pressure (PBP) transmission technique for ATM-PON using rate controllers to reduce a maximum output rate from a peak rate to a controlled rate
US6715007B1 (en) * 2000-07-13 2004-03-30 General Dynamics Decision Systems, Inc. Method of regulating a flow of data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US7023857B1 (en) * 2000-09-12 2006-04-04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feedback control in a multi-stage switching system
US6973032B1 (en) * 2000-12-04 2005-12-06 Cisco Technology, Inc. Selective backpressure control for multistage switches
US7269139B1 (en) * 2001-06-27 2007-09-11 Cisco Technology,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n adaptive rate control mechanism reactive to flow control messages in a packet switching system
KR100429897B1 (ko) * 2001-12-13 2004-05-03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공유 버퍼형 스위치의 적응 버퍼 배분 방법 및 이에사용되는 스위치
US7483432B2 (en) * 2002-09-23 2009-01-27 Alcatel Lucent Usa Inc. Packet transport arrangement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multiplexed channelized packet signals
US7542425B2 (en) * 2003-05-21 2009-06-02 Agere Systems Inc. Traffic management using in-band flow control and multiple-rate traffic shaping
US7342881B2 (en) * 2003-06-20 2008-03-11 Alcatel Backpressure history mechanism in flow control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75558A (zh) * 2009-11-25 2011-05-25 美国博通公司 物理层设备及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6000854A1 (en) 2006-01-05
JP2008502192A (ja) 2008-01-24
EP1754346A1 (en) 2007-02-21
US20060007856A1 (en) 2006-0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712041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mproved fibre channel oversubscription over transport
US20210243668A1 (en) Radio Link Aggregation
CN1965544A (zh) 复用链路的反压方法
US4769811A (en) Packet switching system arranged for congestion control
US7542425B2 (en) Traffic management using in-band flow control and multiple-rate traffic shaping
US4769810A (en) Packet switching system arranged for congestion control through bandwidth management
EP1351460A2 (en) Flow control and quality of service provision for ethernet networks
EP1983668A2 (en) Adaptive coding and modulation for synchronous connections
CN101005327B (zh) 传送网承载以太网动态链路容量和流量的调控装置及方法
JP2008507236A5 (zh)
CN101536413A (zh) 队列感知的流控制
EP1568173B1 (en) Flow control method of man transmission device
CA2414144C (en) Selectively rerouting packet data in a wireless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 system
JP3908483B2 (ja) 通信装置
CN101610191A (zh) 多模式以太网收发信机
KR20130099201A (ko) 다채널 패킷 송신을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1322359A (zh) 聚合链路
JP4000329B2 (ja) Sdh伝送装置及び信号送信方法
US20050141551A1 (en) Common LAN architecture and flow control relay
US7212494B1 (en) In-band must-serve indication from scheduler to switch fabric
Hashmi Congestion Avoidance in IP Based CDMA Radio Access Network
WO2006043264A1 (en) Flow control for transmission of data packets via a combined communication lin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NOKIA SIEMENS NETWORKS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NOKIA NETWORKS OY

Effective date: 20080328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80328

Address after: Espoo, Finland

Applicant after: Nokia Corp.

Address before: Espoo, Finland

Applicant before: Nokia Oyj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7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