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40669B - 背光组件 - Google Patents

背光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40669B
CN1940669B CN200510108499A CN200510108499A CN1940669B CN 1940669 B CN1940669 B CN 1940669B CN 200510108499 A CN200510108499 A CN 200510108499A CN 200510108499 A CN200510108499 A CN 200510108499A CN 1940669 B CN1940669 B CN 19406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ar
output unit
backlight assembly
polar voltages
fluorescent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5101084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40669A (zh
Inventor
林文聪
沈里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 Mei Optoelec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hi Mei Opto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 Mei Optoelec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Chi Mei Opto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CN2005101084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940669B/zh
Publication of CN19406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406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9406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4066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一种背光组件,适用于一液晶显示器中。此背光组件至少包括第一极性电压输出装置、第二极性电压输出装置以及发光装置。第一极性电压输出装置,以一第一连接结构,电性连接一第一极性变压器,以输出一第一极性电压。第二极性电压输出装置,以一第二连接结构,电性连接一第二极性变压器,以输出一第二极性电压。发光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灯管,其中灯管具有一第一极性端以及一第二极性端,第一极性端电性连接至第一极性电压输出装置,而第二极性端电性连接至第二极性电压输出装置。

Description

背光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一种背光组件,特别是有关一种应用于液晶显示器中的背光组件。
背景技术
近年来有许多平面显示器(Flat Panel Display)技术相继被开发出来,其中,液晶显示器(LCD)因为具有低耗电量且轻薄短小的特性,因此已渐渐成为未来显示器的主流。液晶显示器大部分为背光(Back-light)型液晶显示器,主要包括前端的液晶显示面板以及后端的背光组件。由于液晶面板本身并不会发光,因此面板光源必须由背光组件来提供,以产生足够亮度的背光源,使光线穿过液晶层,到达使用者的眼睛。
背光组件包括提供光源的发光装置(例如可为灯管)与提供工作电压的转换器,而转换器包括提供第一极性电压的第一极性变压器、提供第二极性电压的第二极性变压器与连结器。值得一提的是,本文中所提及的所有第一极性与第二极性的相位差为180°。请参考图1,图1是示出传统背光组件的转换器与发光装置的连结方式示意图。在图1中,转换器102需要4个第一极性变压器104与4个第二极性变压器106,才能够驱动发光装置的4支灯管108。由于这种连结方式需要使用大量的变压器以驱动发光装置的灯管,因此会造成转换器的成本增加。
接着,请参考图2,图2是示出另一传统背光组件的转换器与发光装置的连结方式示意图。如图2所示,第一极性变压器204与第二极性变压器206分别输出第一极性电压与第二极性电压至连结器210,使连结器210同时输出第一极性电压与第二极性电压至灯管208。同样地,第一极性变压器204与第二极性变压器206,也分别输出第一极性电压与第二极性电压至连结器212,使连结器210同时输出第一极性电压与第二极性电压至灯管214,因此,此种连结方式是由一个连结器同时输出第一极性电压与第二极性电压来驱动灯管。
由于传统的这种连结方式是使用一组第一极性变压器204与第二极性变压器206去驱动发光装置的2支灯管,因此,两组第一极性变压器与第二极性变压器即可驱动发光装置的4支灯管。这种连结方式虽然可以减少变压器使用的数量,但是转换器的线路上会产生第一极性和第二极性高电压线路交错的问题,因此,这种连结方式往往需要在转换器的高电压线路交错处进行高电压绝缘处理。一种高电压绝缘处理的方式是利用转换器的印刷电路板(PCB)的正面和反面来作高电压的线路。由于这种方式的高电压线路为裸线,而灯管的第一电压与第二电压的电压差往往可达2000伏特至4000伏特,如此一来,往往会造成转换器的印刷电路板难以承受如此大的电压差,而将降低产品的信赖性,且当转换器锁附在背光组件的背板上时,两者间要做特别的绝缘处理而增加成本。另一种高电压绝缘处理的方式是利用跳线的方式,将其中一条高压线路以人工点焊的方式,以一高电压绝缘线点焊在转换器的印刷电路板上。由于这种方式需以人工点焊,因此较花时间,且高电压绝缘线也会造成成本的增加。
由上可知,当背光组件使用U型或C型灯管时,转换器为了减少对面板的干扰,会利用不同的电压极性作两侧驱动(Double Side Drive)的设计。然而,为了要产生不同极性的电压去驱动背光组件的灯管,便会造成转换器上高电压线路相互交错的情况,因而降低了产品的信赖度,且转换器的电路板需做高电压绝缘处理,造成成本变高。此外,若要使转换器无高电压线路相互交错的情况,则必须利用更多的变压器去驱动背光组件的灯管,因此也会造成转换器的成本变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背光组件,可减少转换器使用的变压器数量,进而可以降低成本。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背光组件,转换器上不会有高电压线路相互交错的情况,因而可以提高产品的信赖度。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背光组件,转换器的电路板不需做高电压绝缘处理,进而可以达到降低成本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的一种背光组件,适用于一液晶显示器中。此背光组件至少包括第一极性电压输出装置、第二极性电压输出装置以及发光装置。第一极性电压输出装置,以一第一连接结构,电性连接一第一极性变压器,以输出一第一极性电压。第二极性电压输出装置,以一第二连接结构,电性连接一第二极性变压器,以输出一第二极性电压。上述的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不交错。发光装置包括至少两个灯管,其中每个灯管具有一第一极性端以及一第二极性端,第一极性端电性连接至第一极性电压输出装置,而第二极性端电性连接至第二极性电压输出装置。灯管是通过多条高电压绝缘线,分别电性连接至第一极性电压输出装置与第二极性电压输出装置,两灯管所连接的高电压绝缘线通过间隔维持元件固定并保持一预设间距。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的一种背光组件,适用于一液晶显示器中。此背光组件至少包括第一极性电压输出装置、第二极性电压输出装置以及发光装置。第一极性电压输出装置,以一第一连接结构,电性连接一第一极性变压器,以输出一第一极性电压。第二极性电压输出装置,以一第二连接结构,电性连接一第二极性变压器,以输出一第二极性电压。上述的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不交错。发光装置包括至少两个灯管和多个端子,其中每个灯管具有一第一极性端以及一第二极性端,第一极性端电性连接至第一极性电压输出装置,而第二极性端电性连接至第二极性电压输出装置。多个端子电性连接于灯管的第一极性端以及第二极性端,用以分别电性连接灯管至第一极性电压输出装置以及灯管至第二极性电压输出装置。
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第一极性电压输出装置与第二极性电压输出装置为连结器,其中此连结器为插座(Socket)。
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间隔维持元件的材质为橡胶(Rubber)。发光装置的灯管例如可以为冷阴极灯管(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CCFL),而灯管的形式可以为U型、C型、L型或其他形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的一种背光组件的连结方法,适用于一液晶显示器中.本发明的背光组件的连结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首先,以一第一连接方式,电性连接第一极性变压器与第一极性电压输出装置,以输出第一极性电压.接着,以一第二连接方式,电性连接第二极性变压器与第二极性电压输出装置,以输出第二极性电压,其中,第二连接方式与第一连接方式不交错.然后,电性连接灯管的第一极性端至第一极性电压输出装置,电性连接灯管的第二极性端至第二极性电压输出装置.其中灯管是通过多条高电压绝缘线,分别电性连接至第一极性电压输出装置与第二极性电压输出装置,两灯管所连接的高电压绝缘线通过间隔维持元件固定并保持一预设间距.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的一种背光组件的连结方法,适用于一液晶显示器中。本发明的背光组件的连结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首先,以一第一连接方式,电性连接第一极性变压器与第一极性电压输出装置,以输出第一极性电压。接着,以一第二连接方式,电性连接第二极性变压器与第二极性电压输出装置,以输出第二极性电压,其中,第二连接方式与第一连接方式不交错。然后,电性连接灯管的第一极性端至第一极性电压输出装置,电性连接灯管的第二极性端至第二极性电压输出装置。使用多个端子电性连接于灯管的第一极性端以及第二极性端,用以分别电性连接灯管至第一极性电压输出装置以及灯管至第二极性电压输出装置。
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间隔维持元件的材质为橡胶。本发明的第一极性电压输出装置与第二极性电压输出装置为连结器,其中此连结器为插座。发光装置的灯管例如可以为冷阴极灯管,而灯管的形式可以为U型、C型、L型或其他形式。
本发明具有下列优点。首先,本发明的转换器利用一组变压器来推动多个灯管,因此,可以减少转换器使用的变压器数量,进而降低成本。再者,转换器电路板上不会有高电压线路相互交错的情况,因而可以提高产品的信赖度,且转换器电路板不需做高电压绝缘处理,不仅能节省人工,也能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点、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1是示出传统背光组件的转换器与发光装置的连结方式示意图。
图2是示出另一传统背光组件的转换器与发光装置的连结方式示意图。
图3是示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背光组件转换器与发光装置的连结方式示意图。
图4a与图4b是分别示出间隔维持元件的上视图与侧视图。
图5是示出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背光组件转换器与发光装置的连结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叙述更加详尽与完备,可参照下列描述并配合图3、图4以及图5的图示。
请参考图3,图3是示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背光组件转换器与发光装置的连结方式示意图.本实施例的背光组件至少包括发光装置以及位于背光组件的转换器302中的第一极性变压器304、第二极性变压器306、第一极性连结器312与第二极性连结器314,其中,发光装置包括灯管308与灯管310,第一极性变压器304与第一极性连结器312电性相连,第二极性变压器306与第二极性连结器314电性相连.值得一提的是,本发明中所提及的所有第一极性与第二极性的相位差为180°.
本发明的一特征就是,第一极性变压器304输出第一极性电压至第一极性连结器312,第二极性变压器306输出第二极性电压至第二极性连结器314,因此,在本实施例的这种连结方式中,一个连结器仅输出一种极性的电压,也即,第一极性连结器312输出第一极性电压,第二极性连结器314输出第二极性电压。
如图3所示,灯管308的两端各具有高电压绝缘线316与高电压绝缘线318,灯管310的两端各具有高电压绝缘线320与高电压绝缘线322,其中,高电压绝缘线316与高电压绝缘线320电性连接至端子324,高电压绝缘线318与高电压绝缘线322电性连接至端子326。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当端子324电性连接至第一极性连结器312时,第一极性变压器304所提供的第一极性电压便可经由第一极性连结器312与端子324,输出至灯管308与灯管310的一端。同样地,当端子326电性连接至第二极性连结器314时,第二极性变压器306所提供的第二极性电压便可以经由第二极性连结器314与端子326,输出至灯管308与灯管310的另一端,以驱动灯管308与灯管310。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灯管308与灯管310可为冷阴极灯管,而其形式可以为U型灯管、C型灯管、L型灯管或其他形式的灯管,第一极性连结器312与第二极性连结器314可为具有至少一个插孔的插座。
此外,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还可以在高电压绝缘线318与高电压绝缘线320上使用间隔维持元件328,以进一步隔离高电压绝缘线318与高电压绝缘线320。图4a与图4b是分别示出间隔维持元件328的上视图与侧视图。由图4a与图4b可以看出,间隔维持元件328可以固定高电压绝缘线318与高电压绝缘线320,使高电压绝缘线318与高电压绝缘线320保持一预设间距,以达到隔离高电压绝缘线的目的。其中,间隔维持元件328的材质例如可为橡胶。
由于本实施例利用发光装置的灯管的高电压绝缘线作相互交错,再经由两端子分别连结至转换器的第一极性连结器与第二极性连结器,因此,本实施例的连结方式不仅可以利用一组变压器去驱动发光装置的多支灯管,例如,图3所示的利用两组变压器去驱动发光装置的4支灯管,更可以避免传统的连结方式所造成的转换器上高电压线路交错的问题,可以提高产品的信赖性,并可降低成本。
接着,请参考图5,图5是示出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背光组件转换器与发光装置的连结方式示意图。本实施例的背光组件至少包括发光装置以及位于背光组件的转换器502中的第一极性变压器504、第二极性变压器506、第一极性连结器510与第二极性连结器512,其中,发光装置包括灯管508,第一极性变压器504与第一极性连结器510电性相连,第二极性变压器506与第二极性连结器512电性相连。
本发明的一特征就是,第一极性变压器504输出第一极性电压至第一极性连结器510,第二极性变压器506输出第二极性电压至第二极性连结器512,因此,在本实施例的这种连结方式中,一个连结器仅输出一种极性的电压,也即,第一极性连结器510输出第一极性电压,第二极性连结器512输出第二极性电压。
如图5所示,灯管508的两端各具有高电压绝缘线514与高电压绝缘线516,分别电性连接至端子518与端子520.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当端子518电性连接至第一极性连结器510时,第一极性变压器504所提供的第一极性电压便可经由第一极性连结器510与端子518,输出至灯管508的一端.同样地,当端子520电性连接至第二极性连结器512时,第二极性变压器506所提供的第二极性电压便可经由第二极性连结器512与端子520,输出至灯管508的另一端,以驱动灯管508.
由于本实施例的灯管508的两端分别电性连接一端子,所以当第一极性连结器510与第二极性连结器512具有多个插脚(Pin)时,便可将多个灯管两端的端子分别电性连接至第一极性连结器510与第二极性连结器512,以将第一极性电压与第二极性电压输出至各灯管。因此,本实施例的连结方式可使用一组变压器来驱动多个灯管,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灯管508可为冷阴极灯管,而其形式可以为U型灯管、C型灯管、L型灯管或其他形式的灯管,第一极性连结器510与第二极性连结器512可为具有至少一插孔的插座。
由上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可知,应用本发明具有下列优点。首先,本发明的转换器利用一组变压器来推动多个灯管,因此,可以减少转换器使用的变压器数量,进而降低成本。再者,转换器电路板上不会有高电压线路相互交错的情况,因而可以提高产品的信赖度,且转换器电路板不需做高电压绝缘处理,不仅能节省人工,也能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虽然本发明已以一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等效的更改与修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

Claims (30)

1.一种背光组件,适用于一液晶显示器中,所述背光组件至少包括:
一第一极性电压输出装置,以一第一连接结构,电性连接一第一极性变压器,以输出一第一极性电压;
一第二极性电压输出装置,以一第二连接结构,电性连接一第二极性变压器,以输出一第二极性电压;以及
一发光装置,所述发光装置至少包括:
至少两个灯管,其中所述每个灯管具有一第一极性端以及一第二极性端,所述第一极性端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一极性电压输出装置,所述第二极性端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二极性电压输出装置,所述灯管是通过多条高电压绝缘线,分别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一极性电压输出装置与所述第二极性电压输出装置,两灯管所连接的高电压绝缘线通过一间隔维持元件固定并保持一预设间距。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维持元件的材质为橡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性电压输出装置为一连结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结器为一插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极性电压输出装置为一连结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结器为一插座。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管为冷阴极灯管。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管为U型、C型或L型。
9.一种背光组件,适用于一液晶显示器中,所述背光组件至少包括:
一第一极性电压输出装置,以一第一连接结构,电性连接一第一极性变压器,以输出一第一极性电压;
一第二极性电压输出装置,以一第二连接结构,电性连接一第二极性变压器,以输出一第二极性电压;以及
一发光装置,所述发光装置至少包括:
至少两个灯管,其中所述每个灯管具有一第一极性端以及一第二极性端,所述第一极性端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一极性电压输出装置,所述第二极性端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二极性电压输出装置;
多个端子,电性连接于所述灯管的所述第一极性端以及所述第二极性端,用以分别电性连接所述灯管至所述第一极性电压输出装置以及所述灯管至所述第二极性电压输出装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性电压输出装置为一连结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结器为一插座。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极性电压输出装置为一连结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结器为一插座。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管为冷阴极灯管。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管为U型、C型或L型。
16.一种背光组件的连结方法,适用于一液晶显示器中,所述背光组件的连结方法至少包括:
以一第一连接方式,电性连接一第一极性变压器与一第一极性电压输出装置,以输出一第一极性电压;
以一第二连接方式,电性连接一第二极性变压器与一第二极性电压输出装置,以输出一第二极性电压;以及
电性连接一灯管的一第一极性端至所述第一极性电压输出装置,电性连接所述灯管的一第二极性端至所述第二极性电压输出装置,其中所述灯管是通过多条高电压绝缘线,分别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一极性电压输出装置与所述第二极性电压输出装置,两灯管所连接的高电压绝缘线通过一间隔维持元件固定并保持一预设间距。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背光组件的连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维持元件的材质为橡胶。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背光组件的连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性电压输出装置为一连结器。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背光组件的连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结器为一插座。
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背光组件的连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极性电压输出装置为一连结器。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背光组件的连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结器为一插座。
22.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背光组件的连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管为冷阴极灯管。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背光组件的连结方法,其中所述灯管为U型、C型或L型。
24.一种背光组件的连结方法,适用于一液晶显示器中,所述背光组件的连结方法至少包括:
以一第一连接方式,电性连接一第一极性变压器与一第一极性电压输出装置,以输出一第一极性电压;
以一第二连接方式,电性连接一第二极性变压器与一第二极性电压输出装置,以输出一第二极性电压;以及
电性连接一灯管的一第一极性端至所述第一极性电压输出装置,电性连接所述灯管的一第二极性端至所述第二极性电压输出装置,使用多个端子电性连接于所述灯管的所述第一极性端以及所述第二极性端,用以分别电性连接所述灯管至所述第一极性电压输出装置以及所述灯管至所述第二极性电压输出装置。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背光组件的连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性电压输出装置为一连结器。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背光组件的连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结器为一插座。
27.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背光组件的连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极性电压输出装置为一连结器。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背光组件的连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结器为一插座。
29.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背光组件的连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管为冷阴极灯管。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背光组件的连结方法,其中所述灯管为U型、C型或L型。
CN200510108499A 2005-09-27 2005-09-27 背光组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406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510108499A CN1940669B (zh) 2005-09-27 2005-09-27 背光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510108499A CN1940669B (zh) 2005-09-27 2005-09-27 背光组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40669A CN1940669A (zh) 2007-04-04
CN1940669B true CN1940669B (zh) 2010-05-05

Family

ID=379589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1010849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40669B (zh) 2005-09-27 2005-09-27 背光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940669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31677A (zh) * 2002-01-11 2003-07-23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荧光灯、荧光灯单元、液晶显示器和发光方法
CN1445595A (zh) * 2002-03-19 2003-10-01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液晶显示器以及采用它的电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31677A (zh) * 2002-01-11 2003-07-23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荧光灯、荧光灯单元、液晶显示器和发光方法
CN1445595A (zh) * 2002-03-19 2003-10-01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液晶显示器以及采用它的电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40669A (zh) 2007-04-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945990B1 (ko) 디스플레이를 직접 백라이팅하는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US7268766B2 (en) Inverter driving apparatus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including inverter driving apparatus
US7441921B2 (en) Backlight unit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CN104864310A (zh) 发光装置及背光源
CN100397956C (zh) 背光装置驱动电路
KR100710167B1 (ko) 백 라이트 구동회로
CN106647041A (zh) 一种实现大尺寸液晶屏矩阵式led背光的显示器
CN1940669B (zh) 背光组件
JP2002164185A (ja) 照明装置、バックライト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TWI408636B (zh) 光源驅動電路裝置與背光裝置
CN102661581A (zh) 直下式灯条的连接线结构及其连接方法
JP6022172B2 (ja) 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TWI240599B (en) Tube module and backlight module
CN205376097U (zh) 一种背光焊接短路及断路检测电路
KR101490307B1 (ko) 연성평면케이블을 이용한 직렬연결구조를 갖는 백라이트유닛
TWI285775B (en) Back-light module
CN201178516Y (zh) 灯管模块
CN100399162C (zh) 具有低电压接地的冷阴极荧光灯系统
CN201555166U (zh) 一种灯管电极固定结构、灯箱、背光源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0510895C (zh) 光产生器件及其制法和装有该器件的背光组件和显示器件
KR101043681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용 백라이트 유닛
CN201032508Y (zh) 多灯管背光模组
TWI242675B (en) Lamp driving system
CN201163571Y (zh) 平衡变压器以及背光装置
CN201045631Y (zh) 插件式ccfl背光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505

Termination date: 20130927