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60199B - 多天线传输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多天线传输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60199B
CN1960199B CN2005101188146A CN200510118814A CN1960199B CN 1960199 B CN1960199 B CN 1960199B CN 2005101188146 A CN2005101188146 A CN 2005101188146A CN 200510118814 A CN200510118814 A CN 200510118814A CN 1960199 B CN1960199 B CN 19601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flow
antenna
cqi
data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51011881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60199A (zh
Inventor
索士强
王可
王映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omi Inc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Ultimate Power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Ultimate Power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Ultimate Power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51011881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960199B/zh
Publication of CN19601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601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9601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601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一种多天线传输方法,包括:(1)预先设定每一传输数据流数目对应的数据流速率门限值Xi,并且Xi-1<Xi,其中,i的取值范围为[1,Q],X0=0,Q为多天线系统支持的流数目的最大个数;(2)接收端先计算每一个接收到的数据流对应的信道质量指示CQI,再计算所有CQI对应的传输块大小之和Y,随后将Y与步骤(1)的门限值Xi进行比较,获得Y落在范围(Xa-1,Xa]内的数据流速率门限值Xa对应的流数目b,其中Xa-1,Xa为步骤(1)其中一数据流速率门限值;(3)若发送端接收到接收端反馈的b值与前一次数据流传输的数目不相同,则将发送端的天线分为b组,每一个数据流通过相应的组内天线单元进行发送。计算Y和确定本次发送流数目b也可以由发送端计算。本发明可以根据信道的条件自适应的改变发送流数目,提高资源利用率,并且每组中天线加权会提供一定的性能增益。

Description

多天线传输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适应改变传输数据流数目的多天线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MIMO(多输入多输出)技术的发展,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可以利用多个发射天线、多个接收天线进行高速数据的传输,并成为未来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的一种趋势。该技术适用于多散射体的无线环境,使得来自每个发射天线的信号在每个接收天线中是高度不相关的,并在接收端利用这种不相关性对多个天线发射的数据进行区分和检测。比如,将MIMO技术和智能天线技术相结合进行数据流传输,来提高数据传输的速率和进行性能增益。
请参阅图1,其为一MIMO系统的示意图。发送端具有M个发射天线,接收端具有P个接收天线。每一单一的数据流被多路分解为M个子数据流,每一个子数据流进行编码后传送至各自对应的发射机进行发送。M个发射机工作在同一频段内,发射机之间采用同步定时发送。系统采用突发结构进行发送,并且空间信道在每个突发结构持续的时间内保持不变,在不同的突发结构之间改变。接收端使用P个接收机,并且使P个接收机工作在同一个频段内。每个接收机接收来自所有M个发射天线的信号,并利用V-BLAST检测器进行线性变换和干扰消除,以检测出所有的子数据流,进而获得发送前的数据流。
在移动台与基站利用MIMO技术进行数据传输时,每一数据流所经历的信道状况由于移动台的移动等原因会发生改变,若还是采用固定传输速率进行移动台与基站之间的数据传输,则影响传输质量。比如,若系统采用适用信道状况差的较小的固定传输速率,则在信道条件好的情况下影响数据传输的速率;若系统采用信道状况好的较大的固定传输速率,则在信道条件差的情况下影响接收数据的准确率。
为此,目前利用自适应调制与编码(AMC)技术来改变每个数据流传输速率的技术已被提出,称为每流数据速率控制(PSRC)。该技术可以使得每个数据流的传输数据速率在每次数据流发送时根据其经历的信道状况自适应的改变,从而改善传输质量。该方法具体为:
首先,接收端每接收到一数据流后根据接收到的数据质量,给出传输数据流的该信道的质量指示(CQI),并将每一信道的CQI反馈至发送端。比如,接收端先估计出该信道每一接收到的符号的平均信噪比(SNR),再查找预先设定的SNR与CQI的对应关系表,获得该SNR对应的CQI值,即为本信道当前的质量指示值CQI;
然后,发送端接收端反馈的所有CQI,再根据每一CQI查找预先设定的CQI与传输块大小的映射表,找到该CQI对应的传输块大小、调制方式和编码速率,将它们作为该信道下一次进行数据流传输的编码方式、调制方式和编码速率。表1给出了一个简单的表明CQI与传输块大小、调制方式、编码速率的对应表格。
表1
  CQI   传输块大小   调制方式   编码速率
  0   0   -   -
  1   100   QPSK   1/2
  2   200   16QAM   1/2
  3   300   16QAM   3/4
  ...   ...   ...   ...
比如,接收端接收到第I信道的CQI为“2”,则查找表1,获得CQI为“2”对应的传输块大小为100,调制方式为QPSK,编码速率为1/2,接收端据此进行第I信道的下一次数据流的编码和调制。
上述自适应改变数据速率的多天线传输方法,能够根据前一次数据流传输所获得的信道状况自适应改变下一次数据流的传输速率,进而改善传输质量。基站能够根据用户终端所支持的通信能力(如用户终端仅具有单天线传输数据的通信能力或用户终端具有多天线传输数据的能力)选择和该用户终端进行数据通信时的传输模式,如采用单天线通信模式、空间复用通信方式和空间分集通信方式或其它模式。基站与支持多天线传输的同一用户终端进行数据传输时,虽然能自适应利用调制与编码技术改变每个数据流传输速率,但是,通常预先设定数据流的数目。也就是说,整个传输过程中虽能改变数据流的传输速率,但是数据流的数目是固定的,这就可能存在以下问题:
系统在确定数据流数目时,考虑到信道衰落等原因可能会空闲出若干天线,在整个数据传输过程该些天线处于空闲状况,造成资源浪费。若系统使用所有天线,则有可能会由于信道衰落而造成数据传输不准确,若将空闲出来的天线资源进行冗余传输,还能提供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另外,在现有的自适应改变数据速率的方法中,当某一数据流经历的信道及其恶劣时,该数据流为空(即不进行发送),如表1第一行所示的情况下,在发射端有很多天线或天线组空闲出来不进行数据的发送,同样也造成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更为灵活多天线传输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只能改变传输数据速率,不能改变天线分组情况,浪费天线资源造成资源浪费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天线传输方法,包括:(1)预先设定每一传输数据流数目对应的数据流速率门限值Xi,并且Xi-1<Xi,其中,i的取值范围为[1,Q],X0=0,Q为多天线系统支持的流数目的最大个数;(2)接收端先计算每一个接收到的数据流对应的信道质量指示CQI,再计算所有CQI对应的传输块大小之和Y,随后将Y与步骤(1)的门限值Xi进行比较,获得Y落在范围(Xa-1,Xa]内的数据流速率门限值Xa对应的流数目b,其中Xa-1,Xa为步骤(1)其中一数据流速率门限值;(3)若发送端接收到接收端反馈的b值与前一次数据流传输的数目不相同,则将发送端的天线分为b组,每一个数据流通过相应的组内天线单元进行发送。
步骤(3)还包括:计算b组天线将要传输的每一数据流的CQI值后,根据CQI值确定本次数据流传输的速率。计算b组天线将要传输的每一数据流的CQI值具体为:先将步骤(2)计算的Y值平均到b个数据流上获得每个数据流上平均的传输块大小,然后根据每个数据流上平均的传输块大小计算出对应的CQI值,或者若本次数据流的分组数是前一数据流的分组数的倍数或分数时,前一数据流传输的CQI按照倍数进行合并或按照分数进行拆分得到本次传输的每一数据流的CQI。
将天线分为b组包括:将发送天线按照位置顺序从1依次编号到M,M为发送天线数目;按照编号将天线分为b组,[1,P1]、[P1+1,P2]...[Pb+1,M],或若本次数据流的分组数是前一数据流的分组数的倍数或分数时,前一数据流的分组数按照倍数进行合并或按照分数进行拆分得到本次数据流的分组数。步骤(3)还包括:每一数据流通过加权的方法在对应的组内天线单元上进行发送。每一数据流通过使用波束赋形进行加权的方法在对应的组内天线单元上进行发送。
步骤(2)还包括:接收端判断b值与前一次接收的流数目是否相同,若相同,则接收端直接将每一数据流的CQI值反馈至发送端,否则,将b值做为下一次数据传输的流数目反馈至发送端,或者接收端直接将b值和每一数据流的CQI值反馈至发送端。
步骤(3)还包括:若发送端接收到的b值和前一次发送的流数目相同或未接收到b值,则发送端根据接收端反馈的每一数据流的CQI值来确定下一次数据流传输的传输块大小、调制方式和编码速率。
所述多天线为间距为0.4波长~0.8波长的多根天线。所述多天线为间距0.5波长的多根天线。
本发明公开了另一种多天线传输方法,包括:(1)预先设定每一传输数据流数目对应的数据流速率门限值Xi,并且Xi-1<Xi,其中,i的取值范围为[1,Q],X0=0,Q为多天线系统支持的流数目的最大个数;(2)接收端计算每一个接收到的数据流对应的信道质量指示CQI,并将每一CQI反馈至发送端;(3)发送端计算所有CQI对应的传输块大小之和Y,随后将Y与步骤(1)的门限值Xi进行比较,获得Y落在范围(Xa-1,Xa]内的数据流速率门限值Xa对应的流数目b,其中Xa-1,Xa为步骤(1)其中一数据流速率门限值;(4)若b与前一次数据流传输的数目不相同,则将发送端的天线分为b组,并将流数目b发送至接收端,每一个数据流通过相应的组内天线单元进行发送。
步骤(4)还包括:计算b组天线将要传输的每一数据流的CQI值后,根据CQI值确定本次数据流传输的速率。计算b组天线将要传输的每一数据流的CQI值具体为:先将步骤(3)计算的Y值平均到b个数据流上获得每个数据流上平均的传输块大小,然后根据每个数据流上平均的传输块大小计算出对应的CQI值,或者若本次数据流的分组数是前一数据流的分组数的倍数或分数时,前一数据流传输的CQI按照倍数进行合并或按照分数进行拆分得到本次传输的每一数据流的CQI。
将天线分为b组包括:将发送天线按照位置顺序从1依次编号到M,M为发送天线数目;按照编号将天线分为b组,[1,P1]、[P1+1,P2]...[Pb+1,M],或若本次数据流的分组数是前一数据流的分组数的倍数或分数时,前一数据流的分组数按照倍数进行合并或按照分数进行拆分得到本次数据流的分组数。
步骤(4)还包括:每一数据流通过加权的方法在对应的组内天线单元上进行发送,并且,当发送端获得的b值和前一次发送的流数目相同,发送端根据接收端反馈的每一数据流的CQI值来确定下一次数据流传输的传输块大小、调制方式和编码速率。每一数据流通过使用波束赋形进行加权的方法在对应的组内天线单元上进行发送。
所述多天线为间距为0.4波长~0.8波长的多根天线。所述多天线为间距0.5波长的多根天线。
也就是说,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天线传输方法,包括:(1)预先确定与多天线系统所支持的数据流数目对应的一组数据流速率范围;(2)根据多天线系统接收到的不同数据流的信道质量估计无线信道所能传输的数据流速率;(3)根据步骤(2)估计的数据流速率所在的范围确定发送端在下一发送时刻应采用的数据流数目;(4)发送端根据步骤(3)确定的数据流数目对天线进行分组,每一个数据流通过相应的组内天线单元进行发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即可自适应地改变传输数据组数目来进行数据传输,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以适应信道的条件。另外,本发明还可以将波束赋形技术与MIMO技术有效的结合起来,提高资源利用率,并且每组中天线加权会提供一定的性能增益。
附图说明
图1是一MIMO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将8单元的均匀直线阵列进行分组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多天线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公开的第二种多天线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信噪比、流数目和数据速率之间的关系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发明。
在申请号200510076921.7的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利用天线分组技术,将波束赋形技术与MIMO技术结合起来的方案。如附图2所示,以8单元的均匀直线阵列为例。可以从左到右,每两个一组把原阵列单元分为4组,如果每组内两根天线单元上发送相同的数据,并且进行相应的加权,可以把每组看作一个新的天线单元,从而构成一个4单元的MIMO天线阵列。此时不仅MIMO天线阵列的等效间距只提高到1倍波长,有利于多流数据的并行传输,而且每组中天线加权会提供一定的性能增益。本申请人从上述专利申请的基础上,经过多次实验研究后发现,可以将分组的核心思想应用到多天线的数据传输上,在多天线的发送端和多天线的接收端进行数据传输时,可以根据信道情况来自适应的修改数据流数目,以达到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提供性能增益的目的。
请参阅图3,其为一种多天线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它包括:
S110:预先设定每一传输数据流数目对应的数据流速率门限值Xi,并且Xi-1<Xi,其中,i的取值范围为[1,Q],X0=0,Q为多天线系统支持的流数目的最大个数;
S120:接收端先计算每一个接收到的数据流对应的信道质量指示CQI,再计算所有CQI对应的传输块大小之和Y,随后将Y与步骤(1)的门限值Xi进行比较,获得Y落在范围(Xa-1,Xa]内的数据流速率门限值Xa对应的流数目b,其中Xa-1,Xa为步骤(1)其中一数据流速率门限值;
S130:若发送端接收到接收端反馈的b值与前一次数据流传输的数目不相同,则将发送端的天线分为b组,每一个数据流通过相应的组内天线单元进行发送。
根据上述的步骤,本发明即可自适应地改变传输数据组数目来进行数据传输,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以下具体说明上述的每一步骤。
一、步骤S110
对于一个利用MIMO技术进行多流数据并行传输的系统来说,可以改变其并行传输的流数目N和每一数据流上传输的数据速率,以适应信道的变化。具体的说,对于具有M个发送天线,P根接收天线的MIMO系统来说,其最大可以传输的数据流数目为N=min(M,P)。即,当N=M≤P时,使用所有发送天线来发送最大N个数据流,当N=P≤M时,发射端可以将天线单元分成N组,来发送最大N个数据流。分组时尽可能将相邻的天线单元分成一组,每一个数据流可以通过加权的方法在相应的组内天线单元上发送出去。
当传输数据流数目i=1时,通过仿真或系统长期统计,可以得到数据流速率门限值X1,其对应的数据流速率范围为(X0,X1],X0=0,当i=2时,同样通过仿真或系统长期统计,可以得到数据流速率门限值X2,其对应的数据流速率范围为(X1,X2]......以此类推,可以得到每一传输数据流数目对应的数据流速率门限值Xi,其对应的数据流速率范围为(Xi-1,Xi],i的取值范围[1,Q],Q即为多天线系统支持的流数目的最大个数。比如,一个多天线系统的发送端的发送天线为8,接收端的接收天线为10,N=8。若该天线系统支持的传输数据的流数目为1,2,4,8,则Q=4。流数目为1时,对应的数据流速率门限值X1,流数目为2,对应的数据流速率门限值X2,流数目为4时,对应的数据流速率门限值X3,流数目为8时,对应的数据流速率门限值X4。当该天线系统支持的传输数据的流数目可以从1,2,...N时,Q可最大取值为N。
二、步骤S120
在发送端向接收端第一次发送数据流时,可以预先将天线单元分为K组(1≤K≤Q),每一数据流通过加权的方法在相应的组内天线单元上发送出去。当发送端向接收端第二次发送数据流时,发送端可以根据接收端反馈的信息自适应的改变数据流的数目及传输的速率。
当K=N=Q=M时,使用所有发送天线来发送最大N个数据流,每一组内只有一个天线单元,否则,分组时可以将相邻的天线单元分成一组,每一个数据流通过加权的方法在相应的组内天线单元上发送出去。
比如M=8、K=4时,可以将8个天线单元每两个天线单元为一组进行分组。再比如M=8,K=6时,可以将8个天线单元4个天线单元分为四组,另4个天线单元每两个天线单元为一组,即可将8个天线单元分为6组。
接收端先计算每一数据流对应的CQI,计算每一数据流对应的CQI可以按照现有技术进行计算,比如,接收端先估计出该信道每一接收到的符号的平均信噪比(SNR),再查找预先设定的SNR与CQI的对应关系表,获得该SNR对应的CQI值,即为本信道当前的质量指示值CQI。
接收端然后根据每一CQI查找预先设定的CQI与传输块大小的映射表(比如表1),找到该CQI对应的传输块大小,再将所有传输块大小进行求和,获得传输块大小之和Y。
接收端随后将Y与步骤S110的门限值Xi进行比较,获得Y落在范围(Xa-1,Xa]内的数据流速率门限值Xa对应的流数目b。也就是说,Y与(Xi-1,Xi]进行比对,找到Xa-1<Y≤Xa对应的(Xa-1,Xa]中的数据流速率门限值Xa,然后依据步骤S110找到对应的流数目b。。
最后,接收端判断b与前一次接收到的数据流数目是否相同,若相同,则将每一数据流对应的CQI反馈至发送端,否则,接收端将b作为下一发送数据流的流数目反馈至发送端。或者,接收端直接将b作为下一发送数据流的流数目和每一前一数据流对应的CQI反馈至发送端。
三、步骤S130
若发送端接收接收端反馈的b值与前一次数据流传输的数目不相同,则将发送端的天线分为b组,并计算b组天线将要传输的每一数据流的CQI后,再根据每一CQI值确定下一次数据流传输的传输块大小、调制方式、编码速率。若发送端未接收到接收端反馈的b值或接收到接收端反馈的b值与前一次数据流传输的数目相同,则发送端还使用上次传输的流数目进行天线分组和发送,并且,发送端根据接收端反馈的CQI来确定一次数据流传输的传输块大小、调制方式、编码速率。
在上述步骤中,如果数据流的数目发生改变,每个流对应的CQI值需要重新确定。本发明提供了两种计算b组天线将要传输的每一数据流的CQI值的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将步骤S120计算出的Y值平均到每一个数据流上,根据每个流平均的传输块大小确定CQI值。即,将Y值除以b后即为每个流平均的传输块大小,再查找表明传输块大小与CQI之间映射关系的表(如表1),即可获得对应的CQI值。
另外一种方法是,按照流的顺序等比例的增加或者减少。比如当流的数目从4个变成2个时,可以将前两个流的CQI对应的块大小之和重新确定本次传输的一数据流的CQI,将后两个流的CQI对应的块大小之和重新确定本次传输的另一数据流的CQI;当流的数目从2个变为4个时,可以将第一个流的CQI对应的块大小平分为两部分,每个对应一个流的CQI,将第二个流的CQI对应的块大小平分为两部分,每个对应一个流的CQI。也就是说,若本次数据流的分组数是前一流的分组数的倍数或分数时,前一数据流传输的CQI按照倍数进行合并获得本次每一数据流的CQI,前一数据流传输的CQI按照分数进行拆分得到本次传输的每一数据流的CQI。
若需要将天线单元分为b组,也可以采用下述两种分组方式。第一种分组方式为将天线重新进行分组:将发送天线按照顺序从1编号到M,M为发送天线数目,按照编号将天线分为b组,[1,P1]、[P1+1,P2]...[Pb+1,M]。第二种分组方式为将天线在上一次分组方式下重新进行分组,若本次数据流的分组数是前一数据流的分组数的倍数或分数时,前一数据流的分组数按照倍数进行合并或按照分数进行拆分得到本次数据流的分组数,比如,当流的数目从4个变为2个时,可以将前一次传输的每两组并为一组。当流的数目从2变为4时,可以将前一次传输的每一组拆分为两组。
分组时将相邻的天线单元分成一组,每一个数据流通过加权的方法在相应的组内天线单元上发送出去,每个流的数据数量由CQI值来决定。如果发送端没有接收到数据流数目信息反馈信息,则发送端使用上次传输的流数目进行天线分组和发送。其中当b=N=Q时,使用所有发送天线来发送最大N个数据流,每一组内只有一个天线单元。上述步骤中的加权方法,可以使用选择性加权、等增益加权、或者利用波束赋形技术进行加权等。其中选择性加权即选择一个天线进行数据流发送;等增益加权即多根天线等功率的发送同一个数量流;波束赋形加权方法包括根据用户的方位信息进行赋形的方法、利用信道的特征值进行赋形的方法等等。
本发明可以根据信道的条件自适应的改变发送流数目,可以将波束赋形技术与MIMO技术有效的结合起来,提高资源利用率,并且每组中天线加权会提供一定的性能增益。
并且,本发明适用的多天线主要指间距较小的多根天线,间距较小一般是指天线的间距在0.4波长~0.8波长的多根天线,较优地,为间距0.5波长的多根天线。
本发明还可以将步骤(2)中计算传输块大小之和Y及确定分组个数b值在发射端进行。请参阅图4,其为本发明公开的第二种多天线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它包括:
S210:预先设定每一传输数据流数目对应的数据流速率门限值Xi,并且Xi-1<Xi,其中,i的取值范围为[1,Q],X0=0,Q为多天线系统支持的流数目的最大个数;
S220:接收端计算每一个接收到的数据流对应的信道质量指示CQI,并将每一CQI反馈至发送端;
S230:发送端计算所有CQI对应的传输块大小之和Y,随后将Y与步骤S210的门限值Xi进行比较,获得Y落在范围(Xa-1,Xa]的数据流速率门限值Xa对应的流数目b,其中Xa-1,Xa为步骤S210其中一数据流速率门限值;
S240:若b与前一次数据流传输的数目不相同,则将发送端的天线分为b组,并将流数目b发送至接收端,每一个数据流通过相应的组内天线单元进行发送。
上述流程与第一种多天线传输方法的流程基本相同,唯一的区别在于,接收端将每一CQI反馈至发送端后,由发送端计算Y值和确定本次传输的数据流数目。即
发送端接收到各个流对应的CQI信息,计算每个CQI对应的传输块大小的和Y;
发送端将Y值与门限值Xi进行比较,得到Xa-1<Y≤Xa,0<b≤Q,则确定传输的流数目为b,如果b≠K,则将新确定的流数目b的信息通过控制信道发送给接收端;如果b=K,则不使用下行控制信息发送流的数目信息,接收端的进行接收时使用上次的数据流数目进行检测。
并且,本发明适用的多天线主要指间距较小的多根天线,间距较小一般是指天线的间距在0.4波长~0.8波长的多根天线,较优地,为间距0.5波长的多根天线。
总结上述公开的多天线传输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多天线传输方法,包括:(1)预先确定与多天线系统所支持的数据流数目对应的一组数据流速率范围;(2)根据多天线系统接收到的不同数据流的信道质量估计无线信道所能传输的数据流速率;(3)根据步骤(2)估计的数据流速率所在的范围确定发送端在下一发送时刻应采用的数据流数目;(4)发送端根据步骤(3)确定的数据流数目对天线进行分组,每一个数据流通过相应的组内天线单元进行发送。
请参阅图5,本申请人发现:一般情况下,使用MIMO技术进行多流数据并行传输需要很高的信噪比(SNR),并行的数据流越多需要的SNR越高。当信道的相关性固定或者缓慢变化时,在信噪比较小时,传输较小的数据流会获得较高的数据速率,而在信噪比较高时,传输较多的数据流会获得较高的数据速率,N表示并行传输的数据流数目。
下面结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如附图6所示的天线阵列,它由8根间距为0.5波长的天线单元构成。可以将天线单元分别分为4组、2组和1组进行发送,每一组的天线单元在发送数据时使用波束赋形的方法进行加权。那么可以看出,当信噪比较高时,可以将天线单元分为4组,每组2个天线,并行发送4个数据流进行MIMO传输,每个数据流在组内通过波束赋形的方法进行加权;当信噪比较低时,可以将天线单元分为2组,每组4个天线,并行发送2个数据流进行MIMO传输,每个数据流在组内通过波束赋形的方法进行加权;当信道条件很恶化时,可以不进行天线分组(分为1组,每组内8根天线),发送1个数据流,该数据流通过波束赋形的方法进行加权。可以看出本发明可以根据信道的条件自适应的改变发送流数目,可以将波束赋形技术与MIMO技术有效的结合起来。
以下公开的仅为本发明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9)

1.一种多天线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预先设定每一传输数据流数目对应的数据流速率门限值Xi,并且Xi-1<Xi,其中,i的取值范围为[1,Q],X0=0,Q为多天线系统支持的流数目的最大个数;
(2)接收端先计算每一个接收到的数据流对应的信道质量指示CQI,再计算所有CQI对应的传输块大小之和Y,随后将Y与步骤(1)的门限值Xi进行比较,获得Y落在范围(Xa-1,Xa]内的数据流速率门限值Xa对应的流数目b,其中Xa-1,Xa为步骤(1)其中一数据流速率门限值;
(3)若发送端接收到接收端反馈的b值与前一次数据流传输的数目不相同,则将发送端的天线分为b组,每一个数据流通过相应的组内天线单元进行发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天线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还包括:计算b组天线将要传输的每一数据流的CQI值后,根据CQI值确定本次数据流传输的速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天线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计算b组天线将要传输的每一数据流的CQI值具体为:
先将步骤(2)计算的Y值平均到b个数据流上获得每个数据流上平均的传输块大小,然后根据每个数据流上平均的传输块大小计算出对应的CQI值,或者
若本次数据流的分组数是前一数据流的分组数的倍数或分数时,前一数据流传输的CQI按照倍数进行合并或按照分数进行拆分得到本次传输的每一数据流的CQI。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多天线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天线分为b组包括:
将发送天线按照位置顺序从1依次编号到M,M为发送天线数目;按照编号将天线分为b组,[1,P1]、[P1+1,P2]...[Pb+1,M],或
若本次数据流的分组数是前一数据流的分组数的倍数或分数时,前一数据流的分组数按照倍数进行合并或按照分数进行拆分得到本次数据流的分组数。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天线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还包括:每一数据流通过加权的方法在对应的组内天线单元上进行发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天线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数据流通过使用波束赋形进行加权的方法在对应的组内天线单元上进行发送。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天线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还包括:
接收端判断b值与前一次接收的流数目是否相同,若相同,则接收端直接将每一数据流的CQI值反馈至发送端,否则,将b值做为下一次数据传输的流数目反馈至发送端,或者
接收端直接将b值和每一数据流的CQI值反馈至发送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天线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还包括:若发送端接收到的b值和前一次发送的流数目相同或未接收到b值,则发送端根据接收端反馈的每一数据流的CQI值来确定下一次数据流传输的传输块大小、调制方式和编码速率。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天线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天线为间距为0.4波长~0.8波长的多根天线。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天线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天线为间距0.5波长的多根天线。
11.一种多天线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预先设定每一传输数据流数目对应的数据流速率门限值Xi,并且Xi-1<Xi,其中,i的取值范围为[1,Q],X0=0,Q为多天线系统支持的流数目的最大个数;
(2)接收端计算每一个接收到的数据流对应的信道质量指示CQI,并将每一CQI反馈至发送端;
(3)发送端计算所有CQI对应的传输块大小之和Y,随后将Y与步骤(1)的门限值Xi进行比较,获得Y落在范围(Xa-1,Xa]内的数据流速率门限值Xa对应的流数目b,其中Xa-1,Xa为步骤(1)其中一数据流速率门限值;
(4)若b与前一次数据流传输的数目不相同,则将发送端的天线分为b组,并将流数目b发送至接收端,每一个数据流通过相应的组内天线单元进行发送。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天线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还包括:计算b组天线将要传输的每一数据流的CQI值后,根据CQI值确定本次数据流传输的速率。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多天线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计算b组天线将要传输的每一数据流的CQI值具体为:
先将步骤(3)计算的Y值平均到b个数据流上获得每个数据流上平均的传输块大小,然后根据每个数据流上平均的传输块大小计算出对应的CQI值,或者
若本次数据流的分组数是前一数据流的分组数的倍数或分数时,前一数据流传输的CQI按照倍数进行合并或按照分数进行拆分得到本次传输的每一数据流的CQI。
14.如权利要求11或13所述的多天线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天线分为b组包括:将发送天线按照位置顺序从1依次编号到M,M为发送天线数目;按照编号将天线分为b组,[1,P1]、[P1+1,P2]...[Pb+1,M],或者
若本次数据流的分组数是前一数据流的分组数的倍数或分数时,前一数据流的分组数按照倍数进行合并或按照分数进行拆分得到本次数据流的分组数。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多天线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还包括:每一数据流通过加权的方法在对应的组内天线单元上进行发送,并且,当发送端获得的b值和前一次发送的流数目相同,发送端根据接收端反馈的每一数据流的CQI值来确定下一次数据流传输的传输块大小、调制方式和编码速率。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多天线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数据流通过使用波束赋形进行加权的方法在对应的组内天线单元上进行发送。
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天线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天线为间距为0.4波长~0.8波长的多根天线。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多天线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天线为间距0.5波长的多根天线。
19.一种多天线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预先确定与多天线系统所支持的数据流数目对应的一组数据流速率范围;
(2)根据多天线系统接收到的不同数据流的信道质量估计无线信道所能传输的数据流速率;
(3)根据步骤(2)估计的数据流速率所在的范围确定发送端在下一发送时刻应采用的数据流数目;
(4)发送端根据步骤(3)确定的数据流数目对天线进行分组,每一个数据流通过相应的组内天线单元进行发送。
CN2005101188146A 2005-11-01 2005-11-01 多天线传输方法 Active CN19601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5101188146A CN1960199B (zh) 2005-11-01 2005-11-01 多天线传输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5101188146A CN1960199B (zh) 2005-11-01 2005-11-01 多天线传输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60199A CN1960199A (zh) 2007-05-09
CN1960199B true CN1960199B (zh) 2011-03-16

Family

ID=380717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101188146A Active CN1960199B (zh) 2005-11-01 2005-11-01 多天线传输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96019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526177A (ja) * 2011-07-15 2014-10-02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 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上りリンク・ランクアダプテーションのための方法、装置及びシステム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02141B (zh) * 2007-08-03 2012-11-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输入多输出数据流数目选择方法及系统
CN101807976B (zh) * 2009-02-16 2015-09-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波频处理装置及方法
CN101795469B (zh) * 2009-12-25 2013-03-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EP3087681A4 (en) * 2013-12-27 2017-08-16 Intel IP Corporatio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of selectively responding to wireless transmissions
CN104601281A (zh) 2014-12-31 2015-05-06 北京智谷睿拓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传输控制方法及传输控制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076758A2 (en) * 2004-02-11 2005-08-25 Lg Electronics Inc. A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streams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076758A2 (en) * 2004-02-11 2005-08-25 Lg Electronics Inc. A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streams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526177A (ja) * 2011-07-15 2014-10-02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 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上りリンク・ランクアダプテーションのための方法、装置及び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60199A (zh) 2007-05-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11200B2 (en) Physical layer metrics to support adaptive station-dependent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rate in multi-user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1695012B (zh) 用于基于差分方案发送信道质量信息的方法
EP2296295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aptive time diversity and spatial diversity for ofdm
US9258070B2 (en) Simultaneous feedback signaling for dynamic bandwidth selection
EP1997255B1 (en) Grouping of users for mimo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0505607C (zh) 多输入多输出(mimo)通信系统内分配资源的方法和装置
US8923423B2 (en)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pilot pattern based control signaling in MIMO systems
US9112741B2 (en) Protocol to support adaptive station-dependent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rate in multi-user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909402B (zh) 在空间相关mimo系统中使用的自适应传输方法和设备
US20090245153A1 (en) Multiuser sector micro diversity system
US20080268785A1 (en) UE-autonomous CFI reporting
US20120189039A1 (en) Method of Controlling a Communications Link
CN101507166A (zh) 多波束mimo系统中的高效cqi信令
CN1960199B (zh) 多天线传输方法
EP1542405B1 (e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using channel correl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944940A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天线选择方法及装置
US9197305B2 (en) Precoding control indication feedback method,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CN101291171B (zh) 信道质量指数反馈方法
US20050009475A1 (en) Transmit diversity apparatus and metho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582710A (zh) 一种天线模式选择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1039163A (zh) 相关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自适应波束选取和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01286777A (zh) 基于多天线的信号发送方法、发送设备及其接收设备
CN103002471B (zh) 一种信道探测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989894A (zh) 协作通信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1521532B (zh) 一种获取上行完整信道信息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01612 Shanghai City, Songjiang Caohejing Xuhui District hi tech park Xinzhuan Highway No. 518, building 6, room 101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Ultimate Powe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01700 Shanghai city Qingpu District No. 599 new road, building 3, No. 103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Ultimate Powe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01612 Shanghai Caohejing Songjiang hi tech park Xinzhuan Highway No. 518, building 6, room 101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Ultimate Powe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01612 Shanghai City, Songjiang Caohejing Xuhui District hi tech park Xinzhuan Highway No. 518, building 6, room 101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Ultimate Powe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XIAOMI TECHNOLOG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HANGHAI ULTIMATE POWE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50212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201612 SONGJIANG, SHANGHAI TO: 100085 HAIDIAN, BEIJI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212

Address after: 100085 Beijing city Haidian District Qinghe Street No. 68 Huarun colorful city shopping center two floor 13

Patentee after: Xiaomi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01612 Shanghai Caohejing Songjiang hi tech park Xinzhuan Highway No. 518, building 6, room 101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Ultimate Powe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