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56409A - 利用环路实现vlan翻译的方法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利用环路实现vlan翻译的方法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56409A
CN1956409A CNA2005100950804A CN200510095080A CN1956409A CN 1956409 A CN1956409 A CN 1956409A CN A2005100950804 A CNA2005100950804 A CN A2005100950804A CN 200510095080 A CN200510095080 A CN 200510095080A CN 1956409 A CN1956409 A CN 19564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
loop
vlan
label
configu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09508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02355C (zh
Inventor
陈晓
范成法
胡大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B20051009508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502355C/zh
Publication of CN19564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564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0235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02355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利用环路实现VLAN翻译的方法,包括:在网络设备上设置若干物理环路;进行VLAN翻译配置,配置相应命令使用户数据包从输入端口转发到环路端口中的一个端口,使得数据包从环路端口中的另一个端口重新输入网络设备,再转发到输出端口。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利用环路实现VLAN翻译的方法的应用,配置环路的转发出端口为标签方式,配置环路入端口为忽略标签方式。本发明利用环路实现VLAN翻译的方法及其应用,可提升现有设备适应网络新需求的能力。

Description

利用环路实现VLAN翻译的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通信技术,特别涉及数据通信中的VLAN技术。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应用技术的演进,4K的VLAN限制成为瓶颈,双标签(QinQ)技术扩展VLAN到4K×4K,可实现每个用户一个VLAN,也可以实现运营商VLAN(SPVLAN)和用户VLAN(CVLAN)的隔离和关联。
目前,以VLAN标识业务的应用不断深入,运营商网络不但要透传用户VLAN,还要支持用户业务的差异化服务,比如,为承载实时业务的VLAN提供较高的优先级,而把承载一般数据的VLAN配置在较低优先级中。
较早的网络设备并不支持双标签应用,现今的大多数网络设备都能实现对双标签的支持,但支持VLAN翻译和内层标签决定外层标签应用的很少,面对运营商网络或者其他网络的此类需要,一般都需要更换设备或者把原有设备降级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不支持VLAN翻译和内层标签决定外层标签应用的设备中,实现利用环路实现VLAN翻译的方法及其应用。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利用环路实现VLAN翻译的方法,包括:
步骤一:在网络设备上设置若干物理环路;
步骤二:进行VLAN翻译配置,配置相应命令使用户数据包从输入端口转发到环路端口中的一个端口,使得数据包从环路端口中的另一个端口重新输入网络设备,再转发到输出端口。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优先级配置,支持数据包优先级的翻译。
进一步地,设置物理环路是把两个物理端口用连接线环接起来。
进一步地,所使用的连接线是网线或者光纤。
进一步地,设置物理环路是在设备内部把两个PHY直接连起来。
利用环路实现VLAN翻译的方法的应用,包括:配置环路的转发出端口为标签方式,配置环路入端口为忽略标签方式。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利用环路实现VLAN翻译的方法及其应用,仅通过对现有网络设备进行简单的改造,即可提升现有设备适应网络新需求的能力,避免大量网络设备因无法升级而淘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VLAN翻译业务的数据流向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内层标签决定外层标签业务的数据流向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利用一组环路实现两组VLAN翻译业务的数据流向图。
具体实施方式
VLAN翻译:用户数据包以带标签(TAG)方式发送到运营商网络的接入层,由接入层设备将用户使用的802.1Q标签翻译为运营商网络使用的802.1Q标签,并分配相应的优先级标识802.1P。
内层标签决定外层标签:用户数据包以带标签(TAG)方式发送到运营商网络的接入层,运营商网络接入层设备在数据包的用户802.1Q标签(内层标签)前面再添加一层自己的标签(外层标签),在整个运营商网络中,使用外层802.1Q标签(运营商设备添加的标签)对数据包进行处理。外层标签的VLANID和PRIORITY(优先级)由内层标签用户的VLANID来决定。
内层标签决定外层标签方式和VLAN翻译方式的区别在于,VLAN翻译方式是把用户802.1Q标签替换为运营商802.1Q标签,用户802.1Q标签不复存在,而内层标签决定外层标签方式是在用户802.1Q标签之前添加一层运营商802.1Q标签,将用户802.1Q标签透传到目的地。
当有业务需要将用户802.1Q标签的VLAN a翻译为运营商802.1Q标签的VLAN b并置新的802.1P优先级为7时,配置VLAN a包含用户接入端口PORT a和环路端口的其中一个端口PORT x,配置VLAN b包含运营商网络上行端口PORT b和环路端口的其中一个端口PORT y,配置端口PORT x为非标签端口,配置PORT y的端口缺省VLAN id为VLAN b、端口缺省优先级为7,配置PORT b出端口为标签方式。
带有802.1Q标签(用户VLAN a)的用户数据包到达接入设备端口PORT a时,设备的转发决策基于数据包的802.1Q标签中的VLAN a,将数据包转发到环路端口PORT x。
因为端口PORT x是非标签端口,从PORT x发出的数据包将剥去用户802.1Q标签,此数据包通过环线又到达设备的PORT y,设备为此非标签的数据包分配一个VLAN id,就是端口PORT y的缺省VLAN b,设备还为包分配了端口的缺省优先级7。
VLAN b包含PORT b和PORT y,数据包被转发到PORT b,并以标签方式发出,这个标签的VLAN id为VLAN b,优先级为7。
这样,从PORT a接收的带有VLAN a标签的包,被转发到PORTb,包的标签被翻译为VLAN b和优先级7。
同理可以配置VLAN m-VLAN n(m<n,0<m<4096,0<n<4096)翻译到VLAN b,优先级为7。
同理可以配置从设备端口PORT m-PORT n(m<n,1<=m<=MAX_PORT_NUM,1<=n<=MAX_PORT_NUM)输入的数据包也实现上述VLAN翻译业务。
通过修改配置,可以使PORT a接收的数据包转发到环路端口PORT y,然后通过环路再从PORT x进入到设备,这样可以实现另一组VLAN翻译到某一VLAN的应用,使一个环路实现两种业务类型。
利用环路实现内层标签决定外层标签的业务可以看作是利用环路实现VLAN翻译的方法的应用。配置环路的转发出端口为标签方式,配置环路入端口为忽略标签方式,从用户接入端口收到的数据包从环路端口发出时,仍然带有原来的802.1Q标签,此包由环路再次进入设备时,被认为是非标签的包,这样,从上行端口发出时,再次被打上一个标签,成为双标签的包,就实现了内层标签决定外层标签的功能。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结构示意图。其中PORT1、PORT2为用户接入端口,PORT10为上行端口,PORT25、PORT26为环路端口。根据业务需求,用户接入的有实时性要求的数据流分配在VLAN1,而其他一般业务数据流分配在VLAN2。运营商网络要求把用户接入的实时性数据VLAN 1的标签,翻译为VLAN11;而把一般业务数据VLAN2的标签翻译为VLAN12。
由于网络设备不支持VLAN翻译功能,需要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实现这个业务需求。
第一步,根据网络设备的运行需要确定使用环路的两个端口,确认后,使用环线(网线或者光纤)把两个端口(例如:PORT25和PORT26)环接起来;此步骤中,不得在环路端口启用生成树协议,以免协议阻塞其中的一个端口。
第二步,配置接入VLAN,包括:
1、配置实时业务VLAN 1
A、激活VLAN 1
B、配置VLAN 1所包含的端口:PORT 1,PORT 2,PORT
25
2、配置一般业务VLAN 2
A、激活VLAN 2
B、配置VLAN 2所包含的端口:PORT 1,PORT 2,PORT
26
第二步的配置是把用户接入端口和环路端口的其中一个端口联系起来,使得用户接入数据可以从用户端口PORT 1、PORT 2到达环路端口PORT 25或者PORT26。
第三步,配置上行口VLAN,包括:
1、激活VLAN 11
2、配置VLAN 11所包含的端口PORT 10和PORT 25、
PORT 26
3、配置端口PORT 26的缺省VLAN为11
4、配置端口PORT 25的缺省VLAN为12
第三步的配置是把上行端口和环路的其中一个端口联系起来,使得接入数据可以从环路端口PORT 26到达上行端口PORT 10。
第四步,配置802.1P优先级,包括:
1、设置环路端口PORT 26的缺省优先级为7
2、设置环路端口PORT 25的缺省优先级为0
设置的缺省优先级可根据具体应用调整,这里主要是考虑VLAN11承载的是实时性业务,而VLAN 12承载的是一般数据业务。
通过上述四步的设置,使得用户接入到上行端口的数据包分为二步来处理,步骤一:从接入端口经过网络设备转发到环路端口,这时带有标签的用户数据包可能是非标签的,也可能是继续带有标签的。用户数据包从环路端口发出,经过环路到达另一环路端口。步骤二:网络设备把从环路端口收到的用户数据包转发到上行端口,从上行端口发出的用户数据包可能带有一层或者两层标签,这依据第一步的处理结果。
图2描述了实现VLAN翻译功能的数据流向,VLAN翻译的关键点在从数据包从PORT 25发出再次从PORT 26进入,这样数据包的VLAN就是PORT 26的缺省VLAN,从而完成VLAN的翻译功能。
图3描述了内层标签决定外层标签功能的数据流程,其与VLAN翻译的不同之处是在原有标签前面又添加了一层标签,可以看作是利用环路实现VLAN翻译的方法的应用。
如果实现用户的接入VLAN 100-199翻译到VLAN11,可以进行如下配置:
1、激活VLAN 100-199
2、VLAN 100-199都包含用户接入端口和其中一个环路端
3、VLAN 11的配置包含另一个环路端口和上行端口
图4描述了一组环路实现两种VLAN翻译业务的情况,最大限度发挥环路优势。图4流程和图2流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利用环路实现VLAN翻译的方法,包括:
步骤一:在网络设备上设置若干物理环路;
步骤二:进行VLAN翻译配置,配置相应命令使用户数据包从输入端口转发到环路端口中的一个端口,使得数据包从环路端口中的另一个端口重新输入网络设备,再转发到输出端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优先级配置,支持数据包优先级的翻译。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设置物理环路是把两个物理端口用连接线环接起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使用的连接线是网线或者光纤。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设置物理环路是在设备内部把两个PHY直接连起来。
6.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环路实现VLAN翻译的方法的应用,其特征在于:配置环路的转发出端口为标签方式,配置环路入端口为忽略标签方式。
CNB2005100950804A 2005-10-28 2005-10-28 利用环路实现vlan翻译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02355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0950804A CN100502355C (zh) 2005-10-28 2005-10-28 利用环路实现vlan翻译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0950804A CN100502355C (zh) 2005-10-28 2005-10-28 利用环路实现vlan翻译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56409A true CN1956409A (zh) 2007-05-02
CN100502355C CN100502355C (zh) 2009-06-17

Family

ID=380635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95080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02355C (zh) 2005-10-28 2005-10-28 利用环路实现vlan翻译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02355C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502355C (zh) 2009-06-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96186B (zh) 一种路由交换设备、方法和交换线卡板
CN1125545C (zh) 实现局域网虚通道传送的数据转发方法
CN1286297C (zh) 一种实现用户位置标识传递的方法
CN100542122C (zh) 一种vlan交换隧道的复用方法和vlan交换域
CN1838627B (zh) 一种实现QinQ接入的方法
CN1855890A (zh) 系统级别的通信链路捆绑装置和方法
CN1832443A (zh) 一种简化vpn网络布署的方法
CN1791065A (zh) 一种接入虚拟局域网的方法
CN1433190A (zh) 用于交换节点的分类和标记规则
EP2019514B1 (en) Method for interconnecting with nested backbone provider bridges and system thereof
CN101043352A (zh) 一种对GPON系统配置Native VLAN以及处理以太网报文的方法
CN1859382A (zh) 支持多业务的通信设备及其方法
CN1925456A (zh) 多业务堆叠式虚拟局域网实现的系统、方法及其应用方法
CN1787489A (zh) 将接口流量在多个网络处理器引擎中均担的方法
CN1863127A (zh) 将核心网接入多协议标记交换虚拟专用网的方法
CN1863148A (zh) 穿越二层隧道网络实现vlan设备间交互bpdu报文的方法
CN1897596A (zh) 在以太网应用中使用虚拟媒体访问控制地址的方法和系统
CN101043392A (zh) 一种WiMAX网络中转发IP报文的装置及基站设备
CN1838633A (zh) 一种增强型vpn网络优化的方法及设备
CN1852254A (zh) 实现mpls报文转发的以太交换设备和方法
CN1816003A (zh) 一种异种链路协议的通信方法及其设备
CN1929435A (zh) 分组传送装置与方法
CN1426199A (zh) 一种在宽带城域网中管理用户的方法
CN1314241C (zh) 在城域网相同虚容器映射通道内传送不同用户数据的方法
CN101039227A (zh) 共享接入网的通讯系统及其进行业务报文交互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617

Termination date: 2016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