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51946A - 一种手性单齿亚磷酸酯配体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手性单齿亚磷酸酯配体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951946A CN1951946A CN 200510086649 CN200510086649A CN1951946A CN 1951946 A CN1951946 A CN 1951946A CN 200510086649 CN200510086649 CN 200510086649 CN 200510086649 A CN200510086649 A CN 200510086649A CN 1951946 A CN1951946 A CN 195194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roup
- reaction
- hydrogenation reaction
- chiral
- polyoxyethylene glyco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Low-Molecular Organic Synthesis Reactions Using Catalyst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一种聚乙二醇负载的手性单齿亚磷酸酯配体及制备方法,a)将手性二醇与三氯化磷置于反应瓶中,加入催化量的2-甲基吡咯烷酮,加热回流反应至手性二醇完全溶解,减压脱去溶剂,残留物正己烷重结晶,得到所需的氯代亚磷酸酯;b)将步骤a得到的氯代亚磷酸酯溶于二氯甲烷,于0-5℃下加入聚乙二醇单甲醚或聚乙二醇单甲酯,以及三乙胺的二氯甲烷溶液,将反应液升至18-25℃搅拌反应10-30小时,过滤,脱去溶剂得到所需的聚合物配体。本发明的配体与金属前体形成的催化剂对C=C、C=N、C=O等双键的不对称氢化反应均可得到高达99%的对映选择性;催化剂活性高,TON可以高达10000。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性单齿亚磷酸酯配体,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聚乙二醇负载的手性单齿亚磷酸酯配体。
本发明还涉及上述手性单齿亚磷酸酯配体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还涉及上述手性单齿亚磷酸酯配体在C=C、C=O、C=N等双键不对称氢化反应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催化不对称氢化是不对称合成中的核心技术,是合成光学纯手性药物、农药、食品添加剂和香料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其中手性配体的合成和中心金属的选择是实现这一核心技术的关键因素。不对称催化氢化使用的手性配体多为不稳定的三价磷(膦)化合物,它的合成通常需要通过繁琐拆分过程或多步不对称合成,而不对称氢化所需的中心金属通常是铑(Rh)、钌(Ru)、钇(Ir)、钯(Pd)等贵金属,因而这些手性配体和手性催化剂价格往往非常昂贵,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们在工业中的大规模应用。克服这些困难最直接的方法之一是通过聚合物负载化的方法回收和循环使用手性催化剂。一个理想的负载化的手性催化剂应该具有和单体催化剂相同或相当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并且很容易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回收使用。但在许多情况下,固载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立体选择性都有很大程度的降低,尤其是那些不溶性高分子固载的手性催化剂。而可溶性高分子固载催化剂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不溶性高分子固载催化剂活性降低的问题。在目前用于固载化的各种可溶性聚合物中,聚乙二醇占有重要的位置,各种具有不同聚合度的聚乙二醇都可以大规模购买得到,因而是手性催化剂廉价、可靠的负载体。近来,单齿亚磷酸酯配体在不对称催化氢化反应中获得了很大成功。在我们以前的研究中,我们注意到配体中氧原子的存在会对单齿亚磷酸酯配体的活性和选择性产生很大的影响,因为氧原子对中心金属原子具有hemilabile性质的弱配位性。由于聚乙二醇结构中有大量氧原子的存在,因此由它负载的单齿亚磷酸酯配体有望获得与单体相当或更好的活性和对映选择性。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类聚乙二醇负载的单齿亚磷酸酯配体在不对称催化氢化反应中应用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性单齿亚磷酸酯配体。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手性单齿亚磷酸酯配体的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聚乙二醇负载的手性单齿亚磷酸酯配体,其结构如下:
或
式中:n为0-10000;
R1为:氢;C2~C40的脂肪基团或脂肪酰基;C7-C60的芳香基团与脂肪基的组合基团;C7-C60的芳香基团与脂肪酰基的组合基团;C6-C60的芳香基团;C6-C60的芳香基团的甲酰基;或者,含有一个或多个N,O,S,P杂原子的芳香基团和脂肪基团及其组合基团;
X为:手性的脂肪基团;手性的联苯和联萘类芳香基团;或者,手性的螺环基团。包括:
所述C2~C40的脂肪基团或脂肪酰基为烷基或环烷基。
所述C7-C60的芳香基团与脂肪基的组合基团为苄基。
所述C6-C60的芳香基团为芳基。
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手性单齿亚磷酸酯配体的方法,步骤为:
a)将手性二醇与三氯化磷置于反应瓶中,加入催化量的2-甲基吡咯烷酮,加热回流反应至手性二醇完全溶解,减压脱去溶剂,残留物正己烷重结晶,得到所需的氯代亚磷酸酯;其中按摩尔比手性二醇∶三氯化磷∶2-甲基吡咯烷酮=1∶5-10∶0.001-0.01;
b)将步骤a得到的氯代亚磷酸酯溶于二氯甲烷,于0-5℃下加入聚乙二醇单甲醚或聚乙二醇单甲酯,以及三乙胺的二氯甲烷溶液,将反应液升至18-25℃搅拌反应10-30小时,过滤,脱去溶剂得到所需的聚合物配体;按摩尔比聚乙二醇单甲醚∶氯代亚磷酸酯∶三乙胺=1∶1-2∶2-3;或者
将氯代亚磷酸酯溶于二氯甲烷,于0-5℃加入聚乙二醇,以及三乙胺的二甲烷溶液,将反应液升至18-25℃搅拌反应10-30小时,过滤,脱去溶剂得到所需的聚合物配体;其中按摩尔比聚乙二醇∶氯代亚磷酸酯∶三乙胺=1∶2-3∶4-6。
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聚乙二醇、聚乙二醇单醚或聚乙二醇单酯的分子量为500-500000。
本发明提供的手性单齿亚磷酸酯配体可用于C=C、C=O、C=N键中不对称氢化反应中的应用,将手性单齿亚磷酸酯配体与Rh、Ru、Ir、Pt或Pd按摩尔比1.1∶1-2.2∶1组成催化剂,反应底物与催化剂的比例为100-10,000,反应时间0.1-24小时。
所述的不对称氢化反应为以下几类底物的催化不对称氢化反应:
(1)α-脱氢氨基酸的催化不对称氢化反应;
(2)β-脱氢氨基酸的催化不对称氢化反应;
(3)衣康酸酯及其β-取代的衣康酸酯类化合物的催化不对称氢化反应;
(4)α-非环状及环状烯酰胺的催化不对称氢化反应;
(5)α-非环状及环状烯醇酯的催化不对称氢化反应;
(6)α-乙酰氧基-β-取代丙烯酸酯的催化不对称氢化反应;
(7)苯或取代苯甲酰基乙酸酯类的催化不对称氢化反应;
(8)苯或取代苯甲酰基甲酸酯类的催化不对称氢化反应;
(9)取代或非取代芳香酮类化合物的催化不对称氢化反应;
(10)N-烷基和N-芳基亚胺的催化不对称氢化反应;
(11)N-酰基腙、磺酰亚胺和膦酰亚胺的催化不对称氢化反应;
(12)芳香和非芳香氮杂环的催化不对称氢化反应。
本发明提供的手性聚乙二醇负载的单齿亚磷酸酯配体对空气和湿度稳定,易于操作和保存;配体合成工艺路线简单,合成过程中无须高温、高压等剧烈的操作条件;合成用的手性源可以大量购买得到,也可通过不对称合成或拆分的方法大量获得。
手性聚乙二醇负载的单齿亚磷酸酯配体与Rh、Ru、Ir等金属前体形成的催化剂对C=C双键、C=N双键、C=O双键的不对称氢化反应均可以高达99%以上的对映选择性;催化剂活性高,TON可以高达10000。
本发明设计合成的手性聚乙二醇负载的单齿亚磷酸酯配体与Rh、Ru、Ir、Pd、Pt等的金属前体形成的催化剂性质稳定,对空气和湿度具有很好的忍耐力,其参与的不对称氢化反应条件温和,可以在室温下反应;氢气的压力适用范围广,从常压到高压均不影响催化剂的活性和立体选择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一、手性聚乙二醇负载的单齿亚磷酸酯配体的结构
本发明的手性性聚乙二醇负载的单齿亚磷酸酯配体具有式I或式II结构:
或
其中:R1基团为:氢;烷基和环烷基等C2~C40内的的脂肪基团及脂肪酰基;苄基等C7-C60在内的芳香基团与脂肪基的组合基团及苄基等C7-C60在内的芳香基团与脂肪酰基的组合基团;芳基等C6-C60内芳香基团及芳基等C6-C60内芳香基团的甲酰基;含有一个或多个N,O,S,P等杂原子的芳香基团和脂肪基团以及它们的组合基团。
n为0-10000。
X基团为:手性的脂肪基团;手性的联苯和联萘类芳香基团;手性的螺环基团。
主要包括:
二、手性聚乙二醇负载的单齿亚磷酸酯配体的合成
本发明提供的手性聚乙二醇负载的单齿亚磷酸酯配体很容易从聚乙二醇和手性的亚磷酰氯经一步反应合成,其合成步骤如下:
a)按摩尔比手性二醇(反应式中的III):PCl3(三氯化磷):2-甲基吡咯烷酮=1∶5-10∶0.001-0.01,将手性二醇与三氯化磷置于一反应瓶中,加入催化量的2-甲基吡咯烷酮,加热回流反应至手性二醇完全溶解。减压脱去溶剂,残留物正己烷重结晶,得到所需的氯代亚磷酸酯(反应式中的IV)。
b)按摩尔比聚乙二醇单甲醚(反应式中的V)∶氯代亚磷酸酯(反应式中的IV)∶NEt3(三乙胺)=1∶1-2∶2-3,将氯代亚磷酸酯溶于无水CH2Cl2(二氯甲烷),于0-5℃加入聚乙二醇单甲醚(V)和NEt3溶于CH2Cl2形成的溶液,将反应液升至18-25℃搅拌反应10-30小时,过滤,脱去溶剂得到式I所示的聚合物配体。
c)按摩尔比聚乙二醇(反应式中的VI)∶氯代亚磷酸酯(反应式中的IV)∶NEt3(三乙胺)=1∶2-3∶4-6,将氯代亚磷酸酯溶于CH2Cl2,于0-5℃加入聚乙二醇(VI)和NEt3溶于CH2Cl2形成的溶液,将反应液升至18-25℃搅拌反应10-30小时,过滤,脱去溶剂得到式II所示的聚合物配体。
三、不对称加氢反应
本发明提供的聚乙二醇负载的单齿亚磷酸酯配体与Rh、Ru、Ir、Pd及Pt等金属前体原位形成的金属配合物对C=C键、C=N键、C=O等双键的氢化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和光学选择性。反应在1-100atm,-20~200℃的温度下进行,溶剂可用质子性的醇类溶剂,也可以用CH2Cl2、CH2ClCH2Cl、CH3Cl、CCl4、四氢呋喃、苯、甲苯和乙酸乙酯等非质子性溶剂。催化剂与加氢反应产物易于分离,通过简单的往反应溶剂中加入乙醚,催化剂以沉淀方式析出,回收的催化剂表现出相同的催化活性。
本发明提供的手性聚乙二醇负载的单齿亚磷酸酯配体与Rh、Ru、Ir、Pd、Pt等金属前体形成的催化剂适用范围广,可以应用于多类C=C双键,C=N双键、C=O双键的不对称氢化反应。其中配体与[Rh(COD)2]BF4、[Ir(COD)Cl]2和Ru金属前体在原位条件下形成的催化剂主要用于以下几类底物催化不对称氢化反应:
1)α-脱氢氨基酸的催化不对称氢化反应;
2)β-脱氢氨基酸的催化不对称氢化反应;
3)衣康酸酯及其β-取代的衣康酸酯类化合物的催化不对称氢化反应;
4)α-非环状及环状烯酰胺的催化不对称氢化反应;
5)α-非环状及环状烯醇酯的催化不对称氢化反应;
6)α-乙酰氧基-β-取代丙烯酸酯的催化不对称氢化反应;
7)苯或取代苯甲酰基乙酸酯类的催化不对称氢化反应;
8)苯或取代苯甲酰基甲酸酯类的催化不对称氢化反应;
9)取代或非取代芳香酮类化合物的催化不对称氢化反应;
10)N-烷基和N-芳基亚胺的催化不对称氢化反应;
11)N-酰基腙、磺酰亚胺和膦酰亚胺的催化不对称氢化反应;
12)芳香和非芳香氮杂环的催化不对称氢化反应。
本发明提供的手性聚乙二醇负载的单齿亚磷酸酯配体易于回收循环使用,催化剂能被回收循环使用十次以上。
实施例1
1)手性聚乙二醇负载的单齿亚磷酸酯配体的合成
在100ml的三口瓶中加入10克(R)-BINOL和75克PCl3及催化量2-甲基吡咯烷酮,反应回流至固体消失(约10分钟)。减压脱去大部分PCl3,残留的少量PCl3用甲苯共沸减压除去。脱去甲苯后,残留物用正己烷重结晶得白色氯代亚磷酸酯11.9克。
在一100ml三口瓶中加入3.51克氯代亚磷酸酯和30ml无水二氯甲烷,于0℃下慢慢滴加11克分子量为1100的聚乙二醇单甲醚和3.03克三乙胺溶于20ml二氯甲烷形成的溶液。加毕,将反应液升至室温继续搅拌反应过夜。过滤,滤液中加入50ml乙醚,析出大量的白色固体。过滤,固体乙醚洗,干燥,得白色粉末状固体手性聚乙二醇负载的单齿亚磷酸酯配体12.6克。
在一100ml三口瓶中加入7.02克氯代亚磷酸酯和30ml无水二氯甲烷,于0℃下慢慢滴加11克分子量为1100的聚乙二醇和6.06克三乙胺溶于20ml二氯甲烷形成的溶液。加毕,将反应液升至室温继续搅拌反应过夜。过滤,滤液中加入50ml乙醚,析出大量的白色固体。过滤,固体乙醚洗,干燥,得白色粉末状固体手性聚乙二醇负载的亚磷酸酯配体15.8克。
2)手性聚乙二醇负载的单齿亚磷酸酯配体用于催化不对称氢化反应
在氮气保护下,将2.0mg(0.005mmol)[Rh(COD)2]BF4,上述制备的手性聚乙二醇负载的单齿亚磷酸酯配体(0.011mmol)和溶剂二氯甲烷(1.5ml)置于一10ml的反应器中,反应30分钟后,加入底物2-乙酰氨基丙烯酸甲酯(0.5mmol)与1.5ml CH2Cl2形成的溶液,氢气置换3次后,于10atm的氢气压力下反应12小时后终止反应,用短硅胶柱过滤,将过滤所得滤液浓缩后,用GC进行含量及光学纯度测定,得S-乙酰氨基丙酸甲酯收率100%(以2-乙酰氨基丙烯酸甲酯计),对映体过量为90%ee以上。
实施例2
在氮气保护下,将2.0mg(0.005mmol)[Rh(COD)2]BF4,上述制备的手性聚乙二醇负载的单齿亚磷酸酯配体(0.011mmol)和溶剂二氯甲烷(1.5ml)置于一10ml的反应器中,反应30分钟后,加入底物2-乙酰氨基肉桂酸甲酯(0.5mmol)与1.5ml CH2Cl2形成的溶液,氢气置换3次后,于10atm的氢气压力下反应12小时后终止反应,用短硅胶柱过滤,将过滤所得滤液浓缩后,用GC进行含量及光学纯度测定,得S-乙酰氨基苯丙酸甲酯收率100%(以2-乙酰氨基肉桂酸甲酯计),对映体过量为92%ee以上。
实施例3
在氮气保护下,将2.0mg(0.005mmol)[Rh(COD)2]BF4,上述制备的手性聚乙二醇负载的单齿亚磷酸酯配体(0.011mmol)和溶剂二氯甲烷(1.5ml)置于一100ml的反应器中,反应30分钟后,加入底物2-乙酰氨基肉桂酸甲酯(50mmol)与25ml CH2Cl2形成的溶液,氢气置换3次后,于10atm的氢气压力下反应12小时后终止反应,用短硅胶柱过滤,将过滤所得滤液浓缩后,用GC进行含量及光学纯度测定,得S-乙酰氨基苯丙酸甲酯收率100%(以2-乙酰氨基肉桂酸甲酯计),对映体过量为90%ee以上。
实施例4
在氮气保护下,将2.0mg(0.005mmol)[Rh(COD)2]BF4,上述制备的手性聚乙二醇负载的单齿亚磷酸酯配体(0.011mmol)和溶剂二氯甲烷(1.5ml)置于一10ml的反应器中,反应30分钟后,加入底物多巴的前体(0.5mmol),氢气置换3次后,于10atm的氢气压力下反应12小时后终止反应,用短硅胶柱过滤,将过滤所得滤液浓缩后,用GC进行含量及光学纯度测定,得L-多巴收率100%(以多巴的前体计),对映体过量为90%ee以上。
实施例5
在氮气保护下,将2.0mg(0.005mmol)[Rh(COD)2]BF4,上述制备的手性聚乙二醇负载的单齿亚磷酸酯配体(0.011mmol)和溶剂二氯甲烷(1.5ml)置于一10ml的反应器中,反应30分钟后,加入底物衣康酸二甲酯(0.5mmol)与1.5ml CH2Cl2形成的溶液,氢气置换3次后,于10atm的氢气压力下反应12小时后终止反应,用短硅胶柱过滤,将过滤所得滤液浓缩后,用GC进行含量及光学纯度测定,得(R)-2-甲基丁二酸二甲酯100%(以衣康酸二甲酯计),对映体过量为96%ee以上。
实施例6
在氮气保护下,将2.0mg(0.005mmol)[Rh(COD)2]BF4,上述制备的手性聚乙二醇负载的单齿亚磷酸酯配体(0.011mmol)和溶剂二氯甲烷(1.5ml)置于一100ml的反应器中,反应30分钟后,加入底物衣康酸二甲酯(50mmol)与25ml CH2Cl2形成的溶液,氢气置换3次后,于10atm的氢气压力下反应12小时后终止反应,用短硅胶柱过滤,将过滤所得滤液浓缩后,用GC进行含量及光学纯度测定,得(R)-2-甲基丁二酸二甲酯100%(以衣康酸二甲酯计),对映体过量为95%ee以上。
实施例7
在氮气保护下,将2.0mg(0.005mmol)[Rh(COD)2]BF4,上述制备的手性聚乙二醇负载的单齿亚磷酸酯配体(0.011mmol)和溶剂二氯甲烷(1.5ml)置于一10ml的反应器中,反应30分钟后,加入底物β-苯基衣康酸二甲酯(0.5mmol)与1.5ml CH2Cl2形成的溶液,氢气置换3次后,于10atm的氢气压力下反应12小时后终止反应,用短硅胶柱过滤,将过滤所得滤液浓缩后,用GC进行含量及光学纯度测定,得(R)-2-苯甲基丁二酸二甲酯100%(以苯基衣康酸二甲酯计),对映体过量为95%ee以上。
实施例8
在氮气保护下,将2.0mg(0.005mmol)[Rh(COD)2]BF4,上述制备的手性聚乙二醇负载的单齿亚磷酸酯配体(0.011mmol)和溶剂二氯甲烷(1.5ml)置于一10ml的反应器中,反应30分钟后,加入底物3-乙酰氨基-2-丁烯酸甲酯(0.5mmol)与1.5ml CH2Cl2形成的溶液,氢气置换3次后,于10atm的氢气压力下反应12小时后终止反应,用短硅胶柱过滤,将过滤所得滤液浓缩后,用GC进行含量及光学纯度测定,得(S)-3-乙酰氨基-2-丁酸甲酯100%(以3-乙酰氨基-2-丁烯酸甲酯计),对映体过量为98%ee以上。
实施例9
在氮气保护下,将2.0mg(0.005mmol)[Rh(COD)2]BF4,上述制备的手性聚乙二醇负载的单齿亚磷酸酯配体(0.011mmol)和溶剂二氯甲烷(1.5ml)置于一10ml的反应器中,反应30分钟后,加入底物3-乙酰氨基-3-苯基-2-丙烯酸甲酯(0.5mmol)与1.5ml CH2Cl2形成的溶液,氢气置换3次后,于10atm的氢气压力下反应12小时后终止反应,用短硅胶柱过滤,将过滤所得滤液浓缩后,用GC进行含量及光学纯度测定,得(S)-3-乙酰氨基-3-苯基-2-丙酸甲酯100%(以3-乙酰氨基-3-苯基-2-丙烯酸甲酯计),对映体过量为80%ee以上。
实施例10
在氮气保护下,将2.0mg(0.005mmol)[Rh(COD)2]BF4,上述制备的手性聚乙二醇负载的单齿亚磷酸酯配体(0.011mmol)和溶剂二氯甲烷(1.5ml)置于一10ml的反应器中,反应30分钟后,加入底物α-乙酰氨基苯乙烯(0.5mmol)与1.5ml CH2Cl2形成的溶液,氢气置换3次后,于10atm的氢气压力下反应12小时后终止反应,用短硅胶柱过滤,将过滤所得滤液浓缩后,用GC进行含量及光学纯度测定,得(S)-1-乙酰氨基苯乙烷100%(以α-乙酰氨基苯乙烯计),对映体过量为99%ee以上。
实施例11
在氮气保护下,将2.0mg(0.005mmol)[Rh(COD)2]BF4,上述制备的手性聚乙二醇负载的单齿亚磷酸酯配体(0.011mmol)和溶剂二氯甲烷(1.5ml)置于一10ml的反应器中,反应30分钟后,加入底物α-乙酰氨基苯乙烯(25mmol)和10ml溶剂形成的溶液,氢气置换3次后,于10atm的氢气压力下反应12小时后终止反应,用短硅胶柱过滤,将过滤所得滤液浓缩后,用GC进行含量及光学纯度测定,得(S)-1-乙酰氨基苯乙烷100%(以α-乙酰氨基苯乙烯计),对映体过量为99%ee以上.
实施例12
在氮气保护下,将2.0mg(0.005mmol)[Rh(COD)2]BF4,上述制备的手性聚乙二醇负载的单齿亚磷酸酯配体(0.011mmol)和溶剂二氯甲烷(1.5ml)置于一10ml的反应器中,反应30分钟后,加入底物2-乙酰氧基-2-丙烯酸甲酯(0.5mmol)与1.5ml CH2Cl2形成的溶液,氢气置换3次后,于10atm的氢气压力下反应12小时后终止反应,用短硅胶柱过滤,将过滤所得滤液浓缩后,用GC进行含量及光学纯度测定,得(S)-2-乙酰氧基-2-丙酸甲酯100%(以2-乙酰氧基-2-丙烯酸甲酯计),对映体过量为96%ee以上。
实施例13
在氮气保护下,将2.0mg(0.005mmol)[Rh(COD)2]BF4,上述制备的手性聚乙二醇负载的单齿亚磷酸酯配体(0.011mmol)和溶剂二氯甲烷(1.5ml)置于一10ml的反应器中,反应30分钟后,加入底物α-乙酰氧基苯乙烯(0.5mmol)与1.5ml CH2Cl2形成的溶液,氢气置换3次后,于10atm的氢气压力下反应12小时后终止反应,用短硅胶柱过滤,将过滤所得滤液浓缩后,用GC进行含量及光学纯度测定,得(S)-α-乙酰氧基苯乙烷100%(以α-乙酰氧基苯乙烯计),对映体过量为90%ee以上。
实施例14
在氮气保护下,0.005mmol[Ir(COD)2]BF4,上述制备的手性聚乙二醇负载的单齿亚磷酸酯配体(0.011mmol)和溶剂二氯甲烷(1.5ml)置于一10ml的反应器中,反应30分钟后,加入底物苯丙甲亚胺(0.5mmol)和2ml二氯甲烷(CH2Cl2)形成的溶液,氢气置换3次后,维持60公斤压力反应24小时后终止反应。用短硅胶柱过滤,将过滤所得滤液浓缩后,用GC进行含量及光学纯度测定,得苯丙甲胺收率100%(以苯丙甲亚胺计),对映体过量为90%ee以上。
实施例15
在氮气保护下,0.005mmol水芹烯氯化钌,上述制备的手性聚乙二醇负载的单齿亚磷酸酯配体(0.011mmol)和溶剂甲醇(1.5ml)置于一10ml的反应器中,反应30分钟后,加入底物苯甲酰乙酸乙酯(0.5mmol)和2ml甲醇形成的溶液,氢气置换3次后,维持60公斤压力反应24小时后终止反应。用短硅胶柱过滤,将过滤所得滤液浓缩后,用GC进行含量及光学纯度测定,得S-3-羟基-3-苯基-丙酸乙酯收率100%(以苯甲酰乙酸乙酯计),对映体过量为90%ee以上。
Claims (8)
2.权利要求1的手性单齿亚磷酸酯配体,其特征在于,所述C2~C40的脂肪基团或脂肪酰基为烷基或环烷基。
3.权利要求1的手性单齿亚磷酸酯配体,其特征在于,所述C7-C60的芳香基团与脂肪基的组合基团为苄基。
4.权利要求1的手性单齿亚磷酸酯配体,其特征在于,所述C6-C60的芳香基团为芳基。
5.权利要求1所述手性单齿亚磷酸酯配体的制备方法,步骤为:
a)将手性二醇与三氯化磷置于反应瓶中,加入催化量的2-甲基吡咯烷酮,加热回流反应至手性二醇完全溶解,减压脱去溶剂,残留物正己烷重结晶,得到所需的氯代亚磷酸酯;其中按摩尔比手性二醇∶三氯化磷∶2-甲基吡咯烷酮=1∶5-10∶0.001-0.01;
b)将步骤a得到的氯代亚磷酸酯溶于二氯甲烷,于0-5℃下加入聚乙二醇单甲醚或聚乙二醇单甲酯,以及三乙胺的二氯甲烷溶液,将反应液升至18-25℃搅拌反应10-30小时,过滤,脱去溶剂得到所需的聚合物配体;按摩尔比聚乙二醇单甲醚∶氯代亚磷酸酯∶三乙胺=1∶1-2∶2-3;或者
将氯代亚磷酸酯溶于二氯甲烷,于0-5℃加入聚乙二醇,以及三乙胺的二甲烷溶液,将反应液升至18-25℃搅拌反应10-30小时,过滤,脱去溶剂得到所需的聚合物配体;其中按摩尔比聚乙二醇∶氯代亚磷酸酯∶三乙胺=1∶2-3∶4-6。
6.权利要求1的手性单齿亚磷酸酯配体,其特征在于,制备方法中所用的聚乙二醇、聚乙二醇单醚或聚乙二醇单酯的分子量为500-500000。
7.权利要求1的手性单齿亚磷酸酯配体在C=C、C=O、C=N键中不对称氢化反应中的应用。
8.权利要求7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不对称氢化反应为以下几类底物的催化不对称氢化反应:
(1)α-脱氢氨基酸的催化不对称氢化反应;
(2)β-脱氢氨基酸的催化不对称氢化反应;
(3)衣康酸酯及其β-取代的衣康酸酯类化合物的催化不对称氢化反应;
(4)α-非环状及环状烯酰胺的催化不对称氢化反应;
(5)α-非环状及环状烯醇酯的催化不对称氢化反应;
(6)α-乙酰氧基-β-取代丙烯酸酯的催化不对称氢化反应;
(7)苯或取代苯甲酰基乙酸酯类的催化不对称氢化反应;
(8)苯或取代苯甲酰基甲酸酯类的催化不对称氢化反应;
(9)取代或非取代芳香酮类化合物的催化不对称氢化反应;
(10)N-烷基和N-芳基亚胺的催化不对称氢化反应;
(11)N-酰基腙、磺酰亚胺和膦酰亚胺的催化不对称氢化反应;
(12)芳香和非芳香氮杂环的催化不对称氢化反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510086649 CN1951946A (zh) | 2005-10-20 | 2005-10-20 | 一种手性单齿亚磷酸酯配体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510086649 CN1951946A (zh) | 2005-10-20 | 2005-10-20 | 一种手性单齿亚磷酸酯配体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951946A true CN1951946A (zh) | 2007-04-25 |
Family
ID=380585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0510086649 Pending CN1951946A (zh) | 2005-10-20 | 2005-10-20 | 一种手性单齿亚磷酸酯配体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951946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552672A (zh) * | 2015-09-25 | 2017-04-05 | 沈阳中化农药化工研发有限公司 | 一种高分子多相催化剂及其制备和应用 |
CN109046465A (zh) * | 2018-07-25 | 2018-12-21 | 华东师范大学 | 一种介孔硅材料固载手性金催化剂的制备及应用 |
-
2005
- 2005-10-20 CN CN 200510086649 patent/CN1951946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552672A (zh) * | 2015-09-25 | 2017-04-05 | 沈阳中化农药化工研发有限公司 | 一种高分子多相催化剂及其制备和应用 |
CN109046465A (zh) * | 2018-07-25 | 2018-12-21 | 华东师范大学 | 一种介孔硅材料固载手性金催化剂的制备及应用 |
CN109046465B (zh) * | 2018-07-25 | 2021-03-26 | 华东师范大学 | 一种介孔硅材料固载手性金催化剂的制备及应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Ireland et al. | Synthesis of a new class of chiral 1, 5‐diphosphanylferrocene ligands and their use in enantioselective hydrogenation | |
Ohkuma et al. | Practical enantioselective hydrogenation of aromatic ketones | |
Dong et al. | Rh (I)-catalyzed enantioselective hydrogenation of α-substituted ethenylphosphonic acids | |
Qiu et al. | Remarkably diastereoselective synthesis of a chiral biphenyl diphosphine ligand and its application in asymmetric hydrogenation | |
Bravo et al. | New enantiopure P, P-bidentate bis (diamidophosphite) ligands. Application in asymmetric rhodium-catalyzed hydrogenation | |
Sawamura et al. | Enantioselective Allylation of Nitro Group-Stabilized Carbanions Catalyzed by Chiral Crown Ether Phosphine− Palladium Complexes | |
Kuwano et al. | Enantioselective construction of quaternary α-carbon centers on α-amino phosphonates via catalytic asymmetric allylation | |
Wu et al. | Ru-catalyzed highly enantioselective hydrogenation of β-alkyl-substituted β-(acylamino) acrylates | |
Guo et al. | Palladium, iridium and ruthenium complexes with acyclic imino-N-heterocyclic carbene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aqua-phase Suzuki–Miyaura cross-coupling reaction and transfer hydrogenation | |
Jia et al. | The synthesis of new chiral phosphine–phosphinites, phosphine–phosphoramidite, and phosphine–phosphite ligand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asymmetric hydrogenation | |
Zhang et al. | A comparison of the asymmetric hydrogenation catalyzed by rhodium complexes containing chiral ligands with a binaphthyl unit and those with a 5, 5′, 6, 6′, 7, 7′, 8, 8′-octahydro-binaphthyl unit | |
Fan et al. | The synthesis of dendritic BINOL ligand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the enantioselective Lewis acid catalyzed addition of diethylzinc to aldehydes | |
Gridnev et al. | Formation of a stable rhodium (I) dihydride complex and its reactions with prochiral substrates of asymmetric hydrogenation | |
Ma et al. | A New Class of Tunable Dendritic Diphosphine Ligands: 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s in the Ru‐Catalyzed Asymmetric Hydrogenation of Functionalized Ketones | |
Huang et al. | Highly enantioselective hydrogenation of β-ketoenamides with the Rh-ZhangPhos catalyst | |
Zhang et al. | Highly enantioselective hydrogenation of α-dehydroamino esters and itaconates with triphosphorous bidentate ligands and the unprecedented solvent effect thereof | |
EP1030849A1 (en) | Transition metal-catalyzed reactions based on chiral amine oxazolinyl ligands | |
Zeng et al. | New unsymmetrical hybrid ferrocenylphosphine-phosphoramidite ligands derived from H8-BINOL for highly efficient Rh-catalyzed enantioselective hydrogenation | |
CN100467479C (zh) | 一种膦-亚磷酰胺酯配体和制备方法及应用 | |
Wan et al. | Highly Enantioselective Conjugate Addition of Diethylzinc to Acyclic Enones with Fine-Tunable Phosphite− Pyridine Ligands | |
Tang et al. | Dendritic MonoPhos: 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 in Rh-catalyzed asymmetric hydrogenation | |
WO2005011863A1 (fr) | Systeme de catalyseur de complexe metallique de ligand chiral, sa preparation et ses utilisations | |
CN101501099B (zh) | 含双(二苯基膦基)联萘基团的聚合物 | |
Rzayev et al. | Upgrading Carbazolyl-Derived Phosphine Ligands Using RhI-Catalyzed PIII-Directed C–H Bond Alkylation for Catalytic CO2-Fixation Reactions | |
EP2155767B1 (en) | Ruthenium complexes with (p-p)-coordinated ferrocenyldiphosphine ligands, process for preparing them and their use in homogeneous catalysi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